第一篇:煤矿井下撤人制度
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
紧急情况下撤人制度
普安县楼下安宁煤矿有限公司
2016年5月23日
普安县楼下安宁煤矿
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紧急情况下撤人制度
为有效预防因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做好2016年“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黔安监煤矿【2016】4号)及普安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县安办发【2016】14号)文件的要求,确保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建立预防引发煤矿事故灾难机制
1、暴雨洪水一旦涌入矿井,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井下作业人员到地面,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煤矿企业没有全部落实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的治理计划和防范措施、存在重大隐患的,雨季必须采取停工撤人的措施,不得进行井下生产作业。
2.建立健全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明确“三防”任务和责任,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检查相关工作落实。加强雨季期间调度和值班工作。做到领导到位,隐患治理计划到位,信息接收与值班工作到位。
3.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与周边相邻矿井沟通信息,当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4.在雨季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5.在雨季前要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基础工作
1.必须查清矿区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应当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2.在雨季来临之前,要组织力量对井下水仓、水沟及地面水沟彻底清挖疏通一遍,保证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的畅通。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的矿井,对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有效防止地表洪水倒灌矿井。
3.煤矿要定期对井上下供电设备、矿井排水设备、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雨季到来之前,要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确保雨季时各种排水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
4.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之间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已经被破坏的防隔水煤柱,必须注浆加固并建立隔水闸墙等设施,保障隔水安全。
5.要及时、准确地将矿井的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煤矿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井田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的情况。
6.对地表因采动形成的裂缝要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对关闭废弃的煤矿井筒要充实填死;煤系地层露头部位有漏水时,要及时注浆加固处理。
7.煤矿应当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系统。保障通讯系统畅通、使用可靠,保障压风自救系统、防尘系统可靠有效,提高矿井防、抗灾能力。
三、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紧急情况下撤人制度
为了保证矿工生命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遇到重大水害隐患时,我们要将井下人员撤到受水害威胁之外的地方进行避险,而不盲目进行抢险。
1、矿成立隐患排查小组,要把水患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预防、检查、排除、治理。隐患排查小组指挥部设在我矿生产调室。组长由我矿生产矿长兼任。
2、重大水害在需要撤人时,要由矿隐患排查领导组组长负责启动,确认隐患排除后,恢复生产时,也要由隐患排查领导组组长负责统一指挥。
3、重大水害需要撤人的标准:
1)工作地点未曾落实防洪计划,防洪物资严重短缺,暴雨即将来临时,要上报矿隐患排查领导组组长进行立即撤人。
2)井口房标高低于洪水水位,采取措施洪水仍然要由井口流入井下时,隐患排查领导组组长要迅速下令撤出井下所有人员。撤人路线:洪水由风井流入井下时,人员要由主、副井口撤出;洪水由主井流入井下的,人员要由副井撤出。洪水由副井流入井下的,人员要由主井撤出。洪水由主井或副井流入井下的,人员要由风井撤出。3)矿井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主副水泵同时连续进行排放,仍不能满足需要,要按井下避水灾路线进行撤退。
4)井下排水设施损坏,不能正常工作,暴雨即将来时,要撤出井下工作人员。
4、在启动水害撤人命令后,要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由隐患排查领导组组长下令进行恢复生产。
5、撤人程序及注意事项:
1)矿井可能发生重大水害时,由雨季三防隐患排查小组组长兼任任现场总指挥,全面负责撤人过程中的一切事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处理事故。
2)现场总指挥应该指导井下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运,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的人员撤离。
3)井下作业人员在接到撤离命令后,应绝对听从班组长的统一指挥,按预先安排好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不要惊慌失措、各奔东西。4)透水后,工作面当班班组长和安检员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离,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现场总指挥。
5)撤退过程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扶手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伤人。
6)如在撤退过程中,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的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7)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应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8)人员撤退到立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9)在撤退过程中应遵循由低到高的撤退路线进行撤离,切不可进入独头巷道。
10)现场总指挥必须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告知应急指挥中心。并根据人员定位系统显示数据核对井下人员上井情况
第二篇:嵘达煤矿淹井撤人制度
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紧急撤人制度
为有效预防因暴雨洪水和矿井透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的要求,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建立预防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和制度
1、暴雨洪水涌入矿井或矿井透水,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地面,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2.煤矿要建立健全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检查相关工作落实。
3.煤矿要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与周边相邻矿井沟通信息。
4.建立雨季巡视制度。煤矿企业在雨季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5.煤矿企业都要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的标准、撤人的指挥部门和人员以及撤人的程序等,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煤矿企业没有全部落实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的治理计划和防范措施、存在重大隐患的,雨季必须采取停工撤人的措施,不得进行井下生产作业。
6.建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煤矿企业在雨季前要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基础工作 7.煤矿必须查清矿区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应当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8.煤矿在雨季来临之前,要组织力量对井下水仓、水沟及地面水沟彻底清挖疏通一遍,保证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的畅通。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的矿井,对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有效防止地表洪水倒灌矿井。
9.煤矿要定期对井上下供电设备、矿井排水设备、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雨季到来之前,要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确保雨季时各种排水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
10.煤矿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之间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已经被破坏的防隔水煤柱,必须注浆加固并建立隔水闸墙等设施,保障隔水安全。
11.煤矿要准确、及时地将矿井的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煤矿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井田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的情况。
12.煤矿应当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系统。保障通讯系统畅通、使用可靠,保障压风自救系统、防尘系统可靠有效,提高矿井防、抗灾能力。
三、为保证矿井发生水灾事故应急撤人的顺利进行成立嵘达煤业水灾淹井指挥部: 指 挥 长:总经理
副指挥长: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后勤副总经理
成 员:调度室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安检科科长、机运队队长、保卫科科长、供应科科长、综合办主任、当日公司值班调度员。
在矿井淹井水灾应急撤人过程中,各业务部门及有关人员的任务及职责
1、矿长组织水灾应急撤人处理全面工作。
2、矿总工程师负责水灾应急撤人的技术工作。
3、机电矿长负责对水灾应急撤人进行停送电、排水和灾区以外的正常供电,保证矿井的正常提升、供电、运输、通讯等,以保证应急撤人需要。
4、分管矿长负责自己管辖方面应急撤人工作。
5、调度室主任按照矿井水灾淹井指挥部命令负责通知有关领导和有关单位,将受灾害影响作业地点人员撤离,并负责记录灾害发生时间及其他情况,及时向矿调度室及井领导汇报。
6、安检科按照矿井水灾淹井指挥部命令清点人数,监督安全措施执行情况,负责事故调查等工作;通风队负责矿井风量、及通风设施管理。
7、生产技术科科长负责提供有关水灾区域有关技术图纸资料。
8、机运科长负责事机电故障的处理,停送电、排水和灾区以外的正常供电,保证矿井的正常提升运输、供电、通讯等工作。
9、供应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有关水灾救援物资材料设备供应工作。
矿井水灾淹井指挥部设在井调度室,电话:9
四.确保联络人员和联络线路的畅通可靠
1、跟班干部:负责组织和指挥现场应急工作。立即向调度室汇报,简要说明时间、地点、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进行现场抢救工作。
2、班组长:负责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应急撤人工作。
4、调度室接到“预警”报警后立即报告指挥长,指挥长让调度室通知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到达调度室,根据汇报情况及技术资料立即作出判断,确定预警和应急救援级别,宣布立即启动现场应急撤人开始。
5、矿井水灾淹井指挥部立即发布命令:井下工作地点人员全部按避灾撤退线路进行升井。
五、井下工作地点人员避灾撤退程序
1、接到矿井水灾淹井指挥部命令,井下所有工作地点的跟班干部立即组织本班工作人员按指挥部命令从矿井避灾路线升井,到达地面后汇报调度室,并协助调度室清点人员人数,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已顺利升井。
鹤郑嵘达煤业
二0一一年一月三日
第三篇:煤矿井下交接班制度
煤矿井下交接班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搞好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煤矿井下交接班制度。
一、凡属当班矿级井下值班领导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责任。
二、接班人员必须提前30分钟上班,必须在井下现场交接并在指定地点交接做好交接记录。
三、接班的人员到达岗位后,根据交接班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再看上一班的记录,然后双方再进行交接签字。
四、交接的人员必须交清下一班的注意事项(除填写值班记录外的还要口头详细交接)。
1、安全情况:采、掘、机、通、运等五大项,特别是“一通三防”上的关键问题,水、火、瓦斯、顶板、支护、粉尘、电器设备等安全情况。
2、本班主要经验教训及下一班的应注意事项。
3、生产或检修以及整治情况。
4、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5、文明生产情况。
五、接班人认为上一班交待的情况已经清楚,并与自己检查的情况一致方可进行签字,完清交接手续。
六、接班人员如发现本班人员未完成应尽职责或交接不清,应当面提出,经双方签字为准。
七、井下现场接班人员接了班就必须对当班的安全生产负全责。
煤矿领导下井带班档案制度
为了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进一步落实领导下井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煤矿领导下井带班档案制度。
一、煤矿领导下井必须掌握全矿井的安全生产情况,了解矿井的动向。
二、在现场检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留与下一班。
三、领导下井必须在井下交接班并有记录(井下记录)。
四、领导下井必须根据上级文件执行。
五、领导下井下班后必须向矿长、层间管理人和调度室汇报井下安全生产情况,矿长掌握布置,层间管理人和调度室必须安排下一班的工作。
六、领导下井下班后如发现重大隐患必须矿长、总工程师汇报,矿长、总工程师立即召开矿级管理人员会议研究,做出方案进行处理。
七、领导下井下班后必须在地面做好交接班记录,交清交班内容。
八、领导下井带班记录必须每月交办公室主任负责存档。
第四篇:煤矿井下交接班制度
煤矿井下交接班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搞好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煤矿井下交接班制度。
一、凡属当班矿级井下值班领导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责任。
二、接班人员必须提前30分钟上班,必须在井下现场交接并在指定地点交接做好交接记录。
三、接班的人员到达岗位后,根据交接班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再看上一班的记录,然后双方再进行交接签字。
四、交接的人员必须交清下一班的注意事项(除填写值班记录外的还要口头详细交接)。
1、安全情况:采、掘、机、通、运等五大项,特别是“一通三防”上的关键问题,水、火、瓦斯、顶板、支护、粉尘、电器设备等安全情况。
2、本班主要经验教训及下一班的应注意事项。
3、生产或检修以及整治情况。
4、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5、文明生产情况。
五、接班人认为上一班交待的情况已经清楚,并与自己检查的情况一致方可进行签字,完清交接手续。
六、接班人员如发现本班人员未完成应尽职责或交接不清,应当面提出,经双方签字为准。
七、井下现场接班人员接了班就必须对当班的安全生产负全责。
为加强区队对岗位的管理,规范各岗位的现场交接班行为,经调度室研究制定《岗位现场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岗位现场交接班,需要现场交接班的岗位工包括:跟班区队长、班组长、验收员、电钳工、瓦检员、掘进操作工等。
2、交班人员必须在交班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检查安全隐患、整理工具材料、设备物品管理、文明卫生施工等。
3、交班人员要将当班设备运转情况,维护检查情况,安全情况,事故隐患等向接班人交代清楚,接班人未到时,交班人员严禁离开。
4、交接班双方共同巡回检查工作地点,对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运转情况、物品材料工具、文明卫生施工、安全设施状况等情况等交待清楚。对交接班时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汇报区队值班领导及有关部门,并详细记录。6 双方交接完毕后,在交接记录本上记录并签字,交班人员方可离开工作岗位。
7、交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明所发生事故,必须根据事故原因追究责任。
8、接班人员应做到三不接,即部件损坏和丢失不接班;发生事故说不清情况不接班;设备、工具损坏或丢失找不到责任人不接班。
张家湾煤业掘进队
2012-1-26
张
家
湾
公
司
掘 进
交 接 班 管 理 制 度
第五篇:xx煤矿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制度
xxx煤矿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xxx煤矿矿井重大水灾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对水灾事故的应变和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当发生重大水害隐患时实行统一指挥,及时撤人,结合矿井实际,制定《xxx煤矿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制度》,现予以印发,望认真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矿井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矿成立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领导班子其它成员
成员:各部室、区队负责人
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办公室主任:调度室主任
办公室24小时值班,矿至少有一名副矿级以上领导干部值班。办公室要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与周边相邻矿井沟通信息,当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二、职责及分工
1、矿长:是处理矿井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协助下,制定处理事故、及时撤人的计划。
2、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处理事故、及时撤人的作战计划。
3、各有关副矿长:根据处理事故、及时撤人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
4、办公室: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通讯联络工作及指令传达。
5、安全监察部负责人: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撤人工作实行有效监督。应根据调度室井下考勤和入井人员领取矿灯自救器号码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和姓名。
6、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并负责准备好图纸和资料,根据矿长的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
7、供销部负责人: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8、机电运输部负责人:根据矿长的命令,负责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并完成其它任务。
9、保卫部负责人: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井,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10、机电队队长:根据井下水灾出水量的实际情况,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组织开启井下各水仓泵房排水泵进行排水
工作。
11、通风队队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善矿井通风状况,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稳定。
三、矿井出现重大水害隐患时及时撤人的程序
调度室接到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井下采掘工作面有透水征兆等灾害紧急情况的信息后,要立即汇报值班矿领导或矿长以及副值班人员,由值班矿领导发布紧急撤人指令,调度室接到指令后应立即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升井(泵房、变电所人员最后撤离),并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到调度室待命,同时向xx公司调度室汇报。
四、撤人时注意事项
1、各采区施工人员得到调度室撤人命令后,在现场负责人的带领下组织本区域所有人员有秩序地按照水灾避灾路线撤离至就近的安全出口(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副井和风井井筒梯子间)。
2、到安全出口附近后,当现场负责人请示调度室指挥人员,得到上井指令后,各单位撤离人员在现场负责人的带领下有秩序的沿安全出口上井。
3、安检员、调度员要维护现场撤离秩序,当撤离人员全部撤离后,维持秩序的安检员、调度员方可撤离上井。
4、人员在井筒内撤离前应将自身配带的矿灯、自救器、便携式瓦检仪等必备的安全用具配戴牢固,其它容易洒落的物件(如工器具、工具包等)不得随身携带,防止在爬行过程中所带物件滑落伤人。
5、井下各变电所、泵房的值班人员不得私自撤离,应在各自的岗位电话处等待指令。听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撤离指挥,当接到撤离命令后方可沿撤离路线撤离到安全出口升井。
6、井底主泵房值班人员在接到调度室撤离命令时,应将通往主泵房的所有防水闸门关闭好后再撤离。
7、变配电操作工、水泵司机在撤离前,应将各自岗位内的电气开关全部操作至“零位”,并闭锁。
8、调度室下达井下人员沿井筒梯子间撤人命令后,应及时通知人力资源部、安全监察部等相关部室到风井和副井口清点落实升井人数。
9、调度中心、信息站应配合各单位迅速核实实际下井人数。各单位应立即真实准确地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各单位井下出勤人数。
10、为便于核对人数和组织抢救,各单位的当班电工,局部通风机司机、水泵司机以及瓦检员升井后不准离开,到各自单位值班室集结待命。
11、只有在矿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领导小组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矿井方可恢复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