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人事局关于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806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6-11 【生效日期】1999-06-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武汉市人事局关于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暂行规定
(1999年6月11日)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现就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作出如下暂行规定。
一、一、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进一步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积极支持非公有制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建立和完善人事代理制度,通过有序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保障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使之与到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享有同等待遇。
二、二、凡接收使用毕业生的非公有制单位,其人事关系均委托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中心代理。非公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主要通过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经其人事代理部门审核签暑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毕办)审批或备案。
三、三、市毕办对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将按照到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同等条件、同样办法审批并办理入户和派遣手续。接收单位不得向毕业生收取任何费用。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后,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合同内容根据《 劳动法》及有关法规由双方商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一式三份,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其人事代理部门各一份。市人事政策法规部门对合同按有关规定进行鉴证,用人单位、毕业生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任何一方权益受到侵害,违约方按合同规定负违约责任。
四、四、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其档案、人事及党、团组织关系均须转入在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中心。具有集体户粮证的非公有制单位,毕业生的户粮关系可在用人单位保管;对不具备户粮管理条件的,毕业生的户粮关系由各级人才服务中心负责管理五、五、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是否实行见习期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对不实行见习期或见习期满合格的毕业生,由用人单位出具考核意见,报其人事代理部门为其办理毕业转正定级手续。根据职称工作有关规定,适时办理初聘专业技术职务手续。
六、六、经批准转正的国家任职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市人才服务中心为其办理干部登记手续;对自费大中专毕业生,市人才服务中心为其办理聘用制干部手续。干部手续存入毕业生个人档案。按合同约定要求正常流动的,可以按其档案身份流动,工龄连续计算七、七、鼓励毕业生,特别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回国留学人员在汉投资兴办私营用人单位或从事个体经营,享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中心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并开展有关人事代理服务工作。
八、八、在非公制单位工作的毕业生,符合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的,经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可以参加各级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九、九、非公有制单位需要使用外地本科以上学历和武汉生源毕业生但不能与之签订就业协议的,可由市人才服务中心代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及合同,并向市毕办申报派遣手续,毕业生由用人单位使用。经批准同意办理派遣手续的,其档案、人事及户粮关系转入市人才服务中心管理。用人单位聘用期超过半年的,用人单位应与毕业生正式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市人才服务中心为其办理有关人事代理服务。
十、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中心要为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化服务,为其代理档案管理、档案工资调整、年度考核、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人事服务工作。承接各种社会保险交纳、办理出国(境)政审以有人才测评、个人生涯设计等各项人事代理服务。十一、十一、已办理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派遣手续的毕业生,如未经用人单位或其人事代理部门同意,擅自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其档案、人事及户粮关系退回毕业学校;如一年内属用人单位经营原因不能继续使用的,毕业生可在汉自谋职业,并优惠办理进入中国武汉人才市场择业手续。十二、十二、本暂行规定由市毕办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
武汉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
武毕“2004”2号
关于武汉市2004年人才储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人事局,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各普通高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
为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储备一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市普通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武政“2004”28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市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落户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04”84号)的精神,‚对尚未落实就业单位并愿意留在我市工作的非武汉生源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继续采取‘先接收入户,后推荐就业’的市、区两级人才储备办法‛。现就人才储备的范围、条件、办事程序、服务内容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才储备的范围及条件: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和教育部全国重点院校尚未落实就业单位并愿意留在我市工作的非武汉生源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申请办理人才储备:
(一)博士、硕士毕业的研究生,双学士本科毕业生;
(二)经省、市级有关技术、专利部门认定的有创造发明、技术革新产品专利等成果的;
(三)获得学士学位,属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的专业。
二、人才储备的办事程序:
(一)签订储备协议
符合人才储备条件的毕业生,需先在武汉毕业生就业网上注册并进入‚毕业生‛专区,点击‚人才储备‛,进行人才储备登记。武汉地区院校毕业生,由学校根据储备条件提出推荐意见。
1、需人才储备的毕业生,与市、区人才服务中心签订《人才储备协议书》和《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后,应将其身份证号和上报密码提供给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在就业网‚单位‛专区‚上报储备签约‛。
2、市毕办在网上对已签储备协议的毕业生进行核准,毕业生到市毕办(设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领取《武汉市毕业生接收函》,作为回校办理离校手续的依据。
(二)报到程序
1、凡与市、区人才服务中心签订人才储备协议的毕业生,须持省级毕业生就业部门签发的《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学
位证、户口证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及《人才储备协议书》到市毕办设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2、毕业生凭市毕办签发的《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入户介绍信》、《户口迁移证》及两张一寸黑白相片到拟落户区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户口可落在签订储备协议的市、区人才服务中心的集体户口上,也可落在亲戚朋友家的户口上。
3、毕业生到签订人才储备协议的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填写‚就业求职登记表‛,领取《人才储备证》。属中共党员的储备毕业生凭学校党组织签发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到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党组织关系转入手续。
三、人才储备的服务内容:
在人才储备期间,由市、区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以下服务:
(一)求职服务
1、在武汉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和中国武汉人才网发布求职信息;
2、加入中国武汉人才市场和各区人才市场人才信息库,在用人单位有需求时及时予以推荐。
(二)户档代理服务
1、办理接收集体户口的落户手续;
2、管理人事档案关系、党组织关系。出具考研证明、出国(境)政审证明、办理转正定级、预备党员转正,储备一年内就业的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一年后就业的办理干部调动手续。
各区人事局,市、区人才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人才储备的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及工作程序,不得收取除工本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我市人才储备工作。
武汉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
二○○四年五月二十七日
人才储备通知
共印100份
第三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调整就业单位[定稿]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调整就业单位(改派)程序
发表日期: 2007-1-15 发布机构(来源):北仑人才中心人事代理部点击: 4023次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调整就业单位(改派)程序:
1、办理时间:毕业当年至次年6月30日止。
2、办理对象:在上述时间内与原单位解除就业协议,且未在原就业地落实户口的全日制院校应届毕业生。
3、所需材料:
(1)、报到证原件;
(2)、与原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二份;
(3)、与原单位及主管部门解除协议的证明;
(4)、新单位及主管部门同意接收的证明。
4、办理程序:
(1)、与原单位及主管部门解除协议;
(2)、由新单位及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接收的证明;
(3)、持上述材料到原单位所属的主管人事部门办理调整手续;
(4)、到新单位所属的主管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
注:毕业生办理正式报到手续后,需调整工作单位的,一律按人员流动办理。
第四篇:人事部:鼓励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和西部基层就业
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陈蔚二十八日在此间表示,国家人事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积极为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提供集体户口、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服务。
她同时表示,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各级人事部门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北京、山东、辽宁等地采取多种措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级或乡镇基层工作。国家人事部将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项目招募报名中,共有一千二百多所高校的九万三千多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签约到西部和基层的比去年平均增加近一倍。
陈蔚说,国家人事部将按照《国务院二00二至二00五年西部人才规划》要求,制定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总结各地开展公共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经验,举办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周兆军)
第五篇: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团场就业情况总结
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团场就业情况总结
四十二团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人才政策,把人才工程摆在我团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为进一步吸引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来我团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团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团、人才强团战略,努力营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为全面推进我团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就近几年来大中专毕业生来我团就业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为了响应自治区、兵团的号召,贯彻落实新党发[2002]19号、新兵党发
[2002]17号文件精神,我团在2003年安置地方大中专毕业生42人,全部安置到基层连队参加工作,由于我团团场规模小、底子薄,各方面的条件有限,地处偏僻,生活居住环境差,致使大中专毕业生在思想上产生动摇,在语言交流上存在不便,生活习俗上存在差异,加上刚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稳定、一部分在当地谋到了好的工作岗位等原因致使他们放弃工作,另谋职业。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团、人才强团”战略。
1、团党委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团、人才强团”战略的重大意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团、人才强团”战略,切实加大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四十二团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认真制订了《四十二团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同时制定了人才规划,并纳入到我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基层单位在团场人才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相应制定了自己的人才发展规划。
3、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按照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建立起了多元化的人才投入开发机制。并积极探索建立人才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投入产出考核体系。
4、切实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团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形成团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二)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党政人才选拔工作要着力于推进民主化进程。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继续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制度。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工作着力实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以考核工作实绩为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工作体现出专业性特点,建立以“学术公认”为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重点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
2、创新人才吸引机制。对愿意到我团就业的外地户籍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放宽政策,可待确定工作单位后,再办理人事关系接转手续。引进人才如正常调动有困难、本人愿意以辞职等形式来我团工作的,凭有效证明材料,人事部门可办理档案调转或重新建档手续,并享受正常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
创新引进人才的渠道,开辟引进紧缺人才的“快车道”。凡是我团紧缺急需的各类人才,在引进时简化手续。开辟引进精英人才的“直通道”,凡是我团所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时手续直接到位。
3、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团场出台了人才政策,并做出规划,实现机关与基层连队专业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鼓励人才积极参加基层实践和锻炼。探索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变户籍管理为身份管理,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取消人才流动中的部门界限、身份界限。
4、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建立人才培育体系,制订系统的人才培训计划,并将培训的情况记录在档,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并以此对培训进行调整。在培训的方法和目标上,采取从一般性的知识补缺提升到开发人才潜能、激发创造力上来。
(三)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团场不断增强了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优化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并做到因才施用,用人所长,给人才提供合适的位置,发挥其特长和优势。
2、转变人才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通过更新人才观念,把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作为决定我团未来发展前途的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党的人才政策,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筑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积极向上的道德体系,提升社会、企业文化层次,建立以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建以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凝聚人才、服务人才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
3、制定和落实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对人才管理的相关政策,并不断予以完善。树立起正确的人才就业导向,合理安置,按政策足额发放安置费用,并免费提供日常生活用具,不断完善人才的社会保障、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和家属就业等政策,切实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二、好的做法
1、团党委对大中专毕业生来团场就业高度重视,对承包土地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优惠政策,生产资料费用由团场垫支,对每个大学生每人发200元的生活费,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到团场来承包土地。
2、在生活上受到团党委的不断关怀。首先为他们解决了住房问题,住房面积都在25平方米以上,总计1300余平方米。在生活用品上从床单、被套,锅、碗、瓢、盆到柴、米、油、盐,共开支10.0万余元。
3、加强思想教育,做好稳定工作。团党委抽空专门为他们讲解兵团知识,让他们了解兵团,投身兵团。
4、在生产管理技术上,连队领导安排植棉能手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及时给他们安排和指导当前的工作任务。农闲时安排他们帮助连队职工拾花和干一些杂活时,按出工的标准付工资。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团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只占总人口的5%,地方少数民族毕业生在我团就业后,在语言交流上存在不便,生活习俗上存在差异,加上刚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稳定、一部分在当地谋到了好的工作岗位等原因致使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放弃工作。
2、由于我团团场规模小、底子薄,各方面的条件有限,地处偏僻,生活居住环境差,分配来的高校毕业生不适应,致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动摇,另谋职业。
四、今后的打算及建议
引导和鼓励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来我团工作,加强对团场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团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和广泛吸纳各类高层次急需人才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真正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同时努力营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为全面推进我团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建议在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上,多引进专业性强、技术好、学识高、能够吃苦耐劳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006年3月2日
就 业 情 况 总
农三师四十二团
2006年3月2日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团场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