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定稿)
浅析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石嘴山市工商局
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行政管理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增强透明度,规范权力运行,有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通过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影响、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实行政务公开,是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政务公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政务公开,使政府的施政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是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二)深化政务公开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阳光操作”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政务公开,建立起一套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使政府行为始终处于公众监督的 “阳光”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三)深化政务公开是建设法制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政务公开纳入法律程序,已成为一种必须实行的强制性措施,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依法执行。作为立法事项一旦向群众公开,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人民群众就会积极拥护和支持,就会认真贯彻执行。
(四)深化政务公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管理,公共服务的质量更高和结果最优,推动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优化、作业流程电子化等,实现其转变,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政务公开,在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中,了解公众和社会多层次的需要,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进步。
二、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开形式日趋多样,氛围越来越浓,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随之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政务公开的内涵、重大社会意义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政务公开只是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 白”,以为公布就是公开,公开就是民主了,有的没有“权”的部门,以为政务公开没有他们的事。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政务公开的实质,缺乏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的全面认识。
(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够强。主动公开的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自觉主动地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存在上级有明确要求后被动公开的情况,加之个别单位和部门以为开展与不开展,差别不大,导致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和动力性不够强。
(三)政务公开工作不够规范,发展不很平衡。个别单位和部门在公开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有的仅凭“长官”意志行事,无关紧要的公开,紧要的部分不敢公开,存在着不平衡性,其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统筹规划指导。
(四)政务公开内容少、更新慢、质量不够高。有的单位、部门对政务公开有所戒备,担心在单位内外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担心削弱领导班子权威和领导威望,害怕暴露内部监管矛盾和问题。政务公开内容少,不能经常、及时地更新,公开的操作办法比较传统,“避重就轻”、“蜻蜓点水”,与民主意识、参政议政、加强监督的要求不相适应。
(五)公开形式单一,机制不健全,效果不明显。有的单位、部门对行政事务的工作内容只在内部流转和公示,对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公开形式缺乏多样性,造成公开上的事后和滞后。有的单位、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长效 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只安排有关部门做一些常规性工作,只注重公开的形式和内容,而对公开所取得的效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明确,不能保障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对公开后发现和反映的问题收集的多,落实的少,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和内部稳定。
三、对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理念。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服务群众是相互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坚持在服务中行政、在行政中服务、在服务中公开、在公开中服务的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过政务公开对加强公正执法、推进事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敢于让群众挑剔行政行为的不足,让行政行为的各项工作置于阳光监督之下,打造“阳光行政”,促进和谐发展。
(二)建立政务公开领导、监督和考评机制。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关键在领导,要把政务公开工作做为落实“两权”监督的重中之重,强化内外监督,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制定政务公开考核制度,明确追究责任体系,杜绝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和走过场现象发生。
(三)搭建信息平台,拓展公开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优势,在互联网上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开辟政务公开专栏,设立有关栏目,提供信息和反馈渠道,做到上下沟通、横向联系,达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提升形象的目的。
(四)纠监并举,建立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政务公开工作要保持常抓不懈,不要怕惹麻烦、怕影响关系、怕削弱权力、怕“损害”形象。要通过政务公开促进作风转变,使“公开得民心、公开出效益”,通过政务公开,增进理解支持和协调配合,逐步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团结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狠抓规范工作,确保政务公开稳步推进。从组织领导、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监督检查、公开落实、资料建档等方面入手,全面规范,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在组织领导方面,应建立政务公开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跟踪督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公开形式方面,属于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政务公开栏、墙报、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公告、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及时公开。属于向本单位公开的内容,可通过设置内部事务公开栏、召开内部事务通报会、建立内部事务公开的档案资料、本单位网站公布等形式公开,让干部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开的内容。三是公开内容方面,要真实可信,不能搞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内一套,对外一套。对群众关心而又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包括事权、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信息,均应公开,不仅要公开办事依据、程序 和结果,而且要公开办事机制和结果的由来,增加工作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公开时间方面,办事手续和流程、工作标准、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等经常性事项应常年公开。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基建、大宗物品采购、人事任免、评先评优等阶段性、临时性事项应及时公开。机关财务收支状况、绩效考评情况、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日常性事项应按时公开,保证公开内容的时效性,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公开程序方面,由责任部门提出拟公开的具体事项、公开的形式、公开的期限,部门负责人初审,经单位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通过并签名,报单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公开公示。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还应负责公开期限内人民群众、干部职工对公开事项意见、建议的收集、记录,并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形成书面反馈材料,集中归档,分类处理。六是在公开的监督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社会监督员或群众对政务公开内容及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核实处理,做到“四有”,即反映问题有记录、核实问题有查证、存在问题有整改、核实结果有反馈。七是在公开的落实上,要一丝不苟地兑现政务公开的内容,始终坚持怎么说就怎么办,在实施上扎扎实实,对群众讲求信誉。要坚决杜绝任何弄虚作假的“百变通”及“擦边球”,以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取信于民。八是在公开的资料建档上,将每次公开事项 的对象、公开的形式,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期限,责任部门,监督小组的审核意见,领导小组的审批意见,群众的意见,监督小组落实反馈情况等整理归档,做到事前有审核把关,事中有征求意见,事后有调查反馈。对群众反映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进;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要及时采纳;群众有误解的,要及时说明,要引导好、保护好群众参与政务公开的积极性。只有不断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公开真实、及时、全面,并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使政务公开真正受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是新时期的“阳光工程”。衡量这项“工程”的成效,应以机关作风是否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是否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否明显增强,民主监督制度是否得到落实,特别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和评价的标准。因此,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巩固、完善、深化、提高上狠下功夫,不断规范、深化和拓展政务公开,才能不断推动这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第二篇: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初稿)
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石嘴山市工商局 李向荣
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行政管理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积极探索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公开工作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等制度,不断完善和深化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铺设了一条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筑起了一道遏制腐败的“堤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方便了群众参政监督,改进了机关作风,密切了与基层群众的联系,规范了权力运行,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改善了办事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政务公开不规范,公开的质量参差不齐,工作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通过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影响、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行政务公开,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权、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政务公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政府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政务公开,把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各个时期的政策直接交给群众,使政府的施政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同时,通过政务公开,让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监督国家机关和窗口单位的工作,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单位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深化政务公开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权力作为一种调节利益关系的手段,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被用来获取私利。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运作中的“暗箱操作”,是以权谋私、滋生腐败的温床。可以说,越是不愿意公开的越是见不得“阳光”,越是不想见“阳光”的越是应该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它既能够有效地防止公权私用的腐败,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扩张。只有通过政务公开,建立起一套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使政府行为始终处于公众监督的“阳光”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三)深化政务公开是建设法制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一方面,政务公开需要法制建设来作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政务公开纳入法律程序,政务公开已成为一种必须实行的强制性措施,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依法执行。另一方面,实行政务公开有促进法制的健全完善的作用。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哪些法律法规需要创设,需要修改完善,需要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最清楚。作为立法事项一旦向群众公开,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人民群众就会积极拥护和支持,就会认真贯彻执行。
(四)深化政务公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全球掀起政府治理变革浪潮,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其特点是:强调政府在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民需求方面的有效性和回应力;重视自上而下的统治性权力与自下而上的自治性权力交互作用,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管理;追求政府成本更少而运转更好,公共服务的质量更高和结果最优;主张引进企业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机制来改革政府,推动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优化、作业流程电子化,等等。实现上述转变,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政务公开,在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中,了解公众和社会多层次的需要,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进步。
因此,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才能为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二、在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单位、各部门政务公开形式日趋多样,内容日趋完善,程序日趋完整,参与的部门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浓,影响越来越大,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但随着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开内容的深入细化,一些问题和矛盾随之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政务公开的内涵、重大社会意义的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认为搞政务公开只是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也有的甚至以为公布就是公开,公开就是民主了,从而导致满足于搞了几个动作,把若干个政务内容公开了就算完事。有的没有“权”的部门,以为政务公开没有他们的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还没有真正把握政务公开的实质,未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自觉性和动力性不够强。目前虽然政务公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有些涉及权力运作核心部分“人、财、物”调配处理重要过程的政务公开还没有完全自觉主动地开展。有的应当事前公开的内容变成了事后公 开。有的缺乏动态内容,失去了公开的意义。有的往往是群众呼声比较大,或是上级有明确要求才被迫进行。究其原因,是缺乏约束机制,制度不健全。加之一些同志以为搞与不搞,差别不大,从而导致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和动力性不够强。
(三)政务公开工作不够规范,发展不很平衡。政务公开工作有的地方和工作环节上,有时出现了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有的仅凭“长官”意志行事,领导认为可公开的则公开,领导认为不便公开的则不公开,或是无关紧要的公开,紧要的部分不敢公开。在公开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平衡性,除了认识、制度等其他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统筹规划指导。
(四)政务公开内容少、更新慢、质量不够高。有的单位、部门政务公开内容少,不能经常、及时地更新。政务公开栏长期是老样子,没有新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参政议政、加强监督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认识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政务公开的操作办法比较传统,还有经济、技术方面的因素。
尽管目前各单位、各部门政务公开形式日趋多样,内容日趋完善,程序日趋完整,参与的部门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浓,影响越来越大,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但随着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开内容的深入细化,一些问题和矛盾随之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开内容不全面。有的单位、部门对政务公开有所戒备,担心在单位内外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担心削弱领导班子权威和领导威望,害怕暴露内部监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以下内容公开有难度:领导班子决策重大事项的公开;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作风建设、执行廉政准则和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的公开;选拔任用干部情况的公开;人财物管理及公务消费等情况公开。往往从稳定和安定团结上考虑,政务公开有时“避重就轻”、“蜻蜓点水”,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三)公开形式比较单一。通过公开使广大群众对行政事务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而有的单位、部门对行政事务的工作内容内容只在内部流转和公示,没有在互联网上发布相关信息,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职工的权责利尤其是福利待遇、公务员考评、干部的选拔任用大多是事后公示而对其过程往往一代而过,最终成了干部反映的焦点,造成公开上的事后和滞后。
(四)公开机制不健全。政务公开必须配备必要的协调和办事机构,对政务公开的形式、内容、效果等全面负责。在有的单位、部门,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牵头单位办公室或监察室,除对各项内容进行保密性审查外,对内容的真实性审查无从下手,难以独立承担审核的重任。而有的部门负责同志整天忙于业务或其他事务性工作,很少有精力去筹划考虑政务公开,对本部门提供的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公开 的内容缺乏全面性、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透明度不高;公开的内容缺少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等实质性内容;公开的程序不严格,随意性大,有的单位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完全由办事机构或承办人自行决定,领导小组未能很好认真履行审核职责。
(五)公开的效果不明显。就目前情况看,有的单位、部门在政务公开中只注重公开的形式和内容,而对公开所取得的效果和要达到的目的不明确,不能保障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通过对外对内的政务公开发现问题并得以妥善解决,如果对公开后发现和反映的问题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只会使问题越压越深,矛盾越积越大。不但达不到政务公开的目的,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和内部稳定。
三、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对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做好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理念。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是依法治国、依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取得社会各界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依法行政、政务公 开、服务群众是相互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我们要始终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公开、在公开中服务的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过政务公开对加强公正执法、推进事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要敢于发现行政行为的缺陷、敢于让群众和广大职工挑剔行政行为的不足,让行政行为的各项工作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努力打造“阳光行政”,促进和谐发展。
(二)建立政务公开领导、监督和考评机制。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关键在领导,要把政务公开工作做为落实“两权”监督的重中之重,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具体由相关单位组织、协调、实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内外监督,在设立举报箱和意见箱的同时,发挥聘请的社会监督员作用;制订政务公开考核制度,明确落实具体事物责任人和管理考核责任人,对制订的公开内容、程序、形式等应公开而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的,按考核制度追究责任,杜绝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和走过场现象发生。
(三)搭建信息平台,拓展公开渠道。当今时代信息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变,人们对事务和信息了解的渠道不紧紧局限在以前贴在墙上、写在黑板上等形式。要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优势,在互联网上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开辟政务公开专栏,设立部门职能、法律法规、行风建设、网上办公、局长信箱、网上举报、意见建议等栏目,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和反馈渠道,做到上下沟 通、横向联系,达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提升形象的目的。
(四)纠监并举,建立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政务公开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不要怕惹麻烦、怕影响关系、怕削弱权力、怕“损害”形象。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情况公开、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要敢于面对事实,敢于纠正错误,化解干群矛盾,排除不稳定因素;把政务公开与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政务公开促进作风转变,使“公开得民心、公开出效益”,通过政务公开,增进理解支持和协调配合,逐步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团结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规范政务公开,确保公开真实、及时、全面 规范政务公开,应从组织领导、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监督检查、公开落实、资料建档等方面入手。一是在公开的组织领导方面,应建立政务公开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跟踪督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责任,把实行政务公开的工作标准、程序、目标、完成时限等逐级分解到岗位和个人。二是公开形式方面,属于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政务公开栏、墙报、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公告、文告、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公开;属于向本系统公开的内容,可通过制发文件、会议通报、局域网、电子邮件发送等形式公开;属于向本单位公开的内容,可通过设置内部事务公开栏、召开内部事务通报会、建立内部事务公开的档案资料、本单位网站公布等形式公开,让干部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开的内容。三是公开内容方面,要真实可信,不能搞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内一套,对外一套。要完整全面,政务信息应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对群众关心而又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包括事权、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信息,均应公开,不能避重就轻,选择式地公开,也不能报喜不报忧,隐瞒性地公开。不仅要公开办事依据、程序和结果,而且要公开办事机制和结果的由来,增加工作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如在评选先进中,评选的条件公开了,但条件的制定也应征求大家的意见;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待任命的领导干部名单公示了,但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的结果也应公开。此外,公开的内容除详细载明公开事项及编号外,还应注明公开期限及接受反馈意见科室及人员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等,随时受理群众反馈。四是公开时间方面,办事手续和流程、违章处罚标准、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等经常性事项应常年公开;单位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基建、大宗物品采购、人事任免、评先评优等阶段性、临时性事项应及时公开;机关财务收支状况、绩效考评情况、新出台的政策法规 等日常性事项应按时公开,保证公开内容的时效性,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公开程序方面,首先由责任部门提出拟公开的具体事项、公开的形式、公开的期限,部门负责人初审,经单位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二人以上审核通过并签名,报单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公开公示。而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还应负责公开期限内人民群众、干部职工对公开事项意见、建议的收集、记录,并委派监督小组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形成书面反馈材料,集中归档,分类处理。如有必要对公开内容进行调整或更正的,仍应遵循上述审批程序。六是在公开的监督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社会监督员或群众对政务公开内容及工作开展监督检查;设置意见簿和意见箱,摆放在显眼处,安排专人定期查阅,并有查阅记录,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核实处理,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做到“四有”,即反映问题有记录、核实问题有查证、存在问题有整改、核实结果有反馈。可定期向社会各界通报政务公开工作,广泛接受监督。七是在公开的落实上,要一丝不苟地兑现政务公开的内容,始终坚持怎么说就怎么办,在实施上扎扎实实,对群众讲求信誉。要坚决杜绝任何弄虚作假的“百变通”及“擦边球”,以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取信于民。七是在公开的资料建档上,可统一使用“政务公开表”,编号与具体公开事项的编号一致,将每次公开事项的对象、公开的形式,公 开的内容,公开的期限,责任部门,监督小组的审核意见,领导小组的审批意见,群众的意见,监督小组落实反馈情况等整理归档,做到事前有审核把关,事中有征求意见,事后有调查反馈。在实施政务公开中,群众对公开的内容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某些内容可能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这说明政务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应十分诚恳地让群众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甚至于对群众的“吹毛求疵”,应当虚心接受,认真思量,想一想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对群众反映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进;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要及时采纳;群众有误解的,要及时说明,要引导好、保护好群众参与政务公开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只有不断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公开真实、及时、全面,并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使政务公开真正受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实践证明,政务越公开,办事越透明,越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自我约束能力、防腐拒腐能力;越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创造性;越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部门的信誉度、凝聚力;越有利于推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办事效率的提高。
第三篇:制约生物技术中心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对策的调研报告(精)
制约生物技术中心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对策的调研报告
生物技术中心
王荣富
按照校党委的统一部署,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生物技术中心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心实意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自觉性,从而也增强了找出差距、改进工作,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学习,我提出的调研课题是“制约生物技术中心发展的深层原因与对策”,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现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生物中心的基本情况
生物技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公共支撑平台,服务教学和科研是第一宗旨,促进学科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是己任。中心是省大型仪器协作网成员单位,是省公共服务平台成员(2008年底,省科技厅为服务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设立的一个平台)之一。
生物技术中心现有在职工作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实验工人4人,有研究生学历5人,学士学位4人。
现有仪器设备305台(件),总值760.2万元,其中800元以下69台(件),价值3.1万元;800元以上236台(件),价值757.1万元(包括1万元以上37台(件),价值599.6万元)。
协力银行贷款680万。拟购买22台仪器设备,其中10万以上18台件。从2003年到现在,到位设备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凝胶电泳和基因分析系统等。2008年学校预算320万,已经经过专家论证,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等状况正在紧张的考察落实中。即将启动购买计划,拟购买30万元以上设备6台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人员缺乏,无设备维护人员
中心的15名职工,没有一个具备仪器设备学历背景。从事操作的仅限于设备的开机关机和数据处理,好一点的能够对仪器设备进行一些保养。中心急需要有懂设备、能操作、会维修的专门人才。
(二)设备陈旧老化,亟须淘汰更新
中心目前相对先进而且完好率较好的设备仅有的液-质联用和毛细管电泳仪,其他设备如扫描电镜,软件操作系统损坏,该系统还是DOS系统,系统升级的维修费需要50-60万元;日立835氨基酸分析仪、日立-Z8000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的设备性能指标已淘汰,配件已老化、损坏,根本无法维修和升级改造;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至今就没有使用过,但却维护了20多年。目前可以运转的设备资产约300万元。
协力银行贷款购买的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是:1.设备不是原始招标型号(进口),设备的指标参数和实际功能远达不到使用要求,存在着被淘汰的隐患;
2、即使是原始型号,但由于6-7年过去了,设备已处于该厂家的半淘汰状态,如DNA测序仪原始型号是CEQ-8000,分离通道为8个,每次可同时分析8个样品,现在厂家的产品已经出来16、32、64通道,128通道的产品也已经问世,每次检测样品数目的增加无疑会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同时招标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奥林巴斯FV1000、主要用于活体成像分析),目前在该厂家的产品推介会上,厂家已经推出了一款可以实现活体细胞适时培养(3天)、物镜目镜一体化的产品,并暗示原始产品处于淘汰并可适时更替的状态。
3、设备的中标厂家不清,无法获取厂家的具体信息,导致设备送来后不能立即安装并使用。
(三)空间蚕食严重,没有发展余地
中心原有空间为建筑面积2400M2,2005年后被划出12间房屋供教学使用,其中生命科学学院6间、农学院2间、资环学院4间,共计320 M2左右,现无发展空间。
(四)竞争意识淡薄,缺乏激励机制
原因是大部分仪器操作技术人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分配过来的,相比较同年代毕业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同学,待遇低,晋升职称机会小,因而,思想上存在不求上进,加之仪器设备多年没有更新,大部分已不能使用,存在有力无处使的感觉;还有就是学校多年对中心人员疏于管理和要求。
(五)发展定位不明确,主要任务待界定
中心究竟是干什么?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还是分析测试?目前中心主要骨干力量一直承担着全校仪器分析、绿色食品、生物技术实验等课程教学,那有精力考虑提升自己的测试技术和改进方法呢?如何发展定位?很多人还不清楚,处于模糊状态中。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分析,我觉得既有客观方面原因,也有主观方面原因。
从客观上看,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不到位是客观条件所限。这些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很快,基建任务大,但中心十数年没有安排专项设备经费,没有受惠到发展成果,一直停止发展,不发展就必然落后。
从主观上看,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还没有完全摆布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平时忙具体业务工作多,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少,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未能自觉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手脚放不开,政策运用的不活、不准、不到位,队伍管理不严、不细、不规范,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认识不深刻,还不能自觉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技术服务工作。在考虑一些敏感问题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工作推着干,遇事不求真。这样一来,事业心、责任感降低了,推动工作时就缺乏激情和勇气,就难以不断开创新局面。三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与中心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与分析测试技术飞速发展相比,与有效应对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的新形势相比存在不足,进取意识比较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心改革的推进、中心难题的破解。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是:
(一)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开拓进取。增强群众观念、大局意识,主动、积极承担调研任务,为领导当好参谋。
(二)明确中心的定位
我个人认为:中心应该是学校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它的任务只有也只能服务于学校相关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服务于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合芜蚌科技自主创新综合试验示范区的建设,服务于科教兴农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教学只能拾遗补缺,是次要的。只有这么定位,我们通过学校的集中支持,在1-2年内完成现有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强服务手段,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这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和立项建设的头等大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
(三)实行新的用人办法
结合新的人员聘任工作,实行新的用人办法,激活用人机制。我想,可否从如下5个方面着手呢?(1)增加流动人员编制,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人事代理管理。公开招聘应不拘学历和工作经验,重点招聘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富有开发开创精神的人员,由此是懂仪器、能操作的人。人事代理几年后,经全面考核,优秀人员留用并转为正式职工。(2)将现有不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实行“腾笼换鸟”办法,通过人事调配调换到适合的岗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腾出编制用于公开招聘。(3)留用正式职工加强培训,实行带操作证书上岗,无操作证书不能上岗。(4)改变原有工作人员以设备定岗的做法,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一台设备多人使用,一人操作多设备”办法。(5)适应学校建设科技大楼的需要,打破实验室壁垒,建立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技术共管机制,实行中心仪器操作人员负责大楼内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技术指导和部分维护管理工作,实验室和不同课题组之间仪器设备共享。
(四)在学校的支持下,为充分发挥学校建设生物中心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的产出效益,建议建立新进博士学位教师在没有固定实验室和课题的前提下,以教师身份进生物技术中心进行短期过渡研究工作机制,教师身份保持在所属学院,承担所属学院正常的教学任务,学校提供必要的先期启动研究经费,中心提供实验室和必要的研究手段,过渡1-2年后取消过渡身份,扶持和稳定这部分高学历、高学位人员,让他们在进校的1-2年期间有事干,学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尽生物技术中心为稳定人才和扶持人才成长的一份绵薄之力。
(五)建议学校进一步发挥生物技术中心在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中的作用,将有关年轻教师的校内的人才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与利用生物技术中心仪器设备结合起来,采取将部分资助经费划拨到生物技术中心或由生物技术中心设立招标课题让青年教师申报,资助其在中心完成课题研究,改变目前简单地把经费分发到资助者个人账户上的作法。
(六)建议学校根据投入和需求,在计算运行成本和人力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组织论证中心关于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收费管理办法,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第四篇:制约净水机发展的原因分析
制约净水机发展的原因分析
随着净水器市场竞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一旦利润空间被挤压,将很难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为解决净水器营销问题,扩大市场,净水机商家们还得多用心思,多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以质取胜,从而,更好的占领净水器品牌市场。
一、消费者对净水器缺乏认识。
通过对消费者的咨询和商场的调查发现,多数消费者对净水器一无所知,对净水器的净水功能持怀疑、观望态度。这也是影响净水机发展的一个因素。
二、产品定位有局限。
现在多数厂家都将净水机的宣传定位成保健美容。美容给人的感觉总是没有大众化.我们应该将净水器定位在厨房家电类,将产品和厨房家电如电饭锅、电开水壶等放在一起宣传。这样,无形中消费者会将净水器和电饭锅当作同一类产品,从而提高普及率。
三、净水器营销策略粗放。
目前,我国净水器产品的市场营销,受到资金和竞争力的局限,大多采取的是净水机代理商模式,厂家基本上没有建立直营办事处或者销售队伍,直接将产品卖给净水器代理商,由净水机代理商操作终端市场。
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管理不规范
作为提供与人息息相关的饮用水的产品,净水器的卫生要求不可忽视。有很多的杂牌净水器产品,从外观到结构都无法达到起码的卫生要求,甚至有的活性炭净水器动一动就有碳粉掉落,有的净水器外壳及内壁粘满灰尘。作为产品销售终端--商场对净水器产品的管理也不规范,有的商场净水器产品专柜类似杂货铺,甚至有的商场没有净水器产品专柜。
五、净水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滤芯制造缺乏统一的标准
滤芯的更换成为净水器发展的瓶颈国内多数厂商只能制造活性炭滤芯,而对中空纤维、反渗透膜、陶瓷滤芯等净化先进技术掌握不足,只能依靠进口.同时,滤芯的制造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一旦购买的某个品牌的净水器后,后续的滤芯更换只能购买同一个厂商的产品,消费者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力。部分消费者担心生产商不生产时,昂贵的净水器便失去用处。
六、其他类似用途的产品如瓶装、桶装水、饮水机等的竞争也是制约净水器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第五篇:政务公开
大学生寒假生活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2-08-23 来源:社会实践范文
一.寒假社会实践调查背景与概况
1.调查对象:同级的大学生
2.调查方式:聊天和打电话
3.调查内容:大学生对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调查内容及结论
寒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一个月多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寒假生活分为五类:
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二、埋头苦学
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
四、在家“无聊”一族。五是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的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打工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有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有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有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有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有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有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与偶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有的大学生选择其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寒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埋头苦读 继续深造
寒假,成为一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寒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大学生趁寒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 饱览风光
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一种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放忪、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通过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
“无聊”一族
有些大学生虽然在放假前已经制定了周密的寒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寒假盼寒假,寒假到了又觉得无聊,短暂的一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真的可悲啊啊!每天自己计划明天做什么结果呢?第二天睡觉睡到中午吃午饭,然后就上网啊,聊天啊,看电视啊。。反正一寒假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也没有做啊!可悲可悲!!
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通过对寒假生活的社会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寒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是大学生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增长知识,吸取经验的大好机会。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