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1:0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研究》。

第一篇: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研究

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研究

信息化给现代纳税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纳税服务信息化是推动纳税服务发展与变革的加速器。在新形势下,推进信息化健康发展、优化纳税服务,需要创新管理机制、理念和思路,即确立信息化纳税服务理念和管理机制,探索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发展之路。在总结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研究探索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研究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的概念与关系

(一)纳税服务信息化、信息化纳税服务的内涵

1、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内涵

纳税服务信息化是指信息化在纳税服务中的应用,实现税收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实质是一种管理思想的变革,是对管理服务理念的创新、对业务流程的再造、对管理团队的重组,改变了传统纳税服务模式、思维模式、工作方式,是纳税服务的一场革命。

2、信息化纳税服务的内涵

信息化纳税服务,可理解为将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纳税服务,通过征税主体向纳税主体提供涵盖税收立法、税收司法和税收行政等在内的服务,提高纳税服务绩效,实现纳税服务工作现代化。从广义上看,信息化纳税服务是指为方便纳税人办税而采用和形成的体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服务方式手段、管理机制和配套设施的总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层内涵:第一,信息化纳税服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纳税人需求、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实现服务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纳税服务的特征,超越了时空限制,纳税服务从实体走向虚拟,由人工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由“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向“点对多”、“多对多”网络化高效服务转变,由“多点接触式”服务向“单点接触式”、“零接触”服务模式转变。信息化的快捷性、共享性、互动性、创造性,延伸了服务领域,拓宽了服务空间,拓展了服务层次与质效,大大提高纳税服务的公正性、便利性、高效性、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程度,降低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成本和税务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信息化纳税服务是与现代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税收管理理念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基础,将先进管理服务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纳税服务机制。

第三,信息化纳税服务体系是一个统筹于整个纳税服务过程的综合电子服务体系,包括税收信息服务体系、程序服务体系、纳税人权益保护体系、纳税服务评价体系等。

第四,信息化纳税服务与传统的纳税服务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服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人工经验型服务转变为基于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税的理念,纳税服务从人工分散服务向信息数据化方向发展。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的关系

1、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概念不同。纳税服务信息化是纳税服务的技术创新过程,是以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信息化生产力发展在纳税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信息化纳税服务,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与机制上的创新,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是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纳税服务机制。

2、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受制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和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纳税服务与税收信息化水平、信息的社会化水平呈现同步深化、同步拓展的态势。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信息技术同纳税服务实践联系紧密,并始终贯穿纳税服务工作全过程。

3、信息化纳税服务是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纳税服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首先,纳税服务信息化已经远远超出技术手段的范畴和含义。纳税服务信息化近十年的建设,发展迅猛,成效显著、影响广泛,对税务部门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干部的思想意识和管理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次,纳税服务信息化是逐步发展的,从点到面、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丰富、从分散到统一,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目前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最后,纳税服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打破环节、层级、部门间的壁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运行机制的变革,以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科技+管理”的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发展之路。

总之,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与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机制,目标是一致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拓展纳税服务的时空界限,进一步规范征纳双方的行为,逐步减少涉税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丰富征纳双方互动渠道,最大限度降低征纳双方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纳效率,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实现纳税服务的现代化、科学化。从纳税服务信息化到信息化纳税服务,实质上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税收管理服务理念、管理方式与优化纳税服务有机结合的过程。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分析

(一)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武汉市国税局大力加强纳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推进纳税服务网络化、信息化

随着金税三期广域网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以省局-市局-区局-基层税务分局四级网络体系全面建成,形成了贯穿国税系统上下的广域网络,实现了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新版稽核协查系统、货物运输发票税控系统、车辆购置税系统等的省级集中,建设了办税服务厅视频管理系统,推行了征管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纳税服务信息载体的电子化、传输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信息共享的最大化、远程管理的动态化、档案管理的无纸化。

2、推进纳税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开展办税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实施“一窗多能”整合,统一服务内容、窗口设置、业务流程、服务标识、办税指南、服务制度、自助服务、文明用语,规范管理制度、服务行为、办税公开、办税环境、大厅管理,完善纳税服务制度规范,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不间断服务、自助办税服务等服务制度,纳税服务工作的内容、形式越来越规范,过去粗放式服务被今天规范的服务行为、统一的服务标准、优化的服务环境、科学的服务评价所取代。

3、推进服务平台品牌化、现代化

建立了纳税服务热线、门户网站、网上办税服务厅等信息化纳税服务平台,以“窗口”、“热线”、“网站”、“网络”、“网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纳税服务平台日益完善。税收服务网站成为税务部门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开展税法宣传的重要载体、服务纳税人的重要平台、展示税务部门形象的重要窗口,以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缴款、网上抄报税及认证、网上文书申请审批和手机短信等为主体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信息发布新窗口、办公办税新平台、政务公开新途径、纳税服务新门户、征纳互动新桥梁、上下沟通新纽带。推出了“纳税人学校”、“纳税人之家”、“纳税人权益维护中心”等纳税服务品牌,成为税企交流的平台、税法宣传的园地、纳税人权益维护的阵地。

4、推进纳税服务多元化、优质化

积极推广网络和银行网点申报纳税,对企业纳税人推行VPDN网上申报系统;对个体双定户纳税人,全面推行税银联网;对正常申报缴税的小规模纳税人推出“同城申报缴税”服务,大力推广网上报税和CA认证,以网上办税为主体,自助办税、电话办税、短信办税、远程办税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展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推行VIP绿色通道服务,为纳税人奉献人性化个性化贴心服务。

5、推进服务流程简捷化、集约化

推行涉税事项“一窗通办”,纳税人所有涉税事项,都在办税服务厅办结,形成“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运行模式;推行提速减负措施,通过“简、放、提、优”,扩大涉税事项即办范围,推行“免填单”服务,简化办税流程,简并涉税资料,压缩管理层次,减少流转环节,信息传递由环节多、周期长、失真率高变为环节少、周期短、失真率低,减负合理化、管理集约化水平大大提高。

6、推进申报纳税一体化、智能化

网上申报、POS机划缴、税邮一体化、税银一体化、库银互联等模式得到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全面实现,将税款征收和银行入库统一起来,实现“税款直达”。自助办税终端得到推广应用,纳税人可免费自助完成纳税申报、发票认证、防伪税控IC卡报税、防伪税控发票验旧及发售、财税库银电子缴税、涉税信息查询下载等多项涉税业务,涉税办理更加智能化。

7、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化、社会化

建立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初步实现与工商、地税、质监等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推广应用个体零散税收协税护税委托代征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代征单位作用,加强国、地税联合委托代征管理和监控;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实现涉税数据在国、地税部门共享;积极推进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之家”的数据交换对接工作,共享信息资源。

8、推进信息服务便捷化、透明化

税收网站服务平台和电子查询系统为纳税人查询涉税信息提供方便,网上在线咨询系统、手机短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提醒、政策宣传、问题咨询等涉税服务;网上政务公开平台,将税务机关执法的依据、程序、标准和执法结果公开,让纳税人交明白税、放心税,实现政务事务的透明化“阳光运作”。

9、推进纳税服务专业化、人性化

成立纳税服务工作机构,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整合区划设置,建成需求型人性化、开放互动和面对面“一站式”服务的纳税服务中心,实现与纳税人开放、互动、平等交流,在办税服务厅安装配备电子显示屏、自助办税终端、排队叫号机、电子触摸屏、POS机、服务评价器等设施,信息化纳税服务条件不断改善,征纳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规律与趋势信息化

建设发展一般需要经历“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当前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正从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特征的增长阶段向以建立集成化系统、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特征的成熟阶段过渡,将进入智能创新阶段。在此阶段,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建设内容不断增加。加强税收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实施“信息管税”,对涉税信息采集利用的全面性、及时性、规范性、深入性要求更高,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外沿会不断扩展。信息资源逐步整合。不同应用系统在功能和数据上的交叉互动增多,建设、维护和使用成本会不断提升,因此对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会日益显著。建设规模趋向省级集中。以省为单位进行纳税服务信息化的统一和集中,既是规范管理、强化监控的需要,也是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建设成本的必然选择。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一站式”服务。长远来说,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向用户提供能满足全面需求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从而改变现有的建设和应用模式。交互渠道多元化。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实现远程交互提供了更多经济、实用的渠道,在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中将被充分利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纳税人对纳税服务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期盼享受到适时、集成、同质、互动、安全的纳税服务。适时服务:纳税人要求随时随地享受高效率、全方位的纳税服务;集成服务:要求提供集成性、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如“一窗式”、“一站式”、“一网式”服务等;同质服务:在不同办税场所之间,享受到的纳税服务都是规范、透明、同质、无差异性的;互动服务:纳税服务由单向变为双向、由一方被动变为双方互动;增值服务:纳税人保障自身知情权和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税务部门不断拓展各种信息渠道,满足不断增长的知情权;智能服务:利用云计算、虚拟化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一个支持多终端、可扩充、可定制的“云服务”涉税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涉税审批事项自动流转、“免填单”服务等;安全服务:要求提供快捷高效信息化手段的同时,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密技术和安全措施,确保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不遭泄露。

(三)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离“宣传咨询更准、办税服务更快、纳税成本更省、权益保护更实、服务措施更多、服务质量更好”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标准还有差距,存在一些不足。

1、信息化工作机制不健全,总体规划有待完善。相比征管信息化建设,纳税服务信息化启动比较晚,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在管理方法上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能通观全局,统筹兼顾。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投资结构及发展趋向上过分强调专业化,缺乏整体系统观,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战,自成体系,造成信息化纳税服务系统条块分割严重,纳税服务平台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业务建设重复,信息共享程度低,设备资源浪费,系统维护难度增加,整体性能提升受限制。

2、信息化应用系统不统一,应用平台有待整合。国税部门的纳税服务系统包括门户网站、“12366”服务热线、手机短信平台、电子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报税等服务平台,服务系统分散,各自设立,体系不统一、互相分割、缺乏互动功能,各应用子系统都是基于特定的业务需求设计和开发,建设标准、运行模式不统一,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性较差,相互独立,变成了数据孤岛。如网上办税服务厅平台孤立运行,尚未与综合征管软件2.0以及门户网站信息共享整合。另一方面,信息化纳税服务软件繁杂,操作繁琐,更新过快,给纳税人使用维护带来不便。

3、信息化服务平台不完善,服务功能有待拓展。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存在功能不完善、手段单

一、服务内容不健全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纳税服务需求。目前,网上办税处于起步阶段,在功能设置、总体框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服务性不够强,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实时性、开放性特征与纳税服务手段的对接不够科学,利用互联网、手机、自助终端等办税方式不普及,不能完全满足适应纳税人多元化、个性化、快捷高效的服务需求,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4、涉税信息利用服务不深入,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在涉税数据信息利用和服务方面,工作开展比较滞后,门户网站内容更新维护不及时,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仍未缓解,涉税数据采集面不够广,存在数据重复报送、重复录入和数据失真问题,在数据增值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互联网的应用、数据的大集中、税银联网、网络办税和部门数据交换等都是信息化的风险来源,如何保障税收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及时规避各种潜在的风险在防护措施上存在薄弱环节,税务部门核心技术研发相对落后,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如目前推行网上纳税申报所需的数字认证技术主要来源于第三方,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近期监测到多个税务行业单位网站存在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的安全隐患,门户网站、网上办税、自助终端等系统安全防范措施有待加强。

探究在纳税服务信息化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概要分析。我们认为,影响纳税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理念转变不到位。受传统的“管制型”征管模式惯性思维与纳税服务发展初期概念模糊的影响,对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内涵、规律和体系的构筑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应用观念基本停留在计算机模拟手工和事务处理阶段上,管理观念对信息化建设只基于技术层面,而对管理机制创新、人文信息因素认识不足。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误区:如重技术工程建设轻人文管理,重系统开发轻管理流程优化,重硬件投入轻服务软环境改造等。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应用要求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对国税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业务重组带来了挑战,因为过去长期形成的既得利益要被打破,有的不愿意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

二是部门信息化发展不协调。具有社会系统功能的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其它部门信息化发展不协调。当前,国税机关与海关、金融、国库、地税、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仍处于信息共享的初级阶段,除了国地税之间的税务登记信息、海关的出口信息、金融机构的税款申报扣缴信息取得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进展外,其他方面进展不大;业务关联紧密的国地税之间信息共享度明显偏低,从而造成纳税服务信息化总体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备。在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中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只注重在办税过程中用信息化手段的替代、模仿人工手段,没有将其他机制、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纳税服务信息化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税收业务流程还不够科学优化,征纳双方互信交流平台缺失,信息化纳税服务需求及时响应机制缺位,影响信息化纳税服务质量。

四是信息化服务技能相对不足。纳税服务信息化涉及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纳税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地影响信息化纳税服务的能力及水平。目前,税务干部纳税服务的整体技能尚需提升,特别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一线服务队伍信息化操作运用能力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税服务信息化推进的成效。

三、优化信息化纳税服务的现实选择

从信息化发展规律可看出,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入系统集成整合、智能创新阶段,要求重视科技创新,必然走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纳税服务之路。从解决纳税服务信息化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来看,单靠技术上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管理,依赖于纳税服务理念、管理机制的创新,确立“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纳税服务机制,探索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发展之路。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是满足纳税人需求、提高征管效率、实现服务目标的有效载体,是实现纳税服务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是税收机关和纳税人的现实选择。

(一)明确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的内涵

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是当今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纳税服务机制、理念,我们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内涵:

1、树立现代信息化服务理念是先导。树立“税收服务无缝隙”理念,运用“无缝隙”组织理论的原则,对原有管理机制和流程进行再造,通过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创建服务公众的具有创新性的“无缝隙”的新型税收服务体系,以满足纳税人“税收服务无缝隙”的需要;树立“5A”服务理念,即实现Anyone(任何人)、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how(任何方式)、Automatic(自动)办税服务;树立“4C”服务理念,即便捷的服务手段(Convenient)、完整的服务内容(Complete)、一致的服务体验(Consistent)、高质量的服务能力(Competent),在服务方式上突出功能性,内容上突出公开性,时间上突出及时性,手段上突出科学性,形式上突出针对性,不断拓展纳税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探索“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全地域、全时空、全方位、全自助”的服务模式,实现纳税服务载体、服务方式和服务效能的新突破。

2、构筑现代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基础。以“网上税务局”为重点建设方向,构建即时互动、功能多样、便捷高效的网上办税服务厅,搭建基于实时交互模式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一网式”高效、便捷、全方位、立体式服务。

3、健全现代信息化服务体系是落脚点。以纳税人为中心,以信息化为依托,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流程再造、系统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优化和人员技能提升,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优化办税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信息共享、降低征纳成本,为纳税人提供一个顺畅高效的消除时空界限的“一体化、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推进“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场所标准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方式人性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构建“信息一体化、业务流程化、管理集约化、机构扁平化、办税高效化、服务优质化”的纳税服务新机制。

4、加强涉税信息采集利用是重点。加强涉税数据采集与信息共享的规范性、准确性、严密性和时效性,把充分运用数据信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作为根本目的。搭建政府部门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加强与其他社会经济管理部门,如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互通,突出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运用方式;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商业信用的联动管理,形成全国联网的纳税人信息系统和征信系统,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5、加强技术与业务融合是关键。信息化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互动过程,也是税收业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业务是信息化的先导,技术是业务实现的保障。构建和谐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保障创新引领作用,又要注重管理业务创新和服务流程优化,根据税收数据信息的运转程序和征纳双方的需求优化业务流程,整合各类管理要素和服务资源,通过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提高信息化纳税服务的效能。

(二)健全信息化纳税服务管理机制

创新信息化纳税服务工作体制、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信息化纳税服务的整体功能作用。

1、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的规划管理机制。确立纳税服务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科学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建设管理模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研究部署制定信息化纳税服务工作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充分考虑纳税人的需求,确立纳税服务的目标导向、组织原则、实现步骤,增强信息化纳税服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2、构建信息文化驱动下的信息利用机制。充分认识数据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据信息利用意识,畅通涉税信息运行的内外通道,提高数据管理利用、信息服务和创新能力;强化网站等信息门户的人文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公开、公正、公平地将税法贯彻、适用于全体纳税人,以及通过帮助个性需求不同的纳税人了解和履行纳税义务,为纳税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的社会协作机制。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做好与外部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建立“收集纳税人需求、分析纳税人需求、满足纳税人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实现纳税人需求获取渠道日益畅通,纳税人需求分析机制全面建立,纳税人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健全信息化纳税服务的纳税人参与机制,提升纳税服务的平民化程度,最大化使用信息化纳税服务供给资源。重视发挥税务代理等社会涉税中介机构在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中的作用,更有效地满足纳税人的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

4、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按照内外结合、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全程监控、动态分析的纳税服务绩效考评系统建设,促进改善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

(三)创新现代信息化纳税服务平台

1、整合信息化服务系统资源,推进一体化建设。规范纳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各类纳税服务软件整合工作,按照“数据整合和功能整合相结合、推广应用和优化完善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各类纳税服务软件的一体化、科学化,并保持统一软件的相对稳定,搭建起一个立足于“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套系统、一套数据标准”的全新纳税服务应用平台框架,根据创新、服务、效率、成本、安全、一体化原则,整合网络办税服务信息化平台,形成信息共享、功能整合、界面统一、操作简便的办税系统。

2、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构建“网上税务局”。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化纳税服务网络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拓展信息化纳税服务功能,丰富纳税服务内容。以金税工程三期的推广为契机,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实体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行“同城通办”、自助办税装置、POS机划缴等纳税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办税服务厅的信息化纳税服务功能,打造环境舒适、服务规范、高效便捷的集办税服务、咨询辅导、权益保护、交流互动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办税服务厅。以总体规划、省级集中、统一建设、分步实施为原则,着力建设“形式新颖、功能丰富、操作简便、服务高效”的网上服务平台,整合完善网上办税功能,打造“一号通办税、一网通审批、一览式导税、一键式查询、一体化服务”业务功能齐全的网上办税厅,为纳税人提供“网上宣传、网上登记、网上审批、网上申报、网上开票、网上扣缴税款、网上退税、网上提醒、网上查询、网上投诉、网上评议、网上互动咨询”等“一网式”服务,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办税。建立支持多渠道咨询并记录咨询全流程的咨询管理系统,完善网络税收法规库平台;按照内容完整、分类科学、准确实用、检索便捷的原则,完善纳税咨询知识库,借鉴、引入电子公告板、大家共同维护和撰写的维基百科等网络交流工具,完善征纳双方互动平台,更好地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依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高起点建设省局级“税务门户网站”,实现数据省级集中和内外部网站信息共享,以避免网站建设与开发的重复投入;同时,发挥好该税务网站的作用,把网站建设成即时互动、功能多样、便捷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网上税务局”,提供“更容易、更节省、更人性化”的纳税服务。将综合征管系统、多元化电子申报系统、网上认证系统等进行整合,及时生成各类警示信息,依托信息服务平台,自动提供纳税提醒、税款催报催缴、发票真伪查询等税收信息服务。

3、创新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云服务”应用。云计算具有采用虚拟化技术、可被用户灵活定制、具备动态可扩展性、具备高可用性和安全性、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特点,创新性地运用云计算技术,为税务机关、纳税人、IT服务、税务咨询服务人员提供实时交互和协作的“云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云服务”平台,目的是用更少的成本、更快的效率部署应用系统、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响应速度,推动纳税服务信息化逐步向云计算模式转型,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云服务”平台架构特点是“基础平台虚拟化、应用资源云端化、专业服务社会化”。以虚拟化技术整合现有服务器硬件、软件资源,以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存储为基础,实现各应用系统与现有税收业务核心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并逐步整合,建设支持网络、电话、手机、自助办税终端系统等多终端的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打造一个免填单、可定制、易部署、快响应、支持多终端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跨时空、多通路、全方位、无缝隙的高质效服务;推进税务“云服务”应用,包括以服务器虚拟化为核心的基础云平台,以网上办税和网络开票为核心的税务云应用,以网络开票机、网络税控收款机、自助办税终端为核心的各种智能税务云终端,构建具有高度交互性、个性化和时效性的“移动电子税务局”、“云服务”税务局。

(四)完善信息利用服务保障体系

1、形成全面采集、深度挖掘的信息利用体系。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税务数据信息库为支撑,构建互联互通、及时规范、同步共享的部门间信息资源互动共享平台,加强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改变自下而上的手工采集和重复采集信息的方式,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实现纳税人信息多渠道采集、多方面分析、多量次运用。抓好数据管理制度的落实,落实数据管理规程、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数据公开发布制度、数据信息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以风险识别、风险评定和风险应对为基本环节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为信誉等级好的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利用所拥有的纳税人信息,及时鉴别出风险纳税人,从而提高稽查选案准确率,实现全面纳税评估、重点税务稽查。

2、形成信息通畅、安全稳定的服务保障体系。包括形成软硬件设施运行保障服务体系,保证税收管理软件正常运行、办税场所设施的正常可用,纳税人顺畅办理涉税事务;人员岗位职责管理服务体系,确保服务需求反馈的及时性;疑难问题解决服务体系,体现服务一站式;突发事件处理服务保障体系;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好第三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健全纳税人数据保护制度,制定严密的安全防护制度,重点加强对门户网站、网上办税系统、自助办税终端、移动存储介质等安全管理,完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通讯加密、系统漏洞防护、防病毒、入侵检测、网页保护等安全技术策略,强化安全防护技术措施,采用必要的网络隔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及数据包检测过滤技术,确保网络系统、核心数据的安全可靠,实现“进不去、窃不走、看不懂、改不了、打不乱、赖不了、跑不掉”的安全保障目标。

3、形成全方位、互动式的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形成税企交流体系、公告服务体系、信息互动交流服务体系,主动为纳税人书面咨询、网页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上门咨询和税务人员上门辅导、交流等服务体系,开展预约式、菜单定制式等个性化咨询服务。

4、形成环节少、效率高的程序性服务体系。包括形成“一柜式”审核、审批完成的服务体系,形成事前预审、事后核实正式审批的服务体系,对纳税人依申请涉税事项统一受理和集中审批;对涉税即办事项实行现场受理、现场审核、现场办结;对确需审批的非即办事项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保证纳税人涉税审批事项能最少时间完成。

(五)深化信息化纳税服务流程重组

1、构建流程导向模式。遵循信息技术规律,以纳税人需求及业务流程为导向,进行跨部门、跨层级、跨岗位的业务流程整合和重组,优化征管业务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适合于专业化管理、便于操作的岗责体系和一种具有高敏锐度和反应力的信息化纳税服务组织架构,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管理环节,实现纳税服务流程的科学再造和服务模式由职能导向向流程导向转变,信息流转和机构设置由纵向层级式变为横向扁平式,构建“集约型操作、扁平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现代纳税服务格局。

2、优化信息管理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审核、录入、传输、处理、使用、存储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流程,按照信息采集、审核、加工、应用的内在要求和信息一体化特点,盘活整合散置于征管一线的信息流与业务流,实现无纸化工作流审核和通报通缴,实现涉税事务全城统办、跨区、跨部门统办,体现消除时空限制、打破地域界限、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信息高度共享所带来的便利。

3、简化办税服务流程。以方便纳税人办税为基础,遵循信息化基础上税收征管的运行规律,对办税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规范、整合、浓缩、调整,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前移,减少非增值的业务环节,缩短前后台信息沟通的时间,实现纳税服务质效的最优化。按照“即审即办、减负简办、跟踪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对涉税事项的前台受理流程和后台审批流程进行简并,扩大涉税事项即办范围,下放审批权限,将原定终审权限在上级而基层能够实现服务到位、管理到位的工作事项,其终审权限下放至基层,简化程序、压缩环节,实行“审批职能、审批事项和审批人员三集中”的集中审批,拓展办税渠道、创新征管模式、规范自由裁量、实施阳光稽查、加强权益保护、优化纳税服务、严明工作纪律,简并涉税资料,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填单手续,推行“免填单”服务,提高办税效率。

4、开发流程监控系统。包括全程办税流程控制、涉税事项审批考核等,将涉税审批处理过程纳入监控,实现涉税审批事项自动流转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六)提升信息化纳税服务技能

1、加强信息化纳税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加强服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办税服务厅一线人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岗位服务技能,以熟练的服务技能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加强兼职计算机管理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在日常信息化纳税服务工作中运维替补作用,保障信息化纳税服务系统正常运转;加强信息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税收业务水平,更好地把其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纳税服务工作中去;加强对纳税人培训辅导,提高纳税人财务会计、数据报送、信息应用水平。

2、建立信息化纳税服务人才库,造就业务骨干队伍。选拔那些税收专业素质高,信息技术技能较强的纳税服务人员,组建信息化纳税服务人才库,建立纳税服务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进库的信息化纳税服务人才,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一批信息化纳税服务专家,充分发挥信息化纳税服务骨干作用。大力开展技能练兵、岗位能力达标、能手竞赛活动,开展纳税服务先进集体、纳税服务能手、咨询能手、计算机操作能手、优秀咨询专家评比,树立一批纳税服务标兵,推动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纳税服务

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纳税服务

宝鸡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为主线,以建设满意地税为发展愿景,以陕西省地税征管业务系统(秦税工程)为依托,秉承服务是第二税源的管理理念,以依法治税为基础,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多元化、信息化服务为手段,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目标,不断拓宽服务渠

道、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聚合服务合力、潜力、活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纳税服务体系建设,将纳税服务纳入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努力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高效率、零距离、人性化的服务。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纳税服务体系。笔者就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纳税服务,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一个平台,两极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特别我们陕西省地方税务局近两年税收信息化建设达到飞速发展,特别以秦税工程征管业务系统为契机,在实现了数据信息全省集中后,税收信息化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我们在推广应用秦税工程征管业务系统,深感利用信息化加强了税收征管,但是与此同时信息化中的人机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工作。究其原因有一下四个方面:

一、纳税服务基本上只是流于形式

当前,各地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方面,虽然服务措施和服务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大多局限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层面,局限于对税务人员工作作风进行要求,最普遍的做法就是要求税务人员热情服务、文明征税、礼貌待客等等。其实,这种纳税服务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服务,即只有纳税人上门纳税时才能够享受到这种服务,这种服务也是建立在税务机关是管理者的基础之上的,突出表现为纳税人提出之后,税务人员才予以实施。

让纳税人真正理解支持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向纳税人提供的实实在在的可以描述的服务,这种服务对纳税人而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税务机关向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应当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而不是局限于纳税人上门纳税的环节。应该在征管软件的设计、办税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利益,我们纳税服务最终的目的是让纳税人得到实惠。

总之,税务信息化将把重点之一放在为纳税人服务方面。如何减少纳税成本,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应成为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之一。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只要有益于提高企业的办税效率,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减轻企业负担,那么,纳税人一定会理解和遵从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二、税务机关人员的素质急待提高

现阶段基层地税机关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各级地税税部门虽加大了计算机教育培训的力度,但只能缓解计算机操作和管理人员紧缺的燃眉之急,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有人员难以形成学好、用好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竞争激励机制。秦税工程征管业务系统运行以来,地税干部中能认真钻研计算机知识,有一定操作和管理水平的人,基本上都在秦税工程征管业务系统各个岗位上、纳税申报和网络管理、系统维护等工作,他们是基层的骨干。而一线从事征管工作的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为纳税人服务的要求。应该多形式、多渠道、长期地加强他们的素质技能培训和演练操作。

三、纳税人人员素质的局限

就企业领导层而言,现有企业的很多法人代表是老国有、集体企业的负责人,有些是外出务工归来投资置业的,他们受原有税收征管模式的影响,认为税收信息化给企业带来较多的不便,只要把税交了还要增加那么多的麻烦不必要。从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来看,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是老国有、集体企业的会计下岗再就业,他们中很多人员年龄偏大,一方面新的财务会计知识没有更新,另一方面对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不太适应。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及以下地区,财会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中小企业就职,缺少新的专业财务人员是众多企业,有些较熟练的财务人员一人要兼职五户以上企业的办税人,这种现状无疑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带来消极影响。当然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这部分人员的纳税服务就更加困难了。

四、税收应用软件内在功能不全,信息化的集中和整合能力不强

现有的秦税工程征管业务系统的信息系统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都是针对我们地税机关内部的。虽然现在做到了省级二级数据集中,的确在我们税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仍旧在我们系统的外部循环,不能通过网络这一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一方面,通过一定的身份认证后查询到自己企业或者所需求企业的税务机关提供的企业地税信息。这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数据集中了,但是数据的利用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更好的依托网络这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更好的为纳税人服务。

税收信息化是将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要利用税收信息化提高对纳税人的服务笔者认为要做好一下几点。

一、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的层次和标准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

办税服务厅、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和多元化申报方式、电子缴款、12366咨询中心、税务代理,以及文明用语、礼貌用语,限时服务,政务公开等等,但这些项目尚不系统,服务的层次和标准还比较低,并未将纳税服务融入到税务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去,与国际意义上的纳税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纳税服务的层次比较低,全国税务系统没有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形式,从而各地纳税服务形式千差万别。纳税服务也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只是一种口头上的、文件上的服务,以为纳税服务就是微笑服务,而不够重视服务措施落实与否,服务效果好坏,纳税服务流于形式,缺乏长效发展机制。应该在已经作过的这些尝试取得效果的,利用信息化的高科技手段进行量性考核。考虑开发一个纳税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排队管理和评价管理两大子系统,通过实时记录业务类型、业务办理时间、纳税人流量等信息,自动生成对每一位办税人员的业务考核、质量考核、效率考核等考核指标体系,实现了对办税人员的科学考核管理。为局领导和征管部门较好地改进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数据化的决策分析和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能力;二是功能更趋完善。新系统除具有排队叫号管理、优化纳税申报秩序功能外,还具有服务数据明细查询、服务数据统计、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员工考核、服务星级评定等五个功能模块,实现了服务测评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实时监控,使每季服务明星的评比有了更加真实的依据、更加公正的考核,减少了人为因素,可谓是前台税务征收人员隐形的监视器。

二、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多元化申报服务。申报服务是纳税服务中最常见、最基础的服务。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由于受科技手段的限制,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基本上采取的是上门申报,这种单一的申报方式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办税厅往往人满为患,纳税人常常要排长队等候。随着税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征管改革的深化,以电子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申报势在必行,通过推广电子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税务代理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可以为纳税人提供多渠道的申报服务。每位纳税人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为便利的方式进行申报纳税,极大地缩短了办税时间,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户办税。

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新《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有无偿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的义务。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纳税人毕竟不是税务专业者,难以及时掌握税制变化和征管改革的新要求,在履行纳税义务中要做到纳税无差错,不遭受额外的税收负担和经济损失,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税务机关必要的帮助。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完备的税收咨询体系,让纳税人随时随地能了解纳税有关情况。各地应重视加强税收咨询网络建设,拓宽咨询渠道,如电话咨询、查询台查询、税务网点咨询等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免费帮助。有条件的地方,应开展网上咨询、电子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服务。完善信息交换平台,推进财、税、库、银、企的一体化建设,拓宽申报缴税渠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三、建设完善网上税务局

网上税务局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技术平台,建设完善网上税务局旨在为纳税人提供多功能、方便、快捷的智能化纳税服务。过去的税务网站,大多只是宣传税务机关形象方面的内容,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在建设税务网站必须做好纳税服务工作。一方面,税务网站不仅要有各种涉税资料,而且应该实现网上自助网上报税。网站可以设置qq聊天室,纳税人可以和税务干部在网上交流。通过e-mall,纳税人可以进行具体涉税问题的咨询和解答。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网站发布通知,等等。

四、加强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和网络互联

税务部门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是指税务部门通过网络与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之间进行公文的流转和审批,如报告、请示、批复、公告、通报等。通过网络互联,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丰富税务机关的数据信息。当前,各地政府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需要制定一系列面向投资人的优惠政策,税务部门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可以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使投资人非常方便地完成涉税事宜的办理。同时,也可以增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使制定的优惠政策更具可行性,以提高服务效率。

总之,税务信息化应该把重点之一放在为纳税人服务方面。如何减少纳税成本,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应成为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之一。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只要有益于提高企业的办税效率,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减轻企业负担,那么,纳税人一定会理解和遵从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也能通过税务信息化提高对纳税人的服务工作。

第三篇:信息化条件下深化纳税服务方式的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深化纳税服务方式的研究

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它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对经济宏观控的最有效手段。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税收信息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同时也给税收的纳税服务方

式、管理理念及管理程序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革命。我国的税收信息化的建设历程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轨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模拟手工操作的税收电子化阶段,其总体特征是采用数据库技术,依托单机和局域网,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层次,对税收业务的重要环节实现了手工操作的计算机化。

第二阶段是步入面向管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其总体特征为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及图形化界面,依托广域网进行分布式处理,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和管理层次。

第三阶段是实现创造税收价值的全方位税收服务系统阶段,其总体特征为采用w e b技术和组件化结构,依托互联网实现集中式处理,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管理和决策层次,并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服务。

我省税收管软件以前的现状是各地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行研制开发软件,参差不齐,子系统之间不是齐口对接、而是互不兼容。sw系统和ts系统是在我省各地市常用的两种税务软件。

1.基于fobase开发的sw系统

该软件在各个基层县(区)每个税务所必须自己架服务器,只能简单的申报一些常用税种,通俗的来说就是把手工填开税票变成了计算机打印的机制税票,随着这几年税收工作的不断变化,这个软件已经彻底不能适应目前的税收征管工作。主要问题如下所示:

[1]无法与国家局推行的trs税务报表分析系统数据对接,对计会统在申报结束后的报表分析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2]申报结束后和各级人民银行国库对帐需要在无盘工作站的后台服务器通过fopro命令编成小程序筛选数据,加上人工统计才能完成此项工作,工作量非常的大。

[3]sw系统日常维护起来都需要在dos的平台下完成的,非常麻烦,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2.基于sql server基础上的ts系统

各地市自己在本地架设服务器,此软件在刚开始推行时和当时的税收业务比较吻合,而且数据库的当时的负载不是太大,使用起来相对较好,但是随着税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复杂,业务的相对发展与软件功能相对滞后性日益突显。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库存储量的增大,这种只适合中小企业的后台数据库它很难处理日益增多的用户数和数据卷,伸缩性有限。

[2]这种数据库的安全性更多的依赖于windows操作系统,没有丝毫的开放性,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量的关键业务时,经常挂起而不能执行完毕,或者时间的延迟性很大。

[3]sql server数据库与早期产品不太兼容,存在不能跨平台等缺点,导致了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后台的税收征收软件在日益复杂的税收征管业务和数据库资源开销很大的前提下,它的后续开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法制化为前提,以纳税人为中心,以信息化为依托,以降本提效为原则,为满足纳税人的合法需求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高效便捷的服务,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提高全社会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纳税服务模式,在此模式下我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工程三期的规划及我省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究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建设原则,实施全省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即秦税工程,初步实现我省地税系统税务管理现代化,完成了省级数据大集中。

地税系统省级数据大集中对纳税服务的客观影响: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数据大集中也不例外,数据大集中的实行,对纳税服务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客观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综合办税服务有所影响。在原有的征管模式下,我们已经探索实现了综合办税服务,我们在纳税服务中心设置了综合办税服务窗口,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的任何一个窗口都能办理所有涉税业务,实行一站式无偿代办服务,大大方便了纳税人。在大集中模式下,在同一个办税服务厅,办税人员由于在岗位设置上,只能隶属于一个征收分局,开展的业务只能限于本分局业务,窗口设置存在局限性,只能按功能设置,容易造成有的办税窗口工作量较大、纳税人排队等候,而有的窗口工作量较小、没有纳税人办税现象发生,容易引起部分纳税人的误解,首问责任制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对原办税服务承诺有所影响。在当前大集中征管模式下,我们原有的一些服务承诺很难

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办理税务登记方面。原有征管模式是材料符合,很快就能办理完毕。现在模式是要走整个流程,需要四个岗位人员的流程审批才能办理,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持外出经营管理证明办理业务方面。原有征管模式下持外出经营管理证明的纳税人来代开发票,只需出示相关材料就可以在税收管理员一人处办理完毕,现在是需要走五个岗位的程序,较长时间才能办理完毕。三是超定额领购发票方面。原有程序是缴纳税款后,就可以领购发票,现在需要走三个岗位的流程,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办理完毕。

(三)对地税人员素质及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所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我们基层分局操作人员由于计算机水平有限、企业办税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录入、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形成一些垃圾数据和失真数据,降低了信息数据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维护人员缺乏,对纳税人的技术支持不是很到位,使得工作效率不是很高,影响和制约着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税收服务。

(四)对部分纳税人合法权益有所影响。大集中征管模式的运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所改变,对部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集中模式的运行,改变了原有的征管流程,影响了纳税人,特别是网上申报纳税人的原有的纳税方式,给纳税人造成一定的麻烦;二是影响纳税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纳税人原有的维护权益的方式是松散的、没有组织的、比较单一,很难适应大集中模式,给纳税人维护自身权益造成障碍;三是大集中模式流程虽然严密,但是仍有不足之处,部分业务处理后,由于软件的原因,不能修改,造成纳税人负担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纳税人的权益。

地税省级数据大集中下优化纳税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秦税工程上线后,对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大集中的优势,以大集中系统为平台,优化税收业务流程,加强数据挖掘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好数据管理这篇大文章,使纳税服务工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为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发挥大集中优势,全面提高服务质效。大集中工程建立了一个规范、严密、准确、丰富的税收征管数据库,成为向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因此,在应用大集中工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前台征管业务的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纳税服务,把充分运用信息资料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在数据采集源头就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注重在实现前台业务操作计算机化的同时,建设好基础数据源,将纳税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之中,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范税务执法行为,促进队伍廉政建设;另一方面,也为地税部门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的质量和层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数据大集中上线后,对地税干部自身的素质特别是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税部门要注意加强地税干部计算机知识和软件应用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特别是计算机水平,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时不出差错,尽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办税效率。在大集中工程基础上,要结合税收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需求,实施分类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根据大集中工作相对应的业务流程的需要,组织更为精细化、规范化的业务培训,使每一位地税人员特别是纳税服务人员及税收管理员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达到规范、准确、限时、高效的目标。二是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建设的需要,组织各类培训,特别是软件应用、计算机维护等技术培训,使各级地税人员知识结构更为全面和深化。

(三)加强考核监督,提高监控力度。加强数据大集中考核以执法考核来提高流程的效率。这主要是从人为的角度来提高纳税服务的效率。考核力度的加大能够很有效的、很直观地促进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流转延时、效率低下。同时可以考虑加大事后监督的力度,当大集中模式侧重的是以监控来实现程序流转时,建议对于某些环节可以将这种程序中间监控放在事后监督,避免人为监控条件太多而影响纳税质效。一要加强数据录入的实时审核。基层税收管理员、前台操作人员、后台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职责,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实时审核。二要严格落实各项数据处理事项,确保系统数据质量符合省局要求。三要进一步加强数据检测、修正,对主要指标、重要指标做到重点检测,对其它数据指标做到每月查询检测,并对错误数据及时进行修正。四是要完善数据质量考核奖惩办法。通过修改完善数据质量考核奖惩办法,进一步细化数据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将考核指标细化、量化、标准化,加大在线考核力度,逐步提高各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心,促进数据质量逐步提高。

(四)理顺机构设置,完善岗责体系。机构设置与岗责体系的重新梳理是大集中工程对纳税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要结合前台工作流程的实际需要,对办税服务厅窗口设置、人员状况和岗责体系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构建与新征管模式相适应、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前的岗责体系注重了管理和执法,纳税服务岗责的内容相对缺位,与纳税服务相应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监督控制、执法权限等重要内容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难免出现由于上下职责不统一、职责不清晰,一旦形成责任事故就难以追究的问题,阻止了进一步深化、优化为纳税人服务工作。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信息化业务流程重新构建岗责体系,细化纳税服务岗责内容,充分发挥大集中过程监控功能,以数字化为依托,建立客观、科学、透明的服务岗位责任考核机制,解决只服务,没职责,岗责不清,执法权限缺失等问题。(建立一套包括三个相辅相成的工作机制在内的科学的大集中管理体系。一是业务管理机制,包括来自上级、基层、不同部门的各类业务需求的归集、统筹和确认机制,以及信息的规范、发布、应用和管理的机制。二是技术管理机制,在省局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健全大集中运维管理体系,建立大集中工程灾备系统,完善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三是业务与技术协调机制,建立业务与技术合理分工、快速响应和有效协调机制,确保管理制度、办法、政策调整与相应支持软件同步发布、同步实施。)上面括号内是大集中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容,没有说出纳税服务工作怎样完善岗责体系问题,与理顺机构设置,完善岗责体系的标题不符。

(五)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系统。借助大集中系统,整合纳税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好全省统一的网上办税服务系统、12366纳税服务热线系统和纳税呼叫服务系统,做好三个系统的业务衔接,为全省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与大集中信息化相配套,简化办税环节,扩充网上办税,加快财、税、库、银、企横向联网办税模式建设,推动申报、征收、入库和对账全过程的电子化和无纸化。使网上税务局和听得见、看得见的纳税服务能以优越的网上环境、优化的网络功能为纳税人提供零距离、全天候、超时空的税收服务,最大限度的方便纳税人。

(六)简化软件操作,优化业务流程。在大集中系统某些岗位权限下,可增设部分功能模块,使一些特殊业务事项先办理、后监督。这种考虑侧重于少数的、特殊的业务,不主张整个流程通用,同时加强与权限对接。更大限度简化软件操作,将一些操作尽量简化,减少一线服务人员的数据录入工作量和业务审批的中间流转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减少纳税人的排队现象。加强信息化应用,丰富网上办税的内容,开展多种渠道的服务方式。地税机关应该更多地应用网络信息手段,给纳税人提供服务承诺。对于一些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可以尝试开展与纳税人进行网上业务办理。比如,纳税人可以利用网络途径提出一些涉税业务申请,特别流转完成后再弥补业务文书,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办税服务厅的工作压力,又能节省纳税人的时间。

(七)创立维权组织,促进征纳共赢。为了维护大集中模式下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宣传税法知识,引导纳税人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完成自己应尽的纳税义务, 建议创立纳税人维权组织,变以前松散的、没有组织的、比较单一的维权方式为自发的、有组织的维权方式,积极树立纳税人法治意识,以税法规范纳税人的行为,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监督、督促地税机关全面落实纳税人应该享受的各项权利,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创立纳税人维权组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纳税人学习宣传税法,正确履行职责,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监督、督促地税机关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效,实现征纳共盈目标。

随着纳税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纳税服务的规章制度,坚持以纳税人关注的税收定额、税收优惠、涉税处罚等热点问题为重点,切实接受纳税人监督,在纳税人之间、税务部门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监督网络。促进纳税服务工作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全方位和高水平的服务,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新型纳税服务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充分发挥数据大集中的优势,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效率和水平,为地税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实现整体水平的新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向所有纳税人提供的旨在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享受纳税权利的服务总称。如果将整个税收体系比作金字塔,那么纳税服务工作就是这座塔的塔基。现阶段,各级税务机关把纳税服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安全简捷、高效方便的服务,既是融洽征纳关系、优化税收环境的要求,也是税务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理论上探索和思考深化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办法。

一、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河源国税根据省局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立足山区实际,依托信息化技术初步搭建起省级集中的网络化、电子化、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为广大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一)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有了新提高。2006年,全市国税系统成功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实现征管数据省级大集中,并在推广中实现纳税人“零投诉”和“零事故”,标志着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新跨越。2007年,先后完成了发票交叉稽核、防伪税控网络版、货运发票、车购税管理等税收信息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初步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省级应用集成平台,实现了税收征管主体业务的网络化和集约化运行和管理。2008年,为落实“两个减负”要求,顺利推广使用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和征管辅助管理系统,搭建起税收管理员、税收分析监控和纳税评估管理平台,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税源监控能力,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纳税人对当前全市国税部门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评价较高,满意率达91%。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2007年,按照省级集中、分级维护、规范统一、信息共享的原则,以省级集中模式建成了河源国税门户网站,为纳税人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宣传税法、政策咨询、举报投诉等服务。目前,依托全省统一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基于CTAIS2.0的出口退税网上预申报和专用发票认证等网上办税功能即可开通。

(三)税收信息资源进一步有效整合。全系统不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统一实施主干网络改造,统筹调配各种硬件设备;加强现有信息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做好数据衔接和功能衔接,使不同系统之间优势互补;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了信息管理的综合效能。

(四)信息化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建立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完善了信息系统运行机制,规范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应用开发管理、应急管理、技术队伍管理等工作,为促进税收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入,河源国税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跟全省大多数地区相比,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还存在服务观念相对落后,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服务形式和渠道比较单一等不足,难以满足当前税收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政府部门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制约了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联系各级国税机关、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的各类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地方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国税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部门之间难于形成信息共享平台,从而造成纳税服务信息化总体效果不够理想。例如,虽然国税、地税、工商、房地产管理等部门均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但部门之间没有联网,各个信息系统封闭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各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影响了服务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总体来看,河源国税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够高,服务形式和渠道比较单一,各级国税部门还一直沿用传统的上门申报征收模式,除了在“双定户”中实行银行储税划缴之外,在其他申报模式上没有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纳税人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新的纳税服务方式的期望很大,其中希望开通网上申报业务的高达46%,希望进行电话申报和网上发票认证有23%,希望开展短信通知业务的占26%,希望继续实行银行储税划缴的占33%。

(三)税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难于满足税收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信息化软硬件已经基本满足目前业务需求。但是,税务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通过NIT培训考试、行政管理系统和CTAIS系统等的推广应用,税务人员总体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可喜的进步,但从现实情况看,还有少数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制约了纳税服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税收信息化条件下,各级国税机关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充分依托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和改善为纳税人服务的方式,创新纳税服务机制,提升纳税服务层次,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一)推广网上报税和银行网点申报,实现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实行网上申报缴税和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可使纳税人在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各个环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往不论路途远近,纳税人必须到办税服务厅报税的单一模式,纳税人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或选择网上报税、或选择银行网点报税、或直接到办税服务厅报税等,拓宽为纳税人服务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

(二)设立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创纳税服务新平台。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立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沟通的平台,不仅充分发挥热线在税法宣传和咨询辅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快捷、简便地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而且有利于优化税务机关征管资源配置,降低税收成本,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与服务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实施“税银库联网”,提高办税效率。税银库横向联网可以解决纳税人过去频繁往返于税务和银行的问题,实时为纳税人提供从自身账户扣款和完税信息,大多数纳税人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缴纳税款。税银库联网系统实现了税款征收和税款入库的无纸化,既减少了办税环节,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又加快了税款入库进度,节约了税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税款入库状态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能够实时反映,加强了税款入库监管工作。

(四)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认证,创新票证管理形式。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认证,纳税人不仅无需携带专用发票到办税服务厅窗口进行认证,消除了发票认证的时空限制,解决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认证时间较长、企业排队等候现象,利于专用发票安全保管,而且随时可鉴定专用发票抵扣联真伪,从而避免虚假发票带来的经济损失,纳税人可以将已经认证通过的数据导入电子申报系统产生纳税申报表,更方便纳税申报。

第五篇:纳税评估与服务研究

纳税评估与服务研究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下同)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活动。纳税评估是处置税收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充分展现了“服务型评估”的功能,寓纳税服务于纳税评估工作之中,积极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减少纳税人因疏忽遗漏或税收知识缺乏而造成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其办税质量和税法遵从度,切实增强征纳双方的互信度,既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密切税企关系,又深化优质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就基层纳税评估工作来说,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人仅就如何通过开展纳税评估,进一步优化办税服务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开展纳税评估对于深化办税服务的意义

按照目前征管模式的发展趋势看,纳税评估将逐步成为基层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建立预警服务体系,有利于逐步构建税企之间良性互动平台,推进税收工作重心由“执法管理型”向“法治导向型”的转变。

㈠通过开展纳税评估,推行预警服务,可以体现税收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从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的出发点来看,对纳税人其实是一种涉税风险的“预警”,重要的是通过纳税评估在税企之间建立起“缓冲带”,在征管和稽查之间设置了“过滤网”,充分体现了税务行政执法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使税收工作更具“人情味”。对评估中发现的涉税疑点,可以采取《税务事项通知书》的形式建议企业自行更正、补足申报、缴纳税款和滞纳金,而不进行涉税处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评估工作是一种“柔性”的服务,其主要目的在于辅导纳税人及时纠正错误,进行正常的税收经济活动,体现出人性化理念。

㈡通过开展纳税评估,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可以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从严管理、依法治税、创造公平的税收执法环境,其本身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目前由于个别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纳税意识淡薄,作假账、账外设账等 1 情况时有发生。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及时纠正纳税人偷、逃、避税的花招伎俩,使纳税人自觉进行依法诚信纳税,从根本上保证公平的纳税环境。

㈢通过开展纳税评估,提高企业防范能力,可以为纳税人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通过纳税评估和税收约谈,不仅可以将纳税人最需要的税收法律、政策及时宣传到位,纠正纳税错误,规避纳税风险,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而且,纳税评估从评估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入手,采集成本费用率、管理费用变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相关指标值,与预警值对比,从中发现疑点问题,并针对疑点问题及时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约谈,进行实地核查。这一过程既是对企业纳税优劣的一个认定,同时也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量。因此,通过纳税评估可以帮助纳税人找出经营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差距,提供降低成本的渠道,同时提高财务管理和账务核算水平。这无疑是纳税人所需要的税务部门深化服务层次的具体体现。

㈣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实现稽查科学选案,可以为纳税人提供更加公平的税收执法环境。

纳税评估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是对征管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是稽查工作开展的源头。通过建立将纳税评估与稽查选案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纳税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避免稽查选案环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部分纳税人长期不查,部分纳税人检查次数过多,减少诚信纳税企业进入稽查环节的频率,体现了税收的合法性、公平、公正性,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税收执法的目的。

自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一年多以来,我们蓟县国税局按照“税收分析找问题,纳税评估查原因,重点稽查促征管,责任追究抓落实,强化管理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依托,以税收分析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突破,以下达指令性评估指标为重点,以申报稽核为核心,以责任追究为保障,促使纳税评估工作显现生机。

2013年,我局通过对173户纳税人实施了纳税评估,评估收入2700.15万元,其中,增值税 621.02万元,企业所得税 546万元,其它税种34.54万元,调减留抵增值税进项税 282.59万元,弥补以前亏损1216万元,超额完成 2 市局下达的评估任务。我局于2013年底,由主管副局长吴局率领走访了本市纳税评估走在前列的塘沽、北辰、西青等几个局交流评估经验,和我局一样,本市各区看似任务完成圆满,一些问题也暴露无疑: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制约,加上基层管理员队评估不是很理解,导致相当一部分评估收入是汇算清缴期辅导和企业自查收入,还有一部分是预收账款企业未及时做收入的税款,有的管理员干脆让企业自查入库评估税款收入。

2014年市局改变策略,规定:只有评估实际入库税款才统计为评估收入,着无疑增加了评估的难度。2014年上半年,我局通过对67户纳税人实施了纳税评估,评估收入1245万元,完成全年评估任务的75%。虽然也完成了评估指标,但从我们考察了解基层所评估人员的评估案卷、评估相关指标的运用和评估方法等来看,依然不是游刃有余,评估工作异常吃力,往往在评估科的帮助下勉强完成。

以上实践表明,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很大程度上有效推动了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但就我局的情况而言,其成效不是很明显,有多方面的原因。

二、当前我市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

纳税评估施行以来,我们对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㈠税务人员对评估的认识不足。

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税务干部,对操作模式的改变是困难的,没有观念上的改变,没有准确规范的定位,纳税评估工作就不会有高的工作效率。当前,一些有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基础的干部,充实到了纳税评估的岗位,由于对纳税评估工作还缺少明晰的认识,工作中还是抱着一些固有的模式和思维。同时,纳税评估工作目前定位尚不清晰,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尚未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税务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具体实施缺少可操作性,(比如第三方信息的共享等),使一些问题只能纸上谈兵,无法深入和难以落实。还有的基层所长和管理员认为,纳税评估是评估科的事,和基层所关系不大,不愿意支持“管评联动”的做法,单纯提出评估独立进行,还有的直接把评估等同于稽查看待。

㈡评估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纳税评估专业性较强,客观要求评估人员精通税收业务知识、相关财务知识和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而目前大多数纳税评估人员还不能掌握对企业财务进行审核、分析、测算、取证、质询等全部技能,少数人只能是象征性地走走过场,难以评析出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方面我们得向发达国家学习,比如德国的税务审计人员都是高级税务官员,他们均经过严格的挑选,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3至4年的工作经验。

㈢评估信息资料相对不足。

目前,我们运用的评估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收管理员日常采集、发票领购开具等内部信息资料,而来自税务外部的信息却很少,造成了信息交流不畅通。税务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长效稳定的信息交流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同时由于内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能充分相互交流,造成大量评估信息沉淀。还有的税收管理员日常信息采集不全面,纳税人虚报、假报、少报信息资料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给评估的案头分析工作带来巨大难度,评估准确性大打折扣。

㈣纳税评估深度相对不够。

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仅为完成评估任务而评估,有的甚至停留在看看报表、翻翻账薄、对对数字等浅层次上,没有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对加强税源动态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为纳税人服务的作用。

㈤评估结果的后续跟踪监督没有到位。

一些评估结果没有达到评估 “预警”、“服务”以及处置税收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作用。目前,我市有个别区县(如大港、蓟县)在搞把评估从基层所拿上来组成专门的评估团队进行评估,本人认为纳税评估可以由专门的评估机构来进行,但必须有转交评估结果的制度和程序,将评估后的后续监控完善起来;如果上年的评估问题,由于没有基层所的后续监管第二年又出现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比如 :我局纳税评估科对某房地产公司进行纳税评估,发现该房产公司通过中介机构评估增加建筑成本3500万元,理由是原材料和人工费涨价,记入建筑成本科目,在评估时尚未结转成本。我们及时向领导和市局反映,但是没有移交基层管理单位的手续,只能口头告诉有关人员一声,如果后来该管理员调换岗位了,那这个问题他是否向下一任管理员移交,不得而知。但如果有移交手续,放在档案里,那么后任管理者就可以一直监控下去了。

㈥对纳税评估的宣传力度不够。

现在有很多纳税人不太理解纳税评估,有的甚至有些敌对,认为只有花钱请的中介机构才会真的帮助企业审计,税务局评估也是稽查,也来查税,不是很配合,有的甚至隐瞒数据、隐瞒事实逃避、对抗评估,因此评估效果大打折扣。

三、国外纳税评估的成功经验

我国开展纳税评估才几年的时间,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服务体系,应充分借鉴别的国家成熟的经验:

㈠多渠道采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各国税务机关都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涉税信息,不仅包括税务机关掌握的日常征管信息、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信息等内部信息,还包括从海关、金融机构、证券市场等机构共享的外部信息。例如,澳大利亚从经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获取足够的外部信息,同时从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采集内部信息,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供评估人员调用。美国国税局计算机征管网络与金融、海关等部门联网形成了十大税务管理计算中心,共享纳税人的涉税资料,为纳税评估提供了信息支持。

㈡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及模型,实现信息处理模型化、系统化。纳税评估指标是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非常注重应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模型等方法,实现信息处理的模型化、系统化。美国国税局下属各级检查部首先由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由评税模型检查纳税人是否已经登记、申报纳税,并对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审查是否如实申报,然后通过筛选过程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计算税款。纳税评估计分标准 5 的模型及参数根据相关资料动态调整,使纳税人很难弄虚作假,保证了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定位纳税评估。

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纳税评估的形式、范围、机构设置、流程等具体内容。俄罗斯通过税法典,规定了为实行税收监督,纳税人必须按企业所在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所在地、个人居住地,以及按归其所有的应课税的不动产和交通运输工具所在地,接受税务机关审计,并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分为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德国也通过税务审计法规定了税务审计的范围、形式及审计期间等内容。

㈣设置专门评估机构,应用专业化评估人才。

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纳税评估都设置了专门的评估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同时对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激励纳税评估人才成长的机制。德国的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善,税务审计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联邦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集团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德国对现场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招聘的税收审计人员通常要求获得法律、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大学学位,而且通过专门考试,或者至少在一个税务局工作一年以上。在税收审计培训方面,新雇员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新人员训练。在新人员训练结束后,每位税收审计员需要独立审计三个小企业,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税务局评估。澳大利亚也专门把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分设,以维多利亚州税务局为例,总共400人的队伍,除70人从事稽查、160人从事电话服务以及信息处理工作、60人从事内部管理以外,其他130人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四、深化服务,提高纳税评估水平,促使纳税人增加纳税遵从度 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税收管理手段,随着评估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延伸的办税服务必将日益深化。那么,作为现阶段的税收管理人员,如何以纳税评估为契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在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方面的优势呢?本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㈠加大对逃税的处罚(包括刑事的、民事的处罚)力度、改进现金管理法制,控制现金流量是企业增加纳税遵从的基础。

1.从法律制度上,加大对逃税的处罚力度,让企业不敢犯法,更加注重与纳税评估的配合,从而增加纳税遵从度。

比如,美国较之中国,逃税罪的刑事法网表现出既广又严的特点。“广”是指刑事处罚范围广;“严”一方面,罪名结构层次严密,另一方面,法网出口条件限制更严格。据美国联邦税务局的报告,2009年联邦税务局对纳税申报的稽查率只有1.03%,而全美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比率达84%,如此低的稽查率下,仍能保持高度税收遵从,逃税罪刑事法网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后盾功不可没。美国逃税罪刑事法网的特点正与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严而不厉”的刑事立法政策相契合,是当前中国逃税罪刑事立法转变的方向。

2.从经济制度上,要真正搞好纳税评估的前提是,控制现金流量。目前,我国偷逃税款行为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大额现金收支以及大额应收应付等虚拟资金流转来完成的。我国的洗钱问题日渐突出,不仅破坏我国的金融秩序,而且还危害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冯淑萍说,由于现行预防监控洗钱的法律体系不完整,法律级次和法律效力低,适用范围窄,已经影响了国家反洗钱的力度,因此有必要尽早出台一部专门遏制洗钱行为的法律。

美国为什么不发行大额钞票,甚至100美元面额的钞票都很少有人用呢?源于美国人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它有效的防止了洗钱等金融犯罪,并且对行贿等犯罪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基础制度,是一种能起到制约、派生,影响其他制度(制度变迁)的原生性行为规则,其在人类社会的制度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在美国,现金管理的职能由联储及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国税局、雕刻与印刷局(BEP)和造币厂(US Mint)共同完成,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机构来管理现金。

作为美国财政部的下属机构,国税局的职责主要是向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其理解并完成纳税义务,同时处罚那些不愿遵守税法的公民与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为防止利用现金交易逃税,国税局要求任何从事贸易及商业活动的个人和机构对超过1万美元的用现金结算的交易都要按照规定填写报表(Report of CashPayments Over $10000 Received in a Trade orBusiness),该报表同时也需报送联邦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被其用于提供洗钱犯罪的线索。此外,联储、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国信用社协会和储蓄银行监管办公室作为银行监管机构负有对银行执行大额现金交易报告情况的监督责任。在这个体系中,商业银行处于被监督的地位。

美国的现金管理制度对违法者有非常严格的处罚方式,个人不报送国际现金与货币工具运输报告,或在报告中存在实质性省略或虚假称述,将被处以10年以下监禁和50万美元以下罚款,其现金或货币工具也将被没收。如果金融机构或赌场不对超过1万美元的现金存取递交报告或报告中存在实质性的省略或虚假称述,金融机构或赌场将被罚款25万美元至 100 万美元,直接责任人将最多被处以10年监禁。如果个人或企业故意忽视FinCEN Form 8300表报送要求,未能及时完整地报送该表,将被处以最少2.5万美元的罚款,如果不报送 FinCEN Form 8300 表或在报告中存在实质性省略或虚假称述,个人将被处以25万美元以下罚款或5年以下监禁,企业将被处以50万美元以下罚款。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从根本上遏制偷逃税犯罪,就要控制现金流量,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只有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范,企业才会重视、认识纳税评估服务行为是为他们规避纳税风险,纳税评估才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加之评估服务、税法宣传的作用,企业才会真正从潜意识里愿意纳税遵从。

㈡改进工作方法,深化纳税服务,是搞好纳税评估的前提。1.转变思想,搞好定位,强化服务意识。

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收管理员的职能,是日常税收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深层次的管理行为,通过对纳税人信息(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纠错,组织自查自纠,可大大降低纳税人非故意违法造成的纳税风险。纳税评估发挥日常监控服务作用,这充分考虑了广大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与利益,受到纳税人的欢迎,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为了充分展示纳税评估的服务 8 职能,税收管理人员要摒弃执法者高高在上的思想,真正明白搞纳税评估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更加透彻地理解税法,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因此,税收管理员要自觉树立通过纳税评估搞好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注意避免将纳税评估变为纳税检查。

2.在评估过程中,将纳税评估与税务约谈相结合,实行人性化服务。根据案头审核发现的涉税疑点,评估人员及时约谈纳税人,就涉税问题进行交流,对纳税人存在疑惑的税收问题进行专项辅导,积极引导纳税人自查自纠,把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税收违法行为发生所带来的风险。

3.不能以补税多少作为衡量评估成效的主要指标。

纳税评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不能以补税多少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衡量评估成效。评估目的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服务形式,既提高监控能力,又提高服务水平。工作的目标或重点是为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减少差错。通过评估补税款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的成效,但不能把补税作为评估的主要目的。以补税多少论英雄现象,偏离了纳税评估工作目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举例说明:全国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系列教材——税收基础知识P254页,税收趣闻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税官评估申报表,发现一个叫德林的公民少缴纳4美分的税款,用了20美分的邮资,挂号寄去了税单,花去5倍的邮资,这充分体现了税局的评估服务,而不是为了单纯增加税收收入。

近年来,绩效评估体系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其相关理论也不断运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工作的考核中,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应充分借鉴别的国家成熟的经验,推进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系统化、规范化。

比如: 美国联邦税务局在近10 年的实践中,将“3E”(经济、效率、效能)作为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和衡量的一般性指标,建立了以税法遵从、纳税人和合作机构评价、政府评价为核心的3类指标体系,对纳税服务的绩效进行评估。在这3类指标的预期结果之下,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日益指标化、系统化,纳税人满意度指数连续上升。

4.注意将日常管理与纳税评估合一,降低纳税评估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担。

目前,由于信息准确性、完整性不够,在评估时常常需要纳税人提供资料并进行说明,增加了纳税人的成本。因此,要注意将评估与日常管理结合,税收管理员在日常下企业辅导时注意采集纳税评估所需的信息资料,减少纳税人上门说明,及时为纳税人提供相关的税收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涉税疑难问题,有效避免因不懂、不知、不会引发涉税风险,促进纳税人正确执行税收政策,规避纳税风险,减轻纳税人负担。同时,通过专门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更深,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辅导,显然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对纳税人更有说服力。

5.注意将评估结果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相结合

纳税评估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提供全面的信息来源,要有效利用评估结果,对纳税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标准进行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在此基础上对纳税人提供差异化的纳税服务,对高等级的纳税人为他们提供最佳纳税服务,同时对信誉等级低的纳税人加强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办税能力,对有意偷税的移送稽查,加大稽查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形成良好的体制激励,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

6.注意做好纳税评估成果的延伸利用

对通过纳税评估发现问题的纳税人,要在自查补税后监督、协助做好账务调整;对移送稽查的纳税人要做好事后跟踪,加强依法纳税意识的教育引导;对因管理不善而使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预警值的纳税人,要帮助分析原因,发挥税务人员接触面广,对相关行业有一定了解的优势,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在评估工作中,要注重评估的工作质量,做到评估一户,结算一户,使被评估企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涉税行为,并及时进行账务调整。税务机关要对被评估的企业及时地跟踪检查,采取回访的办法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做好评估补税账务处理及其他后续工作,消除评估“后遗症”;对财务不健全的企业,列入长期跟踪服务对象,开展重点辅导,以促进被评估企业步入健康的良性化轨道,让广大纳税人充分认识到评估不是在“作绣”、“走走过场”,而是一种“分析在前,提醒在中,检查在后”的服务管理模式。为此,要做到对评估结果作出以下处理:

①是评估中发现违法违章的预先告知并限期整改到位;

②是对评估出来的税款及时督促入库;

③是对评估存在的问题,需要调帐处理的要监督企业及时调整,并实行事后跟踪服务。降低纳税人的涉税风险,促进税企双赢。

㈢完善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是搞好纳税评估的重要保证。

税务机关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与银行、海关、工商、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联网,开发软件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广泛采集企业经营行为等各方面的信息,随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动态信息,了解结算资金的变化情况,实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全方位监控,为智能化分析、评估提供有力保障。

㈣实现评估的现代化机制,是搞好纳税评估的内在要求。

1.应积极配合国家局和市局研发评估审计采集软件。纳税评估应与中介审计机构一样研发审计软件,入户采集企业财务信息,运用评估软件分析比对每个企业的涉税信息,有针对性实际分析企业信息,这样采集的信息比税务机关CTAIS系统采集信息和企业申报的信息不知精准多少倍,这样会大大增加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2.应破除税务机关各部门闭门造车的观念,将稽查部门使用的无锡奇星查账软件和辽宁推出的审计型软件,广泛培训纳税评估人员使用,进一步提高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㈤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业务技能,是搞好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的根本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纳税评估工作要求管理员既熟谙税法,又通晓财会、相关法律知识;既会使用计算机,又具有约谈技巧;既熟悉企业的经营特点、产品工艺流程,又能根据各种涉税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但目前看,基层能够同时具备上述各项素质的优秀管理员较为缺乏。因此,应积极培训后备年轻干部,把年轻干部放到一线来,让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其次还要注意在评估中边学习、边培训、实战积累,尽快地提高基层管理、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

纳税评估介于纳税申报与税务稽查之间,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以实现对纳税人的纳税辅导服务。因此,我们坚持“在评估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的评估科工作精神,在开展纳税评估时,评估人员认真仔细宣传纳税评估的目的、意义及服务本质,严格履行执法程序和评估规程,工作时讲究气氛融洽,约谈时尊重纳税人、纳税人急 11 躁时不卑不亢,耐心宣讲税收政策,针对企业评估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尽力将企业的税务风险降至最低;将服务寓于纳税评估实务的执法理念,有效促进征纳和谐,这也是我们的纳税评估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具体体现。

纳税评估科 马德兵

2014-9-21 12

下载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纳税服务信息化与信息化纳税服务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纳税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定稿)

    浅谈纳税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征管软件的的上线推广,标志着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已渐渐成......

    纳税服务心得体会

    云南省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班培训心得体会 云南省地税局直属征收局吴飞鹰 2012年5月3日,带着期盼,带着国家税务总局和云南省地方税务局领导的关心和希望,我们一行50人来到了湖......

    纳税服务心得体会

    纳税服务心得体会 2014年6月23日,带着盼望,带着三明市地税局领导的关心和希望,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莆田市税务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三明市、莆田市地税系统纳税业务培训,在培训期间......

    纳税服务工作总结

    纳税服务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行全功能“一窗式”服务。 在我局推行全功能“一窗式”服务,除了发票销售窗设置专窗外,申报征收、发票验旧、********、抄报税、税务登记等实行......

    纳税服务整改措施

    Xxxx地税局 “一站式”管理服务整改措施根据xx地税局关于2010年度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要求,针对通报反映我局“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还存在的问题,我局认真查找原因,制定如下整......

    纳税服务工作总结

    纳税服务科三季度工作总结从2009年确立为“税收服务年”开始,“纳税服务”就成为纳税人及税务干部谈论较多的话题,今年的纳税服务工作,我们在做好日常工作和基础工作的同时,紧密......

    纳税服务工作总结

    纳税服务工作总结 一、突出大厅标准化建设。“全功能窗口”模式全面到位,设置叫号机、导税员和值班长,平均每笔业务办理仅3.07分钟,效率全市最高。开展“服务之星”评选,推行POS......

    纳税服务工作汇报

    地方税务局 纳税服务工作汇报纳税服务无止境,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颁布以来,以纳税服务为主线的税收管理思路悄然走上了前台。近年来,我局立足实际,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