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01: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

林振好: 2016/1/11

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化学作业的批改,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备课、作业、单元过关并称为教学常规的三大环节。要看到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学生正处于高峰期,而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多数教师身兼两个学科的教学,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4)作业形同虚设。

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它的作用逐被单元过关所代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价值。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批改方法:(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组批改。

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4)当堂当面批改。

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够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

第[1]页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共8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

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将其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类比,就能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知识串联,实现横向迁移

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多方整合才能加以实现,其效果也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等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入门阶段的化学教学,枯燥的概念及抽象的原理教学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在教学化学概念与原理时,一定要加强和前面知识的横向联系与迁移,将零散的知识逐渐在学生脑海里串成一个整体。如金属活动顺序表是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与酸反应越强烈。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学生第一学期里学过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以此来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实质。学生容易理解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能失去电子,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失去电子给氢离子。同理,与盐溶液反应时,排在前面的金属因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进而被溶解,而排在后面的金属因为得到电子成为原子,进而从溶液中析出。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有了一个更本质的认识。

四总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使知识与经验不断整合、改造,进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或生活中去,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这是迁移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国仙 工作单位:西藏洛隆县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审视

一、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把学生变成了被填充的“容器”。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无法避免教学效率不高这个问题。新课程主要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要求课程要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个性的自觉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初中化学这一学科,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准、自身素质欠佳等等的问题,也造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低效现象。第一,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教师在课前引入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造成了处理教学重点时很紧张,甚至是草草了事,学生对重点内容没有得到重点照顾;第二,教师作用弱化。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应该弱化教师的作用。结果,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点拨、引导等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下简单的动嘴、动手层次上,真正的思维活动很少,这就造成了教学活动的低质量、低效率;第三,教学程序固定化。一些教师的上课环节固定化了,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让学生讨论、什么时候总结,都是固定的,教学没有创造性,不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课堂上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触动;第四,换汤不要药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往往用“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简单式代替深入的能诊断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是课堂教学低质低效。

二、对策与建议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前提

要克服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准、教学方法失当等问题,就必须做好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有效起来。而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好的集体备课主要应分为四步来进行:第一是集中备课。即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首先,主讲教师系统的谈自己教学想法。主要围绕教材理解、大纲领悟、目标确定、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进行。其次,同学科教师与主讲教师讨论。最后,教研组长把大家意见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较科学的教学设计。第二,主讲教师按照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方案实施教学。本学科教师听课。第三,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实际的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第四,优化教案。通过同学科教师的讨论,经过主讲教师的反思,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去粗取精,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教学设计。

(二)有效的教学行为是关键

如前所述,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问题,例如,换汤不要药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固定化等。要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发现、提出问题,这样他们的聪明才智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例如,在讲授“鉴别食盐和纯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交代了食盐与纯碱的特性之后,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设计一个可以鉴别食盐与纯碱的实验方案。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经过讨论,他们给出了设计方案:(1)分别在容器中放置少许白色粉末置,如果过几天后发生潮解,则为食盐,否则为纯碱。(2)口尝白色粉末,带咸味的是食盐,带涩味的是纯碱。(3)用手分辨,有滑腻感觉的是纯碱。(4)在试管中分别放置少许样品,再倒入一些稀醋酸,如果产生气泡,那就是纯碱,否则就是食盐„„。经过学生的探究(教师跟进启发、引导、点拨),他们获得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

2.让学生自主交往

要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集思广益,求得问题的高效解决。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肩负起引导、监控学生自主交往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处理“哪里来的煤气?”这一问题时,可以先用多媒体营造问题情境:(视频画面)在冬季寒冷的北方的农村。女孩:“爸爸,这天气,太冷了,咱们烤火吧”。爸爸在炭火盆放入一些木炭引燃,炉火熊熊,打开门窗。女孩:“爸爸,不要开门窗呀。”爸爸:“孩子,如果门窗紧闭,会煤气中毒的。”女孩:“哪儿来的煤气呀?”教师出示问题:在密闭的容器中:①3gC与10gO2②3gC与2gO2③3gC与6gO2,如果它们充分反应了,那么生成物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点拨。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

三、面向全体学生是根本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要看教学活动使多少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标要求。因此,教师不能仅仅盯着一部分尖子学生更要关注多数学生中等生、差生。在设置问题时,要体现分层思想,如果中等生或差生有表现的欲望就要给他们机会,必要时还要“暗助一臂之力”:提示解答思路,帮助理清表达思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时,要把同一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否则的话,差生就会沦为“看客”。对于中等生或差生的小组,教师要多加关注,及时的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导与点拨,使它们能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作者:王海霞 工作单位:大庆一中初中部化学组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一、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三、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四、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五、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

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作者:方红梅 工作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第四篇: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

一、化学有效教学要以科学备课为前提

在新课程的框架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进行科学备课,做到:(1)备学生。认真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到好处地结合教材;(2)备课程。教师应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要善于将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与化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3)备方法。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的突出重点,克服难点;(4)备情境。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思维、活动以及媒体等各种情境[2],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5)备自己。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自我反思,敢于质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从而超越自己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化学有效教学要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走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资源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加鲜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小组人数,每组6-8人最合适。小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要各有差异,应将思想上进,学习刻苦,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以便更好地组织小组学习,检查落实学习任务,验收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在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教学中,充足的时间是学生顺利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力保证,对即将发现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从各小组中推荐一名代表做精彩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的观点得以展现,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设化学学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如为什么在雾霆天,行人容易出现头晕,这种问题的设置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化学肥料”教学时,上课前,剪辑一段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研制的高产稻丰收在望的视频,然后,适时地提出与这节课相关的问题(:1)要提高粮食产量,最关键的是什么(?化肥的科学使用。)(2)农作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化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多媒体教学,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化学有效教学要以有效实验为辅助

化学实验是学习初中化学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基本原理,研究化学常见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1.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由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到学生自主实验是一个质的改变,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案导学”的演示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可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3]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发现新问题时开始的,充分发挥实验质疑作用,可以使实验探究和知识体系问题化、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通过上课亲自做演示实验,受到的启发都能够反馈出来。此时,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诱导、点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探究活动更充分、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直接、全面、深刻,也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科学备课,以学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并重视化学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延伸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针对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继续努力。

作者:孟伟伟 张含 工作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喻屯镇第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的想象力培养

一、想象力在化学学科中的表现 1.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能力

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不但要从宏观变化方面进行学习,还要结合物质的微观变化来进行理解和掌握,将宏观变化和微观变化结合起来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通常来说,微观范围内的化学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比如分子式等,这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依据文字及图画所传达的信息,在联想的作用下,才能在大脑中实现概念的具化。想象力在微观化学中的作用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学生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展现其形状、变化、组成、相互作用力等。第二,物质的物理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三态变化、溶解、电离等,这种变化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学习物质的物理变化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三,与物理变化相同,对物质化学变化的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具备想象力才能进行。

2.化学学科中的创造想象

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主动认识化学学科、提出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阶段。初中化学的相关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层面上,因此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化学问题时,必须要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自主地提出猜想与假设,分析问题可能得出的答案;之后在有限的条件下,再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验证,并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整个求证过程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锻炼。

二、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想象力的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常用的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型启发法,即根据自然界中事物特点、规律、变化等,通过联想创造出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的新形象;拟人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将抽象的、微观的事物想象成人,通过对人的具象认识来理解抽象和微观的事物;假设法,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未来假设,然后验证。此外还有夸张法、联想法等。

2.注重“三重表征”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

化学教学中的“三重表征”是指化学事物宏观、微观及符号的表达。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要能够分别从微观、宏观及符号三个事物表征上进行理解,并能够在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发现事物进行宏观变化时,学生要能够进行微观想象,并进而运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三重表征”意识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微观化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模型、图画、多媒体等手段来向学生展现相关知识,将物质的微观变化通过各种工具及手段实质性地表现出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现象,多注意身边的事物,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表象积累。

3.以教学环境为依托,通过讨论合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无论何时,一个人的想象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做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在课堂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实践的运用,将身边的事物变化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思考和交流。

4.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想象

微观世界的变化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必须借助足够的想象力,使这些微观事物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形状,才能更好地理解微观事物的发展特点及规律。但是由于个体间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学生的想象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运用多媒体工具,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到学生面前,辅助他们进行抽象化的想象或在大脑中成像。多媒体工具具有直观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能以直观的形式冲击学生的感官,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过程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微观想象力的形成。

作者:闵忠林 工作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

第六篇:初中化学美学的体现

一、变化之美 美学中认为变化是无片刻停息的.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也一样体现了变化,所以在化学课本的第一章节就安排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验”的内容,同时在变化之后又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变化”的原因归结为“性质”,这样的设计就将化学的“变化之美”体现的既淋漓尽致又有理有据.其实在探究科学探究中体现出的变化还有很多,例如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但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是同样的模式和水平,它也会有变化,比如,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分成五个层次。教师在引导探究时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变化”理念,有计划的、有目的地进行变化调整,在学生眼中的科学探究就会变成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继续感性的去观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们就会发现越来愈多的“变化”,并且可以理性的去区分、运用、感受这些变化,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化学教学的课程目标.

二、流动之美

美学强调生命的流动性.在流动中欢畅,在流动中创造,也在流动中生生常新.在微观化学中同样强调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电子的绕原子核的有规则运动,宏观化学中的气体、液体之间的相互流动,特别在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上,更会体现这种气液流动,学生在观察或者设计实验装置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够徜徉着这种流动之美,那么在理解或者构思的时候也会心怀乐意.例如,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小组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备氢化钙.小组学生设计的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固定装置略).这是设计好的实验装置,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第一个装置产生氢气,而氢气是无色的,图也是静止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引入流动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气体的流动的灵巧和美妙,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设计气体流动装置的欲望.

作者:衡慧 工作单位: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第七篇:初中化学的思维含量

一、探究思路设计中的思维含量

科学探究中的思路设计是展开探究的初始性工作,因为探究不是盲目探究,而是有计划的探究。这个计划如何进行,关键在于探究思路的设计。显然,探究的思维是围绕探究的目的进行的,而之所以需要设计思路,是想通过比较、鉴别等寻找出最优方案,得出结论。比如在“溶解度”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在水(然后再延伸到其他溶质)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此时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呢?我们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溶解是否有限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他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糖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的情形,从而得出水能溶解糖和食盐,但这是有限度的结论。此时教师可适时点拨,为学生下一步思维的展开打下基础。列举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如CaCO3、NH4HCO3、KNO3等,先通过定量的溶解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诱发学生思维并提出新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里的溶解程度有多大的不同?同一物质在水里到底能够溶解多少?怎样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旦这些问题提出,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走向了深入,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探究计划有了成功的基础。探究方案中学生的思维含量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如果在这个环节没有进行充分思维,那后面的探究就会成为按实验步骤僵化操作的、没有思维参与的过程,那探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探究实验控制中的思维含量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中进行证明的主要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有实验,在科学探究中也有实验,但此实验与彼实验的实质是不一样的。讲授式教学中的实验是教师的工具,是帮学生接受知识的工具;而在探究教学中,实验却是帮学生理解知识的工具。显然,理解的层次要高于接受的层次,也对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知识的学习中,我们提倡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认识氧气的性质。在确定探究的思路之后,思维的体现就表现在对实验的控制上面。在实际探究中,我们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关于氧气是否有助燃作用,我们应当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进行比较?———这个环节中的控制思想在于“比较”,即氧气的助燃作用只有通过纯氧气环境与非纯氧气的环境中比较才能发现,比较是这一过程中的思维驱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分别将浸有白磷和二氧化硫溶液的小方块布置于空气当中,先猜想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用实验来证明。有了上述教师主导下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以发现氧气的性质。而这也需要思维的基础,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氧气的性质,知道怎样才能发现氧气的性质;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要通过对其他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梳理,然后猜想有可能通过什么样的设计也能发现氧气的性质。事实证明,部分化学知识基础较强和思维能力较扎实的学生,也能想到类似于利用点燃的方法来验证氢气和氧气能否燃烧的实验,并最终得到氧气只能助燃但本身并不能燃烧的结论。在这一探究实验中,我们充分给学生时间思考,学生就有了从容思考的机会。在面对老师的问题时,他们能够顺利地沿着教师的思路,将思维进一步延伸。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地梳理已有的知识,并按自己的逻辑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控制。我们认为,这样的科学探究让学生有了充分思维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探究实验情景中的思维含量

科学探究本身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实地操作,更需要学生不断地思维。尤其是在实验思想方法的寻找、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都需要思维的参与,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实验情景。比如说“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自从科学探究开始进入初中化学课堂以来,这一内容就是探究的一个重点。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不同的老师在演绎这一内容时,也有着不同的探究方式。笔者结合多位同行的教学思路,本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想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了探究。首先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完成后,物质的质量可能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个时候学生出于逻辑关系,一般都会说出三种可能:增大、减小、不变。但此时的思维是低水平的,我们应当再提高一个水平,于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能证明你的观点吗?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就深入到了已经学过的内容。他们经过搜索与比较会发现:类似于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结果,其质量是变大的;类似于制作氧气中的加热氯酸钾,最后的质量是变小的;类似于将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最后的质量就是不变的。在学生的思维达到这一水平之后,我们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质量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是随机的还是有着固定规律的?我们发现的变大与变小背后有没有其他可能?此时学生就会思考自己所举的例子,进而有可能发现其中有的有气体逸出,有的则是气体参加了反应。于是质量守恒的结果就逐渐成形„„在这一探究的情景中,我们通过问题不断地诱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学生在探究过后也感叹:这样的探究过程真的是步步深入!总而言之,科学探究不应当只是形的探究,更应当是思维参与的探究。因此,在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中,我们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参与,这样才能将科学探究的魅力充分彰显出来。

作者:沈春燕 工作单位:启东市南苑中学

第八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体会

一、融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每接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在课堂上叫我黄老师,课后可以叫我姐姐,如果你们认为我还年轻的话,可以叫我黄小姐。如果你们讲绅士风度,可以叫我孃孃。总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仅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还将陪你们一起慢慢长大”。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尽力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与大师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课堂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中善于思考,敢于发言。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培养的主阵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其结果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模式顶层设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强调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问题生成为主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课堂训练为核心。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通过课前导读、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五个环节,将“学”和“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教师的教变成一种指导,一种对话;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其结果是课堂活了,学生笑了,老师轻松了。

三、化学生活化———新的兴趣增长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一直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我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点,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相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豆腐为什么不可与菠菜一起煮?为什么在菜要出锅时才加盐?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怎样防止食盐潮解?怎样轻松清除水垢?为什么抗菌素类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记得有一次在讲稀释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量知识点时,我就给学生放映了一段中央二台几个工商人员与一农村卖农药的老板发生争执的视频。老板给他们几个泼了浓硫酸,那几个工商人员惊慌失措,居然跳进路旁的池塘中想洗掉身上的浓硫酸,导致全身烧伤面积达70%,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把化学知识融入生活不仅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书本知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师———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如,元素符号、化合价的口诀、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等。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将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以化合价的学习为例,之前我是教学生先背口诀,再教他们如何应用。后来我发现有的学生口诀背得很熟,可就是不会做题,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现在,我是先引导学生应用。等到学生熟练运用自如后,再去背诵口诀,结果教学效果好多了。在讲固体溶解度时,传统教学强调概念中的四个要素反复讲解,十分详细,并配以相应的例子说明。但在应用过程中,学生总是想起这个要素,忘了那个要素,让教师十分头痛。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已学过溶解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比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我以生活中熟知的白糖和食盐为例,问学生二者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用什么实验来比较?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得十分热烈,很快就把概念中的几个要素说得清清楚楚。由于这不是教师的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实验思考的结论,所以他们掌握得非常好,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不同的教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幸福教师,又幸福学生。

作者:黄小容 工作单位: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激发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探

陆安西

(都川中学)摘要 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才接触的学科,化学教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启蒙教学,另一方面又是提高升学率的速成教学,学生刚开始对新的学科往往具有比较大的热情,但随时间的推移,化学知识的增多,知识越来越复杂,许多学生理不清关系,找不出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入门到熟练的过程,是所有初三化学老师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关键词 亲其师信其道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兴趣 实验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获得知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初三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1.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教学上一个最朴素却最有效的道理,那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深深地喜爱某一位教师,当这种爱达到某一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迁移,从爱教师到喜欢他所上的课,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这正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跟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不断地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最主要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喜欢和接纳自己,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上我们所上的课,才能在课堂上形成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因地适宜地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对于大千世界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但对于很多事件又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因此他们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心存疑虑,从而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我们应该在课堂中不断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气氛,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 在课堂教学中多总结运用语言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注意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面那些教授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总是能让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授课老师在语言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总是能够把每一个历史事件讲得细致入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锤炼我们的语言艺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正如北京青年报组织的“微笑活动”中,很多志愿者感叹道:“同样的话语,微笑的表达和面无表情的表述,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态度随和,面带微笑,同样可以在课堂上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拉近师生关系。再辅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讲述,自然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应做到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直观性强。所谓抑扬顿挫,是指教学语言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有声有色,就是说教学语言应富于表情,包括面部表情,打手势以及心语的运用等。语言的直观性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在适当的时候打比方,因为有的化学概念相当的抽象,如在讲到原子内部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整个原子想象成一个桃子,桃核就代表原子核,核仁就代表原子核内的质子等,这样比喻显得比较形象,易于接受。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能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是课堂气氛活跃,有节奏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2.2通过兴趣盎然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化学是一门研究生活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现象,并逐一的去帮助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看似“很神奇”的事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联系在意大利发现的“屠狗洞”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二氧化碳气体能让小白鼠窒息的动态效果;学生观察以后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屠狗洞”的秘密实际上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过高导致进入的狗或者其他低矮动物窒息死亡。教师再进一步讲解说明屠狗洞的形成过程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原因,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3 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事物的探究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学生早已厌倦了枯燥无味的书本理论知识,迫切想要在形象生动的实践课堂中得到解脱,此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我们老师要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第一节课开始时可以先抛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比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木炭跳舞”等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改革已经从教法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而学法改革的核心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试想:如果每一节的教学都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的话,那么上课岂不就成了另一种煎熬了吗?因此,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当然,要想马上革除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3.1对于新授课,力争让学生自主突破重难点。

老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抓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围绕重难点设计出一些真正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讨论或实验。如: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设计这样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你们都见过许多燃烧的现象,你们能说出多少见过的及做过实验的燃烧现象?(讨论交流,提问)(2)这么多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参加过野炊吗?怎样建炉灶?怎样架木材烧?(交流讨论)请你们对木材的引燃提出一些问题。通过生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总结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疑难问题。(4)常生活中谁都见过火,但怎样才能使物质燃烧起来?一定要点燃吗? 你在家通常是用什么方法来灭火的?你知道灭火的原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看课文一边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3.2对于习题课,力争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在习题讲授及处理时,设计上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基础点教师板演,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及空间。要在习题的讲解过程当中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尽量让他们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然后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习题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定的成就感。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做题不行,要动笔做;光做题也不行,要动脑总结。”鼓励学生自编题集。

3.3对于复习课,力争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自我修补

对于复习课,教师可以先明确复习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复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归纳复习要点,鼓励学生学会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到见解,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自豪。

4.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个人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初三学生在人生历程中是一个特殊时期,身体成熟心理不成熟的阶段,思想处于极不稳定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学生对学习不重视,那他的学习兴趣就

可想而知了。

十四、五岁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求知欲较强对人生、未来有一定的认识,但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稳定性不强。有部分学生已出现了厌学心态,进取心不足,心里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人生哲理的知识,课外多与同学谈心,让学生的困难得以解决,学生喜欢上该科的老师,自然学习的动力也随之而生。

总之,用各种有用的方式方法去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老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反思,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可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定位,在实际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又要顾及到学生学业成绩的稳步提高。以上观点是自己参加工作以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领悟到的一些感受,敬请各位同行们给予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参考文献

〔1〕 张灵敏.亲其师而信其道.〔J〕;青年文学家;2011 年16期 〔2〕 王玉祥.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城中学.作者简介 本人于1985年10月出生,男,2010年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2010年9月开始参加工作至今.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自然科学的学科,但农村中学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就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化学教学,如利用演示实验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手段学习兴趣

我校是阜阳市颍州区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低,但基于化学课强调实验配合教学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仪器,来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这是摆在我们农村化学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因此,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教科书中每章节在都有若干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去掌握,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如何解决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难点也是教学任务之一。我们如能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将这些难点通过实物形象地展示出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电子在这些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运动,才使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才有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三、利用多媒体可与实验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来学习知识,但在某些方面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如能将多媒体的应用与实验相互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通过多媒体可以弥补实验时间上的不足。有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无法达到此效果的,即使提前做好放在那里,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时可在课堂教学中演示这一实验,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这样变利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对该实验已有了本质的理解。象铁的生锈这种实验就可以与多媒体相结合。再如可我们讲解微粒间存在着间隙,也可利用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在实验的同时,播放 Flash课件,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微粒其体积的大小不一样,小的微粒如何进入到大的微粒中去,其结果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宏观现象。通过这样的结合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的参与,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化学实验和多媒体,就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课堂教

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加强映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初中学生的好朋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① 李荣华“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年第6期

② 刘晓东:《服务于化学课堂》,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年

出版,第15页

③ 王六新、李建“在化学教学中推行新课改”《中学化学

教学》2004年8期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31,7-8,2000。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化学),北京大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

本文作者: 发表时间:2006-9-1

1作者单位: 联系方式: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

肥城市陆房中学刘全刚

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化学作业的批改,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备课、作业、单元过关并称为教学常规的三大环节。要看到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学生正处于高峰期,而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多数教师身兼两个学科的教学,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4)作业形同虚设。

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它的作用逐被单元过关所代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价值。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批改方法:

(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

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

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4)当堂当面批改。

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够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

第[1]页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的方法和重要性高邮经济开发区初中王鑫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新拨中学王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记忆 (赤东镇赤东中学徐学明)在多年的教学中,时常有学生对我说:学化学难就难在很多的知识需要记忆,什么元素符号、化合价、仪器的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反应的......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21347||302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 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儿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