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洪河子弟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分局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一、成立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群防群控。组
长:赵景波(教育科长兼校长)陈宏波(教育党支部书记)副组长:赵德臣 李晓霞 王建森 张淑春 李春萍
组
员:纪万国 李
爽 迟岳山 张
亮 赵雪娟 徐继红
二、开展健康教育月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月活动,把每年4月或10月传染病高发期确定为我校传染病预防月。
2、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利用晨会教育学生做到“三勤”、“三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不共用饮水杯。
4、在传染病预防月里,邀请防疫站医生给学生讲解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在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传染病预防月宣传教育活动;召开家长会、散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制定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执行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制度。
4、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5、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建立体育活动卫生制度。
四、落实三项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可控
1、一个预案:制定周密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预案。
2、常规措施:消毒、通风、晨检。
3“四早”措施: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五、强化常规管理,制定追究责任制度
1、加强校园清扫和消毒的检查力度,及时在网上、揭示板上公布检查结果。
2、加强宿舍卫生管理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讲究卫生。
3、后勤副校长、校医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员工履行职责,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4、对玩忽职守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篇: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
桦甸市白山学校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我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组 长:赵英波 正校长 全面负责。
副组长:王俊海 安全副校长 负责传染病安全管理 王秀娟 党支部书记 负责全面管理落实 组 员:
贾淑蕊: 校医 负责校园卫生消毒、传染病知识培训,传染病宣传教育。负责疫情报告,晨检汇总。
张久玲: 食堂管理员 负责食堂管理及住校生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晨检。
李秀彬: 负责饮用水的管理。
各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传染病防控工作。
刘智慧: 幼儿园长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确保学生掌握健康知识。
2、充分利用板报、班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
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臵有序高效
1、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午餐和住校生的管理。
3、派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篇: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我区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做好传染病防控方面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认识,责任到人。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教育厅《转发卫生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加强预防控制监督检查工作。
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要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健康情况,确保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由学校主管领导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三、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卫生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四、加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督查。
学校采取月检和随时检查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卫生安全督查,严把源头关,加强安全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多媒体、广播、板报、家长信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流感”、“流脑”、“甲肝”、“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使广大师生掌握卫生和防中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认真清扫和清理学校实验室和教室,确保学生学习场所的通风和清洁。
王庆坨中学
第四篇: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预防各种疾病工作总结
预防各种疾病工作总结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做好传染病、食品卫生安全防控方面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我校十分重视传染病的督查工作,经常督查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健康情况,确保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由学校主管领导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卫生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3、加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督查。
学校采取日检、周检、月检制度。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卫生安全督查,严把源头关,严把食品采购验收关、加工关、“进口”关,加强安全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4、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好健康教育课。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
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流感”、“流脑”、“甲肝”疫苗的接种工作,手足口、腮腺炎等的预防,使广大师生掌握卫生和防中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5、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认真清扫和清理各类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清洁。
第五篇:学校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预案
李汉小学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各学校及幼儿园要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学校师生“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订预案依据
在制订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14号]令)、《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16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本预案的制订适用于各类校(园)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处理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四级。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市教育局。
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校(园)内食物中毒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学校主管领导担任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成员(若干)由学生处、总务处、团委、校医(或保健教师)、舍务教师、食堂负责人等组成。相应建立由领导小组管理下的综合协调组、信息报告组、疫情调查组、消毒组、宣传组和后勤组。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校(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校内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晨检制度、学生食品卫生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制度、食品仓库管理制度等等。
(三)各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各学校的分组和组成情况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各工作组和各部门要互相协调、通力合作。
1.事故和疫情调查组
负责监测班级学生的健康动态,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卫生保健教师报告。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的统计分析工作,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2.信息组
A:初次报告
学校的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特别重大(一级)或者重大(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直接报告教育厅应急处置工作组。
B:进程报告
一级和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每日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处置工作组。
三级和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应急处置工作组。
(3)报告内容
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
A.初次报告内容
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事发学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
B.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校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C.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3.环境卫生和消毒组
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按照相关要求,保持空气清新,室内地面湿式拖扫,并进行定期消毒。发生疫情后,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消毒工作。
4.宣传教育组
定期开展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后勤组
负责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所需物品的采购和供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校医室布局、设施与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以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在与校医室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安排必要的隔离观察室。
要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如温度计、消毒药品等),尤其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改善宿舍卫生条件。
6.食品卫生安全组
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制度,严把食品原材料进货关、食堂仓库关、餐具消毒关,每餐饭菜留样24小时等。
五、预警和应急
(一)预防预警行动
1.在市教育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狠抓落实,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做好应对学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二)应急反应
1.1 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事发地的县级、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好应急反应。
1.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1.3 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校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
2.1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2.2 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措施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2.3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有死亡人员的应协助学校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2.4 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及相关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以的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
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
对本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示支持和帮助;
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发生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有关人员接到学校报告后应赶赴事发学校了解情况并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协助学校做好对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或到医院看望中毒或患病人员;
对学校必须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进行检查核实;
协调和帮助学校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向同级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协助学校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加强舆论导向,稳定家长及学校师生员工情绪,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等;
协助卫生等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突发卫生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六、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