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

时间:2019-05-15 01: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

第一篇: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

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

作者:吴燕翼

【摘要】中药调剂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正确的调配,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治疗效果,调剂人员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它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调剂”与“处方”一样,具有法律上的责任,同时它的工作又牵涉到中医中药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好中药调剂关,确保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地为防病治病服务,【关键词】中药,调剂技术

中药调剂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正确的调配,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治疗效果,调剂人员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它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调剂”与“处方”一样,具有法律上的责任,同时它的工作又牵涉到中医中药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好中药调剂关,确保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地为防病治病服务,通常它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由于调剂人员每日调配的处方量比较大,而且它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在这里笔者就中药调剂过程中常见的差错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中药调配中所出差错的原因 1、1医生书写处方不规范

医生处方不规范,书写潦草,调剂人员有时辨认不清,导致错误调配。医生的这种态度给药房的调配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不仅影响了调配处方的速度,而且还很容易使一些药物名称相似的药品看错,发错。如桂枝-桔梗,黄芪-黄芩等。还有,有的医生书写数字0和单位g连在一起,例如50g有时就辨认不清是五克还是五十克。这些都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调配。

1、2药品名称相似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且命名也多种多样,有的中药名称仅一字之差的就有很多,如不仔细辨认在调剂过程中很容易调差。也有一些药物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的现象存在,这些名称相似的饮片调剂人员很容易混淆。也有一些药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别名,如不是很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功效,在调剂过程中也很容易混淆,如补骨脂别名“破故纸”,为补阳药,而木蝴蝶别名“云故纸”、“千层纸”,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调配时一定要仔细辨认,切勿将“破故纸”错发为木蝴蝶。

1、3药品外观、体积形态相似

由于调剂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有些外观、形态相似的药物很容易在装斗时错装,进而导致调配时错误。1、4调剂人员因素

有些调剂人员由于个人情绪或未休息好,上班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或患者较多调配处方时过于急躁,造成落药,调错药现象。另外还可能在发药时患者同名,没有辨别患者其他信息直接将药发出去,而使患者用药效果不佳或无效[1]。

1、5饮片调剂量不准

饮片调配是依据医生处方要求,将加工合格的中药饮片,调制成便于患者内服或外用的药剂的过程,调配的工具是戥子。

关于操作方面,调剂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每剂药误差正负不得超过5%,一方多剂时应严格按递减分戥法逐剂进行复戥,禁止凭视觉主观估计。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着调剂人员“以估代称”、“以手代戥”的现象。可想而知,这样做是很难达到调配剂量准确无误的,而药物的剂量在临床上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因素。1、6处方应付不准确

调剂人员对处方应付掌握不熟,如书写“白术”按实用中药调剂手册[2]应付“炒白术”,书写“龙骨”应付“煅龙骨”。也有些医生对处方应付不太了解,不知所开药物药房应付何品种,从而出现医生用药意图与药房实际配付品种不一致,存在着“脱节”的窒螅�够颊叩貌坏接行У闹瘟啤?1.7调配人员责任心不强

处方调配时不认真,聊天说笑;分剂时马马虎虎, 不均匀;光顾快而忽视了调剂质量,调配后不自我复核或复核徒于形式;遇到处方有疑问不明之处,怕麻烦,不与原处方医生联系,而是盲目猜测,估读估认;同一张处方两人甚至多人同时调配,由于相互之间协调不好,重复称取或遗漏药味;对特殊处理药物不按调剂常规或脚注要求调配等等。

2、解决中药调配中所出差错的对策2、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中药饮片调配工作是整个中药调配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因此非药剂人员或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中药调配工作,新分配的或实习进修人员必须加强带教工作,对一些贵细药和毒麻药要有专人专柜管理,药房应有严格的值班制度和管理制度,中药调配人员上班时间必须集中精力配方,安静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配方。因此,应强调药房重地非本室人员不得入内的管理规定,提高中药房调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加强医德医风与责任感教育。

2、2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业务水平

中药调剂是一项涉及知识面很广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药调剂人员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素质,掌握各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保证中药调剂的工作质量,充分配合临床工作的需要。认真把好审方、调配、复核等关键环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调剂过程中发现处方不规范,应与处方医师沟通,并及时纠止或重签名。确保调剂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2、3加强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中药调剂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到中药调剂工作的重要性,一丝不苟对待调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总之,有效的减少调剂过程中的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是每个药剂人员的责任。我们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元忠,腾焕昭.实用中药调剂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5.2、崔敬,杨毅恒.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5):60-61.

第二篇:中药调剂技术论文

中药调剂技术分析 【摘要】有效的减少调剂过程中的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是每个药剂人员的责任。我们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中药 调剂 技术

中药调剂系指按照医师临床处方所开列的药物,准确地为患者配制药剂的操作技术,通常应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包括汤剂饮片的调配和汤剂的制备,中成药制剂的调配,以及根据医师处方为患者临时配制其他药剂等工作。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分述如下。1.审方 审方系指药房审方人员审查医师为患者开写的处方。合格的处方经审方人签字后即可交计价员计价收费,对于有疑问或不合格的处方,应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原因,协商处理,决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或随意处理。审方着重审查以下项目:①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与号码。②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③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药存在。④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⑤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

2.计价 必须准确、迅速,以缩短患者取药时间。

3.调配 调配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己有审方人签字,并己交款的医师处方,准确地调配药物的操作。配方时按处方药物顺序逐味称量;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应单独包装,并注明处理方法;若调配中成药处方,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规格、药量调配;调配人员必须精神集中,认真仔细,切勿拿错药品或称错用量;处方应逐张调配,以免混淆;急诊处方应优先调配;保持配方室的工作台、称量器具及用具等整齐清洁等。总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证配方质量。调配完毕,自查无误后签名盖章,交核对员核对。

4.复核、包装与发药 为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防止调配差错与遗漏,对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自查基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核对,重点核对调配的药物和用量与处方是否相符;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物有无虫蛀和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和有配伍禁忌药及贵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者有否签字等。经核对无误后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即可装袋发药。

包装的药袋上写明患者的全名。中成药还须写明用法与用量。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环,按取药牌发药,发药时要与患者核对姓名剂数,无误后再向患者耐心地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患者完全明了,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

由于我公司每日调配的处方量比较大,而且它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在这里我就在我公司中药调剂过程中常见的差错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调配差错原因

1、医生书写处方不规范

医生处方不规范,书写潦草,调剂人员有时辨认不清,导致错误调配。医生的这种态度给药房的调配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不仅影响了调配处方的速度,而且还很容易使一些药物名称相似的药品看错,发错。如桂枝-桔梗,黄芪-黄芩等。还有,有的医生书写数字0和单位g连在一起,例如50g有时就辨认不清是五克还是五十克。这些都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调配。

2、药品名称相似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且命名也多种多样,有的中药名称仅一字之差的就有很多,如不仔细辨认在调剂过程中很容易调差。也有一些药物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的现象存在,这些名称相似的饮片调剂人员很容易混淆。也有一些药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别名,如不是很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功效,在调剂过程中也很容易混淆,如补骨脂别名“破故纸”,为补阳药,而木蝴蝶别名“云故纸”、“千层纸”,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调配时一定要仔细辨认,切勿将“破故纸”错发为木蝴蝶。

3、药品外观、体积形态相似

由于调剂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有些外观、形态相似的药物很容易在装斗时错装,进而导致调配时错误。

4、调剂人员因素

有些调剂人员由于个人情绪或未休息好,上班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或患者较多调配处方时过于急躁,造成落药,调错药现象。另外还可能在发药时患者同名,没有辨别患者其他信息直接将药发出去,而使患者用药效果不佳或无效。

5、饮片调剂量不准

饮片调配是依据医生处方要求,将加工合格的中药饮片,调制成便于患者内服或外用的药剂的过程,调配的工具是戥子。

关于操作方面,调剂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每剂药误差正负不得超过5%,一方多剂时应严格按递减分戥法逐剂进行复戥,禁止凭视觉主观估计。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着调剂人员“以估代称”、“以手代戥”的现象。可想而知,这样做是很难达到调配剂量准确无误的,而药物的剂量在临床上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因素。

6、处方应付不准确

调剂人员对处方应付掌握不熟,如书写“白术”按实用中药调剂手册[2]应付“炒白术”,书写“龙骨”应付“煅龙骨”。也有些医生对处方应付不太了解,不知所开药物药房应付何品种,从而出现医生用药意图与药房实际配付品种不一致。

7、调配人员责任心不强

处方调配时不认真,聊天说笑;分剂时马马虎虎, 不均匀;光顾快而忽视了调剂质量,调配后不自我复核或复核徒于形式;遇到处方有疑问不明之处,怕麻烦,不与原处方医生联系,而是盲目猜测,估读估认;

同一张处方两人甚至多人同时调配,由于相互之间协调不好,重复称取或遗漏药味;对特殊处理药物不按调剂常规或脚注要求调配等等。

二、解决对策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中药饮片调配工作是整个中药调配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因此非药剂人员或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中药调配工作,新分配的或实习进修人员必须加强带教工作,对一些贵细药和毒麻药要有专人专柜管理,药房应有严格的值班制度和管理制度,中药调配人员上班时间必须集中精力配方,安静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配方。因此,应强调药房重地非本室人员不得入内的管理规定,提高中药房调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加强医德医风与责任感教育。

2、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业务水平

中药调剂是一项涉及知识面很广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药调剂人员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素质,掌握各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保证中药调剂的工作质量,充分配合临床工作的需要。认真把好审方、调配、复核等关键环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调剂过程中发现处方不规范,应与处方医师沟通,并及时纠止或重签名。确保调剂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3、加强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中药调剂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到中药调剂工作的重要性,一丝不苟对待调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总之,有效的减少调剂过程中的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是每个药剂人员的责任。我们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1、张元忠,腾焕昭.实用中药调剂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5.2、崔敬,杨毅恒.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5):60-61.

第三篇:中药调剂工作制度

中药调剂工作制度

1. 调剂人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认真严厉的工作

态度,准确及时地调配处方。

2. 调剂室应保持整洁,用具定位陈列,用后应放回原处,盛装称

量毒药的容器应当专用,调剂人员工作时穿戴整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3. 调剂人员必须按照医师处方进行配方,无权增减药物的数量和

剂量,未经医师同意不得随意以它药顶替代用。

4. 调配处方前应仔细审查处方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剂

量,医师签名,服用方法和相反相畏等情况。

5. 称药要求准确,不可估计,取药时要防止串格,分药时要求均

匀准确。

6. 急症或重病处方随到随配,不得延误,一般处方按交方先后次

序配给。

7. 发药时要呼叫病人的姓名,并核实姓名,床号,剂数及附带的成药名称数量。

第四篇:中药调剂员论文

中药调剂员论文 ——中药炮制不同调剂亦不同

一种中药根据炮制的不同,功效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临床调剂的药师则要根据中药处方的不同,调配出正确的炮制品种。如地黄,生用味甘、苦,性寒,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经黄酒蒸后,名为熟地黄,性味变为甘、微温,功能滋阴补血、益肾填精。天南星,性味辛温,功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经牛胆汁制后名为胆南星,性变成苦凉,专涤热痰、熄风定惊。那么,如果处方只写药物的正名(包括常用别名和冠以产地、质量要求的名称)或炮制方法不明确的名称,中药调剂人员如何付药呢?以白术为例,有炒白术、土炒白术、焦白术、生白术四种,但处方只写“白术”或“炒白术”该如何付?有些缺乏经验的药师由于对中药的炮制类别及处方付药不甚清楚,往往会在调剂中出现差错。为了确保中药疗效,避免各行其是,就需按传统付药习惯,给予正确的中药饮片。

药材炮制方法不同

处方调配各不相同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主要功能为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泄泻、脘腹虚胀、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并可以治疗胎动不安等症。

白术不同炮制品种效用区别是:生白术,浸润切片干燥,主要用于健脾燥湿,临床用的较少;麸炒白术,切片后麦麸炒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和胃的作用,临床上用的较多;土炒白术,切片后灶心土(伏龙肝粉)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焦白术,切片用强火炒至焦黄色,取其温中止血作用。临床中若处方写白术、炒白术、贡白术应付麸炒白术;写土白术、土炒白术应付土炒白术;写焦白术、焦术应付焦白术;写生白术应付生品。

大黄:苦、寒,归脾、胃、心、肝、大肠经,其主要功效为攻积导滞、泻热通便、活血祛瘀,用于实热便秘、食积痞满、血瘀经闭,还可治疗因实热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吐血以及烧伤等。

不同炮制品种效用区别是:生品大黄,浸润切片干燥而成,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酒大黄,切片黄酒闷润炒,缓和泻下作用,借酒提升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熟大黄,切咀用定量黄酒蒸透,泻下作用缓和,并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l大黄炭,切片炒至焦黑色,泻下作用极弱,并有止血作用,用于大肠积滞而致的便血。临床中处方写大黄、生大黄、川军、绵纹应付生大黄;写酒大黄、酒军应付酒炒大黄;写制大黄、熟军、熟军咀、熟大黄、炙川军应付熟大黄,写大黄炭、川军炭、绵纹炭、军炭应付大黄炭。

半夏:为辛温有毒之品,归脾、胃、肺三经,其主要的功能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温化寒痰、降逆止呕的首选药,炮制的目的是因为生半夏有毒,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麻木、肿胀、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使人窒息。各种炮制方法都为解生半夏的毒性,以缓和药性,使其服用安全有效。

不同炮制品种效用区别是:清半夏,清水浸漂去毒,加白矾,泡、煮而成,长于化痰;姜半夏,清水浸漂去毒,加白矾、生姜煮,取其和胃止呕的功效;法半夏,清水浸漂去毒,加石灰、甘草浸泡,偏于燥湿化痰,半夏曲,即法半夏面与六神曲面共制,重于化痰、温胃消食。虽然各法炮制的半夏功效有共同点,但侧重点却也不同,在处方调配时还要加以区别,如处方写半夏、法半夏、法夏、制半夏、京半夏应付法半夏;写姜半夏、姜夏、姜夏片应付姜半夏;写清半夏、清夏、半夏片应付清半夏;写半夏曲、炒半夏曲应付麸炒半夏曲,而生半夏是半夏的生品,有毒,有专人保管,在处方调配时要严格把关。

黄连:为苦寒之品,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味道极苦,入心经可泻心火,适用于心火炽盛,热病心烦、吐血、衄血、肝胆火盛、目赤肿痛。

不同炮制品种也有不同的区别:生黄连,去净杂质、去净须根即成,苦寒性较强,多用于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盛心烦、湿热痢疾、口舌生疮、痈疖疮疡等;酒黄连,净黄连用黄酒拌炒而成,可引药上行,治疗头目之患、目赤肿痈;姜黄连,净黄连用鲜姜汁拌炒而成,可缓解黄连的苦寒之性,善治胃热呕吐;吴萸连,净吴茱萸煎汁与黄连拌炒而成,可抑制黄连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可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治疗吞酸胁痛,黄连炭,净黄连炒炭而成,取其清热止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酷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这说明了炮制方法不同,治疗的部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迥然有别。如处方写黄连、川黄连、川连、云连应付生黄连;写姜黄连、姜连应付姜黄连;处方写酒黄连、酒连应付酒黄连;处方写吴萸连、萸黄连、萸连应付吴萸连;处方写黄连炭应付黄连炭。

黄芩:为苦寒之品,归肺、胆、胃、大肠经,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此黄芩为清热燥湿之要药,并能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常用于湿热泻痢、肺热咳嗽、血热出血,胎动不安等。

不同炮制品种的功效区别较大,如生黄芩,净黄芩置于沸水中稍煮或蒸后,切片干燥,这种炮制加工的目的是“杀酶保甙”,生黄芩遇水后颜色会变绿,说明黄芩甙已被水解,黄芩的功效也会失效,生黄芩的清热泻火力强;酒黄芩为黄芩片用黄酒拌炒而成,酒黄芩入血分,并可凭借酒力以升腾,多用于目赤肿痛、上部血热出血,又可缓和其苦寒之性;黄芩炭,为黄芩片炒至焦黑色,保其存性,具有清热止血的作用,多用于出血症。【在过去枯黄芩(老根空心者)与条黄芩(新根实心者)切片时分开切制,在处:在处方中分别入药,其功效有所区别,正如《药品化义》云:“黄芩中枯者名枯芩,条细者名条芩一品宜分两用。盖枯芩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其条芩体重主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应对处方书写时,若处方写黄芩、枯黄芩、枯芩、条黄芩、条芩、子黄芩、子芩、细黄芩均应付生黄芩;若写炒黄芩、酒黄芩应付酒黄芩;若写黄芩炭应付黄芩炭。

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适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吐血、尿血等症。不同的炮制方法其功效差别不同,生栀子,生品碾碎即可,用于治疗气分病;炒栀子,清炒(北京用生姜汁炒),其苦寒之性稍缓和,姜汁炒后可增强清胃火止烦呕的功效;焦栀子,炒至焦褐色,是为了缓和苦寒之性以避免伤胃,栀子炭,武火炒至黑褐色,主要用于清血分郁热而止血,栀子皮,剥去果皮,主要功效为去肌表之热;栀子仁主清内热。正如《本草备要》指出:“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处方中写栀子、枝子、山栀子、炒栀子应付炒栀子;若写焦栀子应付焦栀子;若写栀子炭、黑栀子、黑山栀应付栀子炭;若写生栀子应付生品栀子捣碎;若写栀子皮应付生品栀子皮。

当归:为甘、辛、温之品,归心、肝、脾经,根据当归甘补、辛散、温通之性,其功效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又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当归能治一切血症,为妇科疾病之要药,常用于治疗贫血、月经不调、血虚便秘、痈疽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症。

当归不同炮制品种的功效也不相同,全当归,当归浸润切片后干燥而成,重在补血和血,为冶疗血分疾病的常用药;酒当归,当归切片后黄酒拌炒,可增强活血化淤的作用,以助药力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土当归,切片后用伏龙肝粉拌炒而成,既能补血又不致于滑肠,并能和脾,适用于血虚而又便溏者;当归炭,清炒,炒至焦黑色,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崩漏下血者。在过去炮制当归时,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分别切片,在处方中分别入药。其药用部分不同疗效有别,全当归补血和血;当归头引血上行;当归身补血中守,当归尾破血下流。应对处方时,若处方写当归、全当归、秦当归应付生当归片;若写酒当归应付酒炒当归;若写土炒当归、土当归应付土(伏龙肝粉炒)当归{若写当归炭应付当归炭。

白芍:苦、酸、寒,归肝、脾二经,酸能收敛,苦寒泄热,具有养血柔肝、平肝止痛、调经的功效,治疗血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胸胁疼痛、四肢拘挛、泄痢腹痛、月经不调。

不同炮制品种其功效差别较大,如生白芍,白芍浸润切片后干燥而成,敛阴平肝的作用较强,适于肝火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耳鸣等,酒白芍,生白芍切片后黄酒拌炒而成,酒炒后可缓和白芍酸寒之性,和中缓急止痛的效果好,特别是产后腹痛的患者最宜用酒白芍;炒白芍,生白芍清炒而成,使白芍药性缓和,善于养血敛阴,多用于肝旺脾虚之证;醋白芍,白芍切片后醋拌炒而成,醋白芍入肝经,可增强平肝作用;土白芍,白芍切片后伏龙肝粉拌炒而成,可增强健脾之功;焦白芍有凉血止血之功效,比较少用。处方若书写白芍、芍药、白芍药、杭白芍、杭芍应付生白芍;若写酒白芍、酒芍应付酒炒;若写炒白芍应付清炒的白芍;若写醋白芍应付醋炒白芍;若写土白芍应付伏龙肝粉炒的白芍;若写焦白芍应付炒焦的白芍。常见性状类似中药饮片的鉴别

在临床常见的中药饮片中,一些炮制后的饮片由于性状相类似,临床中容易混淆,因此在调剂时需要鉴别,以防患者错误服用。这些相似的饮片有很多,如苦杏仁与桃仁、黄精与玉竹、香加皮与地骨皮等。

苦杏仁与桃仁:苦杏仁呈心形,稍扁,底部及边缘较厚,顶端略尖,外皮黄棕色,种仁油性较桃仁小,嗅特殊,味苦;而桃仁呈扁平卵圆形,顶端尖,底部钝圆偏斜,中间隆起,周边薄,外皮浅黄棕色,种仁油性较苦杏仁大,味微苦。

黄精与玉竹:黄精即“鸡头黄精”,呈不规则圆锥形,头粗尾细,状如鸡头,地上茎痕呈圆盘状,形似鸡眼。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明显波状环节,须根痕呈点状突起,断面淡棕色,角质样,可见多数筋脉小点(维管束),气微,味微甜,嚼之发粘;玉竹呈圆柱形,略弯曲而稍扁,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环节明显而隆起,根茎、端有时具芽,并有圆形茎痕,半透明,断而黄白色,角质样,颗粒状,隐约可见筋脉点(维管束),气微,味微甜,略带粘性。

香加皮与地骨皮:香加皮又称“北五加皮”。呈细长圆筒形,外表面灰棕色,表皮粗糙,内表面淡黄色,较光滑,有细纵纹,质轻,断面黄白色,有浓厚香气,味苦刺舌,有毒;地骨皮呈卷筒状,或不规则碎片,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纵裂纹,易成碎片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常以“糟皮白里无香气”来形容地骨皮的特征。

玫瑰花与月季花:玫瑰花略呈半圆球形或不规则团状,花瓣密集,呈复瓦状排列,紫红色鲜艳,雄蕊多数,黄褐色,花托半圆球形,花5片,披针形,黄绿色,气芳香浓郁,味甘、微苦;月季花,性状与玫瑰花相似,但花瓣较长,花托倒卵形,香气淡,味淡微苦。

槐花与扁豆花:槐花性状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片,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中间可见须状花蕊,无臭,味微苦;扁豆花与槐花类似,但花朵较大,呈扁平形,花萼灰绿色,被柔毛,气微香,味淡、微酸。

女贞子与鸭胆子:女贞子呈卵形、椭圆形或骨形,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柄痕或短果柄,体轻,外果皮薄松泡,易剥落,破开后种子多为l粒,肾形,外面紫黑色,内面灰白色,含油似蜡质。无臭,味甘而微苦涩;鸭胆子,呈卵形,外表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网状皱纹,网眼呈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基部有果柄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极苦。

生蒲黄和松花粉:生蒲黄呈鲜黄色细粉,质轻松,遇风易飞扬,手捻之有滑感,并粘手,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类圆形,气微,味淡;松花粉,呈淡黄色细粉,体较生蒲黄稍重,质极光滑,自容器内倒出似流水状,无臭,味淡,尝之有异香,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为椭圆形。

天仙子、地肤子与菟丝子:天仙子呈肾形或卵圆形,两面略扁,直径约为1毫米,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细密隆起小麻点,气徽弱,味微辛;地肤子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约l~3毫米,外被宿萼化被,表面灰绿色或是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五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及放射状脉纹5~l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黑色,气微,味微苦,菟丝子,呈球形,细小,直径约l~1.5毫米,表面棕灰包或黄棕色,具细密网状皱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以指甲压碎,水煮破裂有卷曲状白色胚根吐出,气微,味淡。

关龙胆片、坚龙胆片与小秦艽片:关龙胆片表面呈黄棕色,切面淡黄棕色,中心有数个筋脉小点呈环状排列(维管束),气微,味极苦;坚龙胆片,表面呈红棕色,角质,切面木质部导管均匀分布,呈黄色木心状,易与皮部分离,气微,味极苦;小秦艽片,表面呈黄棕色或灰黄色,断面显油润,近皮部黄色,中心土黄色,质地疏松,气特殊,味微苦涩。

山药与天花粉:山药呈圆形或类圆形片、斜片,表皮白色或淡黄色,切面洁白色,可见发亮的小点,粉性足,无臭,味淡,微酸;天花粉,呈类圆形片或半圆形片,表皮黄白色,切面白色,可见黄色导管孔小点,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导管,富粉性,无臭,味微苦。

粉草解与土茯苓:粉草解,为不规则薄片,边缘不整齐,外皮黑棕色,切面黄白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具不规则黄色筋脉花纹(维管束),对光视云,极为明显,质松脆,略有弹性,水湿后不产生粘性,气微,味微苦辛;土茯苓,略呈长圆形,边缘不整齐,外皮黄棕色,切面淡棕色,稍粗糙,显粉性,可见点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水湿后有粘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当归与独活:当归,呈类圆形薄片,表皮黄棕色,皱缩不平,切面黄白至淡黄棕色,有裂隙及多数棕色小点(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独活,呈类圆形薄片,表皮灰褐色至棕褐色,皱缩不平,切面皮部灰白色,木部灰黄色,有多数散在棕色小点(分泌腔),形成层环棕色,气辛香而较浊,味苦辛,麻舌。

生地黄与庇参:生地黄呈不规则厚片,边缘不整齐,表皮灰黑色,切面黑紫色或棕黑色,油润,光泽,气微,味微苦,甜;幺叁,呈不规则片状,较牛地黄薄,边缘皱缩,表皮灰褐色,切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油润,质软,有时显裂隙,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甜。

制川乌与制草乌:制川乌,呈类圆形片状,表皮黑褐色,切面灰黑色,平坦,外层可见多角形形层环,角质,边缘较整齐,质脆,无臭,味淡,微有麻舌感;制草乌,呈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片,表皮灰黑色,外层有灰白色多角形形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裂隙,边缘皱缩或弯曲,质脆,无臭,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第五篇:中药调剂员资料

1.白芷

[来源]伞形科-白芷-根

[性状]类圆片切面:白,粉质,棕色细环纹皮部宽,密布棕油点 气香味辛

2.葛根

[来源]豆科--野葛/甘葛藤--根[性状]竖切片/小块状。切面:白,滑细,粉性,纤维性质坚韧,不易折。

3.[来源]葫芦科--栝楼--根[性状]类圆片。切面:白,粉性,淡棕筋脉点放射状排列质坚硬,不易折。

4.黄芩

[来源]唇形科--黄芩--根[性状]类圆/不规则片。切面:黄,放射纹,遇潮易变绿。味苦。

5.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根茎[性状]不规则片,外皮粗糙黄褐味极苦。

6.板蓝根

[来源]十字花科-菘蓝-根[性状]类圆厚片,表面灰黄,纵皱切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棕灰环纹放射纹或裂隙。

7.白头翁

[来源] 毛茛科-白头翁-根

[性状] 不规则片。外皮黄褐易剥,纵皱,根头白绒毛切面淡黄,放射纹或裂隙

8.大黄

[来源] 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及根茎[性状] 块片状,表面黄棕断面淡红棕/黄棕,颗粒性,质坚实根茎:髓大,星点(异常维管束)根:形成层环明显,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嚼之粘牙,沙粒感,唾液染黄

9.粉防己

[来源]防己科-粉防己-根[性状]圆厚片,表皮灰棕

10.苍术

[来源] 菊科-茅苍术、北苍术-根茎[性状]不规则厚片。外表褐/黑棕 切面黄白,朱砂点,起霜气香特异

11.泽泻

[来源]泽泻科--泽泻--块茎

[性状]类圆厚片。切面黄,粗糙,颗粒性,散在星点质坚实,不易折。

12.干姜

[来源]姜科-姜-根茎[性状]不规则片,指状分枝切面黄白,筋脉点,淡棕环纹,粉性,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姜气姜味)

13.乌药

[来源]樟科--乌药--块根[性状]类圆薄片。外皮褐、薄、易脱,切面淡黄,木部宽,细致放射纹,质轻脆易碎。气香。

14.茜 草

[来源]茜草科--茜草--根/根茎

[性状]不规则厚片/段外表棕红,细纵纹,栓皮易剥落切面皮窄木部大,淡红,有小孔

15.川芎

[来源] 伞形科-川芎-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

[性状] 蝴蝶片切面黄灰,棕色油点,波状环纹质坚实,气香特异,苦辛,麻舌天 花 粉

16.[来源]罂粟科-延胡索-块茎[性状]不规则碎块断面黄褐,角质,质坚脆,味苦

17.丹参

[来源] 唇形科-丹参-根[性状]不规则段,外表棕红,纵纹,粗糙切面黄色放射纹如

星点质坚实,味苦

18.[来源] 苋科-川牛膝-根[性状] 类圆片、灰褐、纵皱 切面黄白筋脉小点排成数圈同心环

19.川贝母

[来源] 百合科-川贝母-鳞茎[性状]心形,表面类白色,较光滑两鳞叶大小悬殊,大抱

小,小叶露出部呈新月形--怀中抱月

20.桔梗

[来源]桔梗科--桔梗--根[性状] 圆薄片,外表黄白,纵沟,切面金井玉栏,质坚脆,易

折。边不齐,皮部类白,淡棕环纹,木部淡黄

21.远志

[来源] 远志科-远志-根

[性状] 外表浅棕,横皱纹,似蚯蚓。去木心-筒状,纵裂缝,中空未去木心-木部黄白,易与皮部分离 味苦刺喉

22.天 麻

[来源]兰科--天麻--块茎[性状] 不规则薄片,光泽半透明。切面平坦,角质,淡黄,白色筋脉纹。嚼之发黏。

23.党参

[来源]桔梗科-党参-根[性状] 短段。外表淡棕黄,纵沟纹 切面皮部淡棕黄,木部黄白,放射纹特殊香气,味甜

24.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孩儿参--块根[性状]形似鼠尾,表面黄白半透明,细纵纹断面黄白而亮,粉性/角质质脆,易折。味甘苦

25.黄芪

[来源]豆科--蒙古黄芪、膜荚黄芪--根

[性状]类圆片。外表淡棕黄,曲折裂隙切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棕色环/放射纹似金

井玉栏嚼之豆腥气

26.白术

[来源]菊科-白术-根茎

[性状]不规则纵切厚片外表黄棕,粗糙,瘤突切面黄白,散在棕油点质硬,气清香

27.山药

[来源]薯蓣科-薯蓣-根茎

[性状]类圆片,外表浅棕嚼之发黏,久尝发酸

28.甘草

[来源] 豆科-甘草、胀/光果甘草-根/根茎[性状]类圆厚片。外表红棕,粗糙,显著纵

纹切面黄白,棕环,放射纹,纤维性粉性特殊甜味。

29.当归

[来源] 伞形科-当归-根[性状]类圆/不规则薄片。外表黄褐/棕褐切面边棕褐,棕环纹,木部黄白,油点棕质柔韧,异香浓烈。

30.何首乌

[来源]蓼科--何首乌--块根 [性状]不规则厚片,棕褐,皱,粗糙,凹凸不平云锦状花纹,延胡索 川牛膝

质坚硬

31.白芍

[来源] 毛茛科-芍药-根[性状]类圆薄片,外表类白 切面:平滑,灰白,角质,环纹,放射纹质坚脆,味酸、苦

32.麦冬

[来源] 百合科-麦冬-块根

[性状] 纺锤形,端尖,表面黄白,细纵纹断面类白,半角质,中柱细小

33.黄柏

[来源]芸香科--黄皮树--树皮[性状] 均匀条状,鲜黄色,纤维性,味极苦

34.厚朴

[来源]木兰科--厚朴--皮[性状] 卷片。表面灰褐粗糙;内面深紫平滑,划之油痕;断面油

性,小亮星,气辛香。

35.杜仲

[来源]杜仲科--杜仲--树皮[性状]板片,表面淡棕,纵纹;内面暗紫光滑断面:细密银白弹性胶丝相连

36.大血藤(红藤)

[来源]木通科--大血藤--藤茎 [性状] 椭圆厚片,红棕皮部向黄白木部嵌入,呈放射状,似车轮,导管孔明显。质坚实,气异香。

37.川 木 通

[来源]毛茛科--小木通--藤茎[性状] 圆形横切片。切面木部浅黄棕,黄白放射纹,布满

导管孔;髓小,类白或黄棕,空腔

38.鸡血藤

[来源]豆科--密花豆--藤茎[性状] 斜片。切面红棕,木部多数小孔,与含红棕树脂皮部

相间排列,小形髓偏一侧,形成3~8个偏心性环。质坚实,纤维性强。

39.钩藤

[来源]茜草科--钩藤--带钩茎枝[性状]圆柱段。表面红棕枝节上两个弯钩对生向下

40.决 明 子

[来源]豆科--决明--种子[性状]短圆柱形,两端平斜,形似马蹄外表黯棕,光滑光泽,有突棱线和凹纹皮薄。质坚。

41.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果实

[性状]果实:卵圆,表面棕褐,密生刺突,皮薄质轻脆种子团:球形,有膜间隔

种子:黯褐坚实,不规则多面体,气香浓似樟脑

42.小 茴 香

[来源]伞形科--茴香--果实[性状]圆柱双悬果形似稻谷,表面黄绿,两端略尖,特异香气。

43.麻黄

[来源]麻黄科--草麻黄--草质茎[性状]细长圆柱段表面黄/淡绿,细纵脊,粗糙,体轻,质脆,易折断面纤维性,边黄绿,圆形红棕髓(玫瑰心)

44.辛夷

[来源]木兰科--望春花/玉兰--花蕾[性状]形似毛笔头,外表密被灰白茸毛,光泽

内面紫棕,光滑,气香

45.金 银 花

[来源]忍冬科--忍冬--花

[性状]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绿白,密被短柔毛。气清香。

46.[来源]桃金娘科--丁香--花蕾[性状]研棒状。棕褐色花冠圆球,4花瓣复瓦抱合,黄色花药。萼筒圆柱红棕,4枚三角萼片十字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香浓,味辛辣、麻舌

47.红花

[来源]菊科--红花--花

[性状]鲜艳橙红管状花质柔软。异香。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

48.茯 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性状]立方小块。类白色,颗粒感,略粗糙。质坚实丁 香

49.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猪苓--菌核[性状]

木质,颗粒状。质硬体轻如虚木

50.朱砂

[来源]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性状]朱红色粉末,染指。

不规则片皮黑,凹凸,不规则皱纹 切面黄白,

下载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调剂复习资料2

    中药调剂学总结 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等。 现代药: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生化药物以及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在内的研发的新药。 传统药:包括中药材......

    中药调剂复习资料1

    第二节、特殊中药的调剂管理 1、 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一类中药。 罂粟壳是只作配方使用,不零售。 中药罂粟壳:经考核有资格使用罂粟壳......

    中药调剂人员岗位职责

    中药调剂人员岗位职责 1、遵守《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工作。 2、每日检查格斗中的药材质量,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3、认......

    中药调剂学总结

    中药调剂学总结 中药调剂: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项富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

    中级中药调剂员

    中级中药调剂员考试介绍 一、职业前景 1.中药调剂员是实行“行业准入制度”的中药类别国家职业资格 中药调剂直接关系中药疗效发挥和患者身体健康,故必须实行行业资格准入制度......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 1、中药调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本院医师开出的处方调配发药,非本院处方不予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中药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

    中药调剂员(五篇材料)

    中药调剂员 职业定义 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 职业简述 职业名称: 中药调剂......

    中药调剂员中级工考试题

    09级初中班等级考题(B) 一、填空(每题1分,共 15分) 1.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2. 巴豆霜含脂肪油左右。 3. 熟地黄在质量上提出了“色如漆,甜如”的要求。 4. 炒法分清炒和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