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报告制度》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防控制度和措施
一、工作职责
1、确定传染病疫情预警,而当同一类传染病有人以上同时发病时,及时按程序报告。
2、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根据疫情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和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3、班主任一旦得知本班学生确证为传染病,应第一时间履行程序。
4、学校办公室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对易感人群应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
6、充分利用校园网、黑板报等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切实加强学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7、建立学院传染病监控与报告制度。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与卫生保健教师联系,并同时向学校办公室报告。班主任每天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前一天的疫情,由领导小组负责统计上报。
8、心理辅导教师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具体预防措施要做到:
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阻断可能造成扩散的一切联系,等待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
2、疫点消毒。由卫生防疫部门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对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或进行预防性治疗。
3、疫情调查。学校密切 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 到
过的场
所、接
触过
的人
员,以
及
患
者的家
庭
成员、邻
居
同
事、同
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4、应通过广播、校园网等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自我 保
护
意
识。让
广
大
师
生了
解
情
况,安定
人
心,维
护
学
校
稳
定,树
立
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疾病的发生蔓延。
6、在传染病发生期间,门卫要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未经许可 不
得
进
入
校
园,禁
止
外 来
人
员
进
入
食
堂、教
室
等
人
员
集
中
区
域。在 校 期间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7、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8、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 源。
9、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第二篇: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报告制度》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防控制度和措施
一、工作职责
1、确定传染病疫情预警,而当同一类传染病有3人以上同时发病时,及时按程序报告。
2、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根据疫情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和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3、班主任一旦得知本班学生确证为传染病,应第一时间履行程序。
4、学校办公室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对易感人群应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
6、充分利用校园网、黑板报等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切实加强学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7、建立学院传染病监控与报告制度。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与卫生保健教师联系,并同时向学校办公室报告。班主任每天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前一天的疫情,由领导小组负责统计上报。
8、心理辅导教师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具体预防措施要做到:
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阻断可能造成扩散的一切联系,等待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
2、疫点消毒。由卫生防疫部门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对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或进行预防性治疗。
3、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4、应通过广播、校园网等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疾病的发生蔓延。
6、在传染病发生期间,门卫要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食堂、教室等人员集中区域。在校期间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7、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8、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9、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第三篇: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制度、措施
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制度、措施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在我校的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周永桢
副组长:方国怀、邵日高
成员:吴金国、唐庆华、金永堂、王长锁、于建军、各班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升旗讲话、校会、晨会、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健康教育课等)对学生进行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春季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食品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4、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7、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9、做好对校医室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校医在预防季节性传染病和师生健康保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时间:每天早上7:30班主任下班级检查,7:50上报学校总务处统一汇总做好记录。把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送洼子店医院(结对子医院)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总务处)。
2、饮食从业人员也必须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报告。
5、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给教体局和洼子店防保站。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春季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手足口病、非典、风疹、流脑、麻疹、甲型h1n1流感、普通季节性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应及时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立即到隔离室休息,并由班主任老师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5、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6、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疾控中心和教育体育局决定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7、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第四篇:传染病防控措施
白官屯镇中心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消毒、通风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擤鼻涕的纸巾,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3.提高幼儿的免疫水平:预防接种、体格锻炼、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出现疫情时的预防措施
1.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消毒:物表消毒、空气消毒。
三、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病原体流感病毒
潜伏期1-7天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班级隔离期无新病例出现起隔离一周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流行特点1.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常沿交通线传播。通常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率。2.通常为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
临床表现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防疫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频繁有效的对流通风至关重要),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及时隔离流感样病例及与流感样病例密切接触者。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返园条件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二)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潜伏期8~30天,平均14~21天
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多,发病呈流行或散发,在集体儿童机构或易感成人聚集的地方可呈暴发流行。对易感者进行免疫预防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临床表现:发热1~2天后有单侧或双侧的腮腺肿大,胀痛,在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耳垂的前后下放有边缘不清的腮腺肿块伴有触痛,口腔内的腮腺管开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红肿。
防疫措施给予儿童麻风腮疫苗接种,发现病人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但在幼托机构留检三星期。
返园条件腮腺肿退后一周(三)水痘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
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密切接触
流行特点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背,四肢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成充满透液的疱疹。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混杂存在数日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防疫措施1~6岁儿童给予水痘疫苗接种,发现水痘病人及早回家隔离治疗。室内加强通风,换气,玩具,用具采用爆晒或用消毒药揩擦,不让易感儿与病人接触。
返园条件痂皮硬结干燥,无新疹出现。
(四)手足口病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
潜伏期3~6天一般4天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7天
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流行特点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4月开始上升,高峰在夏秋季。2.发病以儿童为主,其中主要侵袭幼儿。3.托幼机构是本病好发场所。
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38~39℃),伴有咳嗽、流涕、倦等症状。2.口腔粘模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疼痛,拒食3.及少数病例可出现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并发症。
防疫措施1.平时措施: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晨检,注意儿童身体、手、足、皮肤变化,做好幼儿日常卫生管理与玩具、用品、便器等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疫情处理措施:及时离园,隔离治疗病人,做好玩具、用品、粪便等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控制集体活动,减少传播机会。
返园条件脱痂无新皮疹、疱疹出现,或自确诊日起10天。
(五)麻疹
病原体麻疹病毒
潜伏期潜伏期约10天(6~18天)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18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1.前驱期:从发病至出疹前3~5天。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2..出疹期: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出疹,2~5日布及全身。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嗜睡或烦躁不安。查体: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3.恢复期: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第五篇:传染病防控措施
渑池县第五小学 各类传染病防控措施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各学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落实责任制,校长对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负总责。对因认识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1、学校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报廊、橱窗、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的作用,利用板报、传单、集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告诉学生当前传染病的种类、预防措施和卫生保健知识;告诉学生生病不可怕,但要及早治疗;告诉学生生了病要立即向老师报告,包括疾病名称、症状表现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宣传到人,人人知晓”。
2、学校要坚持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对公共场所包括办公室、教室、厕所等要进行了彻底打扫和消毒;要加强了对食堂卫生的监督、管理,严防“病从口入”;要坚持开展“两课”、“两操”活动,鼓励学生课间到室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经常开窗通风、不食用“三无”食品等。
3、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告知单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4、学校既要教育学生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又要教育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5、学校要教育学生认识晨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晨检,真实客观地向晨检老师反映自身身体状况,不得隐瞒和说谎。
6、学校要教育学生既不要进入疫区范围,又不要将病毒带进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对己对人负责。
7、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各班主任、各晨检老师更要认真晨检,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学校要认真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使每位教师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程序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和晨检报告制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安全办公室、学校校长乡中心卫生院报告。
渑池县第五小学
2013.02
附:部分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
近来,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国内一些地区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个别国家还发生了从禽到人传播的疫情,并且有可能引起从人到人的传播。受气候、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春季为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暴发流行。为加强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点预防控制流感、人间禽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春暖花开时又该老话新提,五种当季传染病你要小心:猩红热、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
立春已过,预防春季传染病的话题又该老话新提了。传染病学专家谭教授特别提醒大家:早春季节气温干燥,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如果常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容易引发传染病。
草莓舌辨猩红热
猩红热是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炎与皮疹,其皮疹的特点是:在发热的第二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压之褪色)潮红的基础上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点疹。同时舌面有白苔,而舌质发红,很像草莓,故称为“草莓舌”。
流脑巧识别
流脑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的可发生败血性的休克,甚至高热、抽搐和昏迷(暴发型),大多数流脑病人发病时身上(皮肤或黏膜)可见许多小红点(出血点)。
成人麻疹要警惕
成人麻疹:在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卡它症状(表现为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睛发红、分泌物多等),在发热的第四天左右,从耳后、发根处出疹,随后波及全身。
水痘不留痕
水痘是小儿常见传染病,在发热的当天就出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痕。水痘也可并发肺炎、脑炎以及皮疹(水疱疹时)的继发感染。
痄腮就是腮腺炎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此外还可侵犯生殖腺等。发病时除发热外,伴有局部腺体的肿胀与疼痛,小儿还可合并脑膜炎,成人多发生胰腺炎和睾丸炎(男性)。
传染病重在预防,应该抓住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做好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并加强户外锻炼,努力提高肌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春季传染病的特点
隆冬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带来了生气,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疾病一旦流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便会骤然上升,因此,必须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春季传染病的共同特点
春季传染病,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都有它共同的特点。这些病的病原体都寄生在鼻咽粘膜上,由于病毒或细菌在上呼吸道粘膜上生长、繁殖,引起局部发炎,局部分泌物增多,发病的早期便会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病原体借咳嗽和打喷嚏散布在空气中,通过飞沫传染。这些传染病的早期酷似感冒,极易被误诊,所以,对春季传染病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治疗患者,是预防扩大流行的关键
春季传染病的各异特点
春季传染病除有上述共同特点之外,还存在各异的特点,识别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这些病种,准确地进行防治。如麻疹,90%患者在起病后2~3天内可在口腔内找到典型的粘膜斑。发现这种斑点,再结合与麻疹病人的接触史,便可提供确诊的根据。猩红热,在链球菌侵入咽峡部后,便可引起咽峡部粘膜及扁桃体红肿,出现发热、呕吐、咽痛、头痛,口腔软腭粘膜充血、肿胀,病初起皮肤即见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继而出现粟粒样大小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以手按之全部消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可出现发热、呕吐、头痛欲裂、脖子发硬。流行性腮腺炎则发烧、头痛,继而两侧腮帮肿大,邻居或同班同学多有同病者。百日咳,受传染后经过7~10天即进入痉咳期,患儿出现痉挛性阵发性咳嗽,形成不断呼气,最后出现深长的吸气鸡鸣声,同时可追查到明显的接触史。这些各自相异的特点,都有助于春季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明确了这些传染病的异同点以后,在春季传染病流行期间,该怎样预防呢?首先,应尽量减少到市场、剧院等公共场所,乘车时戴好口罩,避开频频咳嗽或打喷嚏的人。其次,在疾病流行期间,不管有无传染到疾病,都要坚持早晚用温盐水嗽口或用3%硼酸水嗽口,这样可减少口腔中病原的存留。如果家中有病人,应注意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病原的密度。衣物、被褥要勤洗勤晒,对食具、痰盂及受污染衣物、床单等可用0.5%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对厕所或浴室可用3%的漂白粉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一小时。手的消毒可用过氧乙酸浸泡。室内可用醋酸薰蒸进行消毒。
此外,按时给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注射,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也是十分重要的防病措施。
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初春的气候乍暖还寒,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都是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十分关键。
1、科学穿衣: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2、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减少到空气流通不良的公共场所。
3、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4、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5、适当锻炼: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营养: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证睡眠: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8、免疫预防:免疫接种(打预防针)是帮助小朋友抵抗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夏季传染病及预防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常起病急骤,体温可达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预防菌痢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饭前便后洗手,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患儿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搐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预防乙脑,除了10岁以下儿童能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儿童伤寒病人可占总病例数的35%-60%,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年龄愈小愈不典型。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氏反应常呈阴性,故易被误诊。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预防伤寒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养成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疟疾: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为发病特征。常见的有间日疟和三日疟两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热型不规则,并常以惊厥代替寒战,表现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湿冷等循环不良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预防疟疾重在切断按蚊这个传播媒介,要搞好卫生,消灭蚊子,避免人蚊接触,防止叮咬。
红眼病: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夏季最易被染上的眼科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预防红眼病,要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人们在流行期要少到或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若要游泳,可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食用不洁食物或使用不洁餐具致病。主要症状:腹痛、频繁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发热或不发热。严重的可无腹泻,体温骤升至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预防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养成洗手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进食之前和便后进行有效地洗手并防止干手时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检查你给孩子使用的毛巾和纸手帕是否干净。
恙虫病:以恙螨为传播媒介,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摄氏度以上,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咳嗽、胸痛、多型性皮疹、皮肤溃疡或焦痂、皮损附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严重者可以因肺炎、心衰、休克而死亡。预防措施:预防恙虫病,要教育儿童尽量避免在野地草丛逗留。到野外活动时,应穿上长袖衣裤,最好要扎紧袖口、裤脚,或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虫剂。
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呈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流行。主要症状:清水样腹泻、呕吐,无腹痛、不发热或低热,部分患者迅速发生严重脱水而危及生命。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预防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养成洗手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进食之前和便后进行有效地洗手并防止干手时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检查你给孩子使用的毛巾和纸手帕是否干净;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同时,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秋季传染病及预防
肠道传染病,尤其是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霍乱、副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在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污染,所以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老鼠、蚊子、蟑螂等在秋季也是繁殖高峰期,活动十分频繁,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也容易污染食物、水源、环境,使人类得病。秋季与夏季气温差异不大,体能消耗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的抗病能力,也是使人容易患肠道传染病的原因之一。
秋季常见传染病与预防
1.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被细菌或病霉感染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是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人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手及手帕等。此类病常在冬、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不吸烟;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多做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地区的儿童及老人,可以服些中草药预防。
肠道传染病和卫生习惯
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销售的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銮刻逯剩辉谝咔部赏兑┰し馈?br> 2.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销售的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在疫区,也可投药预防。
秋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俗称“02”)。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它可引起散发、流行、爆发,甚至引起大流行。此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水、食物、日常接触传播,霍乱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菌,水源、食物、餐具和手一旦被霍乱弧菌污染即可引起本病的传播,苍蝇、蟑螂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因而此病极易迅速传播,造成流行。霍乱的主要临床症状
霍乱发病较急,从感染到出现症状要经过数小时至5天,多数为1-2天。霍乱发病多急骤,病人以急剧腹泻、呕吐开始。腹泻多为无痛性,少数病人可因腹直肌痉挛而引起腹痛,不伴里急后重。典型病人大便开始为泥浆样或稀水样,尚有粪质,迅速成为米泔水样,少数重病人可有血性便。在严重病例,第一次大便量可超过1500毫升。呕吐一般在严重腹泻后出现,但亦有呕吐与腹泻同时或略先于腹泻。恶心少见或较轻。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以后可为米泔水样或清水样。由于频繁的腹泻、呕吐,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病人迅速出现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病人烦躁不安、口渴、声音嘶哑、耳鸣、呼吸增快、神态淡漠,表情呆滞、眼球下陷、面部深凹、口唇干燥、皮肤寒冷、弹性消失、皱瘪和发绀等,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及腹直肌为甚。腹部凹陷呈舟状腹。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体温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可危及性命。霍乱的预防日常预防关键在于: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
1、管理好水源,防止水源被霍乱弧菌污染,尽量不饮用生水;
2、食物要洗净,尤其是直接入口的瓜果、蔬菜等食物,如藕、红菱等;
3、不生吃海鲜,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及存放容器必须分开,存放食物的容器(如冰箱)要定期消毒;
4、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少到外面用餐;
5、做好防蚊灭蝇、灭蟑螂工作;
6、如果有人感染了霍乱,应立即到医院隔离治疗,同时对所有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房间、厕所、家具、餐具、被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服用氟哌酸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
7、近期内如有腹泻,请立即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以便对霍乱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冬季传染病及预防
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为很好控制传染病,我们每个人必须对各种传染病有大体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潜伏期6—21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较急,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有畏光、流泪、眼睑浮肿,此期一般3—5天;出疹期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延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出齐约需3天,此期持续3—5天;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常于24小时内降至正常,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预防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要求通风每天半小时以上、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保持皮肤、五官清洁,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多种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A。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2—21天,一般为14—16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预防措施:注意手、皮肤及口腔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而继发感染。疱疹溃面可涂紫药水,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必须经确诊无传染性后方可返回教室。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对幼儿园、患有水痘教室用紫外线消毒;清扫地面前必须先洒水,后扫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 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一般先一侧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弹性感及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胀于1—3天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预防治疗措施: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室内要常通风换气,被污染的用具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被隔离学生必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确诊无误后才可返回学校。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皮肤红色斑丘疹与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4—21天。出疹顺序先从面、颈部,1日内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于发热第1—2天出疹,一般持续3日消退,在传染期,应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日。预防治疗: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红斑疹,疹退后明显脱屑为特征。主要传染源是患儿、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发病顶峰传染性最强,脱屑时多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以2—8岁最高。临床表现:发病急,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表现,伴有咽峡痛及吞咽困难。出疹多在起病24—36小时内,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开始,疹的位臵以颈、躯干、大腿内侧最为显著,面颊充血潮红无疹,点状充血疹(红斑疹),瘙痒,疹间无正常皮肤,环口苍白圈(口周皮肤苍白,面颊潮红),帕氏线(皮肤邹折处皮疹密集,因磨擦、压迫引起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杨梅舌;皮疹于一周后开始脱皮(颈、躯干及面部多为小片状脱皮,手掌、足底为大片状脱皮)。
预防治疗:管理传染源,患儿从治疗开始,一般隔离7天,经医院检查确诊无传染性并出示证明后才可回校,在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外出要戴口罩;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并利用阳光照射。在流行期间,幼儿园儿童每天要用盐水漱口,对患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的儿童,班主任要高度引起重视。
总的来说,我们班主任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1、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要注意教室卫生,清扫地面要先洒水后扫地。
2、要求学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性。
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班主任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做好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为很好控制传染病,我们每个人必须对各种传染病有大体得了解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潜伏期6—21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较急,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有畏光、流泪、眼睑浮肿,此期一般3—5天;出疹期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延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出齐约需3天,此期持续3—5天;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常于24小时内降至正常,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
预防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要求通风每天半小时以上、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保持皮肤、五官清洁,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多种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A。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2—21天,一般为14—16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
预防措施:注意手、皮肤及口腔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而继发感染。疱疹溃面可涂紫药水,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必须经确诊无传染性后方可返回教室。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对患有水痘教室用紫外线消毒;清扫地面前必须先洒水,后扫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 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一般先一侧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弹性感及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胀于1—3天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
预防治疗措施: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室内要常通风换气,被污染的用具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被隔离学生必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确诊无误后才可返回学校。
总的来说,我们班主任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1、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要注意教室卫生,清扫地面要先洒水后扫地。
2、要求学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性。
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班主任、晨检老师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