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企

时间:2019-05-15 01:1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法治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法治企》。

第一篇:依法治企

【提要】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使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成为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早在党的十五大,党中央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把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文明政治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到全党面前。而建设文明的现代法治国家,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是首要前提。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对依法行政在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从工作层面上看,政府工作无论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还是社会服务,它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面,涉及到每一个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义务,事关国家、民族的进退兴衰。而行政权力运作总是主动的、单向的,是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的。如果不能全面依法行政,这种权力就可能被滥用,就可能出现盲目,专断、腐败,给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从法制层面看,经过近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立法步伐加快、立法质量提高。到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解决。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些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并在推进中实现自身由形式主义向实质主义的转型,是今后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三点对策。第一部分论述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第二部分对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不断有所提高。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最后总结了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6条经验。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一是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二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三是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正文】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责、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法律规定。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到实践虽然时间还不长,但已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仍需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象我国这样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依法行政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法律,表达意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将保证行政管理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不致偏离航道。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二)依法行政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国家一切活动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给行政管理带来的保障。政府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政府的领导能力、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了。而多年来行政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相对稳定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国家的权威不是依赖于特定的人,而在于非人格化的法律,是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提高效率,保证行政管理实现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性的统一。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成为衡量行政管理是不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成为现代社会法制建设发展的大趋势。

(三)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政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不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责,至关重要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可以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可以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行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一再为我国历史所证明。

(四)依法行政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专属权力。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支配权,有强制力做保障,容易和获取私利相连系。正确行使,能给民众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满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但同时,权力对某些人又有极大的诱惑力,在分配社会价值和资源过程中,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对行政权的运用加以控制、规范和监督。要使监督取得成效,必须要有监督的标准和程序。依法行政,正是防止行政权滥用的良药妙方。只有遵循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才能保障监督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

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现状是:成绩与问题并存、紧迫性与长期性并存、动力与阻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注①〕。

(一)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法行政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立法工作步伐加快,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执法力度加大,保证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政的口号开始提出。这一口号的首次法律表述见著于1995年2月全国人大第三次修订的地方组织法。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全民普法的重点向行政执法人员转移,对各级各类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和法制宣传培训,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适应,用法律手段引导、推进、保障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二是增强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三是注重政府规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开始确立的开创性的标志。我国建立了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自《法规规章备案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法规规章实现100%备案。

2.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有所提高。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了克服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制约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体制性弊端,由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几个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从2000年开始对省直各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理,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和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二是1998年以来,根据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先后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对解决部门林立、职能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突出的效果。三是在连续几轮精简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确定了综合执法试点城市,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正在积极进行。推行依法行政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纵横交织的行政监督网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和落实。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系列层级监督工作制度,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执法矛盾协调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行政处罚统计、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卷宗的调阅抽查等制度。既有以综合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行政监察等主要形式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又有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等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外部监督〔注②〕。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队伍,积极开展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把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和改革执法体制、机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硬着子,努力营造最优效率环境、最佳执法环境和最好服务环境,促进了依法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有所改善。

(二)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依法行政状况总体上已大为改观,并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行政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还远远不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例如,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认识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变成自觉行动,或者把法单纯看作是治理老百姓的工具;对法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当法被用来管理经济和社会时能想起法的重要,当法被用来规范自身的决策和执行行为时又认为法束缚手脚;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还保留较深的“人治”观念,习惯于以言代法甚至以权压法。个别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则,也有制度原因;既有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行政机关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

2.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不完善,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科学论证不够,凭经验、凭好恶盲目决策;决策监督不到位,干部对决策的失误很少承担责任。二是对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重视不够,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决策失误频频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河南邓州市几家执法部门曾召开会议,对向城区护城河倒垃圾的多家饭店下达了“关门搬迁”的通知,结果造成饭店效益受损,差点引起行政诉讼。本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决策失误却使政府部门变主动为被动,教训很深。政令畅通也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的地方,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到了下级就得不到执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在统筹、指导、监督、协调经济社会事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的观念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仍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存在,仍有政令不畅通、职责不到位的现象存在,仍有不接受监督、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廉洁行政的行为存在,使得行政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形象。3.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不顺的问题,既有政企不分(行政管理部门办企业),政事不分(一些事业单位行使行政职能)的问题,又有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缺乏协作的问题,还有部门管理交叉过多,职责不消,甚至“利益型”(即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执法的问题。行政越轨,主要表现为越权执法,不作为违法、滥用行政权,乱施处罚,以及“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行政越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行政机关建设都是极其有害的。我国现阶段已形成行政监督网络,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乏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生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民主党派的监督流于形式,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司法机关困惑较多,实施自满荆棘不少;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于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的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例如,作为行政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行政监察,由于它与行政机关有着行政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行政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怕麻烦、推诿等不愿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在行政复议决定上,还存在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上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等等〔注③〕。

(三)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经验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国依法行政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主要是: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依据。一切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措施,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始终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始终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持依法行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依法行政。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还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推进依法行政要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进行。5.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动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依法行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

6.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素质的培育,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依法行政真正成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学的行动。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1.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取代其他社会规范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宰,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当前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也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在一个法律并不具备最高权威和效力的国度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此时的依法行政只不过是权力的一个好看的摆设而已。我们要推进依法行政,首先就必须培养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为没有被信仰的法律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并不能真正规范权力,而要使法律被信仰,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使法律(尤其是宪法)在行政中真正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至上不仅要求法律具有秩序意义上的最高权威和效力,而且还要求法律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一种工具存在并发挥作用。当前,受制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传统、法律工具论思想在人们的心目和行为方式中具有极为浓厚的影响,现实中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普遍,法律缺乏权威,得不到贯彻或被任意违反,其根源即在于法律缺乏价值属性而导致不被信仰,法律现实中没有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至上的地位,这反过来更强化了法律工具论、人治的意识和相应行为,形成了一种“怪圈”。要扭转这种局面,出路在于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和地位,使法律真正作为一个规则运行并发挥作用,分配权力、义务,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型,实现依法行政。2.树立权利本位理念。当前我国行政现状中,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重视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行政立法上主要问题是对不同权利主体设定了种种区别待遇,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具有义务本位、管理本位的倾向;行政执法上主要问题是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任意侵犯相对人的权利。衡量良法与恶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权利本位要求,良法才能得到普遍的服从。树立权利本位思想,要求政府在立法中,要制定有利于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法,在执法中要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的权威和执法的成效,使依法行政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协调。

3.树立社会和市场自治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和权力的界限,是规范行政权力、促进依法行政的前提。树立社会、市场自治理念,是指对待社会和经济事务,应当优先由社会和市场自主进行处理,政府仅在社会、市场无法解决时起到“拾遗补阙”的补充作用,政府不能代替社会、市场的作用,不得任意干涉社会和市场的自由。20余年来,伴随着经济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经济、政治领域改革逐步深入,政府取代市场、国家包办社会的一元化格局正在趋于解体,市场取代政府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社会主体的经济自由和社会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国家逐步弱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控制,正在实现由一个经营者向公共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和一个相对于国家的市民社会已初步形成。然而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完全过渡并未最终完成,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另一方面一些阻碍市场经济的因素尚未被清除,现实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家过分干预社会、包办社会的局面,影响了社会自治能力的培养。要扭转上述局面,树立市场、社会自治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和权力的范围、政府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府政治文明的建设。4.树立程序法治理念。程序法治是法治的本质特征。树立程序实体并重理念符合现代行政的发展趋势〔注④〕。当前我国尚缺乏一部完整的行政程序法法典,仅有行政程序规定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规章中,只有少数几个执法领域有较为完善的程序规定如行政处罚领域,程序的缺乏除了理论研究的不成熟以外,最主要原因还是程序意识的谈化,过分强调实体的法治,忽视程序的法治。程序的缺位是目前法律实施状况差的主要原因,而推进依法行政最有效、最直接、阻力最小的途径莫过于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制定《行政程序法》,通过程序的公正透明最大程度地消解直至纠正实体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行政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保障依法行政各项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反映和协调机制,使依法行政更贴近利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最终使依法行政事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为法治和宪政达下良好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且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程序能够保证我们的依法行政获得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正当性,在吸引社会参与的过程中稳妥地、和平地实现相互对立的各种利益之间、实体目标和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以最小的转型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应以实施这部规范政府行为的大法为突破口,按照“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原则,加强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突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从法制、制度上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1.依照法定权限设定行政许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严格限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上,确立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确立了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对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权限,自觉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消除市场分割、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2.坚持行政许可原则,加快管理方式创新。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原则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是观念的冲击和更新,将促使行政机关树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来自法律的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是对相对人的“恩赐”,而是对申请人行使权利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一种核实和认可。行政许可法对需要由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对外”,规定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内容〔注⑤〕。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加快政府信用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促使行为规范,办事效率提高,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扯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将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严格监管、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加强管理与提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3.严格行政许可法定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使行政权要权责统一,不能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不受监督,违法行政要承担法律责任。行使行政权既要遵守法律的实体规定,又要遵守法定程序,忽视法定程序,就难以保证实体的公正,也是一种违法〔注⑥〕。这些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将发挥重要作用。许可法规定的一系列方便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制度和程序,以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制度,对行政机关树立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有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公正执法,确保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合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要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时限、步骤、形式、顺序作出行政行为,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复议机关及审判机关的支持。各行政机关要结合实际,对本机关实施的执法程序按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进行分类细化,确保按程序作出行政决定。

(三)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1.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必须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社会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全方位的工作监督网络,置所有行政活动于监督之下,达到规范执法行为的目的。

2.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执法单位要把法律的、行政的、群众的、社会的、舆论的监督机制,综合性地加以运用,建立起监督的工作秩序,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治理违规执法现象〔注⑦〕。要继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抓好行政系统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建立执法责任体系、目标任务体系和评议考核机制,彻底克服行政执法的随机性、任意性,统一制定履行各执法项目时的法定程序,规范标准要求,建立制约机制,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败诉率。

3.落实错案追究制度。要坚持重证据、有错必究的原则,实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责任追究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在理顺行政执法主体关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减少和防止行政执法过错,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对冤假错案,要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依法予以纠正。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腐败行为,决不姑息养奸。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决,又要慎重,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4.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积极探索政府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主要是采取规范性文件备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常规性的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手段强化政府法制监督。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政府法制监督力度。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是行政执法合法有效的保障。要把行政执法职责进行层层分解,做到职责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到人。要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杜绝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者、只考核不奖惩或者只奖优不罚劣。政府法制办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对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力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总而言之,重视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大力实施依法行政,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我国进入经济强国的最终目标。只要在依法行政中尽快挣脱由自身缺陷带来的阻碍,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就一定会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并成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二篇:依法治企

坚持依法从严治企

努力保障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以法律风险防范为工作主线,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创新普法形式,规范制度建设,严格案件管理,促进了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现将我公司依法治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超前预警,增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

公司充分认识到强化依法治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把法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作为重点,突出强调,大力推动。立足于事前预警和防范,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做到了“三个坚持”:

坚持有计划地开展法律风险防范。凡事预则立。每年年初,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密切关注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情况,深入剖析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科学梳理,统筹计划,制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要点,引导公司全面开展法律风险防范活动。在超前分析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2008年《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要点》,在电费回收、停电、触电、劳动用工等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6项防范措施,指导基层单位结合实际,逐项落实,风险化解能力得到加强。在上述方面,没有因公司责任而引发诉讼纠纷案件。

坚持有重点地开展法律风险预警。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超前分析各阶段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或潜在风险,及时发布法律风险预警报告,防患于未然,维护公司安全稳定大局。《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针对劳动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劳工用工的法律意见书》、《农电工定员定编中存在问题的法律意见书》,组织开展了清查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工作,制定完善劳动用工、农电工、外聘工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劳动合同文本,并根据专业和岗位划分,重新签订了中、长、短期劳动合同,健全了劳动用工管理体系。6月,针对迎峰度夏、奥运保电等艰巨任务,下发了《奥运期间法律风险预警》,指导干部员工慎重做好有序供电、电网迎峰度夏安全、网络档案信息安全等工作。12月,下发了《春节前后法律风险预警》,涉及劳动用工、电费回收、农村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及时提醒广大员工增强风险敏感性,依法开展各项工作,有效防范了风险。

坚持开展案件风险月度预测。建立案件月度报告制,每月下发一期《案情分析报告》,对新发涉电纠纷案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剖析存在的问题,预测风险,吸取教训,制定整改方案,明确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堵塞管理漏洞,把问题整改的过程作为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同时举一反三,开展警示教育,纠正工作中不规范行为,降低了责任事故发生率,有效防范、化解了风险,避免和减少了损失。

二、创新普法形式,强化全员法律意识

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五五”普法规划,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全员法律意识,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制定分类普法工作方案,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进车间、进班组、进家庭”活动。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考试考核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开展“法律进车间”活动,把学法用法情况纳入车间管理、经营效益考核的内容,按进行量化考核,积极引导车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开辟学法园地,定期开展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进班组”活动,针对各班组的职能特点,落实学法组织机构,制订学法计划,发放学法资料和读物,聘请授课教师,定期开展学法考核。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结合员工生活区实际,加强维护生活区安全稳定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区活动,积极构建企业、小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过有广泛深入的“法律六进”活动,强化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提高了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促进公司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创新普法形式,增强全员法律意识。丰富网络普法内容。积极探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普法阵地作用,丰富公司“法律在线”信息网站内容,及时添加国内知名专家对《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等与公司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法

律法规视频讲座。新创《每周说法》、《案情报告》法制宣传栏目,刊登与公司生产经营及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贴近实际,寓教于乐,增强了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广大员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分类普法,注重实效。认真研究不同对象对法制宣传教育的不同需求,调查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区分对象,重点培训,提高普法针对性。2008年,举办“供电所长法律实务讲座”、“基建人员法律实务讲座”等5期法律专题讲座,培训员工276名,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严格管理,提高企业法制化管理水平

思想上、行动上和集团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苦练内功,在强化严格管理上狠下功夫,扎实推进依法从严治企工作,把依法治企的各项要求和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严格规范制度管理。成立了“制度管理工作委员会”,制定下发了《日照供电公司制度管理委员会工作管理办法》、《日照供电公司制度管理办法》,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职责,规范规章制度立、改、废等工作流程。开展制度清理,分生产、经营、政工、综合四个专业,对293项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了有效制度目录,修订和废止清单,确保制度的合法性、统一性和时效性。抓好有效制度的学习贯彻,增强干部员工按章办事的自觉性,避免制度束之高阁、形同虚设,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对需新制定、修订的制度,明确工作计划和要求,督促加快进度,尽快完善制度体系。

依法妥善处理纠纷案件。重视每起案件的处理,组织涉案单位有关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认真研究最佳解决方案,充分做好举证和诉讼准备。加大和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力度,努力争取理解和支持,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针对基层员工法律责任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诉讼案件处理较为被动的状况,建立诉讼案件责任考核制度,对于由于工作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管理有漏洞、隐瞒不报等问题造成不利诉讼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经济考核等处罚。深入开展典型案件分析,把握案发规律,积累处理经验。9月份,华北区域法律纠纷典型案件研讨交流会在我公司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及其直属单位的30余名法律专家参加会议,对近年来诉讼案件管理工作和典型案例进行经验交流和点评,为公司进一步提升依法维权水平,提高防范法律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以上是我公司在依法治企、依法经营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和体会。我们的工作与集团公司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依法治企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依法治企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依法治企工作水平,营造良好内外部发展环境,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依法治企报告

关于落实公司依法治企会议自查报告

公司纪委:

公司召开依法治企会议后,经营办根据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志嘉同志和公司副书记杨勇同志的讲话精神和要求,对我单位有关经营监督检查单项奖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自2000年以来,为加强经营管理,加强经营监督检查,经公司领导批准,设立了“经营监督检查单项奖”,每年21万元,按季度发放。全公司参与单位25个,按季度审批每季度4-5万元,由经营办负责按考绩兑现奖励。但在发放过程中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考虑到季度、月份工作难度的不同,年末一般支出较大些,而且适当向重点单位顷斜一部分,所以每次奖励适当保留些余额,现有2.8万元。在奖励管理中,我们设专人管理、有台帐,设置收支登记薄,详细登记收支余额数字,余额存放在经营管理科,开支时每次支付由处长批准,经营科负责发放,有签字、有手续。

我们将认真按照会议精神和领导要求办,从下月份开始,我们将对经营监督检查单项奖按规定记入我单位财务帐中,并建立相应发放程序,保证奖励发放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按公司规定办理。

经营管理办公室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依法治企从我做起

依法治企,从我做起

近几十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发展,如果说改革开放是推动祖国这艘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那么法治则是祖国这艘巨轮前行时为其保驾护航最强有力的保障。依法治国是现在也是将来国家必须坚持的政策,而依法治企也是保证企业能稳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会被社会毫不留情的淘汰掉。战国二百年间七雄并立,虽有魏国、楚国、齐国先后称霸,但没有哪个国家能扫八荒并六合一统天下,一直到秦国出现进行变法并且经历六代君主坚持采用法治思想治国才终于换得秦国由西部边陲一个穷困的小国变成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的强大帝国。我们公司在近几年发展迅猛,公司规模有了很大扩展,我们员工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何让公司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依法治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依法治企,“法”可以分为两部分含义来理解,首先是严格遵循建筑行业大大小小各项法律法规、地方政策。不能把法律当成阻碍企业发展的关卡,所有法律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公平性,法律不仅只是对各个企业在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约束,法律也在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进行着对企业的保护。工程建设中有很多事情在开展前要去办理相关证件,有很多流程在进行前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有很所工作要在结束后经过相关单位的的验收。看似繁琐甚至多余的规章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完全按照法律法规去进行工作拖慢了我们工程施工的进度,增加了过程中的成本,殊不知这样做也很大程度上帮我们避开了很多风险,消除了多隐患。我们最大限度的依照法律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就会最大限度的来保护我们。总想着钻法律空子去增加灰色甚至黑色收入的企业迟早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像三鹿等很多曾经在各行各业叱咤风云的龙头型企业的消亡倒闭都是离我们很近的实例。循规蹈矩的企业可能不会有爆炸性的突飞猛进,可能不是发展最快的企业,但可以是最稳健的企业,是最终的胜利者。

面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规则,如何做到依法治企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对于《建筑法》不够熟悉,那很做工作做起来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工作的结果好坏很可能被直觉、运气所左右;如果不了解《合同法》在和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时就很难找出合同中的陷阱和风险点,自然也无法在投标阶段就去策划出相应对策来规避此处损失;再讲一个最近的实例,2015年国家住建部关于“两年质量,严禁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的检查,由于项目上平时对于相关规定并未重视,导致很多简单基本的工程资料都有缺失,临检查前整整一周基本都在为迎检完善资料,现场施工基本停滞,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即使说每次外部检查标准不同、要求不同,补资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做好基础工作,提前对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并依法完善日常资料,那临检也不用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弥补不熟悉法规造成的损失。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对于新发布的政策、规范进行积极的学习,而对于往期的政策规范也要不断总结,在比较中发现机遇和政策走向,为接下来的工作搞好策划,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新的挑战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在很多时候,一个小失误可能成为崩塌堤坝的蚁穴。其次是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思想,将法度作为自己工作上的准则,真正的落实到工作中,日常的积累看似不起眼,却也是最后将整个工程引向质变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以上是对“依法治企”从外部角度来理解的内容,而从企业内部,从企业中的每个员工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则更为关键。走在社会上遇到陌生人寒暄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道:“搞施工的?哪个单位的”,这时我一般都会自豪的回答:我是***公司的。我之所以如此自豪并非说我们单位比其他同类施工单位规模大、或者是盈利多待遇好,我自豪的原因是因为公司的产品在社会上口碑很好,我们公司的项目很少有事故发生,我们单位在社会有难时总能很快站出来主动担起自己作为一个国企的责任,在我看来,这一切的发生和我们公司的依法治企是分不开的。身为公司的一员,在享受公司光环照耀、温暖的同时更应该时刻想着去维护公司的形象,去用自己的出色工作让公司的光环更好闪亮。在公司所有的企业文化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令行禁止、使命必达,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是公司近些年来各级各部门在依法治企的道路付出的无数艰辛劳作的一个极其精炼到位的浓缩,公司并未像某些公司搞全军事化管理将人压的喘不过气来,也不像某些单位完全自由化的放任员工自行发展。公司在依法治企的大原则下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让我们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高效而细致。公司信任我们给我们自主发展的机会,我们就应坚决坚持原则、底线,用忠诚、努力回报公司的信任。

依法治企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发展的课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程。我们公司向来以铁军著称,在依法治企这方面有先天优势,经过几年的实践依法治企早已和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相融合,相辅相成。身为公司一员,在公司内我会严格用公司手册要求自己,细致、细心地做好自己分内分外的工作;在社会上会遵纪守法,用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为公司增光添彩。

依法治企,道阻且长、愿与诸君共勉共创辉煌!

第五篇: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江苏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月

我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根据制定的规划要求,在县司法部门和经贸委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依法治企,建设法治社会”方针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深入推进公司法治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并且把法治建设宣传教育与实际工作生活相结合。以法治建设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治企为主线。在每年初公司都要健全完善相关的组织、制度,细化工作措施和责任。通过依法治理和“五五”普法几年所做的工作,增强了企业干部员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保证了公司的各项工作都能够依法规范和依法管理,使我公司的生产、销售、保卫、消防、安全、人力资源、工会、民主建设等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保证了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

一、思想高度重视,组织网络健全

我公司长久以来就非常重视法治工作,深知法治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加强普法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以必须把普法教育和开展依法治企作为大事来抓。为了积极营造法治宣传工作的氛围,公司召开班子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依法治理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将要求落实到相关部门。为了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公司党总支将他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普法领导小组,公司法治办作为普法责任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由党总支副书记邹佳俊为组长,各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成立了班组长以上的中层人员为普法宣传骨干的教育网络。普法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检查、交流普法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由于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使我公司的普法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使依法治企的成效明显。

二、学习制度规范,教育方法灵活

每年初,公司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平安创建工作计划》《普法计划》,将普法工作列入公司的培训规划。建立健全了普法学习、保卫、消防、安全、人力资源、工会等工作制度,建立了以普法规划为总方针,重点抓干部、管理人员和普法宣传骨干普法教育工作,以普法骨干带动其余员工的学习方法,来深入全面地做好普法工作的。公司针对不同的人员规定了三个层次学习要求,即:领导班子及成员重点学习《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等法律知识,并且规定每年的学习计划不少于2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除参加公司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外,还系统地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现代企业管理等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规定每年学法不少于6天;其余员工参加公司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并且规定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天。在普法工作开始时,公司通过利用海珠信息、厂务公开栏、张贴各种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方法大造“五五”普法教育声势,让全体员工在思想上接触、认识、理解学习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普法知识学习时,先组织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普法骨干带头学法,安排他们参加公司统一组织的法制讲座和专题学习。然后利用领导和普法骨干来带动全体员工学习法律知识。每年年底公司法治办对各部门全年的普法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组织统一法律知识考试,对考试优秀的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学习。从而为“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保障员工正当权益

五年来共举办普培训班20次,公司高层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10次,其中邀请县司法部门人员授课2次。直接参加法制教育培训的员工达2000余人次。使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和外来务工人员依法维权的观念进一步增强。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当时的严峻形势,公司工会积极响应“共同约定行动”,在全县率先签订共同约定书。企业行政和工会密切磋商,积极配合,就当时如何稳定员工队伍,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就“不减员、不裁员”等关于员工切身利益的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企业与员工签订了《约定书》,企业承诺从和谐劳动关系、员工的工资、待遇、福利、权益、技术培训等9个方面约定,员工方在共担风险、共谋发展、不断学习、积极创新、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等6个方面做出承诺。通过共同签订《约定书》以来,实现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共赢。2009年4月份,我公司铸造车间部分员工反映一车间人员工作环境没有自己艰苦,但工资却比自己高,公司工会及矛盾调解人员及时向员工解释由于一车间人员不足,现在只有80%的人员干活,工作时间长,所以工资高。通过及时的做工作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公司内部的平稳态势。我公司女职工占很大比例,为了保证女职工的利益,公司根据女职工保护规定成立了基层女职工委员会,出台相关规定,公司与女职工在妇女病普治普查、特殊保护、生育待遇同工同酬等方面签订了协议。例如在哺乳期的女员工,规定可以提前一个半小时下班。公司还在妇女节期间组织活动来丰富女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在2008年被省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企业家联合会授予“江苏省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先进集体。通过五五普法期间所做的工作,公司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领导干部都能够以身作则,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同时,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自身效果对公司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二〇〇九年公司的经济收了明显的提高,销售达2.1亿元,上交税金1100万元,为职工交纳“五险一金”6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956名,全部都签订了劳动合同,通过法治建设也使公司的三个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起色,“五五”普法期间获得了多项的荣誉,即:07年公司被市总工会评选为“职工技协先进集体和模范基层工会; 08、09连续两年被市评为“和谐劳动关系履行社会责任”四星级企业。

四、下步打算

公司在以后的工作中回顾总结依法治理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改进工作方法,继续深入抓好以后的依法治企和普法工作。改变个别部门和人员不重视法治工作的现象,把法治工作继续与员工个人的升迁、考核、评奖挂钩。改进法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今后地依法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切实通过普法来推动企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下载依法治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法治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治企(精选)

    依法治企,创行业一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为营造良好、稳定、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

    浅谈“依法治企”

    浅谈“依法治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管理,壮大企业规模。但是,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依法经营,“依......

    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分公司工会按照公司工会依法治企年活动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确保了依法治企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 充分认识依法治企的重要意义,健......

    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骆驼山煤矿机电运输队2010年依法治企工作总结机电运输队党支部按照公司工会依法治企年活动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确保了依法治企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一、......

    依法治企工作方案

    **“十一五”期间依法治企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加快依法治企进程,保障和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根据省、市、县人民政府“十一五”期间依法治......

    依法治企内涵

    依法治企1 依法治企依法治企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法决......

    普法、依法治企

    1112005年以来,****厂继续按照鹤煤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处关于合同审查和管理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矿业集......

    依法治企培训学习心得

    坚持依法从严治企 引导集体企业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培训,近日,我深入思考了关于集体企业依法从严治企的问题。当前,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对集体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