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医院护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三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优质护理服务”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2020年护理发展规划,其中“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是护理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得以落实,需要院领导及医院各部门(院办、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药剂科、后勤科、设备科、信息科、检验科、供应室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院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帮助护理部完成护士的准入管理。加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氛围,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加与意识。
㈠协助护理部完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协调、检查、落实。
㈡组织召开护理工作专题会议,通过院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㈢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全方位的实现将护士还给病人,举全院之力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二、医务科
㈠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㈡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㈢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三、人事科
㈠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保证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
㈡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规定,规范聘用制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聘用护士待遇,使聘用护士在晋升、评优、岗位竞聘,进修学习,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享有待遇,稳步实现护理人员的同工同酬,缓解医院护理人员不足、业务繁重的矛盾,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
四、财务科
㈠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保证患者费用正确无误,患者入出院办理及时,方便、快捷。
㈡节假日照常办理出入院手续。
㈢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购买物品的资金支持。
㈣保证护士进修、学习、培训的各项经费开支,做好专科护 士培养的经费保障。
六、药剂科
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㈡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㈢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四)为保证护理人员在病房有效时间,药房送药到科室。
(五)规范科室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七、后勤科、㈠按照科室物资领取申请表,配备临床科室物资。
㈡按科室要求,准备、派送到科室,保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三)保证科室水、电、气的正常供应,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与宝洁公司的联系与监督,加强管理,规范管理,管理好洁员和护工,保证医院整体清洁工作正常运行。
八、设备科
㈠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障医疗安全。用氧、仪器设备等性能完好。
㈡对医疗设施进行检修保养,定期下临床科室检修保养各种 医疗仪器、设备,接到报修及时到位,保证医疗设备的供应及正常运行,重点部门抢救设备运转良好随时备用。
㈢科室需要的各种医用物品,按护士长要求送到科室,满足于临床需求。
九、信息科
(一)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简化患者诊疗过程,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㈢在工作中满足护士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按要求及时改进护理文书的内容等,电脑操作出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维护,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
十二、保卫科
㈠加强医院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工作。㈡维护医院员工、病区病人的安全。
十三、检验科
㈠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㈡急诊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应立即到床培训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建设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和建设一支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队伍。
十、保障措施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各部门均要充分认识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将护理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并与医院的整体框架同步,共同协调发展。㈡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协调:护理管理部门及各临床科室均要加强与全院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取得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及配合,多部门达成共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㈢加强督导,保证效果: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行效果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补充,达到持续改进。年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拟定年度工作计划。
2016年12月
第二篇:护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医院护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2015年护理荼发展规划,其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是护理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得以落实,需要院领导及医院各部门(党办、院办、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药剂科、物资供应科、后勤服务部、总务科、设备科、信息科、保卫科、检验科、供应室、营养科、科教科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党办、院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帮助护理部完成护士的准入管理。加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氛围,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加与意识。
㈠协助护理部完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协调、检查、落实。
㈡组织召开护理工作专题会议,通过院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 务。
㈢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全方位的实现将护士还给病人,举全院之力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二、医务科
㈠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㈡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㈢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三、人事科
㈠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保证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
㈡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规定,规范聘用制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聘用护士待遇,使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晋升、评优、岗位竞聘,进修学习,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稳步实现护理人员的同工同酬,缓解医院护理人员不足、业务繁重的矛盾,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
㈢对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清查归队,保障临床一线护士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四、财务科
㈠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保证患者 费用正确无误,患者入出院办理及时,方便、快捷。
㈡节假日照常办理出入院手续。
㈢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购买物品的资金支持。
㈣保证护士进修、学习、培训的各项经费开支,做好专科护士培养的经费保障。
六、药剂科
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㈡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㈢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㈣加快“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支持系统的建设,为全院临床科室病人提供静脉药物的统一配制,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保证静脉药物的无菌性,降低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确保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所有药物下收下送至科室。
㈤规范科室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七、物资保管室
㈠按照科室物资领取申请表,配备临床科室物资。
㈡按科室要求,准备、派送到科室,保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八、后勤服务部
保证科室水、电、气的正常供应,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九、总务科
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与外包单位(圣和物业公司)的联系与监督,加强管理,规范管理,管理好洁员和护工,保证医院整体清洁工作正常运行。
十、设备科
㈠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障医疗安全。用氧、仪器设备等性能完好。
㈡对医疗设施进行检修保养,定期下临床科室检修保养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接到报修及时到位,保证医疗设备的供应及正常运行,重点部门抢救设备运转良好随时备用。
㈢科室需要的各种医用物品,按护士长要求送到科室,满足于临床需求。
十一、信息科
㈠实施“电子护理病历”,《体温单》《护理记录单》通过计算机录入,实现自动绘图、检索数据等,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节约了护士书写病历的时间,为护理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㈡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简化患者诊疗过程,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㈢在工作中满足护士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按要求及时改进护理文书的内容等,电脑操作出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维护,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
十二、保卫科
㈠加强医院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工作。㈡维护医院员工、病区病人的安全。
十三、检验科
㈠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㈡急诊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应立即到床培训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建设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和建设一支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队伍。
十四、保障措施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各部门均要充分认识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将护理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并与医院的整体框架同步,共同协调发展。
㈡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协调:护理管理部门及各临床科室均要加强与全院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取得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及配合,多部门达成共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㈢加强督导,保证效果: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行效果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补充,达到持续改进。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拟定工作计划。
第三篇:护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攀钢西昌医院
护理工作发展规划(2013-2016)
指导思想: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关要求,围绕新时期卫生工作重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2016年护理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一支医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总体目标:以创“二级甲等”医院为目标,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为宗旨,逐步完善护理管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使我院护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臵。
目标:按照国家卫生部及四川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臵护理岗位,5年内力争床护比达标。
措施:
1)根据科室实际需要,在人员缺编的情况下护理部及时向院领导汇报,申请増编;
2)有计划的招进高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
3)按照《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实行护士人力调配,保证科室工作正常开展。
4)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 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
二、加强护理重点专业学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急诊、手术室、助产护士每年培训率达30%以上,五年内培养ICU、手术室、急诊等专科护理人才各1~2名。有计划的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培训、进修学习,为重点专科培养与医疗相配套的护理人才。
措施:每年分批送出1-2名护理骨干到州第一人民医院或省级医院外出培训、进修,为医院重点专科培养专业护理骨干。
三、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工作方案,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为载体,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五年内优质护理服务覆盖100%病房。
措施:
1)护理部建立围绕病人服务的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2)适时开展评优活动,有患者、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三方综合评选优质服务个人;3)通过医院信息及公司媒体及时给予宣传报道,树立我院服务品牌; 4)领导小组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患者和社会反映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病房及个人进行表彰和推广,研究部署下一年“示范工程”活动,逐步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完善护理部、病区二级质控组织,建立、健全护理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成立质量质控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并及时反馈整改,保证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疗安全,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措施:1)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完善护理二级质控组织,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对临床护理质量的监控力度;
2)定期对各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五、培养管理人才,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目标:建立护理管理人才库,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护理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措施:加强护士长队伍建设:
(1)实行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
(2)建立护士长工作考核制度。实行排行,连续三年排行后三位的不能参加新一轮护士长的竞聘。
(3)有计划的选派护士长外出进修、培训、学习,五年内护士长全部培训一遍。
(4)每年对护士长进行管理、业务知识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
六、优化护士结构,提高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及整体素质。
目标:支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专业学历、获得重点专业上岗资质,至2016年,具有大专及上学历者达到护理人员总数的9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10-20%。措施:
1)护理部每年制定护士培训计划,实施护理继续教育分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审批护理人员参加函授、自学教育;
2)加强院内培训。结合医院各期实际情况,采取讲座、考试、知识技能竞赛、比武等形式,强化三基训练,提高护士业务技能;
3)建立学习型团对,在护理队伍中开展每人有一个笔记本;每周上网学习一小时,;每月写一篇学习笔记;每年撰写一篇护理论文的四个一活动,并列入个人考核,提高护士理论水平。
七、护理科研。
目标:每年发表省以上级护理论文3-5篇;开展护理新业务、技术1-2项;申报市级以上护理科研成果1项。
措施:
1)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按医院要求护理人员晋升、晋职需完成一定数量、质量的护理论文。
2)配合各临床科室做好开展新业务护理人员的配套培养工作。护理部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七日攀钢西昌医院护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2016年护理发展规划,其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是护理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得以落实,需要院领导及医院各部门(党办、院办、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人事、财务、总务、后勤、信息物资保管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党办、院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帮助护理部完成护士的准入管理。加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氛围,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加与意识。
(一)协助护理部完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协调、检查、落实。
(二)组织召开护理工作专题会议,通过院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三)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全方位的实现将护士还给病人,举全院之力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二、医务科
(一)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
(二)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三)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三、药剂科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二)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
(三)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四)争取逐步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支持系统,为全院临床科室病人提供静脉药物的统一配制,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保证静脉药物的无菌性,降低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确保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规范科室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四、检验科
(一)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二)急诊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应立即到床培训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建设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和建设一支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队伍。
五、人事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保证临床 护理人员的配备。
(二)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规定,规范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士待遇,使护士在享有晋升、评优、岗位竞聘,进修学习,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机会,缓解医院护理人员不足、业务繁重的矛盾,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
(三)对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清查归队,保障临床一线护士全院护士总数的90%以上。
六、财务
(一)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保证患者费用正确无误,患者入出院办理及时,方便、快捷。
(二)节假日照常办理出入院手续。
(三)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购买物品的资金支持。
(四)保证护士进修、学习、培训的各项经费开支,做好专科护士培养的经费保障。
七、物资保管
(一)按照科室物资领取申请表,配备临床科室物资。
(二)按科室要求,准备、派送到科室,保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八、后勤服务
保证科室水、电、气的正常供应,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九、总务 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与外包单位(物业公司)的联系与监督,加强管理,规范管理,管理好洁员,保证医院整体清洁工作正常运行。
十、设备
(一)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障医疗安全。用氧、仪器设备等性能完好。
(二)对医疗设施进行检修保养,定期下临床科室检修保养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接到报修及时到位,保证医疗设备的供应及正常运行,重点部门抢救设备运转良好随时备用。
(三)科室需要的各种医用物品,按护士长要求送到科室,满足于临床需求。
十一、信息
(一)实施“电子护理病历”,《体温单》《护理记录单》通过计算机录入,实现自动绘图、检索数据等,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节约了护士书写病历的时间,为护理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简化患者诊疗过程,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三)在工作中满足护士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按要求及时改进护理文书的内容等,电脑操作出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维护,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
十二、保卫
(一)加强医院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工作。
(二)维护医院员工、病区病人的安全。
十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各部门均要充分认识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将护理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并与医院的整体框架同步,共同协调发展。
(二)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协调:护理管理部门及各临床科室均要加强与全院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取得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及配合,多部门达成共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三)加强督导,保证效果: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行效果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补充,达到持续改进。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拟定工作计划。
护理部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七日 护理中长期规划落实情况的追踪分析
自2012年护理中长期规划实施以来,护理部在院各级领导的领导下,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建立机制,规范管理,结合我院的护理工作现状,已逐步落实,今就一年来的完成情况做以追踪分析。
成效:
一、以优质护理为抓手,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截止2012年底,根据国家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总体要求,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分工模式,通过岗位管理实现住院病人包干的护理责任制,深入护理内涵,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并在手术室、急诊室、血透、介入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覆盖率达66%。
2、根据《2012年卫生部护理岗位管理意见》设定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保证临床护士配臵,2012年底临床一线护士58人,床护比1:0.30。
3、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后勤服务到病区,保证物资供应和设备完好,器械科定期下临床保养、维修设备,保证常规设备完好率100%。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主动为临床服务。采用电子表格式护理文件书写,简化书写程序,缩短了护士的记录时间。
4、根据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投入近50万元成立职工病区,购臵更新了护理用品:如平车、轮椅、多媒体、气垫床、床单、被褥、护栏床、陪伴床、屏风等。
5、重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为临床一线护士配备了护目镜、N95口罩等必要的防护用具
二、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1、在各科试点绩效考核,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品德操守、工作量等对护理人员奖金进行考核,得到了护理人员的一致认可,经过对全院护理人员多次进行绩效考核征求意见,将全面实施护理绩效考核方案。
2、医院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分别于2011、2012年为护士涨工资,增长幅度分别为14%和11%,为全员护理岗位人员体检,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护士离职率由2011年8%降至4.3%
三、进一步完善护士规范化培训
1、积极推进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2012年全年共派护理管理人员、骨干护士、专科护士进修培训49人次,外派参加省专科护士培训7人次,并取得相应专科培训证书,专科护士培训后均在各自专科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带动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2、全面落实护士分层培训,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新毕业护士组织分层培训,共培训24次,参加人次约760人次。
四、加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1、严格贯彻《护士条例》,切实把好护士准入制度,凡聘入我院的护士90%为大专以上学历,基础本科学历人数已达到3人,护士的基本素质有一定程度提高。
2、.大力宣传护理工作亮点,人文关怀、专科特色护理人才培养等。在《按摩与康复》、《中国营养与保健》共发表文章3篇,公司宣传报发表文章16篇,展现护士风采,弘扬优质护理服务,营造了尊重护士,关爱护 士的良好氛围。
3、探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修订完善了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资质标准及岗位技术能力要求,护理单元设N0-N2岗,根据能级护理病人,保证护理质量,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实施护士人力弹性调配,今年共调配护士66人次。
需要继续开展的工作:
1.弥补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2.对责任制分工落实不到的科室督导
3.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4.稳步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5.细化绩效考核,把质量、数量、满意度相结合
6.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每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做好分析,提高防范及改进措施
7.继续做好护理人员培训,由专科护士培训,按计划进行;2013年按计划送一名护士进行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送两名护士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修脑外及呼吸内科。
8.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9.落实护理人员分层使用
10开展延伸服务在妇产科试点
附:
1我院护士概况
我院,临床一线护士58人,其中基础学历为本科护士有3人,床护比 为1:0.30,近两年我院新增护士人次 护士学历分布
121086新增护士人次42020112012
2.薪酬待遇的提高
2011.2012年初均为合同护士涨工资,增长幅度分别为12.5%。
近两年护士工资增涨幅度
302520护士工资涨幅151050
3.其他
护理部
2013年2月25日
和11%
第四篇:医院护理中长期规划保障措施
医院护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得以落实,需要院领导及医院各部门(院办、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药剂科、后勤服务部、检验科、保卫科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院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帮助护理部完成护士的准入管理。加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氛围,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加与意识。
㈠协助护理部完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协调、检查、落实。㈡组织召开护理工作专题会议,通过院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㈢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全方位的实现将护士还给病人,举全院之力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二、医务科
㈠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
㈡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㈢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三、人事科
㈠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保证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
㈡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规定,规范聘用制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聘用护士待遇,使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晋升、评优、岗位竞聘,进修学习,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稳步实现护理人员的同工同酬,缓解医院护理人员不足、业务繁重的矛盾,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㈢对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清查归队,保障临床一线护士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四、财务科
㈠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保证患者费用正确无误,患者入出院办理及时,方便、快捷。㈡节假日照常办理出入院手续。
㈢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购买物品的资金支持。
㈣保证护士进修、学习、培训的各项经费开支,做好专科护士培养的经费保障。
五、药剂科
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㈡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
㈢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㈣规范科室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六、后勤服务部 保证科室水、电、气的正常供应,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七、总务科
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与外包单位的联系与监督,加强管理,规范管理,管理好洁员,保证医院整体清洁工作正常运行。
八、设备科
㈠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障医疗安全。用氧、仪器设备等性能完好。㈡对医疗设施进行检修保养,定期下临床科室检修保养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接到报修及时到位,保证医疗设备的供应及正常运行,重点部门抢救设备运转良好随时备用。
㈢科室需要的各种医用物品,按护士长要求送到科室,满足于临床需求。
九、保卫科
㈠加强医院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工作。㈡维护医院员工、病区病人的安全。
十、检验科
㈠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㈡急诊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应立即到床培训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建设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和建设一支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队伍。
十一、保障措施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各部门均要充分认识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将护理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并与医院的整体框架同步,共同协调发展。
㈡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协调:护理管理部门及各临床科室均要加强与全院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取得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及配合,多部门达成共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㈢加强督导,保证效果: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行效果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补充,达到持续改进。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拟定工作计划。
第五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长江学者奖励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流动调配等职能。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调整学费标准。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政策。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尽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
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随着财力增强,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予以扶持。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订职业教育法、教育法、学位条例、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加强教育行政法规建设。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知法守法。教师要自觉加强法律修养,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导队伍。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严格落实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010-2012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研修培训;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使全国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计划,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扶持力度;支持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继续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巩固民族地区“普九”成果,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启动内地中职班,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新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支持民族学院(大学)建设。
特殊教育发展工程。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使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县、残疾儿童较多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把普通高中学生和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逐步实现中小学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建设有效共享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建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探索弹性学制等培养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评结果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试行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试行优质高中将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的办法;切实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等。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探索缩小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区域差距的举措等。
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非事业编制合同制专职科研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公办学校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验;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探索公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管理的有效方式等。
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制定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教育的办法;建立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依法制定鼓励教育投入的优惠政策;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等。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管办分离政校分开实现形式;合理部署区域内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推进县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探索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机制;探索省际教育协作改革试点,建立跨地区教育协作机制等。
第二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的力度。
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
实施
本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划纲要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各地要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提出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实施。鼓励探索创新,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规划纲要,重视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对各地在实施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广泛宣传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