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5 01:0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部门: 福建省卫生厅 发布文号: 闽卫监[2005]204号

各设区市卫生局,厅直属各医疗单位,福建医大、中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省老年医院:

为了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从源头上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信访条例》和《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和受理范围

1.各医疗机构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投诉处理领导小组,设立投诉中心(或投诉台),有专人接受投诉。

2.受理范围:受理病人和群众(以下简称投诉人)来信、来访、来电和其他邮件(以下统称信访件)等投诉,反映本单位医德医风、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收费、服务态度、院务公开、医患关系、医院环境等方面问题。

二、工作职责

1.根据投诉内容将投诉材料(或记录)交由医院分管领导批示后办理。

2.承办上级有关部门转办和领导交办的有关投诉事项。

3.督促、检查、协调各科室依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投诉事项。

4.综合投诉处理结果,向上级有关部门或投诉人反馈。投诉处理结果及整改措施,应在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定期研究、综合分析投诉信息,提出加强和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三、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医疗机构应向社会公布投诉处理承诺制度、投诉电话、地点、电子信箱、通讯地址,查询投诉处理进展及结果等相关事项。建立院长接待日制度,二级(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科主任、护士长接待时段制度,公布接待时间和地点。

2.实行投诉接待值班制。明确专人负责受理投诉,做好投诉的受理登记,认真记录投诉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和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单位主要领导人应当阅批重要投诉信件,分管领导应对分管工作的投诉信件作出批示,研究处理投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建立投诉处理负责制。受理投诉后,认真做好投诉分办、转办、督办、反馈、回复和归档立卷等工作。各有关科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处理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事项,对情况复杂、涉及多个科室的投诉事项,由医院投诉中心协调有关科室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各科室之间要做好内部的移交、沟通和协调工作。

4.建立投诉处理反馈制。投诉受理后,能当场协调处理的,尽量当场协调处理;不能当场协调处理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及时转办和督办,转办和督办件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处理结果应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书面告知投诉人。对应当依法通过医疗事故鉴定、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在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投诉人延期理由。

四、投诉人权利和义务

1.投诉人对投诉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医疗机构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2.投诉人在投诉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医院公共秩序和投诉秩序,不得围堵和冲击医院,不得侮辱、殴打医院工作人员或非法限制医院工作人员的人身自由,不得煽动或幕后操纵他人投诉扰乱医疗秩序,及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

五、违规违纪处理

1.医疗机构对投诉属实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通报,同时将投诉处理情况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职业道德考核内容之一,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职务(职称)晋升、聘任、奖惩挂钩。对投诉有出入的投诉事项,要做好与投诉人的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投诉人理解和满意。

2.医疗机构有关科室对转办的投诉事项应当在规定时间办结,对推诿扯皮,查处不力,造成投诉人合法权益受损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承办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

3.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对违反规定处理投诉,或者对投诉事项推诿不办、查处不力,致使投诉人向上级有关部门投诉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投诉人的投诉进行阻拦、压制,不得打击报复投诉人。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六、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

七、工作要求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投诉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同时,要对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关于做好投诉处理工作的教育,严格执行投诉处理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

2.各医疗单位对投诉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原则。

3.工作人员认真听取来访人员的叙述,阅看来访人携带的材料,做好接谈记录。接谈记录应简明扼要,能够反映出问题发生的简要过程和来访人的要求,记录清楚各相关科室处理的情况及处理意见,使之能够反映投诉事项处理的全过程。

4.各级卫生部门、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的办法。福建省卫生厅 二○○五年八月五日

第二篇:关于做好医疗纠风和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医疗纠风和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从源头上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信访条例》和《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

1.建立健全投诉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曹龙

成员:詹光明

郭新荣 此项工作具体由詹光明负责

二、工作职责

1.根据投诉内容将投诉材料(或记录)交由医院分管领导批示后办理。

2.承办上级有关部门转办和领导交办的有关投诉事项。

3.督促、检查、协调各科室依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投诉事项。

4.综合投诉处理结果,向上级有关部门或投诉人反馈。投诉处理结果及整改措施,应在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定期研究、综合分析投诉信息,提出加强和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三、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医疗机构应向社会公布投诉处理承诺制度、投诉电话、地点、电子信箱、通讯地址,查询投诉处理进展及结果等相关事项。

2.实行投诉接待值班制。明确专人负责受理投诉,做好投诉的受理登记,认真记录投诉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和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单位主要领导人应当阅批重要投诉信件,分管领导应对分管工作的投诉信件作出批示,研究处理投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建立投诉处理负责制。受理投诉后,认真做好投诉分办、转办、督办、反馈、回复和归档立卷等工作。各有关科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处理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事项,对情况复杂、涉及多个科室的投诉事项,由医院投诉中心协调有关科室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各科室之间要做好内部的移交、沟通和协调工作。

4.建立投诉处理反馈制。投诉受理后,能当场协调处理的,尽量当场协调处理;不能当场协调处理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及时转办和督办,转办和督办件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处理结果应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书面告知投诉人。对应当依法通过医疗事故鉴定、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在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投诉人延期理由。

四、投诉人权利和义务

1.投诉人对投诉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医疗机构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2.投诉人在投诉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医院公共秩序和投诉秩序,不得围堵和冲击医院,不得侮辱、殴打医院工作人员或非法限制医院工作人员的人身自由,不得煽动或幕后操纵他人投诉扰乱医疗秩序,及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

五、违规违纪处理

1.医疗机构对投诉属实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通报,同时将投诉处理情况纳入卫生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考核内容之一,与医务人员考核、职务(职称)晋升、聘任、奖惩挂钩。对投诉有出入的投诉事项,要做好与投诉人的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投诉人理解和满意。

2.医疗机构有关科室对转办的投诉事项应当在规定时间办结,对推诿扯皮,查处不力,造成投诉人合法权益受损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承办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

3.投诉工作人员对违反规定处理投诉,或者对投诉事项推诿不办、查处不力,致使投诉人向上级有关部门投诉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投诉人的投诉进行阻拦、压制,不得打击报复投诉人。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六,工作要求

1.加强对投诉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同时,要对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关于做好投诉处理工作的教育,严格执行投诉处理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

2.各医疗单位对投诉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原则。

3.工作人员认真听取来访人员的叙述,阅看来访人携带的材料,做好接谈记录。接谈记录应简明扼要,能够反映出问题发生的简要过程和来访人的要求,记录清楚各相关科室处理的情况及处理意见,使之能够反映投诉事项处理的全过程。

第三篇: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危重病人医疗救助及无名尸体处理工作实施意见

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危重病人医疗救助及无名尸体处理工作实施意见

乌政办〔2008〕241号

二○○八年八月四日

为加强我市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净化城市环境,妥善解决我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危重病人医疗救助和无名尸体问题,根据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实施意见》(民发〔2006〕6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民发〔2006〕12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救助原则、救助对象和救助定点单位

(一)基本原则。

依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保障需要紧急救治的流浪乞讨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坚持基本医疗救助,就近送医和先救治后结算、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

(二)救助对象。

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在乌鲁木齐地区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突发严重疾病,病情威胁生命者(包括弃婴)以及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精神病人(以下简称流浪乞讨病人)。

(三)救助定点单位。

1.流浪患者救治定点单位:

天山区:新疆众安医院;

沙依巴克区:新疆有色医院;

新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四建医院;

水磨沟区: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

头屯河区: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米东区:新疆五建医院;

达坂城区:新化医院;

精神病流浪患者救治定点单位:乌鲁木齐市安宁医院。

传染病流浪患者救治定点单位:自治区传染病医院。

转诊医院: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乌鲁木齐县就近运送至上述定点医院救治。

2.无名尸体处置定点单位:市殡葬服务中心。

二、救助费用标准、经费来源及结算

(一)救助费用标准。

1.严格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济困医疗服务目录(试行)》执行。本着因病施治、合理检查的原则,以最大限度降低医疗费用。凡不属于济困医疗服务目录范围的药品、药械、检查费用,财政不予承担。

2.在院治疗期间伙食费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

(二)救助经费来源。

市、区(县)两级财政按比例共同分担,具体分担比例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承担50%,市财政承担50%;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生费用全额自行承担;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发生费用由市财政全额承担。

(三)救助经费结算。

市民政局将审核汇总后的流浪乞讨病人和无名尸体处理费用报市财政局,并同时提供书面拨付申请。市财政局依据市民政局上报的资金拨付申请,经审核无误后每半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及时拨付资金至卫生定点医疗机构及市民政相关部门,不得跨欠费。

三、职责分工

(一)民政部门。

1.负责流浪乞讨病人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并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协调建立跨系统救治工作机制;

2.负责对流浪乞讨病人和无名尸体的身份进行甄别认定,对无名尸体运送、火化或土葬(穆斯林遗体)工作;

3.负责对定点医院救治和殡葬服务中心产生费用情况进行审核汇总,同时提出书面资金拨付申请报市财政局,协调落实经费的结算;

4.负责对医疗机构救治流浪乞讨病人至病情稳定后的安置工作;

5.每半年与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对使用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助及无名尸体处理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卫生部门。

1.负责流浪乞讨病人的现场救治、转运及院内治疗工作;

2.每半年与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对使用于流浪患者医疗救助及无名尸体处理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公安部门。

负责流浪乞讨病人的治安管理工作;接群众报警后,应及时出警,负责对流浪乞讨病人因救治无效死亡和无名尸体进行检验、鉴定,出具检验报告。

(四)财政部门。

1.负责会同民政、卫生部门共同编制医疗救治、运送、处理无名尸体的经费预算工作;

2.依据市民政局上报的资金拨付申请,经审核无误后每半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及时拨付现场医疗救治、转运、定点医院救治流浪患者及运送、处理无名尸体的经费。

3.每半年对使用于流浪患者医疗救助及无名尸体处理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

四、流浪乞讨病人救治程序

(一)流浪乞讨病人一经发现,由发现地民政部门立即报告市急救中心现场抢救并转送至就近的定点医院;

(二)市急救中心转送到定点医疗机构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填写《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危重病人接诊单》并通知所在地民政部门;

(三)所在地民政部门应及时赶到现场甄别认定流浪乞讨病人身份。正常工作日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2小时,其他区(县)4小时;节假日(含夜间)12小时内到达。不按规定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患者身份认定的视默认。对认定属于救助对象的出具相关证明;

(四)在院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5天,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需超过15天的(精神病患者除外),由所在地民政部门下发继续治疗通知书,医院方可继续治疗;对一些特殊的、病情复杂的急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确无能力处理的,经市民政局批准转入转诊医院,病情稳定后,应转回定点医院,实现双向转诊;

(五)受助人员擅自离开定点医院的,视同放弃救助,定点医院应及时报所在地民政局;

(六)流浪乞讨病人脱离生命危险,病情基本稳定后,定点医院应及时通知所在地民政局,所在地民政局需在三日内做好出院后的安置工作,受助人员拒不出院的,公安部门应协助强制其出院;

(七)流浪乞讨病人因病重救治无效死亡后,由定点医院通知所在地民政部门和市殡葬服务中心,负责对尸体的善后处置。

五、无名尸体处理程序

(一)对无名尸体,由当地公安部门进行勘查,通知市殡葬服务中心接运、保存尸体,同时填写《无名尸体接运单》;市殡葬服务中心凭《无名尸体接运单》及时接运、保存无名尸体,并通知发现地区(县)民政局,于3日内(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到市殡葬服务中心对无名尸体进行核实认定。

公安部门应在一月内对死者身份进行核实,卫生、民政部门应协助配合;对已核实身份的无名尸体,由公安部门负责通知死者亲属认领,超过三个月不来认领,视为无人认领;对保存三个月无人认领的无名尸体,由市殡葬服务中心书面通知无名尸体发现地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应根据通知要求及时出具《无名尸体处置通知单》,并及时将《无名尸体处置通知单》送达无名尸体发现地民政部门,民政部门收到《无名尸体处置通知单》后,应及时出具《无名尸体处理通知单》,并于3日内送达市殡葬服务中心和市民政局。市殡葬服务中心根据《无名尸体处理通知单》对无名尸体火化或土葬(穆斯林尸体);对无法确认民族的无名尸体,按穆斯林尸体处置。《无名尸体处理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区(县)民政局留存,二联:市殡葬服务中心留存;三联:报市民政局留存。

(二)涉及刑事案件的无名尸体,由市公安局管辖区分局或刑科所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查报告。期间尸体由市公安局刑科所解剖室保存一个月,超过一个月仍无法核实身份或无人认领的,公安机关需确认已采集无名尸体指纹及DNA样本保存后,由公安机关通知市殡葬服务中心运送、保存,保存期满二个月无人认领的,按照本实施意见规定处理。

六、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126—做好城运会及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投诉处理工作的通知(范文)

赣消协字(2011)26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运会及中共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期间投诉处理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消费者协会:

为了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为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举全省之力办好城运会”的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中共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各地消费者协会要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消费者为本,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认真受理消费者咨询和投诉,依法合情解答问题,做好劝导和安抚工作,及时化解消费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2、建立城运会和大会期间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值班制度,根据需要安排节假日轮流值班。

3、投诉处理严格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工作导则》的相关规定执行,对消费者的咨询投诉要做到热情、周到、认真、及时、负责。

4、各城运会主办、承办城市以及旅游地区消协,要加强对重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提高投诉和解率。

5、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突发投诉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会内部工作人员要保证通讯畅通,工作及时到位。发现重大且带有普遍性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要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当地政府以及上一级消协报告。

联系人(含节假日值班): 宋学军,电话:***; 王

军,电话:***; 邮箱:jxxx0315@sina.com。

二○一一年十月九日

第五篇: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做好 “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做好 “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发〔2006〕3号)(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推进我省“十一五”期间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干部队伍,现结合水利系统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教育培训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六水六千一配置”水利发展思路和“一个中心两个保障”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水利人才队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水利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培养人、服务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

突出重点,注重能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水利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中、高级专业技术干部为重点,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干部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讲求实效。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紧密联系推进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积极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教育培训目标

五年内把全省水利干部普遍轮训一遍,使水利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领显著增强。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实施体系基本建立,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教育培训、各单位关心干部教育培训、每位干部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具有水利特色的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初步建立。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构建水利培训工作新局面

(一)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

以水利系统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任职培训工程、市、县(区)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工程和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以科以上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强干部的理论武装;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紧扣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广泛开展水利专业理论培训和技能训练;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科

学文化素养培训;坚持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

实施水利党政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任职培训工程。从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四个方面,深入系统地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大力开展新时期治水思路和人水和谐理念的教育,积极开展领导方法和管理艺术的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水利工作全局的能力,培养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品德优良、业务精湛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加强公务员任职培训。重点对晋升处、科级职务公务员开展以提高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任职培训;对新录用的公务员开展以提高适应能力为核心的初任培训;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主的更新知识培训。大力提高公务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水利公务员队伍。

实施各级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各级水利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各级水利领导干部的专业理论培训,帮助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开展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着力培养造就能够站在时代前列,担当水利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领导干部。

省水利厅每年举办新任水利局长岗位适应培训班,举办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市、县(区)水利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水利领导干部的专业能力培训,在“十一五”期间将市、县(区)水利部门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全面推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通过集中脱产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工作实践培训和在职自学等途径和手段,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活动。“十一五”期末,使水利系统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率达到100%;重点在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建设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防汛抗旱、水能资源及农村水电、水文和水利信息化等领域培训2000名紧跟水利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干部,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精良的水利专业技术干部队伍。

省水利厅与省人事厅合作每年举办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同时面向行业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每年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人左右,5年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500人。各市、县(区)水利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水利发展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加大对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举办专业技术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班。各市、县(区)水利部门每年自行培训的人数不应低于本地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0%。

促进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加大对基层水利干部的培训力度。各市、县(区)水利部门要认真抓好基

层水利干部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现状调研,组织制定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基层水利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基层干部通过电大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学历层次、综合素质,改善专业结构。

着眼于增强水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型水利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水利企业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引导水利企业把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加大人、财、物的投入,逐步形成企业自主投入、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的培训机制。

(二)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下,实行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省水利厅人事教育处要加强对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有关重点对象的培训工作。省水利厅机关各处室和厅属单位、行业协会负责组织指导各自工作领域内的业务培训工作,各市、县(区)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干部培训工作。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水利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发挥各类培训机构、人才开发机构、水利社团组织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实施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完善的政策措施。

坚持干部培训计划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坚持和完善重点培训对象的调训制度。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模式,逐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由强制性培训向自主性培训的转变,由统一化培训向个性化和按需培训的转变,由注重理论和能力培训向注重全面素质提高培训的转变。

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新录(聘)用干部上岗与培训相结合、领导干部任职与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与培训相结合、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与培训情况相结合,激发干部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觉求学、踊跃参训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学习档案,将其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统计通报制度和干部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制度,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向纵深发展。切实加强对水利系统各类上岗资格、职业(执业)资格培训的质量管理工作。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把各类培训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在职自学等方式参加培训学习。积极推进水利系统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终身学习,为干部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

(三)强化基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实施体系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培训技术,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有效缓解干部“工学矛盾”,扩大培训的覆盖面。省水利厅将结合水利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远程教育培训,运用现代化手段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

创新培训方式。把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课堂讲授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果。推广案例式、研究式、模拟式和体验式等符

合成人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探索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学员为中心的研究性培训和个性化、差别化培训,逐步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提高培训的综合效果。

整合水利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完善功能,逐步建立以重点示范性培训机构为核心,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水利干部教育培训施教机构网络体系。积极探索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大专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培训的新路子。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加强省水利水电干部学校和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其在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继续开展培训管理者培训工作,积极引导教育培训管理干部学习专业理论,掌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提升培训技能,提高培训的组织管理水平。建设适应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有计划地选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业务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资源共享。建立专职培训教师知识更新制度。

三、完善政策,落实措施,确保各项水利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完成(一)切实加强领导

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从全局,从推进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干部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和分管领导考核、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并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本部门(单位)干部参加培训学习。

(二)保证经费投入

各级水利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规定,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经费预算,逐步建立起规范、有效的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满足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厅属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足额安排教育培训经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等均应按规定安排教育培训经费。同时,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不同筹措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等多种途径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组织管理

各级水利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干部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并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计划、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和规范运作上。要密切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职能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协助,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现象。

(四)营造舆论环境

要通过多种媒体,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大意义、典型经验、有关政策和重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帮助各级干部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营造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福建水

利信息网、《水利科技》、《福建水利发电》等行业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并结合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为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载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人及相关人员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