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建议稿)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必要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激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制定《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乡镇规划为龙头,以全面小康村创建为抓手,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新农村试点示范等为重点,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农村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整治、整体推进,改善村容村貌,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长沙市各级各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补助机制,通过各种宣传和资金补助等手段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努力、农民积极的工作格局。
2、统一领导、分工明确。本方案由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3、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坚持试点引路的方针,典型示范、重点推广,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全面推动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环境建设的进程。
三、总体目标
通过2-3年的建设,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典型示范和经验,重点培育4个新农村环保示范村,重点示范推广,整体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以造纸企业污染整治综合和湘江流域涉水污染企业整治为重点,强化流域水环境污染保护工作力度,实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涉水污染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到100%;迅速推进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全覆盖,使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根据区域畜禽养殖发展规划,调整全市畜禽养殖业布局,完成全市20头猪(或折20头猪)以上的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使我市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乡镇污染处理厂建设,使我市40%的乡镇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乡镇集镇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
四、重点整治内容
1、乡镇和村庄规划
在进一步完善镇村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田园村镇、工业园地、生态社区”的理念和“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加大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年内完成所有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为改善农民、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违法建设分批逐步予以拆除,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彻底清除,村庄内道路通畅,房前屋后整洁,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2、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以污水处理池、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在农村地区以自然村组为主,重点建设“三区两体系”,即:生态居住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废水处理体系、废物处理体系,家庭生活污水采用湿地法处理,家庭养殖废物实行沼气池、三级厌氧池处理,实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结合乡村“三整三改一分离”开展“四洁行动”(即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美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速推进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生活垃圾治理实行分户分类、联户收集中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全覆盖,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或“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禁止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肥和简易填埋处理垃圾。
3、工业污染治理
以造纸企业污染整治综合和湘江流域涉水污染企业整治为重点,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和搬迁的措施,强化流域水环境污染保护工作力度,涉水污染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切实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逐步关停、取缔饮用水保护区的排污口,实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强化建材行业粉尘污染控制,逐步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水泥行业全线退出。全面清理整顿实心粘土制砖企业,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机砖厂,坚决予以取缔。
国家、省、市、县级工业园区,应配套建成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站)等环保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0%。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建立园区内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利用模式。
建立稳定达标制度。严格按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布局,指导镇、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中,并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彻底清理“十五小”;严格环境执法和环境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督机制。
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市建成区退出养殖业,各区、县(市)制定本地区的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调整全市畜禽养殖业布局。对禁养区内的违规畜禽养殖场(户)分期分批实施取缔、搬迁;对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通过整合控制其发展规模,强化污染治理要求,严格执行达标排放等综合治理措施;对适养区内500头猪(或折500头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按照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控要求,实施排污许可、排污申报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适养区内的一般畜禽养殖场(户)积极采用生产沼气、制有机肥料、种养平衡、生物酶发酵“零排放”等技术方式,加强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在2010年12月底以前完成规模在20头猪(或折20头猪)以上所用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确保达标排放或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改变目前我市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的局面。
5、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按照农业技术生态化和生产清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积极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专用肥、缓释肥、低毒高效农药,可降解农膜,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规模化生产。积极推行农户畜禽集中圈养,治理粪便污染,搞好转化利用。加快有机肥厂建设,推动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
加大投入加速农用薄膜回收利用设施建设,禁止随意丢弃农用薄膜,实现回收综合利用率达100%。
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禁止露天焚烧,禁止抛入河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因地制宜建立示范工程,稳步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实现炊事燃气化、管道化,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青贮氨化养畜、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
6、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启动“两区一园”生态环境整治。对市级以上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及时进行监测,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详实的科学依据,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预警制度,形成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原生态林的保护和生态修复。
7、道路交通、乡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使硬质化道路通到每一个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点。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平整、拓宽、硬化、亮化,并建设排水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乡镇污染处理厂建设,使我市40%的乡镇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乡镇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
8、农村改水、改厕
积极推进农村改水,加强农村水厂的管理,加快自来水管网
改造,全面扩大区域集中供水。将区域供水覆盖到县(市)城区和中心乡镇的集镇建成区。
以改厕普及村为抓手,结合农村沼气发展,推广水冲式、三格式等无害化厕所,实现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
9、农村绿化建设
结合居民集中点建设,加大围庄林建设改造力度,加快实施绿色家园工程;结合农村道路建设和河塘疏浚,加快实施绿色道路和治水绿化建设工程;结合土地复垦,加快实施绿色丘陵建设工程;结合农田林网建设与土地整治、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绿色田野工程。
10、清洁能源
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要与改厨、改圈、改厕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积极推广秸杆气化、全量还田、青贮氮化养畜、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绿色新农村。
五、整治项目及补助标准
1、整治项目
⑴、建设人工湿地15万个,解决生活污水污染问题。⑵、建设沼气池10万个,逐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推广清洁能源。
⑶、改造卫生厕所15万个,提高农村卫生水平。
⑷、绿化美化庭院15万户,创建最佳宜居环境。
⑸、进一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 “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或“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开展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加快垃圾中转站建设。
⑹、农村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对存栏20头以下的养殖户,推广沼气+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模式;对存栏20头以上的养殖户,推广干湿分离堆肥法和填料零排放饲养技术试点;对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实施治理,要求全部达标排放。
2、补助标准
⑴、沼气池,补助标准为1000元/个。⑵、人工湿地,补助标准为1300元/个。⑶、卫生厕所,补助标准为500元/个。⑷、垃圾分类处理池,补助标准200元/户。
⑸、采用生物发酵霉零排放技术的养殖场(户),存栏20-499头养殖场(户)35元/平方米,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户)25元/平方米。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以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本次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定期研究分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各部门明确任务、目标和标准,加强
沟通、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形成合力,务求实效。
2、制度保障。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设立村镇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乡镇镇政府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组织村镇规划编制与实施、建设项目选址和建筑施工、房屋产籍产权、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等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动农村环境建设不断发展和进步,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各项管理规章和制度,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实施工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养殖污染治理、环保示范村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同时,组织专项资金,对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应加大扶持力度。农村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农户(居民)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项目,其经费以整治村、社区自筹为主,鼓励农民(居民)在政府支持下,自愿筹资筹劳,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4、舆论保障。搞好宣传发动。要做好动员和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的认识,取得他们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开展保护环境、公共卫生、绿色家园等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形成农民自觉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居民自觉遵守村镇各项管理规章。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报道村镇综合整治活动,对整治活动效果突出的村镇及企事业单位给予表扬、宣传,对仍没有行动和整治效果差的单位向社会曝光督促整改,推动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七、职责分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根据各部门职责,试点工作分工如下:
1、环保部门负责试点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各县(市)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实施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达标制度;组织试点工作的考核。
2、建设部门负责指导编制各试点村村庄建设规划,促进规模小、布局散的自然村适度向镇区或农村集中居住区集中;探索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集聚规模和适宜的基础设施;探索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管理的适宜模式,治理村落、街巷、庭院环境,保持村庄整洁卫生。
3、农林部门负责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指导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其污染防治工作,推广使用秸秆气化和沼气“一池三改”工程;
4、林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宅旁、路边植树绿化,在村镇的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村边、镇边荒地或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
5、水利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组织编制农村河道和塘坝清淤整治规划并实施,会同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加强农村河道、塘坝水源的保护。
6、卫生部门会同农林部门、建设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作,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集中处置医疗垃圾。
7、财政部门负责试点阶段的经费补助和使用管理。
二00八年八月十一日
第二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镇2013年春节期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会议精神,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打造一个干净、优美、舒适的新春环境,使XX老百姓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新春佳节,根据上级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XX镇春节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一)
成立XX镇春节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导小组,下设8个督导小分队。(名单见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
二、责任区域分工
各村对各自区域的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实施整治,包括:道路、铁路、河渠沟、桥、院落及公共场所等。XX场镇由镇城管中队负责,其主要街道的保洁工作由保洁人员根据任务的划分,实行责任到人;场镇生活垃圾池由城管人员根据任务,每天督促垃圾清运人员及时清运,坚决做到日产日清。
三、整治内容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每周星期三下午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对场镇的连接通道和东升街进行清扫,同时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对相关街道每周进行一次清扫。
(二)集中清扫:每周由村两委人员组织人员对本村主要村道或公共场所等进行一次大扫除。社长组织社员对社道或院落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工作要求
(一)、各村自行组织人员按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环境整治,此项工作纳入镇对村的工作考核,主要负责人为支部书记,具体负责人为村主任。
(二)、镇领导小组对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考评,督导小组对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督查方式为:听取汇报、群众访谈、现场检查、暗访检查等方式。各督导小分队每周必须到村监督指导一次,各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责成村社进行整改。
(三)、对工作开展扎实,整治效果明显,并长效保持的亮点村社、集体、院落等,将及时通过治理工作平台向全镇通报表扬。
五、工作奖惩
(一)、对在整治工作中成效显著地村社
1、通报表扬;
2、年终考核加5分;
(二)、对敷衍塞责,造成工作无法推进,影响全镇环境整治的村社
1、全镇通报批评;
2、年终考核扣5分;
3、被市上部门通报或电视台曝光一次者,则补助的50%全部扣完;
4、被镇督查组督查发现严重问题者,予以黄牌警示,如二次发现同样问题未整改,予以红牌,并扣补助100-500元。
第三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镇村面貌及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向阳川镇发展与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通过集中整治,实现“两净、三无、两有”的要求。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各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道路高低不平、乱搭乱建随处可见、垃圾成堆、草堆杂物乱堆乱放、河道淤阻、杂树杂草丛生”等环境问题,通过“三清”、“五场”建设,实现“四化”目标。争取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和县位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力争达到农村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行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镇水管站统筹协调,各村、各单位组织实施,全镇统筹规划,全面推进落实。
2、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原则。各村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本村县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3、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在全面展开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形成亮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4、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原则。实行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努力在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努力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四创两争”工作,实施修建村屯道路、边沟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屯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完善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每个村为单元,以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综合治理为手段,着力控制全镇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从解决村庄“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力争达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宽裕、村风文明的目标。
四、整治内容
(一)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1、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投入1000万元,到2015年底建成3个村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2、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在驻镇村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池试点建设,总投资675万元,到2012年完工3个村,2013年完工15个,2014年完工15个,2015年完成16个。确保四年时间全部完成,净化生活污水能力达200余万元吨。
3、农村户用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各村根据当地废弃物具体情况,对农业生产、加工及居民生活废弃物进行多级、充分利用,减少生态系统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投入,减轻农业生产性污染,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同时生产清洁能源,提高综合效益。
4、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程。全面推动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到2015年,建成生态乡镇和11个生态村。
(二)道路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村村通道路硬化的发展目标,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真正的“村村通”。村里主干道要水泥硬质化,道路要实行“户户通”,主干道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现我镇实现行政村之间的道路硬化目标,“十二五”末,我镇将完善自然村之间的道路硬化,硬化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00公里,其中实现四通八达、干支相连、联网畅通的公路骨架,计划投资3890万元。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镇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全面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全面推进镇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解决好由化肥、农药、农田废弃物等带来的污染问题为重点,为彻底根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现代建设持续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做好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招商引资,建设和服务工作。镇林业站:负责经济林木、绿化苗木的招商引资、引导种植和技术服务工作。镇城建办:负责做好园林园艺及景观建设工作,园林园艺及景观。镇国土所:负责园林园艺及景观建设等农用地征占用和农用收贮等工作。
4、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各种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共培训15期,培训1890人次,今后将继续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5、绿化造林。至2015年,完成义务植树52万株;样板林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村庄绿化49个自然村,计划植树83000株。
(四)饮用水安全。
加强饮用水源卫生安全管理力度,强化水源的监督监测体系,以管网改造和管道延伸为重点,突出解决饮水水质超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全镇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1、饮用水安全。组织实施驻镇村自来水改造,9个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计划投资5300万元。
2、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将各类废弃物较多的工业行业、企业,作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重点,促进污染零排放,建立物质闭路循环,重新利用废物资源,有效降低消耗性污染。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渐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在各类经济活动,严格控制排污,同时加强整治河道力度,提高河水调蓄能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证水质达标。
(五)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构建示范工程,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节约型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境信息系统,改善农村水、土、气、声环境综合监测体系。镇成立农村环保大队,配备队长1名,副队长1名,工作人员10名,负责镇主要街道及重点区域环境管理,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兼职保管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教育。各村、单位、部门实行统一组织领导,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认真组织实施。探索新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责任体系,严格督查增长率,提高农村环境监管力度,制订奖惩办法,把农村环境质量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拨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查外不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农村环境污染行为予以经济处罚。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环境保护行为和投资者的合理经济利益。
(三)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环保投入优先原则,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安排,积极推行“以奖代补”,积极扶持整治项目,鼓励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各种本地资金、镇域外资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项目,逐步形成规范的村域综合整治和农村环保工作的投入投机制。
(四)加强宣传发动,增强参与意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各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阶段性任务,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生态知识水平,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环境保护技术、清洁生活技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分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跨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环保、农林、建设、水利、卫生、交管、科技、财政等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共同实施。党政办负责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牵头组织、协调、考核,指导各村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水管站负责全镇农村水、土、气、声环境质量基础资料调查和动态监测、饮用水安全、农村工业污染、人居生活污染的监督管理以及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发布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引导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向规划保留的村屯集聚,引导农村居民的集聚规模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适宜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和适合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方式;农服中心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负责指导农业清洁生产,扩大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农村造林绿化建设;卫生院负责指导农村改厕工程,指导村卫生室集中、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公路管理所负责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建设。财政所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支持与使用的监管。
第四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某某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全面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推进城乡
一体化建设指示精神,根据我镇实际,为切实改善我镇城乡环境面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特制订我某某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为抓手,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某某镇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状况 某某镇位于临邑县城北35公里,居乐陵、宁津、陵县、商河、临邑五县市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44.23平方公里,辖26个社区,133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2011年实现人均年收入8073元。315省道、邢德路、临碱路贯穿全境,是南到济南,北通京、津,东进滨州,西达德州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某某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机械铸造、纺织、化工、面粉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体系;先后被授予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德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2、基础设施状况
某某镇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大了镇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了镇区集中供水工程改造及镇区主干道的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城镇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某某镇各社区、村开展了新农 1
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城乡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面以及生活污水管网配套、处理等设施尚不完善,导致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
3、生活污水排放状况
随着某某镇经济的快速增长,辖区内的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管网不配套,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不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无序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某某镇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是处于放任自流,无序排放。有的污水直接流入地表河流,有的流入农田、水塘或直接渗入地下,由此对城乡居住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对某某镇各户家庭抽样调查,某某镇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餐厨废水、洗涤废水。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规定,按每人每天用水量150升,污水量为80%计算,示范区驻地某某镇现状人口6.3万人,生活污水日排放量,7560t/d,全部直排,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造成较大威胁。
4、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某某镇生活垃圾以厨房垃圾为主,按人均生活垃圾产量0.86kg/d(湿基)估算,某某镇每日产生量约为54.18吨。所有垃圾未经分类收集,少数村虽有垃圾池,但是垃圾收运-转运体系尚未建立,收运-转运严重滞后,生活垃圾弃置在路边、房前屋后的空地、洼地、池塘边、河岸边。进入垃圾池的垃圾收运-转运不及时,普遍存在池满溢出现象。一些村庄已基本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给当地的村民的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项目示范区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1、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倾倒,垃圾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或村周边水塘、农田或随风迁徒落入水体,从而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污染水源。未及时清运的垃圾,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2、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加剧了地表水的污染。日益增大的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地表水,增加了流量负荷,地表水因叠加生活污水局部水域水质急剧下降。虽几经治理,但仍污染较重,水体严重污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某某镇村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污染问题突出。
四、项目示范区主要环境问题形成的成因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某某镇人口多,居住地密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日益增大。而目前某某镇内大部分村没有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加上群众未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生活习惯,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加剧了地表水的污染,直接影响某某镇内村民的生存环境。
五、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必要性
(1)改善和提高某某镇村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某某镇普遍缺乏完善垃圾清运系统,某某镇各村垃圾任意堆放,沿河村庄则向河床倾倒,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漏液,进入土壤直接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流入河流,造成对周边地表水域的污染,某某镇 “脏、乱、差”问题严重。随着某某镇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其中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最主
要内容。因此,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是促进某某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有利于示范区内饮水安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群众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形象,增强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紧迫性
某某镇区域内,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未得到有效处理,长此以往,这些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六、项目建设的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使某某镇农村成为具有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态村;具有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污染物排放量小的,符合环境与资源特色的生态产业;具有整体、协调、循环、共生的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健康、文明、富裕”三位一体的生态示范村。
到2013年,某某镇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生活污水处理率90%,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工程。某某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利用,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建立健全了环境宣传与监管机构、增强了村级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有效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七、连片整治示范内容
(1)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划总投资1亿元,预计建设管网120千米,将贯通133个行政村,该项目将分二期建设,一期将投入2800万元建设污水收集管网40000米,投资33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其中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45亩,采用成熟的氧化沟工艺,为实现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转以及为日后增容考虑,初步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1万m/d。
(2)生活垃圾收集工程:建设20平方米垃圾收集点60个,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360L可移动式垃圾收集箱1064个,普通垃圾运输车56辆。
(3)生活垃圾转运工程:建设100平方米垃圾转运站5处,每处包括:垃圾压缩车间1处,建筑面积30平方米;垃圾压缩装置1套,停车场及配套设施60平方米,自动装卸式垃圾转运车2辆。
八、投资测算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的规定》、《全国统一市政工程
3预算定额》GYD-306-1999,特编制某某镇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投资总预算如下:
某某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7111.88万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共需投资6500万元,占地45亩,建设污水收集管网40000米,污水处理厂采用氧化沟工艺,日处理能力为1万m3,其中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300万元,污水收集管网投资2800万,其他配套设施费用400万。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共需投资611.88万元,其中设立垃圾转运站5处,每处配套垃圾压缩设备一套,投资规模250万元;配备垃圾运输车辆58辆,投资规模134万元;设置社区垃圾收集站60处,投资规模180万元;某某镇共配备可移式垃圾箱1064个,投资规模47.88万元。
九、预期成效
通过大力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有效处置某某镇各村生活垃圾,通过污水收集、集中处理等措施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广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宣传和普及农村环保知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监督意识,使某某镇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将进一步改善某某镇农村“脏、乱、差、散”状况,营造更加舒适、适宜的农村居住环境。
某某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二月八日
第五篇:农村环境综合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大 武 口 区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石大园农水发„2011‟263号 签发人:王晓明
关于呈报《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的请示
区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完善农村环境运行管理,使农村整体环境卫生及管理秩序明显改观。结合我区实际,我局拟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进行一次集中整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运行管理,使农村环境卫生进入正轨管理轨道。现将《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呈上,请批准实施。
妥否,请批示!
附件:
1、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2、各涉农单位环境卫生的情况调查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环卫 方案 请示
大武口区园林和农牧水务局
2011年11月9日印发
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设计要求,目前自治区批复我区实施的几个项目区的垃圾运转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农村整体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为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明显改观,完善农村环境运行管理,创造干净、整洁、优美、和谐的农村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环卫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区农村居住区、背街小巷、居住区外围脏、乱、差比较突出的地段及一些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集中治理。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和禽畜养殖场废弃物,推进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保证各条巷道畅通,沟、渠、路平整无杂物及乱堆乱放乱占现象,完善服务功能,注重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做到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都干净有序,整洁美观,使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的更舒适,更满意。
二、主要整治任务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立完善农村保洁队伍、建立农村环境卫生运行管理体系和机制。
(一)整治责任。坚持属地负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星海镇,长胜、长兴街道办事处为本辖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环境卫生问题,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二)整治重点。按照“一拆、二清、三扫”的整治步骤,集中治理明显脏、乱、差地段及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
1、对农村门前、村庄巷道、庭院、庄点脏乱差进行彻底清理,所有垃圾必须进入垃圾箱或垃圾池,达到垃圾统一收集清理的目的。
2、对泄洪沟道及沿公路200米内农村的沟、渠、田间道路等进行治理,清理沟、渠两旁垃圾,全面疏浚、畅通沿线排水沟渠、泄洪沟道,清除淤泥,平整沟堤,美化农村环境。
3、以主要街路为轴线,突出人口密集区经营网点、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脏乱差的整治。清理、平整村庄主干道,主要巷道煤堆、柴堆、草堆、石头、沙子。保证道路畅通,治理乱堆、乱放、乱占现象,逐步治理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现象。
4、清理近年来遗留的拆迁废弃物,新建道路周围的建筑垃圾。清理树木、建筑物挑檐等部位的空中垃圾。
5、清理整顿养殖园区的乱搭建、乱摆放、乱倒乱占现象,加强园区统一管理。
(三)落实管理机制。
1、做到农村保洁范围内的每块土地,每一地段都划分落实到人,没有盲点。对不同片区、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凡有管理单位、个人的地段,由管理单位或个人管理,签订责任书,明确奖罚。没有管理单位的,由政府管理。做到管理全覆盖,每个地段都有人管理,有管理办法,有奖罚措施,无管理盲区。
2、各涉农办事处要有专门领导,配备专人对农村环境卫生统一组织,管理协调。
3、健全管理制度。以日常管理为主,日常管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落实门前“三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采取严管重罚与疏堵结合的方式,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按照统筹城乡的目标,全面消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等现象,达到村居环境整洁,院落硬化平整,居室内外干净整洁,村庄巷道通畅无杂物,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要求星海镇及两个涉农办事处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对辖区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打通巷道,平整道路,清理各种生活、建筑垃圾及消除拆迁“后遗症”,规范辖区内市场秩序,创建农村环境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新局面。
三、时间安排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10月底之前)。各涉农办事处召开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迅速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各责任单位根据《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把各项任务细化到各责任人、到村,分解落实责任到村、到人,层层动员,做到有安排,有落实,见效果。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按照“集中整治,全面推进,巩固成效”的原则,各单位对照整治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集中力量进行整治。同时,各单位要随时进行自查整改,对没有完成或存在问题的内容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根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重点加强平时督促检查。集中整治阶段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对各涉农办事处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农村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确定专人全方位配合好各涉农单位完成此项工作。
(二)建立保障机制。星海镇及各涉农办事处要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明确环境卫生专兼职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分工;尽快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配齐乡镇、公路、行政村、自然村四级专兼职保洁队伍;按照“户集--村收--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财政局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把农村环卫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设施运行和保洁人员工资发放,不断巩固和深化集中整治成果,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为保障此次整治活动取得较大成效,区财政局应列入50万元资金(星海镇20万元,长胜、长兴街道办事处各1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各涉农办进行奖励,作为专项整治经费划拨各辖农办确保整治活动顺利进行。
(三)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区政府对成员单位、办事处对行政村的督查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稽查组将不定期检查,通报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并提出对各涉农办的奖励、奖金分配意见。
(四)完善管理制度。各单位大力推行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