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里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湖里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厦湖府办
〔2007〕88号)发布日期:2011-05-22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41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提升食品生产小作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5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7]178号)及全市质量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发布单位】 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厦湖府办〔2007〕88号 【发布日期】 2007-10-22 【生效日期】 【效 力】
【备 注】
各街道办,区各相关部门:
《湖里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湖里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提升食品生产小作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5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7]178号)及全市质量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整治对象与重点
(一)整治对象:本方案所界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固定从业人员较少,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不含现做现卖)的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或个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定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GB/T4754-2002)规定,农产品初级加工、餐饮、现做现卖食品小作坊不属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食品生产小作坊100%目标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范围为符合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并获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加工者。
(二)整治重点: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的食品生产小作坊;使用非食用原料、回收原料、霉烂变质原料及其它不符合要求的原料辅料、滥用添加剂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制售假冒伪劣的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
二、工作目标和步骤
(一)目标
1.2007年11月30日前确认保留的食品生产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
2.2007年底95%食品生产小作坊达到生产必备条件;
3.2008年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督抽查合格率达75%以上;
4.严厉打击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的黑窝点,积极帮扶一批具备一定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整合做大一批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坚决关闭一批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5.明确政府及其部门在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中的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规范和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食品生产小作坊安全健康生产。
(二)步骤
全面落实《福建省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的“一取缔,二转产,三确认,四到位”的要求。即:
1.依法取缔安全隐患严重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和制假制劣“黑窝点”。
2.落实生产高风险食品的食品生产小作坊转产措施。
3.对符合条件的食品生产小作坊予以确认。
4.落实“四个到位”措施。一是承诺到位;二是培训到位;三是整改到位;四是监管到位。
三、时间要求和任务分工
此次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治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全面排查阶段
时间:即日起至10月20日
要求和分工:
1.明确监管对象
由各街道,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渔业等部门配合,按照食品生产小作坊的定义和此前摸底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名单,进行全面梳理,剔除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范围的名单,补齐新开办食品生产小作坊档案,明确监管对象,并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名单。时间要求:9月20日前完成。
2.组织监管人员培训
由市质监局第一分局牵头,统一对各街镇小作坊监管人员进行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内容进行培训,由各街道组织监管人员参加。时间要求:9月20日前完成。
3.全面排查
各街道负责对辖区内小作坊进行全面排查,依据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附件2),严格填写《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核查表》(附件3)并存档;要求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生产安全承诺书”(附件4);发放监管告知书(附件5),告知食品生产小作坊必备条件内容及必须严格遵守承诺。时间要求:10月20日前完成。
针对排查中发现的五类情况进行分类监管:
(1)立即取缔类:一旦发现制售假冒伪劣、使用各种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列入立即取缔类名单,立即上报区政府专项整治办公室,由整治办统一组织小作坊专项联合执法队予以打击、取缔。
(2)拟取缔类:针对严重不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小作坊(判断原则详见《食品生产小作坊核查表》)和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小作坊列入拟取缔类名单,立即报区政府整治办,由区整治办组织质监、卫生、工商部门共同提出整改要求,街道负责告知小作坊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期为1个月。
(3)拟保留类:针对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不全及一般不符合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要求的(判断原则详见《食品生产小作坊核查表》),并且有意愿提高生产加工条件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列入拟保留类名单,明确告知业主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要求和期限(1个月);
(4)转产类:对于生产加工瓶(桶)装饮用水、瓶装白酒、儿童食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小作坊,列入转产类名单,明确告知业主:除应具备卫生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以外,还必须在一个月内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纳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范围;不具备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给予一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满必须转而生产其他产品并且符合生产必备条件要求,或者停产;
(5)保留类:对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并且符合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要求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列入保留类名单。
区卫生、工商等部门应当加大小作坊指导力度,对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不全或两者全无的,要督促其尽快申领,并加快证照办理进度。
(二)第二阶段:确认保留名单阶段
时间:10月21日至11月20日
要求和分工:
1.汇总名单
全面排查结束后,各街道及时汇总名单,并会同市质监第一分局、卫生、工商等部门初步确定转产、拟取缔、拟保留及保留类名单,由各街道在辖区显著位置张榜公示,同时公布举报方式,接受群众监督。保留类名单公示一周无异议,由各街镇开列名单,提出明确的保留意见,提交所在区政府确认保留。时间要求10月20日前完成。
2.首次审查确认
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对各街道提交的保留类食品生产小作坊名单予以审查确认。时间要求:10月30日前完成。
3.落实整改措施
各街道如期对存在问题的小作坊整改情况进行落实,时间要求:11月20日前完成。
针对取缔类、拟保留类、转产类分别采取不同监管措施:
(1)拟取缔类:由所在街道提请并配合所在区政府整治办组织区工商、卫生、市质监局第一分局等部门按照生产必备条件逐家验收,并做好监管记录。仍不合格的由区整治办组织区小作坊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队进行取缔,街道配合;验收合格的列入保留类名单,按程序经公示、审查予以确认保留。
(2)拟保留类:由所在街道对小作坊提交的整改报告和证据进行书面验证,必要时可实地验证。未如期整改完毕的,列入取缔类名单,由街道提请区整治办组织区小作坊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队进行取缔,并做好配合工作;如期整改完毕的,列入保留类名单,按程序经公示、审查予以确认保留。
(3)转产类:由街道实地查验,做好监管记录。未转产或者严重不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立即上报所在区整治办,由区整治办统一组织区小作坊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队予以取缔;已转产的列入保留类名单按程序经公示、审查确认,并督促其完善生产必备条件。
4.再次审查确认
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对增加的保留类食品生产小作坊名单予以审查确认。确认工作可以根据情况,分批进行。时间要求:11月30日前完成。
各街道应及时对确认保留的小作坊签订承诺书情况进行自查,对未提交的进行督促,确保11月30日前100%签订。
(三)第三阶段:建立机制阶段
时间:2007年11月21日至12月20日
要求及分工:
1.目录管理
市质监局第一分局对不允许小作坊生产的产品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监管情况及时调整,报区政府同意后上报省质监局批准。允许生产的小作坊,要按照规定进行条件改造、公开承诺,并按照要求的范围销售其产品。
2.从业培训
由区整治办牵头组织,相应街道抽调专人,按照市质监局第一分局提出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卫生安全规范”及相关的培训材料对确认保留的食品生产小作坊业主分期分批组织培训。时间要求: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
3.条件改造
小作坊应按照各类“食品生产小作坊卫生安全规范”要求进一步整改生产条件,由各街道负责组织对食品生产小作坊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4.生产报告
季节性生产的、生产设备有较大改变的、其它原因停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重新开始生产时,必须向当地街道及区级质监所报告。有关部门应该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重新生产的初期实施严密监管。
5.日常监管
各街道应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密切关注和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小作坊动态,一旦发现新开办小作坊、小作坊停产、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存在违法行为,立即向有关部门通报。市质监局第一分局负责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添加物质备案工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范围重点以肉制品、豆制品等产品为主,检验项目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为主。区工商局负责流通领域检查,严格限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进入商场、超市等单位及超出区域销售。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消费检查,严格限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进入餐饮、食堂等单位。
6.定期公示
各街道应对本地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条件改造情况进行定期公示。市质监局第一分局应当定期公示监督抽查情况。定期公示至少每半年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公示次数。定期公示的内容应同时报所在区政府和市质监局。
7.扶持指导
各部门应建立分层次制定对食品生产小作坊的帮扶机制,帮助有条件的食品生产小作坊提高生产条件,办齐证照,扩大规模,实现由食品生产小作坊向食品生产企业的提升。鼓励联营或者“公司+散户”的经营形式共同发展,探索小作坊加工集中区等创新措施,帮助小作坊整合做大、做强。区整治办负责在所辖行政区域内建立食品生产小作坊整治示范街(镇)、社区(村),树立典型。
8.查处取缔
区整治办继续组织小作坊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队针对整治重点开展查处取缔专项行动,坚决取缔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加工“黑窝点”。
(四)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
时间: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
要求及分工:
1.检查验收
区整治办组织,各部门配合,对各街道食品生产小作坊整治工作进行验收,问题严重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对相关的责任区及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予以政纪、法纪处理。
2.推广经验
由区整治办组织,各部门配合,在食品生产小作坊整治示范街(镇)、社区(村),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
四、相关要求
(一)落实全市质量工作会提出的“五到位”要求
1.领导到位
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小作坊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拟成立专项整治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经发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工商、卫生、质监、农业、海洋渔业、食品药品监督、公安和各街道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办公室要切实协调好各部门的力量,科学分工,合理安排,本着有利于整治、有利于监管的原则,在专项整治办公室中确定一个牵头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成立区小作坊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队,执法队伍由区市质监局第一分局、经发局、区工商局、区卫生局、各街道办派人组成,负责日常行政执法工作。
2.人员到位
各街道、各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务院[2007]23号文),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实现重心下移的要求,根据全省专项整治方案,为执法力量特别薄弱的相关执法部门配备专职食品安全协管员。各有关单位、部门,尤其是各街镇应抽调专人负责小作坊监管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责任到位
强化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小作坊监管负总责,各街道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小作坊监管;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小作坊业主要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检验检测机构要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法律责任。责任要层层落实。同时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重审批、轻监管、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4.措施到位
各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落实到位。由区政府制定严重违法食品生产小作坊取缔办法,并实施对各街道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2007年11月30日之前完成),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事关食品生产小作坊质量安全的问题;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坚决消除安全隐患。街道制定食品生产小作坊日常监管方案(2007年11月30日之前完成),报区政府审查批准后实施动态监管,同时明确本街道负责食品生产小作坊的领导和监管责任人,建立食品生产小作坊长效监管机制。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信息发布制度的要求,组织、引导主要新闻媒体宣传食品生产小作坊整治的成效,宣传报道守法经营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同时对违法经营者通过媒体曝光、在街道张榜告示,通过舆论和社会的力量,坚决遏制食品生产小作坊的违法行为。
5.资金到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务院[2007]23号文),各级财政应增加投入,配备一批先进检测设备,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得慢”等突出问题。
(二)注意工作方法
1.总结经验
要认真总结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治的经验,特别要总结针对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的难点采取的有效办法,并及时予以推广,推动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治和监管工作的健康开展。
2.要讲究政策界限
食品生产小作坊业主大多数是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低,对食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差。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治既要坚持原则,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又要掌握政策,讲究方法,以教育和帮扶为主,查处为辅,让食品生产小作坊业主在整治过程中接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社会责任、食品生产卫生安全常识教育,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识。
附件:1.
2.3.
4.5.
6. 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告知书.doc
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doc 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现场核查原始记录.doc
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现场核查表.doc
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doc 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流程图.doc
7.8. 食品小作坊监管进度汇总表.doc
编辑:foodlaw 食品小作坊监管进度明细表.doc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QQ:139307733
第二篇: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整治的工作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防止食品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区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研究决定,在2006年6月至7月份,对全区食品生
产加工的小作坊开展一次专项治理整顿。
此次专项检查治理,以区、镇驻地和小作坊式食品加工集中地为重点,以肉类、蔬菜、乳制品、豆制品、饮料、大桶水、儿童食品、保健品为重点食品。
通过此次检查和整顿,使全区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得到治理,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小作坊的食品质量得到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整治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方法步骤
此次全区小作坊专项治理工作,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以检查促整治,以整治促提高。整个专项治理工作,分宣传发动、集中治理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宣传发动,此阶段通过召开全区食品安全整治动员大会,进一步掀起对食品加工业整治的号角,使广大人民群众和食品加工小作坊经营户,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食品安全的工作氛围。
二是集中治理,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检查与整治,切实解决小作坊加工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小作坊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有关经营手续和证照情况,检查小作坊有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生产许可证
(二)加工工序情况,检查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包装出作坊销售的全过程,查看购进的原料是否为合格品,有无违禁使用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原料是否为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等。
(三)检查加工成品情况,成品有无经过自检和送检,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
(四)检查作坊加工环境卫生情况,查看环境卫生是否符合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三是总结提高,此阶段属整改提高阶段,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一是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边检查边整改。二是检查结束后,联合检查组要认真总结专项治理整治情况,要针对这次专项整治中小作坊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排查,按照职能分工,各部门抓好治理和落实,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长效监管机制。
三,组织领导
全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整顿,是按照“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的统一布署进行的,旨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生产加工环节的小作坊进行治理,提高作坊食品的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此次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整顿由区药监局、区质监分局牵头,区工商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盐务局配合,从上述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检查工作组”,进行专项检查。区质监分局抽调一名分管负责人和2-3名执法人员,区工商、卫生、公安、盐务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上述人员在“专项检查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小作坊专项检查中,各镇、街要配合“检查组”,做好本辖区内的检查接待工作,在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承担监管职能的成员单位拿出处理意见,制定整治措施。检查中要针对小作坊的实际因势利导,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处罚不是目的,要通过检查,使小作坊的食品质量得到提高,全区食品加工经营秩序得到有效的整治。
第三篇:镇2010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石塘镇2010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打造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城根据市、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对全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进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下简称“专项整治”)。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食品生产质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抓好食品生产质量,是落实从源头抓质量,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又是食品生产的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二)成立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镇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成员,负责对全镇整治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协调。
(三)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工作监督,对工作措施得力、整治效果明显的部门予以表彰,对监管工作不力,敷衍塞责,辖区内区域性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整治的目标
全面掌握全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基本情况,建立小作坊的基本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和分类监管,完善监管机制,改善监管手段。
按照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的统一部署,我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自即日起至7月20日)
召开全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会议,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各村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整治工作。要运用新闻媒体、黑板报、宣传栏等,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普查建档阶段(7月21日至8月30日)
1、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办公室)负责制定我镇《食品生产
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普查表》
2、各村委负责对自己辖区内的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
进行调查建档,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并实行动态监
管。(7月22日至8月20日)
3、办公室对全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调查情况进行汇总
分类,按职能分工发放给各有关部门。(8月26日至8月28日)
(三)梳理整治阶段(9月1日至10月31日)
1、根据 上级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我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
作坊和加工点监管职责:
(1)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无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
加工点和虽有营业执照但未年审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
(2)镇卫生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加工点和虽
有卫生许可证但未年审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对餐饮业、食堂等场所生产加工食品并当场出售或提供送配服务的行为依法管
理。
2、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1)“无证无照”的坚决取缔。即对没有卫生许可证和(或)
营业执照的企业,由镇卫生部门和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引导其
尽快获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纳入监管范围和视野,对拒不申
领证照的企业依法取缔。
(2)“无证生产”的严格查处。由区质监部门对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生产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食品的而未依法获得
证件的企业,一是要帮助企业建立标准、计量和质量保证体系,尽
快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对无证生产的,要依法查处。三是对
拒不申领证照的企业,建议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取缔。
3、对小作坊实行开(歇)业申报、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限制区
域销售三项制度,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责任。(8月29日至10月20
日)
(1)要求季节性、临时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开业或歇业
时进行备案申请,填写《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业备案申请表》,符合要求的方可准许开业,同时将有关备案信息向办公室报告。
(2)小作坊应进行质量安全公开承诺。明确承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伪造食品标识标注、其产品在限定的地域销售,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
(3)限定小作坊产品销售区域。小作坊的产品销售范围原则上不得超出所在村。
(四)总结验收阶段(11月1日至12月15日)
各村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档和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于2009年12月15日前报镇政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汇总后报镇政府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验收和抽查情况将纳入镇政府对各村、各部门干部。
四、几点要求
(一)严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界定认定,不得随意变更范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10人以下,有固定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现做现卖的除外),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和个人。
(二)将此次专项整治作为2009年食品安全年的一场攻坚硬仗,集中解决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和辖区打假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考核明确。
(三)加强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及时沟通,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整体效能,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四)加强工作宣传。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发展大局的方针,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大力宣传普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我县食品信誉度。对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予以披露和打击,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石塘镇人民政府
2010年7月10日
第四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巩固07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成果,防止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死灰复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市食安办的指导下,10月14日起我区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通过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大力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前期清出的涉及豆制品、面点、腌卤制品等66家小作坊,已关闭61家,5家将进行转行处理。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10月15日下午,区政府副区长梅健同志主持召开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11月4日下午,梅健同志在区政府常务会议室主持召开研究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11月3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赵小维同志在全市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20日下午,梅健同志出席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相关单位汇报了小作坊整治工作情况。
区食安办印发了《成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通知》(成华食安办〔2008〕27号),区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及各街办相继制订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
二、加强监管、全面整治
11月11日,区政府梅健副区长在区食药监局、区质监局和青龙街办负责人的陪同下,对青龙街办西林社区的食品安全进行调研,听取了社区负责人前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以及下阶段工作打算,并实地对该社区的食品加工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抽查涉食品生产加工门店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
11月25日下午,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华、副区长梅健率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负责人对我区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了成都光荣食品厂、成都苏发食品厂、成都美又美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进行检查。
三、大胆创新、加强督查
为保障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工作责任,区政府组建四个督查组,对14个街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分片包干,由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卫生局、区食药监局牵头对分片街办实施督查。区各督查组及各街道办事处每周三向区食安办报整治工作情况,确保及时全面了解全区小作坊整治进展情况。
为切实做好整治工作,我区对各街办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方式首次采取街办非两两相互检查与区政府目督办、区食安办抽查两种方式,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12月
5日,在前期各街办相互检查的基础上,区食安办组织区政府目督办、区监察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卫生局工作人员对全区开展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组重点对涉农街办进行了督查。
四、总结经验、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经过为期一个月半月的整治,基本清除了我区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特别是为全市全面推行豆制品准入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现状,结合我区实际拟定了以下制度:
(一)推行街道办事处非两两相互检查制度,街办互相监督,取长补短。
(二)加强目标管理,将食品安全纳入街道对社区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街道对辖区市场的工作考核范围,明确职责,管理到位。
(三)深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各街办对辖区食品药品协管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协管员工作经费挂钩。
(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利用多渠道宣传食品安全,在辖区内公布了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举报。
(五)实行专项整治包案制度,针对业主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处置方案,各社区书记、主任、食品协管员实行包户包案,居民小组长一盯一负责跟踪落实,确保处置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假关闭和死灰复燃。
(六)社区建立食品安全巡查制度,食品协管员定期对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巡查,对新增无证照作坊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七)实行社区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实行月报表、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发现有大案要案立即报告。
(八)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户)台帐制度,对辖区内的合法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加强日常监控。
(九)建立出租房屋主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动员群众自觉抵制无证无照食品生产,齐抓共管,共同监督。
第五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总结
篇一: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根据省、市、县政府的 “十小”行业质量整规工作部署,我局牵头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紧紧围绕着今年的目标任务,通过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普查建档,建立规范,强化监管,试点整治等工作,基本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等。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建立机构
省、市“十小”行业质量整治与规范工作(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并取得重视和支持。同时,根据《浙江省“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实施意见》、《温州市食品加工小作坊暨干制海产品、茶叶和米面制品等三类重点食品质量整治方案》、《洞头县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洞头县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和规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工作步骤以及主要措施。为了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面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工作。
二、广泛动员,加强宣传7月31日上午,我局组织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业主召开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会议。会上,传达了国家质检总局、省、市质监局有关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与规范的精神,对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与规范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特别是借此会议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基本要求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三、普查建档,分类管理
充分发挥基层质监网络(乡镇质监员和村协管员)的作用,通过进村入户的办法对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地毯式的全面普查。在普查过程中,我局认真做好“两确认”工作,即各村(居)普查结果由村(居)负责人签字确认,各乡镇汇总后,再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对普查情况完整性再确认,全面掌握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数量与品种等相关情况。经普查,我县共有食品加工小作坊99家,其中证照齐全(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39家,无证无照的有60家。按照产品类别分:食用油2家,占2%;豆制品5家,占5%;糕点13家,占13%;米面制品(粉干、面条、年糕等)16家,占16%;水产品(虾米、鳗鱼干、鱼生、紫菜等)54家,占5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水产品加工小作坊大多属于无证照、自产自销、季节性生产的。对9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经过疏理后,按整改帮扶、整合提升、保留规范、歇业转产进行分类,其中整改帮扶4家、整合提升类36家、保留规范类42家、歇业转产类17家。通过试点整治整合后,现全县小作坊剩87家。
四、制定标准,抓好试点
(一)制定标准。食品加工小作坊卫生环境差,管理混乱,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弱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小作坊没有一套管理规范。为了能制定出规定具体、操作容易的小作坊基本条件要求,在省局、市局《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协同卫生部门联系制定《洞头县食品加工作坊基本质量安全规范》,作为食品加工小作坊准入的最低要求。该规范规定了食品加工小作坊场所环境、生产设备及用具、原辅材料、生产加工、人员、产品检验、包装及标识、贮运、质量管理的基本条件。规范的实施,大大提升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同时,也为今后质监、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二)抓好试点。根据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依靠政府、开拓思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要求,我局确定了小作坊整治试点乡镇及行业示范点,把霓屿乡作为试点乡镇,重点是紫菜加工整治,把北岙镇的鱼生加工作为行业示范点。特别霓屿的紫菜加工整治列入了市级整治试点。
1、霓屿乡紫菜加工试点。霓屿乡紫菜养殖面积占全县80%以上,共13740亩,一直以来紫菜加工沿袭着传统的晾晒和简易烘干方法,全乡有21家“小、散、杂”家庭式紫菜加工小作坊,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紫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局深入到霓屿乡进行调研,专门制定了《洞头县紫菜加工整治方案》,工作重点是帮助小作坊通过“专业合作”、“龙头带动”等方式联小作大。我局多次走访、面对面座谈,特别是带领小作坊户赴苍南参观考察等,积极引导加工户转变观念,树立联小作大的决定和信心。李县长也重视霓屿乡的紫菜加工整治,并专程到霓屿乡作指导。在小作坊整治过程中,我局还召集海洋与渔业部门、科技部门对召开紫菜加工小作坊规范化改造座谈会。经过努力,在该乡布袋岙村、下郎村分别成立了众益水产品加工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灵潭藻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各紫菜加工小作坊。灵潭藻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在10月12日挂牌成立,成为全县第一家加工紫菜的专业合社,并且与温州星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共同发展,众益水产品加工养殖专业合作社已通过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考核,不久就可以取得证书。通过整治,努力改变传统的晾晒方式,改善生产加工点卫生环境,使霓屿紫菜加工无人管到有人管、无组织到有组织、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
2、传统的鱼生加工试点。我县加工鱼生历史悠久,在温州地区享有很好的声誉。并且加工鱼生点多,面广,从普查情况看,专门加工鱼生的就有16家。但是大多属于无证无照。为了使鱼生能够规范加工,确保质量,提高档次,走出洞头,进入超市,我局选择唯一一家有证有照的小作坊即红花水产加工厂进行试点,引导小作坊按《洞头县食品加工作坊基本质量安全规范》进行改造。在我们的鼓励和帮助下,该小作坊改造了场所,规范了加工流程,制定了鱼生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购置了检验设备等,现已处于取证的基本阶段。
五、强化措施,加强监管
我局通过加大巡查和监督抽查力度,力求监管到位。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8人次,累计检查88家食品加工小作坊,重点巡查了环境卫生、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原料进货台帐及产品销售登记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同时,采取以省、市级为主、以县级为补充的三级抽查机制,使抽查面全覆盖,形成高压态势,促使小作坊业主自觉把好产品质量关,累计抽查食品加工小作坊28家,48批次,合格42批次,合格率87.5%。加大不合格后处理力度,要求小作坊从生产各个环节查找不合格原因,认真落实整改,从而使小作坊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内部质量管篇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巩固07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成果,防止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死灰复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市食安办的指导下,10月14日起我区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通过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大力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前期清出的涉及豆制品、面点、腌卤制品等66家小作坊,已关闭61家,5家将进行转行处理。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10月15日下午,区政府副区长梅健同志主持召开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11月4日下午,梅健同志在区政府常务会议室主持召开研究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11月3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赵小维同志在全市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20日下午,梅健同志出席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相关单位汇报了小作坊整治工作情况。
区食安办印发了《成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通知》(成华食安办〔2008〕27号),区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及各街办相继制订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
二、加强监管、全面整治 11月11日,区政府梅健副区长在区食药监局、区质监局和青龙街办负责人的陪同下,对青龙街办西林社区的食品安全进行调研,听取了社区负责人前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以及下阶段工作打算,并实地对该社区的食品加工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抽查涉食品生产加工门店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
11月25日下午,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华、副区长梅健率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负责人对我区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了成都光荣食品厂、成都苏发食品厂、成都美又美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进行检查。
三、大胆创新、加强督查
为保障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工作责任,区政府组建四个督查组,对14个街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分片包干,由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卫生局、区食药监局牵头对分片街办实施督查。区各督查组及各街道办事处每周三向区食安办报整治工作情况,确保及时全面了解全区小作坊整治进展情况。
四、总结经验、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经过为期一个月半月的整治,基本清除了我区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特别是为全市全面推行豆制品准入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现状,结合我区实际拟定了以下制度:
(一)推行街道办事处非两两相互检查制度,街办互相监督,取长补短。
(二)加强目标管理,将食品安全纳入街道对社区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街道对辖区市场的工作考核范围,明确职责,管理到位。
(三)深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各街办对辖区食品药品协管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协管员工作经费挂钩。
(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利用多渠道宣传食品安全,在辖区内公布了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举报。
(五)实行专项整治包案制度,针对业主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处置方案,各社区书记、主任、食品协管员实行包户包案,居民小组长一盯一负责跟踪落实,确保处置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假关闭和死灰复燃。
(六)社区建立食品安全巡查制度,食品协管员定期对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巡查,对新增无证照作坊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七)实行社区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实行月报表、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发现有大案要案立即报告。
(八)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户)台帐制度,对辖区内的合法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加强日常监控。
(九)建立出租房屋主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动员群众自觉抵制无证无照食品生产,齐抓共管,共同监督。篇三: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2013年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进一步推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安全、服务民生、促进和谐、全面提高全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水平为中心,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从严监管、疏堵结合、规范提升、保障安全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切实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食品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二、整治目标
通过进一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一是摸清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底数、登记建档、纳入监管。二是按照《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指导意见》实施小作坊生产许可。三是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业主和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督促其合法生产、守法经营,不得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四是对取得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要监督其按规范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对未取得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限期整改。对不具备整改的和整改后仍达不到条件的小作坊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违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惩处,直至吊销生产许可。
三、整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局成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局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做到责任到人、目标到位。
(二)以“三查、三建、三落实”为主线,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三查”即:一是全面开展食品小作坊普查。积极争取乡镇、街道支持,特别是发挥好食品安全监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全面排查,进一步核实掌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情况。二是认真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对获得生产许可的小作坊重点检查是否持续保持必备的生产条件,执行原辅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等制度是否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对未获得生产许可的小作坊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整改到位,对不具备整改和整改后仍达不到条件的小作坊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三是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抽查。对肉制品、食醋、豆制品、糕点、粉条等食品开展重点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食品要认真开展不合格产品小作坊的后处理工作。“三建”即:一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档案。在小作坊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小作坊监管档案,并实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长效机制。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对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积极帮扶,帮助其提高生产条件,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对在整改期限内未达到生产基本条件的小作坊予以关停;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加工“黑作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三是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处置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建立实施举报投诉奖励制度,对社会、新闻媒体、网络和各类投诉举报反映的生产加工小作坊违法生产行为及时查处并回复。“三落实”即:一是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营业执照、小作坊生产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添加剂公示书、食品安全承诺书、举报投诉电话等在厂内公示,接受员工监督。二是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立完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出厂销售等记录台账,建立实施从业人员健康制度、食品安全承诺、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不合格品处理等制度。三是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帮扶措施。充分发挥质监部门技术优势和职能优势,对具备一定条件、愿意提高生产条件继续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引导其改善生产条件,建立必备的、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落实进货、生产和销售登记制度,在规定期限内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
(三)全方位广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宣传活动。要向相关部门、街道乡镇等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向广大群众宣传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生产行为,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声势和氛围。
四、时间安排
(一)组织发动阶段(8月5日~9月15日)
1、制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整治领导小组,部署整治工作并与各相关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
2、制定小作坊排查建档、信息公示、宣传培训、重点整治、帮扶服务、核查评审等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案。
3、通过各种媒体组织宣传报道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整治活动。
4、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普查、建档,建立完善小作坊监管档案,实时录入食品生产动态监管系统。
5、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信息公示制度,将小作坊营业执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添加剂公示书、食品安全承诺书、举报投诉电话等在厂内公示。
(二)全面整治阶段(9月16日~11月30日)
1、根据小作坊普查结果,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小作坊开展帮扶活动,帮促其改善生产条件,提档升级,获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
2、根据普查结果,对小作坊存在的卫生环境恶劣、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严重违法行为以及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开展重点整治,对“黑作坊”坚决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