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务公开调研方案
村务公开调研方案
一、调研目的
通过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农村基层民主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调研方向
选2—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1—2个村。
三、调研时间
10月8日—10月23日。
四、调研内容
(一)村级财务公开。
村级各项收支情况、“三资管理”及债权债务情况。(结合我县现状电视台公开、村公开栏公开)
(二)村民自治事务公开。
农村“一事一议”决策和执行情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任期目标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三)涉农政策事务公开。救灾救济款发放情况;优抚、五保、低保政策落实情况;“新农保”以及大病救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新农村建设及各项公益事业实施情况。
(四)村干部管理情况。包括村干部报酬、误工补贴、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实绩、任期和离任审计及奖惩情况等。
(五)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履行监督职责。村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科学、规范;征求和反映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意见、建议;对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作出答复或者进行整改;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汇报村务公开的监督情况。
第二篇:村务公开工作调研
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调查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我市农村的繁荣发展和稳定,针对多年来我市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执行情况,日前,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规范运作,积极、稳妥、深入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要求,对我市近年来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工作现状
(一)重视到位,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方案科学 一是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始终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这项工作,对我市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要求各乡镇主要领导对此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随着领导调整,及时调整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各乡镇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实行副职及部门包村责任制,乡镇机关干部为督导员,上下形成组织网络,大部分乡镇如**等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对各村的目标考核;三是根据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下发了《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方案》,具体指导我市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宣传,搞好培训,强化村务公开意识
一是多年来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深入广泛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关政策,近两年来发放《村委会组织法》读本650本,单行本1000余本,宣传资料5000余份,各乡镇也因地制宜,通过广播、粘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意识,确保农民的知情权;二是搞好培训,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及时举办培训班,特别是在今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同时,及时组织试点村负责人到外地参观学习,积极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意识,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
1、巩固和扩大村务公开阵地,拓展村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村民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我市大多数村都在群众聚集地或是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置了公开栏,面积都在20㎡左右,公开栏坚固、防雨、实用、清晰,设计科学,有意见箱专人负
责,特别是***等乡镇,全镇统一形式、统一制作了村务公开栏,在公开内容上,根据农村政策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增加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国家对农民的各种补贴等内容,全部公开、透明,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身清白。
2、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完善,村民的决策权得到保障。近年来,全市各行政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明确村民代表的职责、权利,制定了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凡属村务管理的事项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提交到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代替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行使职权,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无效,造成损失追究责任人责任。
3、规范民主管理制度,村民的参与权得到保障。2008年底我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市各村委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明确了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与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相互关系、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水电管理及村镇规划等等。用更科学的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设立村民理财小组、村财监督委员会,规范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并按照
村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实现以法治村,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4、健全村务管理的监督制度,村民的监督权得到保障。一是各村都推选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具体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审查村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程度是否规范,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二是对村集体财务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目前,我市已全部实行“村财务乡(镇)统管制度”,具体由各乡(镇)、办事处的财政所或农经站负责。三是建立了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乡、镇办事处定期组织包村干部到村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发放《村务管理民主评议表》,对各村村务公开工作及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在监督机制上加强了群众的监督权。
经过多年来我市市、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止目前,我市村务公开示范村已达到57%,超出郑州市目标要求的50%。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身清白,群众上访的少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查,也发现了我市在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
尚存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个别乡、镇领导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抓的不够;
2、少数村村务公开不够及时、全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村务公开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我市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执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村级事务、公共公益事业的关注力和参与率,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
2、建议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相关部门配合的,市乡村三级组成的工作机制,并结合我市实际,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和乡镇的年终目标考核中。
3、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划分责任,明确分工,保证村务公开做到公开时间及时,公开内容详尽,公开程序规范,使我市农村村务公开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实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第三篇:村务公开方案
村务公开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民主监督,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整体素质,抓好基层,打牢基础,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主要内容
对群众公开的主要内容:
1、村税费的收缴,使用情况;
2、村财务收支情况;
3、计划生育情况;
4、征用土地及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发放,使用情况,村宅基地的审批情况;
5、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优待优抚情况;
6、水电费的收缴情况;
7、招待费支出、干部通讯工具配备及话费报销情况;
8、其它需要公开的事项。
公开要采取相应的形式,各村必须设立固定的便于群众观看的公开栏,及时将应公开的内容张榜公布。
三、监督保障制度
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核心是加强监督,以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建立建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凡应公开的内容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群众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等有意见的,可以向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监督组织反映,若得不到满意答复,可按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各村要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将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责任人以及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对问题的答复,处理结果及时详细地记录在案,长期保存备查。
四、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要充分认识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月底前各单位要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
要进一步提高深化和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实现村务公开达到100%,要紧紧抓住基层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宽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形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公开的实效性。
各单位要经常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区民政局将在7月、12月对全区村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篇: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调研方案
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
治理工作成果调研的方案
2011年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难点村”治理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之年。为认真贯彻中央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发„2009‟20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与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以下简称“西安会议”),确保“难点村”三年治理规划顺利完成,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拟于2011年9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果调研。调研分为各地自查调研和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组织的重点调研。在各地自查调研的同时,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将组成调研组,赴有关省(区、市)开展重点调研,重点调研的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要求,以《意见》和“西安会议”精神为依据,对各地区“难点村”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认真总结各地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难点村”治理成果,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二、调研内容
(一)贯彻落实《意见》、“西安会议”精神的情况;
(二)“难点村”复查和检查验收情况;
(三)“难点村”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四)“难点村”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情况;
(五)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在村级落实和公开情况。
三、调研时间
重点调研于2011年9月1日开始,10月20日前结束,每组调研时间7天左右。各地自查调研可提前安排,也可与重点调研同时进行。
四、重点调研的组织
重点调研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协调小组每个成员单位带一组,调研两个省份,共24个省份。每组由6人组成,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为组长,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联络员、拟重点调研的两省(区、市)村务公开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和联络员为成员。各地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参加调研的人员名单,请于2011年8月15日前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
分组安排如下:
第一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组部组织二局副巡视员单向前任组长,赴内蒙古、吉林调研。
第二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纪委预防腐败室、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副局级监察专员韩平满任组长,赴山西、黑龙江调研。
第三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任组长,赴江苏、浙江调研。
第四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文明办调研组组长杨新贵为组长,赴河南、宁夏调研。
第五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陈良彪任组长,赴陕西、甘肃调研。
第六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高任任组长,赴青海、新疆调研。
第七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副司长李志路任组长,赴四川、西藏调研。
第八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任组长,赴贵州、云南调研。
第九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信访办公室副主任李向东,赴天津、辽宁调研。
第十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
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贺军伟任组长,赴广东、广西调研。
第十一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副主任张晖任组长,赴湖北、湖南调研。
第十二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信访局综合指导司副司长王村理任组长,赴河北、山东调研。
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调研组对其他未列入分组名单的省(区、市)开展成果调研。
五、重点调研方式
每个组负责两个省份,每个省份抽查两个市(州),每个市(州)随机抽查两个县(市),每个县(市)随机抽查两个“难点村”。调研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信访反映出来的问题,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查阅工作记录和档案、核对村务公开的有关数字、入户询问等形式进行,并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改进工作的意见。
六、调研要求
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的作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调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各调研组要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切忌搞形式、走过场;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村民、村民代表和基层干部的意见;要切实掌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发现和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和实践创新。对于调研中发现的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的问题,要及时督促当地予以解决。调研情况通过一定方式予以通报,真正把这次成果调研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各调研组要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并于11月1日以前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调研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
各地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要积极开展自查调研活动,形成有质量的报告,并于2011年11月1日前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参加重点调研的人员要根据组长的要求,做好本省(区、市)调研的联络、协调和组织工作,要切实担负起调研组的后勤保障职责。
第五篇:村务公开问题调研思考
村务公开是推行村级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基础,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基层民主生活;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引导农村干部依法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政策,按章办事,做好工作。特别是中央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相应的一系列民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及中央一直施行的惠农强农政策,这些涉及最为基层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项监督措施和民主管理的村务公开,更突显着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县自199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9号)下发后,在全县266个村居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2004年,县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精神,进一步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对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规范村务管理、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一、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应付敷衍,公开不规范。虽然所有的村居都推行了村务公开,但从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然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一是公开不及时。对项目、资金的公开往往在项目结束,资金耗尽,甚至群众告状后才公开,事前“计划不公开”,事中“操作不公开”,事完“决算不公开”,往往是群众上访,举报后再草草公开;二是公开地点和形式太单一。几乎所有的村都只有村办公室附近的一个公开栏,有的村就此一个公开栏都不完整,现在的村都是在原有几个村的基础上合并的,管辖范围相对较大,对于不在办公室附近的群众,很难有机会看到公开内容,再说公开形式多数是用粉笔书写,公开栏又没有防护措施,公开过程中仅仅是贴出去了、写出去了,有时还会出现还没等到群众看见就被撕掉擦掉了,公开走了过场;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些村公开的内容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而对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
2、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一些村没有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主体内容的监督制度,有的村虽然有上述制度,但却是摆设,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仅以会议安排部署进行操作,遇到上级领导检查时匆匆交帐,没有把公开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缺乏制度约束。
3、多头管理,渠道不顺畅。围绕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沟通协调不畅的问题。纪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局、财政局等多家单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抓该项工作,职能互相交叉,又没有很好的联席会议制度,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目前,在推行村务公开中,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对象,监督的主体应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情况。
5、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有些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确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部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村务公开只是钱的事,认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少甚至零收入,工资又由上级财政解决,没什么好公开,而部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受利益的驱动,又怕公开,怕引发矛盾而不愿公开,没有提高到村务公开是民主管理村务和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有效措施的这一高度。有些地方出现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上访正在村务没有公开或者没有及时公开造成的。此外,部分镇乡干部的认识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目前村务公开工作的主要管理者是民政部门,作为县的民政部门,对于几百个村来说显得是鞭长莫及,而主要依靠镇乡来管理。所以镇乡干部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务公开的有效施行。
2、基层干部素质不到位。干部的职责是恪尽职守。而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不仅不认真
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反而借机优亲厚友,办事不公,从而隐瞒事实不予公开。一些镇乡出现的在评定农村低保上严重不公的现象正说明这一点。
3、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不到位。部分群众认为村务公开是干部们的事,与自已无关,或者对其存有困惑和疑虑,担心是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在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4、制度约束不到位。在管理考核村务公开工作上,多数镇乡都制定了制度和考核办法,但施行却乏力,一是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性,仅仅是把它作为一项普通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二是管理制度空泛不具体,且平时监督检查未严格,一些地方仅仅走走过场。
三、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深化宣传教育,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洁、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完善规章制度,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村务公开必须从建立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依章办事、违章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的转变。还应把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3、严格考核奖罚,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务公开纳入对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建立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表彰,对工作差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上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4、强化制约机制,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及建议;三要强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经常性地检查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单位予以严肃处理。
5、注重协作衔接,解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当前村务公开由多家部门、单位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抓,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依赖或推诿,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为此,应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各部门在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镇乡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对村务公开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尤其要把涉农价格、收费以及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项目、资金、物资及时公布,使村务公开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