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

时间:2019-05-15 01:0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

第一篇: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

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

目前公立医院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体制改革滞后,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于“改到深处是产权”。因此,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就要以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行股份制,让股份制成为公立医院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认为社会功能是公立医院的主要功能,公立医院股份制违背了政府为人民提供卫生服务的责任,因而缺乏政治可行性。二是认为国有国营是公有制的正宗实现形式,维持公立医院的公有制更能满足政府的其他目标,改革不能仅仅以提高效率和改善质量为目标,股份制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种认识是否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因此,走出这些误区,使公立医院的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性质的资本融合,不仅能有效克服纯国有制、纯公有制存在的体制上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一,股份制能够壮大公立医院的固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公立医院通过推行股份制可以吸收外资和国内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资本进入,从而扩大公立医院资本的支配范围,扩大公立医院国有资本的功能。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于1998年4月进行股份制改革,选择了国家控股的股份制改造形式,国有股占60%,其余40%股份售给医院职工,医院的实收资本扩大了近一倍。近来,又进行了国有股转让,国有股减少到20%,医院的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医院把募集到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改善病人就诊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医院活力,医院的各项效益明显提高,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在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中,国有资本可采用两种控股形式:一种是绝对控股,即国有股占绝对多数,比如可占50%以上;另一种是相对控股,国有股所占比重可在50%以下,但是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国有股同样可以有效控制股权。第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股份制为公立医院提供了一种明晰的财产组织形式,从而有利于医院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落实国有资本权益。同时,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在不同行业间流动,使医院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以医疗为主业、多业并举的、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强的综合性经济实体,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股份制有利于公立医院转换运行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公立医院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医院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竞争,谋求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在医院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者之间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关系。这样,既保住了医院国有资本所有者权益,又实现了政医分开,使医院真正实现运行机制转变。从平邑县人民医院等医院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实行了规范化股份制改革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这也说明,股份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正确选择。

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势在必行。第一,从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看,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目前,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权不明晰,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内部管理混乱。二是资金短缺,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后劲。三是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职工潜能的发挥。四是分配不尽合理,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外部环境上,公立医院主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时代变革带来的压力。公立医院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深刻社会变革之外,必须接受挑战,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二是医患资源争夺的压力。目前国内各医院都在加强管理,力求以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引病人前往就诊。同时,国外一些医疗机构也登陆国内市场,以雄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向公立医院提出挑战。三是人才资源争夺的压力。很多大医院以优厚的待遇从公立医院挖走技术骨干。面对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和挑战,公立医院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彻底改革,否则就会痛失发展机遇。第二,从公立医院发展的需要看,进行股份制改革迫在眉睫。股份制改革能满足公立医院的5个需要:即改善筹资渠道的需要、寻找新的经济激励机制的需要、适应职工医疗改革和社会化的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新型三级医疗网的需要、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特别要指出的是,资金是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行制度来看,医院所需资金,地方财政不可能完全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而医院自身利益也日益显化,医院单独进行内部机制变革难度也太大,因此,现实的环境和需要迫使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革。第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来看,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已水到渠成。首先,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认识上的重要突破,为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公立医院可以大胆地借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其次,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思路日渐清晰。以股份制形式理顺医院产权关系,完善医院法人制度,促进运行机制转换,从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管理模式的股份制医院的思路正在被实践检验,并不断完善。再次,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有了成功的经验。有的公立医院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取得成功。他们在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以医院现有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国有资产进行折股,并向社会公开招股,募集资金,壮大了医院的实力,形成了产权清晰、运转灵活的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医院,为今后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探明了路子。

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原因,特对医院股份制改革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第一,积极推动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涉及到融资比例、领导体制、隶属关系、职工利益、分配机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仅靠公立医院自身不可能得到有效处理和解决,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及相应措施,推动股份制改革。具体应做到:一是科学地制定和有效实施有关法律法规,清楚界定各类产权边界,保证国有股资金到位,明确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的归属关系,并严格加以保护,使其他主体不可随意侵犯。二是建立和完善推动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产业政策上予以倾斜,在税收、信贷政策上予以扶持。三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清除一切不合理的行政限制、区域保护、行业垄断和产权壁垒,并旗帜鲜明地支持股份制改革。四是鼓励公立医院与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企业合作,优势互补,以实现产业资本与科技资源融合。第二,严格规范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政医分开,使医院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避免改革的“变形”、“走样”,避免不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具体应做到:一是规范医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医院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并实行制度化管理,加强科学、民主决策。二是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意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减少技术性错漏,体现出对股东负责的真诚态度。四是完善监督制度,真正形成合理选择或评价经营者以及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经营者的机制,将医院的重大决策、经营活动、人事安排、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置于国家证监部门和股东的监督之下。第三,加大配套改革力度。股份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行现代医院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大医院其他方面的改革,具体应做到:一是处理好产权改革的遗留问题。通过完善手续,健全制度,安置职工等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好各方面的责、权、利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衡关系,彻底理顺“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减少扯皮,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改革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搞活用工与分配。解决职责不清、任务不明、不负责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第四,强化股份制医院的文化经营。股份制医院应把文化经营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具体应做到: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核心,正确引导医院全体成员在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自然医院文化,积极提倡医院全体成员为实现医院共同目标建立起的自觉医院文化。二是大力倡导“三个主义”,即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的人道主义;发扬“三种精神”,即毫不利己、先人后己的精神,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爱医院、爱患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三是重点抓好“十项基本内容”,即医院精神、服务文化、道德文化、思维文化、心理文化、管理文化、技术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使医院文化推动医院股份制改革的深化,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综上所述,股份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只要我们抓住股份制这个促进公立医院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模式进行改革,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公立医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股份制医院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

第二篇:公立医院改革

现况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积极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探索 1)在实行“管办分开”、改革管理体制方面。

试点城市逐步形成了四种具体模式:①设立市政府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②设立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③直接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④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设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2)在实行“政事分开”、改革治理机制方面。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合理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责、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3)在实行“医药分开”、改革补偿机制方面。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4)在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分类制度方面。上海——探索剥离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功能。

二、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调整重组 1)加强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的能力建设。2)优先发展县级医院,统筹城乡卫生发展。

3)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方面。4)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三、全面加强惠民便民措施推广实施

1)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多种形式预约挂号、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缩短了群众看病就医等候时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农村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试点;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3)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使用电子病历;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3)实行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4)增加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投入。5)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6)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山区医院案例

2010年12月18日,来自粤西山区的高州市人民医院在北京获得了首届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奖项的山区医院。一个象征着全国医院最高管理水平的奖项颁给了一家山区县级医院,在全国医院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一家山区医院凭什么能获奖?钟焕清解释说,医院获奖的管理课题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项目”,直接针对医院管理改革中最难攻克的部分,这也是所有获奖医院中唯一将此作为研究项目。

背后一串数字,证明了医院改革之路的成功。2010年,广东省卫生厅对该院的调查报告称,2004年至2009年,该院平均每一住院病人总费用为4964元,人均门诊处方费用为75.75元,平均药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35%,“切实让群众能够少花钱、治好病”。

刚刚过去的一年,钟焕清执掌的医院成为了全国医院学习的样板。去年3月至今,包括国家卫生部调研团以及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带领的调研小组在内,已有全国15个省的220个参观团3100多人到高州市人民医院取经。

高州医院为何能成为全国医疗行业管理思想的输出者,它在管理上有何独到之处?为此,本报记者多次到高州人民医院进行调查,发现这家医院的管理招数相当朴素,但却收到了奇效。

在基本没有政府资金投入,又没有向银行增加贷款的情况下,医院迅速发展壮大,甚至吸引了全国23个省及美国、印尼、坦桑尼亚等国家的病人前来就医,年住院量达6.06万人次。2002年至2009年,平均每一出院病人费用仅5000元左右,被群众誉为“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好医院”。在该院住院病人中,将近50%来自高州市外。

钟焕清:医院管理有很多“土”招

广州日报:如何做到压低采购成本?

钟焕清:医院全部药品在省的统一网上平台选购。对中标的药品,进行二次筛选,首选质优价廉的国产药,医院班子不参与选药。

每次采购前,由群众代表从该院100人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0人组成临时采购小组;被抽中的专家,其对外通讯工具马上被医院收缴;当次采购完毕后,该采购小组立刻解散;再有采购,又重新抽取新的采购小组。

广州日报:如何从制度上防范过度医疗?

钟焕清:过度治疗是医疗行业的一个怪胎,对此老百姓反映强烈。为了防范这点,医院出台了“三不要”“三不用”“四不能”制度。

其中,“三不要”是指: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坚决不要做;可开可不开的药物,一律不要开;可收可不收的费用,分文不要收。“三不用”:能用简单的药,就不用复杂的;能用便宜的药,就不用昂贵的;能用国产耗材,就不用进口的。

广州日报: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怎么办?

钟焕清:凡是违反的医护人员,一律会上曝光,并存入个人医德医风档案。第一次,办学习班;第二次,只发基本工资,处理期限为三个月;第三次,停发处方权及全部待遇,处理期限为三个月,待考核合格后才恢复正常待遇;第四次,降职,处理期限为一年;第五次,解聘。

广州日报:医院如何做到大手术低收费的?

钟焕清:医院对高难度手术、单病种限价收费。白内障手术每眼1300元,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1000元/眼,先天性心脏病房(室)缺损修补术每例5000元,风湿心瓣膜置换每例2.5万元,冠状动脉搭桥术每例3.5万元„„仅约是省城医院相对应项目收费水平的1/3至1/2。

广州日报:在招聘医生方面有什么管理招数?

钟焕清:新招聘员工要面试良心。特别是看医生有没有服务病人的思想,能不能吃苦耐劳,愿不愿扎根山区。面试合格的,集体参加笔试。考试前,在考场,医院从电脑题库随机出题3套,我从中随机抽一份,当场开考。

考完后,当场密封试卷,流水改卷;最后,按成绩从高择优,当场录取、签约。整个过程,凡是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关闭对外通讯工具,避免外界干扰。

广州日报:在分配制度上有什么招数?

钟焕清:医疗骨干的收入,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同行的收入相当。具体的分配制度是,同工同酬和资金多劳多得。同工同酬是指员工在同一岗位,只要达到职业资格准入,就享受国家同类的工资待遇。奖金多劳多得是指:临床科室全面年薪化,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的岗位倾斜,医疗骨干的收入持平珠三角地区同行的水平。医院还建成了150-200平方米/套的大型江边专家村,无偿分给医疗骨干居住。

影响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很广,在公立医院改革新规中有九项改革内容,包括医院的管理体制、补偿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备受关注的是公立医院逐步取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

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一、对医药市场

首先,基本药品目录品种的市场份额可望获得进一步提升。国金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改革推广之后医院将逐步摆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对药价将逐渐不敏感,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产廉价药都面临市场份额提升的机遇,部分基本药品目录中的“双独”品种、独家品种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东海证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基本认同上述观点,同时强调了改革试点中所提到的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对于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积极作用。他表示,当前医疗服务体系三级医院以6%的医院数量承担了35%的门诊和31%的住院。按照改革的方向,以后大部分小病、康复性治疗将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等基层转移,药品消费的体系将发生改变,基层药品消费必将增加。这将利好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的生产企业,特别是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

其次,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将加速医药工业企业的洗牌。国金证券的报告分析认为,如果公立医院改革成功取消药品加成,那么医院将丧失多开高价药赚取更多加成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国产仿制药将能获得平等参与医院市场竞争的机会。东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则强调,这项措施对于国产高端药物生产商的影响将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机遇的同时,高端药品整体市场份额的减少将对高端药的增长形成限制,这对国产药品独创性、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来看,将促使医药工业企业重新洗牌。

其三,市场将向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中。公立医院改革新规将使普药价格无序竞争得到有效“理顺”。可以预见,未来政府加强监管和鼓励创新,品牌和率先完成产业升级的优势龙头企业将改革中优先受益。

最后,根据公立医院改革新规,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将进行属地化管理改革,医院将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这一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会深刻地影响到医院采购体系的变革,从而深刻地影响到医药物流业的变化。

二、对私立医院

2月23日,卫生部网站公布了卫生部与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提出六个主要任务: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昨日,爱尔眼科(300015)董秘兼财务总监韩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新医改在改革公立医院的同时有利于私立医院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绝大部分由公立医疗机构所垄断,全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0%,社会资本所办医院仅占10%不到。

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是有优势的,如非盈利医院对VIP高端病房及特需门诊等特需服务在比例上面是有限制的,而私立医院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公立医院则更有优势,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一些专家提出,民营医院的发展需要解决人才引进的问题。韩忠表示,新医改提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要同等待遇,就有利于私立医院引进人才。

三、对群众看病

第三篇:公立医院改革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会上部署了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的六项重点工作。

——以支付方式改革为突破口,破除以药补医,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在购买服务的格局下,在总额控制下实行按病种、按疾病分组、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改革,同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渐进式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激励机制,并使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相衔接。要落实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确保公立医院轻装上阵。

——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机制。要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对医疗费用总体水平有所控制,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新农合“一手托两家”的制度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医院改革要把握3件事,一是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加大政府投入等方式,破除以药补医。二是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并将其能力水平作为改革成效的主要衡量标准。通过城乡对口支援、人才队伍建设、科室能力建设等,使县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水平。三是降低患者县外转出率。

——扎实开展各项便民惠民措施,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上下联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这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医保分级支付和分级定价的有效引导。下一步要探索建立大医院和县医院相对紧密的分工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大医院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基层提升能力,同时注意解决市场分割、忽视公共卫生等问题。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院长要切实将支出方向从基本建设转移到扩大分配上。在“十二五”期间,争取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使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重突破40%。

——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充分发挥行政手段予以控制,将控费情况与评优评先、等级评审等挂钩。要对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充分利用现代物流降低流通环节成本。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处方行为,同时配合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形成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觉控费的激励机制。

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200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研究制订本级政府负责举办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条件的地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订并落实按规划设置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九)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十一)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研究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推动病种规范化治疗。改善医院服务。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的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公立医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十三)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试点期间重点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

(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四、试点的组织领导

(十五)试点的领导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十六)试点的组织实施。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试点的指导、评估和监督。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十八)创造良好试点环境。

试点地区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卫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公立医院的改革更重视医院的公益性。如何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公立医院不能说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首先要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对社会服务,社会更优质,更好的医疗服务放在第一位。把医疗技术推广放在第一位。其次再考虑经济性,在医疗卫生改革,尤其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比较重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改革方案。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是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是医务人员服务宗旨,是公立医院办院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整体体现,是公立医院价值所在,职责所系。我个人浅薄的认为,所谓公益性就应当不以盈利为目的,应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下是本次讨论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第一,公立医院应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提高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科研能力放在第一位;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从医疗救助这个方面,不计得失,不讲条件,保障了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这就是公益性的体现。

第二,医疗水平决定了一个生命、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公立医院通过自身的积累,完成了医疗条件的根本改善,医疗设备质量的全面提升。使患者有病能得到医治,得到国际先进技术的医治,得到全面有效的医治。这些都体现了公益性。

第三,医院最大的公益性还落实在服务质量的提高上。目前医院都采用24小时接诊,节假日上班,延长上班时间,调整上班时间,免费到社区讲课、讲座等等,这些都极大地便利了患者,也全面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第四,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在政府投入很少的情况下,借鉴企业发展的部分经验发展起来的,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这是看病贵的部分原因所在。其次也不排除部分医务人员被利益驱动,人为的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医务人员也要确实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解除患者疾苦为己任。端正服务态度,不要被利益玷污了洁白的灵魂。

但也存在许多矛盾,医院目前的这些公益性,都是在政府投入不足,甚至根本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凭借公立医院自身的努力,凭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心、公益心的发展起来的,这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尤其显得弥足珍贵,我们不能抹杀、不能否定这些是最充分的公益性的体现。政府也不能既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毕竟医院也需要运营,毕竟医务人员也需要养家糊口,而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就需要自己盈利,这与公益性背道而驰!既然是公立,国家应该对得起公立二字!拿出投入,拿出政策,没草吃、吃不饱的马儿是没有力气也没有积极性去跑的。

第四篇:公立医院改革

福建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究

教育科学学院 10级小学教育专业 100404033 曾美桢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是医院职业化管理时期的来临,是医院面临市场竞争的时期,也是由经验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模式转型时期,这个时期依然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地位的,院领导属于“经营管理型”院长。当前,我省医院管理职业化上的借鉴和觉醒,对于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关键词:我省公立医院 体制现状综合改革 措施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现状

整体来看,我省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发展是日趋完善,这些在第一节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沿革历程中的阐述中可以看得出来。但是,经过多年的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走出来,公立医院缺乏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完整、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缺乏独立的人事权、分配权、经营管理自主权。由于职权分散,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的保护职责不明确,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缺乏对院长的制约机制,出现了内部人控制情况,在职消费的状况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等。公立医院的院长多数没有接受过医院管理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培训,在发挥管理职能、有效利用医院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综合效益上受到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以致医院院长在医院内决定重大投资和项目发展、资产处置、资金利用上具有无限的权力,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和资产浪费。此外,在医院改革过程中不是从体制上下手,而是推托财政责任,过多地强调自筹经费和创收,使大多数医院靠开药、检验高收费开工资发奖金,造成老百姓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现象等。

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现存问题

我省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现行产权制度不明晰,政府管理职能错位,医院缺乏经营自主权

现有的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产权结构,产权分别隶属于行政主管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医院不具有法人产权,在现实中形成了政府产权。正是由于政府产权的存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院,医院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和灵活性。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这一现象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政府对医院管理进行直接干预,随意性过大,管理调控错位、越位,依法行政力度不够,加上行政管理能力和经济能力的限制,难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政府作为医疗机构的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导致了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不分,在治理医疗服务市场失灵方面政府管理职能缺乏力度,甚至严重不到位;同时,因政府在医疗管制方面的滞后,也造成了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

2、融资渠道单一,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我省公立医院一直使用内部融资机制,其补偿渠道包括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差价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各级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但各级卫生部门均普遍反映政府财政补助相对不足,政府筹资比例在卫生总费用中比例也急剧下降,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也呈现低下状况,国家大量投入形成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于大部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方面,医疗收费中不设劳务收入,大量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受到政府物价部门的严格控制,没有随

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只对一些应用新仪器、新设备和新开展的医疗诊治服务按成本制定收费标准。

3、委托--代理关系下存在的行政管理不力

我省现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存在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为了防止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活动,就需要设计一种机制或合同,给代理人提供某种激励,使之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一切组织和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组织的每一个管理层级上。

在我国,国家和公立医院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即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公立医院的资产享有财产终极所有权,通过任命代理人即医院经营者经营公立医院,并促使代理人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作为委托人的卫生行政部门,没有公立医院财产的所有权,所以面对与医院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收集信息的积极性。而在对医院经营者的监督方面,由于经营绩效的难以测量性,就应当使监督者享有剩余索取权,否则缺乏监督责任心和效率。

三 我省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措施

1.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根据福建连江县制订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县将通过调结构、调价格、增投入等措施,逐年降低连江县医院的药品销售加成比例,在2至3年时间内,逐步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每年因此减少的约700万元药品加成收入将全部由财政负担。县财政每年还将给予县医院103万元的绩效工资补助,并逐年提高床位补助标准,对无主病人和逃逸病人挂账医疗费用每年给予40万元的补助。

目前公立医院补偿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为从根本上解决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此次试点工作我省将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一方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人民群众看病费用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技术价格,以优化县级医院收入结构。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将通过增设一般诊疗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途径对医院予以补偿,这部分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将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并不增加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

2.改善收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福建上杭县医院列入全省9个试点县医院后,该县政府决定,改革县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由原来占医疗收入的12%上调至18%,并将医务人员夜班、双休日及节假日加班值班补贴单独列支。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我省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完善县级医院人员招聘办法,采取更为简捷有效的考试办法,由理事会组织公开招聘,缩短人员招聘的过程,加快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通过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按标准配足配齐医务人员,减轻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负担;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医务人员安心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建立健全并落实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县级适宜技术的培训和适宜人才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医务人员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县级医院人才培养开辟“绿色通道”。

3.建立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福建上杭县是此次9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据该县分管卫生的副县长蓝新介绍,目前上杭县医院正着手建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由分管副县长任董事长,吸收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医疗机构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为董事会成员,董事会行使出资人权利,日常办事机构挂靠县卫生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将通过选拔聘任产生。

配合中央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我省各有关部门正指导9家试点县医院进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成立理事会,也包括组建董事会和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理事会成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代表、政府办医机构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政府把直接管理公立医院的相关职能交给理事会,构建公立医院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后,9家试点县医院将实行理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日常具体事务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

4.组建新医疗联合体

作为9家试点县医院之一,福建周宁县医院选择了与三甲医院——闽东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双方把合作定位为国有股份制,由闽东医院控股经营,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但医院的公益性不变。医疗联合体建立以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便民措施有效落实,各项医疗业务开展良好。今年1至10月份,医疗联合体实现总收入3395万元,同比增长25.81%;接诊门诊病人数10.43万人次,出院病人数5251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4.42%和9.5%。

根据省医改领导小组的部署,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探索在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之间、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其中,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可实行医院托管、组建医疗集团、开展团队支援或选派专家定期到县级医院坐诊等多种模式,从医院管理、人才梯队建设、设施设备等各方面进行帮扶和合作。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则探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托管等形式,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今后试点县的城乡居民在县医院可看大医院的专家门诊,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之间能实现双向转诊。

结语: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最终目的是使老百姓、医务工作者、政府三方受益。我省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可能会面临不少困难,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公立医院改革一定会探索出适合我市实际的模式和路径,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

抓好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部署落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卫生局按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举全系统之力,坚定不移地落实改革措施,顺利完成了我院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顶层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难点,为有效破解难题,我院结合行业实际,从制度设计入手,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体系、九大领域的改革原则。一是以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得好、看得起病为目标,充分发挥主力军和龙头引领作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突出三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人才、设备三项建设,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安全上更有保障,质量上更加提高,成本上更加合理,服务上更加改善。三是找准切入点,重点做好财政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本药物制度、乡镇一体化、临床路径改革、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等九个领域的工作,按照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改革方略,实施逐项攻关,以点促面,整体推进。目前在医院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乡镇一体化管理等改革工作已经取得实质进展,为持续深入推进其他方面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定位,综合发展引领 推行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彰显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通过改革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好,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好,医务人员积极性调动好,真正发挥医务人员主力军,卫生系统主阵地,公立医疗单位主战场的作用。始终把握改革的方向,坚持科学规划,统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改革发展

1、积极主动探索试点,改革运行管理机制。一是明确政府办医职责,理顺管办职能,强化政府对我院的所有者职能,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加强医院的统一管理。二是以规范医院权力运行为重点,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架构要求,初步建立了以院委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三是以增强医院行政、业务、后勤运行的透明度为重点,全面推行了院务公开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四是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为重点,探索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完善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医疗意外伤害和医疗责任保险赔偿制度。五是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医疗资产的保值增值。

2、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我院探索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将工作人员津补贴的60%做为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考勤发放,40%做为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和医德医风挂钩综合考核发放,在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重点向一线岗位、风险性岗位和技术骨干倾斜,极大的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狠抓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按照医改目标任务要求,我院选择了自然临产阴式分娩等5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优化诊疗方式,简化服务流程。以内科为试点,扎实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年底前示范病区达到全院病区的40%,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温馨、满意的护理服务。

4、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服务水平。我院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电子病历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各科室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配备到位,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操作培训。同时,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现有HIS系统、传染病管理系统、医保系统、新农合系统衔接,实行联网统一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5、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医院投资两千多万元的新建住院楼、医技楼已经投入使用,我院的医疗用房紧张局面将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的就医环境将极大改善。

四、改革成果共享,政府群众满意 通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环境明显优化,医院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布局更加优化,群众就医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医疗费用明显下降,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群众医药负担明显减轻。三是医疗服务显著改善,通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管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及乡镇一体化工作,我院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虽然我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改革目标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医改各项决策和部署,以决战的姿态,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努力达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改革效果。

第一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医政部分)

一、合理设置医院的功能定位和规模

(一)功能定位

在改革试点期间,将龙海市第一医院建设成为我市的医疗中心。能够安全开展各种成熟的医疗技术,保证能够承担我市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和转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并承担一定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等;在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和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开展成熟后尽快推广应用,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上级医院的差距,使之真正成为我市群众放心的医疗中心;注重社会效益,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二)医院规模

预定在20

年 月搬迁新址,以三级医院的标准要求进行软硬件设施建设,按《中共龙海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龙海市第一医院增加床位与人员编制的批复》(龙委编„2009‟12号)的精神,核定床位600张,人员编制690名(行政管理55名、专业技术人员545名、后勤工作人员90名);同时,继续争取政府支持,在201 年之前床位数与人员编制比例达到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的1:1.6—1.7,即人员编制达960—1020名。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和设备,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三级医院。

七、建立完善医院监管机制

结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20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闽政办[2011]87号)的精神,在监管机制方面做到:

(一)实行卫生行政行业监管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能,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1、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

2、医院制定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使用医院绩效考核专用电脑软件(医院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的绩效管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

(三)加强依法执业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院依法行医行为的检查监督,严格执行《福建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依法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诊疗范围执业等非法行医行为、违法发布医疗广告行为、医疗欺诈行为及违反医德医风的行为。

(四)加强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

1、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号)要求,加强医院自身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每年1—2次邀请上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对照各项指标对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和指导,医院根据评价和指导意见认真整改,不断规范。

2、结合卫生部有关“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创先争优”等各种专项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加强医院经济运行的自我监管

医院于2011年

月之前,成立“龙海市第一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制订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对医院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大型医疗器械采购、投资建设等,都要有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的市场和社会效益分析的可行性报告,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在医疗收费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服务效益最大化。控制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认真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医德医风水准,使医务人员在各自岗位上都能怀仁爱之心、展精湛医技。

(七)建立院务公开和服务满意度调查机制

1、按便利、快捷、有效的原则建立院务公开机制,落实院务公开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动员广大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院务公开,参与医院管理。

3、医院成立专门部门,建立以服务满意度指标调查来评价医院管理成效和改进医院管理的机制,参照三级医院管理的标准来要求: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90%;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八)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医院的监督作用

1、在2011年

月之前,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及高值耗材价格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

3、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医院自律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九)充分发挥龙海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功能,将医患纠纷的解决首先交由龙海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将纠纷解决场所引向调解中心办公室,保障院内的正常医疗秩序。在医患双方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解释、鼓励、引导其走法律途径。若属“医闹”者,公安部门应配合严厉打击,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和人员、财物的安全。同时,医院应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将风险适当转移。

八、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结合《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通知》(卫医发„2008‟2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1‟27 号)的精神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 继续贯彻执行《福建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费用控制的通知》(闽卫财函„2010‟862号)控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院长是控费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医院要跟踪每个科室、每个医生的工作动态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是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和规范收费的管理和监督。将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福建省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年增长幅度力争不超过3.5%”的目标以内。超控时严格执行省卫生厅提出的四项措施:即超收上缴、向社会公布超控情况、暂停审批大型医用设备、暂停医院及领导班子成员申报评先评优。

(二)加强医保管理部门的监控 于2011年 月之前,由医保、新农合管理部门聘请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医疗费用监控专家组”,定期对医院医师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和监控。

1、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规范收费等行为,尤其对肿瘤、肾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等高费用疾病加强监控;

2、将同科室医师的医疗费用及构成进行排比,对排名居前的医师进行重点监控;

3、跟踪和分析临床上用量较大的药品和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核查用药和检查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4、仔细筛查是否存在医师协助“病人”挂床骗保等行为。对于经查实存在医保违规行为的医师,医保管理部门可以进行约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将违规信息通报卫生行政部门,由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保证医院能够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参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 价

1、医院应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优先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要积极参与药品集中采购和一般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在 %以下。推行大包装药品拆零配发,降低药品费用。医院药品年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不超过47%。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医保部门定期检查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和次均住院费用情况。

2、医院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

(四)适当降低一些项目收费 在规范收费的基础上,取得物价部门的批准同意,适当降低一些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价格,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整体降低医疗费用。凡医院新引进、开展的医疗设备、项目、技术、医疗服务设施等,应向卫生行政、物价等主管部门申请新增收费项目,经批准后方可施行。

(五)探索利用社会资本购置大型医疗设备 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精神,探索引进社会资本,以融资、合资等方式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减少政府(医院)的成本投入,相应减轻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成本回收率等压力,更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六)参考三级医院的评价指标控制诊断符合率、特殊检查的阳性率等参考《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参考值”,医院病例的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CT检查阳性率≥70%、MRI检查阳性率≥7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治愈好转率≥9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麻醉死亡率≤0.02%、医院感染现患率≤10%,尽量做到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不乱开特殊检查,以相应降低医疗费用。

(七)积极推行临床路径、适宜技术和医学检查结果互认

1、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10个以上,并逐年增加 %,以规范诊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2、广泛使用适宜技术,使医疗行为更为经济、安全、有效。

3、积极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实行我市同级医院之间、与上级医院之间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增加医疗费用。

(八)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

1、制订和完善参保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优惠政策,在医保支付比例和范围上给予倾斜,促进基层首诊。

2、加强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由医院分工挂钩乡镇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进行指导和支持。建立双向转诊,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对于基层首诊后转诊到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优惠 %)。以此鼓励手段来引导分级医疗、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医疗费用。

(九)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1、推行按单病种付费,新农合、医保尝试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实行“总额控制、分批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违规扣减”的制度。

2、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探索实行总额预付办法,根据定点医院上医保的实际使用量加上合理的增量,测算出总量指标和预付金额,按季度预付。

3、探索由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将患者住院前与本次住院疾病相关的门诊检查纳入医保结算支付范围,鼓励支持患者做到门诊先检查后住院治疗,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引导医院节约成本,降低费用。

九、积极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结合《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1年十项惠民便民医疗服务措施的通知》(闽卫医„2011‟14号)的精神实施以下惠民便民措施。

(一)推行预约诊疗服务 医院实行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2012年底,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3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50%。节约患者就诊时间。

(二)充实门诊力量、完善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服务

1、充实门诊力量,特别是一些平时病人数较多的慢性病、常见病的门诊力量要充实,并且适当的延长门诊时间,满足患者需求。

2、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根据患者就诊需求和规律,选择相关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开展节假日上午或全天门诊。

(三)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1、加快步伐,争取于2011年 月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方便病人就诊。

2、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

3、改善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按日平均就诊人次需求配备轮椅、平车、候诊椅及饮水设施。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导诊、叫号、咨询、报告单打印服务,保障患者有序就诊。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根据《龙海市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临床护士数量,争取于201 年达到每张病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每名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逐步减轻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20%以上的病房。

(五)开展专家名医下基层活动 通过医院医师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到基层工作一年、组织医院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开展医师多点职业试点等措施,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

(六)推行志愿者医院服务 倡议社会积极参与医院志愿者服务,医院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招纳社会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开展志愿者导诊、代取检查单、助医等工作。尽量减轻“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尴尬现状。

(七)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 持续推进和完善以“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点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在医院建立“医疗服务质量投诉站”,主动到病房调查病人的满意度,对投诉及时受理、认真解决,将医疗服务投诉处理、纠纷调解工作前移到病房,及时消除医患矛盾与纠纷的隐患,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与医疗环境。

(八)提高新农合保障和服务水平

1、提高住院保障水平,推广使用就医“一卡通”,继续执行出院即时结报,方便病人报销费用。

2、执行我市规定的市直医疗机构政策补偿比80%,封顶线8万元。大病患者保内自付超2万元的,告知其可按规定再办理补充补偿70%,最高可达20万元。

3、根据新农合规定,开展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心病保障水平工作,新农合基金支付定额标准70%的费用,患者支付30%的费用。将重性精神病人常用口服药费用和残疾人九项康复医疗费用列入新农合报销工作。

(九)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 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向医院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并按时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

(十)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及高值耗材价格、药品收入比重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下载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立医院改革的现实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医生变成“社会人”后 不少医生对身份松绑持乐观态度,相比“编制”,医术才是“铁饭碗” 正如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所言,身份松绑,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

    公立医院改革

    回政策研究 第29卷第3期(总第325期)2010年3月 公立医院改革要从五方面着手 李卫平① 摘要: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城乡间和地区间差距大,虽机构数量比重不高,但床位、人员比重过高,......

    公立医院改革

    2010年2月23日下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主要内容: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

    公立医院改革汇报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位于宝鸡市西南部,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9个镇100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县......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

    XX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专家: 我院自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为......

    公立医院改革政策

    公立医院改革 背景: 公立医院运作和发展不能充分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要求: 1、政府监管和调控粗放,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 2、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没有有效的补偿机制。 3、公......

    公立医院改革总结

    榆中县中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医院医疗工作实际,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以多元化办医......

    公立医院改革总结

    XX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总结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紧密结合XX区卫生工作实际,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以鼓励多元化办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