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

时间:2019-05-15 01:3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

第一篇: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

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

论文关键词:战斗精神 培育 现代化 负面事件

论文摘要:本着紧密结合任务实际,着眼体现军人特色的原则,本文从军人战斗精神的内涵入手,着重研究分析了新时期军人战斗精神的创新生成模式,并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生成做了前瞻性的思考与展望。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用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部队,其实质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并将其转化为官兵强大的战斗力量。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就是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简单地说,军队战斗力是由两种要素组成的:第一是物质,第二是精神,而精神要素处于关键位置。军队面临的是血与火的战场,进行的是军队之间的生死搏斗。在这种搏斗中,或者生或者死,最需要的是职业精神。没有一种精神支柱作支撑,没有一种精神力量作动力,就不可能履行其担负的使命任务。

古今中外,对军队的精神有很多概括,古人称其为“武德”,中国古代兵家有言:“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桴而鼓忘其身。”作为将领,接受命令之后,就要忘掉他的家庭;当军队到达战场的时候,就要忘掉他的亲属;临阵指挥的时候,就要忘掉他自己。这些,就是为将之道、为将之德,是我国古代名将的精神品格。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革命战士,战斗精神在战场环境的作用下,保家卫国的豪情往往不激自怒,高涨饱满。在现代战争中,技术的发展、作战对手与环境的变化,使战争的形态、模式、手段发生了根本转变,也使战斗精神的培育面临新挑战。共同的、可见的敌人没有了,同仇敌忾的心理基础面临新的考验,官兵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是自己的思想和心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室的心理训练专家们在统计了300万份伤亡报告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战场上,官兵的恐惧感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紧张会造成智力、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短时严重失调,直接降低遂行战斗任务的能力。因此,为了加强作战心理训练的效果,美军采用了多种“实弹心理训练”的方式,刻意让参训人员面对真枪实弹的迎面射击,以营造出与真实作战行动非常相近的场景,磨炼士兵的作战技能,培育战斗精神。

一、战斗精神的基本构成与特征

(一)战斗精神的基本构成。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始终坚信正义在我,优势在我,胜利在我,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二是严格的作风纪律。表现在组织严密、指挥协调,有绝对的服从意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有良好的集体观念、内外关系等。三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具有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诱惑不动摇,面对险恶不退缩,面对危险不惊慌,面对威胁不怯弱。随时准备以无畏的气概和牺牲的决心,坚决彻底地完成任务。四是高尚的军人道德。要求军人不仅武勇和忠信,而且有以新军事科技知识为底蕴、智勇兼备的精神素养,有面对先进武器的自信,有建立在精通各种最新军事技术基础上的勇敢与胆识。五是高昂的战斗士气。它是战争过程中支配和影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心理状况,是军人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

(二)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

一是自觉而不盲目。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深刻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行动服从于一定信念、目标,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自觉自愿行动。二是积极而不被动。在坚定信念指导下,有向着预定目标前进的精神力量,有对工作任务的高度责任心、充沛精力和坚强毅力。在战时,勇敢顽强,奋不顾身,当战机不成熟时积极寻找战机,当战机成熟时立即采取行动。三是创新而不保守。对完成任务有创新和发展,对战胜困难有勇气和力量。四是执着而不退缩。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执行上级正确决定、指示和命令,有以高度的自觉、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毅力以及勇于创新的行动,坚定不移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政治品质,具有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经得起长时间的磨练考验。在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也决不半途而废,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三)战斗精神的内在特征。一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一方面,战斗精神已经被人类战争史所证实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战斗精神又产生于军人从事军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与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战争观以及自身的情感、意志、情绪等主观因素息息相关,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哲学基础,说明战斗精神是可生成、可转化的;主观性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理论依据,说明培育战斗精神要从帮助军人树立正确认识、培养良好情感、磨砺顽强意志等方法入手,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军事实践中形成。二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战斗精神具有个体性,勇敢、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官兵个体的体现。同时,个体体现的战斗精神也有相当的感染力,个体的积极行动往往能够带动鞭策身边的人做出反应,使战斗精神体现在群体行为中。群体的战斗精神反过来对个体又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群体,往往英雄辈出。因此,培养官兵的战斗精神不仅要关注个体,还应注重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三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人的思想和观点是战斗精神的内在基础,其一旦形成,往往具有稳定性,不因空间转移而消失,不因时间流逝而改变。但战斗精神又是可变的。一方面,人的思想和观点的转变是战斗精神变化的内因,它能带动战斗精神的变化。另一方面,外界因素(如战场环境、作战对象等)发生变化时,也会带来战斗精神的变化。一般来说,战场环境较为恶劣,对手实力增强,战斗行动受挫,都会使官兵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带来精神压力,影响战斗精神状态。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战斗精神变化有两种趋势:强化和弱化。影响这种战斗精神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政治工作应在把握内在要素基础上结合外部条件变化强化战斗精神。

二、战斗精神与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一)从战斗力构成要素看,战斗精神是促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人的素质高低是战斗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战斗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人的素质提高;另一方面,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战斗力其他因素的生长及其发挥作用。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军人”,它在战争中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武器”,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透视构成现实战斗力的诸要素,“军人”的作用实质上是其国家理念、民族意识、政治观点、军事技能、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军人”的觉悟、信念、意志力、创造力和勇敢精神;“武器”的作用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延伸,“素质”是将“军人”与“武器”结合形成战斗力的“中介”。由于军人的素质由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构成,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精神动力来释放和维持,其作用发挥需要战斗精神来激发。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战斗精神是构成现实战斗力的隐形因素,也是构成潜在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还是促进战斗力诸因素生成现实战斗力的“催化剂”。

(二)从战斗力内部诸要素关系看,战斗精神对其他要素的建设和发挥起指导和支配作用。部队战斗力的形成要素有军事政治素质、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战略战术、后勤保障等,这些因素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为现实战斗力系统。然而,在转化为战斗力过程中,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强有力的军事政治素质是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战略战术、后勤保障等因素发挥作用和形成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必须首先致力于提高官兵军政素质。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尺度之一,也是提高和发挥战斗力及其他要素作用的重要物质手段;体制编制是提高和发挥战斗力及影响其他要素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重要组织保障;战略战术是提高和发挥战斗力及影响构成战斗力的其他要素能否有效提高和发挥效益的重要方略和方法;后勤保障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及影响其他因素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战斗精神既是形成军政素质的“隐形”因素,又对战斗力其他构成要素的建设发展起促进作用,直接影响着部队战斗力。所以,提高战斗力,应重视部队战斗精神。

(三)从战斗力形成过程看,战斗精神是促进战斗力提高的决定因素。一是保持部队团结巩固。军队是人的集合体,统一的精神指导,是维持和巩固团结的“粘合剂”,是确保在残酷考验时始终坚持并取得胜利的“支柱”。历史证明,战争越发展,越需要有坚强的战斗精神,使全体人员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形成良好的内部团结。二是提高武器装备效能。由于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有时比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这就需要军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斗志,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三是激发部队士气。部队的战斗精神反映在士气上,就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斗志旺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直接导致战略意图、战术目标、战斗计划的成功实现。从这个角度讲,战斗精神又是战斗力的“倍增器”,正如古人所说,“胜在得威,败在失气”。

三、影响部队战斗精神培育的诸要素分析

(一)长期的和平环境与战斗精神的培育。建国后长期的和平环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产生了空前影响,也使官兵、官兵家庭、社会对战争的认识出现了新变化。随着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部队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不少官兵滋长了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相对减弱;独生子兵增多,官兵受家庭负面影响增大,牺牲奉献精神趋向弱化;社会上担心经济建设、和平生活受冲击的恐惧心理,在战争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影响官兵思想;平时实战性训练少,训练内容缺乏应急性和针对性,削减了官兵对现代战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这都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二)复杂的国际背景与战斗精神的培育。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别国事务并以武力威胁。一方面对我实行接触政策,极力推行西化、分化图谋;一方面借口维护“美国的利益”,千方百

计地遏制中国。这就可能导致未来战争我军将要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背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和政治关系更加密切。军队是服从于国家的政治目的,军人要以国家利益和政治需要为最高目标。因此,如何使官兵坚持“党指挥枪”的政治原则,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等错误思想的侵蚀,切实打牢培育战斗精神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军可能仍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何培育和发扬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优良传统,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实现“打得赢”这一根本目标?这些都是当前培育部队战斗精神必须直面的新挑战。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战斗精神的培育。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客观上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个性化、多样化以及观念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也给官兵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现代传媒迅速发展,人们思想交流更加便利,信息获取更加快捷,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部队影响正在加剧,这与军人一元化价值观发生了矛盾,与军队使命需求极不协调。当前,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使部分官兵滋生了“吃亏”、失落心理;良莠并存的思想文化环境,腐朽颓废的精神产品流入军营,腐蚀着官兵思想,少数官兵价值取向偏移,出现了价值多元、价值错位和价值虚无等现象,导致有的官兵精神萎靡、斗志衰退、纪律松弛、是非模糊;复杂的人际环境,使少数官兵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出现了商品化、功利化、实用化、复杂化倾向等等,这些对培育部队战斗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四)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与战斗精神的培育。未来战争具有信息主导、精确打击、空地一体、快速机动、战略欺骗、持续威慑等新特点,加之各种打击兵器效能提高,杀伤威力增大,战争节奏加快。从而,使战场环境更艰苦、场面更恐怖、条件更恶劣、战斗更残酷。尤其是某些战争制造者在利用高技术兵器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同时,故意散布“高新技术兵器不可敌”论,以图“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战争恐怖论,无疑是军心的“分解器”,战斗力的“丧叹气”。因此,这就要求培育部队战斗精神,必须适应现代战争形势变化,积极寻找新对策,拓展新领域,以变制变。

四、分析国外战斗精神的培育

外军认为,军人的个人需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对他们的荣誉感、责任心、以致战斗精神就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美国兰德公司曾作过一项调查表明,物质福利是保持部队稳定的最有效措施。军人加薪10%,新兵入伍率一般可提高39%。美军军官薪金普遍高于联邦公务员15-25%,2002年全美白领员工年均收入4.43万美元,军官年均收入6.72万美元,是白领员工的151.7%。美军在募兵广告中宣称参军有三大好处,即所谓的“3S”——服务于国家(Servethecountry)、周游世界(Seetheworld)和获得存款(Savethemoney),把个人发展与为国家奉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印度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仍坚持把提高军人工资和福利待遇作为激励官兵士气的重要手段,印军官兵工资标准明显高于国家政府工作人员,陆军军官工资高于政府官员38%,海军高43%,空军高49%。一是借助社会辅助功能稳定官兵情绪。外军十分重视利用和开发社会上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和感情资源对官兵进行精神教育。英军一直非常重视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教育,在军事院校教学中,经常组织学员到地方工厂、学校、议会、股票交易所和世界各地参观访问,以达到开阔眼界、休养身心、激发荣誉感、增强责任心的目的。美军与地方报社、影视公司签订合同,当士兵有突出成绩和贡献时,当士兵受到表彰时,都要利用新闻发布的形式进行宣传,以扩大军队和军人的社会影响。美军要求连队军官要与士兵家庭经常保持联系,士兵受到奖励、晋级时,要给士兵家庭去信祝贺;士兵因病住院,军官要告诉他的亲人部队的关心和治疗情况;士兵爱人生孩子时,军官要发函道贺,使士兵有一种亲情感。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100多家电台、电视台同时开办了军人广播服务节目,经常选摘军人来信,每天向民众播放美军作战情况。“沙漠盾牌行动”一开始,美国邮政总局就及时增设了特快军邮服务中心,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服务,免费为美驻中东官兵邮寄信函和包裹。一位在沙特负责处理邮件的官员说:“邮件的确是我们与家人的唯一联系,从将军到士兵,邮件都是鼓舞士兵的命根子。”

为了表明对军人付出的纪念、关心和敬重,许多国家还专门为军人设立了“军人配偶节”、“国家军人公墓”、“阵亡将士纪念日”,教育社会尊重军人的贡献和牺牲精神。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公共汽车、地铁、公园等场所,军人都享受免费接待,大多数年轻人把参军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每逢“突破封锁日”、“解围日”和“胜利日”,圣彼得堡全城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该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人公墓,里面安葬着二战中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尽管世事变迁,但圣彼得堡市民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英雄们的墓前常年鲜花不断,前来缅怀悼念的人们络绎不绝,使俄军官兵从中受到了极大感染和激励。二是通过训练强化心理品质培养。外军认为军人的战斗精神和高昂士气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长期磨练和点滴养成。外军特别重视对官兵的心理强化训练,把官兵的心理健康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战斗力。美军认为,战斗精神的培养、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仅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中讲授的东西,在训练场上也要讲授并付诸实践;在训练场完成的内容也要在更高级的教育和训练中重新讲授和强调。”据1993年美国报纸报道,美军在4年多的时间里,死于战争的人员共有170人,其中包括海湾战争中死亡的121人,而训练死亡则高达4666人,是战争死亡人数的27倍。泰国拥有一支训练严格的第一旅步兵团,该团成员全部由女兵组成,专门训练用来执行特殊的反恐任务。该团把严格训练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最佳途径,新入伍的女兵都要在野外单独生活一周,以捕捉蜥蜴、毛毛虫为食物,并要赤手空拳对付野生动物的袭击,训练合格后,每个女兵还要单独在坟场内与尸体、骷髅共度一宿。正是靠着这种近乎残酷的魔鬼式训练,锻造了官兵钢铁般的意志和应对复杂艰难局面的良好心理品质。三是强调长官模范行动带兵。外军认为,军官是军队的骨干和中坚,是战斗精神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者,军官身先士卒、不畏艰险,士兵才能勇往直前、不惧伤亡。美国军官手册中强调,“如果领导者在地上匍匐或者在掩体中缩头缩脑,他的部下也会纷纷效仿。如果你能鼓起勇气主动承担风险,你的士兵就会同你一起并肩战斗,做出超乎你想象或要求的英雄事迹。”以军强调,军官的座右铭是用榜样而不是用命令来领兵作战,并把身先士卒作为激发士兵勇敢作战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实战中,以军都把军官以身作则看作是制胜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装甲部队中冲在最前面的,几乎都是指挥官,甚至是旅长;飞机编队的最前方,一定是中队长;军官进攻时冲在最前面,退防时则走在最后面,致使在战争中军官阵亡率比普通士兵高出4倍。正是靠着军官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使以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常常以少胜多,化险为夷,出奇制胜。

五、结合我军实际探寻培养部队战斗精神的途径

(一)搞好思想教育,打牢官兵思想认识基础。英勇的战斗精神,来源于广大官兵对战争的正确认知、正义情感和坚定信念,思想教育对提高官兵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战斗精神生成的重要渠道。因此,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一方面,要紧贴官兵思想,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另一方面,要紧贴形势任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应着眼任务,贴近实战。再一方面,要紧贴履行职能的需要,增加教育的知识性。要围绕提高官兵的智能和技能,增大教育的文化知识含量,努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从而,确保部队随时能遂行战斗任务。

(二)依托军事训练,搭建磨砺战斗精神的实践平台。一是加强近似实战的军事训练。各单位应结合自身担负的作战任务,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内容,在训练和演习中多设一些“险情”和“逆境”等意外情况,让官兵在恶劣、艰苦条件下遂行任务,从胆量、意志、情绪和耐力等方面锻炼官兵适应能力,并注意探索总结提高训练效果的新方法。二是加强心理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训练目标上,要突出培养官兵在高技术下遂行战斗任务所需要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品质,在恶劣环境和危急关头的心理调解能力、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集体心理、健康心理状态与心理机能,以有效防范在战场上官兵产生不良心理和敌人的心理攻击。在训练实施中,要按照各兵种、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合理设置内容,采用模拟训练、心理调控、合理冒险、野战生存等方法,造就适应战场高强度心理对抗所需素质。

(三)建立有效机制,激发培育战斗精神的动力源泉。一是健全教育机制。根据培育战斗精神的需要,制定好教育预案,坚持好教育制度,采取有效的教育形式,确立目标标准,保持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用真理的力量来开发精神动力;二是建立军人权益保障机制。物质利益是产生革命精神的经济根源,是产生精神动力的物质基础。建立军人权益保障机制,就是保证军人物质、精神利益。如在完善军人优抚制度上,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实施细则,确保军人及其家属在医疗、住房、保险、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抚。一旦官兵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得到排除,精神动力就会自然生发。三是建立优良作风培养机制。优良作风是军人从事军事活动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无形的战斗力。为此,紧紧扭住从严治军不放松,狠抓条令条例贯彻落实,引导官兵从点滴做起,注重养成,自觉按照条令条例规范言行,培养优良作风,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为开发精神动力提供外部条件。

(四)发挥凝集功能,挖掘战斗集体的内部潜力。一是要发挥集体的凝聚作用。在一个集体内,通过发挥各级组织和集体的核心作用,开展积极舆论,改善内部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个体与集体的目标一致,思想上情感上的相通相容,造就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军人的战斗精神。二是发挥指挥员的凝集作用。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指挥员的表率作用如同无声的命令,对战斗精神的催生具有特殊的导向功能。发挥指挥员的“情感效应”,用强烈的思想情感来感染官兵;发挥指挥员的“威望效应”,用高超的指挥才能来鼓舞官兵;发挥指挥员的“示范效应”,用模范的行动来带动官兵。从而,用凝集功能催生战斗精神并转化为战斗力。

(五)积极优化环境,营造培育战斗精神的良好氛围。一是优化社会环境。一方面,加大国防意识在社会上的普及力度,通过各种手段增进社会对军人的了解,使军人得到合理尊重,营造全民爱国拥军的局面;另一方面,坚持舆论的正确导向,唤起民众对军人的理解和支持,查禁与军心士气相悖的消极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还要做好防敌思想渗透策反工作,严防诋毁官兵战斗精神。二是优化军队环境。在平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官兵观看史馆、战斗影片,阅读战斗图书、部队战史,播放战斗歌曲、广播,张贴战斗精神的标语、口号,参观我军战斗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部队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活动,使官兵长期处在战斗氛围熏陶中。在战时,针对当前敌情和担负的作战任务,根据部队的思想实际,跟进动员,灵活进行随机教育,见缝插针地开展思想工作。从而,激发热情,鼓舞士气,铸造官兵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并将它转化为英勇作战的强大动力。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如,在奖惩上,坚持正面激励,使奖惩有序;坚持群众路线,使奖惩公正;坚持精神奖惩为主,使奖惩入心;坚持紧随形势任务,使奖惩及时;并力争使战时奖惩的权限、立功受奖的比例、“火线立功”、“火线入党”进入法制化轨道。

如何培育战斗精神?培育什么样的战斗精神?有人力图以技术上的先进来弥补精神上的恐惧和不足。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引来人们对战斗精神地位的质疑,有人仅把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归结为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武器装备。事实上,高技术的发展更需要能动的创新精神,旺盛的掌握新技术的勇气和信心,灵活的战斗艺术和坚定的战斗意志。没有高技术含量的精神状态,往往含有盲目的成分,但另一方面,缺乏精神品质的高技术作战群体在恐吓敌人的同时,也可能被战斗本身所吓倒。这就是战斗精神与军事技术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战斗精神培育。一是数量统计等量化工具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定量分析”式培育。过去对战斗精神的描述往往是基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也就避免不了随意性的缺陷,在研究战斗精神培育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能够弥补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通过精确描述影响战斗精神的一系列因素,突出影响整体的主要问题,并通过量化工具及时呈现在教育者面前,才能在战斗精神培育的具体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实证研究分解出影响战斗精神的种种因素,采用测试工具进行测量,并通过统计分析,获取对战斗精神的定量描述。通过了解影响战斗精神的各个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在培育战斗精神时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使用同样的测试工具还可以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官兵精神状态的测试结果,这样就能对各个时期的政治工作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为后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资源系统化培育。数据库可以存储理论数据、英雄人物事迹、历史传记和以往战斗精神培育经验等等,提供给受训者学习查询;可以存储为确定战斗精神状态而进行调查研究所生成的庞大数据,并提供经过各种复杂运算后获得的可靠数据;可以存储模拟训练所需要的政工文件、军队实力、训练规范、周边环境等数据,记录职务或战争环境的参数、受训者操作的行动方案、干预后的战局状态、敌我双方心理意志的变化等数据,并可随时方便地再现。部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政工资料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使得各级干部在对所属官兵进行教育时,能够更方便地利用外脑,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全面性。因为,政工干部可随时从政工数据库中,快速地搜索出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文字、声音、图片、影视等丰富的教育资料,这时开展战斗精神培育等思想政治工作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便捷、更有效。三是网络技术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自我主动”式培育。信息网络技术是信息化军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部队和院校开展的网络政工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为战斗精神培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我军一些部队相继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很多网站还实现了互联互通。在训练演习以及在战争中,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借助网络,通过向网上上传一些表现我军高昂战斗精神的英雄主义影视作品供官兵欣赏,用生动的影视作品激发我军官兵的战斗激情;官兵可以通过网上论坛或网络聊天室交流演练和作战经验,互相激励、鼓舞士气。借助现代网络可以极大地提高官兵自我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鼓动的效果。四是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智能启发”式培育。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抗训练和测评考核,智能训练系统中的模拟对抗可以设置为人机对抗和红蓝对抗方式。人机对抗由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生成敌对方行为与受训者斗智斗勇。红蓝对抗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多个受训平台,并设置为互为敌手,让多个受训者相互之间斗个你死我活,逼迫受训双方使用最好的谋略和技能置对手于死地,从而提高受训双方的作战技能。这种人人容易参与的智能模拟训练,消除了官兵因受实际操练次数限制的影响对新装备、新战法的畏惧心理,启发了官兵的作战思维,增强了官兵实践中的必胜信心。外军在智能模拟训练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以美军为例:美军利用电脑游戏辅助军事训练,已经遍及各个层次。战争游戏和模拟训练已经成为美军所有军事学院的必备课程和各级司令部常用的训练方式。可以说,“智能启发”式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切实提高了受训者的战斗技能和战斗热情。同样,具备人工智能的学习软件和测评系统可以进行干部战士基于战斗精神的理论学习、精神状态的测评,反映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和质量。五是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身临其境”式培育。信息化战争的突然性、剧烈性、危险性和残酷性,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是对战斗精神的重要考验。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受训者构建一个有实战背景的战场环境,可以检验其适应战场的能力。可以通过声、光、电和信息技术,模拟子弹的呼啸、炮弹的爆炸、坦克的轰鸣以及战场上的伤、亡、残等血腥情景和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等残酷、激烈的逼真战场环境,让官兵“身临其境”,从中获得战斗条件下克服心理障碍的经验,掌握自我调节心理活动的能力;进行网络对抗训练,组织官兵进行网上信息发送、邮件传递、网页激励和心理攻击对抗演练,提高开展网络心理战的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中,培育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

(七)抓住战争史中的负面事件,激发军人知耻而后勇的战斗精神。古今中外战争史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动员起全民最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去与敌人作战,往往发生在一个重要的负面事件之后。古代迦太基人抵抗罗马人的战斗起初并不坚决,但在迦太基城破的时候,城中25万人除5万女性被卖作奴隶外,其余全部被杀死。这一事件成为迦太基人抵抗的转折点,几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的抗战热情:城破后,迦太基人同罗马人展开了6天6夜的巷战,战死者达到85000人,即使是无力作战的迦太基妇女也都自觉剪下自己的长发,为战士们提供弓弦来进行最后的抵抗。其实,有时“负面事件”不仅在战争中,会激发军队和人民的战斗热情和战斗精神,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热情的激发与培育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这说明,充满着挫折、悲壮、屈辱与苦难的负面事件的心理影响,只要社会、军队和个人善于运用,都会转化成巨大的精神动力。一先秦兵家以“养勇用战”为最高价值目标,那时,要求军队“明耻”的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有“明耻教战,求杀敌也”的论述。《吴子·图国第一》中有“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的见解。《军事历史研究》 2009年专刊《辞海》对“耻”字的解释是,“羞愧之心,耻辱、可耻之事,侮辱”。通常把“耻”和“辱”联合起来用,表达与“荣誉”相反的一种情感。正所谓“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而应“知晓礼仪”,甚至“有死而荣,无生而辱”(吴子·论将第四),可见明“耻”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荣”。所以吴子说“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戒方法,使军队能明理知义,“尚羞恶”,具备“有耻”的觉悟和行动,从而为追求荣誉而战。中国古代,受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耻辱感成为民众道德实践的心理底线,也是个体或社会团体思想和行为的最基本的德性准则。耻辱感有内含和外彰两种存在形式,一般的民众可能不直接面对生死、荣誉的考验,属于内含型居多;而军队则处于胜败荣辱直接的考验中,通过作战行为表现出来,属于外彰型群体。因此,基于社会对耻辱这个道德底线的敬畏,军队则充分地加以利用,通过教戒达到“近乎勇”的目的,即所谓“知耻而后勇”。可以看出,把负面事件的心理影响转化为明国耻、民耻、军耻这种教育的实质,就是国家和军队用一定的具有能激发耻辱情感功能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军人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树立荣誉感为目的,培养作战勇气和战斗精神的一种政治行为,它应当属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或重要方法。特别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培育革命军人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感,在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培育战斗精神的过程中,应当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和领域。二检阅古代战争史,我们可以把以负面事件的心理影响转化为“知耻而后勇”的过程称为“军耻教育”。军耻教育通过“明耻”,帮助军人确立耻辱感,而军人为了维护耻辱这个道德底线,从道德责任上产生出作战的热情和勇气。明朝郭士俊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他强调指出:“兵不知耻,非王兵也。将不知耻,非王将也。”可见,兵将是否具有知耻之心,是否具有“明耻”之道德情感,已经成为是否胜任本职的重要标准。先秦兵家吴起也强调:“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不难看出,军耻教育的目标在于作战本身,在于保证军队有勇气作战。同时,“养勇为战”,军耻教育也为军队平时练兵热情和作战勇气的养成提供基础的训练方式。通过培养有强烈的“礼、义、廉、耻”之道德情感的军人,实现作战胜利的最高价值目标。如果从古代军耻教育的内容上系统地加以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以“礼”“义”“仁”等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作为“军耻”教育的基础内容。“军耻”作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也同样不是空中楼阁,它以社会和国家的基本指导思想、理论观点、社会规范为其稳固根基。古代兵书中的“明耻教战”,亦即“明礼教战”、“明义教战”,“礼”、“义”就是“耻”的基础性内容,因为既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它就必然成为“耻”的基础。这样看来,“耻”的内容又具有广泛性,它是社会主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具体到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表现形式。可见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军耻”教育与其它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二是“军耻”教育更侧重于道德规范特别是荣辱观方面的影响。军事文化研究·略论战争史中的负面事件对培育军队战斗精神的作用二是以“教战”即提高军事素质、军事技能等为主强化军人业务素质思想,这是构成“军耻”教育的重要内容。“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因为在古代兵家看来,军人如果不懂阵势、用器、赏罚、战法之道,也是一种“羞辱”的事情,而懂了这些,才能“负以勇”,艺高人胆大,军人不能具备本职需要的基本业务素养就是奇耻大辱。显然,在中国古代,创新战法、苦练杀敌本领也是军人非常光荣的表现,反之就是羞耻的表现。三是对耻辱事件即负面事件的反思和教育等思想和理论,是古代“军耻”教育最有特色的重要内容。对耻辱事件即负面事件的反思和教育具有激发和强化有利于统治阶级正面的观念、观点、规范的情感等心理功能。古代“含耻雪辱”的战例比比皆是,就是充分利用了军耻教育的激励作用。像勾践“卧薪尝胆”、曹操“割发自刑”等等直到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事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将士们奋勇作战。三“军耻”教育是要激起对方内心强烈的“耻辱感”,起初是较强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落差,其后促使对方能较快地表现出行为倾向,而且这种行为倾向的动力强度比其它动力源来得更加强烈和稳定。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看法,一般说来,人的“耻辱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背离社会义务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是否定、贬斥和谴责;另一方面是个体的心理感受,即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负价值的自我意识和耻辱感。”这两个方面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前者是耻辱感产生的社会因素,后者是耻辱感产生的个体因素。如果这个观点揭示的是“耻辱感”的规律,那就也应当适用于或基本反映出古代“军耻”教育的方法论。在古代,军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教戒”,依据耻辱感产生的两个方面分为两种,一种是“他律”、“外求”,就是执行军纪军法,外在强制要求,重视这种方式多为接受韩非法家思想的主导者。另一种是“自律”、“内省”,就是通过教化,让军人明白标准从而主动反省自己,主张“重礼轻法”,重视这种方式的多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教育主导者。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从实质来看,这两种方式是殊途同归,在实践中基本上是并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两种方式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至于更具体的教育手段,古代军队一是采取“明耻”的方式进行说理,借鉴古代社会比较盛行的“讲道”的形式,从统治阶级立场灌输“礼”“义”“仁”等道理,明确什么是耻辱的,完成观念上的统一。“武王伐纣”时的檄文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向官兵“明耻”的方式。二是采取守信立威、树立榜样的形式进行身教。古代军中几乎尽知“孙武练兵斩美妃”、“王翦阵前练军体”的典故,就是证明。三是以史为鉴、吸收经验和教训。如“痛失街亭”,“大意失荆州”,这几乎可以从许多兵书中主读到。四是通过练兵作战等实践锻炼,接受各种荣辱标准的检验,不断强化勇气的培养。作为现代军队,“明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侧面,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还应借鉴古代军队“明耻”方式的合理成分,在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合理的运用。特别在荣辱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任命感教育中,应当说还有较大的开掘空间。战斗精神的培育如果能够激发起广大官兵最强烈的心理体验,才算达到了目的。

第二篇:培育战斗精神

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民兵队伍“双应”能力

首长和同志们:

我是达拉特旗民兵应急连连长,今天根据军分区统一安排,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如何强化民兵队伍的战斗精神,提升民兵队伍的‚双应‛能力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在第十四条第十六款,首次明确地把‚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规定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这种准备既包括物质准备,也包括精神准备。战士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勇往直前、视死如归,部队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所向披靡、决战决胜。这时候,可能有人在想,我们是民兵,谈行军打仗那是杞人忧天,又何谈战斗精神呢?然而,和平时期,人们对‚战争‛的预期远不如对‚突发事件‛的预期。尤其是2008年的特大冰冻雨雪灾害、‚5.12‛汶川地震,2009年的‚3.14‛拉萨打砸烧抢事件以及今年‚4.14‛玉树地震爆发之后,全社会对提高‚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满足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加强以民兵应急分队为重点的民兵组织‚双应一体化‛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是‚瞄准战场、适应市场‛,积极探索在用兵中练兵、练兵中强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无论是在未来发生的信息化战争,还是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战争中,纵使武器装备如何发展,作战样式

如何变化,归根到底都还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由人的因素产生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因此,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我民兵队伍的应急应战能力,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非常紧迫的实践价值。下面,我主要围绕什么是战斗精神、为什么要培育战斗精神和怎么样培育战斗精神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情感、心理、行为和能力等融合升华的一种精神力量,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的理解,至少应该由政治信仰、亮剑精神、英雄气概、科学态度、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忠诚祖国、听党指挥的政治信仰‛是灵魂;‚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是核心;‚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是本质;‚尊重规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关键;‚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是基础,‚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一)忠诚祖国、听党指挥的政治信仰

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利益牺牲一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之魂,也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高尚品质。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军队,是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和维护者。因此,坚定忠心为祖国、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仰,是对全体官兵履行职能使命提出的特殊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到爱国与爱党、爱军队、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切

实摆正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臵于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臵,始终以听从党的指挥,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为根本职责和神圣使命。必须勇于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一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对党和祖国无限忠诚,决不变节,决不脱逃,决不投降。

(二)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

提起电视剧《亮剑》,我想大家都是有感待发,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公布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亮剑》曾以10.3%的平均收视率拿下了2005年电视剧的收视冠军,而其主人公李云龙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男人新偶像‛。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我们将面临强敌的干预,而且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态势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面临的是灾害的无情与鲜活的生命。因此,要求我们每名革命战士必须有正义在我、师出必胜的坚定信心,决不被敌人的嚣张气焰、自然灾害的冷酷无情所吓倒,无论战情、灾情多么严峻,我们都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要敢打敢拚,以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高昂士气,始终保持旺盛的作战热情,做到攻必克、守必固,誓死血战到底,誓死捍卫祖国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朱德同志在1944年曾经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许的史无前例的伟大功业,不但是由于八路军、新四军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战术,而且是由于我全体将士的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气概‛。我军英勇战斗的历程,就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铸就了张思德、董

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苏宁、高建成、谭千秋、黄福荣等一座座英雄丰碑。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是革命军人价值的最高体现,为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是革命军人的最大光荣。未来信息化战争和自然灾害情况复杂,环境特殊,随时可能面临最困难最险恶的情况,夺取作战胜利,必须大力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每个革命军人和有志青年必须有一往无前、决不屈服的坚强毅力,无论遇到多么难以忍受的困难,都不惧艰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坚决完成任务;必须有百折不挠、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敌人作殊死搏斗;必须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四)尊重规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日益破坏,改变着战争形态,加剧着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支配和制约着部队作战的方方面面,战斗精神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拓展。未来作战将是一场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战争,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战争的科技含量逐年增加。培育战斗精神必须遵循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和自然规律,把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与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不仅要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还要抓‚智‛的增长、‚技‛的娴熟,用讲求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要主动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努力把官兵造就成为既有过硬的战斗技能,又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既能应急,又能迎战的新型军事人才,不断提高我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综合素质。

(五)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

在2007年的贺岁大片中,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新纪元。其中,三营九连在连长谷子地率领下,为了掩护全团及时撤退,听不到‚集结号‛哪怕全连打光也决不后退半步,既是电影最为感人的情节,也是我军官兵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真实写照。未来处臵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应对信息化战争,这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场空间将由原来的陆地、空中、海洋三维体系,向陆、海、空、天、电(磁)多维空间拓展,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全体参战官兵要严守纪律,自觉做到令行禁止,对上级的命令指示,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决执行,执行任务分秒不差,决不贻误战机。还要始终以大局为重,为了实现整体的、战略的目标,不惜牺牲局部的、战役战术的利益,以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整个作战行动的步调一致。同时,全体参战官兵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要以实际行动实践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那句‚不抛弃、不放弃‛的名言,通过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用战友加兄弟般的真挚感情培养牢不可破的团队意识,为夺取战争胜利积聚力量。

(六)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心理素质

处臵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化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参战人员心理素质的抗衡。各种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以及未来信息化作战中军事打击与舆论较量、心理对抗、法理争夺相互交织,都极大地考验着官兵的意志品格,要求官兵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要把练技术战术与练心理心智结合起来,敢于在重大军事行动中设危局、险局、难局,积极参加模拟演习与应急演练,自觉在艰苦复杂环境和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锻造过硬的心理素

质和意志品格,在‚用得上、起作用‛上狠下功夫,培养官兵‚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理盾牌。

二、为什么要培育战斗精神

(一)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及世界军事潮流的变化,胡锦涛同志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即‚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这一精辟概括,同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赋予我军历史使命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发展需要的重要指针。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使命,同时也丰富了战斗力的内涵。这不仅对官兵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使官兵面对的生死考验更加严峻而直接,更需要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有了很大提高,更需要官兵有驾驭装备、掌握技术的智慧和勇气;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见性,对官兵特别是我应急分队的应急处突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更需要过硬的战斗作风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了

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在‚钢‛不如人的情况下,我们的‚气‛一定要十分旺盛。这就要求我们把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提高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教育训练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二)培育战斗精神是继承我军优良传统的迫切要求。2006年10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12月8日,在会见军事科学院第六次党代会代表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始终坚持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2007年8月1日,胡锦涛在纪念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凝聚着党和人民对军队的重托和期望,是我们总结人民解放军80年建军治军经验的基本结论。‛这是胡锦涛同志表述我军‚三句话、12个字‛优良传统的基本脉络。循着这个脉络,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胡锦涛同志把我军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的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我军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根本规律。其中发扬我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须臾离不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我军自创建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奇迹,凭借的就是这种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及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高

度,充分认清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对于坚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性,真正使之融入到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项工作中。

(三)培育战斗精神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因打赢而光荣。而战斗精神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军人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军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战斗精神是其一言一行都应当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无论战场情况怎样变化,军人的战斗精神,永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斗精神在战斗力量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历来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古代兵家提出:‚胜在得威,败在失气。‛(《淮南子〃兵略训》)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篇》)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把精神要素列在战略五大要素的首位,认为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并形象地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恩格斯指出:‚战斗有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我认为前者最为重要。‛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战斗精神的准备,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培育战斗精神的过程,也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过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信息化作战对抗将异常残酷,处臵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将异常严峻,战斗中精神力量的较量也将愈加激烈,因此,培育战斗精神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三、怎么养培育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精神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经过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同样的道理,战斗精神作为由军人理想、信念、情感、意志、智慧、作风等精神因素凝结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心理状态,蕴含着听从指挥、意志坚强、士气昂扬、作风过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等丰富的精神内涵,这就决定了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理论灌输与实践历练完美结合的过程。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支人员相对分散、集中训练教育时间相对较少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来说,培育战斗精神,就必须抓住关键环节、重视发挥军事训练的特殊教育功能,紧密结合应急作战训练实践,锤炼官兵敢打必胜的政治素质和高昂士气,为确保如期形成应急作战能力注入强大动力。

(一)用政治教育贯注战斗精神。通过每年民兵集中训练时间扎实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将形成战斗精神所必备的要素贯注到广大民兵头脑之中,对提高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激励战斗意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到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战斗精神教育必须着眼未来实战需求,按照‚贴近思想、贴近实战、贴近生活‛的原则,注重向战时延伸,积极服务于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斗争准备。当前应突出抓好如下三个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用

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作战原则统一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确保部队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政治可靠。二是爱国奉献教育。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注重培养官兵忠诚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官兵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念。其次,要引导官兵把‚爱国‛的情感转化为‚卫国‛的自觉行动,树立‚爱军精武立新功‛的战斗意志,同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的图谋和行径作斗争,要同突如其来自然灾害作战到底,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誓死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共生死。再次,要引导官兵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无私奉献是爱国的最高境界,既是军人的一种职业特征,更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三是职能使命教育。坚持用部队担负的职能使命教育部队,用职能凝聚军心,以使命鼓舞斗志,不断强化官兵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遂行一切任务。

(二)用先进文化催生战斗精神。先进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是社会前进方向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是涵养战斗精神的食粮。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精神、智慧的较量,军事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都渗透着文化的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体现着军队的生存智慧,是军人精神的火炬,是军队奋进的号角,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的精神支柱。在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在当代军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发挥先进文化在培育、提升战斗精神中的作用。

1、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引领。文化可以多元,指导思想必须统一,要继续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统一官兵思想,任何时候不动摇、不偏移。

2、用精神文化财富武装。用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抗雨雪冰冻灾害精神、抗地震灾害精神等为代表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战斗精神,武装广大官兵头脑,造就大批具有战斗精神的群体和个人。

3、用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战斗精神不仅表现为勇敢精神,还表现为官兵掌握科技文化知识的能力和程度。现在每个民兵连都建有‚草原书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民兵队员的文化知识,增强民兵队伍的科学技能,把敢打敢拼与崇尚科学结合起来,提升培育民兵队伍战斗精神的层次。

(三)用军事训练磨砺战斗精神。

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我们一定要 ‚紧贴担负任务要求、紧贴突发险情特点、紧贴时令节气变化,加强针对性训练‛。把‚三个紧贴‛作为应急作战训练中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遵循和有力抓手,把应急拉动演练作为磨砺战斗精神的最好课堂,在处臵险情苦练精兵中摔打锤炼过硬的战斗精神。

紧贴突发险情要求,大力培育敢于冲锋在前、勇于战胜自然的战斗意志。针对未来险情、灾情更加突然,信息化战争更加激烈残酷、民兵预备役人员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特点,以处臵险情演练为依托,在紧贴实战的训练中培育民兵队员不畏艰难、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日常训练中,注意按照实战标准严格要求应急队员,强化他们‚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意识。年初,黄河开凌、清明节前后火情严峻,达旗人武部组织的黄河防凌抢险、草原防火演练,参演人员多、险情类型多、险情情况复杂,是利用实战演练磨炼战斗精神的最佳时机。每次演练,我作为其中一员参加战斗,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革命

战士,危难时刻,身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会出现像高建成那样的抗洪英雄和像谭千秋那样的舍身救人的抗震英雄。

紧贴突发险情特点,大力培育智勇双全、有我无敌的战斗作风。我旗黄河管段险情发生率高、险工段情况较为复杂,对我应急队员素质要求较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依托险工段实战演练等作战平台,把练作风练技术与培育讲究科学、严谨、求实的作风紧密结合起来,锤炼应急队员‚胆大心细‛的实战本领。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中强化。利用民兵军事训练理论集训等时机,强化民兵队员的理论水平,提高民兵队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实战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训练中提升。要求民兵应急队员不论在队伍里充当什么角色,担任什么任务,都要树立‚我负责,我保票‛的责任意识,在保证自己担负任务不出问题的前提下,促成整条任务战线胜利告捷。

紧贴时令节气变化,大力培育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英雄气概。为了培育我应急队员处变不惊的过硬心理素质和搏击险情的坚强意志,我们要紧密结合各个季度、各个时段可能出现的险情、灾情,设臵各种可能出现灾情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通过模拟实战的训练,全面提高队员的应急处臵本领,让指挥员、应急队员掌握各种应急处臵预案,提高应急队员在实战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实打实地锤炼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四)用物质利益激励战斗精神。‚民兵‛,是‚民‛与‚兵‛的结合,我们必须要重视其首先是‚民‛的因素,密切关注其切身利益,尤其对于我们鄂尔多斯地区来说,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大多数青年是舍弃一定的物质利益,怀着满腔热情加入我们这支队伍的,所以建立一个与担负应急应战任务和官兵切身利益相适应的物质保障机制,既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又对官兵战斗精神的生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套用美国专利工作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战斗精神之火也需添加‚利益之油‛。

1、通过物质利益激励战斗精神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我们经常听革命前辈讲他们当初投身革命的经历,有许多英雄最初只是抱着为了填饱肚子这个朴素的想法参军入伍的,这种入伍的最初动因丝毫不影响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马克思认为: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邓小平也说过:‚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可见,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利益相对于思想,正如物质相对于意识,处于更基础的地位。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半武装集团,广大官兵战时要吃苦受累、冲锋在前,随时准备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有时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抛下卧病在床的亲人,损失掉不少的经济利益去进行训练,执行抢险任务。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这种特殊奉献的实际,落实现有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在生活、工作上给予他们足够的照顾和关心。

2、特殊照顾伤残或牺牲官兵及其亲属的物质利益是造成尊重英雄、崇尚英雄社会氛围的需要。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珍惜的民族更可悲。一个民族只有善待死者,才谈得上珍重活者,只有尊重了为国牺牲者,才能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去牺牲、为民去舍弃一切。电影《集结号》之所以让人久久不能忘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一个应该铭记的真理: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正如《集结号》电影中连长谷子地的生活原型――曾经为了84份阵亡通知书而遍寻全国的山西省检察

院退休检察官王艾甫老人所说:‚记住那些该记住的,珍惜那些该珍惜的,这就是《集结号》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今天我们不是缺少了埋忠骨的桑梓地,而是缺少以国家的名义祭奠烈士的圣洁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前不久正在进行的抗洪抢险中,我们有多少解放军战士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又有多少无名英雄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所以我觉得加大拥军优属工作力度是势在必行,通过普及全民国防教育,使人民群众正确理解,军队存在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战时打赢战争、取得胜利的能力,更表现在平时遏制战争、战胜灾害、争取和平的能力,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不仅仅表现在战时,和平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要把以国家的精神名义祭奠为国牺牲者,同以国家的物质力量照顾为国捐躯官兵的亲属有机结合起来,把崇尚英雄本人的情感同照顾英雄亲属生活的物质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精神与物质在结合中升华。瑞士军事家约米尼曾经指出:‚如果在一个国家中,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的军人们所受到的尊重还不如大腹便便的商人,那这个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增强,为官兵特别是牺牲官兵及其家属提高优抚标准提供了可能。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在历次矿难中罹难的矿工家属都一次性给予20万元以上的精神抚慰金。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80后‛、‚90后‛逐渐成为部队兵员的主题,加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的现象也会逐年增大。因此,我觉得要通过采取提高优抚标准等办法,使官兵及家属能够享受到足够的荣誉照顾,比如可以通过建立牺牲烈士纪念日等形式,使牺牲的与活着的官兵都能产生心灵的慰藉,通过为战斗精神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官兵及其亲属的思想产生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惟有

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广大官兵的英雄主义气节,才能真正激发出蕴涵于官兵内心的高昂的战斗精神,才能保证广大官兵在关键时刻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义无反顾、英勇献身。

第三篇:锤炼军人血性·培育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锤炼军人血性

培育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同志们,战友们,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古田会议上提出,要正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魂是一支军队的根本所在,一支军队的灵魂决定了这支军队意志的走向,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铸魂。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素质本领,就是要求新一代革命军人素质过硬、能打胜仗。而百行以德为首,品德乃人之根本,更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源泉。那么,血性,血性又是什么呢?《锤炼军人血性·培育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就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谈到血性,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军人。血性,兼具阳刚、正直之美,没有血性的兵不是合格的兵,军人的血性本色是无数革命先烈创造的传奇和荣光。千千万万的革命队伍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什么是血性--长征途中,总司令朱德冲在前沿阵地,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在抗日的斗争中弹尽粮绝,毅然跳入滚滚江水,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抗美援朝战争,美军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们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毛主席说,中国的军人有一股子气。气就是血性,置之死地而后生,气吞山河笑傲死神。没有血性的军人、不敢亮剑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这是时代的方向!血性不代表一介武夫,视战友生命于草芥,做无谓的牺牲只会适得其反,是队伍更大的损失。“以正合,以奇胜”,“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英勇更要善战,敢战也需会战。

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凶险交织、暗流涌动的敏感之际,习主席重提“血性”,这一充满刀光剑影、彰显豪气干云的名词,寓意深刻,指向明确,对于我们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国军人的牺牲献身精神,时刻保持“三个高度警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具有无比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回顾我军88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正是靠着军人的血性支撑着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将士有血性,战场有胜算。面对强敌,我军官兵始终以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战无不胜的斗志,置生死于度外,塑造了让敌军胆寒的血性!在朝鲜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血战,衣着单薄的21万志愿军官兵克服零下40多度的极寒环境,血战17个昼夜,歼灭了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机械化部队1.8万人,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军威,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中越自卫反击战,面对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经历20年和平的解放军,仍然凭着军人的血性和牺牲精神,占老街、克凉山,在越南的领土纵横驰骋,赢得世界“第一陆军”的美誉。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体现。长征途中,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人献出生命,可就在这样一条路上,红军官兵吃着野菜、嚼着草根,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最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湘赣边界的罗宵山脉转移到陕北的黄土高原。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场面,在优势装备敌军面前,为了掌握战争主动权,与敌抢占制高点,我军官兵不断跋涉跨越,昼夜兼程,一日行军200余里,创下了脚板子赛过敌人车轮子的壮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历史证明,英雄的中国军人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习主席多次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强军兴军的时代洪流中用血性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打开时下的网络,点击周边热点话题,我们会发现,总有极个别网民打着“爱国”的旗号,枉顾事实、说三道四,借题发挥、发泄不满,甚至将矛头直指军队,炒作涉军信息,调侃军事训练,贬低军人形象,指责军人懒散娇惯有余、严信忠勇不足,进而对官兵“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血性品质心存疑惑。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呢?让我们在拷问中探究一二。

拷问之一:身受“三多”思想文化的渲染渗透,官兵坚守信仰的血性灵魂是否动摇缺失?近些年,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激烈碰撞。受“三多”思想文化的影响渗透,官兵思想出现了一些倾向性问题,比如:有的热衷于对个别消极负面社会现象评头论足,而对社会上宣扬的正能量视而不见;有的对领导苦口婆心的正面引导不以为然,而对一些歪歪理、愤青话却深信不疑;有的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而对网络冲浪聊天乐此不疲,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对我们年轻官兵思想影响无疑具有极大的侵蚀性。但是透过“三多”带来的喧嚣杂音、躁动思潮,我们更应欣慰地看到官兵始终不渝的政治定力。面对国内“三股势力”的干扰破坏,官兵旗帜鲜明地予以坚决抵制;面对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肆意挑衅,官兵虽然义愤填膺,但始终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与之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面对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渗透侵蚀,官兵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让其分化西化图谋在中国军人面前彻底失效;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号令,一声令下,紧急驰援,毫不含糊。我认为,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官兵表现出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政治纪律才是其思想的本质和主流。因此,从根本上看,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斗争,官兵的信念之基不是在软化、崩塌,而是变得更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拷问之二:身怀“三利”目标动机的追求取向,官兵舍生取义的血性担当是否淡化退却?受现实社会和兵员结构影响,不少官兵怀揣着功利、夹裹着势利、携带着私利步入军营,遇事爱打自己的小算盘、处事常算自己的小九九。有的为了入个党、立个功,明里争、暗里抢,甚至到处托人说情、打招呼;有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没达到要求还“使性子”、“耍态度”,如此等等。让人难免心生疑窦,利益面前,年轻一代还有没有“拿得起放得下”、“能舍弃敢担当”的军人血性?然而当灾难来临,官兵用舍我其谁的顽强作风,矗立起军人永不磨灭的血性丰碑。98抗洪,面对决堤、溃坝,一排排年轻的官兵义无反顾地跳入湍急的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座冲不垮的钢铁堤坝,践行着“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铮铮誓言。汶川、雅安抗震,天塌地陷、河阻路断,数十万抗震大军冒着频繁的余震,向震中艰难挺进,叫响了“就是倒下也要倒向灾区的方向”。我们基地在参加国际维和、抗震医疗救治、应急支援保障中,广大参战官兵主动请缨、积极参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彰显了战略后方基地部队的风采。洪水肆虐时,军人冲锋在前;地震发生时,军人奋勇向前„„灾难的到来,人们不仅见证了大自然的残酷和无情,更见证了新一代军人的成长和成熟。谁又能说他们身上彰显的不是舍生取义的血性豪情呢?

拷问之三:身处“三片”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官兵坚毅果敢的血性品格是否弱化消逝?大家常讲现在官兵的主体“80后”、“90后”是“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新一代。成长在“三片”优越环境的他们,被宠得多了“个性”,少了“血性”; 被惯得多了“惰性”,少了“活性”;被捧得多了“任性”,少了“理性”。以至于有人质疑:他们柔弱的肩膀还能扛起军人重担吗?面对质疑,这些被人们贴上“个性”、“任性”标签的80、90后,用他们的坚毅果敢给出响亮的回答。黄陂综合仓库的女子叉车班,成立之初,10名女大学生士兵抱着“男兵能做的事情,我们女兵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的信念,叫响了“精兵不分男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口号,克服诸多生理不便,战烈日斗酷暑,历风雨经考验,练就了精湛的叉车操作技能,多次向军委总部首长和地方领导演示汇报,广受赞誉,被誉为绽放在叉车上的“十朵金花”。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女中豪杰”。2011年,深圳大学毕业的刘洁莹,通过入警考试,光荣地成为一名边防军人。90后的刘洁莹从小娇生惯养,进入部队以后,参加的各种军事考核,成绩都很不理想,永远与倒数第一为伴。为了更好地锤炼自己,她向领导主动请缨,希望可以和我们勤务中队女兵排一起训练,一起成长。她在女兵排中,每天晚上,都会在操场上练习跑步,历练自己体质,她一圈圈跑下来,也不知道跑了几圈,跑累了才停。就这么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终于在年终的军事考核中,以满分的成绩轻松完成了女子三公里跑。柔弱外表下蕴藏着坚强的意志,艰难困苦磨不灭追求卓越的信念,新时期官兵用行动证明了他们胜任使命、担当重任的能力。

通过以上拷问探究,和平时期,虽然没有血火交融的战场厮杀,但在抢险救灾、应急演练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我军官兵很好地继承了战争年代的血性传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和平年代里,中国军人依然血性十足。”

同志们,战友们,机遇与挑战并存,信任与责任同在!让我们在火热军营的千锤百炼中,培育军人的血性豪情,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胆气、“遏则必止、战则必胜”的底气,敢于亮剑、敢于担当、敢于驱邪,做一名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让对手胆寒的血性军人!

第四篇:锤炼军人血性培育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锤炼军人血性

培育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同志们,战友们,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古田会议上提出,要正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魂是一支军队的根本所在,一支军队的灵魂决定了这支军队意志的走向,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铸魂。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素质本领,就是要求新一代革命军人素质过硬、能打胜仗。而百行以德为首,品德乃人之根本,更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源泉。那么,血性,血性又是什么呢?《锤炼军人血性·培育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就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谈到血性,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军人。血性,兼具阳刚、正直之美,没有血性的兵不是合格的兵,军人的血性本色是无数革命先烈创造的传奇和荣光。千千万万的革命队伍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什么是血性--长征途中,总司令朱德冲在前沿阵地,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在抗日的斗争中弹尽粮绝,毅然跳入滚滚江水,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抗美援朝战争,美军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们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毛主席说,中国的军人有一股子气。气就是血性,置之死地而后生,气吞山河笑傲死神。没有血性的军人、不敢亮剑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这是时代的方向!血性不代表一介武夫,视战友生命于草芥,做无谓的牺牲只会适得其反,是队伍更大的损失。“以正合,以奇胜”,“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英勇更要善战,敢战也需会战。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凶险交织、暗流涌动的敏感之际,习主席重提“血性”,这一充满刀光剑影、彰显豪气干云的名词,寓意深刻,指向明确,对于我们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国军人的牺牲献身精神,时刻保持“三个高度警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具有无比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回顾我军88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正是靠着军人的血性支撑着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将士有血性,战场有胜算。面对强敌,我军官兵始终以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战无不胜的斗志,置生死于度外,塑造了让敌军胆寒的血性!在朝鲜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血战,衣着单薄的21万志愿军官兵克服零下40多度的极寒环境,血战17个昼夜,歼灭了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机械化部队1.8万人,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军威,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中越自卫反击战,面对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经历20年和平的解放军,仍然凭着军人的血性和牺牲精神,占老街、克凉山,在越南的领土纵横驰骋,赢得世界“第一陆军”的美誉。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体现。长征途中,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人献出生命,可就在这样一条路上,红军官兵吃着野菜、嚼着草根,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最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湘赣边界的罗宵山脉转移到陕北的黄土高原。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场面,在优势装备敌军面前,为了掌握战争主动权,与敌抢占制高点,我军官兵不断跋涉跨越,昼夜兼程,一日行军200余里,创下了脚板子赛过敌人车轮子的壮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历史证明,英雄的中国军人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

习主席多次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强军兴军的时代洪流中用血性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打开时下的网络,点击周边热点话题,我们会发现,总有极个别网民打着“爱国”的旗号,枉顾事实、说三道四,借题发挥、发泄不满,甚至将矛头直指军队,炒作涉军信息,调侃军事训练,贬低军人形象,指责军人懒散娇惯有余、严信忠勇不足,进而对官兵“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血性品质心存疑惑。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呢?让我们在拷问中探究一二。拷问之一:身受“三多”思想文化的渲染渗透,官兵坚守信仰的血性灵魂是否动摇缺失?近些年,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激烈碰撞。受“三多”思想文化的影响渗透,官兵思想出现了一些倾向性问题,比如:有的热衷于对个别消极负面社会现象评头论足,而对社会上宣扬的正能量视而不见;有的对领导苦口婆心的正面引导不以为然,而对一些歪歪理、愤青话却深信不疑;有的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而对网络冲浪聊天乐此不疲,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对我们年轻官兵思想影响无疑具有极大的侵蚀性。但是透过“三多”带来的喧嚣杂音、躁动思潮,我们更应欣慰地看到官兵始终不渝的政治定力。面对国内“三股势力”的干扰破坏,官兵旗帜鲜明地予以坚决抵制;面对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肆意挑衅,官兵虽然义愤填膺,但始终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与之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面对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渗透侵蚀,官兵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让其分化西化图谋在中国军人面前彻底失效;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号令,一声令下,紧急驰援,毫不含糊。我认为,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官兵表现出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政治纪律才是其思想的本质和主流。因此,从根本上看,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斗争,官兵的信念之基不是在软化、崩塌,而是变得更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拷问之二:身怀“三利”目标动机的追求取向,官兵舍生取义的血性担当是否淡化退却?受现实社会和兵员结构影响,不少官兵怀揣着功利、夹裹着势利、携带着私利步入军营,遇事爱打自己的小算盘、处事常算自己的小九九。有的为了入个党、立个功,明里争、暗里抢,甚至到处托人说情、打招呼;有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没达到要求还“使性子”、“耍态度”,如此等等。让人难免心生疑窦,利益面前,年轻一代还有没有“拿得起放得下”、“能舍弃敢担当”的军人血性?然而当灾难来临,官兵用舍我其谁的顽强作风,矗立起军人永不磨灭的血性丰碑。98抗洪,面对决堤、溃坝,一排排年轻的官兵义无反顾地跳入湍急的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座冲不垮的钢铁堤坝,践行着“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铮铮誓言。汶川、雅安抗震,天塌地陷、河阻路断,数十万抗震大军冒着频繁的余震,向震中艰难挺进,叫响了“就是倒下也要倒向灾区的方向”。我们基地在参加国际维和、抗震医疗救治、应急支援保障中,广大参战官兵主动请缨、积极参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彰显了战略后方基地部队的风采。洪水肆虐时,军人冲锋在前;地震发生时,军人奋勇向前„„灾难的到来,人们不仅见证了大自然的残酷和无情,更见证了新一代军人的成长和成熟。谁又能说他们身上彰显的不是舍生取义的血性豪情呢?

拷问之三:身处“三片”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官兵坚毅果敢的血性品格是否弱化消逝?大家常讲现在官兵的主体“80后”、“90后”是“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新一代。成长在“三片”优越环境的他们,被宠得多了“个性”,少了“血性”;被惯得多了“惰性”,少了“活性”;被捧得多了“任性”,少了“理性”。以至于有人质疑:他们柔弱的肩膀还能扛起军人重担吗?面对质疑,这些被人们贴上“个性”、“任性”标签的80、90后,用他们的坚毅果敢给出响亮的回答。黄陂综合仓库的女子叉车班,成立之初,10名女大学生士兵抱着“男兵能做的事情,我们女兵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的信念,叫响了“精兵不分男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口号,克服诸多生理不便,战烈日斗酷暑,历风雨经考验,练就了精湛的叉车操作技能,多次向军委总部首长和地方领导演示汇报,广受赞誉,被誉为绽放在叉车上的“十朵金花”。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女中豪杰”。2011年,深圳大学毕业的刘洁莹,通过入警考试,光荣地成为一名边防军人。90后的刘洁莹从小娇生惯养,进入部队以后,参加的各种军事考核,成绩都很不理想,永远与倒数第一为伴。为了更好地锤炼自己,她向领导主动请缨,希望可以和我们勤务中队女兵排一起训练,一起成长。她在女兵排中,每天晚上,都会在操场上练习跑步,历练自己体质,她一圈圈跑下来,也不知道跑了几圈,跑累了才停。就这么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终于在年终的军事考核中,以满分的成绩轻松完成了女子三公里跑。柔弱外表下蕴藏着坚强的意志,艰难困苦磨不灭追求卓越的信念,新时期官兵用行动证明了他们胜任使命、担当重任的能力。

通过以上拷问探究,和平时期,虽然没有血火交融的战场厮杀,但在抢险救灾、应急演练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我军官兵很好地继承了战争年代的血性传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和平年代里,中国军人依然血性十足。”

第五篇:大力培育战斗精神

大力培育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心士气的较量。兵法云:‘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这里所说的勇。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战斗精神。实践证明:在武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战斗精神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旺盛的战斗精神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使物质力量发挥最大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创造以劣胜优的奇迹;相反,战士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一支队伍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所向披靡,决战决胜。我军为了响应中央军委提出的 听党指挥,能打胜战,作风优良的号召,全军积极开展革命军人战斗精神培育。

身为军校学员,我们更应该借此机会大力培育自身战斗精神,努力提高打赢能力。大力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重点在锤炼,关键在养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熟练掌握军事技能,是我们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基本任务,这无疑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最好实践活动。我们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也要注重从未来将从属的岗位出发,拓展自身知识面,增强在自己岗位上站得住的能力,注重从实战出发,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训练强度,寓精神培育于军事训练之中,即练技术战术,也练思想作风,实现战斗精神与自身能力的共同提高。要结合各种活动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培养自身勇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的英雄气概,讲求科学,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严守纪律,团结协同的过硬作风,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总之要把学习,训练的过程当做大力培育战斗精神的过程,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下载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战斗精神培育教案

    战斗精神培育“故善战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胜在得威,败在失气”(《淮南子》)。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历来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内容,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着眼......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职责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职责 教学目的:通过对培育战斗精神意义的学习,加深官兵对战斗精神的认识,发挥战斗精神在加强官兵履职尽责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节课时 教学方法:集中授课......

    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

    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 战斗精神是作战集团或战斗单元在执行作战、训练及其它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政治觉悟、情感意志、素质能力等浓缩升华并外化而成的......

    培育战斗精神讲稿--用稿

    培育战斗精神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战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使大家能坐到一起共同学习。今天我与大家交流汇报的是“弘扬战斗精神,履行新的使命” 。......

    立足本职岗位培育战斗精神

    立足本职岗位培育战斗精神 面对长期相对艰苦的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和繁重的执勤训练任务,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刚入伍时的新鲜感和立志成才的激情是不是已经不复存在了呢,有......

    大力培育新时期公安消防战斗精神

    大力培育新时期公安消防战斗精神 泉山中队 胡必胜 信念坚定可以造就一支无敌军队,信念倒塌可以毁掉一支精锐之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战斗精神培育在消防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lx-紧贴历史使命培育战斗精神

    紧贴使命任务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我们必须着眼未来反“台独”应急作战的需要,尤其是对官兵能力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坚持仗......

    论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培育

    论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培育 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是消防官兵特有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是消防官兵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是消防官兵遂行职责任务的力量源泉,是衡量消防部队战斗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