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五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建业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
一、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 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因势利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 “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两个有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数轴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已知两点间距离和其中一点表示的数求另一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只要用距离减去这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距离减去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距离”。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两个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纸片与由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纸片。
教学片段一:用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多面体?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教学片段二: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折叠方法有何规律?学生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复习小学中“年、月、日”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两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教学“同类项”时,出示练习:
(1)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3x-2y+1+3y-2x-5 ②3x²y-2xy²+0.5xy²-1.5yx²
(2)判断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①-xy²与5y²x ②-2abc与2xyz ③30与-0.33 ④x²y与xy² ⑤3mn²与-4n²m ⑥3x²与2x³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1)在多项式里,当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时,这两项为同类项;(2)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以后学生利用 “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同类项”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计算中遇到开不尽方,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问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多少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x元,由题意得: ①60(100-x)= 72(100-3-x)②60×100-60x = 72×(100-3)-72x ③72x-60x = 72×(100-3)-60×100
五、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把男同学搬的砖数与女同学所搬的砖数之和等于总砖数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32x + 24(65-x)=1800,解得x =30 ;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6块砖的总数,再加上男同学多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24×65 + 8x =1800,解得x =30;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况,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8块砖的总数,再减去女同学少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女同学,则男同学有(65-x)名,由题意可得:32×65–8x =1800,解得x =35,则65–x =30名。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抓住时机做好“五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4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火炬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茹华
一、实验的缘起
在进修附小成立之初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提出从业务上大力扶持该校的号召。我们 在思考一所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需树立教科研促进教育发展的意识加大教科研力度
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教师的发展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学
校的品牌。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灵活创新的课 堂教学景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2004年7月开始我们便着手课题的选题工作在 省、市、区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再经过仔细地筛选认为新课程下学生主 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更具有时代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竞争越加激烈合作意识地更成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
究虽然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有效性”方面仍存在着缺失探究在数学 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进而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文化其实践意义是明显的。基 于这点我们确定了“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为课题。探索与课程改革相适 应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法及相关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 性的经验。以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基点和目标培养、锻炼由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 科研方法的掌握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归缩。
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我们开始着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对 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基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弄清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 义大胆地进行实验假设。我们从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出发确定 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与合作技能训练的有效内容、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时机、方式、环境等因素及关系的研究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 式和教学策略。
3、探索适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和内容与方法。
4、通 过对以上各问题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后我们成立了以专家指导组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三部 分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聘请福建师范大学课程发展中心成员王永、许德凯两位资深专家亲 自指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进修附小校长为课题负责人以进修附小副校长教导主 任为首的十四名数学教师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这些一线教师中有八名是小学高级教师六 名一级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教师有两名大专学历的教师有八名。这些实验教师虽然缺少 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但他们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长期在一线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
教学经验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早已积极投身其中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拾撷着课改实
验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四、课题研究方法根据以上的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 验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对象进修附小所有数学教学班。
六、课题实施步骤
从2004年7月开题至2007年7月结题历经3年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5年元月
查阅文献组织落实学生状况分析论证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⑴制定课题方案做好成员分工。
⑵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课题组每周活动一次周四下午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 关文献资料。
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实验研究阶段2005年元月——2007年1月
⑴操作运行实施计划。形式①拟订小主题让教师带着问题从事教育教学实行听 推门课制度随后进行议课、评课并就课堂观察进行研讨。②预定或在研讨中生成主题集 体备课进行课例或案例研究包括螺旋式对比案例研究确定捕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
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反思与总结。
⑵阶段验收在2006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第三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
⑴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研究方案继续作深入研究。
⑵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⑶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⑷写出主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建立制度坚定课题研究的信念。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 或那样的困难课题研究如何开展课题目标能否实现等各种问题曾经困扰着实验教师。但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建立了学习交流信息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查阅有关合作
学习的文献资料每周安排一两名教师交流所查找的较有价值的资料,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全方位了解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动态。经过一阶级的学习讨论教师们已充分认 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
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学习文化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等生存能力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问
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学习活动中也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的问 题及其原因。有了这些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意识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将给日常的教育教学工 作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因而坚定了研究此课题的信念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就此调动起来了。教学环节与教学成效抓住自己所要关注的有关合作学习的焦点问题如当预设目标与课堂
生成有落差时„如何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次数当学困生不愿与同学交流时„„等 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与评议认真剖析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的原因研究合作时
机把握的技巧问题等等每位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分析撰写中深刻认识到学生合作基本技能的
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要正确处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关系并从中明
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就是加强集体备课发现、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通过案例研究教师们收获颇多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进一步提高课 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视频案例研究的活动即由每年段推荐一节优质课在第一次 公开教学之前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开课教师综合 各方面的建议后再上观摩课并拍下录像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所
承担的教研任务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而后再组织教师针对课堂中组织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的合作技能等问题展开评议。在评议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毫无保留提出 自己的看法课题组的教师深深领悟到在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碰
撞、交流、反思师生间进行智慧性对话。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研究者与上课教师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重新整合教学预设过 程。最后再次选择一位老师作公开教学尝试其余教师观摩思考从而比较两节课的差距 并根据两堂课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深刻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样的教研活动 让我们的老师受益匪浅现在无论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后的评议与反思老师们都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 数 学 课 堂 小 组 合 作 学习的 有 效 性 ” 课 堂 观 察 表 课题 执教
记录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环 节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的 形式
合作的有 效性
分
二立足课堂营造人人参与的研讨氛围。
第三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③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 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
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 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
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张万生老师在国培期间认真观摩石家庄四十中徐建安老师的公开课,吸取人家许多成功经验。同时我们查阅了石家庄十三中杨杰老师的《初中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①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
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
动中。
③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④注意适时、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可
滥用。
(五)主要创新点:
① 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
枉过正。
②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③ 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
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 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
外合作需要并重。
: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组内管理,组间互动科学方
法及高效机制。
②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
法;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③探究为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具体作法。
(二)研究内容:
① 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
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
法的指导。
②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
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 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
效性。
④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
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①.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小组建设的研究。
②.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比较法、文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调查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是:
1、收集、汇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素
质。
2、制定研究方案。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3、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现状。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随意编组与异质小组的对比研究。
2、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研究。
3、采用抽测与问卷的方式进行学情评估。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主要采用调查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我校有标准图书馆,学校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障。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主持人:
郑平芳(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主要成员:
张江涛(七年级实验班)
彭海雷(八年级实验班)
王尚丽(九年级实验班)
张万生(资料整理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社,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四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3--2008.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论文(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2009.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6、课题事务分工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五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
恒源小学 宁华英
一、课题的提出
1、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2、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而目前我们学校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想让小组合作走出形式主义,走向真实有效。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四、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五、研究内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行动研究法。认真学习典型课例,拿出一节课,集体会诊、并与以往的课例比较作了哪些改进,对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得失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改进方法。
3、经验总结法。按计划定期上研究课,不断与各位老师交流、改进、总结,形成材料。
这一课题研究,主要以上述三种研究方法为主,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研究方法作为辅助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八.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8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2、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3年9月-10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6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14年7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九、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十、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四到六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