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8.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10-03-12)我要评论
18.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增收之源。2009年末,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49亿人,比年初增加900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2.9%。但是,农民工的技能与岗位要求还不适应,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农业部将创新阳光工程培训内容和模式,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民就业创业培训,计划2010年培训300万人,重点提高农民在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就业的技能,以及农民的创业技能。
二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三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继续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农业部将认定一批“农民创业示范园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出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第二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
是指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已经就业或目前无业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是指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或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从事农、林、牧、渔等生产活动,或农业劳动时间不充分,需要到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务工、经商,取得合法收入的称为转移就业。凡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均可办理求职登记手续,纳入全市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农村劳动力怎样进行求职登记?
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可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站办理求职登记,也可直接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社保所进行求职登记,申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农村劳动力办理求职登记须提交哪些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
(2)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3)最高学历证明及复印件;
(4)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提交资格证、结业证等相关技能证书;
(5)享受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提交《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劳动力办理求职登记,申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可享受哪些就业服务及优惠政策?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是农村劳动力享受就业服务和各项转移就业优惠政策的有效凭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农村劳动力,可在全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享受免费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同时,对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于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可享受市、区(县)两级岗位补贴,有创业愿望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求职登记的农村劳动力在哪些情况下不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范围并收回注销《转移就业证》?
(1)取得本市非农业户口的;
(2)办理升学、参军、外省市落户、出境等手续的;
(3)长期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或无业,且无转移就业要求的;
(4)超过劳动年龄的;
(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6)被劳动教养、判刑的;
(7)其他不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范围的。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帮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掌握、提升职业转换能力的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此外,本市还鼓励和提倡培训机构在讲授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课程前为农民提供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是让农民了解就业形势和二、三产业就业的需要,转变就业观念,自主确定就业方向的培训。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常识、文明礼仪、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
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具有技能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要求,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分为技术等级培训和非等级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需求,以初级、中级职业培训和适应社区岗位需要的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
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中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创办者创业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其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它的作用是什么?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力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力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有效证件。如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可申请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如果需要培训,要到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哪些农村劳动力可以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根据本市有关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在二、三产业就业要求,并在就业服务机构办理了求职登记手续,取得《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本市农村劳动力报名参加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可以享受由市、区县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用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的补贴。
农村劳动力如何报名参加创业培训?
本市农村劳动力本人可凭《身份证》、《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到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创业培训机构报名,由培训机构对申请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进行面试筛选,合格的学员可以参加创业培训。
学员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后,培训机构还会为学员提供什么服务?
自学员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之日起,培训机构还应当对学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后续指导服务。培训机构对学员开展后续指导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为筹备开办企业的学员提供开业前的指导、咨询服务;对需要创业见习的学员,安排其见习;每月至少一次电话或实地跟踪了解学员见习和创办、经营企业的情况。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行动方案
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行动方案
“十二五”以来,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作用,进一步统筹协调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有效开展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工作,每年均实现劳动力转移2万人左右,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十三五”期间,我们的规划是:
一、主要目标
继续强力推进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三级联动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结合镇村产业特点,常年开展苹果作务技术、蔬菜种植等技术培训与文化学习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到201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00元左右。到2017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00元左右。到2020年,全县新增农民创业人数累计超过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000元左右,实现农民收入的倍增计划。
二、重点任务
1、拓展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空间。结合县域经济发展,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入园区就业发展。鼓励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2、健全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范围,落实随迁子女入幼入托及异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助学优惠政策,为劳务输出提供有效服务。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高中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职教中心学生国家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为农民工子女就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三、重点工程
(一)培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各类培训资源的作用,重视公民办职业学校培训工作,发挥其短平快的就业培训优势,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培训提供服务。与科技、劳动部门联手,充分发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职能,对中青年农民实施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与农业部门联手,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每年新增高质量人才不少于2000人,满足不同农村劳动力群体的需要。
第四篇:积极开发岗位 提供创业服务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积极开发岗位 提供创业服务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惠农区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提升基层平台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创业服务,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一、加强岗位对接
一是加强基层平台与辖区用人单位联系。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与本辖区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通过成立专兼职信息员队伍,建立起覆盖广泛的就业信息收集网络,及时掌握收集用工信息。在就业信息收集、发布、传输方面,基本做到当天采集、当天上网、当天发布。今年上半年,惠农区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共采集就业信息526条、9600个岗位。二是加强特色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输转相结合。红果子镇、燕子墩乡等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结合本地枸杞和脱水菜特色产业发展的大量用工实际,主动出击,多渠道与各用工单位加强联系协调,有针对性地组织召开了12次用工招聘洽谈会,推荐就业3000余人次。各乡镇还与城市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加强协调沟通,动员、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积极参与枸杞采摘。三是实现分片定向输出。各乡镇结合长年劳务输出的实际,不断巩固和发展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逐步实现分片定向输出。目前,已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10多个县、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输入输出基地,实现了一个乡镇向一个或几个用工单位定向输出。
二、突出返乡创业服务
一是从舆论上鼓励农民创业,宣传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和农民创业致富的典型,使全民创业的精神真正扎根于农民的思想,见诸于农民的行动。二是从产业
上引导农民创业。积极引导农民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实施无公害蔬菜种植、奶牛养殖、脱水蔬菜出口、特色枸杞种植等优势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逐步由专业户向专业村、专业村向专业乡、专业乡向产业带方向发展,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区域块状经济新格局。三是从政策上扶持农民创业。对合乎要求的农民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款时间上放宽限制。将扶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向农村延伸。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限制。放宽农民创业市场准入,放宽工商注册登记限制,对农民初创的小企业,按照行业特点降低公司注册资本限额。农民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创业项目免征营业税,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四是从服务上促动农民创业。围绕创业指导、信息服务、项目推介、技术培训、创业实习、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开业指导、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十个方面的内容,形成“十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同时,还大力开展了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农村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将农民创办企业所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范围。
三、千方百计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
受金融危机影响,惠农区有1597名农民工返乡,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把返乡农民工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返乡农民工全部实现了转移就业。一是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管理。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登记造册,积极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根据所登记劳动力的工种、技术水平、专业,积极向企业推介,同时鼓励外出就业。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实行订单式培训,开展了技能培训“找饭碗”、岗位培训“保饭碗”、创业培训“造饭碗”等多层次培训,帮助返乡人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率。三是积极发挥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经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和培育了一批经营灵活、运作规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劳务中
介法人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联系市场紧密、获取信息快捷、组织领导高效的优势,形成“政府规范管理、中介组织输出、服务体系健全”劳务产业经营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篇: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今年43岁的苏平兰是港口镇中南村白花10队的村民,此前她靠打散工每月只能赚取数百元维持生活。自从社区办起“就业工作坊”,苏平兰和几个邻居一起报名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如今苏平兰的月工资已经翻了两倍。
事实上,苏姨今天过上较为幸福的生活,仅仅是中山大力推进社区就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5月以“大嫂工作坊”、“企业社区车间”等形式,探索通过社区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以来,至今年7月全市已成立社区就业基地127个,吸纳和带动1万多名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难能可贵的是,这数年里中山各级财政对社区就业的扶持可谓是不遗余力,乃至于不少外市调研者在深入了解中山的社区就业制度后不禁坦言:“这真是一项真心实意为群众的好政策。”
关键词: 财政大力补贴 政策摘要: 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岗位补贴由当地财政全额负担,补贴标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其余镇区按市镇两级6:4分别分担。镇区所负担资金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各镇区实际已发生应负担数据,通过税收返还进行扣收。
作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06年开始中山就在积极发展包括“大嫂工作坊”、“社区车间”在内的各种社区就业方式,并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成效相当显著。
在这些政策当中,对社区就业推动力度最大的,无疑是一个个有力高效的执行政策。为了将社区就业这一推进就业思路执行到底,从市级层面到各个镇区,都是费尽心思。
例如,火炬区出台了《资助农民就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石岐区制定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办法》等配套文件,小榄镇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及“以酬代补”机制,黄圃镇实行“人手不够,政府安排;经费使用,政府支持;企业对接,政府协调”的做法。政策的落实到位,大大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入推进社区就业,今年6月中山再次出台了《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试图推动和规范社区(村)一级设立社区工作坊(大嫂工作坊)、企业社区车间等灵活就业场所。在这一新规当中,经费补贴与资金监管同样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经费补贴这项规定中指出,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且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除外)月收入达400元以上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场地费、办公费等运作经费补贴。
而在资金监管上则明确,社区就业服务基地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接受市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骗取、套取或贪污、挪用补助资金等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单位和个人的法纪责任。此外,为了增强镇一级的积极性,在此次办法中还明确指出,除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外,其余镇区按市镇两级6:4分别分担。镇区所负担资金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各镇区实际已发生应负担数据,通过税收返还进行扣收。
关键词: 基地认定条件 政策摘要: 以企业社区车间、大嫂工作坊、农业工作坊、家政服务坊、残疾人就业基地等不同形式,设立有利于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服务场所,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免费为持有《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来料加工、园林绿化等灵活就业岗位,依法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务协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的,均可申请设立社区就业服务基地。
中山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工作是始于2006年的“大嫂工作坊”制度。实际上,在这四年间为了帮助更多困难群体就业,中山先后涌现出了相当多的运营模式。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全市已成立非赢利就业实体127个,吸纳和带动1万多名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这些模式包括在许多镇区广泛推行的“大嫂工作坊”模式。即针对就业困难妇女群体学历低、技能差、年龄大、需要照顾家庭等特点,鼓励、支持基层农村、社区开办以简易手工加工为主业的“大嫂工作坊”,为基层农村、社区的妇女、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大嫂工作坊的管理相对灵活松散,采取集中加工与发外加工相结合的形式,让参加就业的群众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共有107个大嫂工作坊,超过3000人实现灵活就业。
又比如在部分镇区较为流行的“农业工作坊”模式。针对农田保护区内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缺乏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技能较高等特点,中山从2009年起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工作坊,把农村“4050”人员动员组织起来参与劳务派遣,主要从事建筑、农机维修、绿化、捕鱼、蔬菜加工等工作。
截止至8月份,全市共有2个农业工作坊挂牌运作,140多名农民参与灵活就业。当中,南头镇还创新工作方式,鼓励本地农户发展外耕农业,对承包鱼塘面积20亩以上、种养投入资金5万元以上的外耕农户,给予每户最高借款3万元,借款最长期限延长至4年,免收利息等政策优惠,解决了近250户失地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
针对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家政服务市场不断扩大等情况,中山从2009年起还在条件比较成熟的镇区,由市妇联组织成立家政工作坊,与当地酒店、公司、学校等单位签订了劳务协议书,吸收已参加原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培训的本地妇女担任家政员,实现就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已成立1个家政工作坊,有64名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
伴随着多种社区就业服务基地的兴起,如何合理规范这些模式,通过政策的有力引导,促进更多企业为困难群体开放就业岗位,这成为执政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在今年6月出台的《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中,就对社区就业服务基地的认定条件提出了更加明确规定。
关键词: 困难群体认定 政策摘要: 中山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失业人员,均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经残疾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为残疾人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属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属于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
就业困难群体的认定,同样是推动社区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将就业困难群体确定下来,才能方便各个部门出台各种针对性举措。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近年来中山在全面调查了解辖区城乡劳动者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已经将就业困难人员信息数据全部录入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库,并将“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特困职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员、享受低保并确实就业困难人员作为援助重点,通过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畅通绿色就业通道,确保其实现就业。
而在中山最新出台的《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则对就业困难人员有了更明确的认定。根据该办法,中山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失业人员,均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经残疾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为残疾人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属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属于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
明确了困难群体的认定范围后,当前全市许多镇区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切实解决许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题。如坦洲镇为促进“三偏”(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差)人员就业,在全市率先设立本地女性劳动力车间;小榄镇提出将社区工作坊的帮扶对象范围扩大,由大嫂工作坊单一帮扶弱势妇女扩大到社区工作坊,全面解决社区中下层困难人员就业,促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