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已有73家试点公立医院改革
广东已有73家试点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将出台实施意见,继续扩大省级试点范围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广东走在了前面。深圳早在2010年便已启动改革试点。截至2014年,广东共有73家城市公立医院进行改革试点。广东省医改办主任黄飞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今年,广东将研制出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扩大省级试点范围。
深圳先试公立医院改革
2010年,国家在17个城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圳是其中之一。据深圳市医改办负责人介绍,该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在转变办医、管医、行医和就医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尝试。试点5年来,深圳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运行监管制度、诊疗服务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重点改革,“管办分开”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行“去行政化管理”,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名医(科)、名院、名诊所”工程。
“今年,广东将研制出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意见,扩大省级试点范围。”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黄飞表示,截止2014年,全省共有73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东莞市还成立了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实施医药分开、政事分开改革,调整医保政策,建立节约社保基金全额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制度。2014年,珠海市被确定为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出台了改革方案,起草了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政策。
试点城市药品加成已取消
深圳市医改办负责人介绍,该市将财政补助与其人员编制脱钩,与其提供的基本诊疗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如:市属医院每完成一个标准门诊量和住院日,财政分别平均补助40.7元、157.6元。以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收入为切入点,推动医疗价格结构调整,提高诊查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建立了总额预付下的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按病种、按项目相结合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推行“打包”收费试点,促进医院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年内推动按单病种付费
黄飞透露,今年广东将大幅度推动按单病种付费的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通过按单病种付费,来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也通过按单病种收费,来推动医院管理行为的改变,进一步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将有限的医药费用用到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今年要推出50-100种按单病种付费的病种目录,目前正在论证,由医保部门牵头,测算按单病种付费的价格和标准。
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
未来,市民到基层首诊的比例将大幅提高。在分级诊疗改革方面广东动作频频。据黄飞介绍,东莞、深圳等地区已经在分级诊疗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广州已在去年开始探索推行医疗联合体;今年4月,广州医保推出新政,在社区医院首诊报销比例提高。此外,广东已出台《广东省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6年)》和相关配套文件,在36个试点地区启动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
相关阅读:
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组和政策组负责人傅卫8月6日表示,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个,其中61个城市已出台实施方案,764家城市公立医院已启动改革。
国家卫生计生委8月6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立医院改革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傅卫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分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两部分。2015年4月和5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原则、路径和具体措施。同时,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等重大改革政策也相继出台,增强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为加深各地和各部门对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组织编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手册》、《案例汇编》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政策问答》、举办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培训班、师资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改革政策的解读和培训工作力度。为确保改革工作有力推进,国务院医改办印发了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分工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同时研究制定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效果评价实施方案的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地的考核、评价、通报和奖惩。
傅卫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评估,并组织召开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题研讨班,总结部署了重点工作。经过各方努力,目前全国1463个县(市)已启动改革,占74.9%,其中13个省份已经覆盖全部县(市);共有3297家县级公立医院启动改革,占78.3%,其中8个省份已经全部覆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个,其中61个城市已出台实施方案,764家城市公立医院已启动改革。
第二篇:公立医院改革16个试点城市
公立医院改革16个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卫生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卫医管发〔2010〕23号
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改领导小组:
2009年8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的通知》后,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试点申报工作,共有28个省(区、市)的40个城市(城区)申报了试点。卫生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照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基础扎实、兼顾东西部地区、以地市级为主等原则,在认真审核各地申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建议名单。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确定辽宁省鞍山市等16个城市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见附件)。根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部署,经商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将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名单印发你们,并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发挥好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排头兵”作用,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健全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各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应切实加强对试点的指导和支持,并明确承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组织协调工作的具体部门。试点城市卫生部门要会同编办、发展改革(物价)、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调查研究、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基线调查、人员培训、新闻宣传、评估考核和信息上报等各项工作。
二、科学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要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精心测算、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公立医院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地工作基础和环境条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当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既可以推进综合改革,也可以重点突破个别或若干关键环节;既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县级(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试点,也可以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公立医院进行试点。
三、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要围绕试点实施方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尽快部署启动试点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相关部
门人员和公立医院院长的培训,提高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管理能力。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新闻宣传工作,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认真组织开展基线调查,为今后开展试点评估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加强对试点情况的监测,收集有关数据,定期上报省级有关部门和卫生部。及时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实现让老百姓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的改革目标。在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取得的重大进展和重要经验,请及时向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报告。
请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抓紧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于2010年4月底前报送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为了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沟通联系,请将试点城市分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市政府领导、承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具体组织协调任务的部门负责同志和联络人名单、联系信息以及省级分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府领导、承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和指导工作的部门负责同志和联络员名单、联系信息(见附件2),3月10日前报送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各省(区、市)要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此前各省级医改领导小组申报的城市可作为本省(区、市)的试点城市(城区)。请没有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其余省(区、市)于3月10日前将本省(区、市)试点城市名单及本省(区、市)承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的部门负责同志和联络员名单、联系信息(见附件3)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
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名单
东部地区(6个)
辽宁省鞍山市
上海市
江苏省镇江市
福建省厦门市
山东省潍坊市
广东省深圳市
中部地区(6个)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省马鞍山市
河南省洛阳市
湖北省鄂州市
湖南省株洲市
西部地区(4个)
贵州省遵义市
云南省昆明市
陕西省宝鸡市
青海省西宁市
联系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方地春、胡翔、钟东波 电话:010-68792770、68792198、68792067 传真:010-68792772
邮箱:yunxingchu-moh@163.com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卫生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顺利开展和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家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中共青岛市委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09‟ 15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市实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
二、主要任务目标和试点安排(一)主要任务目标。
总体目标: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近期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和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合理调整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完善控费机制,提高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严格疾病诊疗规程,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试点安排。
2010年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开始在市人民医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1年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注重加强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改革试点,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力求试点工作在难点上有进展、重点上有突破、亮点上有特色。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加强政府规划和调控。修订完善《即墨市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布局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量、结构比例、功能配置、区域分布,使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结构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提供的服务水平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形成公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院共同发展的格局,构建以区域性医疗中心(市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支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面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不同级别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标准、技术规范、价格标准等规定,加强监督指导,促进公立医院提供标准化的基本医疗服务。
2、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按照全市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重点发展市级医院为区域性医疗中心,使之具备三级医院水平,2010年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东部院区、市中医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市疾控中心大楼和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2011年规划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王村等7处中心卫生院的建设,逐步将其建设成为基层医疗中心,其余卫生院要改变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建设成为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底前,新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40所,新建或改造村卫生室298所,村(居)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3、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和职责。市级医院主要负责提供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和疑难病人的救治,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等任务,并负责对镇、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承担辖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责。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2010年,继续实施二级医院对口帮扶镇卫生院工程,实施划片分区、包片诊治的措施,由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对口帮扶14处、7处镇卫生院,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卫生院发展水平。加强市镇村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镇村“三制六统一”管理体制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集体权属,进一步增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益性和服务能力。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镇卫生院服务一年以上。
(二)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5、建立基层首诊引导机制。公立医院主要负责危重急症和疑难病人的诊治工作,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守门员”制度,引导病人首选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符合转院诊疗的病人予以转院治疗。自2011年1月1日起,除急诊、危重病人抢救外,一般诊疗首先应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确定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在基层首诊就医的,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病人的报销比例,建立分级递增报销制度;过渡期后,未经基层诊疗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的病人,在结报比例和结报金额上予以严格控制。
6、严格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规范。明确诊治范围、转诊标准、工作流程,凡符合转诊治疗的迅速转诊,不得截留病人,延误诊治。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首诊,疑难重症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三级医院。在三级医院的康复期病人和需长期护理的病人转回辖区基层医院治疗。到2011年底,全市基本形成基层(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格局。
7、加快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基层实用人才培训、市级医院分片帮扶、扩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投资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病人合理就医,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逐步解决群众就医难现状。(三)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8、设立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发改、卫生、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市医药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市医药卫生体制发展规划,以及涉及的有关建设、保障和医药安全等重大决策,全面负责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9、成立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市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为隶属于卫生局的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执行市医药卫生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负责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负责公立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管;负责公立医院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审核。
10、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院长考评制。制定落实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问责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院长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院长选拔、任用、薪酬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1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事业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科学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增强单位和个人的生机和活力。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12、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逐步解决部分人员收入过低问题。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含全额事业单位)中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2010年,试点医院要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院、科二级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比例可达40%;完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
13、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推行总会计师制。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14、完善后勤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四权分离”机制(对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和使用权实施四权分离)招标采购医院各种物资,进一步降低医院物资采购成本。在医院后勤物流系统中广泛应用信息集成,建立配送中心。2010年起,在试点医院逐步建立完善精细化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医院信息化平台及实施物资供给的流程再造,对医院运行成本进行测算并全程监控,积极探索医院运行成本控制规律。(五)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15、坚持科教兴医战略。研究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力争打造2个以上青岛市级重点学科,提高疑难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和医学教学、科研水平。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培养,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即墨、青岛市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适当拉开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与其他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组织住院医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规范化培训,重点为二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问题,整体推进医院规范化护理水平。(六)建立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6、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医药经济利益的分开,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提高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17、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偿机制,鼓励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实行零差率,对公立医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零差率销售而取消药品加成的差率,政府财政予以补偿。2010年按照国家、省基层基本药物目录使用达到医院药品总目录的20%,到2012年底,使用基本药物目录达到医院药品总目录的50%。
18、建立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长效投入机制。一是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重大活动保障、重大传染病防治、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二是建立公立医院发展基金。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中医、传染病、精神病、结核病、急救医疗、妇幼保健、采供血机构等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和倾斜。三是设立社会公益救助基金,对“三无”(无身份证件、无亲属、无支付能力)病人、贫困患者医疗费用等社会公益性支出和减免予以补助。
(七)加强医疗及服务质量管理。
19、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制度。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探索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普通药物的配备使用管理。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建立健全疾病诊疗规程,推动病种规范化诊疗,2010年在试点医院完善细化60个临床路径,并启动20个单病种质控。2012年推广实施卫生部制定的112病种的临床路径。
20、改善医院服务流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通过采取提供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提高群众就医满意率。2010年下半年,在市人民医院建立群众满意度电子测评系统,并逐步在全系统推广,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
21、建立医疗行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2010年,完成“以风险保险为载体的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模式,积极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依法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全市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
(八)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22、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医疗保险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的综合改革,完善门诊医疗费用支付,落实医疗救助、慈善助医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2011年,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均次费用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实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医药费用合理、适度增长模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过度医疗问题。
23、严格控制医药成本,降低医药费用。实行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示制度,加强对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单病种费用的分析、检测,严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诊疗规范,控制药占比,所有费用公布上墙,实行门诊及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
24、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以建立医院社区分工协调机制为支撑,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平均住院天数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诊疗常规收治住院病人,确保医疗质量。2010年医院全年平均住院日9.3天,2012年年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8天以下。
25、规范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试剂使用管理。建立医用耗材、试剂使用常规,制定医用耗材、试剂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采购、保管、使用,确保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对使用常规以外的医用耗材、试剂必须征得病人签字同意方可使用,倡导使用国产试剂、国产耗材。
(九)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26、提高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按照青岛市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与青岛市相衔接的信息交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医药卫生信息平台;完善市人民医院“先诊疗、后结算”就医“一卡通”服务模式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2010年在市中医院建设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推行就医“一卡通”;2010年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包括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信息系统,2011年逐步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通过优化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信息网络,整合卫生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与医保(包括新农合)、药监等部门之间业务数据相互交换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十)改革公立医院监督管理机制。
27、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28、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医务人员技术职称、绩效考核和评价结果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十一)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29、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公立医院改革组织实施的主要责任,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沟通协调,细化改革相关配套文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发改部门负责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配合上级物价部门修订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依法监督;财政部门负责研究制订公立医院改革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项补助政策;人事编制部门负责牵头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加强人事编制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医疗保险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的标准和方式,有效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市人民医院要不断探索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改革,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完成。(二)加强舆论引导。
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卫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第四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事制度改革汇报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事制度改革汇报
我院自确立为五大连池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严格按照公立医院要求积极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事制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院自确立为五大连池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后,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新建了18000平方米的门诊、住院综合楼,扩增了肾内科、内分泌科、ICU病房、神经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由于病房扩建,新科室成立,需增添编制,现以向市委、市政府、编办等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市编委已向省编办市县处汇报未解决)我院编制问题,现仍执行原编制。
二、编制问题解决不了,公立医院改革得进行,业务还得开展,我院就将原行政编制44人压缩为20人,补充到临床一线,压缩幅度达54%。
三、行勤编制的压缩仍满足不了业务科室开展工作的人员运转,为满足群众需求,保证业务开展,我院自掏经费,从社会聘请84人已考取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证人员补充到临床一线,以保证科室工作运转。
四、实行全院聘任制,临床科室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能挑起科室大梁的竞聘方案,让有真才实学的技术能手走向技术领导岗位,带出一批精英。其它岗位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充分发挥骨干才能,让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全院聘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工作人员积极专研、爱岗敬业积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会按照公立医院改革方针政策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达到改革后公立医院标准。
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9、14
第五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武鸣县县级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2011年9月18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精神,指导试点县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解决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使县级公立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互补和中西医协调发展,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解决县域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问题。
(二)基本工作要求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并鼓励多元化办医,形成县域医疗市场有序竞争,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2.突出重点,综合改革。着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完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在管理体制、服务体系、价格体系、监管机制、内部管理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实施综合改革。
3.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确保有力有序推进。
4.积极探索,边试边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方案,探索改革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采取多种形式加以推广。
二、工作目标
统筹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以药补医”机制显著转变,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服务全面改善,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经过努力,尽快形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加大政府投入,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服务价格基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
——所有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均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级甲等医院,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全面形成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均次医药费用增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
——全面建立以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并体现激励导向的人事分配制度,医务人员工资收入稳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医院内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较大改善,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三好一满意”等专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患者和群众对县级公立医院服务的综合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认真研究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监督公立医院资产和运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社会公益性目标。卫生局对医院运营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监管。
2.探索执行院长公开招聘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医管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出初步意见,报县委同意后,由医管委聘任。探索公开招聘医院院长,通过公推公选,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实行公立医院副院长、中层管理干部院长提名制度,院长提名后报医管委研究同意后上报县政府,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科学设立各项考核指标,通过指标的设臵体现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定期对院长任期内公益性指标、社会责任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学科发展指标、病人满意
度、员工满意度以及对社会承诺的服务等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对达不到目标的,由医管委按规定程序申报进行罢免。院长在聘期内由于以权谋私、管理不善,致使发生重大事故给国家、单位、群众利益造成损失的,医管委视情节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或者提出解聘意见按相关规定予以解聘。同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充分放权给院长,设立院长奖励基金,鼓励进取改革。
3.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卫生局依法实行全行业管理,负责制定全县各类公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实行医院报告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将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支盈亏、卫生资源有效使用、社会和职工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公益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体制、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安全评价和公开透明的服务质量监督网络。建立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作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等管理办法。根据医院规模、功能,制定目标任务、绩效指标和考核细则。成立公立医院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组织,由县卫生局牵头,人社、物价、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和熟悉医政管理的专业人员组成。定期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并向全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补偿经费的划拨、医院人事任免结合起来,达到既能效监管、又能扩大自主权,既能监督费用上涨、以能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4.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医
保基金保障能力、医药服务成本变化、医疗技术发展等情况综合确定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率、药品费用增长率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
(二)逐步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落实并完善政府投入政策。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臵、临床重点专科发展、人员培养培训、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医疗救助、履行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政策,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支付制度。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的政策性亏损按规定动用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后仍有差额的,由同级政府核定补助。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医疗卫生支出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对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
公立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及项目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管理,卫生部门根据目标责任制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及考核,财政部门根据卫生部门考核意见及时拨付。公立医院上缴药品收入,审计、监察部门要对专户管理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督。
县级人民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政府卫生投入承担主体责任,鼓励探索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的有效办法。
2.实行收费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
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674号)精神,选择5个以上病种推进试点医院按病种收费改革,病种收费标准按照国家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管理的标准进行测算。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均次费用。落实大病救助。
3.在县级公立医院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广西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增补一定数量的药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目录(简称:县级目录)。考虑各地疾病谱及用药习惯不尽相同,在使用县级目录初期,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不低于县级目录的90%,县级目录药物费用占比不低于药物总费用的60%。县级目录药物配备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严格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实行药品、医用耗材、试剂网上集中采购,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发展现代物流,降低配送成本。
4.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物价、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部分大型检查项目、高值耗材收费标准。完善各类医用耗材特别是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
(三)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核定的县级公立医
院床位规模,参照国家印发的有关医院人员编制配备标准,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服务人口、财政状况等因素,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机制。
卫生系统人员聘用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设臵及任职条件,提出意见,经卫生局审核后报人社局审查,办理工资、社保、档案等手续。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人,人员资格与岗位需要相符,不得随意超编进人、用人,不得随意串岗,实现全县卫生人员按岗位聘用,工作按岗位职责考核,工资福利待遇按岗位兑现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聘用人员社会保障制度。
2.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公立医院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由医院自主择优聘用,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要合理利用。
3.建立解聘制度。各单位制定适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特点的考核标准、内容、方案和程序,对聘用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励和解聘的主要依据。副院长以下的所有管理、卫技、工勤人员在聘期内由于不能完全履行岗位职责,贻误工作、医德医风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的,院长有权按照有关制度给予处理,或提出解聘意见按程序聘。对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不暂不够解聘条件的人员,可以实行诫勉、转岗、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解聘。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将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医疗风险、责任大小、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有效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临床一线的关键岗位,以及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坚决取消开单提成、按医疗服务金额提成和下达经济任务指标等做法,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专业技术能力和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工资总额的60%作为岗位工资按照考勤结果发放,40%作为绩效工资按工作实绩和效益考核发放。将医院财务收支相抵后盈余部分的30%纳入绩效工资范畴,确保医务人员待遇稳中有增。
5.改革职称评定办法。探索分级职称管理,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将病种诊疗能力、分级手术能力和完成工作量、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侧重评价和考核临床技能。对长期在县级公立医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在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
6.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实行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按照财务有关规定,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按照规定提取折旧、公积金、公益金经营风险补偿金等,探索推行县级医院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四)推进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1.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科学设臵县级公立医院。在自治区卫生资源配臵标准的基础上,摸清行政区划内现有医疗资源总量和配臵情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针对县域主要健康问题,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研究制定县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发展规划,并将卫生规划纳入该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县中医医院及县级院前急救机构。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原则上到“十二五”期末,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达到县域内每千人口1.4张床。在坚持公立医院主导的前提下,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发改、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规模、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与管理。
2.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对县级医院医疗资源及功能进行定位。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接治和转诊、县域内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等工作。
以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为县域内医疗卫生和急救中心。加强重点专科和急诊科建设,提高疑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承担县域内的业务指导和人员进修培训。完善农村医疗和急救服务体系,配备必要的救护车和调度管理系统,提升急诊急救保障能力。
以县级中医医院为中心,建立和完善县域内中医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民族医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探索县乡村中医民族医药服务一体化的模式,提升中医民族医药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能力。
县妇幼保健院作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履行相关公共卫生项目的培训指导、监督与考核职能,建立健全县级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承担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和技术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完成国家“两纲”目标任务。
3.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县级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由县级医院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管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不断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培训基地,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轮训。探索建立向乡镇卫生院选派院长和骨干医师制度。
4.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目标。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臵,全面完成试点县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按区域卫生规划资源配臵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持续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就医条件和医疗服务能力。
5.加强县级公立医院骨干人才培养。健全医学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每年遴选不少于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
制订和实施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
院在职或退休学科带头人、医疗骨干到县级公立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县级公立医院工作。积极培养县域学科带头人,提高高级职称和高学历技术人员人才比例。
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毕业生,应当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优先聘用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生。
6.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和当地需求,有计划的进行帮扶,同时可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和管理人员制度,每个县不低于1所,每所医院不低于5名人员,派驻人员相关信息要进行公示。从城市三级医院选派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的县级公立医院担任副院长或科主任。
7.提高县域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县中医民族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和指导,不断完善县、乡、村中医民族医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促进中医民族医药进基层、进农村。积极利用中医民族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辩证论治水平。探索中医壮瑶医药在财政补偿、服务价格、按病种收费、临床路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发挥中医壮瑶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五)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县级公立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提升服
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肃处理违规检查、违规用药等问题。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不断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管理好手术安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开展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成立医疗诊断中心。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结果与诊断符合率要达到70%。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合理使用,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不低于县级目录的90%,县级目录药物费用占比不低于药物总费用的60%。以上指标纳入院长绩效考核。
3.加强医院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在全面提升医疗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诊、临床药学、预防保健、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薄弱科室建设,优先选择近三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临床专业科室进行重点建设,在设备投入、人才引进、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等方面倾斜照顾。在县级公立医院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适当放宽二类相对成熟技术的机构准入条件。
4.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预约挂号、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
众等候时间。
提升威胁农村居民大病的服务保障和费用统筹能力。率先开展好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两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转诊工作。
5.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逐步扩大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范围,扩大病种,细化内容,提高入组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与绩效考核制度挂钩,要服务于支付方式改革。原则上,各县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卫生部下发的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医院可参照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1年版)扩大实施范围。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要达到5个以上,其中至少包括骨关节植入治疗的1个病种。
6.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稳定和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病房护士数与实际床位数的比例要≥0.4:1,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逐步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
7.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和不合理用药预警监测工作,完善日常监督机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结合,对于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8.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医院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要及时审核,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
9.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建立满足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电子处方、预约诊疗、门急诊挂号、收费管理、财务管理、药房管理、医疗保障结算、医学远程教育和会诊等功能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
(六)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和氛围
1.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
2.弘扬崇高职业操守,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重视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四、进度安排(未定)
(一)先行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4月-9月)。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成立领导机构,召开试点启动会议并进行部署安排。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武鸣县作为自治区重点联系的先行试点,月下旬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先行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月底总结试点经验。自治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开展试点县(市)政策与管理培训,并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工作,定期开展试点工作督导检查。各先行试点县研究出台县级实施方案,推进综合改革。
(三)组织实施第二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根据武鸣县经验,全面推进7个先行试点县的试点工作。2012年2月对先行试点工作进行初步总结,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为将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作准备。
(四)进一步推进改革阶段(2012年3月起)。针对先行试点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试点工作要求,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将试点工作推进至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的所有辖县,其他市至少选择一个县作为试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部门协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先行改革试点工作由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建立由自治区医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及各
试点市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试点县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配套方案。实施方案和配套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各级发展改革、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司其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工作。
(二)强化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效益;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三)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对试点县改革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定期考核,适时通报,总结推广经验。落实责任,明确步骤,确保试点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医改办,负责统筹协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密切跟踪试点改革推进情况。
编制部门,负责做好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有关机构编制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县医院规范化标准制定和规划的审定,负责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的投入。
财政部门,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按政府卫生投入要求,负责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范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资产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自治区医改工作整体部署,负责指导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审核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县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步伐,促进我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各市、县制定县域卫生规划和县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加强行业监管、临床专科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制度,出台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的管理办法,督导落实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骨干人才到三级医院培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便民门诊服务。
物价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深化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统筹推进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制定全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负责全区医疗保障药品、基本药物价格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的审定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