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LXW 201070700-拉西瓦发电分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拉西瓦发电分公司企业标准
LXW 201070700-2015
拉西瓦发电分公司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2015—7—20发布 2015—7—20实施
拉西瓦发电分公司 发 布
LXW 201070700-2015
目
次
前言......................................................................II 1 目的....................................................................1 2 范围....................................................................1 3 规范性引用文件..........................................................1 4 术语和定义..............................................................1 5 职责与权限..............................................................1 6 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2
I
前言
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LXW 200010100《拉西瓦发电分公司标准编写基本规则》。
本标准由拉西瓦发电分公司标准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拉西瓦发电分公司安生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位:拉西瓦发电分公司安生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朕华。本标准审核人:程志峰。本标准批准人:于文革。本标准2015年7月首次修订。
II LXW 201070700-2015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拉西瓦发电分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工作。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拉西瓦发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994年发布。《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经贸委[2002]第30号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4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监会电监安全[2006]34号文。术语和定义
4.1 电力二次系统:各级电力监控系统和调度数据网络(SPDnet)以及各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OMS)和电力数据通信网络(SPInet)构成的大系统。
4.2 控制区(安全Ⅰ区):由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时子网或专用通道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4.3 非控制区(安全Ⅱ区):在水电站生产控制范围内在线运行,但不直接参与控制,是水电站生产过程的必要环并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非实时子网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职责与权限
5.1 安全生产部
5.1.1 负责二次设备安全防护的执行情况、安全评估。5.1.2 负责报送上级单位要求的报告。
5.1.3 负责对技术方案的审核,对涉及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的产品选用提出指导意见。5.2 运行维护部
5.2.1 负责电力二次安全防护设备的硬件维护及更换。5.2.32负责电力二次安全防护设备的软件维护及更新。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6.1 技术要求
6.1.1电站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
6.1.2 在生产控制大区内控制区和非控制区之间应当采用防火墙等隔离设施,实现逻辑隔离;控制区的各控制系统之间应采取必要的访问控制措施。
6.1.3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相连必须采取接近于物理隔离强度的隔离措施;如以网络方式相连,必须部署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6.1.4 在电站电力生产控制大区与电力调度数据网之间的纵向交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进行安全防护。6.2 安全区之间的隔离要求
6.2.1安全区Ⅰ与安全区Ⅱ之间的隔离要求:
采用硬件防火墙可使安全区之间逻辑隔离。禁止跨越安全区Ⅰ与安全区Ⅱ的E-MAIL、WEB、telnet、rlogin。
6.2.2安全区Ⅰ/Ⅱ与安全区Ⅲ/Ⅳ之间的隔离要求:
采用物理隔离装置可使安全区之间物理隔离。禁止跨越安全区Ⅰ/Ⅱ与安全区Ⅲ/Ⅳ的非数据应用穿透
物理隔离装置的安全防护强度适应由安全区Ⅰ/Ⅱ向安全区Ⅲ/Ⅳ的单向数据传输。由安全区Ⅲ/Ⅳ向安全区Ⅰ/Ⅱ的单向数据传输必须经安全数据过滤网关串接物理隔离装置。6.2.3同一安全区间纵向防护与隔离
同一安全区间纵向联络使用VPN网络进行连接
安全区Ⅰ/Ⅱ分别使用SPDnet的实时VPN1与非实时VPN2 安全区Ⅲ/Ⅳ分别使用SPInet的VPN 6.3 防病毒措施
防病毒软件要求覆盖所有服务器及客户端。对关键服务器实时查毒,对于客户端定期进行查毒,制定查毒策略,并备有查杀记录。病毒防护是调度系统与网络必须的安全措施。病毒的防护应该覆盖所有安全区I、II、III的主机与工作站。特别在安全区I、II要建立
LXW 201070700-2015
独立的防病毒中心,病毒特征码要求必须以离线的方式及时更新。安全区III的防病毒中心原则上可以和安全区IV的防病毒中心共用。6.4 数据与系统备份
对关键应用的数据与应用系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损坏、系统崩溃情况下快速恢复数据与系统的可用性。6.5安全补丁
通过及时更新系统安全补丁,消除系统内核漏洞与后门。6.6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工作实施
6.6.1 安全生产部组织对运行维护部人员进行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工作的技能培训 6.6.2 安全生产部组织开展电站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工作的自查及评价工作。
6.6.3 运行维护部按照安全生产部提出的要求进行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及改进工作。
6.6.4 电站每半个月检查一次电力二次安防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电力二次安防结构和策略是否合规、二次安防网络拓扑图是否与现场“图实相符”,对发现问题应及时组织整改。
6.7 制定、实施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理
6.7.1 安全生产部对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发现问题进行汇总,制定更新改造或改进计划,并由分公司领导审批。
6.7.2 运行维护部根据审批的更新改造或改进计划,组织编制更新改造或改进方案,报安全生产部审核。
6.7.3 运行维护部安装已审批的更新改造或改进计划,实施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工作,方案实施完成后报安全生产部进行验收。
6.7.4 安全生产部组织对管理目标及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6.7.5 当电力生产控制大区出现安全事件,尤其是遭受黑客或恶意代码攻击时,应立即向分公司主管领导报告,并联合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
6.7.6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当有威胁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网络或黑客攻击时,在征得分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将受攻击系统与网络隔离,尽量保证系统运行安全。6.8 检查与改进
6.8.1 安全生产部根据电站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管理情况及行业有关二次安全防护的工作要求,组织对电站电力二次安全防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提出不符合项目,运行维护部组织落实整改。
6.8.2 凡涉及电站二次安防结构变更、二次安防设备退运的二次系统运维工作(以下统称为“二次安防运维工作”),均应办理工作票,工作票应明确工作内容、结构变更情况及安全措施。二次安防运维工作必须经电站二次安防人员许可后方可开展。如现场工作涉及纵向加密装置,必须征得相关调度机构自动化专责许可后,方可开展。
6.8.3 二次安防运维工作结束后,工作许可人应全面检查二次安防结构及策略是否合规,对不符合规程规定的应立即阻止整改。对二次安防网络结构变更,应及组织更新网络拓扑图,并于变更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相应调度机构。
6.8.4 电站应加强对厂家二次技术人员的管理。凡参与站内二次安防运维工作的厂家技术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二次安防知识,并通过电站安全生产部组织的二次安防考试。二次安防运维工作过程中,运行维护部工作人员应对厂家技术人员实行全过程监护,杜绝由于厂家技术人员工作随意而导致的二次安防违规事件。6.9 杜绝发生的违规事件
6.9.1 电力二次安防设备,包括纵向加密装置、防火墙、隔离装置等未经许可随意退出运行。
6.9.2 电力二次安防设备未配置任何安全策略或安全策略为明通。6.9.3 外网(internet 网络)未经任何安全措施直接接入生产控制大区。6.9.4 二次系统网络拓扑图与现场实际接线不相符。
6.9.5 生产控制区与非控制区未经任何安全防护设备直接相连。6.9.6 厂家以任何方式远程直接接入电站生产控制大区。
6.9.7 擅自解除服务器、工作站USB接口封锁状态,随意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
第二篇: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发电力系统事故,建立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
第三条电力二次系统的规划设计、项目审查、工程实施、系统改造、运行管理等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 技术措施
第四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供电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原则上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企业不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通过广域网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连接。
第五条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共信息网的安全隔离。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第六条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第七条在生产控制大区与广域网的纵向交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
第八条安全区边界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任何穿越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边界的通用网络服务。
生产控制大区中的业务系统应当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禁止采用安全风险高的通用网络服务功能。
第九条依照电力调度管理体制建立基于公钥技术的分布式电力调度数字证书系统,生产控制大区中的重要业务系统应当采用认证加密机制。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监管,制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
电力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及其信息报送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
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直接调度范围内的下一级电力调度机构、变电站、发电厂输变电部分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监督,发电厂内其它二次系统可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实施技术监督。
第十一条建立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评估制度,采取以自评估为主、联合评估为辅的方式,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评估纳入电力系统安全评价体系。对生产控制大区安全评估的所有记录、数据、结果等,应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的联合防护和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范围内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应急处理。
当电力生产控制大区出现安全事件,尤其是遭受黑客或恶意代码的攻击时,应当立即向其上级电力调度机构报告,并联合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同时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
第十三条电力二次系统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开发单位、供应商应以合同条款或保密协议的方式保证其所提供的设备及系统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并在设备及系统的生命周期内对此负责。
电力二次系统专用安全产品的开发单位、使用单位及供应商,应当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禁止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第十四条电力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等运行单位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须经过上级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和相应电力调度机构的审核,方案实施完成后应当由上述机构验收。
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设备和应用系统,其接入技术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须经直接负责的电力调度机构核准。
第十五条电力企业和相关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
对于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逾期未整改的,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对于因违反本规定,造成电力二次系统故障的,由其上级单位按相关规程规定进行处理;发生电力二次系统设备事故或者造成电力事故的,按国家有关电力事故调查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电力二次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二)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网及电厂生产运行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处理系统及智能设备等。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换流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相量测量系统、负荷控制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和水电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实时电力市场的辅助控制系统等。
(三)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是指各级电力调度专用广域数据网络、电力生产专用拨号网络等。
(四)控制区,是指由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时子网或专用通道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五)非控制区,是指在生产控制范围内由在线运行但不直接参与控制、是电力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非实时子网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第十七条本规定未作规定的事项,适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5月8日发布的《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应急预案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应急预案总则
1.1 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全厂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二次系统的安全,保证全厂安全稳定的运行。
1.2 工作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危急事件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重点,以全力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为核心,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危急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七十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599号令)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DL588)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监会4号令)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电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2.1.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1.2 组长:厂长
副组长:生产副厂长
成员:设备部主任发电部主任检修部主任安全监察部主任经营管理部主任厂长工作部主任思政部主任。
2.1.3 应急处置工作组
运行应急组当值运行人员
后勤保障组经营管理部及厂长工作部人员
通讯保障组信息中心及通讯班人员
设备应急组设备部及检修部人员
安全保卫组安全监察部人员
2.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2.2.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在本预案中履行职责情况。对发
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决策,全面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成立各个专业应急小组。
(3)在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组织各专业应急小组人员赶赴现场
进行事故处理, 组织现场抢救,使损失降到最低限。
(4)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5)根据设备、系统的变化及时对本方案的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2.3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是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抵御遭受黑客及恶意代码攻击;调度数据网络部分功能瘫痪或有异常;机组负荷AGC指令异常,以及其他非法操作,防止发电厂电力二次系统的瘫痪和失控,预防由此导致的发电厂一次系统事故。预警与预防机制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 信息监测的责任部门为安监部。
3.1.2 信息监测的信息主要收集人为安监部部相关负责人,主要收集方法为监督现场工作人员情况
3.1.3 信息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获得的信息人直接报告安监部主任,安监部主任按汇报程序通知本应急小组相关负责人。
3.1.4 发生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时,值长立即汇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值班电话
3.1.5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值长“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汇报后,宣布“启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预案”,并电话通知各应急处置组组长,要求所有应急处置组组长及时到达指定地点。
3.1.6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到达现场了解故障情况后,由厂长向上级主管单位、电监会派出机构汇报事故信息,最迟不超过1小时
3.2 预警级别及发布
3.2.1 预警分级
3.2.2 预警的发布程序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继电保护和远动设备出现故障的装置、现场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通过广播、通信、信息网络等方式通知各应急处置组。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4.2 响应程序
4.2.1 该预案由厂长宣布启动。
4.2.2 迅速组织召集各应急处置组负责人,部署应急处置工作。派出前线指挥人员,由前线指挥人员负责协调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合理调配应急资源。
4.2.3 各应急处置组负责人在接到应急预案启动命令后,立即召集全部应急处置组成员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应急处理或待命,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应急处理。
4.2.4 应急响应程序启动后,由前线指挥人员负责向上级主管单位、电监会派出机构汇报应急工作信息。
4.3 应急处置
4.3.1 在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凡在现场的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必须立即奔赴事故现场组织应急处理,做好现场保卫工作,保护好现场并负责调查事故。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发生后,当值值长组织运行人员检查设备,并向调度或其他电厂了解电网设备运行情况。
4.3.2 确认电网或电厂遭受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攻击时,当值值长向调度申请断开调度数据网所有业务。
4.3.3 调度下令后,开始执行断网措施。(特殊情况下,值长可在调度不允许的情况下自行断网)
4.3.4 下令给通讯值班员,断开纵向加密的电源。
4.3.5 当值值长下令运行人员,断开继电保护故障信息远传装置的电源。
4.3.6 当值值长下令各机组退出远动装置功能,禁止远方调节。
4.3.7 并通知技术人员分析事故原因。针对现场可能发生的人身、电网、设备、火灾等具体情况,可参照其他处置预案执行。
4.3.8 当遭受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攻击,电网或机组继电保护装置无故障原因接受到跳闸指令,造成机组跳闸全厂停电,或变电站设备跳闸对电网无法输出有功时,值长应当将事故情况向
调度实时报告,同时立即将事故情况向公司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并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发电厂全厂停电事故应急预案,检查有无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情况。
4.3.9 遇有相关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等进行调查采访,应如实对事故进行说明,严禁发布不符合实际的的言论。
4.3.10 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应急行动也宣告结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属正常工作范围。
4.4 应急结束
事故处理完毕,安全隐患排除后由总经理宣布本预案结束。后期处置
5.1 后期处置内容
5.1.1 检修人员在处理缺陷时要认真分析危险点,做到安全可靠。特别是二次回路、保护及自动装置上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继电保护误动,造成机组、线路掉闸。
5.1.2 按“四不放过”原则,对本次事故进行认真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制订防止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以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
5.2 保险理赔
财务部负责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及后期保险和理赔等工作。
5.3 事故调查与应急评估
5.3.1 发生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后,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件损失、事件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5.3.2 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应急处置后,组织或聘请有关专家对事件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结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结论性意见;事故处理结果或初步处理意见;事故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5.4 应急工作总结与评价。
5.4.1 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电力生产、运行、科研等有关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
6.1.1 通讯保障应急处置组组长应定期对厂内通讯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通信畅通,特别是要保证值长岗位与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调度部门以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的的通讯畅通。
6.1.2 通讯保障应急处置组应配备相当数量的应急通讯设备,如对讲机、通话机等,以保证在厂内通讯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急。
6.2 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6.2.1 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在积极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各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各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并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
6.2.2 应急物资及设备配置表:(见附件)。
6.2.3 应急和救护设备的管理。
(1)所有应急设备、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保证完好、有效、随时可用。各应急处置组建立应急设备、器材台帐,记录所有设备、器材名称、型号、数量、所在位置、有效期限等,还应有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2)应随时更换失效、过期的药品、器材,并有相应的跟踪检查制度和措施。
(3)由物资保障工作组实施后勤保障应急行动,负责灭火器材、药品的补充、交通工具、个体防护用品等物资设备的调用。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6.3.1 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及检修部和设备部人员等。
6.3.2 聘请由电力生产、管理、科研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电力应急专家组,调查和研究电力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之对本单位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理更具有实效性。
6.3.3 加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检修维护、生产管理、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6.3.4 加强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采用培训的方式宣传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办法。
6.4 其他保障
6.4.1 安监部事前与消防中队联系,保证一联系消防车就能准时到达,定期检查完好,确保随时能用。
6.4.2 厂长工作部应将平时作为应急车辆,以保证医疗急救用。
6.4.3 厂长工作部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发电企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医疗救护人员在接到相关部门指令后要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救治。
6.4.4 治安保障。现场保卫处置工作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请求驻厂武警支队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6.4.5 预案中所列各专业应急处置组成员必须熟悉本预案的启动到终止的主要程序步骤。
6.4.6 每年定期至少组织2次各专业应急处置组对本预案进行分组训练演习,每年定期至少组织1次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联合演习。
6.4.7 预案演练要有科学性、真实性,真正达到演练目的。
6.4.8 通过预案演练总结所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按期完成整改。
6.4.9 组织者要认真组织好演练,各专业应急救援队成员必须遵守演练全过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6.4.10 由本地区气象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7 附则
7.1 术语和定义
(略)
7.2 应急预案管理
7.3 本应急预案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电网调度部门、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7.4 预案修订
每年由安全监察部组织修订一次。
7.5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安全监察部制定、归口并负责解释。
7.6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年*月*日起实施。附录
8.1 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8.2 应急救援队伍信息
8.3 相关单位联系方式
8.4 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8.4.1 重要应急设施与物资表
8.4.2 应急救援通信设施
8.4.3 应急车辆数量及司机联系方式清单
第四篇: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处置方案
沂水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处置方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全厂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二次系统的安全,保证全厂安全稳定的运行。
1.2 工作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危急事件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重点,以全力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为核心,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危急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七十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599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DL588)《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监会4号令)《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沂水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2.1.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1.2 组成人员: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成员:运检部、安技部、值班主任、运行人员 2.1.3 应急处置工作组
运行应急组
后勤保障组
通讯保障组
设备应急组
安全保卫组
2.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2.2.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在本预案中履行职责情况。对发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决策,全面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成立各个专业应急小组。
(3)在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组织各专业应急小组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理, 组织现场抢救,使损失降到最低限。
(4)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5)根据设备、系统的变化及时对本方案的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2.3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是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抵御遭受黑客及恶意代码攻击;调度数据网络部分功能瘫痪或有异常;机组负荷AGC指令异常,以及其他非法操作,防止发电厂电力二次系统的瘫痪和失控,预防由此导致的发电厂一次系统事故。3 预警与预防机制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 信息监测的责任部门为安监部。
3.1.2 信息监测的信息主要收集人为安监部部相关负责人,主要收集方法为监督现场工作人员情况
3.1.3 信息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获得的信息人直接报告安监部主任,安监部主任按汇报程序通知本应急小组相关负责人。3.1.4 发生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时,值班主任立即汇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值班电话
3.1.5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值班主任“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汇报后,宣布“启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预案”,并电话通知各应急处置组组长,要求所有应急处置组组长及时到达指定地点。
3.1.6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到达现场了解故障情况后,由厂长向上级主管单位、电监会派出机构汇报事故信息,最迟不超过1小时 3.2 预警级别及发布 3.2.1 预警分级 3.2.2 预警的发布程序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继电保护和远动设备出现故障的装置、现场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通过广播、通信、信息网络等方式通知各应急处置组。4 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4.2 响应程序
4.2.1 该预案由厂长宣布启动。
4.2.2 迅速组织召集各应急处置组负责人,部署应急处置工作。派出前线指挥人员,由前线指挥人员负责协调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合理调配应急资源。
4.2.3 各应急处置组负责人在接到应急预案启动命令后,立即召集全部应急处置组成员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应急处理或待命,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应急处理。
4.2.4 应急响应程序启动后,由前线指挥人员负责向上级主管单位、电监会派出机构汇报应急工作信息。4.3 应急处置
4.3.1 在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凡在现场的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必须立即奔赴事故现场组织应急处理,做好现场保卫工作,保护好现场并负责调查事故。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发生后,当值值班主任组织运行人员检查设备,并向调度或其他电厂了解电网设备运行情况。
4.3.2 确认电网或电厂遭受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攻击时,当值值班主任向调度申请断开调度数据网所有业务。4.3.3 调度下令后,开始执行断网措施。(特殊情况下,值班主任可在调度不允许的情况下自行断网)
4.3.4 下令给通讯值班员,断开纵向加密的电源。
4.3.5 当值值班主任下令运行人员,断开继电保护故障信息远传装置的电源。
4.3.6 当值值班主任下令各机组退出远动装置功能,禁止远方调节。4.3.7 并通知技术人员分析事故原因。针对现场可能发生的人身、电网、设备、火灾等具体情况,可参照其他处置预案执行。
4.3.8 当遭受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攻击,电网或机组继电保护装置无故障原因接受到跳闸指令,造成机组跳闸全厂停电,或变电站设备跳闸对电网无法输出有功时,值班主任应当将事故情况向调度实时报告,同时立即将事故情况向公司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并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发电厂全厂停电事故应急预案,检查有无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情况。
4.3.9 遇有相关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等进行调查采访,应如实对事故进行说明,严禁发布不符合实际的的言论。
4.3.10 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应急行动也宣告结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属正常工作范围。4.4 应急结束
事故处理完毕,安全隐患排除后由总经理宣布本预案结束。5 后期处置 5.1 后期处置内容
5.1.1 检修人员在处理缺陷时要认真分析危险点,做到安全可靠。特别是二次回路、保护及自动装置上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继电保护误动,造成机组、线路掉闸。
5.1.2 按“四不放过”原则,对本次事故进行认真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制订防止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以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5.2 保险理赔
财务部负责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及后期保险和理赔等工作。5.3 事故调查与应急评估
5.3.1 发生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后,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件损失、事件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5.3.2 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应急处置后,组织或聘请有关专家对事件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结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结论性意见;事故处理结果或初步处理意见;事故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应对措施等。5.4 应急工作总结与评价。
5.4.1 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电力生产、运行、科研等有关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6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
6.1.1 通讯保障应急处置组组长应定期对厂内通讯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通信畅通,特别是要保证值班主任岗位与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调度部门以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的的通讯畅通。
6.1.2 通讯保障应急处置组应配备相当数量的应急通讯设备,如对讲机、通话机等,以保证在厂内通讯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急。6.1.3应急人员通表 6.2 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6.2.1 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在积极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各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各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并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6.2.2 应急物资及设备配置表:
6.2.3 应急和救护设备的管理。
(1)所有应急设备、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保证完好、有效、随时可用。各应急处置组建立应急设备、器材台帐,记录所有设备、器材名称、型号、数量、所在位置、有效期限等,还应有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2)应随时更换失效、过期的药品、器材,并有相应的跟踪检查制度和措施。
(3)由物资保障工作组实施后勤保障应急行动,负责灭火器材、药品的补充、交通工具、个体防护用品等物资设备的调用。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6.3.1 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及检修部和设备部人员等。
6.3.2 聘请由电力生产、管理、科研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电力应急专家组,调查和研究电力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之对本单位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理更具有实效性。
6.3.3 加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检修维护、生产管理、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6.3.4 加强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采用培训的方式宣传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故障事件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办法。6.4 其他保障
6.4.1 安监部事前与消防中队联系,保证一联系消防车就能准时到达,定期检查完好,确保随时能用。
6.4.2 总经理应将平时作为应急车辆,以保证医疗急救用。6.4.3 总经理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发电企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医疗救护人员在接到相关部门指令后要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救治。6.4.4 治安保障。现场保卫处置工作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请求驻厂武警支队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6.4.5 预案中所列各专业应急处置组成员必须熟悉本预案的启动到终止的主要程序步骤。
6.4.6 每年定期至少组织2次各专业应急处置组对本预案进行分组训练演习,每年定期至少组织1次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联合演习。
6.4.7 预案演练要有科学性、真实性,真正达到演练目的。6.4.8 通过预案演练总结所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按期完成整改。6.4.9 组织者要认真组织好演练,各专业应急救援队成员必须遵守演练全过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6.4.10 由本地区气象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7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起开始实施。8 其他附件
第五篇:防止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
防止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
4.21防止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
4.21.1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原则上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4.21.2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 I)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厂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4.21.3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通过广域网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连接。
4.21.4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共信息网的安全隔离。
4.21.5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4.21.6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4.21.7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4.21.8在生产控制大区与广域网的纵向交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
4.21.9安全区边界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任何穿越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 边界的通用网络服务。
4.21.10生产控制大区中的业务系统应当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禁止采用安全风险高的通用网络 服务功能。
4.21.11依照电力调度管理体制建立基于公钥技术的分布式电力调度数字证书系统,生产控制大区中 的重要业务系统应当采用认证加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