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患者愈后体能恢复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01:3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患者愈后体能恢复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患者愈后体能恢复的影响》。

第一篇: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患者愈后体能恢复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患者愈后体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住院期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5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主动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结论: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主动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进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宫外孕;健康教育;护理

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的异常妊娠。也称为“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是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输卵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导致管腔通畅不良,阻碍了孕卵,使其留在输卵管,植入、发育,最后导致流产或输卵管妊娠破裂。在流产或破裂之前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和少量阴道流血的现象。破裂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剧烈腹痛,阴道流血,甚至休克。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种植发育,常见部位是输卵管妊娠,约占95%。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未生育和未婚育的发育的明显提高,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做好宫外孕的急救,紧急做好手术准备,对赢得手术时间,减少内出血、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发病率约为1%,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它有导致孕妇死亡的风险,并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早孕并发症。本文报告了50例宫外孕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经验。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妇产科2017-01~2017-05共收治宫外孕患者50例,其中20-25岁15例,25-35岁15例,35-40岁17例,40岁以上3例。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4例,高中文化程度19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7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血HCG确诊。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情况,采取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15例,保守治疗失败又行手术治疗3例。结果

50名住院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护士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积极,系统,有针对性的适当时机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方法

首先,护士通过口头解释和健康教育手册的组合来执行任务。然后,负责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教育程度和年龄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 提供一对一的教育,并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护理工作,护士长需要每周评估并及时纠正问题。

3.1入院宣教

建立良好的护士与患者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证。因此,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向患者介绍医生的情况和部门的环境。主任,护士长,负责护士需要通力合选择恰当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负责护士需要指导患者饮食,活动,大小便以及安排作息时间表。

3.2病情观察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注意腹痛和面部变化,注意精神状态,观察是否有冷汗,冷漠,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少其他休克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注意患者的抱怨并告诉患者一些疾病的发展特点,如出血增多,腹痛增加,肛门摔倒,应注意阴道流血和腹腔内出血的比例,尤其是患者的私人小腹一侧疼痛,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迅速和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这应该考虑肿块的破裂,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之前血液。密切观察腹痛的存在与否,腹痛的性质,部位,范围和时间。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选择1—2条静脉通路,注意输液速度,协助医生做好各项诊断,做好术前准备。严禁在腹痛时使用镇痛剂,以免掩盖症状而误诊。

3.3心理护理

当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异位妊娠时,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缺乏了解,通常会表现出异常的恐惧,紧张和焦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耐心地引导,异位妊娠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大出血患者在短时间内患有严重的疼痛,晕厥,休克等,患者及其家人经常处于极度恐惧之中。第一次怀孕的大多数年轻患者担心他们将来是否会再次怀孕,因此,他们应该安慰病人并警告家人在面对怀孕失败时不要表现出失望和挫折感,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压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应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患者的情感支持和 2 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特殊的行为训练,如放松训练和深呼吸,以便他们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执行其他任务。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应引入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功治疗,说明药物治疗可避免手术创伤,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小,成功率高,保留生育能力。消除对患者的恐惧,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并与医务人员合作进行治疗和护理。

手术后,有必要了解术后疼痛常导致失眠,焦虑和植物社交功能障碍。麻醉过后,切口开始疼痛。手术后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严重,疼痛在24-48小时内逐渐减轻。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采取舒适的姿势,缓解疼痛和缓解焦虑。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是手术后24小时切口最有效的镇痛措施。止痛剂的作用取决于药剂和患者疼痛的强度。向患者解释教导患者如何处理疼痛。另外,手术后患者最紧急的情绪是要知道他们的手术是否与诊断一致,是否成功,会影响生育能力,向患者解释每个女性有两个输卵管,另一侧切除后,不要担心手术会再次影响怀孕和生育,消除患者的恐惧,并使其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

3.4生活护理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在麻醉恢复后尽快进行床上主动和被动训练,以促进肠蠕动,防止术后并发症,如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通风后,多吃富含蛋白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加强营养。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瘫痪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及时清空。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不要过早下床,并尽量避免身体姿势突然改变,增加腹部压力,如强迫排便。禁忌灌肠,以防止内部出血加速,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客观地解释工作,使患者能够了解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优势,预后和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具有同情心和高度责任感,热情,细致的工作,减少对患者的恐惧。告诉患者膀胱充盈和便秘可引起腹压增加,容易增加异位妊娠破裂的机会,因此应避免增加腹压,如咳嗽,下蹲,举重物等,应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咳嗽便秘发生。

3.5饮食护理

注意饮食营养,丰富饮食,确保摄入蛋白质。在化疗期间,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和厌食。因此,饮食应尽可能清淡可口,少量多餐。做好避孕工作,如已经生育的患者,B超检查表明阻滞消失。如果患者未出生,并准备再次怀孕,则需 要B超检查表明输卵管通过后胚珠消失,双侧输卵管光滑,可以怀孕。

3.6化学药物治疗的宣教

告诉患者,用化学药物治疗后,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头痛,皮肤潮红,瘙痒,脱发等情况。此外,应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和HCG。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诉医生。

3.7 知识教育

许多输卵管切除术患者缺乏知识。他们认为输卵管是性腺激素分泌器官,切除后很容易老化,甚至影响夫妻生活。为了消除患者的顾虑,要对患者增加对手术后的了解,让患者积极配合,从而治疗迅速恢复。许多病人关心手术后会不会再得宫外孕,一般来说,患侧输卵管切除后,对侧输卵管正常可以正常妊娠。可是当对侧输卵管有炎症且通而不畅时合再得宫外孕,预防异位妊娠应注意两个问题:(1)术后输卵管造影,如果通畅可以放心怀孕,若通而不畅,暂缓怀孕。(2)怀孕后做B超检查,检查是否是宫外孕,以便及早处理。

3.8出院指导

(1)出院后,患者应继续休息一个月,并可以从事日常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做好运动。同时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洗1或2次,换上干净的内衣,注意个人卫生。

(2)禁止性生活手术后1个月,注意避孕,如果还是想要尽快生育,下一次怀孕的时间一般在1a左右。重新怀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防止进一步的异位妊娠,并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定期进行门诊检查。如果不想再生育,请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正确的避孕方法。

(3)输卵管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此外,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压迫输卵管,子宫内膜移位等可能增加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因此,应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积极治疗盆腔炎。

(4)随访:出院后1个月或月经干净后,来医院检查并重新检查B超。讨论

4.1最常见的因素是输卵管炎。炎症可造成内膜纤毛缺损,输卵管粘连扭曲或管腔狭窄,使输卵管的蠕动减弱,受精的卵子不能被正常输送到子宫内,而在 输卵管移位或变形或者输卵管发育不实、畸形、输卵管过长或有憩室。当受精卵着床后就开始发育,很薄的输卵管被子绒毛侵蚀,随着胚胎的发育而使之膨胀,继而发生破裂,造成破裂性出血严重时可引起休克,输卵管妊娠在没有破裂或末流产时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当出现剧裂腹痛时,输卵管妊娠己经破裂,后果非常严重。

4.2特别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病迅速,病情变化迅速,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抢救概念,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急救的第一原则是争取时间,在医生末到来之前通过病情观察,评估预见病情的变化,积极争取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救援成功率。快速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确保液体的及时输入,达到迅速扩容的目的,抢救的关键是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同时给予病灶清除止血,输血输液做到及时,准确,护理人员要明确分工紧张有序地执行各行各项医嘱与操作,杜绝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治愈率。

随着患者教育程度的提高,患者希望更多地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因此,除了掌握疾病的护理常规外,医护人员还必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多地了解异位妊娠的相关知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入院后的恐惧感,从而保证了有序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它还纠正了个人错误的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宋红梅.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3)[2] 陈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33)[3] 王文.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用于早期不典型宫外孕诊断价值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27)[4] 王俊辉.经阴道彩超诊断不典型宫外孕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7)[5] 尹玉凤.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04)[6] 马凤霞.浅议宫外孕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3)[7] 陈小芳.96例未婚宫外孕患者输卵管切除术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20)[8] 冯国珍.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2)[9] 魏秋梅.28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4)[10] 章志琴,杨小芸.宫外孕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J].当代医学.2015(30)[11] 任献平.宫外孕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体会[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01)[12] 黄一华,康丹.宫外孕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健康教育与遵医行为探讨[J].医学文选.2006(02)[13] 何晓英,余蜀萍,罗蓉,郑立红.健康教育在宫外孕患者中的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4(04)[14] 陈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33)[15] 方泽琼.对未婚宫外孕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09)[16] 庞丽红,龙凤宜,黄国娟.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04)[17] 唐华,郭瑞军,张颖,梁晓宁.腹部加压联合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与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05)[18] 李嘉,张炽敏,苏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妊娠中妊娠黄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10)[19] 刘颖,吴敬之.固胎汤降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流产率127例临床研究 6 [J].中医杂志.2006(04)

致谢

从无所适到渐渐清晰,从千头万绪到下笔从容,这就是我完成这篇研究的状态。帮助我理清思路和懂得如何的正是我的辅导老师。作为我学习生涯的一次总结,这篇论文远比我想想的要复杂的多。而在这期间,我一次次去烦劳导师。而正是导师的不厌其烦和谆谆教诲才使我有了一点点的成长。所以我要说:“导师,谢谢你!”

看着窗外,学弟学妹的身影仿佛就是曾经的我们,马上就要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我,多想像你们一样在校园里多留一点时间。这里有我曾经的欢笑和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各学科的老师,是那么的认真负责,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你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想到要和我的同学们就要各奔东西,去不同的地方打拼自己的天地,总有些依依不舍,往日快乐的时光总是浮现在眼前,就要分开了,但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我永远都挂记着你们。

当然我想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父母,你们抚养长大,让我完成学业并且给了我全部的爱,现在我学已有成最想报答的人就是你们。虽然我不一定能做的多么出色,但我会用最高昂的热情,投入新的工作,用我的真诚和努力,来报答社会、来报答你们这些始终关心我的人!

第二篇: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感谢您及家人对我院的信任,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防治脑卒中的重点是预防为主。虽然您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已稳定或好转,目前进入恢复阶段,出院后仍需要继续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争取病情得到更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同时通过规范化的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出院后您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危险性,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多补充蔬菜、水果、谷类、适量蛋白质等;

2.戒烟限酒: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有吸烟和长期饮酒嗜好,应该戒掉烟酒;

3.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终生治疗,应该经常监测血压,根据自身血压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和剂量,保持血压正常稳定才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

4.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终生治疗,应该经常监测血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和剂量,合理饮食做到定时定量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通过规范化治疗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5.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特别是心房纤颤可以引起心源性脑卒中,如果您患有心脏病应该积极地治疗,对于预防心源性脑卒中非常重要;

6.高脂血症的治疗:高脂血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合理膳食、锻炼和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治疗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7.康复训练:脑卒中导致的语言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够得到逐步恢复,可以通过阅读训练语言障碍,按顺序训练座、站立、行走,活动肢体各个关节防止挛缩畸形,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吃饭、洗浴、入浴等,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有条件可以到专业康复机构进一步康复治疗;

8.心理障碍的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往往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家属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疏导,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从而有助于脑卒中的恢复;

9.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或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该定时翻身叩背,防止褥疮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应该缓慢进食,少量多餐,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必要时需要鼻饲喂养,应该给予营养支持,防止出现营养不良导致病情恶化;注意大小便失禁的护理,便秘者给予导泻或灌肠;

10.脑卒中复发率高,特别是发病1年内,一旦脑卒中复发可导致严重残疾,您出院后应该定期到门诊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如果您有脑卒中复发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

xx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主管医师:

科室电话:

年月日

第三篇:家庭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研究

家庭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研究 杨琴袁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123例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根据居住环境分为2组,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家庭接受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基线及干预3个月末2组患者家庭负担量表得分(FBS)和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FBS总分及多个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家庭负担,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关键词】家庭健康教育;家庭负担;2型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on family burden with patients who is type 2 diabetics with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community.Methods:123 famili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research group added family health education.Family Burden scale(FBS)were used to assess at baseline and 3 months followed up, compared the blood glucose of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amily burden and blood glucose(P<0.05).Conclusion: The community-based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can decrease family burden of type 2 Diabetics with chronic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 blood glucose controlling.Keywords: family health education;family burde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hronic diabetic complication;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病痛,甚至致死和致残,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负担是指患者因患病给家庭造成的问题、困难和不良影响,是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1]。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成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7月从四川省成都市某两个社区居住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中选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慢性并发症病程大于1年;(2)患者症状基本稳定,可以接受家庭健康教育;(3)家属年龄大于18岁,是患者的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4)家属在患者的家庭中生活,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排除标准:(1)患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外其它疾病的患者;(2)保姆等领取报酬的照顾者;(3)除患者外有其他家庭成员生病需要家属照顾者。共入选123例, 根据居住环境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3例)。其中实验组60例,男性28人,女性32人,平均年龄65.53 ± 9.19岁,对照组63例,男性32人,女性31人,平均年龄67.43 ± 7.2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慢性并发症病程、治疗方案、并发症个数、生活自理能力、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2 方法

1.2.1 家庭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通过家庭访视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每个月访视家庭2次,每次45分钟~1小时,共干预3个月。干预前评估家庭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家庭存在的疾病相关问题,进行健康指导。教育内容主要为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糖尿病特殊疾病门诊的利用、家属在照顾患者期间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自我调节情绪、寻求社会支持等。对照组患者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1.2.2 研究工具:①自行设计并经5名专家审核而成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及家属的一般资料调查表;②家庭负担量表(FBS):由Pai编制,译成中文后,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结构效度在 0.4519~0.8811之间,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包括24个条目,6个维度:家庭经济负担(6个条目)、家庭日常活动(5个条目)、家庭休闲娱乐活动(4个条目)、家庭关系(5个条目)、家庭成员躯体健康(2个条目)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2个条目)。该量表每个条目评分均采用0~2分3级评分。0分代表没有负担,1分代表中等负担,2分代表严重负担。

1.2.3

资料收集方法:调查人员入户,采用现场询问的方法收集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在干预前以及干预第90天使用同一量表进行调查。1.3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经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推断。2.结果

2.1

干预前2组患者家庭负担总分为16.95±10.76分,干预前后2组患者家庭负担总分及各个维度的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庭负担(FBS)的比较((X士SD)

指标干预前

t

P

干预后

t

P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

总分

17.26±8.98 16.64±12.40-0.251 0.803

12.08±5.76 17.00±12.24 2.273 0.026* 经济负担

4.69±3.30 3.95±3.39

-0.982 0.329

4.13±2.38

3.95±3.39-0.271 0.787 家庭日常活动 3.46±2.29 3.74±3.18

0.449 0.655

2.21±1.58

3.74±3.18

2.704 0.008* 家庭娱乐活动 4.10±2.26 3.67±2.58

-0.794 0.429

2.77±1.61

3.67±2.58

1.843 0.039* 家庭关系

2.49±1.78 3.18±3.34

1.143 0.257

1.62±1.33

3.18±3.34

2.717 0.008* 家庭成员的 1.44±1.29 1.21±1.22

-0.811 0.420

0.56±0.72

1.21±1.16

2.832 0.006* 躯体健康

家庭成员的 1.08±1.04

0.90±1.10-0.744 0.459

0.80± 0.80 1.26±1.16

2.041 0.045* 心理健康

2.2

家庭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患者家庭负担自身前后的比较(见表2)。表2

实验组家庭负担自身前后的比较((X士SD)

指标实验组家庭(N=60)

t

P

干预前干预后

总分

17.26±8.98

12.08±5.76

3.031

0.003* 经济负担

4.69±3.30

4.13±2.38

0.866

0.389 日常活动

3.46±2.29

2.21±1.58

2.821

0.006* 娱乐活动

4.10±2.26

2.77±1.61

3.001

0.004* 家庭关系

2.49±1.78

1.62±1.33

2.454

0.016* 家庭成员的躯体健康

1.44±1.29

0.56±0.72

3.680

0.000* 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1.08±1.04

0.80± 0.80

1.345

0.038*

2.3 教育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与教育前比较(见表3)。表3

家庭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家庭患者血糖水平自身前后比较

实验组家庭(N=60)

t

P

血糖(mmol/L)干预前干预后

空腹血糖

6.60±1.57

6.32±0.89

0.288

0.041* 餐后两小时血糖

8.71± 2.43

8.01±1.53

0.577

0.035*

讨论

干预前2组患者家庭负担总分为16.95±10.76分,且各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担。与熊真真[3]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具有普遍性和多维性。表1、2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家庭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患者的家庭负担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自身前后比较,干预后,家庭负担总分下降5.18分(p<0.05)。在家庭负担6个维度方面: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躯体健康、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得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家庭健康教育可以降低2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家庭负担。但经济负担得分在家庭健康教育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家庭医学理[4]论认为:患病会对家庭产生多方面的冲击,使家庭承受经济、精神等多方面的压力,可能产生适应不良等家庭功能障碍和相关的健康问题。2型糖尿病中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的慢性并发症不仅能引起患者躯体功能丧失和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而且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由于患者本人的劳动力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伴随着巨额医疗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Pender[5]在其健康教育模式中指出,家庭成员和周围朋友是个体行为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与采取的家庭健康教育方式有关。本研究着重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充分考虑到家庭作为影响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综合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与相互关系,为患者及家庭成员提供全面的健康维护。健康教育内容、目标、教育方式均为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并且随着干预过程不断修改和完善,这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对教育内容容易接受,同时体现出护士、患者、家属三方面的协同作用。家庭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①提高家庭处理因疾病带来的矛盾、冲突的能力。Joslin指出: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6]。通过家庭健康教育,如: 向家庭提供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最新治疗进展、指导照顾者应对技巧、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职业功能、生活功能等方面的康复,同时可以促使患者及家属在患病期间逐步适应角色转换和提高处理疾病带来相关问题的能力。②有利于稳固家庭关系。Zarit[7]指出家庭成员中的主要照顾者在照顾行为中体验着身体、心理、社会状况的破坏以及不适应,产生躯体不适和心理负担等。长期引导和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使照顾者重新认知病情,增强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协助患者完成康复治疗。同时,可以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减轻家属的负性情绪和精神负担,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在家庭经济负担得分方面,家庭健康教育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家庭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在研究前后尚无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本研究干预时间较短,同时,只评价了近期干预效果,而远期干预效果尚未评价,因此,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家庭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预防和减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从另一侧面,可以直接降低患者的医疗卫生成本,达到减轻疾病家庭经济负担的目的。我国研究人员于2002年在17个省会城市进行调查表明,我国大城市的2型糖尿病年直接医疗费用为233.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卫生费用的3.94%[8]。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将糖尿病门诊治疗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医疗项目门诊治疗中,这些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还是加大力度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直接医疗卫生成本。表3显示:家庭健康教育后,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下降0.2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下降0.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通过家庭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家属的督促和配合,提高患者对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的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杨春玲[9]也认为家庭成员的关心与支持可以激励患者,家属熟悉和掌握糖尿病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参与并督导实施患者的治疗计划,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可见有效的家庭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病情控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干预时间较短,并且只采取了家庭访视的教育方式,其他教育方式如小组教育,集体教育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长期效果也有待评价,需要研究者不断地深入,着实为减轻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人家庭负担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意见。参考文献:

[1]Murray-Swank AB, Lucksted A, Medoff DR, et al.Religiosity,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and subjective burden of persons who care for those with mental illness[J].Psychiatr Serv, 2006, 57(3): 361-365.[2]陈辉,杜玉开,贾桂珍.因子分析在家庭负担量表结构效度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2):93-94.[3]熊真真.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人家庭负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2):7-20.[4]Olsen EH.The impact of serious illness on family system[J].Postgrad Med,1970,47:172.[5]葛向煜,丁红.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 2004, 13(5): 587-588.[6]Salaza S, Arguedas C.Evaluation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How to treat my diabetes”[C].16th IDF congress, 1997:A632.[7]SH Zarit,K.E Recver and JB Peterson.Relatives of the impaired elderly: correlates of feelings of burden[J].Gerontologist ,1980,20(6):649–655.[8]陈兴宝,唐玲,陈慧云,等.2型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评估[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8-241.[9]杨春玲.家庭随访对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1(22):3000.

第四篇:未育阴道炎患者对健康教育需要调查表

未育阴道炎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年龄:文化程度:

1.您是怎么不舒服来院检查的?

A.妇科健康体检B.外阴瘙痒,灼热痛

C.白带性状颜色和气味异常D.月经不规律

2.初次检查后病情诊断是什么?

A.细菌性阴道炎B.滴虫性阴道炎

C.念珠菌性阴道炎D.阴道炎合并慢性宫颈炎症

3.治疗过程中您觉得哪点难配合?

A.病程反复发作,没有信心B.疾病了解有限,配合障碍

C.治疗费用太贵D.就诊时间有限

4.希望得到哪方面健康教育的知识?

A.疾病的发展和预后B.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C.检查报告的观察D.治疗注意事项

E.日常生活注意事项F.心理指导

5.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获得健康教育?

A.医护人员讲解B.医院分发的针对性书刊

C.电话、网络媒介D.患者间互相交流

6.担心疾病对哪方面的影响?

A.影响以后生育B.诱发其他疾病和恶性疾病

C.妊娠后导致的先兆流产D.影响家人感情

真挚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配合!祝您身体健康 生活愉快!

第五篇: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学生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学校体育是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学生;学校体育;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18

引言

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教育将更注重人的发展。在学校体育方面,新课标的颁布更加突出健康与教育的价值,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1.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

1.1中学生的身体健康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与1995相比,2000年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学生体质问题主要为: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如耐力素质、爆发力、速度)较差,其中最薄弱的是耐力素质;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逐年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逐年升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另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等一些疾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在青少年中也出现了。许多相关学者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社会更关注的是青少年如何成才,对健康的关注较少。

1.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已然成为教育的焦点之一。现代中学生正处于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急剧变化的时代,他们的心理活动比过去以往时代都活跃,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多种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危年龄段,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兰自力在《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中指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欠缺,依附心理强;群体意识较差,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意志品质薄弱,自我调控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易产生孤独、寂寞和焦虑、紧张的情绪;大多数中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太多的自私心理,缺乏互助与合作精神[1]。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在10%-30%,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1.3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能有效的应对和顺应社会生活的环境,使个体内部与社会环境之间保持平衡与协调。新课程标准把社会适应列入了课程目标体系,为使中学生能正常进行人际交往、保持个性健康并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中学生这一时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均衡阶段,不够成熟,同时,这一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由于来自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间接忽视了对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1.4中学生的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处理健康信息和服务,正确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使得生活行为规范健康,本质是健康技能和健康习惯的养成。现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获取途径多样化,但是他们的健康往往置于末位,健康的知识不全面,也不够重视,以为健康与否离自己甚远,结果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健康问题:抽烟喝酒、网络成瘾、视力下降、睡眠不足、膳食不均衡、身体肥胖等。

2.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树立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增强疾病预防的能力,增强个人卫生,促进心理健康,提高避险能力。

3.学校体育对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古希腊人对体育十分热衷,认为“理想的人物不是关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较匀称,身体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柏拉图则强调“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苏格拉底也宣扬“那些天生体质脆弱的人,只要锻炼身体,就会在锻炼的地方强壮起来” [2]。我国古代对于身体健康也一直有研究,古人倡导“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身心合一”的养生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武术等,都是自古流传至今的优秀的养生健身方法。毛泽东同志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过:“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并且认为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3]因此,体育是促进身体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体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可谓是举足轻重,从早锻炼到课间操,从大课间到课外活动,学校体育在中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对中学生有以下促进作用:

3.1学校体育培养中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体质

面对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带来的健康问题,体育是最好的疗方。国家出台了一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体育政策,如2007年4月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健康水平。使学校体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引起人们的关注,认为学校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发展体育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号召下,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增强体质。

3.2学校体育激发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可使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可以促进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新课标要求中学体育实行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在必修课基础之上,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修体育课程,选修课的实行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某项运动技能和技术,培养意志品质,增进友谊,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3.3学校体育有利于全面培养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技能时所获得的进步和成功体验,是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要措施。张力为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文中明确提出,体育锻炼对焦虑和抑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敢于自我表现的能力[4]。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活动过程的行为、表情等表象特征,及时指导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锻炼习惯,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建议,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体育锻炼能及时调节学生常见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学生身心健康达到统一。张彦的《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综述》一文中也认为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焦虑、抑郁、紧张均有改善[5]。参与体育锻炼后,会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中学生的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具有抵抗作用。

4.结语

学校体育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学校体育是学生在健康教育中最必不可少的课程,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美国《韦氏大辞典》中对体育作出这样的解释:体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方面,它采用运动活动和有关经验从心理上、体力上、道德上、精神上和社会上使得个人充分发展,使他成为国家和世界上一个有用的公民。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管理,全面推广和实施新课程标准,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教育,设置相关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教育的关键和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兰自力,骆映.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

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24(1):72-74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18-20.[3]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

分会.毛泽东与体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32-333

[4]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1995,15(4):42-47

[5]刘彦,高志青.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J].武汉体

育学院学报,1996(1):34-37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下载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患者愈后体能恢复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康教育对宫外孕患者愈后体能恢复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