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工作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领导组织..(1)组织形式:
1)30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30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2)组成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一般设主任(组长)1人,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兼任;副主任(副组长)1~2人,分别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或由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兼任。委员由医务科、内、外、妇、儿、传染科医师、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总务科科长等有关人员兼任,人数可视医院规模、性质、任务而定,一般委员会不少于10人,小组不少于6人为宜。
(3)任务和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以及省、市卫生管理部门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各项卫生学标准及管理制度。
2)负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
3)负责对新建设施进行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4)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
5)负责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填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监测表。发生暴发流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医院感染机构
(1)机构设置:
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机构,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医院感染各项计划的实施。20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可在预防保健科或护理部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专职人员组成。
(2)人员编制:
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设主任、副主任、专职医师和护师、专职或兼职检验师,并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科主任应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担任感染管理的医师,要求是医学院校公卫系毕业或临床医师经专门训练者;担任感染管理的护师,要求正规护校毕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专门训练的护师以上人员。
2)按照每人负责250张床位的比例配备医院感染监控护师。
3)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行政上属职能科室,在业务上属医技科室,具有双重性质。该科医护人员享有同级医护人员的一切待遇,如晋升、护龄、卫生津贴等。
(3)任务和职能:
1)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拟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执行各项监控制度,每月监测、分析、报告发病情况和消毒效果。..3)对医院感染流行及时调查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发现暴发流行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时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4)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5)开展医院卫生学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6)开展全员医院感染在职教育,组织对监控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3.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中的三级管理机构,由科(副)主任、病房监控医师、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组成。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
(1)做好本科室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经治医师对于医院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以报告卡的形式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一旦发现暴发流行,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做好本科室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做好微生物监测工作。
(4)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制度。
(5)实施本科室职工的医院感染在职教育。【监督检查】
市、区卫生局每年组织检查,内容包括:
1.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各级机构的有关文件、培训证书、职称证书等资料。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运作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日常工作情况,如
会议记录、各项工作记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隔离监测等资料。..3.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年度计划、再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文字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并给予效果评价。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
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
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控制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监督检查】
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2.感染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统计漏报率,漏报率应<20%。
3.成立消毒隔离小组,每月不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清洁、消毒,灭菌质量检查。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对不报者将追究各级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应对本单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销毁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2.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包装上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详细使用说明,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3.设备科每次购置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做到推销员证件、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消毒日期、出厂日期和有效期,作详细登记并保存。
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要严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应室负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发放工作,并作详细登记。各科室在领取后应按用途设专柜妥善保管。
5.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设备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其消毒效果。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毁形或焚烧,作无害化处理。受到严重污染的,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密封后直接进行焚烧处理。【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设备科购置的一次性医
疗用品进行“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等查验,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须达1000%,无不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检查,是否做到及时消毒、毁形或焚烧。
3.凡不按制度要求购买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务用品者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感染者追究责任。
4.医院感染科及卫生防疫部门每次检查到不符合标准物品要追查进货渠道,追究采购人员及主管人员责任。
消毒剂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5.科室领回消毒液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回日期,并有签字纪录。
6.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改。若遇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制剂室。
7.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消毒剂的购置和配制,并指导临床使用各种消毒剂。应每月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临床上凡不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检查药剂科购置的消毒剂,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须达100%,配制的消毒剂必须经过质检,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无不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有无使用不合格消毒剂。
3.市、区卫生防疫部门负责对特别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反馈有关医院。
4.凡不按上述制度购买、配制、使用消毒剂者为失职,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院内感染者依情节严肃处理。
医院污水、废弃物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应有污水处理设施,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医院污水排放必须符合标准。
3.无机废弃物应定点集中,定时清除外运。
4.有机废弃物应采用焚烧处理。焚烧炉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5.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监督检查】..1.现场检查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有专人管理,每日消毒工作记录,每日余氯和每季度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2.现场检查有机废弃物的收集和焚烧处理过程。
3.焚烧炉应由专人管理,设备应运作完好,工作记录完整。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制度】
1.对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必须加强在职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科内组织业务学习一次,每季专题讲座一次,每年外出学习一次。
2.对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由各临床科室挑选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威信的医师和护师担任医院感监控员,由医院感染科对他们进行定期业务培训。
3.做好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再教育,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
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可采用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文件、书刊或讲义,观看医院感染控制教学录像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报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等。
4.凡在临床科室任总住院医师或即将晋升主治医师者,均应到医院感染科短期学习一周。
5.新分配来院的医护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6.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专业培训班,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如医生抗生素学习班、护士消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的保洁培训班等。【监督检查】
医院每年定期逐项检查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及其它各类人员在职教育的各种记录。
第二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
平。
二、每月一次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一
次监测。每季度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经济管理方案。
三、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四、对医院感染暴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析原因,迅速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调查,达到有效控
制的目的。
六、督促检查一次性医疗器具的购进和回收处理工作。
七、定期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在职教育计划,协助科室逐步落实抗生素的管理措施,定期向临床提供药敏结果。
县人民医院
第三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科左中旗中医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和管理水平。
二、每月一次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
管进行一次监测。每季度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经济管理方案。
三、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四、对医院感染暴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
析原因,迅速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调查,达
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六、督促检查一次性医疗器具的购进和回收处理工作。
七、定期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在职教育计划,协助科室逐步落实抗生素的管理措施,定期向临床提供药敏结果。
225
第四篇: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辛集市第二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主 任:
马玉虎
院长 副主任
李
平
主管院长成 员:
冯文彬
副院长
张广信
副院长
乔小栗
防保科长 贾占表
总务科长 赵培荣
护理部主任
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内一科:王满良
内一科主任
田云宁
内一科护士长 高丽华
内一科副主任 宋秋丽
内一科副护士长
内二科:张广佩
内二科主任
肖灵欣
内二科护士长
王秋欣
内二科副主任
尹
转
内二科副护士长 内三科:付
强
内三科主任
曹
静
内三科护士长
李
崟
内三科副主任
冯
莎
内三科护师 妇产科:常晓钦
妇科主任
杨艳芳
妇科护士长
郝志超
妇科副主任
王
想
妇科副护士长
郭俊领
产科副护士长 外一科:崔增活
外一科主任
武小玉
外一科护士长
贾亚宁
外一科副主任
赵小款
外一科主管护师 外二科:张东来
外二科主任
杨艳丽
外二科护士长
马秋波
外二科副主任
刘新省
外二科副护士长 骨外科:王欣乐
骨外科主任
李 娅
骨外科护士长
钱建华
骨外科副主任
张建新
骨外科主管护师 脑外科:刘永吉
脑外科主任
刘中晓
脑外科护士长
郭
健
脑外科主管医师
刘会芝
脑外科主管 儿 科 赵 颖
儿科主任
杨 铭
儿科护士长
魏
兰
儿科副主任
刘建运
儿科副护士长 五官科:秦青录
耳鼻喉主任
房秀平
耳鼻喉护士长
周明亮
耳鼻喉副主任 李
引
耳鼻喉副护士长口腔科:沈会玲
口腔科主任
王秋平
口腔科护士长
李瑞奇
口腔科副主任
郭
静
口腔科副护士长眼 科:王 芝
眼科主任
师 秀
眼科护士长
急诊科:耿敬肖
急诊科主任
张 栗
急诊科护士长 血透室:杨
崇
血透室副主任
赵
捧
血透室副主任
杨
舵
血透室副护士长
崔向丽
血透室副护士长手术室:房凤锁
手术室主任
周 灵
手术室护士长
王树青
手术室副主任
李会来
手术室副护士长理疗科:赵永来
理疗科主任
冯士灿
理疗科医师 皮肤科:孟冀胄
皮肤科主任
刘坤敬
皮肤科护士长 放化疗:王守刚
放化疗主任
王 乔
放化疗护士长 检验科:刘志国
检验科主任
刘仁通
检验科副主任 功能科:田 锋
功能科主任
吕玉茹
功能科副主任
贾玉洲
功能科副主任
李
亚
功能科医师 放射科:裴运利
放射科主任 病理科:邬秀林
病理科主任 感染性疾病科:田秀坤
主任 药 房:王瑞琴
药房主任 CT室:王振影
CT室主任 供应室:高彩娈
供应室护士长
王晓敏
供应室主管护师
魏
新
供应室主管护
第五篇: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三、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5、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7、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8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主管医生要认真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初步诊断。
2、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3、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感染管理科于每月定期到各临床科室调查和收集院感病倒报告及漏报情况。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除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外,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提交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讨论,做好记录,6、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7、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院感职责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有关政策、标准,制定我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我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我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对其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5、建立会议制度,每年至少两次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遇有紧急问题时随时召开会议。
6、开展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技术指导并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
7、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组织实施控制措施,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对策,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有关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订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参与并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对其产生、存储、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8、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业务及行政管理。
2、依据国家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病例、传染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质量检查,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给科室。
4、掌握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与科室沟通,指导科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5、及时向主管院领导汇报医院感染信息,控制医院感染动态。
6、完成医院感染岗前培训。
7、监督夏季灭蚊蝇,蟑螂、灭鼠、等环境卫生工作完成情况。
8、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1、支持、协助院感科组织全体医师和医技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积极救治和善后处理。
五、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规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以及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控制感染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资源的调配。
六、行政后勤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1、按照国家和医院的相关规定,负责组织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焚烧)工作。
2、按照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负责组织医院污水的处理、排放工作。
3、监督医院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及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4、加强对洗衣房工作的监督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严防造成交叉感染。
5、负责组织、督查后勤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防护工作,避免造成有关医院感染的职业伤害。
七、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1、负责门诊部、急诊室、供应室、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组织医护技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
2、监督检查门诊等医师和护士对于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科室开展医院感染调查与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八、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且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5、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护工、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九、兼职监控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医院感染监控知识、接受本科室人员的技术咨询。
2、负责督促、协助本科室临床医师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3、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加本科医院感染病例会诊,向经管医师就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出建议。
4、及时反馈和上报有关医院感染信息。一经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苗头时,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展和蔓延。
5、监督和检查本病区医师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的应用,协助住院医师对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
十、兼职监控护士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及院感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检查、督促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常规的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2、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有感染征象,应及时通报主管医师,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3、监督检查病房日常消毒,终末消毒管理情况,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及用后处理情况。
4、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参加有关培训。
十一、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技术和规程。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适用。
3、认真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积极协助感染管理科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并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历报告卡,送至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5、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
7、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减少污染及损伤。
十二、医技科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1、医技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付主任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临床检验、心电图、脑电图、B超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且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3、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置制度。
4、监督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监测、预防控制情况,发现门诊或住院病人有感染迹象,及时报告有关科室。
5、做好安全防护,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感染。
6、组织本科室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十三、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1、及时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信息。
2、监督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