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千台
浅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抚顺市望花区千台小学 校长 陈良君
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这句话精僻而深刻地揭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又取决于有一个什么样的校长。俗话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它需要依赖一支有高素质,高文化,高水平的强大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需要校长的组织、协调、引领。
作为一校之长,如何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大计,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下面我在工作实践的体会就三个方面谈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一、擎领引航,具有牵引力的作用。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指挥官、领头人,一定要有超前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说,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校长作用发挥的如何是至关重要的。要使教师受教育,校长应先受教育。校长要成为教师的楷模,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工作实践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才能发挥牵引力的作用。
(一)把握政策方向,引领队伍不迷航。在办学过程中校长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带头贯彻 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中央及地方的重要报告和文件。因此,作为校长要注意指导教师掌握“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我们把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习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学习好《教师职业道德》《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当做头等大事。通过学习,提高依法治校、文明治学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创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做到了敬业爱师,文明执政,为师表率。校长的把握政策、学习贯彻法规意识,影响了教师,成了教师的良师益友和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我以为:学习好思想政治理论,树立新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带领教师在教育的事业上方向明,路子清,才能更好地带领队伍前进,不迷失航向。
(二)与时俱进,做科研和新课改的先行者
1.邓小平的“科教兴国”的英明论述,强调了科研的重要性,明确了搞好科研的重要意义。而兴国的根本是兴教,只有从教育事业上做到可持续的科研研究,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做基础教育的小学校长必须注重《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而且成为科研的先行者。根据这些,学校结合实际,经过调研于2002年初确立了《小学生上进心教育研究》的实验课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近期和三年的规划,做到各负其责。2.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而教员的问题,主要又是校长的问题,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期,要求校长要有改革创新的能力,要有驾驭新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有“敢探索未发明的新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教育实践中的新理念。要带头学习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注意优良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继承与发展,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走进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三)扎实学习,勤奋实践,做学科带头人
江泽民同志还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 个基本条件。”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小学教育,这方面显现更为重要。因此,校长在走进新课标时,要认真学习了解各学科的教材内容,掌握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区别、联系,做到融汇贯通。并深入课堂,亲身实践把握住各学科精髓。这样,校长才能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才能真正成为学科带头人。才能促进教师在各学科有所突破,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四)践行“三个代表”,做好教师的排头兵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校长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基于 这点认识,我在各项工作中争当“排头兵”。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认为,校长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带头学习业务理论,深入教学实践,成为行家里手;带头捐款、捐物,订杂志,走访等,起表率作用。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了即是设计者,指挥者和建设者。几年来,校长带领教师自已动手完成了“花园式”学校的建设,完成了百米文化长廊及文化教室的建设,实现了环境育人,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树立了校长的威信,得到了教师的拥护。因此说,校长在学校工作中要有执政为公、廉洁自律的思想;要有吃苦在前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热爱师生,和谐发展的情怀。这样,才能成为排头兵。
二、置身教师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作为校长,除了具有“火车头”式的牵引力外,还应具有化学中加速物质间反应的媒介—催化剂的作用。校长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置身于教师中,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教师队伍建设中和科研课题中应把握的相关知识与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知识自我更新和发展,并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探求知识、更新知识、储备知识,不断调整自已的知识体系,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增强新的活力,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一)融入新课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施已全面展开,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专业 知识。校长要同教师一道把相关学科知识作为自已知识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过去“样样懂,样样通”的“知识库”,必须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纵横发展,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适应性。要指导教师不断挖掘教材内涵,把所教教材中的知识也日益加深,不断更新丰富,做到教学内容结构现代化,课程设计现代化。通过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搞好两个研究:课题研究、教学研究;练好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创四课:评优课、观摩课、引路课、优秀队会课;做“五好”: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节教案,写好每一篇案例,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名学生等。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年来获区级优秀课11节,市级课3节。教师正以更高更新的知识水平,驾驭着新时代的教育事业。
(二)融入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时代,校长不仅要带头抓科 研,还要带头搞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小学生上进心教育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的研究,经过三年来对四个因子(思想上有上进心、学习上有上进心、纪律上有上进心、自主成长上有上进心)不同时期的实验、总结、评估、论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分别获得了区、市级科研成果奖,有30余篇论文获得省市优秀论文。现学校正在对主课题进行拓展、延伸,争取取得更高更好的科研成果。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科研兴趣,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教科研的能力,对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去研究、去解决、去提高,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把丰富的教育经验升为教育理论,并形成自已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已经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引导教师走向科研型,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最后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使教育教学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融入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的凝聚力
古代儒家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中央领导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讲的都是将人的因素高于物质之上,人的道德水准是管理的根本,指出管理者须用“德治”方能有效地形成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因此说,校长在学校各项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思想;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要体现出公开、公平、民主、富有人情味;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科研课题的研究等,措施要具体,实在有效,要给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同时在教师的生活上,要给予关心、关注,及时地进行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助,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在管理中,人本思想的渗入,使教师在愉悦的环境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教师精神愉快,各部门同心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中,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激励总结,具有推动力的作用
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校长应具备的能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科研实践中,管理实践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与指导,弘扬成绩,弥补不足,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力的作用。
(一)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和旗帜的树立,它对 学校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校长要鼓励教师,培养教师的成就感,要符合教师的“自觉期望的实现感,任务的完成感,专业的成果感,改革创新的首创感,社会评价的自尊感,取得成就的贡献感以及发展提高的满足感”等心理倾向,才能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中提炼出典型,才能带动整体。如树立全面管理的典范、学科的典范、活动指导的典范、无私奉献的典范等。几年来各类典范的涌现,带动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发挥特长,鼓舞士气
在榜样的促动下,能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进步、提高。但在这其中,大多数教师不是榜样,不是典型,而他们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校长在抓典型、树榜样的时候,不要忽略他们。要正视他们,相信他们,鼓舞他们,激励他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课改和科研中点滴的成功经验,抓住他们在综合素质中点滴特长,去宣传,去推广,使他们受到鼓舞和鞭策,紧跟整体队伍建设的步伐,以全员高素质的队伍,投入现代化教育工作中。
(三)及时总结,整体提高
总结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队伍素质 再提高,再发展和学校教育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可靠的保证。通过总结,查找出下足,通过总结,制定整改措施,通过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校长要善于对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要总结到每个学科,每个教师,每件小事。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差距不足进行整改,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科学规范的管理方略,有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有利于学校整体建设,更有利于适应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努力使学校成为管理有特色、教学育人有成绩,为一方百姓所认可的规范化学校。
浅谈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参选单位:抚顺市望花区千台小学 姓 名:陈良君 职 务:校 长
二00四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200202转变观念,重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常熟市教委中青年干部培训论文
转变观念,重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颜港中心小学汪银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科研治教,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学校在教师职业成熟的适应、成长、发展诸方面起着职前师范教育及在职师资培训基地所无法替代的特定作用。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一.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终身教育的提出是面向全人类的,但对于教师来说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学校教育已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任务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它要求教师善于和社会各界联系,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和家庭的力量协同教育学生;要求教师了解学科的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新变化,扩展学科视野,不断吸收新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学生学习的新内容,及时地充实教学过程中去;要求教师不仅善于进行班级教学,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异同,以造就个别化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善于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注意培养自治自理的能力;要求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还要求教师不仅要会实践,而且要能研究,具备教育科研的能力,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教师任务的变化反映了教育观的变化;同时也使教师面临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发展现代化经济的社会需要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今,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高自己,应成为全体教师进修学习的一个动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设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二. 树立“开辟教师培养新途径”的观念
历来对教师的培养多依赖于教师培训机构,这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单向的、单渠道的仅靠教师培训机构培养的方法是不够的。教师素质的提 1
高不仅反映在专业知识、学历层次方面,也不是
一、两次培训就能奏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地提高、深化和完善,因而应开辟教师培养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培养中的特定作用,这是一个既能提高教师的水平,又不增加学校的经费开支,需要努力开掘的新途径。
在教师培养工作中,应更新观念,摒弃一次培养就能胜任教师职务的观念。而代之以不断发挥教师的潜力,使其水平能获得螺旋式上升,最终成为骨干教师乃至于知名教师。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一个延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但是它的发展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其中有三个重要的转化期:一是从初任教师向胜任教师转化的时期;二是从胜任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的时期;三是从骨干教师向知名教师转化的时期。
一个新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只获得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和通过见习、参观、实习等途径形成的初步教学能力,这是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基础。由于师范生在学习期间形成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教学实践的检验,与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学校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尽快地从初任教师向胜任教师转化,顺利过渡第一个转化期,是教师在职培养工作的关键步骤。
师范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的头三年到五年时间里,是新教师发展的加速期,因为:第一,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新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使原有知识在重组中获得加深和扩充;第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新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体验并把握教学活动的规律,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第三,新教师的师德、对教育事业的兴趣等方面也会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得到锻炼,并逐步成熟起来,这一切推动了新教师的加速发展,因此,学校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和督导,加强考核和评价,促使他们迅速地从初任教师向胜任教师转化。
由胜任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发展期,是教师在职培养 2的第二步。这一阶段教师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较高层次,教师的知识结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独立地承担起教育、教学任务,具备了迅速地向骨干教师转化的条件。
由骨干教师向知名教师转化,是教师成长的成熟期,也是教师在职培养的第三步。这一阶段教师的发展已进入了最高层次,终身从教的思想已经稳定,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已向整体化、网络化、系列化发展。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及创造性教学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能够独立地承担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知名教师转化。
我们提出教师发展的三个转化期,主要是探索教师成长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型,以便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职培养问题,为开辟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应该看到上述提出的教师成长发展的三个转化期,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实现的。我们提出“开辟教师培养的新途径”就是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学校不应仅仅是使用教师的场所,而且是培养教师使教师尽快实现转化的场所。为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十分重视学校的特定作用。
2000.2.1
3
第三篇: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对浦南幼儿园林剑平园长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
红蜻蜓幼儿园 肖文静
一.引言: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自身总会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要素,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决定着学校精神面貌,左右着学校教育的方向。本次后备干部培训,有幸到浦南幼儿园,跟从林剑萍园长。走进浦南,让我感受到浦南的文化氛围。浦南幼儿园之所以成为示范园,林剑萍老师之所以成为名校长,都是林剑萍园长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关键,使浦南幼儿园的学校文化逐渐形成、逐渐提升。
二.调查分析:
通过访谈林剑萍园长、观看资料、参加教研组活动,无不体现林剑萍园长是浦南幼儿园校园文化的设计者,是浦南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指挥者,把校园文化有机地融汇在学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当中,使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的管理功能。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调查发现林剑萍园长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以下体现:
一是重视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发展到高一层次的定位,它是打造一所品牌学校的突破口。要形成特色并非易事,要经过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代管理者不断传承、不断丰富、不断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求校长必须具有独特明晰的办学思路,要对学校自身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如办学条件、人文历史、社会背景、师资水平、学生兴趣爱好等),立足于本校实际与优势进行特色设计,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切入口,明确建设目标,并形成全员共识,采取有效措施,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最终形成教育特色。
浦南幼儿园于1993年开始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与探索,意识到今后的社会将是信息量极为丰富的信息社会,语言和阅读是信息传递和接受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阅读是接受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和传递信息等信息交流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阅读不但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其他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一所幼儿园特色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集中了管理者独具一格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教育思想和办学策略。今天看到浦南幼儿园的辉煌成绩,无不赞叹林剑萍园长办学的远瞻性。浦南幼儿园的环境体现特色:亲子阅读室,里面摆放各种图书:教师自编的图书、幼儿自编图书、亲子自编图书、现成的阅读刊物……在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下,家长资源的作用日益突现,而浦南幼儿园的阅读特色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浦南的家长走进了浦南,也成为教育的合作者。
二是重视管理文化的建设。学校应该建立的是基于人本的、科学的、发展的学校管理,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目标,完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增强管理层对于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感,增强管理层的服务意识,使学校管理层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目标。林剑萍园长尊重每一位员工,让每一位教师员工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让每一个员工体会成功的喜悦。她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
1.科学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在浦南幼儿园的墙面上,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考核表格,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从资料中也体现了林剑萍园长的科学管理,特别是园务计划中体现她的管理模式。
2.民主决策,学校大问题的决策必须通过教代会讨论决定,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浦南幼儿园倡导教育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内在生命激情,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师生的精神家园,如园务计划中提出“鼓励教工在遵守规范的基础上超越规范。”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3.人性化管理。林剑萍园长说过:“教师要有空间思考,否则很难成长、发展。”在日常的管理中她让教师们知道,现在幼儿园教育走进了市场,市场第一位是服务,为家长服务。教师们自己去想如何为家长服务,她们自觉地为每位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这是她们发自内心地做这件事。在浦南幼儿园,
三是重视教师的发展和培养。学校进行队伍建设,是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无疑是学校工作重心所在。因此林剑萍园长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林剑萍园长曾说过:“要让100%的孩子发展好,100%的教师也要发展好。”“教师自己发展,是为自己投资。教师的主动发展,以此形成一种文化。” 浦南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新教师不断引进,现在的浦南正处于文化的融合阶段,教师的队伍建设是重头。她高度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现有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学区星级教师共8名,通过开展“教坛新秀、教育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论坛活动;教师带教活动,促进各层次教师健康、有序、自主的发展。在教师队伍培养上,林剑萍园长将重点放在反思上,不光从教研组中体现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反思,也从教师个人出发进行反思。特别是教研组活动后,林剑萍园长组织组长、保教一起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找出教研活动的最佳切入口,不断提高教研组的效能。
三.启示:
校园文化建设又是以营造育人环境,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立国之本,“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今天,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阶段,校长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上述的调查分析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下面谈谈我对今后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其一,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创造——享受——再创造的动态过程,通过反复积淀、升华,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校长要关注教职工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只有让教工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二,要发展主题,即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明确。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除了懂管理,还要懂经营,尤其是文化经营,学校必须走整合发挥学校文化力的办学之路。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不能人云亦云。要亲历改革实践,通过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其三,加强校本研究,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信念是学校文化的支柱,共同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长的先进办学理念得到全体成员的广泛认同,二是校长的先进理念能够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为此,必须强调教工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实践表明,通过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可以促进这一组织目标的实现。学校教育科研就是实践工作者运用一定的专业理论武器,解决学校改革与发展问题、解决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实践与创造活动。特别是最近兴起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其目的在于形成一种积极研习的教研组文化,继而形成学校共同价值观。
其四,探究文化管理,激发学校创新活力。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大趋势是从刚性管理走向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文化管理便是一种人本管理理念和模式。它包括组织决策的民主参与、组织知识的分享与创造,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全新的课题。校长要深入研究,以期建立一种既富有组织成效,又让每个成员达到自我实现的管理文化。
其五,学校文化建设不应该停留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还要履行起传播和创造新文化和推动社区发展的文化使命。学校应成为发展社区文化的精神堡垒,成为高举社区雅文化旗帜的旗手。
学校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并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而校长如何将文化的碎片上升为文化的整体并经积淀成为文化底蕴,则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关键。
学校的发展在于文化的拓展,学校的兴旺在于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名气在于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也是学校工作的轴心,更是育人成才的根基。因此,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校长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也积极推动着学校的发展。
第四篇: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郑州市园林局 郭书君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引入廉政文化建设机制,既能丰富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又能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利观和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在促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廉政文化 反腐倡廉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
引言 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共十七大对执政党切实改进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命题,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执政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兴起,成为反腐倡廉工作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有多高,行动的力度就有多大。深刻认识廉政文化建设,以及廉政文化建设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中国的廉政文化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特别是在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史
中,廉政文化也从官吏的管理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逐步演变为在哲学指导下的,由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在中国古代,廉政是伦理道德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伦理道德学有诸多课目:礼、义、仁、廉、孝等,其中“廉”这一道德修养极受褒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义利之辨”,法家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在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廉政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论,官府探索和尝试了不少廉行,涌现了许多廉吏,产生了许多廉事、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等,这些事象汇集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马列主义把廉政作为政治学来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廉洁政府作了系统的论述。恩格斯则在《为马克思所著的〈法兰西内战〉所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中,论述了反对贪污腐化及其对官吏的监督。列宁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对如何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列主义,同时又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命题。
(二)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由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廉政文艺创作、廉政文化活动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文化性、主题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廉政文化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是廉政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廉政文化建设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和规律;还要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守住道德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从全局上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重要措施。预防腐败,首先要抓“制度反腐”,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同时也要抓“文化腐败”,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可能更广泛、更持久。从更大意义上说,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先进文化建设,反腐败斗争就是用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斗争。反之,如果不注重廉政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会因为缺乏先进文化的支撑,而失去应有的积极作用和效果。
其次,从实践上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现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存在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教育工作不扎实,有的流于形式。从深层次分析,廉政文化建设的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廉政教育内涵,提高教育效果。
二、廉政文建设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培养优良的党风政风为目标,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通过充分整合廉政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不断优化廉洁从政环境,使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为加强机关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概括地说,廉政文化建设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廉政文化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有机组织部分,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的廉政文化;它是为适应当前和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的廉政文化。其导向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就党风廉政建设的客体——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
制度而言,廉政文化建设,特别是廉政理论研究,既服务于党风廉政建设,又对党风廉政建设有推动作用。廉政文化建设在对表现形式和方法的探索、研究中,无疑也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成果,无疑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二是就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各级党员干部而言,廉政文化对其又有引导、规劝、告诫和警示作用。法规宣传活动、廉政教育活动、典型案例剖析及文艺活动,都紧紧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党员干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二)教育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抓好对党员干部党的基本理论、理想信念、从政道德、优良传统、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作风教育,以及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廉政文化素养,可以促使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凝聚作用。党风廉政建设明确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列入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检验标准。而这一体制的落实仍需借助廉政文化作用的发挥,廉政文化建设
作用发挥好了,党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举措与成效、信心和决心,才能被广大党员干部了解,认识才会统一,信任才会增强,齐抓共管的局面才会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舆论氛围才会浓厚,反腐倡廉的合力才会整合,并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监督作用。遵照《党内监督条例》规定,新闻舆论本身具有监督职责,作为新闻舆论范畴的廉政文化,自然就承担着重要的监督职责。一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和正确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三是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协助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
三、创新思维,多种形式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范,有重点分阶段地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对象层次性,对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干部,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坚持以科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分类分层次开展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要注重多样性,充分利用本部门的行业报刊、宣传橱窗、电教设施、局域网等宣传阵地,采取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讲廉政党课、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二)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形式。机关党组织以读廉政书、看廉政片、听廉政课、写廉政文、做廉政人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一是开展示范倡廉活动。通过组织英模报告会、收看廉政教育片等形式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和引导作用;二是开展警示省廉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收看警示教育片、参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听取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三是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单位机关党委和纪委可以有计划地向机关党员干部推荐廉政教育课本,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阅读、交流心得和撰写廉政论文,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四是开展文艺促廉活动。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开展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格言征集等活动,通过艺术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
(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要坚持把廉政文化的柔性约束力和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机关特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达到用制度促廉政的目的。要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坚持“四会一课”廉政教育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道德规范。用制度机制保证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
(四)整合机关廉政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机关宣传教育
资源优势。要推行反腐倡廉电化教育,利用机关门户网,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网页,设置“廉政之窗”、“廉文荐读”等专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积极创建新廉政文化活动阵地,通过设置党务和政务公开栏、廉政文化宣传栏、廉政书架等,有计划、有步骤抓好机关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举办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研讨会和廉政文化论坛等形式,及时总结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和作法,积极进行理论创新,提高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总之,廉政文化建设在促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引入廉政文化建设机制,既能丰富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又能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利观和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政舆论氛围,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第五篇:共青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青年员工是企业员工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群体。青年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上的认同感、积极度、参与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担负起带领青年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的使命。
一、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有效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使企业青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般说来,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明的总和。它主要由企业的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精神、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构成。因此,共青团组织就要引导员工认识企业的凝聚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有关。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这些物质条件只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凝聚力的根本,企业凝聚力取决于企业的群体价值观。
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提升,使广大青年员工理解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勃发、开拓进取的良好的风气,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良好的企业文化胜过任何的行政指挥和命令,它可以将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化压力为动力,其力量是无穷的。
二、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明确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好引导作用
共青团作为积极上进的青年组织,对于青年的思想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青年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主要的中坚力量,对企业文化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组织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培训、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拓宽文化建设的内涵,创新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宣传工作中,通过对青年思想的引导,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好推动作用
青年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力量,企业发展离不开富有进取精神并具有较强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人才,需要这些人才来推动其向前发展。青年作为一个社会人,其同样也有着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需求,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来发展自我,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两者的发展及需求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企业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和企业的一个桥梁纽带,可通过工作及活动的开展将两者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文化向前发展。
(三)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一样,同样需要创新。青年员工作为企业中思想相对活跃的一个群体,其思维方式是紧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前进的,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也是较超前的。思想活跃,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年对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影响。共青团组织必须把握住特殊的地位来将青年的这种合理的创新需求汇集起来,通过自身的工作渠道来使企业的管理者注意和接受这种需要,并把这种需求注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中,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变革。
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方向,有的放矢。
(一)努力获取青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团组织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帮助青年员工树立这样一种精神: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勇于献身,必须牺牲和放弃今天的部分享乐,因为企业对青年员工的要求,更多的是奉献,而不是享乐。企业团组织作为企业文化的积极建设者和实践者,在时间和实践的双重考验面前,以身作则,一以贯之,企业的青年员工就会自觉的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认同企业团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就会信任这种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青年员工基本都刚从校门走进企业不久,有时难免碰到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在冲突面前,企
业团组织要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其不回避、更不丧失理想和信念,甚至还要能够忍受委屈。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去赢得在企业中的地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变成一种风范、变成一种广泛认同的文化现象。
(二)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共青团的先进性
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中,发挥共青团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实现企业价值与青工价值的统一,在企业中形成青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目标,并为之产生青工合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发挥青工的生力军作用。一是满足青工的自尊心。企业青工的物质需要在减少,而精神需要则在增加。企业共青团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企业的软环境,设法满足青工们的精神需要,引导和协助青工设法获得共识和自尊。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受到应有尊重,这样才能够激励青工积极投身于工作;二是满足青工的创造性。企业共青团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用争先创优等适当方式促使青工从事创造性思考、学习和参与创造性的工作,激发青工的主动精神,使青工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青年技术人员,他们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所需要的智力或认知力多于所需要的体力,只有满足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才能做到“事业留人”;三是满足青工的归属感。对从事日益复杂工作的青工,现代企业不再是仅靠收入来吸引人,而是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能使个人得到满足感和归属感的工作环境来争取,正所谓“感情留人”。企业共青团可以在进行正确婚恋观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做到“关心人”,从交友沟通、恋爱介绍、婚房介绍、贷款购房等等的服务,使每一个青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视企业为家。
(三)在青年集体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因此,企业团组织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特别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青年个体和团体的配合问题。个体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配合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体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配合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作为企业团组织,就必须组织引导企业青年团员爱国守法、团结亲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做好窗口服务,在工作中争创“青年文明号”及“青年文明号生产线”,以体现高度的职业文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增强从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展现企业青工的良好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为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奠定坚实基础。
青年是企业的希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青年的参与。企业的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企业和青年群众的组织,其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具有很大影响力,共青团组织应该利用这种积极的影响力,结合时代的要求,结合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和繁荣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实现企业发展与青年进步的双赢,为塑造企业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