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与重建

时间:2019-05-15 01:5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与重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与重建》。

第一篇: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与重建

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与重建

摘 要:“00”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也是是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流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他们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腐蚀着他们的心灵。本文总结了“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了“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并对理想信念重建的对策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理想信念;缺失;重建

一、“00”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00”后中学生在认知方面,聪明,但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情感方面,比较自我,有嫉妒心,物资富足,但快乐匮乏;意志方面,忍耐力差,吃不了苦,缺乏规划,脾气较为暴躁,注意力较难集中,行为过激甚至出格。

二、加强“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理想信念能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它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用一定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的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要求的人。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00”后中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清晰和正确的认识,面对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能够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有着自己的判断,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将国家的利益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联系,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00”后中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时,可以用正确的人生观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一)理想信念迷茫,政治观念淡漠。

在市场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部分“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取向逐渐失去必要的文化和道德约束,他们的思想意识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的倾向。部分“00”后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失去了方向,人生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正在弱化这一不容忽视的事实不得不令我们深刻反思并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存在着理想信念迷茫,政治信仰模糊,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讲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都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个人理想脱离社会理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竞争,“00”后中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竞争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反应敏感,大学生普遍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努力学习,注重掌握知识,培养自己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真正分析起来,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理想对于实现个人理想的作用,但真正能把个人的理想奋斗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并不多,他们更偏重于个人理想。

(三)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

很多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至于德行修养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当代学校崇尚知识能力,重视生活理想的确立和追求,看不到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忽视道德修养、忽视规范,社会公德意识差。

四、“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重建对策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所以,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进行重建呢?

(一)教育者是关键

教师必须注重师德修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热爱祖国,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践行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成为受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教师应恰当地采用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这不仅影响着学生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同时对个体的品德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转向积极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

(二)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要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综合矫正“00”后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和表现,学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广大青少年。上级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初中学生健康成长。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优化家庭环境,重视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灌输法纪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让他们逐渐形成守法守德的行为习惯,履行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00”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基础性的、更是具有实践性的道德教育工程。

?⒖嘉南祝?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0.[4]郝?孕?.关于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5]刘梦兰.学习邓小平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J].思 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6.[6]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4(4).作者简介:

张韶琼,女,毕业于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专业英语八级,漳州理工职业学院讲师.

第二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作者:陈媛媛 黄安云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中的焦点话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重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重建。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18-0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新时期素质教育工程‟”。这都为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各高校普遍开始了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1995年原国家教委开始在全国52所高等院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93个基地157所大学进入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行列。这些学校在拓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国内有关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编写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付梓出版,标志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向理论化、系统化迈进。但从总体而言,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软肋”,其发展状况还不尽如人意。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格不健全、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方面。本文认识到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具体措施重建大学生人文素质。

1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现状

1.1教育思想定位不清

人文素质教育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定位不清,其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和深刻理解,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部分高等院校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塑造,片面单一的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无法全面系统的贯穿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人文素质问题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早在 1941 年,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在《大学一解》中认为人格可以分“知、情、志”三个方面,但如今的教育偏重“知”的灌输,不重视“情”与“志”的培养,导致“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的状况。人文素养旨在设立一种理想人格的目标或典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大学教育不仅仅使大学生学到一门专业和技能,而且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1.2教育内容观念落后

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而人文行为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其中,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的塑造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但部分高校将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误以为只要开设了人文课程,就等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思想观点上的因循守旧,直接导致教育内容的局限和平面化。从教师方面看,还缺乏自觉的人文意识和人文责任,不少理工科教师将人文素质教育看成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3教育方法简化单调

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导大学生理解普遍的人性、感悟人生的哲理、追求美好的精神境界尤为重要。现在大学中有关人文素质的教育还以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局限于人文知识的宣讲和介绍,缺乏师生间的充分沟通和广泛对话。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的落后和单一,使课堂教学无法触及大学生的内心,深入持久地塑造、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和品行。

1.4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在教育体系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大学校园中的人文精神面对浓厚的商业气氛的考验和侵蚀显得不堪一击,世俗化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主导着大学生的自我选择。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和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对莘莘学子产生巨大冲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些学生陷入矛盾和困惑。很多大学生学习动机和人生目标出现偏差,表现为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没有分数、奖学金和证书有用,人文课程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与缺失,人文素质成为不被大学生关注的边缘性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2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建

2.1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途径,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修养程度、形成人格的过程。人文素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即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素质,它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也应处于核心地位。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提出:“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和宗旨。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也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发展人力(manpower),而是在发展人道(manhood)”。高校在传授给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重在进行精神引领和人格教化。

因此,大学应该将人文素质教育置于整个教育目的的核心地位,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学校依靠自己的组织、控制机制,通过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教职工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各方面通力合作,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和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2.2科学建立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体系

高校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丰富的人文知识的熏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内在条件。因此树立综合教育的思想,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大学语文》以及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以丰富广博的内容、深厚的历史内涵,让大学生领略到人类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圣人先贤的高风亮节和智慧情操。各种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有关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奠定了基础。但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回避囊括各科学的通识教育问题,有学者指出:“大学通识教育与其当做一种课程理论的观点来研究,不如视为一种人文主义教育目标的立场来探讨,这样更容易把握到它的本质。”大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大学生知识视野的全面性、平衡性、不偏不倚。在当前的科技社会,人文素养应该不限于人文学科的范围,应该反映一个人有较开阔的知识视野与现代生活知能。人文素质教育反映计算机、网络科技、基因科技、纳米科技、太空科技等人类科学知识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对周遭世界的变迁的关切与好奇心,认识到高科技的发展与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冲击力,应当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题中之意。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体系绝不仅仅是增加若干门人文课程而已。各高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论,结合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逐步建立跨越多学科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群,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使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更规范化和科学化。如美国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的《美国高等教育教学研讨报告》就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建议重新修订大学课程,主张无论主修什么专业,都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历史、哲学和语言文学素养。我国清华大学近年来本着力求体现古今贯通、中西合璧、文理渗透、综合交叉的课程设计思想,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整合为8大课组,即:历史与文化、哲学与人生、艺术教育等。向学生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2.3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人文精神的塑造主要来源于教化,通过内在教化作用

于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性格、胸襟等。大学教师担负着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的重要使命。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教育部提出高校加强素质教育要做到“三个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味与格调”。

首先,大学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从本专业出发,自觉学习,比如通过自修的方式,读一些由著名科学家写成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紧密结合的文章,作为向导,促使思考,同时积极结合本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人文素质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有关人文研究的成果和知识引入到对具体专业问题的分析中,将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相结合,以启发式的教学、心理辅导和心灵教化等现代化教育方式,阐释不同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不仅传授学科的专业精神和学术要义,还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展现科学知识范围以外的亘古不变的人性、人情、真理。使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同时具有高尚的人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实的人文素质。北京大学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最广为人知的并不是他高深的学术造诣,而是他身上秉承的传统的人格理想和古典的美学精神,他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良知,深深感染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再次,就高校而言,大学要积极推进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组织教育者的再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如请名流大师讲学、组织观摩课、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使大多数教师具备人文教育的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文教育纳入其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研讨会,提高教师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2.4营造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人文氛围

大学不仅有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恬静的人文治学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和多元的知识信息汇总。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气氛是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的外在表现,它将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其人生追求和思想品格会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外延伸,灵活、自由、开放,具有课堂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各高校根据历史发展和办学特色营造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氛围,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清华的古朴典雅和求实严谨,北大的自由开放和兼容并蓄,这些百年老校在历史文化积淀下形成了稳固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浸润其中,终身受益。

具有特色鲜明的校容校貌、有独特内涵的校徽校训、校园标志性建筑、优雅的人文环境等是高校人文氛围的外化表现形式。除此之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大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内容丰富的人文讲座等,都能创造独特的人文环境,展现学校独有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给大学生美的熏陶。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近年来以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融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广泛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每年举行“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举办人文讲座和自然科学讲座,出版《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清华大学每年在本科生中开展大一外语强化训练暨外语文化月活动,不仅开辟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新途径,有关外国音乐、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历史等方面的各种讲座,以及百科知识竞赛、英文歌曲比赛、演讲比赛等,也使学生多方位地接触和了解到了异国文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

2.5引导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精神应该是平等的多元意识、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个性发展,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在大学生心理、智力、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大学教育无法回避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领域的东西。虽然整个社会风气、社会价值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但大学有义务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文素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各高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富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途径,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按照自己内在的需要去塑造自己,发展个性,重塑人生理想,规划未来,建构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意义世界。让大学生主动认识到人文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让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成为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终极追求。

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是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做法。人文素质教育本身是复杂、多元、长期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评价标准,但人文素质教育也是有规律性的,它是一种综合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是全方位、立体、开放性的过程,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能否协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未来的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具备和谐的人文精神的大学生去创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2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郭为藩.转变中的大学传统、议题与前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龚鹏程.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教学研究 2008年第2期

第三篇: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空前巨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保障,然而经济的膨胀同样刺激了人类欲望的膨胀,当今许多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的纯粹。在金钱与欲望的笼罩下,一场空前的教师教育信仰缺失危机正悄悄蔓延开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急需要一场彻底的教育信仰重建革命回到教育的本质中去,关于教师教育信仰的革命一触即发。关键词:教育信仰 缺失 重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著名学者韩愈这样来阐述对老师的见解,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今天,根据教育的发展和人类寄予教育的希望,不少人都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的良心,1甚至应该成为世界的良心。这足以凸显人类对教育寄予了厚望。有多少家长争先恐后地想让孩子接触到最优秀的老师,他们把这辈子最心爱的人托付给在他们心中最信任的一群人,试问有多少教师可以问心无愧地对得起家长与学生寄予的厚望。不仅如此,许多教师还频频触犯教师道德与信仰的底线,“许多”一词在大多数人眼中略显消极,然而作为人类子孙后代的引导者,这一伟大而神圣的存在,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玷污与亵渎的。教师本就应如此,只要站上讲台,就应了解身上的责任。

何为教师的教育信仰,在我看来,教育信仰是指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所必须遵守与坚信的做一个本质教师的观点与理念。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在我眼中,教育信仰是一个自由的概念,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方法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对好老师的认识与见解。但是必须建立在以下三点之上。

一、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师道德之上,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原则。各行各业都

有自己的规则和要求,某一行业的人就必须接受某一行业的束缚,“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最后底线,只要越过这条线,即表明你离开了教师这个职业;

二、必须具有或追求教师的较高专业素养,这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如

果你作为一名教师,就代表你具有与他人不同的学识与能力,所以称之为教师。当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无法被他人认可,那么这名教师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 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三、必须具有教书育人的心,这是作为教师的本质内涵。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在乎你有多高的的学历文凭,不在乎你教过多少的学生。无法用课时来衡量,同样无法用金钱来计算。而在于在你的教学生涯中,你影响过多少学生的人生,在你人到暮年之时,又有多少人感激你曾经的教诲。这才是灵魂的交流,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教师的使命。

教师的教育信仰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存在于教师的脑海当中,它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也不存在哪个规章制度去限制、约束它。相对于有明文规定的犯法行为,人们对它的违背也相对自由得多,其恶劣程度更让人瞠目结舌。2010年,南京市栖霞区化二小学,一名年六旬的老师徐某猥亵多名学生八年;2012年,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吴某,已婚,四十五岁,一年多内猥亵多名学生;2013年,广东小学校长强奸该校两名女生,该人以辅导课程为借口,把学生诱导至宿舍实施强奸,据悉,该人妻子也为该校教师…….这些人不仅是教育信仰的缺失,更是人性的缺失。我并不在乎他们被判了多少年,受到了怎样的惩罚,我不关心他的妻子,儿子,孙子,社会舆论怎么批判他。我只想知道那些孩子好吗?依然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心吗?会不会在黑夜里惊醒?很多时候,受伤的人并不是犯罪的人。

网上十大教师猥亵学生事件我们已无力关注,我们只是想知道为什么近年来一张张教师慈祥圣洁的脸皮下的人变成了禽兽?难道经济的发展就必然带来这种这种后果吗?中国教育的明天难道要在一片漆黑中度过吗?教师的教育信仰又该何去何从。

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的原因绝不是单方面的,是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组成的。

一、社会因素。当我们置身于一个社会,我们就必须遵守其法则,在这个金

钱充斥的时代,教师被更多的职业化,教书育人不再是首要目的,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更高的职称、更多的工资才是真正现实生活的选择,学生沦为了一种工具,而不是工作对象。我们让老师拥有了更多的课时,更高的职称,老师却什么也没留给我们。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都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益,没有人想停下来稳一稳。就是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驱使了一部分教师违背了内心的意愿,他们不用花太多

时间去思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也不用观察学生们到底思考什么,不用交流,只要在评教中顺利通过,他们所谓的任务即可完成。这造成了金钱与水平的负相关,这些教师的教学永远停留在表面,学生学到的知识同样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受到的教育几乎为零;

二、人际关系因素。这是最复杂的一条线络,人脉这个东西在社会中的重要

性不用多说,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有些教师趁着职务之便给那些苦苦评职称的人划分了等级,有的人一路绿灯,有的人却屡屡受挫。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名不副实这一说,坑害的无疑又是一批有一批的学生;

三、教师的个人欲望控制。哪个社会都有贪污腐败,只要有阶级存在。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千方百计给教师送礼,一旦师生关系转变为利益关系,一切教育目的就变得不再单纯。且不说对于其他学生的不公平性,这个教师的原则已被打破,只要这种利益关系存在,那它今后便很难消失,如果太甚,家长们最后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四、教师的个人修养。人民教师最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

养者,是以培养人教育人为主要职业活动的专门人才。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2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用自己丰富的学时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高尚的品格育人。猥亵女童的事频繁发生,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个人修养的问题,因为一己私欲,酿成大错;

五、国家法律的缺失。虽然我国已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但由于法规处罚力度太小,涉及范围窄,监管难度大,让很多人钻了空子。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错而改之,善莫大焉。当今社会,我们急需要一场大变革来压制住这场危机,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对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同样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才能实现。

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对教师资格的审核,现今发生的很多有损教师道德的事件,大部分因为教师道德的缺失,像此类2 【德】雅思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人,完全不符合教师的资格,不应给予资格教书育人。现今教师资格证的考察依然存在较大的漏洞,不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漏网之鱼。全国教师群体固然庞大,所以我们要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的审查之路,把那些不法之徒拒之门外,为下一代负责。另外,对那些无证上岗的教书坑害学生的人,要严厉打击;②加大教师犯罪的处罚力度,有些行为犯罪人多,只是因为力度不够,像如果发现教师行贿受赂,直接没收教师资格证并终身不准再考,这样不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犯罪行为吗?拿出国家治理酒醉驾车的态度与手段,我相信铤而走险的人便会大大减少。严苛的制度绝不是最终手段,但在那之前,必须让大家养成这个习惯;③学校要加强监督,建立相互监督,友好互助,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全中国城市、乡镇、山村大大小小的学校不知有多少个,要想对每一个教师进行监督,难度不言而喻。但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接触较多,监督起来更加容易,我们并不是让教师之间成为敌人,而是要制造一种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这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召集教师共同商定④学校定期对学校进行教育,让学生上报,师生之间接触更多,老师好不好,学生的观点最直观。可以设置信箱,让学生自行反应,尤其加强当学生被侵犯时的教育;⑤教师自身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教育信仰,以上举例的措施都是外界的监督,社会的规定,其实这一切只能遏制表面的现象,教师内心的想法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以控制的。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坚持不懈地为教育事业不断奋斗。

教师的教育信仰将永远地存在与每一个教师心中,而我们也无法准确地读出每一个教师的教育信仰。面对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危机,我们需要国家与社会,学校各方面共同地重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教育者本身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去守候那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陈大伟,《道德故事与师德修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周成平,《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第四篇: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与重建

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与重建

重建中国人的信仰,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一,从道德有没有滑坡说起

当今中国民间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严重滑坡”。当今中国官方也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没有滑坡”。双方都有依据。也许因为我是民间的人,我赞成民间的观点。还在重症监护室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美女老师,是官方的一个依据——这一点可以从美女老师刚刚得到的诸多荣誉中看出。对此,我有责疑。美女老师是不是我们中国老师的代表?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是美女老师多,还是“丑女老师”多?是把学生推出危险的多,还是把学生拉到家里管吃管耍管做作业的多?我刚刚在《读者》2012、11期30页上看到一段话,说“早些时候在深圳上演的40余名教授竞聘一个处长位子的活剧......其动机、心理无须我赘言。”作者不赘言,我来赘言:不是为了钱又是为了什么?当教授已经够荣耀的了。当今中国还有一个说法,叫“学术腐败”,“个别”、“极少数”教授教师能搞出学术腐败吗?都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灵魂工程师的灵魂都不是那么干净,灵魂工程师建造的灵魂会干净吗?

帮我们的官方说了一个依据,也帮我们民间说一个依据。有一次生病吃药,发现医院的药价是药店的两倍。我拿到网上说给网友们听,网友们说,你的身体太健康了,三倍、五倍、十几倍的都有。人能不生病吗?生了病能不进医院吗?这岂不是在抢人?

医院的主人是医生,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人,救死扶伤的人抢人,这是什么话?

这是我们今天的话。高喊“为人民服务"的人,结果是王宝森;顶着慈善家的桂冠的人,结果是黑心老板;很能找钱的能人,被捕了是罪犯。

为了抚养自己的儿女可以卖别人的儿女;为了过有钱人的生活可以不认不要自己的儿女;更有甚者,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欲望,可以卖自己的儿女。

医生们肯定不愿意接受“医生抢人”这个话,但是,如果医生的年龄足够大,他多半会接受另一个话:“啃老”。当今的啃老一族,不仅有官二代,富二代,而且有工人的儿子,农民的女儿。

当今中国还有一个连民带官一起打的说法:全民腐败。当伟大母亲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要的时候,当我们的年轻人平静地啃老,不年轻的人对啃老表示平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腐败,而且是人格都出了问题。

二,什么是人格,当今中国人的人格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做人的资格。任何人只要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就是人,神仙也把他变不成另一种生物。但是,是人不一定有人的资格。我在小的时候,常听到我那不识字的阿婆说:“变成人怎么能不做事?”从这句话中,我听出一个意思:不做事,就没有做人的资格。

还是那本《读者》上的那篇文章说:“耶鲁大学建校300多年,从未发生过教授因气候恶劣而随意停课甚至调课的现象,否则,会被同事们看做(不专业,不敬业)”。文章还说:“国内的大中小学,课程、课务的安排可以机动灵活得如同当年的游击战一般。”毫无疑问,我们的教授教师们并不认为这是不专业,不敬业。

不专业,不敬业就是没有师格。而怎样是专业怎样是不专业,不同的老师教授有不同的观点。我们的教师教授认为打游击也很专业。

我的已经去世的阿婆认为,不做事,就没有做人的资格。我们今天的啃老族认为,能啃到豪车别墅,非常资格。

改革之初,我们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口号:向前看。我们中的许多人将这个口号谐音为“向钱看”。开玩笑改变不了世界,领导者的决定和理论基础,则不仅要改变世界,还要改变人的观念。我们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经济成果,经济成果的代表是钱。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猫论,猫论的内容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用任何手段。二者相结合,便是“只要是能生钱的手段,就是好手段”。在商品社会中,没有钱就不能生存,钱多就能很好地生存。既然能生钱的手段就是好手段,我们就各显神通吧。

人是社会的人,人格,人的资格,是一个人让其他人承认的依据。当今我们中国承认一个人的依据是什么?是有钱。只要有钱,不管是官一代官二代还是富一代富二代,都很有资格,很有人格。把有钱作为人格的不仅仅是官富二字打头的人们,还有普通劳动者。众多的毒食品出现的主要原因,固然是企业主的黑心和国家监管人的贪婪,但他们都不参与生产。工人农民是所有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把金钱作为人的人格,手段便是一切。金钱没有臭味,用金钱换来的东西也没有臭味,而把金钱当做人格的人,灵魂散发出臭味。

把金钱当做人的人格的社会,全民散发出腐败味。

对于我们今天的现状,许多人说,是因为我们信仰缺失。

三,什么是信仰,是什么信仰缺失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的人生的目的和行为的基本准则。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中国人信仰缺失,而把钱作为信仰也是信仰。中国人的信仰缺失,是好的信仰缺失,是没有臭味的信仰缺失。有中国人提出信仰缺失,有更多的中国人承认信仰缺失,是因为还有人、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信钱。不愿意信钱的中国人,信仰缺失。

四,中国的信仰缺失是怎样产生的 1,中国人最初的信仰

中国人自古就是有信仰的,有好的信仰的。《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天也还有许多人信神,很古很古的人要信神,是非常正常的。要信神就要说神话,“天行健,地势坤”就是与神相关的的话。信神的人也只有生活在凡间。因此,信神的人说的神话,包含着尘世的内容。“天行健,地势坤,”是当时的神话的内容,“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则是当时的尘世信仰。今天的二代们可以啃老,当年的二代们能赡养老人就很不错。当时的人们不自强不息就不能生存。人的生产是社会生产。大家要共同做事就要相互友好。相互友好才能共同生产,才能有收获。相互友好是“德”,“厚德”才能“载物”,才能“载”来维持生存之“物”。自强不息,相互友好,是当时人们的生存必须有的特征。一个个的人有了这个特征,才能具有在社会中生存的资格,才有人格,才是君子。

人是一种生物,生物需要生存,生存的内容是物质生活。人是有精神的生物,有精神的生物需要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内容是自我的精神肯定和他人及社会的精神肯定。在当年,做君子既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又可以进行自我肯定。

把做一个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把自强不息和厚德作为自己的行为的基本准则,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初的信仰。

2,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中的信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再发展,奴隶社会难以为继。为了让劳力者不那么强烈反抗,为了让劳心者能继续统治劳力者,孔子在“厚德”的基础上,提出了忠君爱奴的观点——仁。忠君爱奴也是相互友好,也是和谐,只是加进了等级关系的内容。对于等级制度的存在,上对下不那么肆意妄为(爱奴),下对上忠心耿耿(忠君),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张。

作为皇帝的君,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国家的代表、社会的代表;最底层的奴,最广大的奴,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因此,“忠君爱奴”也可以理解为“为国为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不同程度地把“忠君爱奴”理解为“为国为民”和“爱国爱民”。

自孔子以后,中国的君子把“忠君爱奴”和“为国为民”的混合作为自己的信仰,普通老百姓把当一个好奴才与当一个好人的混合作为自己的信仰。

忠君好办,皇帝和大人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喊声跳火不跳水就成了。为国为民却不那么好办。有了为国为民之心,还要有为国为民之路。岳飞把“精忠报国”刺在背上,结果忠了君就报不了国,十二道金牌打碎了痛饮黄龙府的酒杯。3,共产党出现后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完美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使打进中国来的落后民族最终被同化,而有先进思想和先进制度的外族打进来时,中国就招架不住了。中国的几千年文明不是吹过的风。面对强敌,面对中国的危亡,中国的为国为民之士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有一群为国为民的人找到了共产主义道路,便把共产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信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人越走越多,最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了。中国人开始信仰共产主义。4,信仰缺失

共产主义理论是不科学的,共产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发现了问题的共产党人开始思考问题:不走共产主义道路又走什么道路?毛泽东没有找到答案,他只好发动文化大革命,为邓小平偏离共产主义铺平道路。邓小平也没有找到答案,只好用猫论来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的灾难,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记忆犹新;邓小平的猫论给中国造成的后果,现在的人有目共睹。但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没有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对于主张剥削的人来说,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可以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可惜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反对剥削。

劳动人民也反对剥削!

《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只是一话,儒家学说是一个思想体系。因此,当儒家的君子出现后,《易经》的君子就成为儒家的君子。儒家思想作为麻痹劳动者的思想,必然要被以消灭剥削为核心思想的共产主义理论否定。当毛泽东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来抹黑共产主义,邓小平用猫论来取代共产主义后,中国既没有了为国为民的理论,也没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主义否定了儒家学说,猫论否定了共产主义,不信钱,就找不到信仰。不愿意信钱的人,信仰缺失。

今天中国的右派认为,应该信普世价值。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深的人,只看见普世价值的自由平等,没有看到普世价值的核心——平等竞争,弱肉强食。如果说理解理论需要水平,那美国找个理由(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侵略伊拉克,造成伊拉克人大量死伤,则只需要眼睛和耳朵。普世价值的自由是资本家的自由,侵略者的自由;普世价值的平等是资本家的平等,侵略者的平等。

“人的因素第一”。选票不会自己跳进选票箱。有的人手中的选票只用来选应该选的人,有的人手中的选票会用来换一碗红豆汤。

今天的中国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以钱为人生目的,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吃人,不愿意被吃,所以,虽然有人宣传普世价值,这些人依然信仰缺失。

四,重建中国人的信仰

我在2009年4月写出了《没有新思想,拿什么也拯救不了道德》(网上可搜读,下同)。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没有新思想,也建不起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新思想已经有了,即我创建的人性主义。我是一个工人。请不要认为,毛泽东邓小平都没能做成的事,一个工人绝对做不成。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我在文化大革命初,听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怀疑,而当时我已经信仰共产主义。经过几十年断断续续的努力,我于2003年写出了第一篇人性主义论文《人性主义论》。《人性主义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从理论上否定了共产主义,阐述了人性主义。后来,我又写成了《新历史唯物主义》等文章。有了新思想,就可以重建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可以拯救我们中国人的道德,可以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人格。一个理论可以由一个人大致建成,一个民族的信仰的建成,却必须要全民族的人共同努力。智力出众的人们,天生负有更多的责任。

道德滑坡论的依据(全民腐败),证明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需要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信仰需要重建;道德没有滑坡论的依据(好人依然),证明我们中国人的人格还能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信仰还能重建。今天的中国,有的人已经完全信钱,有的人一点儿也不信,更多的人在这二者之间。还没有完全信钱的人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还能重新建起好的信仰。

五,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人性主义认为,人性是做好事,做坏事是人性的异化,不做事是人性的淡化。

信仰人性主义,就会认为,自己应该是做好事的人,自己应该是合乎人性的人。

一个人如果要做事,他就要学习,就要奋斗,就要自强不息。一个人知道要做好事,他就知道爱自己,爱别人,就是一个懂爱的人。有了人性主义信仰,中国人可以把自己塑造为具有人类全部优良品质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前——我的家里不准把任何不是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我阿婆说:“你在哪里拣的就拿到哪里去扔在那里。”现在,我写文章的纸上印着我们单位的名称。比起贪官们贪污的若干亿人民币,几张纸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但是,偷针偷金都是偷。从几张纸到若干亿,在改革三十年的向钱看沙尘暴中,有多少人一尘不染?

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家里有若干个亿的假孔繁森向政府交出这若干个亿,便立马可以不贪,而偷针偷菜的人们,要立马不偷,却颇有些难。人不是面团——不仅不是别人的面团,而且不是自己的面团。中国人要重塑自己的人格,有一个过程。有了打住,就不会再往下滑;有了起点,就会前进。中国人只要开始了重建信仰,重塑人格,就能一年比一年更阳光,一代比一代更灿烂。

中国人现在的形象自己不满意,在国外也颇受指责。建设人性主义信仰,重塑自己的人格,把子孙塑造成合乎人性的人,这是还愿意做中国人的中国人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六,结束语

尽到自己的责任,享受共同的幸福。

第五篇: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简历注水花样百出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一是骗贷逃贷。二是拖欠学费三是随意违约。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二、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传统文化负面影响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三是学风不正。四是管理不到位。

3、家庭教育乏力独生子女,4、自律意识较差。生涉世不深网络时代

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

对策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

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一是学生诚信档案二是诚信评估机制。三是诚信奖惩机制。

关于“诚信”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意外获得了五个包袱。其中这五个包袱装有金钱、地位、幸福、权利和诚信。当这个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背着五个包袱来到河边,看到有一个渡船的老人,便高兴地喊。当这个老人快要把这个年轻人送到对岸时,便问“小伙子,你有这么多的包袱怎么走?听我的话,扔去一个包袱,有可能会救你一命。”年轻人一听,心里想:金钱、地位、权利、幸福都是我需要的,我不能丢掉它们,这个“诚信”对我没什么用,就丢掉它吧。于是,他把“诚信”丢进河里。老人一看,便把年轻人推下了河。“救命啊”年轻人大喊救命。这时,老人说“你没有了诚信,我不能带你”“为什么?”年轻人问。“我怕你上了河岸会不付钱。”说完,老人就走了。结果,年轻人被淹死了。诚信是福论文

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种品质,在我们这个人文社会,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福,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项方面。

诚信是讲究方方面面的,商业、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讲究诚信,人们需要诚信维持关系;商业需要诚信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维持与其它公司的合作。诚信可以使他人对自己有好感,诚信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得到提高。诚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诚信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在事业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的快乐。

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学会诚信还要学会谨慎,不能对他人坦白对自己对他人不好的事,一颗诚实的心还需要谨慎,谨慎他人,当别人信任自己时,也要小心。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有一个成语叫做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这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吗?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一个守信用的人往往会被他人所接应。诚实需要勇敢和谨慎,信用需要坚持和完善,只有做到这样,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诚信的人。

诚信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欺骗他人、不守信用,一个无诚信的人就是丧失了品德,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可以说就是骗子,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信赖,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这样的人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不管我们在哪里,都要具备诚信。诚信需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违背诚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会对自己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无诚信比起来,诚信要好得许多,既然诚信好,我们为什么又要去选择无诚信呢?

诚信已成了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懂得诚信,做好诚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说诚信是福。论文: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1、何树华,大学生诚信状况剖析及诚信教育对策,[期刊论文] 《高教探索》-2005年4期

2、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期刊论文] 《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期

3、王毅 ,道德视阈的诚信教育研究——从大学生诚信状况出发,[期刊论文]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4期

4、韩尚峰马杰孙净宇,大学生诚信就业的调查和思考,[期刊论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z1期

5、罗洪铁温静,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6、郭敬张学娟,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 《征信》-2010年6期

7、曾秀兰,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三大隐忧,[期刊论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6期

8、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3期

9、钟志凌张国镛,试析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建立,[期刊论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年5期

10、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11、王淑芹杜凡,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期刊论文] 《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7期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道德冷漠原因 理性分析 对策

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5.邻里冷漠。以前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同学们曾经做过一次随机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市民手机里存了一百多个号码,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

6.职场冷漠。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情,你有难,不帮忙就算了,更有甚者,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职场新人们还会吃闭门羹,一股热情的工作劲即刻被泼冷水。而对于职场老手来说,则有另一番见解。他们认为,首先,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利益之下,凭什么要求人人都与你方便,携手并进?再者,冰冷无情有时并非不好,在某种状态下,它也是专业敬业的代名词。职场如战场,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护的盾牌。

二.社会道德冷漠的原因

1.对道德本质的误解。

2.对道德原则的冲击。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从而根本上动摇和威胁到整个社会的正义秩序。同时,社会正义要求善恶与奖惩相对应,但现实生活中,在一些范围内对那些不正义行为实行特殊保护,反而对抵制者进行打击报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头。

3.心理机制影响。首先,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交往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在交往中产生移情效应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体验。其次,从众心理导致“看客”行为。再次,人格缺陷导致道德冷漠。

四.理性分析

1.公家缺乏公德意识,导致社会公德冷峭。从久远来看,必然会使白己酿成具有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热情、爱心、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冷峭心态的人。

2.社会正义力量是主流。可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因为思惟境界分歧,价值判定尺度分歧,道德涵养的水准分歧,他们在措置碰着的问题时的立场和步履也分歧。所以,社会上呈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并不奇异。

3.社会道德冷漠是支流。

对策

1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本性淳朴不敢再去助人为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每一年,央视的《感动中国》不错,但是,媒体在做公益广告和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传的多样化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净化心灵,不做一个道德沦丧者。2.国家必须加强对于法律的完善。不能再做“马后炮”防患于未然行政监督体系政府官员上梁不正下梁歪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孟子曾说,性本善。价值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不愿被世俗同化的人。必须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4.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端午节之争民族精神鲁迅的批判精神

综上所述,“道德冷漠”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弃绝冷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由于他善于修道养寿,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贝多芬,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他成功的秘诀。“从他的身上散发出的一种勇气、一种斗争的幸福、一种感到与上帝同在的陶醉,传染给了我们”。尽管他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他的音乐是欢乐的。欢乐抓住了人。这是一种征服,是对痛苦的一场战争,是他对欢乐的追求,是他的成功,是他不断奋斗的成果!是挫折,让小溪成为气势磅礴的瀑布;是挫折,让小轻虫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蝴蝶,是挫折,让无色的阳光变成七色的彩虹,也还是挫折,让李太白能做出“大笑一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彩虹固然美好,然而也只有在风雨之后才可以见到这样美丽之景。

法律

摘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但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不稳定因素凸显,导致一系列犯罪事件的发生,令人担忧。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刻不容缓。这篇论文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作了法律方面的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观点偏差。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权利意识不强。三)大学生缺乏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的基本精神。四)大学生对违法犯罪存在模糊观念。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2.实行“依法治校”,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3.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4.改革法制教育内容,提高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实效性教学,遏制和惩处违法行为。5.通过各种校园媒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哈尔滨理工大学 安全教育专栏

金志海《关于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

杨建华《大学生法制教育分析及对策》

政府主导,民众积极参与,法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维护公共秩序要求的是不做违法的事这是法律要求具有社会公德提倡的是积极与犯罪现象作斗争这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作为大学生知识层面以及道德感应该过于常人所以不能只因为符合法律标准就满足己人格就是人的样子,是人的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个人的人格魅力就是表现真实的自我--自己自觉自愿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而不是迫不得已装出来的样子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发展积极的心态,表现真实的自我。人格魅力的基本点就是真诚。

有善良的本性学会包容自知之明,不断学习有是非观念,决不做老好人人格魅力就是一种感觉,为了表达这种感觉出来创造的词。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下载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与重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与重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考试作弊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考试作弊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作者:付振书 张瑞霞 战琨友 张庚灵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6期 摘 要:如今大学校园考试作弊之风有愈......

    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5篇范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

    灾后重建先进个人

    灾后重建先进事迹材料 王茹云,女,中共党员,出生于1983年,毕业于甘肃省财会学校,1994年参加工作,现为秦许乡副乡长。 2012年5月10日的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撕裂了秦许秀美的山......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 ——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摘要】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而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就是指导灾后用地布局的关键......

    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舍家忘我女支书一心为民抓重建 ——记XX县XX乡XX村支部书记XXX先进事迹 个 人 简 历 XXX:女,中共党员,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9年4月,现年43岁,住达县XX乡XX村5组。达县XX乡XX村党支......

    灾后重建方案

    通县[2010]19号 中共通化县委通化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通化县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办局,县政府各局办、直属事业单位......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2、公路损毁情况。截止日前共收到回龙寺、花园、前华、树仁、罗公湾、白马庙、干田坳等7个村组上报公路损毁情况,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对损......

    灾后重建感谢信

    灾后重建感谢信 1、灾后重建感谢信 尊敬的xx: 2014年1月23日上午11时,始丰街道塘下丁村遭受火灾,一排二层七间民房着火,房屋、财产毁于一旦。村消防队、公安民警第一时间接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