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

时间:2019-05-15 01:3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数学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数学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

第一篇:大班数学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

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大班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24 作者:褚华燕

单位: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幼儿园

浏览次数:449 字号:T|T|T 更多 1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指幼儿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大班的孩子随着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等增强,他们的交往方式逐渐形成了小团体化,这就为小组合作活动打下了基础。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创新意识,有利于数学知识在合作小组内的共享,有利于将“集体的智慧”与其他小组共享,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让每位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实现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活动大班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同时它也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程度。在小组中幼儿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班幼儿数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二、概念界定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教学中指导、启发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各种数量关系,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其获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断的数学经验,使其能建构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幼儿园进行的数学领域的合作学习则定义为,在幼儿园的某些教育活动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活动目标,以一定的活动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和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合作学习活动。

三、大班数学活动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对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小组合作的合作意识、合作小组的形成、小组任务的分工,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指导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了以下问题: 1.合作意识不清晰。

幼儿虽然能在教师的建议下学着合作,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缺乏合作的主动性,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同时,幼儿对合作的一些内在、本质的特征,即共同目标和行为配合等的认识也明显不足。2.教师指导策略有形式无实质,组建小组不科学。

有些教师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往往运用说教的方式,零散地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只追求教育的即时效果,而忽略了合作教育的长远效果。

3.小组合作评价有内容无目的。

四、实践策略

(一)未雨绸缪——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教学中,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内的小组合作。随着大班孩子心理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逐渐去自我中心,有了同伴群体意识,产生了小团体,可以更多的看到大班孩子彼此通力合作、相互帮助,一起为完成共同目标而努力。但合作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中班阶段我们就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小组合作意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验合作情感。从一开始的单独活动到合作活动,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在幼儿与同伴发起合作行为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如在建构活动中,幼儿合作搭建了“城堡”,教师就可以夸夸“城堡”造型的独特,“城堡”的丰富多样,让孩子感受到合作成果的美好。又如,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摄下“友好的一幕”,并进行展览。并让孩子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个成果”,通过讨论,幼儿认识到合作行为是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来完成任务。

2.强化合作精神。合作行为的发起及发生,并不是孤立的、平行的。它必然涉及到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集,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个关系呢?强化合作精神很重要,其中小组竞赛是强化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游戏《螃蟹假球》,首先把幼儿分成4大组,进行接力赛,看看哪队夹的快又多。这时,每个孩子都成了一个大组中的小个体,任何孩子的行为都会影响比赛结果,幼儿在想争第一的驱动下,自然会全力以赴,哪队赢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队的胜利而欢呼。又如在建构比赛时,幼儿四人一组共同合作,并进行小组比赛,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建构作品的质量。如果小组内部的幼儿争抢积木,或者意见不统一,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作品。如果分工明确,意见容易统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活动,幼儿在具体的可感知的情境中体会、领悟合作行为以及怎样去进行合作。

3.掌握合作技能。如果仅仅有良好的合作意愿,而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儿童的合作行为仍无法产生。因此必须给予孩子两种重要的合作技能。(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2)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合作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师幼、幼儿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或辩论,使每个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二)费尽心计——挑选小组合作内容。

1.内容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在数学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活动都能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必须经过认真的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如在《身高比一比》中,小组合作比较身高,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协商,尝试用各种方式来比较,比较出最高与最矮,通过相互协作,达成测量的目的。在《按规律排序》中,把活动的难点,放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孩子在合作参与排序中,积极思考,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从中感知排序特征为单独排序打下基础。在《你最喜欢吃什么瓜》中,让幼儿统计,调查组内每位幼儿喜欢吃的瓜,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孩子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内容多样化且富有情境性。有针对性地拓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创设合理的情境。如《我的家在哪里》,我们创设了为小区设计门牌号的情景,幼儿能很快的投入到情景当中,合作积极性也更高。在《数玉米》中创设了情境:“我是农民伯伯的小帮手”,告诉孩子农民伯伯种的玉米丰收了,让幼儿小组合作为农民伯伯数一数玉米的数量并纪录。

(三)深思熟虑——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形式,但是对于没有小组活动的经验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由组建小组,能力弱的孩子就会出现组建失败的现象,同时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由老师组建小组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将不同的孩子进行组合,让同伴效应从中发生作用,从而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升经验。每位幼儿在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差异,根据能力差异,我进行了三种形式的分组尝试。即强强搭配、弱弱搭配、强弱搭配。通过观察,我发现 强强搭配中,有两种结果。1.本组幼儿能完成任务,但造成班内其它小组能力不平均,导致在合作时间、教师在合作中指导上不能很好兼顾各组。2.幼儿往往各执其词,不能很好的协商合作,造成任务失败。在弱弱搭配中,由于幼儿能力较弱,往往很难完成任务,或完成效率不高。而强弱搭配的方法幼儿完成的效率最高,其中能力较强的就是这组的“带头人”。这种分组方式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高,让能力较强的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信。

2.自由结伴,形成小组。这种组合一般是由能力水平相当的幼儿组成。大班的幼儿已有竞争的心理,他们会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伴进行组合。这种合作方式,使得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合作效率可明显提高。

3.性格差异,组建小组。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幼儿性格谨慎仔细,有的幼儿性格大胆勇敢。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四)把握关键——选择性指导小组合作。

1.个体幼儿激发合作愿望的指导。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合作的欲望,培养幼儿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当幼儿思维模糊时,对自己的答案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教师启发幼儿小组合作,让他们边观察、边记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幼儿对获取的知识印象深刻。如在《瓜果超市》中,我组织幼儿每人准备5元钱,自主购买水果,但5元钱往往只能买一种水果,孩子们正为买更多水果发愁时,我提醒孩子:“怎样才能把钱变多,又怎样才能买更多的水果呢?。”以此来启发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在《测量大树》中,每个幼儿的尺子不够长,一个人无法操作时,我通过提问:“这么大的树,一个能测吗?那该怎么办呢?你用什么方法来测呢?”让幼儿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在《分类和统计》时,我请幼儿统计幼儿园车棚里不同种类的车辆各有多少,幼儿统计结果错误较多,大部分幼儿觉得要统计这么多车辆比较困难。于是提议小组合作,果然经过分工合作的统计,准确地统计出了幼儿园车棚里有多少不同种类的车辆,合作效果非常好,幼儿也十分开心。这样让幼儿自己在实际问题的解决需求中寻求合作,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2.组内意见不合、分工不明的适时指导。在合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意见不统一、分工不明确是最常见的问题。因此在合作行为中,教师要进行重点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同一组的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地喋喋不休。有时为了讨论某个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们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及时控制幼儿合作的时间,显然不行。也就是说,教师合理适时的指导能够促使幼儿合作的成功。如在《学习5的 组成》中,最后一个环节包糖果,幼儿在小组合作中想到了不同的分合方法包糖果,但到底谁该采用何种方法,大家意见不一,如果让幼儿再去尝试别的装糖果的方法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整堂课就显得拖拉、不紧凑。因此我建议小组成员要合作商量,确定好每个小朋友用哪种方法,不重复再开始包糖果,孩子们协商后,很快完成了任务。

有时分工不明确也是合作行为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确定分工。如在《动物怎样过冬》中,我让幼儿分组根据动物图示卡中的数量关系列算式,在合作时,我惊喜地发现个别组长竟然已经开始组织组员进行分工了。但深入观察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有分工的意识但不知如何去合理地分工、合作。此时,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并进行指导,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分工,有的进行统计、有寻找数字、有的罗列算式、有的展示成果。很快任务就完成了,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更加地丰富了,也深入了。

3.组内层次幼儿的分层指导。在活动中注意每个小组中各水平层次的指导,对能力较强的幼儿用眼神、手语鼓励幼儿的尝试,提点关键问题,启发掌握难点;再较集中地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进入操作状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方法。要更多的关注弱势幼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部分幼儿反应较慢,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应该给予较低的教学要求,不可要求他们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

(五)彰显成效——有效评价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后的有效评价在数学活动中开展有效的交流与评价,可以使师幼之间的信息联系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及将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幼儿的共同认知成果。在实践中,我们从两方面来评价:

1.评价活动过程。说说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的情况,形式有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利用表扬,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

2.评价活动结果。说说合作学习效果、小组汇报情况,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利用成果展示法,展示幼儿的合作成品,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实施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推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化解了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会常碰到一些问题,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活动过程中的重难点无法突破。在实践中我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和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共同探索,能顺利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组协作精神。2.小组内共享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幼儿在协商、讨论中把各自对于数学活动的理解传到给组内幼儿,并与组内幼儿达成活动的同一个目标,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参考文献

张明红《幼儿园课程中的小组学习活动与同伴合作》 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上海教育

郑少娟《渗透、支持、自主——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师道2010第九期 黄舒华《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

上一篇:浅议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篇: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内容摘要:从八十年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为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已广泛在小学中运用。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也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呢?本文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大班幼儿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试图找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最佳运用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大班幼儿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合作学习则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大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形式,这些小组合作学习常在两种情况下发起:一种是幼儿自发的小组合作学习。如有孩子从家中带来一本图书,几名对此有兴趣的幼儿会围拢在一起讨论书的内容或书中的某个情节。又如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也会自发的在一起探索操作方法或合作分工解决一些问题。另一种情况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老师的要求下,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活动中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答案;或者是让几个人一起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探索合作;再或者是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幅图画作品等„„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这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效果并不太好。要么是幼儿没有学习情绪,合作出现冷场;要么就是孩子们各自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说自己的话,互相没有合作,谁也不听谁;再或者是幼儿在活动中兴奋过度闹成一片,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而缺少了实效。为何会出现以上种种情况,可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A、幼儿能力的强弱差异,挫伤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B、幼儿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C、幼儿相互间的兴趣差异,使合作出现矛盾。

D、教师的指导误区,使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以我们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实践,目的在于正确认识上述这些问题后,对症下药,寻求有效对策。

对策一:合理的组合方式,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科学分组。首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不同特点进行评定,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常用的组合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兴趣不同分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我根据幼儿的兴趣、意愿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每当活动开始,幼儿自由结伴,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进行“小手拍拍”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指纹,他们用放大镜比较着自己和同伴的指纹,从而发现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道理。有的幼儿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绘画活动,他们时而将五指并拢变出了仙人掌,时而将五指分开变成了孔雀、小娃娃的头发等等。在探索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了,他们运用表征语言,共同建构知识网络。幼小心灵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好问和探究的兴趣提高了,从而解决幼儿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性格差异分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幼儿性格谨慎仔细,有的幼儿性格大胆勇敢。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三、根据能力强弱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

每位幼儿在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差异,如果同组幼儿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差异很大,便不利于合作行为的开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幼儿根据能力的强弱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解决能力强的孩子“一手包办”,能力弱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愉快的情绪。

对策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习得必需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

一、创设情景,为小组合作提供条件。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生活情景、生活经验,多提供幼儿合作学习的机会。如积极开展建构游戏,促使幼儿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从而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再如传统教育活动中的《搬家》、《蚂蚁搬豆》、《三只蝴蝶》等让幼儿在参与有益活动的同时感受相互间合作互助的氛围;又如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互系鞋带、互扣纽扣以及主题墙饰中的“朋友树”、“人体模型”等内容布置,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二、掌握方法,为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幼儿在小组合作时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更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比如,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同伴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从而学会合作。

对策三: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的幼儿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降低了,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时,教师应成为一个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那些弱势幼儿的要求不可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三、可尝试实行轮流组长制。在每个小组内轮流推选一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小组内材料的收集、讨论问题后的交流工作等,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究,我发现班上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相互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幼儿学会了理解别人的意思,学会了关爱

“秋游中的分享”活动中带什么小零食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同伴不同意别人提出 的零食,在给予充足商量的时间仍没有结果时,我介入了,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引导幼儿先别否定别人,听听别人的想法。原来不同意带桔子的幼儿认为桔子火气大,医生建议少吃,听了她的话语孩子们安静了,原先不同观点的那位马上也说“对对,我爸爸也这样说的,少吃”。结果他们选择带蜜柚,蜜柚是清火的。我顺势引导那位提出不同意见的幼儿当场对大家说了谢谢,使他体验到自己关爱别人后的回报。这样的交流使幼儿听到了同伴的想法,发现不一样的意见有时也是很有道理的,懂得了倾听的重要性,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这次分享活动后家长纷纷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准备食物时说的最多的是“这是我们小组喜欢的,我是为大家准备的。”小组合作赋予常规的秋游活动更有价值和意义了。在此后的几次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说说我们小组好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幼儿想到了别人的好,对自己的关心。当然有的幼儿还听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希望。

二、小组合作学习推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主题活动“秋天”生成的活动“幼儿园里的树”中,我利用散步时间带着孩子们去操场看看找找哪些是自己认识的树,互相说说,然后孩子们很快就选出了几棵最喜爱最想了解的树(松树,柳树,棕榈树),并决定分组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集体交流的时间到了,松树组首先亮相,在小组同伴彼此加油声中,源源以小海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松树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形容松树的一些成语,小组成员相互补充。

柳树组没有直接告诉别组自己研究的树的名称,而是以猜谜语的形式考考别组的朋友,这种形式很新鲜,一问,原来是家长出的主意,孩子的积极性感染了家长。介绍中他们特地提到了自己小组用小手来测量的过程,用他们的话说是“哈巴”。活动现场我让他们现场演示了“哈巴”这环节。别组的幼儿也纷纷试验,把“哈巴”放在了卷尺上,测得了准确的答案,然后又用那卷尺去实地测量验证。因为用小手来做测量工具是个别幼儿、一个小组的经验,实地演示生生互动,使别组的孩子获得了经验。在别组幼儿拍手赞扬声中该组的孩子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棕榈树组的幼儿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大胆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考考同伴,问问答答使活动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他们毫不示弱介绍自己的测量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先用长纸条围在树上做记号,然后借用十厘米的那种直尺十厘米折一下,十厘米折一下,最后加起来得出答案的过程。我引导孩子们说这个方法与别的小组一样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孩子们说“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把语言的要求有机地整合在其中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是在研究“幼儿园里的树”的活动中,松树组的幼儿特别提到他们小组在研究时发现松树上有一种黏液,但说不上来是什么东西。大家一起讨论究竟是什么?但到最后都没有答案,于是小组成员决定回家再找资料,最后解决难题。此时我及时肯定了松树组发现问题能主动去研究调查,寻找答案,这是非常可贵的。此时我的作用既是肯定松树组,也是激励其他小组去学习借鉴。松树组的研究展示在朗诵儿歌“学做勇敢的小松树”中结束了,此时研究棕榈树的蓝蓝拿出了他们组的秘密武器——松果,提出了问题“这是什么?你们怎么没说到?”松果的出现让所有的小朋友再一次讨论开了,有的说是松树上的,有的不肯定,因为收集到的资料里没有这内容,幼儿园也没有看见过,最后松树组的一句“我们再去找找资料研究研究”表达出此组孩子极强的探究欲望。我想活动的最终目的已经达到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为个别弱势幼儿找到了亲近的发展台阶

个别弱势幼儿在整个集体面前很难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小组合作学习恰恰为这部分幼儿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台阶。在宽松的小组环境中,这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能轻松地展现自己,哪怕是说错也没关系,他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旦他有小小的亮点,老师同伴则马上会给予肯定,当然这是需要老师循循善诱的。在无数次的成功体验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一年的实践使我发现在幼儿园大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幼儿进入社会竞争合作的最初体验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懂得要遵守集体的规则,要尊重别人的想法;让缺乏自信的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增强信心;让强势的幼儿学习宽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为自己的小组出力加油,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感兴趣,愿意探究其中的奥秘。小组活动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资料:

张兴旺:2002 《语言教学与研究》

刘洪武:200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吴永远:2004 《合作课题的研究意义》

吴永远:2004 《小组合作学习两种新策略的研究》 范 峥:2006 《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方式》

第三篇: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三年级的学生才8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采用分吃一个西瓜的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让班上34个学生自己5个人一个组,然后出现剩下4个人不够一组的情况就这样引入课题……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让小组的学生2个人将自己的外衣和其他3个人裤子进行搭配穿,然后记录下来有几种穿法。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王老师带80元钱,买26本笔记本,每本3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但如果将这道题改为:“王老师带80元钱去文具店买‘六一’礼品,她准备买3元一本的笔记本26本,她带的钱够买吗?”这样一来,所提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又不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第四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黄家圩学校

杨水艳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第五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博树中心校初中理科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初中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我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调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几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①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②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

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验计划用三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1.在初三年级95班通过实践论证这一课题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可行性。

2.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相关课堂实录,将优点及时用运到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初一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要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八、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九、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初一学生。

下载大班数学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数学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以前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参与少,学习呈现应付状态,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变为如今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气的活......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岢岚二中 李焕荣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实施......

    一年级数学小组合作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小组合作教学计划 针对新课改的理念,在主体多元双向五环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做好管理、导控、调整者。教师要把握好合作的程度,适时收拢学生的注意力,......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作为合作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生因你而改变 徐永娟 其实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早已心动了很久,只是从不敢贸然行动,因为有太多的未知,总觉得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行动上,都还没做好准备,所以,我的课堂和......

    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词:四部曲合作学习关注时机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使置身班集体中原本孤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