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
关于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系列工作要求,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加强社区建设和群众工作,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机构设置
在城区内已建成的社区中,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下设群众工作站、社会事务工作站、民生保障工作站、城市管理工作站、文化卫生工作站(亦可根据场地设综治、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三大块。各乡镇、被撤乡镇所涉社区同上。社区建设主要以辖区乡镇(管委会为主体,所涉单位(县信访局、政务中心、人社局、民政局、卫生局、计生局、公安局、房管局应积极主动配合和对接。
二、职能职责
群众工作站负责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稳定、群众来信来访、人民调解、外来人员居住登记、法律咨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社会事务工作站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贫困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志愿者注册登记、妇女儿童维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离退休人员、物业管理和就业培训等服务工作。
民生保障工作站负责廉租房租赁补贴、低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五保孤儿供养、低收入家庭认定、享受定抚优抚对象、灾情察看等前置条件的初审、公示、咨询工作;城市管理工作站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管理等工作
文化卫生工作站负责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及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其他职能由涉及责任单位“点对点”对接,指导完善。
三、人员配置
除有关县级部门已具备相应人力资源外,根据社区大小和服务群众多少,社区工作人员原则上以所涉乡镇(管委会征求社区意见后统一调配,也可在企业下岗失业“4050”人员中选聘、在公益性岗位调配。并以社区为主体完善聘(用人手续。
四、经费保障
县财政应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预算,主要用于社区办公场地、公益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二、三类乡镇社区、被撤乡镇社区和县城社区大小实行工作经费补助,补助标准视其情况,原则上不低于1000元、不高于1万元。对聘用工作员补助原则不低于500元/月,由县财政补助50%,“费随事转”占50%。
第二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真正把便民服务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按照省、市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把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延伸到基层,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整合基层资源,强化村级自治和服务功能,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为总体工作目标,全面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十个一”(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一张便民服务卡)要求作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最低标准,在今年6月底前实现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区411个行政村和159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全覆盖,使基层群众得到更多便利的服务,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职责和服务项目
(一)主要职责:
1.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及群众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咨询和解释等服务; 2.负责受理登记辖区居民的申请,实行报送代办服务;
3.负责有关政务、村务、服务信息公开公示工作,对辖区居民开具相关证明材料,并提供适宜办理的其他服务事项;
4.与相关部门做好工作衔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审批项目的现场踏勘工作; 5.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和相关资料。
(二)服务内容:
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具体事项按照能进尽进原则,由各镇街结合实际确定,今年重点将以下事项纳入便民服务范围:
民政服务事项: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殡葬改革,养老服务和老年优待等。
劳动保障服务事项:劳动力资源登记管理,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指导与培训,困难家庭的就业援助;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等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个帐查询、费用征收、领取资格认定和待遇支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劳动争议调解,协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及社会保险的其他管理服务,协助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等。
国土服务事项:农村宅基地审批受理和代办、设施农用地审批受理和代办、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受理和代办、建设用地相邻纠纷的调解与协调;
建设服务事项:村级建设规划审批受理和代办;农民建房政策法规和技术咨询等。农业服务事项: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审查、发布、上传;农产品买卖市场信息发布;有关生产技术、气候变化、抗灾防灾、支农惠农政策传达;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粮食直补资金落实服务;农资供应、育秧育苗、植保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生产作业性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等。
卫生服务事项:组织办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助开展农村居民新农合报销情况公示;组织居民参加健康教育和体检、预婚青年婚检;改厕技术指导等。人口计生服务事项:再生育审批的资格核对和代办公示;生殖健康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计生证件代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特别扶助金和公益金等利益导向政策的资格确认核对和公示;外来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优生“两免”服务告知书发放;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及初步核对等。残联服务事项:残疾人相关政策法规咨询,残疾人证办理相关服务事项。公安服务事项: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二代证发放及死亡人员户口注销等代办服务事项。
工商服务事项:代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设立、变更、注销)、代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代办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综合服务事项:家电下乡补贴申报,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出具证明材料(加盖印章),动员农村居民参加健康教育,发布疾病防控、健康体检信息,有线数字电视安装、维修等申报受理,群众间纠纷的调解和协调等。
三、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一)健全工作制度。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各项基本工作制度,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1.建立干部轮值制度。村(社区)要通过实行轮流值班、定时约时办公等方式,确保便民服务中心有A、B岗代办员在岗工作,并定员定时到相关部门为群众代办有关事项。
2.建立台账登记制度。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受理代办的事项应及时、如实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申办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受理人姓名、代办事项、代办形式、代办员姓名、办结时间、办结结果和群众评价等。3.建立工作汇报制度。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应定期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上报镇街,由镇街汇总后上报区民政局,由民政局梳理汇总后报送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纪委监察局。
4.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各镇街应建立健全对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检查考核制度。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走访村民等形式,定期对所属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区纪委监察局、区民政局将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对各镇街根据区有关考核办法,自行制定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考核细则,对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进行考核。
(二)规范工作流程。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要坚持“便民、公开、依法、高效、自愿”的原则,根据申办人申办事项的类别不同,严格按照流程,开展代办服务工作,主要由申请、受理、办理、回复四个环节组成。
1.申请环节。由办事群众向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口头或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件。对不属于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代办范围的,应当解释清楚,并告知申办人向有关单位申请办理。
2.受理环节。凡属于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的事项,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均应予以受理,并向申办人发放一次性告知清单,告知申办人相应的手续、需提供的资料、代办流程、承诺期限、应缴纳的税收规费等内容。对手续齐全的,应向申办人出具代办件通知书或初审上报件通知书,并做好受理登记。对手续不全的,口头或书面告知需补交的材料清单,待材料齐全后再重新受理。
3.办理环节。经过受理登记后,确定代办员,明确办理期限和承办责任。代办员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确保在承办时限内完成。
4.回复环节。办理完毕后,应及时将办事结果通知申办人,并归还有关证件,做好各项费用结算以及听取申办人的意见。
四、工作条件和办公保障
1.服务场所。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地点应按照“场所固定、大小适宜、整洁明亮、方便群众”的要求,设在村委(社区)集中办公场所内或其他群众熟悉、办事方便的场所,已经建成的村(社区)服务中心,可增挂“xxx村或者xxx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正在建设的村(社区)服务中心,需同时增挂“xxx村或者xxx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牌子。
2.配套硬件。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应配置电话、电脑、打印机以及其他必备的日常办公设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各项工作制度以及办事流程图应上墙公开,并设立专门的公示栏,公开代办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当前去向等信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五、有关工作要求
进一步深化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是一项便民、利民的系统工程,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纪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各行政村和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中心主任、村委会(社区)主任担任中心副主任,全面负责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加强人员配备,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应配备2名以上代办员负责日常代办服务工作,一般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担任代办员;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专职人员;视情况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或村民代表协办。
第三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作者:李峰 日期:2011-08-28 13:39:58.0
团结路社区位于六枝特区中心区位,特区政府所在地。地段繁华、人口密集,总面积0.88平方公里,总户数2885户,总人口7641人。区域内除特区政府机关外,有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省地质勘探142队,特区人民医院等50余家企事业单位,有未成年人780人、小学生275人、中学生243人,有六枝宾馆、六枝工矿迎宾馆2家涉外宾馆,学校1所,学生总数1506人。有娱乐场所、餐饮店、商业铺面100余户,是六枝特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位。
近年来,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相关办事程序,在为构建“和谐六枝”,促进我社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社区在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共为群众办结各项便民服务事项7件,提供各类服务100余次,为群众节省费用近5000元,群众无不交口称赞。如退休职工卢乃雅患癌症、女儿卢娟患有精神病,医疗费用高昂,造成生活极度困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知道后,积极为其申请办理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共解决救助资金7000元,并为其女儿卢娟办理了城镇居民低保(每月100元),尽可能地为其解决生活困难,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表扬。现在,许多群众反映“以前办事经常因为路不熟、人不熟、对办事的一些规定不清楚,一件小事也要好长时间才能办好。现在到社区里办事,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人员把我们当亲戚朋友,笑脸相迎,一般事项在一个地方就能很快办好”。在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的同时,我社区将继续加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现将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我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书记李秋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社区主任黄琼才同志担任,便民服务中心设工作人员1人,同时整合民政、计生、综治、创卫、劳动保障等部门,构建统一行政审批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
为使便民服务中心真正起到便民、惠民作用,我们从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入手,切实推行“七公开”,即:项目名称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请条件公开、申报材料公开、办结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公开;实行“五规定”,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控制事项明确答复。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双岗制、和考勤请假等制度的建立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进行奖惩等,这些措施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二、创新思路,突出重点
我社区实行便民服务中心与政务公开一体化,在推进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相补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在便民服务推进过程中,根据区情,我们将“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提高了社区便民服务水平。
在便民服务建设中,我们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二是把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与便民惠民服务工作相结合;三是把便民服务工作与开展干部作风整顿、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四是把便民服务中心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这“四个结合”,有力地推进了便民服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便民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二是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三是促进了依法行政;四是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五是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工作规范,措施完善
一是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便民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办公”与“个别值班”相结合。“集中办公”即:每到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所有部门的工作人员准时满员到岗办公。“个别值班”即:每逢周末,便民服务中心轮流安排一至二名工作人员值班以维持中心的日常接待、接件、咨询等工作。每逢“集中办公”时间,均要按照“领导接待日”的要求,由一名社区领导在便民服务中心带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二是镇与社区联动,完善便民服务措施。为提高办事效率,使便民服务中心起到最大化的便民、惠民作用,我社区采取了“办理+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除了完成政策咨询服务外,还要完成居民要求的代办事项。全程代理实行无偿服务,申请人只需交纳审批办证的有关费用,一律不再加收任何费用。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因社区财力紧张,办公条件差,便民服务中心办公设施、设备简陋落后,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办公需求。希望上级各部门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对社区办公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为提升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将在现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促进我社区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团结路社区便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二0一0年六月一日
第四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3篇
【范文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团结路社区位于六枝特区中心区位,特区政府所在地。地段繁华、人口密集,总面积0、88平方公里,总户数2885户,总人口7641人。区域内除特区政府机关外,有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省地质勘探142队,特区人民医院等50余家企事业单位,有未成年人780人、小学生275人、中学生243人,有六枝宾馆、六枝工矿迎宾馆2家涉外宾馆,学校1所,学生总数1506人。有娱乐场所、餐饮店、商业铺面100余户,是六枝特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位。近年来,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相关办事程序,在为构建“和谐六枝”,促进我社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社区在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共为群众办结各项便民服务事项7件,提供各类服务100余次,为群众节省费用近5000元,群众无不交口称赞。如退休职工卢乃雅患癌症、女儿卢娟患有精神病,医疗费用高昂,造成生活极度困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知道后,积极为其申请办理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共解决救助资金7000元,并为其女儿卢娟办理了城镇居民低保(每月100元),尽可能地为其解决生活困难,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表扬。现在,许多群众反映“以前办事经常因为路不熟、人不熟、对办事的一些规定不清楚,一件小事也要好长时间才能办好。现在到社区里办事,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人员把我们当亲戚朋友,笑脸相迎,一般事项在一个地方就能很快办好”。在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的同时,我社区将继续加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现将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我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书记李秋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社区主任黄琼才同志担任,便民服务中心设工作人员1人,同时整合民政、计生、综治、创卫、劳动保障等部门,构建统一行政审批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
为使便民服务中心真正起到便民、惠民作用,我们从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入手,切实推行“七公开”,即:项目名称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请条件公开、申报材料公开、办结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公开;实行“五规定”,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控制事项明确答复。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双岗制、和考勤请假等制度的建立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进行奖惩等,这些措施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二、创新思路,突出重点
我社区实行便民服务中心与政务公开一体化,在推进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相补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在便民服务推进过程中,根据区情,我们将“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提高了社区便民服务水平。
在便民服务建设中,我们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二是把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与便民惠民服务工作相结合;三是把便民服务工作与开展干部作风整顿、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四是把便民服务中心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这“四个结合”,有力地推进了便民服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便民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二是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三是促进了依法行政;四是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五是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工作规范,措施完善
一是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便民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办公”与“个别值班”相结合。“集中办公”即:每到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所有部门的工作人员准时满员到岗办公。“个别值班”即:每逢周末,便民服务中心轮流安排一至二名工作人员值班以维持中心的日常接待、接件、咨询等工作。每逢“集中办公”时间,均要按照“领导接待日”的要求,由一名社区领导在便民服务中心带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二是镇与社区联动,完善便民服务措施。为提高办事效率,使便民服务中心起到最大化的便民、惠民作用,我社区采取了“办理+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除了完成政策咨询服务外,还要完成居民要求的代办事项。全程代理实行无偿服务,申请人只需交纳审批办证的有关费用,一律不再加收任何费用。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因社区财力紧张,办公条件差,便民服务中心办公设施、设备简陋落后,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办公需求。希望上级各部门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对社区办公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为提升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将在现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促进我社区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范文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鸣社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提升工作效能,以“为民服务、零距离、群众办事不出门”为目标,转变执政理念,强化机制创新,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着力构筑为民、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机制,精心打造为民服务“绿色通道”,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00多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570件,办结468件,办结率97%,群众满意率98、4%。
一、全党动员,全民参与,营造为民服务工作氛围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认真组织学习市委、街道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领会和掌握了精神实质,统一了思想。通过深入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为民服务全程代办是新时期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政府服务门槛,切实搞好为民服务的有效工作方式,是提高政府执行力、促进效能提升的新举措;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突出抓好社区网络建设和便民服务大厅的建设,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为民服务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六站两室负责人组成的为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改造完善了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办事提供一流的服务环境。投资1余万元配备了为民服务视频监控设备。大厅在工作业务上与镇政府实行联网办公,确保了为民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转。三是设置了代办员,统一制作了版面,设立了公开栏等设施。加强业务培训,成为了为民服务的“办事行家”。
(三)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制作了为民服务指南及为民服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公开联系电话、监督方式,刷写标语,制作“社区回音壁”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支持、关心、参与为民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使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办事效率,形成了良好的为民服务工作氛围。目前,已发放发放印制的为民服务卡、办事告知单730份。
二、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提高为民服务工作质量
为彻底解决“办事难”问题,方便群众办事,我们从提高为民服务工作质量入手,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在为民服务上抓好“一个回路”,做到“两个拓展”、搞好“三个延伸”,使服务工作重心下移,责任前移,畅通为民服务“绿色通道”。
(一)抓好“一个回路”。在工作中,我们从抓受理、办理、回复三个环节入手,规范办事程序,建立起纵横相连、高效运转的封闭办事系统。纵向上,群众申办事项,先由代办员受理、登记,之后由送交给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的代办点。便民服务大厅受理登记后,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并交代办员回复申办人;属街道级审批的事项,由便民服务大厅到街道审批办理。横向上,根据内部业务分工,建立起受理、办理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封闭回路系统。一是窗口受理。大厅入口处设有受理台,负责受理群众办事申请。二是全程代理。窗口代理机构受理办事申请后,认真登记并出具承办单,告知申请人的权利、义务,承诺办理期限,申请人坐等结果即可。三是监督办理。专职代办员根据工作性质,将材料转给相关站点的具体办理人;督促具体办理人在承诺时间内迅速办结。
(二)强化“两个拓展”。一是在服务内容上扩展。除服务指南上规定的事务性审批代理事项以外,根据群众需求,我们把为民服务与为民服务、为商服务结合起来,增设政策宣传、劳动用工信息发布、实用技术、群众来访、矛盾调处等服务项目,由事务型代理向生产型、科技服务型纵深发展,为群众生活提供服务。建立干部走访和民情接待、现场办公制度。干部根据“四知、四清、四掌握”机制进行民情走访和群众事项代理服务。使工作重心下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现了“群众有求不出门”。二是在服务方式上拓展。要求窗口干部要认真学习为民服务内容,提高自身业务工作能力,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难释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开创为民服务工作新局面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涉及面广,干部群众关注程度高,为保障高效有序运行,真正服务群众,我们建立健全了“六项制度”,逐步建立起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一是例会制度。每个月召开一次成员联席办公例会,通报情况,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分析症结,解决问题。二是公开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工作中,凡是需要公开、能公开的事项和程序都要公开,以方便群众办事和实施监督。三是承诺制度。对办结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承办内容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实行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监督制度。通过承办人、承办人对具体经办人要进行催办、监督和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防止和克服违规代办和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五是责任追究制度。督察组及时查处代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事件,并追究责任。六是考评制度。把申请事项受理率、代理事项办结率、承诺事项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作为干部考评考核的重要内容,在窗口代办中开展“十优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代办员予以公示学习;对刁难群众有事不办、工作推诿扯皮、办事不力的,一经查实,对当事人给予严肃处理。
通过建立为民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方便了群众办事。过去群众办事往往需要来回反复多次,“东跑西跑来回跑,你批我批多头批”,既费时又费力。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后,群众办事只要认准受理室一个门,将完整的材料递进去,别的就不用管了,极大方便了群众。二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通过窗口统一受理,机关内部有机运作,监督机构全程监督,从机制上保证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使过去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得到彻底根治,而且促使干部能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三是促进了社会稳定。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推行,工作重心的下移,畅通了诉求渠道,使党委、政府在最短时间、最大范围内掌握基层百姓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四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为群众获得致富信息、搞个体经营、外出务工、科学生产提供了方便,充分调动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范文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社区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强化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我社区秉着便民利民,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社区一方面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负责人由社区主要负责人兼任,具体负责便民服务代办点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和统筹协调工作。
另一方面,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和社区居民群众的意愿需求,积极创造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社区党建模式,创建特色党建,服务广大居民。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改革社区的各种管理,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抓文化建设和体育建设。以创建文化型社区为目标,文化促和谐,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类活动拉近了党员和群众的关系。
同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服务承诺、党员结对帮扶、党员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等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践行宗旨、无私奉献,积极服务社区居民,推进科学和谐发展,达到创先争优活动目的。
针对辖区内的低保家庭,一方面,我们社区节假日慰问低保家庭,另一方面我们在社区治安巡逻、计划生育、公益性劳动及文化宣传等方面设立公益性岗位,选择低保人员参与社区工作,使他们在社区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平时,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走访低保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及需求,随时掌握他们的收入变化,确保及时增、减、停办低保金的发放。
针对残疾服务,我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城镇低保救助,解决残疾人家庭的日常基本生活。另一方面,社区免费为他们提供残疾人保障法的咨询服务,并积极向他们宣传相关的法规和优惠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辖区的老年人也在逐年增长,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利服务,也是我们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社区利用社区资源,如乒乓球室、社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各类活动室,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文体活动。受到了广大老人居民的好评。
针对空巢老人,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自己包片范围内的老年人,在入户调查中积极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用行动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区开展的一系列为老服务提高了辖区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积极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我社区为了配合全市创卫工作,利用创卫契机,消除街头小广告对市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还城市干净整洁的面容,我们还利用低保户每月的公益劳动时间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清理。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下,在双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努力,社区创建服务型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努力满足居民的需要,积极认真工作,把我们光明社区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新型和谐服务型社区。
第五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 打造便民利民平台
建立便民服务中心 打造便民利民平台---石寺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石寺镇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加快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咨询520人次,为群众办理计生、民政、建房等服务事项68件,办结率为100%。现将我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四个月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予后: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领导到位。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因此,镇党委政府从便民服务中心的选址、筹建到落成始终高度重视,同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石寺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党政领导兼任服务中心主任,从而加强了便民服务中心的领导力量。
二是经费、人员到位。为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中心,镇政府划拨了专项经费,截止目前共投入资金8万余元。同时为保证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从机关范围内精心挑选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12名骨干力量经过短期培训,1
先期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从而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服务到位。为了使办事群众到了便民服务中心有个舒适的环境和良好心情,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人性化的服务,规范了服务用语,使老百姓在办事的过程中有温馨亲切的感觉。
四是宣传到位。为使便民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得到群众认可,真正起到“便民、利民、为民”的目的。我们利用集会和出动宣传车的方式尽早让老百姓知晓便民服务中心的建成。
五是制度到位。针对便民服务中心日常工作,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为中心有序、规范、高效的运行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了根本上的保证。
二、取得的成效:
石寺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方便了群众、改善了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了工作模式,促进了改革深化。我们设立的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商、司法、民政、土地镇建、财政、工业、计生、劳动保障、组织、农业、农经等部门及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使群众进一道门办完
所要办的事。同时将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等统一公布上墙,使到中心办事的群众一看就明了、一看就放心。
(二)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石寺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之后,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镇便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各种服务68件,接受农民技术咨询480多人次,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30多项,培训农民300多人次,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三)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在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后,不仅使全镇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而且也让普通群众都知道每个干部身上的责任,从而促进了部门之间协作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有效地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
(四)密切了干群关系,改善了党委政府形象。成立镇便民服务中心后,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门之间过去各自为战和惟我独知、惟我独办的状况,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还不够。从调研和座谈了解的情况看,由于成立时间短,宣传还不深入,从而使农村部分群众不知道有便民服务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
2、人员随意性大。乡镇工作人员一般都有包村任务,镇中心工作又较多,中心工作人员经常进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一定程度上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
3、窗口职能受限制。本来可以进村入户服务的,农民反过来需要到中心办理,增添麻烦,比如粮食直补、救济补贴等,服务到户更实惠;有些事项到职能站所可以一次办结的,现在需要中心和站所来回跑,浪费时间和精力。
四、运行建议和下步打算:
(一)做好宣传工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所以要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要通过张贴公告、印发宣传单、集会宣传等,让群众认识到中心确实是好,确实便民。
(二)依法行政,规范运行。乡镇中心作为工作实体、责任主体,决定了其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也决定其必须带头依法行政。要严格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规范职务行为,绝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依法行政培训,自觉在法律框架内思考问题和进行工作。
(三)拓宽服务领域。只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在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等方面深入开展新的服务,乡镇便民中心才能在群众中建立起对乡镇便民中心的信任、依赖和支持。乡镇便民中心要坚持在做好大厅窗口工
作为到中心的群众提供好服务的同时,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形式,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链条。
(四)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两种素质:一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二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要“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因此,抓队伍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后,一要强化宗旨教育,二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三要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能。
(五)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在推进项目办理公开的基础上,加强网络建设,完善办件管理系统、查询系统。认真学习借鉴外地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的硬件、软件建设。
总之,我镇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四个月来的运行,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好的经验,真正把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招商引资的窗口工程,再塑石寺新形象。
200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