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简
报
第5期
解放思想,乘势发展,打造禅城“精品教育”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的过程中,我区接受了挫折的历练,经历了整改的阵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理性分析中认真解决了制约禅城教育快速发展的问题。2009年5月5—8日,我区将迎来“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的督导验收。这是“精品禅城”建设中“精品教育”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大气、正气、和气”的新形象来实现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目标。
一、强势整改,在规范中建设“精品教育”
(一)强势整改办学行为促发展
在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进程中,群众的投诉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了禅城教育的和谐发展,制约了教育现代化的—1— 快速推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教育系统开展了多次强化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工作,以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为切入点,从强化办学管理机制上进行整改,通过提升禅城教育的内涵,实现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根据《禅城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整改方案》,经过三个阶段的整改,规范了节假日收费补课、非常态编班、未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等行为。目前,各类兴趣班已停办,补课已全面禁止,初中一、二年级已全部实行常态分班,不设立重点班,教师资源也在班级调整中进行合理搭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为巩固整改成效,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管理精细化,根据《佛山市禅城区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方案》提出的“2009年实现依法治校示范校达标率50%的目标”,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工作已完成自查申报,下阶段将进入抽查认定程序。
(二)精心打造“精品教育”
为使禅城教育在强势整改中更好的发展,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多次深入学校、基层,就我区教育发展情况及教育工作思路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探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确立了打造“精品教育”的禅城教育未来发展方向,让禅城教育在规范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品牌学校引领示范校建设。
“三名”工程的整体推进,促进了品牌学校引领示范校建设。佛山市第二中学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市同济小学两校顺利通过首批广东省语言文
—2— 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估认定工作,将成为我市五区仅有的两所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
2、科学管理再创高考新辉煌。
2009年高考进入50多天倒计时之际,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新鲜出炉的《广东高考年报(2008)》材料显示,在2008年高考12个文化科目中,禅城区的语文、理科基础、文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个学科的平均分均名列全省124个县区的第一,英语、文科数学、理科数学等3科的平均分也位于全省前列。共有17项统计指标居五区之首。禅城教育在建区后短短的六年时间里,高考成绩在群雄并踞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脱颖而出,正由佛山的“领头雁”努力向全省的“排头兵”迈进。
3、屡创佳绩显科技教育特色。
在优化科技教育推进策略,着力打造拳头项目中,我区科技创新教育已实现了高位发展。2009年在第2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比赛中,我区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的优异成绩:创下一等奖6项的历史新高,占佛山市获奖总量的60%,刷新了省级大赛中佛山市各区金牌榜的历史最高记录,获奖学校数量与项目数量均位居佛山市五区之首。建新路小学两类金牌科技项目双双获得国家级竞赛资格,成为我市唯一入选国家级竞赛的学校,创造了我市“一区两项目”出征国赛的先例。成绩的获得,进一步确立了我区科技教育在我省、我市的重要核心地位。
4、传统体育造就多样化人才。
—3— 我区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打造了一批特色体育学校和特色体育项目。2009年莲塘小学的龙狮队作为广东省传统体育特色学校代表,被中央电视台频道作专题报道。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也挖掘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体育人才。2009年2月,“鸿业小学李宁体操队”的陈思华、周施雄、周智宇、陈海涛4名队员被选送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荣山中学、佛山十中有5名龙狮队员先后被北京、上海体院锁定为录取对象,荣山中学多名足球队员成为广东省足青队集训队员。
二、补足短板,在均衡中发展“精品教育”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禅城教育经过多年努力,亮点纷呈,品牌特色突出。但站在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禅城教育,我们离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构筑富裕和谐禅城的奋斗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阻碍着禅城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下大力气,破解难题。
(一)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100%达标 我区在推进教育均衡方面投入大量物力、财力,通过布局调整与资源整合,2008年上半年已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规范校100%达标的目标,解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教育需求。但目前,亟须解决新建的绿景小学教学仪器设施问题。绿景小学于2008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尽管有漂亮的校舍,但场室教学仪器设施的配置几乎是空白。如以2009年禅城区申报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工作时间看,我区仍未达到评估指标体系
—4— 的必达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义务阶段民办学校)100%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校标准》的要求”。有关镇街道要加大沟通与投资力度,做到急事急办,迅速解决绿景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工作,实现必达条件100%达标。
(二)加强协调沟通,完善社区成人文化学校机构与编制 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成人教育的综合阵地,承担了成人学历教育、干部职工岗位培训、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四大功能。建区以来,通过恢复与重建,我镇(街道)4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成校)在教育强区、强镇建设中均通过了佛山市级示范成校的评估,南庄成校为广东省级示范成校。但由于历史原因,与南海、顺德等区相比,我区1镇3街除南庄成校保持着法人地位和成校教师编制外,其余3个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法人资格或编制问题至今仍未有效解决。作为新时期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综合阵地的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其法人资格和编制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推进成人文化教育和社区教育,更是“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的重要要求。建议区政府相关部门特事特办,尽快解决此问题。
(三)落实教师待遇,扎实推进“两相当”工作
我区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以区为主,区、镇(街道)共同管理”的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统一了全区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基本实现教师收入“两相当”。2008年7月,根据上级部门部署,我区在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补贴时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规范地方津补贴工作。在大幅提高教师收入的同时,根据“绩效工资”精神,合理拉开差距。办学
—5— 体制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工资改革涉及民生。因此,区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及各镇(街道)要加强协调沟通,千方百计保证镇(街道)教师工资与津补贴工作的落实,做到足额、依时发放;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给予政策上的指导,取得了教师们的理解和支持;多对学校工资改革进行调研,根据上级“绩效工资”精神,不断完善现有的收入分配方案。
三、抓住机遇,在迎检中展示“精品教育”
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是市、区两级政府2009年的工作目标,是造福社会、惠及百姓千家万户的一项“幸福工程”。这次迎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工作,更是一次展示“精品禅城”、“精品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通过评估工作向广大市民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树立禅城教育品牌新形象。为做好迎评工作,当前必须在区政府的全面统筹下,精心策划、精心筹备,全力以赴;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力度,为迎评造势;热情周密的做好迎检组织工作,顺利漂亮的完成迎评工作。实现广佛同城化“精品禅城”建设中教育现代化先行一步的目标,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彰显禅城“精品教育”特色,在迎检中展示我区“精品教育”。
—6—
第二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围绕服务建设新农村
-----倍加造镇“双学双比双服务”
工作队工作总结
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双服务”活动,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倍加造镇工作队自4月30日进驻该镇以来,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文化繁荣”四大奋斗目标不放松,在镇党委书记阎合山、镇长刘海平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下,通过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服务推进农村发展,在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1366”工作思路。即: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促发展、保稳定、解民忧为重点,认真做好黄花基地、舍饲圈养、村容村貌、劳务输出、土地承包、扶贫解困六篇文章,努力实现农业创品牌、养殖搞专业、村容有规划、农民能增收、土地可流转、群众得实惠六大目标,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舆论氛围,制定宣传活动方案。
倍加造镇紧邻城区,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区位优势明显,流动人员众多,为了大力宣传中央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省委“三个发展”战略部署、市委“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新思路、县委四大目标,使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县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工作队首先制定了一个“1124”宣传活动方案,即:全队集中筹办一块学习阵地,每村定期出版一期板报,每天早晚两次广播,每月集中四次宣传。在宣传活动中,我们先后发布用工信息45条,支农惠农政策20条,小额贷款政策4条,家电下乡政策10条。其中在家电下乡政策中群众累计得实惠达6000余元,对外输出青壮年劳动力31人。
二、围绕产业发展,培育黄花养殖基地。我县“七蕊黄花”因肉厚、角长、味香、质优而久负盛名,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这一龙头产业、特色农业。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6月3日至9日我们工作队与县农业局一行10人深入全镇九村实地测量黄花种植面积,在测算过程中,我们采取“集中地块、逐户登记、逐地测量、现场上表”的“卷地毯”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全镇507户1284.94亩黄花面积这两个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真实保障。在田间地头,我们又主动向群众宣讲县委、县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下决心扶持黄花产业,提高黄花的补助标准,帮助群众分析黄花市场走势、栽黄花与种玉米的优劣,鼓励群众放心栽植、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主导市场。伴随着御东新区的崛起,倍加造镇西骆驼坊村的养鸡业前景更加看好,但是进入2009年,该村一家一户的散养鸡舍被列入大同市雁同街东延段的红线范围之内,为了不挫伤群众的养鸡积极性,我们工作队及时与工程指挥部联系,帮助群众解决鸡舍补偿问题,又与县土地局、城建局联系以调换地块的方式建立新的养殖园区,新养殖园区不仅可以成片经营,扩大规模,而且以“村委会牵头、土地所监督、自愿合法”形式出现,杜绝了因土地流转而出现的上访告状现象。
三、围绕平安和谐,调解矛盾防灾减灾。
自09年春季以来,独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直被占地款的发放所困扰,不时有上访现象发生,我们工作队积极联系土地所、司法所,征求群众和村民代表意见,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帮助村委会发放占地款160万元,接待来访群众80人次,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国首个防灾减灾宣传日,我们工作队积极主动与县地震局联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防灾减灾“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中队员们先后深入到全镇九村散发了农村防震减灾知识读本、震前预兆、震时避险、震后救援等九大类十五种宣传资料约9500份,在倍加造镇中学组织学生进行了疏散撤退、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实用性模拟演练6次,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学生应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围绕生态宜居,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社会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小康目标迈进,全面落实县委对倍加造镇提出的率先成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率先成为“平安和谐”的样板区、率先成为“生态宜居”的示范镇、率先成为“文化繁荣”的领头雁的新要求,在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率领下,我们工作队组织10名青年志愿者、100多名群众于5月20日、28日两次在倍加造村小学街和109国道南北两侧、东起解庄西至倍加造飞机场入口长达5.2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了环境卫生大会战。这两次会战先后出动洒水车1辆,铲车2辆,清除垃圾100方,掩埋垃圾200方,恢复公路安全防护墙260米,平整路基300米,清扫路面2300米,集中成片粉刷墙壁6570平方米,书写标语30条,这不仅达到了净化美化家园的目的,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倍加造镇的对外形象。
五、围绕文化繁荣,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倍加造镇谢疃村、郭家窑头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经济收入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我们积极联系县文体局,为该村争取回水磨石乒乓球台两套,扭腰器、健骑器、跑步器等大众性健身器械8套,并在村委会大院内邀请青年农民和学生代表组织了五场3人制篮球赛和五场循环制乒乓球赛。
六、围绕热情服务 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为了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有病不知情,小病耽误成大病的实际困难,我们积极与县人民医院联系并于6月18日在该镇郭家窑头村举办了第一场免费义诊活动,在活动中,为了保证义诊的有序开展和老弱幼残群众人身安全,我们及时印制并有序发放就医顺序卡216张,同时又扮演起护士和助手的角色,配合医师们现场解答了群众咨询的有关碘缺乏、冠心病、老寒腿、高血压、胆结石等农村多发病症方面的问题100人次,与此同时我们向群众散发了甲型H1N1流感预防资料600余份,告诉大家预防流感时要做到四到位: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不扎堆。这次义诊活动先后诊断发现风湿性心脏病1例,胆囊炎病2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10例,关节炎20例,利用拔罐为1名群众驱除了背部、腿部的痛痒,通过B超为2名孕妇检查了婴儿的胎位。工作队员们朴实的语言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结,热情的服务架起了干群连心的桥。
七、围绕为民分忧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在第60个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工作队组织镇团委、妇联来到倍加造小学,为6名贫困儿童捐送了价值达1000余元的学习用品。
郭家窑头村小学有学生102名,教师9名,因为缺乏足够的电脑该校的计算机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课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积极主动、多方联系,最终与大同市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在6月26日,由联创公司捐赠10台电脑,帮助郭家窑头村小学建立了第1个微机室。
09年高考结束后,倍加造镇任家小村出了两个本科生,然而赵德清和刘存这两位家长的脸上始终挂满了忧郁。赵德清与妻子离异后,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艰辛度日,10亩玉米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收入。刘存这位普通的小学老师,不仅负担着自家两个高中生的全部费用,而且多年来一直照顾着患尿毒症的弟弟和年事已高的老母亲,7000多元的开学费用使他俩倍感压力的沉重。我们工作队积极与市、县两级团委联系,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取得同煤集团南郊乔村煤炭发运站的大力支持,8月28日,站长马小宾将4000元现金送到两位家长手中。“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俺娃真的上不了大学”50多岁的赵德清老汉眼含热泪地说。
9月25日,在建国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工作队积极联系大同县武警中队和大同县永健铸造公司、大同市科信网络公司、大同市东欣达电子公司三家民营企业,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捐赠活动。全中队41名武警官兵从个人生活津贴中拿出2000多元现金,为东骆驼坊村的小学生们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类图书100余册和书包、文具等24套学习用品,并表示他们将自愿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与学校建立长期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坚持为孩子们上好国防教育课。三家民营企业负责人现场捐赠了3000元人民币,并用他们的创业经历为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总之,在这次“双学双比双服务”活动中,我们全体工作队员们借助县委搭建的这一平台,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也锻炼了自身,提高了能力,加深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更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党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个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舞台。
2009年10月28日
第三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残疾人康复、文化和体育事业
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更是谋划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要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思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解决好残疾人反映的突出问题,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残疾人群众满意工程,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客观地看待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状况
“十五”以来,康复中心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康复训练、文化宣传、残疾人体育及保障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中心曾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大连市文明单位、大连市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特殊贡献奖荣誉称号;被市直党工委授予“三先两优”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年年都被市残联评为系统内先进单位。中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中心全面建设开始迈入最鼎盛时期。
康复训练已显成效。有128名聋儿接受了语训的训练,有67名聋儿达到三级以上康复标准,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学习。为全市贫困聋儿捐赠、验配助听器307台,耳膜制作307只。检查听力920余人次,指导培训语训老师1105多人次,家长培训班24期,职业教育培训6000人次。有40名脑瘫儿童接受了康复训练,有效率达85%以上,有6名入普小、9名入启智学校。
文化宣传丰富多彩。有六名演员参加了全国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并全部获奖;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选拔了5个节目参加演出并都获奖;在第四届全国文艺汇演中,获一项三等奖;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中,获一项金奖。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华北赛区比赛中,本市选送的4个节目全部获奖;两人获首届全国肢残人歌手大赛和首届全国盲人歌手大赛一等奖;在第二届辽宁省残疾人艺术调演中,选送的7个节目全部获奖;在第四届、第五届省残疾人汇演中,盲人电声乐队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2006年成功承办了首届大连市残疾人才艺大赛颁奖晚会演出,大连电视台先后5次播放了晚会演出实况。2008
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毕竟我市残疾人康复、文化和体育事业起步比较晚、起点又低、底子很薄,与迅猛发展的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些同级城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譬如:
康复训练欠规模。康复数量和范围没有形成规模,尤其个别偏远农村比较困难的残疾人亟需康复,还没有真正享用康复的成果;从事专业康复工作的康复医师和特殊教育教师数量比较少,现有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也亟待提高。这些问题影响了康复功能的提升发挥,制约了康复规模的再扩大和发展。
文化宣传欠规范。无特殊艺术人才信息网络,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出类拔萃的特殊艺术人才;无专门的文化训练场地,现有的音响及其设备面临更新换代;在特殊艺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待遇等问题上无专门经费保障。这些都制约了市残疾人文化宣传的进一步普及和开拓性发展。
体育训练欠长效。无功能齐全、系统规模的综合项目训练场;无残疾人运动员信息资源系统,无选拔培养的正规制度和规程,部分优秀运动员苗子挖掘和培养错过了时机,运动员的年龄趋于老化,体育人才出现断茬,人才危机迫在眉睫;运动员的各种保障制度不完善,一些长远性、根本性问
政策惠及每一个0~6岁残疾儿童家庭。要以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活动中心为载体,与各医院、各区市县联合,建立起全市残疾人信息网络系统;协调卫生、教育部门落实特教学校和相关医院为康复训练定点医院,实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建立残疾人儿童逐年递增的资源库,及时掌握各类学龄前残疾人儿童的信息资源,为全市残疾人儿童康复服务打基础。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宣传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营造浓烈的氛围。发动区市县残联康复专干的作用,进行调查摸底,确保一个不漏。面向全市所有区市县招收特困家庭的学龄前残疾人儿童,进一步扩大与拓宽对贫困聋儿及脑瘫残疾儿童招生的规模和拓宽聋儿和脑瘫班的招生范围,尽最大努力为贫困残疾人儿童免费提供康复训练、生活补贴和适配辅助器具,使需要康复的全体残疾人真正分享和谐阳光的温暖。
2、注重人才培养战略
加强和扩大软硬件设施和人才建设投资,建立一个具备单列市级水准的康复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一定数量康复技术人员到专业院校及具备条件的康复机构进修学习,如利用长江新里程计划培训聋儿语训教师,利用中国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各培训基地培训康复治疗训练师(PT、OT、ST师等)、工程技术师等。鼓励机构内康复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所从事业务相近学科的在职学历教
费、生活补助费、学杂费,住宿费、路费等各种费用得到保障。
(二)加强文化建设,开拓文化助残模式
1、拓展残疾人文化宣传领域
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残疾人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要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从不同角度、大规模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2、加强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建设
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国内外残疾人文艺汇
人艺术团和各区市县的艺术人才就业尽可能集中安置在同系统或者同类的企业和单位,便于及时的集中训练和参赛。
(三)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永葆体育强市荣誉
1、建立运动员选拔的长效机制
在各区市县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信息库,及早挖掘和选拔有发展潜能的人才,制定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和培养的计划,指导基层残联、体育、教育等部门及社会方面如何选拔、推荐运动员,明确推荐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意义和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基层残联、体育、教育部门及残协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下基层选拔青少年运动员,并建立残疾人运动员人才库,形成残疾人运动员选拔的长效机制。协调各区市县体育局制定出相关政策,给具备体育运动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本辖区内公共体育场所(含院校)免费的证件,便于残疾人就近参加各类体育项目训练。组建市属残疾人各个项目的运动队,每年对信息库中有培养潜能的人才选拔、培训、选送到国家队。
2、创建“单列市”级的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 尽快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筹划市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中心建设方案,设立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场地,集餐厅、宿舍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体育场馆。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根据情况,每年适时选拔残疾人运动员进行集中培训,代表市
0
制定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政策性文件,利用奖励制度来解决残疾人优秀运动员的升学、就业等问题。最大限度的防止优秀运动员中退或外流,从而提高我市残疾人体育水平。
拓宽运动员就业安置渠道。在组织安置、自主择业、按比例安排就业等方面要有硬性的政策规定,市属运动队的残疾人运动员和各区市县的残疾人运动员劳动就业也应尽可能集中安置在同系统或者同类大的企业和单位,便于及时的集中训练和参加各种比赛。支持和引导运动员利用体育技能和其他技能创业,为运动员自主创业提供项目咨询、技术支持、培训指导等帮助。加大运动员伤残保险、奖学金、助学金、就业补偿和免试入学的支持力度,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总之,我们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为主线,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广大残疾人最急需、最迫切、最现实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把拓展残疾人康复、文化、体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发现解决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符合本市特点、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康复、文化宣传和体育事业发展机制,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
第四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重建新彰明
彰明镇党委书记 任 伟
各位领导、同志们,“5.12”地震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了,但回想起当时的地动山摇,那情形仍历历在目。在这场灾难中,彰明镇遭受了重大损失,我们在废墟中安抚群众,艰难重建家园。10月伊始,伴随着河南物质上的援助,来自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声音也传到了彰明。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个时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对我们重建家园精神上的援助,有了这个学习实践活动,彰明的重建有了明确的方向。
我们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使自己的观念得到更新,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的村、社区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必然会在在基层工作中引入科学的管理、规划;我们的场镇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会提高效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看到,我们当前的任务并非恢复一个旧的彰明,而是在重建工作中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彰明。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 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将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彰明实际联系,我们当然要问:“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彰明怎么办?”地震过后,不少房屋被毁,群众的衣食住行受到极大影响;工业方面,地震造成工厂大面积停产,现在虽在党委、政府的协助下恢复了生产,但产量仍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四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抓住灾后重建这一历史机遇,镇党委班子可以放开手脚大力发展经济,引起更多的关注,这是前所未有的。河南郑州作为我们的援建单位,不遗余力地立志帮助我们打造一个全新的彰明城镇;涪江三桥恢复动工,彰明的经济将面临一次大的飞跃;江绵轻轨的建设、江彰大道的奠基,道路的打造必将为彰明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交通的便利,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必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是城镇必将日新月异,农村基础设施必将进一步加强,二是抓住明月新城建设的机会,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工业园区扩建带来的机遇促进工业重建,进一步明确彰明的发展路线,工业强镇产业化富民;四是重建带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切,越来越明确地昭示彰明在未来地理、经济上的重要地位。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我们该怎么做?只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在发展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才能避免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中从容应对,才不会在机遇到来时手忙脚乱。
二、强规划重建管,努力建设文化旅游明镇
有了思路,为实施科学规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为指导,从彰明实际出发,坚持 规划先行,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精心编制灾后重建,避免重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特别是解决好安置住房作为重中之重,鼓励群众自建过渡性安置房建设,努力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基本生活;坚持恢复重建与推进发展相结合,重点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坚持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与支援方的沟通衔接,创新援建方式,调动多方力量,做到“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结合、“过渡”与“永久”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努力把灾后的彰明建设得更加美好。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彰明重建规划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三年为恢复重建期,后五年为提高发展期。
(一)依托一流规划专家,搞好规划。按照高起点、高规格、着眼长远的要求,结合实际,利用优势,科学确定了14个重点工程,即是灾后农房建设,邀请了河南郑州规划设计院、市建筑设计院、市三甲级院进行总体规划,建设“文物城镇”,明确彰明工程项目,街道放线、地下管网和集中
2点的规划。重建小学(含幼儿园和成教校)、共4862m,紧急排危127处,恢复电力提灌站6处,农灌渠系修复4200米,搞好南江、昌明、儒林、福田四个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城镇总体规划及旧城改造,彰明至彰明火车站三公里的道路改造,解决城镇供水,继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敬老院维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共需资金2100余万元。在编制好规划、确定好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与河南郑州联系接洽,赢得支持。
(二)切实加大对城镇建设的力度。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用好援建资金。推进街道绿化、亮化、美化。使功能更加完善,设施更加配套。彰明镇十分重视城镇建设,镇党委积极 3 协助援建单位,提供必要资料、数据,重建办人员与援建单位紧密配合,促进城镇改造稳步推进。
(三)加快过渡板房建设,按期恢复行课行医。卫生院、学校共建成板房403套,并于7月22日全部交付使用,为卫生院救治病人及学校复课提供了稳定安全的场所。同时,地处曙光3组、沙棠1、2组的京明社区,用于群众生活居住的板房也已交付使用。
(四)加强集中规划点建设,发展特色农家乐,打造文化旅游名镇。加强集中规划点建设,保证集中点农房建设的质量,同时在布局上也做到多种风格相结合,在考虑资源集约的同时,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将使这些民居成为彰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加大对彰明本土农家乐翠柳园等的扶持力度,搞活旅游业,突出彰明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三、上项目抓增量建设工业强镇
发展彰明经济,提高彰明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是硬道理。在招商引资问题上,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丰厚”的短期效应,在对待工业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做到统筹兼顾、总览全局,对引进企业要严格审批,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确保彰明经济高速发展,良性发展。
地震后,企业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生产自救,在7月下旬,镇境内所有规模企业全部恢复生产。招商引资方面,新近引进了江苏溧阳德克利机械有限公司投资8500万元的螺纹钢项目、重庆客商投资1300万元的城胜节能环保砖项目和四川国丰建筑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昌明新居项目。目前,昌明新居项目已到位资金50万元,江苏溧阳德克利机械有限公司的螺纹钢项目正在洽谈中,城胜节能环保砖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目前已经竣工投产。
四、重民生保稳定建设和谐彰明
大灾过去,彰明镇百废待兴,在这关键时刻,作为与发展同等重要的民生工作也必须得到关注。按照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应与发展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分别抓”,这样往往顾此失彼。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想百姓之所想,做百姓之所需。
(一)是做好民生工作十件实事。一是实施就业促进行动。结合河南援建,大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下岗人员、失地农民再就业。二是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社区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并逐步提高集中供养水平。三是实施教育资助行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解决好困难家庭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四是实施医疗保障行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集体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五是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借助江彰大道修建机遇,实现农村村道硬化。六是实施安全饮水活动。继续推进红层找水工程,解决五显、龙洞等村饮水困难的问题。七是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出外打工人员收入。八是实施农村安居行动。结合农房重建,使全镇群众有房住,安全过冬。九是实施扶贫解困行动。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十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在招商引资上严格把关,杜绝引进高污染企业,保护彰明良好生态环境。
(二)全力抓好信访安全稳定工作,为灾后重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群众工作办每周一对各种矛盾进行集中排查,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化解矛盾,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对以前的信访问题客观调查,认真对待,积极化解;对因灾造成的新信访问题,讲明政策,宣传到位,及时化解矛盾。
五、强班子抓基层建设一流队伍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具体的工作中,机关党员干部从以往的有了问题再解决、等群众找上门的工作方式,真正转变为主动调查、主动研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并在工作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做到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对工作有长远计划,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工作的实效性。运用制度管理,层层抓管理,层层抓落实,力求在学习后彰明镇机关有新面貌,工作有新成效,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灾后重建见成效。”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在全市老干部工作暨“双先”
表彰会上的讲话
张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明
(2009年10月25日)
同志们:
在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喜庆日子里,在欢度“九九重阳”老年节之际,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暨“双先”表彰会议。这次会议旨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的老干部工作,明确今后老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对在老干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优秀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以新的思想理念,新的工作思路,新的机制举措,切实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重视、关怀、支持老干部工作的强大合力,真正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力促全市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为促进永济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几年来老干部工作的简要回顾
二00五年以来,遵照党和政府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老干部部门和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我市老干部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干部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各部局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诚挚地祝贺!
几年来年,我市老干部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是: ——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中组部和山西省委老干部局的要求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以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文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以“争创先进”活动为载体,以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的老干部党建工作,切实增强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依托原单位建立市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由原来的32个增加到39个。党员人数达到461名。这一做法得到中组部和省委老干部局的肯定,成为我省老干部党建工作组织设臵的一种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二是党支部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对市直党总支和各单位老干部党支部班子及时进行了换届选举,把一批相对年富力强,有威望、热心党务工作的同志选入支部班子中,支部班子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了组织生活、学习培训、报告工作、党费收缴管理、走访慰问、党员联系群众、考评激励、监督检查等八项制度;坚持每月25日党日活动雷打不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使离退休干部党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三是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各单位普遍建立了单独或联合党员活动室,为老干部党员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和保证。四是“争创先进”活动成效明显。近年来,我们在老干部党支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对老干部党员实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奉献型的老干部党支部,使“争创先进”活动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去年,市直老干部党总支在全省老干部“争创先进”活动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成为全省先进单位。市财政局、公安局、教育局、政府口老干部党支部同时受到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的表彰。市直老干部党支部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中起到了核心和带动作用。
——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政策进一步落实。在政治待遇上,以强化党组织建设工作为重点,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理论武装,及时组织学习,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坚持双节慰问,定期走访探望,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坚持通报情况,召开座谈会,经常征求老干部意见;坚持为老干部检查身体,了解健康状况,做好健康服务;坚持组织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与建设成就再教育,让老干部共享改革成果。在生活待遇落实上,着重解决了三大热点问题。一是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离休费全部由财政负担。按月足额发放,离休干部医疗费由市财政拨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帐管理,按规定实报实销。二是退休干部养老金,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基本得到落实。于2005年和2008年,分两次补发了历次调资欠发的工资。交通局、粮食局、引黄局、林业局、水利局、市社等单位都相应解决了本部门下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的社保、医保问题。三是建立了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落实了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退休干部的护理费也得到较好落实。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老干部,通过原单位帮助、民政部门救助、老干部局补助的办法给予帮扶。仅老干部局每年用于老干部困难求助款达三万余元。
——老干部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年来,我市老干部工作年年都有新突破,年年都有新变化,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基础建设极大加强: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老年大学教室和老干部活动室;新增图书室、象棋室、台球室等文体娱乐活动室12个;为老年大学架设了网络光缆,购臵了电脑,为开展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2008年底依托老年大学成立了中共永济市委老干部党校。目前,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占地3866m,建筑面积3000 m,为老干部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些市直单位、镇(街道)也都十分重视老干部活动的硬件建设。城建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的老干部活动室皆达到100平米以上,器材设备较为齐全。学习资料与活动经费逐步得到落实。各单位普遍给老干部支部征订有多种报刊杂志。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法院、广电中心等单位为每个老干部订阅一份《山西老年》或《老友报》。多数单位每年划拨给老干部专门活动经费至少达到500元以上。公安局实行实报实销,年支付活动经费5000余元。交通局、粮食局、农业局、市医院等单位年支付老干部工作经费超过一万元。老干部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日趋规范。市委、市政府、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都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
22和老干部协理员,定期研究老干部工作。使老干部工作更加亲情化、人性化。老干部活动丰富多彩。市委老干部局和市直老干部党总支,先后举办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模范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庆七一”文艺演唱会和体育运动会,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知识竞赛”、“支援灾区献爱心”、“访千家送温暖”、“创建和谐家庭文明户”、“书画诗联展览”外出考察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市直各单位也都相应地开展了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使老干部进一步丰富了晚年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也展示了老同志的精神风貌和聪明才智。
——进一步发挥了老干部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市共涌现出模范老干部党员和模范老干部三百多名,为全市广大老干部树立了榜样。在政治建设上,他们立场坚定,永保先进性。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全市离退休干部主动向灾区捐款,仅通过市委老干部局向灾区捐款的就达5万余元,市直老干部党员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6万元。在文化建设上,老年大学、老年体协、老年书画研究协会、枫叶艺术团起到了骨干带动作用。老干部积极参加书画、诗联、文体知识学习,写出心得体会与各类文章作品,刊录于市老干部《诗联集观》、《夕阳新篇》、《祖国、祝福您》诗歌集以及《永济报》等报刊杂志上。由老干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唱遍了永济城乡大地。在经济建设中,市老促会经常深入老区村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老区村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不少老同志积极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参与技术培训、项目策化、组织实施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建设方面,“关工委”、“见义勇为协会”、“综治协会”和老干部党支部,组织引导老干部关爱社会,关心青少年教育,主动协调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我市老干部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明显的成效,这里有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也与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亲自抓、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更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扎实工作、热心服务的具体成果体现,为今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
遵照党的十七大“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精神,今后,我市老干部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臵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科学管理”为目标,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为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颐养天年”创造条件,使老干部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期,老干部工作的具体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紧扣一条主线,突出两项建设,狠抓三个落实,完成四项任务”。
紧扣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统领老干部工作。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紧紧围绕中央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努力推动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
突出两项建设。即: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这是老干部工作中两个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重要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和带动全市老干部工作全面开展。要把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放在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位臵,把老干部的思想统一在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使老干部成为促进小康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狠抓三个落实。一是狠抓政治待遇落实,做到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生活上照顾。要经常组织老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给离退休干部。要适时向离退休干部通报重要情况,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接受新事物,跟上新形势,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落后愚昧思想的影响。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正面引导、解疑释惑和心理疏导工作,切实提高老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二是狠抓生活待遇落实。要继续做好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巩固和完善,确保正常运转。要抓好退休干部“两费”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为离退休干部解难帮困的力度。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老干部要给予特别关照,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三是狠抓服务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老干部工作者,都要树立爱老、敬老、为老、利老、维护老干部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关注老干部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及时了解老干部的情况,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顾虑,生活上的困难,为老干部安度晚年、颐养天年创造条件,提供一流服务。
完成四项工作任务:
(一)不断引深“争创先进”活动,着力推进老干部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具体落实在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面。凡是党员人数符合条件的局级单位,都要组建老干部党支部。解决居住在城区的离退休干部的党组织关系的合理归属问题;调研探索镇(街道)老干部党员组织设臵问题。二是注重理论武装,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市直老干部党总支和各单位老干部党支部都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继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内容。要在健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健身、文艺、书画、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四是加强阵地建设,确保“争创先进”活动扎实开展。要提倡建立单独的老干部党支部活动室,做到档案、资料齐全,设施及办公用具齐备。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市80%以上的老干部党支部都有单独的活动阵地,有50%的支部达到省先进老干部党支部的标准。
(二)健全完善老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除继续落实好老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通报情况等制度外,要把“双节”(春节、重阳节)慰问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做到经常走访探望,处处关爱、关怀。同时,要探索研究扶贫解困的新机制,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制度,制定帮扶措施和办法,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家庭争做文明市民”活动,促进社会和谐。2007年以来,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的“创建和谐家庭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对推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起到了很好作用,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这次会议要予以表彰、奖励。今后,要按照和谐家庭、文明市民应具备的条件,继续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影响和带动全体市民“创建和谐家庭,争做文明市民”,促进社会和谐。
(四)进一步强化老干部工作基础建设,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要在充实加强各老年组织机构和班子建设的同时,办好老干部党校,组建老年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离退休干部人才资源库,并与省内联网,为老干部更好地发挥余热搭建服务平台。要按照省委老干部局抓好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扎实开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贡献的活动,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为服务“三个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属于党的建设范畴,也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既是党的政策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去工作的实践证明,老干部工作能否做好,根本在认识,关键在领导,核心在落实。为此,我着重强调三个问题: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老干部工作必须始终贯彻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从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去认识问题,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以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去指导、统领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经受了生死和各种困难的考验,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优良的革命传统、丰富的执政经验和崇高的社会威望,是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同时,又是一个人才荟萃的资源宝库。没有老干部过去的贡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他们的历史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当前,全党全国及各族人民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做好老干部工作,对于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干部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同社会各方面打交道的机会更多了,了解情况更直接更真实,而且每个老干部都关联着一批在职干部,关联着几个家庭,关联着周围的人群,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示范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社会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老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代替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里我们也殷切的希望广大离退休干部要认识到,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安度晚年是你们的第一要务,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力所能及的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广大在职干部做好表率是你们最可贵的政治品质,也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希望老同志弘扬好传统、好作风、好品格,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树立新观念,跟上新时代。为市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支持在职干部的工作,为实现党的工作任务促进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做好老干部工作,就是要更好地从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广大老干部的切身利益,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把重视不重视老干部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考察各单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一定要带着满腔的政治热情和深厚的革命感情去做老干部工作。要发自内心地对老干部“高看一眼,厚待三分”,常怀敬老之情,常存爱老之意,常有助老之心。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老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千方百计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服务。要像关爱我们的长辈一样关爱老干部,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老干部,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老干部。我相信,大家只要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我市老干部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层层狠抓落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也为老干部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但是从工作深度上看,还有差距。在一些单位,一些领导干部对老干部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还不到位。如:对老干部支部建设关心支持不够,和老干部交心通气不够,老干部生活补贴政策尚未全面落实,老干部的困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地给予解决。为此,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老干部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范畴。行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经常过问老干部工作;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汇报,及时向一把手反馈工作情况,安排和指导好老干部工作。在对老干部进行慰问走访或遇老干部有重大问题发生时,主要领导一定要做到亲自出马,登门拜访。为了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今后,我们要坚持把老干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二是支持到位,资金落实。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①为老干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与学习用具。②建立健全老干部活动阵地。凡有条件的单位要尽快建立完善老干部党支部单独活动室,做到办公设施与活动器材齐备。没有条件的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③落实活动经费。要像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等单位那样,采取实报实销或划拨一定经费用于老干部开展活动。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做到活动落实。要定期组织开展有利于老干部的学习教育,有利于老干部身心健康的各种寓教于乐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沟通思想,拉近距离,共建和谐,更好地发挥老干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三)切实加强老干部部门与老干部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老干部工作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与老干部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首先,要充实加强市委老干部局和市直老干部党总支的班子建设。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坚持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的自我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建设一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高素质老干部工作队伍。
其次,要以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市委老干部局要按照全省老干部工作者行为规范,制定老干部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硬件设施,注重服务技能培训,建立科学管理体系,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使老干部工作在创新中实现更大的发展。第三要善于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老干部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深入调研,要不断总结探索,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结合时代特点,赋予老干部工作新的主题,注入新的内涵,设计一些有特色的载体,不断丰富老干部活动内容,使活动常抓常新。要十分重视培养典型、宣传典型,通过大力表彰先进,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影响、带动和促进老干部工作整体上水平。
同志们,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指导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层层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强大合力,努力推进我市老干部工作,再创新水平,再铸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