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准扶贫指标逻辑关系问题的解释
精准扶贫指标逻辑关系问题的解释
关于贫困户动态调整所涉及不同 表册中收入指标逻辑关系问题的解释
一、《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中(《农户收入明白卡》和《脱贫入户核查明白卡》)与《贫困户信息对照采集表》、《年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在收入计算上,虽然指标类型不一样,但采集的内容大体一致,人均纯收入计算结果也要保持一致。两种采集方式在指标细项上的对应关系是:
1.“打工收入”对应“工资性收入”;
2.“各项补贴”、“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子女赡养费”、“粮食补贴”之和对应“转移性收入”,其中“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子女赡养费”属于“其他转移性收入”范畴; 3.《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农户收入明白卡》和《脱贫入户核查明白卡》)中各类补贴不包含养老金,《贫困户信息对照采集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中的养老金只采集不计算。
二、关于贫困户表格采集顺序的问题
根据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的规范流程,贫困户档案资料表格应该采集顺序为:
第一步,2017年底新识别新增加的贫困户及返贫户,先采集填写《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做好新识别认定工作; 第二步,对新识别认定的贫困户及返贫户,采集填写《2017年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时,凡《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中已有的信息,按识别普查表信息填写,没有的按信息采集表上要求填写。贫困户写申请书、返贫户也要写返贫申请书、村公示、乡公示,最后批复下发后填写《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
第三步,对2017年底认定的新脱贫户,先采集填写《脱贫入户核查表》,再填写《2017年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凡《脱贫入户核查表》中已有的信息,按核查表信息填写,没有的按信息采集表上要求填写。村公示、乡公告,最后填写脱贫光荣证。
第四步,按照时间节点,精心组织人员做好《贫困户信息对照表》工作,按要求进村入户一户一户对照校准,贫困户纸质档案与系统内信息相符,重点核对贫困人口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人口数,该减去的死亡、出嫁、分户迁出减去掉,该增加的户漏人增加上,达到表册上的信息与贫困人口的证件、家庭实际情况相一致。
三、农户家庭收入计算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是否可以按自然年度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进行采集的问题
根据杞脱贫组〔2017〕26号《杞县2017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从2017年11月1日起开展,由于11月、12月农户家庭收入无法有效采集,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无法预估,因此国家规定,贫困家庭收入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为收入采集期。
四、各种表册上的收入情况填表说明
(一)2017年精准识别入户核查表收入填表说明
(1)打工收入。是指贫困户家庭成员本地打零工、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
(2)生产经营性收入。是指贫困户家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运输业等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3)财产性收入。是指房屋租金、存款利息、合作入股分红、太阳能发电等资产收益分红、土地流转金等收入。(4)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各类补贴。是指粮食补贴、低保金、五保金、生态补偿金、计划生育补贴等补贴收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效衔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70号)“十三五期间,在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认定时,养老金暂不计入家庭收入”,养老金不计入各类补贴范围。
(5)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是指亲友以及社会捐赠给农户家庭的现金或实物,包括慰问金,实物部分需折算成现金。(6)子女赡养费。是指贫困户家庭直系亲属给老人的赡养费。
(7)生产经营性支出。是指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租赁、固定资产折旧、幼崽、饲料等成本费用支出。
(8)家庭年纯收入=(打工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各类补贴+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子女赡养费)-生产经营性支出。
(9)年人均纯收入=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3.2017年刚性支出情况
(1)教育支出。是指2017年农户家庭供养孩子上学方面扣除教育补助后的净支出。
(2)医疗支出。是指2017年农户家庭看病就医方面扣除新农合报销后的净支出,包括医疗费、手术费、药费、住院费等。
4.“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粮细粮有保障。选择“是”或“否”。
(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选择“是”或“否”。
(3)“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选择“是”或“否”。
(4)“基本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大病有救助。选择“是”或“否”。
(5)“住房安全”。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有自有住房,无危房。选择“是”或“否”。
(二)《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收入填表说明
1.此表2016年核实全年收入,从2017年开始采集,每季度采集1次。
2.务工收入包括贫困户家庭成员本地打零工、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3.生产经营性收入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他经营获得收入。4.财产性收入包括房屋租金、存款利息、合作入股分红、太阳能发电等资产收益分红、土地流转金等。
5.各类补贴包括粮食直补、低保金、五保金、生态补偿金、计划生育补贴等。
6.生产经营性支出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租赁、固定资产折旧、幼崽、饲料等成本支出。
7.季收入=(务工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各类补贴+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子女赡养费)-生产经营性支出。8.年纯收入等于四个季度收入之和。(三)《贫困户信息对照采集表》与 《年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 收入情况说明
1.工资性收入主要指调查年度该户所有人外出务工的所有工资收入。
2.生产经营性收入主要指农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分为农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3.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4.转移性收入(自动生成)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计划生育补贴、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生态补偿金。除以上各类补贴外,还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等;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在外工作的本住户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5.计划生育金是指户籍人口中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以及双女户奖励扶助金。
6.低保金是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它的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必须是民政认定的低保户,否则为0。
7.五保金是指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而设立的。
8.养老保险金是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到达待遇领取年龄后领取的养老保险待遇。必须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否则为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未到领取年龄者为0。9.生态补偿金是指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
10.其他转移性收入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教育补贴、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等生产类补贴等;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在外工作的本住户寄回带回的收入等。11.生产经营性支出主要指农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包括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等。
(四)河南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收入调查表录入说明 河南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是按照精准扶贫明白卡的收入情况录入的,从2017年开始、每季度明白卡采集一次,平台录入一次。
2、务工收入包括贫困户家庭成员本地打零工、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3、生产经营性收入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他经营获得收入。
4、财产性收入包括房屋租金、存款利息、合作入股分红、太阳能发电等资产收益分红、土地流转金等。
5、各类补贴包括粮食直补、低保金、五保金、生态补偿金、计划生育补贴等。
6、生产经营性支出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租赁、固定资产折旧、幼崽、饲料等成本支出。
7、季收入=(务工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各类补贴+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子女赡养费)-生产经营性支出。
8、年纯收入等于四个季度纯收入之和。
(五)《明白卡中2017年脱贫明白卡》填表说明务工收入(打零工、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他经营等)财产性收入(房屋租金、存款利息、合作入股分红、太阳能发电等资产收益分红、土地流转金等)各类补贴(含粮食直补、低保金、五保金、生态补偿金、计划生育补贴等)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子女赡养费生产经营性支出(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租赁、固定资产折旧、幼崽、饲料等成本支出)家庭年纯收入
第二篇:社会保险统计报表指标解释逻辑关系[定稿]
一、主要指标解释
TH 厅统表
(一)厅统表TH1号
甲栏: 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
宾栏: 1.参保人数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在社保经办机构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职工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职工人数,不包括只登记未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实施统帐结合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保或医保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并实施统帐结合办法(在社保或医保经办机构建立个人帐户,下同)的职工人数,包括符合医疗照顾条件的人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实施统帐结合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帐结合办法的退休人员人数,包括符合医疗照顾条件的人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帐户的职工人数。包括参加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的职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单建统筹基金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帐户的退休人员人数。包括参加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人员。
城镇居民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按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
城乡统筹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
城镇居民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
城乡统筹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 1
遇的人数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同人社统WI1号表宾栏(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同人社统MI1号表宾栏(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同人社统UI3号表宾栏(1)。
2.女性参保人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
3.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包括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且未缴部分已计入欠费的人员。
4.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5.离退休人员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退休和退职人员的人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末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同人社统UI1号表宾栏(2)。
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不重复统计。
6.本月新增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退休(职)手续,本月开始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
7.本月新增退休人员应发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应支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总额(不包括补发金额)。
8.本月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当月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9.平均缴费工资 即“本月缴费基数总额”除以“缴费人数”(或“参保人数”)。补充资料:
1.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全日制、暂时性和弹性工作等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城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次性缴费涉及参保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关闭、破产企业为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待遇而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涉及的参保人员数。
3.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全日制、暂时性和弹性工作等以灵活方式就业人员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4.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入城乡统筹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当地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转入城乡统筹的人数。
(二)厅统表TH2号
甲栏: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
其中: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以下简称《规定》)中确定的企业类型。包含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事业单位。
事业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劳动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事业单位。
机关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劳动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机关单位。
其他人员
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失业后未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等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
宾栏:
1.期初累计欠缴金额 指截止上年末的累计欠费金额(本金)。在内各报告期中的期初欠费数不可更改。
2.本期累计应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缴上末之前历年欠费。
3.本期累计实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补缴上末之前历年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4.本期累计新欠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因各种原因未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金额(本金)。
5.本期累计补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补缴上年末之前累计欠缴的社会保险费金额。
6.本期累计核销金额 指报告期内已按政策规定作核销处理的欠费金额。
7.期末累计欠缴金额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累计欠缴的失业保险费金额(本金)。
8.平均收缴率 即“本期实缴金额”除以“本期应缴金额”。
9.欠费单位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数,每个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为一户。
(三)厅统表TH3号
甲栏: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
宾栏:
1.参保单位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户数,每个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为一户。
企业、事业、机关、其他人员的分类同粤人社统保险2号表甲栏。2.本期增加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内累计新增加的缴费人数。
其中:异地转入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其他统筹区域转入本统筹区域继续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人数。
3.本期减少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内累计减少的缴费人数。
其中:异地转出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本统筹区域转出到其他统筹区域的人数。
本期办理离退休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办理离退休手续、并领取离退休待遇的人数。
出国定居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办理并领取出国定居待遇的人数。退保人数 指报告期内领取相关待遇并解除社会保险关系的人数。
停保人数 指报告期内因失业等原因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未解除社会保险关系的人数。
死亡人数 指报告期内死亡的参保职工人数。
4.本期净增加缴费人数 即“本期增加缴费人数”减去“本期减少缴费人数”。
(四)厅统表TH4号 宾栏:
1.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2.应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上期末之前的欠费。
3.实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补缴上期末之前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4.期初累计欠费金额 指截止上年末的累计欠费金额(本金)。
5.本期补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补缴上年末之前累计欠缴的失业保险费金额。
6.本期核销金额 指报告期内已按政策规定作核销处理的欠费金额。
7.本期欠费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因各种原因未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金额(本金)。
8.期末累计欠费金额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累计欠缴的失业保险费金额(本金)。
(五)厅统表TH5号 宾栏:
1.应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为报告期末,本地区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总数;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为报告期末,本地区16周岁以上农村居民人口总数(不含在校生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
2.实际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缴费记录以及制度实施当年已经年满60周岁并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的总人数,不含已退保、死亡人数。
其中,60周岁以上人数:包括年满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员和年满60周岁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并且选择继续缴费的人员人数。
3.累计缴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并按照规定缴纳保费的人数。
其中,政府代缴保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已由地方政府代缴居民养老保险保费的特殊群体参保人数。
4.累计缴费金额: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人员按照规定缴纳保费的总金额。
其中,政府代缴保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地方政府为特殊群体参保人员已缴纳保费的总金额。
5.累计退保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退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员人数。
6.累计退保金额: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向退保人员支付的除政府财
政补贴以外的个人账户金额。
7.本月应发人数:指填报当月经审核符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待遇条件的人员人数,不含暂停发放人员人数。
8.本月应发金额:指填报当月按规定应支付享受新农保待遇人员的养老金总额。
其中,基础养老金:指按照规定应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指按照规定应由个人账户基金负担的养老金。9.本月实发人数:指填报当月成功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人数。10.本月实发金额:指填报当月实际支付的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金额。
11.累计发放养老金人月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按照规定实际领取待遇月数的合计数。
12.累计发放养老金总金额: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规定实际发放给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养老金的合计数。
13.符合领取长期待遇总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经审核符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长期待遇的人员人数,含暂停领取待遇人员人数。
14.暂停待遇领取人数:指报告期末因未进行生存验证或者被判刑等原因暂停发放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员人数。
15.累计新增待遇领取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新增加的经审核符合长期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员人数。
其中,到龄领取待遇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年满60周岁、经审核符合长期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原缴费人员人数,不含制度实施时已满60周岁人员人数。
16.累计死亡领取待遇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申报死亡并停止发放基础养老金的人员人数。
17.累计补缴养老保险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规定补缴新农保费用的人员人数。
18.累计趸缴养老保险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规定趸缴新农保费用的人员人数。
19.本月补发养老金人数:指当月按照规定实际补发新农保待遇的人员人数。20.本月补发养老金金额:指当月按照规定实际支付给补发待遇人员的养老金金额。
(六)厅统表TH6号
甲栏:
指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所有离退休人员。宾栏
1.期初拖欠金额 指报告期初累计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从2000年1月1日开始算起。
2.本月应发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离退休(职)手续,应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
3.本月应发金额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应支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总额(不包括补发金额)。
4.本月实发人数 指报告期末,实际支付基本养老金的人数(包括未足额发放的人数,不包括补发人数)。
5.本月实发金额 指报告期内,实际支付基本养老金金额(不包括补发的金额)。6.本月补发金额 指本月补发从2000年1月1日至报告期上月末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
7.其中补发当年拖欠金额 指本月补发从本1月1日至报告期上月末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
8.期末拖欠金额 指从2000年1月1日至报告期末累计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9.社会化发放人数
指报告期末,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补充资料∶
1.本月补发调整待遇金额 指报告期内补发本月前离退休(职)人员调整待遇部分的基本养老金金额。
2.本月补发新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指补发已办理了离退休(职)手续,但本月以前未发放的基本养老金金额。
(七)厅统表TH7号
宾栏:
1.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数。
2.保费收入: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商业保险公司或经办机构的费用。
3.赔付待遇支出合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统筹区规定赔付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用,含大病保险赔付住院和门诊特定病种的医疗费用。
4.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费用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
门诊特定病种指按统筹地区有关规定列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
5.门诊特定病种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6.大病保险赔付门诊特定病种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7.门诊特定病种自付: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8.门诊特定病种自费: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不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9.门诊特定病种就诊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10.住院医疗费用总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等费用。
11.住院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2.大病保险赔付住院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13.住院费用自付:指住院医疗费用中,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14.住院费用自费:指住院医疗费用中,不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
15.住院出院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享受大病保险赔付待遇的人次数。
(八)厅统表TH8号
1.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数。
2.保费收入: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商业保险公司或经办机构的费用。
3.赔付待遇支出合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统筹区规定赔付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用,含大病保险赔付住院和门诊特定病种的医疗费用。
4.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费用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
门诊特定病种:指按统筹地区有关规定列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
5.门诊特定病种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按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6.大病保险赔付门诊特定病种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7.门诊特定病种自付: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8.门诊特定病种自费: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9.门诊特定病种就诊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10.住院医疗费用总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等费用。
11.住院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2.大病保险赔付住院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13.住院费用自付:指住院医疗费用中,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
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14.住院费用自费:指住院医疗费用中,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15.住院出院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享受大病保险赔付待遇的人次数。
EI养老保险部分
人社统EI4号表 甲栏:
1.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2011]86号,以下简称《规定》)中确定的企业类型。包含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事业单位。
2.国有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10”的企业。3.集体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20”的企业。4.其他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30”-“190”的企业。
5.港、澳、台及外资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200”-“390”的企业。
6.事业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事业单位,不包含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事业单位。
7.机关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机关单位。
8.其他人员
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失业后未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等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
宾栏:
1.参保职工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在社保经办机构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职工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职工人数,不包括只登记未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
2.参保职工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的平均人数。3.缴费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中,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包括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并未缴部分已计入欠费的人员。
4.缴费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人员的平均人数。
5.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养老金的离休人员、退休人员、退职人员人数(包括扩面工作中增加的人员)。其中离休人员指离休干部。
6.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平均人数。
7.本期办理离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离退休(职)手续并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8.本期病退人数 指报告期内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中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病退的人数。
9.本期特殊工种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因从事井下、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符合一定条件后,按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办理退休手续的人数。
10.本期提前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的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可以办理提前5(10)年退休手续的人员。如国务院确定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共111个)范围内的国有工业破产企业职工可提前5年退休。
11.本期死亡离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人员的死亡人数。
补充资料∶
1.参保机关事业单位中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员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
2.私营企业参保职工、离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私营企业(指《规定》中代码为“170”的企业)的职工、离退休人数。
3.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全日制、暂时性和弹性工作等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城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
4.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
指报告期末,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人社统EI5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EI4号表。宾栏
1.缴费基数总额∶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及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其中:“单位”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总额,“个人”
以本人缴费工资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总额。
2.本期单位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单位,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历年欠费。
3.本期单位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单位,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包括实际补缴上末之前历年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4.本期个人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个人,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
5.本期个人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包括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历年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6.本期应发养老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应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职)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金额总计,不包括应补发的上末之前历年的拖欠金额。
7.本期应发离休金
指报告期内应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离休金金额。
8.本期应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应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包括丧葬抚恤费、一次性补助等费用。
9.本期实发养老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实际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职)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金额总计,不包括补发的上末之前历年的拖欠金额。
10.本期实发离休金
指报告期内实际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离休金金额。
11.本期实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实际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包括丧葬抚恤费、一次性补助等费用。
补充资料∶
1.跨预缴及一次性缴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或个人预先缴纳跨或一次性趸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
2.补缴欠费 指报告期内欠费单位和个人补缴的历年欠费金额(本金)。
人社统EI6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EI4号表。宾栏
1.建账人数合计 指报告期末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人数,包括职工、离退休(职)人员和其他人员(指因各种原因已中断缴费、但未解除养老保险关系并保留个人账户的人员)。
2.职工建账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仍在缴费的职工人数。
3.离退休人员建账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从中定期支付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员,以及个人账户已支付完毕仍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定期支付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4.其他建账人数 指报告期末因各种原因个人账户被封存的职工人数。
5.期初累计记账余额 指上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记账余额,包括本金和利息。
6.本期账户记账额 指报告期内记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金额,包括个人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记账利息和其他收入部分。
7.个人缴费部分 指报告期内个人所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8.利息 指报告期内个人账户累计结存额按规定记账利率计算记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利息额。
9.其他 指报告期内记入个人账户的其他收入。
10.补记历年记账金额 指报告期内补记因各种原因以前当期应记而未记的职工个人账户金额。
11.账户支出额合计 指报告期内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支付的金额(包括支付基本养老金和其他支出)。
12.定期支付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定期支付给离退休(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金额。
13.一次性支付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对缴费不足15年、不能享受定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退休(职)人员,或政策允许的其他情况下,一次性兑付的个人账户结存金额。
14.其他支出 指报告期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列支的其他支出,包括异地转移等支出。
15.期末累计记账余额 指截止报告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余额。
HI医疗保险部分
人社统HI2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EI4号表 宾栏
1.参保单位户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户数。
2.参保人员合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人数和退休人数的合计。
3.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人数。4.实施统账结合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职工人数(在经办机构建立个人账户并有单位或个人缴费记录),包括符合医疗照顾人员条件的职工人数。
5.实施统账结合的职工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职工平均人数。
6.实施统账结合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退休人员人数(在经办机构建立个人账户并有单位或个人缴费记录)。包括符合医疗照顾人员条件的退休人数。
7.实施统账结合的退休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退休人员平均人数。
8.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职工人数。包括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的职工。
9.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职工平均人数。
10.单建统筹基金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退休人员人数。包括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人员。
11.单建统筹基金的退休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退休人员平均人数。
12.享受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
13.特殊人员人数 指报告期末医疗费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分账管理的人员数(包括按照国家和各地规定享受医疗照顾或医疗保健待遇的职工、退休人员;离休人员及老红军;1-6级革命伤残军人)补充资料∶
1.国有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以下简称《规定》)中代码为“110”的企业。
2.集体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20”的企业。3.私营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70”的企业。
人社统HI3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HI2号表。宾栏
1.实施统账结合的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单位及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2.实施统账结合的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3.实施统账结合的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按规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4.实施统账结合的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启动金。
5.单位实缴划入个人账户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实际划入个人账户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6.实施统账结合的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补缴上末之前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7.实施统账结合的期末累计欠费合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8.实施统账结合的期末累计财政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按有关规定由财政承担但未拨付到位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累计额(本金)。
9.单建统筹基金的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及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10.单建统筹基金的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缴费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11.单建统筹基金的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缴费单位、个人,按规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12.单建统筹基金的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缴费单位、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13.单建统筹基金的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个人,补缴上末之前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14.单建统筹基金的期末累计欠费合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15.实施单建统筹基金的期末累计财政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按有关规定由财政承担但未拨付到位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累计额(本金)。
补充资料∶
1.实施统账结合的跨预缴及一次性缴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单位个人预先缴纳跨或一次性趸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2.单建统筹基金的跨预缴及一次性缴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预先缴纳跨或一次性趸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人社统HI4号表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 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宾栏
1.定点医疗机构数 指经办机构确定的本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数。说明:上报全省定点医疗机构数应避免定点医疗机构数重复统计。
2.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数 指非政府举办,不纳入财政预算,由社会及个人出资举办的各类定点医疗机构。
3.普通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4.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
5.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门诊大病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
门诊大病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的人员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门诊大病自付 指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人员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门诊大病自费 指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人员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不属于城镇职 17
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6.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7.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全部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个人自费)的医疗费用。
8.政策范围内住院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全部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9.政策范围外住院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属全部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10.政策范围内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1.政策范围外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2.政策范围内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3.政策范围外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4.住院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用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5.住院自付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6.住院自费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7.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8.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补充资料∶
1.享受门诊大病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人员并到医疗机构
就医的人数。
2.出院人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数。
3.职工用个人账户基金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的药品费用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用个人账户基金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费用的总额。
以下几个指标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解决职工生育保险医疗待遇的地方填写。4.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总人次。包括本期因生育和计划生育而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人次数。
5.生育医疗费用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含产前检查)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6.生育医疗费用统筹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含产前检查)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7.非公立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
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弥补的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8.非公立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
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的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
人社统HI5号表 宾栏:
1.城镇居民参保人数合计
指报告期末,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由成年人和学生儿童参保人数构成。包括城乡统筹参保人数。
2.城乡统筹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
3.成年人参保人数小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居民人数。4.低保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由民政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低保成年困难居民人数。
5.重残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由残联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重度残疾成年困难居民人数。
6.低收入老年人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由当地认定为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数(不含低保)。
7.其他困难人员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除按 19
国务院规定享受财政补助的成年人以外的,由省及市县规定的纳入地方财政补助范围的其他成年困难居民人数。
8.中小学生儿童参保人数小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人数。
9.低保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由民政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低保学生儿童人数。
10.重残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由残联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重度残疾学生儿童人数。
11.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由当地认定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儿童人数(不含低保)。
12.其他困难人员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除按国务院规定享受财政补助的学生儿童以外的,由省及市县规定的纳入地方财政补助范围的其他困难学生儿童人数。
13.大学生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学生人数。
14.困难大学生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在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大学生人数中,由教育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困难人员数。
15.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16.城乡统筹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
补充资料∶
享受生育保障待遇人次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龄在15-49岁之间的参保人数中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障待遇的人次,主要包括享受生育和计划生育医疗待遇的人次数。
人社统HI6号表 甲栏: 同HI5号表宾栏 宾栏:
1.个人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人数。
2.个人缴费金额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金额。
3.医疗救助资金补助个人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由医疗救助资金补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人员数。
4.医疗救助资金补助个人缴费金额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由医疗救助资金补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金额。
5.本期应补财政补助资金 指报告期内按参保居民筹资标准有关规定当年应由各级财政补助的资金额。
6.本期实补财政补助资金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当年各级财政实际到位的补助资金额。7.财政补拨往年未到位资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当年各级财政补拨往年未到位的资金额,不含补拨当年未到位资金。
8.财政补助累计未到位资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应由各级财政承担但未拨付到位的历年累计资金额。
人社统HI7号表
本表所涉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 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宾栏
1.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同一天在同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同一科别就诊的视为一次。
2.门诊统筹 指按照《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6号)开展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3.普通门急诊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5.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地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6.门诊大病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门诊大病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列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包括大病、慢病、特殊病。
7.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8.门诊大病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9.门诊大病个人自付 指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0.门诊大病个人自费 指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1.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2.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13.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14.住院目录内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15.住院目录外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16.政策范围内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7.政策范围外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8.政策范围内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9.政策范围外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20.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21.住院费用自付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22.住院费用自费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补充资料:
1.享受门诊统筹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统筹基金支付普通门(急)诊费用的人数。
人社统HI8号表
本表所涉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
2.社区医疗机构不是独立法人的,也要报送该社区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3.没有门诊大病的统筹地区,只填报普通门急诊栏下的相关数据。宾栏
1.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同一天在同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同一科别就诊的视为一次。
2.门诊统筹
指按照《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6号)开展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3.普通门急诊首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在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人次。
4.普通门急诊转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向高级别定点医疗机构或高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向低级别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次。
5.普通门急诊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支付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6.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地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7.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中首诊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普通门(急)诊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8.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中转诊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后转诊发生的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9.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中药品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就 23
诊发生的普通门急诊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中药品的费用支出金额。
10.普通门急诊个人自付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1.普通门急诊个人自费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2.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13.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14.门诊大病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5.门诊大病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中药品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中药品的支出金额。
16.门诊大病个人自付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7.门诊大病个人自费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8.按人头付费标准 指报告期内经办机构按照在一定时期内首诊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每参保人员的人头支付给首诊定点医疗机构的金额标准。
补充资料:
1.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数。
2.门诊大病就诊人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头数。
人社统HI8号表续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宾栏
1.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2.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3.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4.住院目录内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5.住院目录外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6.政策范围内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7.政策范围外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8.政策范围内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9.政策范围外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0.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1.住院费用自付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2.住院费用自费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补充资料:
1.住院分娩出院人数
指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出院的人数。
2.住院分娩医疗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期间所发生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等费用。
3.住院分娩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实际发生的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人社统HI9号表 甲栏
1.在职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在职人员。
3.其中 省内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在职人员中,发生省内异地就医的人员。
4.其中 省外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在职人员中,发生省外异地就医的人员。
5.退休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退休人员。
6.其中 省内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退休人员中,发生省内异地就医的人员。
7.其中 省外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退休人员中,发生省外异地就医的人员。
宾栏
1.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在本统筹地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因异地居住、工作、转诊、急诊等原因在本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人数。
2.异地就医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发生异地就医人数。
3.普通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普通门(急)诊就诊的医疗费用。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4.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
就医中,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
5.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6.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7.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住院的医疗费用。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个人自费)的医疗费用。
8.住院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发生的住院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9.住院自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0.住院自费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1.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2.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累计住院床日数。
补充资料:
1.异地安置居住退休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数,具体指经国家组织动员支援边疆等地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已按户籍管理规定异地安置的参保退休人员以及异地长期居住的退休人员在居住地就诊人数。
2.异地工作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工作人员数,具体指按当地规定常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因病在工作地就医的人数。
3.异地转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转诊人员数,具体指参保人员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转至统筹地区外就诊的人数。
4.异地急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急诊人员数,具体指参保人员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等期间,在异地发生疾病并就地紧急诊治的人数。
人社统HI9号表续 甲栏
异地居住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居住人员。
宾栏
1.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在本统筹地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因异地居住、工作、转诊、急诊等原因在本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人数。
2.异地就医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发生异地就医人数。
3.普通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普通门(急)诊就诊的医疗费用。
4.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地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5.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
6.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
7.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8.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住院的医疗费用。
9.住院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发生的住院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0.住院自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1.住院自费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2.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3.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累计住院床日数。
补充资料:
1.异地转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转诊人员数,具体指参保人员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转至统筹地区外就诊的人数。
2.异地急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急诊人员数,指参保人员短期外出期间,在异地发生疾病并就地紧急诊治的人数。
UI失业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UI1号表
1.上期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上期的“本期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本期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报告期内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其中: “参加职工医保人数”指本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女性“,指本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女性人数;
“连续领取6个月以上” 指包括当月已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领取了失业保险金的人数。
3.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月数 指报告期内失业人员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月数之和,含领取当期、补发和提前发放失业保险金月数之和。
4.实际缴纳医疗保险费人月数 指报告期内实际为失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月数之和,含缴纳当期、补缴和提前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月数之和。
5.本期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开始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数,包括初次失业和再次失业人员。其中:“参加职工医保人数”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开始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包括:
(1)企业 指本期从企业转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人数。(2)事业单位 指从事业单位转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人数。
(3)其他 指社会团体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中的雇工,同单位或雇主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
6.本期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开始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包括:
(1)重新就业 指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而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
(2)待遇期满 指规定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届满,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3)其他 指因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等原因,而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
7.本期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数 指报告期内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数。
补充资料:
8.本期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地方规定,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提前就业的失业人员,将本人应领取而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剩余部分一次性全部领取的人数。
9.本期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月数
指报告期内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月数之和。
(二)人社统UI3号表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及按地方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人员人数之和。
2.女性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失业保险的女性人数。
3.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就业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4.外国人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在中国境内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合法就业并参加失业保险的非中国籍的人员人数。
5.实际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失业保险并按规定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人数。6.国有企业
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7.集体企业
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8.其他企业
指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简称《规定》)中代码为“130”-“190”的企业。
9.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200”-“390”的企业。10.事业单位 指由编制部门确定的事业单位。
11.其他 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
(三)人社统UI4号表
1.失业保险金标准 指各市文件规定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标准。2.最高 指调标文件规定的失业保险金最高标准; 3.最低 指调标文件规定的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 4.平均
指调标文件规定的所有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平均数; 5.调标时间
指省级调标文件规定的开始执行日期。
WI工伤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WI1号表 宾栏
1.参保单位户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户数。
2.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数。3.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事业单位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规定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中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
5.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因工伤或职业病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人数。它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中未评定等级的人数、享受伤残待遇人数以及享受工亡待遇人数之和。
6.享受伤残待遇的一至四级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一至四级伤残人数。
7.享受伤残待遇的五至十级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五至十级伤残人数。
8.未评定伤残等级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国家规定标准鉴定不够评定伤残等级,但已享受工伤医疗等项待遇的生存者。(不含工伤死亡人员)
9.认定为因工死亡的人员 指报告期内认定为因工死亡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工伤职工。
10.一至四级伤残人员死亡
指报告期内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人 31
数。
11.供养亲属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数。
(二)人社统WI2号表 甲栏:
1.高风险企业 指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主要有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企业。
2.其他高风险企业 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企业。
3.服务业
指工伤保险行业风险类别中所有的一类风险行业。4.其它服务业 指一类风险行业中除餐饮业、住宿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三)人社统WI3号表 甲栏
1.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以下简称《规定》)中确定的企业类型。包含乡镇企业。
其中,一类至三类风险企业是指按照“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9号)规定,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对应企业所在风险类别。
2.个体工商户(有雇工的)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有雇工(7人以下)的个体经济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
3.事业 指报告期末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规定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中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
4.其他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宾栏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数。2.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中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人员。3.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4.按工程项目总造价核算 指根据《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10号令)第三条规定,以建筑施工项目为单位,按照项目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5.按产量核算 指根据《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10号令)第五条规定,小型矿山企业可以按照总产量、吨矿工资含量和相应的费率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6.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工伤保险费金额(本金)。7.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单位,按规定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不包括应补缴的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工伤保险费金额。
8.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单位实际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9.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本金)。
10.期末累计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工伤保险费金额(本金)。
11.统筹地区 工伤保险基金在一定范围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统一征收、统一管理,在属地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这样的地区(含委托管理单位)称为统筹地区。
(四)人社统WI4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合计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基金支付,享受工伤医疗、伤残、工亡待遇的总人数。不进行重复计算。
其中:职业病 指职工因患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待遇的人数。
2.享受伤残待遇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标准支付给一至四级、五至六级、七至十级和未评定伤残等级伤残职工的人数。
3.认定为因工死亡的人员 指报告期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直接死亡或在停工留薪期内死亡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工伤职工。
4.一至四级伤残人员死亡
指报告期内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人数。
5.供养亲属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数。
6.领取生活护理费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不同护理等级标准支付给伤残职生活护理费的人数。
7.安装辅助器具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安装辅助器具的工伤人数。补充资料:
1.本期1-4级工伤职工办理退休手续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到达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人数。其中,退休后未转入养老保险管理的人数是指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
遇而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津贴的人数。
2.上年转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总人数 指上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继续享受的人数。
其中:上年转入享受伤残津贴的人数 指上享受伤残津贴本继续享受的人数,也包含领养老金由工伤保险基金补差人员。
其中:只领取生活护理费的人数 指工伤职工退休后,在上工伤保险基金只支付生活护理费本继续享受护理费的人数。
其中:旧伤复发只享受医疗待遇 指上病情复发,经审核属于旧伤复发并跨只享受工伤医疗一项待遇的人员。
其中:其他 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跨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人员。
3.一次性领取待遇的指标 指根据有关规定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的人员。
4.本期退休的工伤职工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数 指退休的工伤职工在报告期内享受旧伤复发后的医疗待遇、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或辅助器具配置费等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数。
5.“小工伤”人数 指依据各统筹地区针对伤害轻微、医疗费用额度低的人员专门制定的简易认定程序,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人数。
(五)人社统WI4号续表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伤残待遇支出 其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是指符合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人数及费用金额。
2.工亡待遇支出 其中,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指符合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人数及费用金额。
3.一次性领取伤残津贴费用 指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4]18号)规定的人员可以一次性领取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总金额。
4.基金补差的伤残津贴费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规定,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六)人社统WI5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门(急)诊就诊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合计。
2.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3.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住院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合计。
4.住院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5.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6.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住院治疗治愈(包括死亡)出院的人次数。
7.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七)人社统WI5号表续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符合规定的5-10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总额。
2.住院伙食补助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工伤职工的住院伙食补助的总额,含统筹地区内的住院及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费用。
3.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费和食宿费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工伤职工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就医期间的交通费用和非住院期间的工伤职工的食宿费用。
4.工伤康复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协议康复机构治疗康复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康复费用的合计。
5.工伤康复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康复的人次数,一个疗程统计为一人次。
6.职业康复费用小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进行职业康复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的费用的合计。
7.职业康复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进行职业康复的人次数,一个疗程统计为一人次。
8.工伤预防费支出 指报告期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出的工伤预防方面的费用总额。包括宣传费、培训费和其他符合规定的用于预防的开支费用。
MI生育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MI1号表 宾栏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其中女性是指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
2.本期享受生育待遇人次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总人次数。包括本期因生育、流产和计划生育手术而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人次数。
(二)人社统MI2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HI2号表。宾栏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其中女性是指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
2.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实际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人数。
3.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4.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生育保险费金额(本金)。5.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缴费单位,按规定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生育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缴的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生育保险费。
6.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缴费单位实际缴纳的生育保险费金额,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7.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本金)。
8.期末累计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生育保险费金额(本金)。
补充资料∶
1.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
(三)人社统MI3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HI2号表。宾栏
1.享受待遇的总人次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总人次数。包括按待遇类别分类参保女职工生育人数和参保人员计划生育待遇的人次数,按支出类别分类享受医疗待遇和津贴待遇人次。
2.女职工生育津贴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保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待遇的人次数。说明:生育一次记享受生育津贴一次。
4.计划生育津贴人次:指报告期内参保人员按规定享受计划生育津贴待遇的人次数。5.本期医疗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含产前检查)和计划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主要包括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和参保人员计划生育医疗费用等。说明:生育保险医疗费用不含婴儿的医疗、护理、保健等费用。
6.本期津贴: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按规定享受津贴的金额。包括参保女职工生育津贴和参保人员计划生育津贴。
RI农村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RI2号表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缴费记录以及制度实施当年已经年满60周岁并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的人数(不包括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人数)。
2.应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保人员中尚未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人数)。
3.本期增加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应缴费人数。
4.新参保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新参保的人数。5.制度内跨省保险关系转入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的人数。
6.本期减少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数。
7.通过待遇核定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新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
8.制度内跨省保险关系转出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出,并终止本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关系的人数。
9.跨制度转出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转移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终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包括考取公务员的人数)。
10.死亡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由于死亡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1.出国(境)定居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由于出国(境)定居并丧失国籍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2.待遇领取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保人员中已经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
13.本期增加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待遇领取人数。
14.新参保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待遇领取人员中,属于新参保的人数。15.通过待遇核定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待遇领取人员中,属于新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
16.本期减少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数。
17.死亡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员中,由于死亡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8.出国(境)定居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员中,由于出国(境)定居并丧失国籍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9.重复享受待遇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员中,由于重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政府规定的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包括跨地区重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
(二)人社统RI3号表
1.当年新增被征地农民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被征地农民人数。
2.其中:城市规划区内 指报告期当年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人数。
3.参加城镇乡民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 38
数。
4.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5.基本生活保障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人数。6.期末实有被征地农民人数 指报告期末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被征地农民累计人数。
7.其中:城市规划区内
指报告期末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累计人数。
8.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人数
9.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人数。
10.基本生活保障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累计人数。11.当期收入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收入金额。12.当期支出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金额。
13.其中:社保保障金 指报告期当年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发放金额。
14.期末累计收入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收入累计金额。15.期末累计支出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累计金额。
16.其中:社保保障金 指报告期末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累计金额。
SI社会保险其他
(一)人社统SI1号表 宾栏
1.补充养老保险参加企业年金职工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2.补充养老保险享受企业年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领取企业年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数。
3.公务员医疗补助列入补助范围人员的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列入公务员医疗补助范围的人数。
4.公务员医疗补助实际享受补助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的公务员人 39
数,如报告期内一人享受两次以上待遇,按一人计算。
5.参加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为解决封顶线以上人员的医疗费用和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而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人数。
6.享受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待遇的人数,如报告期内一人享受两次以上待遇,按一人计算。
7.其他补充医疗保险参加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由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除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以外其他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人员数(含职工、退休)。
8.其他补充医疗保险享受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享受除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以外其他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如报告期内一人享受两次以上待遇,按一人计算。
(二)人社统SI2号表 甲栏:
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填报其经办险种的稽核情况。
宾栏:
1.实地稽核 指由社会保险稽核人员到被稽核对象所在地进行的稽核。
2.户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的数量。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为一户。3.人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应该参保缴费的总人数。4.违规户数 指报告期内经稽核发现违反社会保险规定单位的总数量。
5.违规人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应参保未参保人数与已参保未足额缴费人数的合计。应参保未参保人数,指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已参保未足额缴费人数,指已经参保但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数。
6.少报基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未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及有关规定,少报的缴费工资基数。少报基数=应报缴费工资基数-实报缴费工资基数。
7.少缴社会保险费 指报告期内少报基数乘以缴费比例计算出的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8.征缴稽核追回金额 指报告期内已经补缴到账的社会保险费总数。
9.核查享受待遇人次 指报告期内核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如养老金等)的人次数。
10.欺诈冒领人数 指报告期内查出不具备领取资格或条件而故意骗取社会保险金或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人次数。
11.欺诈冒领金额 指报告期内冒领人故意骗取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数额。
12.追回欺诈冒领金额 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欺诈冒领社会保险金
或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到账总金额。
13.稽核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数 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稽核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总数量,对同一家医药服务机构同一事项的稽核视为一次。
14.实地稽核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数 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稽核人员到社会保险服务场所或违规现场稽核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数量,对同一家医药服务机构同一事项的稽核视为一次。
15.违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数 指报告期内经稽核查处的违反基本医疗保险协议规定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总数量。
16.违规金额 指报告期内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违反协议规定涉及的社会保险基金总额。
17.拒付追回违规金额 指报告期内拒付或追回到账的违规资金总额。18.涉案案件数 指报告期内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总数。
(三)人社统SI3号表 宾栏
1.基金已先行支付 指报告期内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由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费用总额。
(1)未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不支付相关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费用。
(2)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伤病,第三人不支付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费用。
2.基金已追偿 指报告期内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对基金已先行支付的费用向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第三人追偿的费用总额。
其中:扣减个人 指报告期内根据《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5号)第十一条规定,个人拒不退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从以后支付的相关待遇中扣减其应当退还的数额。
3.累计未尝还 指报告期末《社会保险法》规定应由用人单位、第三人累计尚未偿还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费用的总额。
二、逻辑关系式
TH 厅统表
(一)厅统表TH1号
甲栏:(1)=(2)+(3)+(4)+(5),(7)=(8)+(9)+(10)+(11),(12)≥(13)宾栏:(1)≥(2),(1)≥(3),(1)≥(4),(5)≥(6)
(二)厅统表TH2号
甲栏:(1)=(2)+(7)+(8)+(9)+(10),(2)=(3)+(4)+(5)+(6)宾栏:(7)=(1)+(4)-(5)-(6),(4)=(2)-(3),(8)=(3)÷(2)×100%
(三)厅统表TH3号
宾栏:(1)=(2)+(3)+(4)+(5),(15)=(6)-(8)
(四)厅统表TH4号
甲栏:(1)=(2)+(7)+(8),(2)=(3)+(4)+(5)+(6)宾栏:(3)≥(5),(4)≥(6),(10)=(3)+(4)-(5)-(6),(11)=(7)-(8)-(9)+(10)
(五)厅统表TH5号
宾栏:(1)≥(2),(2)≥(3),(4)≥(5),(6)≥(7),(10)≥(13),(11)≥(14),(12)≥(15),(16)≥(13),(17)≥(14)+(15),(18)≥(19),(20)≥(21)
(六)厅统表TH6号 宾栏:(1)+(3)-(5)-(6)=(8)
(七)厅统表TH7号
宾栏:(3)=(6)+(12),(4)=(5)+(6)+(7)+(8),(10)=(11)+(12)+(13)+(14)
(八)厅统表TH8号表
宾栏:(3)=(6)+(12),(4)=(5)+(6)+(7)+(8),(10)=(11)+(12)+(13)+(14)。
EI养老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EI4号表
甲栏:(1)=(2)+(7)+(8)+(9),(2)=(3)+(4)+(5)+(6);
宾栏:(1)≥(3),(5)≥(6)+(7),(8)≥(9)+(10),(11)≥(12)+(13)+(14)
(二)人社统EI5号表
甲栏:(1)=(2)+(7)+(8)+(9),(2)=(3)+(4)+(5)+(6);
宾栏:(3)≥(4),(5)≥(6),(7)≥(8)+(9),(10)≥(11)+(12),(7)≥(10),(8)≥(11),(9)≥(12)
(三)人社统EI6号表
甲栏:(1)=(2)+(7)+(8)+(9),(2)=(3)+(4)+(5)+(6);
宾栏:(1)=(2)+(3)+(4),(6)=(7)+(8)+(9),(11)=(12)+(13)+(14),(5)+(6)+(10)-(11)=(15)
表间栏目关系:
人社统EI4号表的宾栏(1)+(5)≥人社统EI6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EI4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EI6号表的宾栏(2)+(4)人社统EI4号表的宾栏(3)≥人社统EI6号表的宾栏(2)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1)*单位费率=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3)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2)*个人费率=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5)
HI医疗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HI2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2)=(3)+(5)+(7)+(9)
(二)人社统HI3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3)+(4)+(5)-(6)-(8)-(9)=(10),(4)≥(6),(5)≥(8),(6)≥(7),(10)≥(11),(13)+(14)-(15)-(16)=(17),(14)≥(15),(17)≥(18)
(三)人社统HI4号表
甲栏:(1)=(3)+(4)+(5)+(6),(1)≥(2);
宾栏:(1)>(2),(5)≥(6)+(7)+(8),(10)≥(11)+(12)+(13)+(14)+(15)+(16),(10)≥(17)+(18)+(19)
(四)人社统HI4(续)号表
甲栏:(1)=(3)+(4)+(5)+(6),(1)≥(2);
宾栏:(1)>(2),(5)≥(6)+(7)+(8),(10)≥(11)+(12)+(13)+(14)+(15)+(16),(10)≥(17)+(18)+(19)
(五)人社统HI5号表
宾栏:(1)≥(2),(1)=(3)+(8)+(13),(3)≥(4)+(5)+(6)+(7),(8)≥(9)+(10)+(11)+(12),(13)≥(14),(15)≥(16)
(六)人社统HI6号表
甲栏:(1)=(2)+(7)+(12),(2)≥(3)+(4)+(5)+(6),(7)≥(8)+(9)+(10)+(11),(12)≥(13);
宾栏:(5)≥(9)+(13),(6)≥(10)+(14),(7)≥(11)+(15),(8)≥(12)+(16)
(七)人社统HI7号表
甲栏:(1)=(2)+(4)+(5),(2)≥(3);
宾栏:(1)≥(2),(3)≥(4),(4)≥(5),(7)≥(8)+(9)+(10),(13)≥(14)+(15)+(16)+(17)+(18)+(19),(13)≥(20)+(21)+(22)
(八)人社统HI8号表
甲栏:(1)=(3)+(4)+(5)+(6),(1)≥(2);宾栏:(1)≥(2),(2)≥(3)+(4),(5)≥(6),(6)≥(7)+(11)+(12),(7)≥(8)+(9),(7)≥(10),(14)≥(15)+(17)+(18),(15)≥(16)
(九)人社统HI8(续)号表
甲栏:(1)=(3)+(4)+(5)+(6),(1)≥(2);宾栏:(3)≥(4)+(5)+(6)+(7)+(8)+(9),(3)≥(10)+(11)+(12)
(十)人社统HI9号表
甲栏:(1)=(2)+(5),(2)≥(3),(2)≥(4),(5)≥(6),(5)≥(7);宾栏:(5)≥(6)+(7)+(8),(10)≥(11)+(12)+(13)
(十一)人社统HI9(续)号表 甲栏:(1)≥(2),(1)≥(3);宾栏:(3)≥(4),(6)≥(7)+(8)+(9),(11)≥(12)+(13)+(14)
(十二)人社统HI10号表 宾栏:(3)≥(4),(6)≥(7)
表间栏目关系:
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2)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3)=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5)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4)=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6)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5)=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7)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6)=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3)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7)=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4)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8)=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5)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9)=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7)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0)=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8)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1)=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2)=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2)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3)=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3)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4)=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4)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5)=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5)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6)=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6)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7)=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7)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8)=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8)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9)=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9)
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0)=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0)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1)=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1)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2)=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2)
UI失业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UI1号表
宾栏:(2)=(1)+(8)-(13),(2)≥(3),(2)≥(4),(2)≥(5),(8)≥(9),(8)=(10)+(11)+(12),(13)=(14)+(15)+(16)。
(二)人社统UI3号表
宾栏:(1)≥(2),(1)≥(3),(1)≥(4),(1)≥(5),(6)≥(7),(12)≥(13),(14)≥(15),(1)=(6)+(12)+(14),(6)=(8)+(9)+(10)+(11),(2)=(7)+(13)+(15)。
(三)人社统UI4号表
宾栏:(1)≥(3)≥(2)
WI工伤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WI1号表
宾栏:(2)>(3),(2)>(4),(5)=(6)+(7)+(8)+(9)+(11)
(二)人社统WI2号表
甲栏:(1)=(2)+(3)+(4)+(5),(6)=(7)+(8)+(9)宾栏:(2)≥(3)
(三)人社统WI3号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1)≥(2),(7)+(10)+(13)+(15)-(8)-(11)-(14)-(16)=(17),(7)≥(8),(10)≥(11),(13)≥(14)。
(四)人社统WI4号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3)=(4)+(6)+(8)+(10),(12)=(13)+(15)+(17),(1)=(3)+(13)+(17),(2)=(5)+(7)+(9)+(11)+(14),(1)≥(2),(4)≥(5),(6)≥(7),(8)≥(9),(10)≥(11),(13)≥(14),(15)≥(16)。
(五)人社统WI4号续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1)=(2)+(4)+(10)+(14),(16)=(17)+(19)+(21)。
(六)人社统WI5号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1)≥(2),(3)≥(4),(5)≥(6),(7)≥(8),(9)≥(10),(11)≥(12),(13)≥(14)。
(七)人社统WI5号表续
甲栏:(1)=(2)+(6)+(7)+(8),(2)=(3)+(4)+(5); 宾栏:(11)≥(12),(13)≥(14)。
MI生育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MI1号表
宾栏:(1)≥(2),(3)≥(4)+(5)
(二)人社统MI2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1)≥(2),(5)+(6)-(7)-(8)=(9),(6)≥(7)
(三)人社统MI3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1)=(6)+(7),(2)≥(3),(4)≥(5),(7)≥(8)+(9),(10)≥(11)+(13),(11≥(12),(13)≥(14),(15)≥(16)+(17)
RI农村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RI2号表
宾栏:(1)=(2)+(12),(3)≥(4)+(5),(6)≥(7)+(8)+(9)+(10)+(11),(7)=(15),(13)≥(14)+(15),(16)≥(17)+(18)+(19)
(二)人社统RI3号表
宾栏:(1)>(2),(3)=(4)+(5)+(6),(1)>(3),(7)≥(1),(7)>(8),(7)>(9),(9)=(10)+(11)+(12),(14)≥(15),(16)=(13)-(14),(18)≥(19),(20)=(17)-(18)
SI 社会保险其他
(一)人社统SI1号表 甲栏:(1)=(2)+(3)+(4)+(5)
(二)人社统SI2号表
宾栏:(1)≥(3),(2)≥(4)+(5),(13)≥(14),(13)≥(15)
(二)人社统SI3号表 甲栏:(1)=(2)+(3)宾栏:(13)=(1)-(5),(14)=(2)-(7),(15)=(3)-(9),(16)=(4)-(11)
第三篇:精准扶贫考核指标详解
村“两委”(帮扶单位)考核指标详解
1、贫困地区脱贫人口
1、提供2016年全村脱贫名单和相对贫困户退出验收表,考核全村2016年脱贫率是否达到30%、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有劳动力户考核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达到6433元,及三保障落实情况,无劳动力户考核社会政策兜底及三保障落实情况),是否全部落实脱贫验收表中的“八有”。
2、提供2017年全村计划脱贫名单(计划脱贫人数需达到全村贫困户总人数的40%),计划脱贫户是否有相关稳定增收脱贫措施,预计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达到6883元,纳入2017年危房改造计划的,是否已动工。
3、从2016年脱贫户中抽取2户,2017年计划脱贫户中抽取8户进行入户核实。
2、贫困人口识别
1、截至9月份终止帮扶人数/9月末贫困人口数≦2%;
2、是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①经核实,当年并没有需要新增贫困户的;②有农户符合贫困户条件,但没有及时走新增程序,没有将农户纳入帮扶范围的;③在考核过程中发现识别不精准的。
3、扶贫数据管理
1、村、户项目的录入完成比例,[完成数(含结转数,下同)÷项目计划总数×4];
2、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帮扶记录簿、帮扶联系卡、干部帮扶联系手册等资料完整,同时,对帮扶项目、资金台帐、相关机制和制度等,按、类别进行归档保存;
3、要完成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包括大数据平台硬件建设及做好村户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确保信息平台中的村户信息正确、完整、及时更新。
4、产业帮扶
1、建立长效机制;
2、以抽查减贫成效中的10户贫困户为样本(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最多为8户),核实有劳动力贫困户是否参与产业帮扶项目;
3、参与长效稳定的产业帮扶项目,提供贫困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凭证,是否有入股分红方案,入股协议书,入股名单,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营业执照等资料。
5、转移就业扶贫
1、建立长效机制;
2、全村至少一个有劳动力贫困户转移就业;
3、全村至少一名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公益性岗位。
6、资产收益扶贫
1、建立长效机制;
2、以抽查减贫成效中的10户贫困户为样本,实际参与资产收益项目的贫困户(包含有劳动力贫困户及无劳动力贫困户,核实是否有贫困户未参与资产性收益项目的)。
7、落实“三保障”政策 1、2016-2017学年,全村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在校生必须申领教育补助及享受免收学杂费政策;
2、贫困户是否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保险,并由财政资金资助购买;
3、属于2016年危房改造户的,是否已全部通过验收并足额领取补贴;村中有危房的,是否已纳入2017年危房改造计划,并动工建设;
4、无劳动力贫困户是否已全部纳入民政兜底范围;是否做到应保尽保,是否还存在保人不保户的现象。
8、健全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机制 1、2017年,筹集用于帮扶村的单位自筹资金(包括社会捐赠资金但不包括除本单位外筹集的行业资金)(贫困村30万元,5户(含5户)以下贫困户的非贫困村按1万元/年资金投入标准,5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按3万元/年资金投入标准)。要求提供相关资金导致或项目佐证材料,帮扶资金投入按月投入累计计算:贫困村投入按每月2.5万元(非贫困村按2500元或840元为标准),计算公式为:所需投入资金=2.5×考核时累计月数(非贫困村参照此公式进行计算);
2、按月计算,以实际拨付或使用上级帮扶资金比例是否达到月度累计使用额度要求;
3、提供村级资金、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库,并提供有关帮扶项目申请、审批资料。
9、落实金融小额贷款扶贫政策
1、村中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是否已开展信用贷款。
注:此详解说明依据《2017年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核查指标整理完成,各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必须按列明条款完善考核资料。如有遗漏,请自行补充。
第四篇:指标解释
附件2 2014年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一、资金投入
(一)完成投资任务水平
指园区完成总投资与本计划投资任务值的比值,是反映园区投资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完成总投资值/计划投资任务值×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二)整合各级财政投入园区的总量
指本整合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园区建设的各类项目资金总量,是反映地方重视程度和财政支持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中央财政投入园区资金+省级财政投入园区资金+市级财政投入园区资金+县级财政投入园区资金。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三)整合投入园区财政资金占所在县农林水路电讯事务总支出比重
指本投入园区的各级财政资金总量与县域内投入农林水路电讯事务财政资金总额的比值,是反映地方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投入园区的各级财政资金总量/全县投入农林水路电讯事务各级财政资金总额×100%。投入园区的各级财政资金总量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全县投入农林水路电讯事务各级财政资金总额从统计年鉴中 采集。
(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投资比重
指本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数与园区完成总投资总额的比值,是反映园区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数/完成总投资总额×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五)信贷等金融投资
指银行等金融部门支持园区的贷款、信托等资金总量,是反映金融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企业银行贷款数额之和+其它类金融机构投入园区资金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六)园区所有经营主体投资
指本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投入园区资金总量,是反映园区社会投资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企业投资数+合作社投资数+家庭农场投资数+专业大户投资数。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二、基础建设
(七)路、水、电、讯建成配套水平
指园区各类道路、沟渠、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建成数值占规划目标值比重的综合水平,是反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道路建设完成值/规划目标值×40%+沟渠建设完 成值/规划目标值×40%+电力设施建设完成值/规划目标值×10%+通讯设施建设完成值/规划目标值×10%)×100%。建设完成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规划目标值从《园区建设规划》中采集。
(八)装备设施建设水平
指园区温室大棚、标准圈舍、健康渔业小区、贮藏仓库、加工厂房等标准化生产设施设备规模占规划目标值的比重,是反映园区现代化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园区类型计算为:(现有种植生产设施规模/规划目标值×30%+现有养殖生产设施规模/规划目标值×30%+现有加工厂房和加工设备规模/规划目标值×20%+现有包装车间和贮藏仓库规模/规划目标值×20%)×100%。纯种植(养殖)园区把其养殖(种植)的30%权重加入到种植(养殖)生产设施建设规模占规划目标值比重指标计算;园区不涉及加工的,将加工厂房和加工设备20%的权重加入到包装车间和贮藏仓库占规划目标值比重指标计算。建设完成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规划目标值从《园区建设规划》中采集。
(九)耕种养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指农作物机耕、机播(栽、插)、机械投料和初级农产品机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是反映园区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
根据园区类型计算为: 种植业园区:(机耕面积×40%+机播面积×30%+机收面积×30%)/规划标准值×100%。多年生作物(茶叶除外)机播30%权重和机收30%权重加入到机耕中计算。茶叶园区按(机耕面积×50%+机收面积×50%)/园区产业规划标准值×100%。畜牧养殖业园区:(机械化投料规模×50%+机械化采收产品规模×50%)/规划标准值×100%。
规划标准值:粮油、茶叶、烟草、核桃2万亩,蔬菜、水果、油茶、花卉苗木、中药材1万亩,珍稀药材500亩,食用菌1000亩;生猪50万头、肉牛5000头、羊10万只、肉禽1000万羽、蛋禽100万羽、水产养殖4万平方米、大鲵2万尾、冷水鱼(观赏鱼)100万尾;种植养殖复合型园区按单一园区规模的40%计;休闲观光园区以1万亩计。机械化水平完成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或园区统计数据中采集。
三、主体培育
(十)入驻企业数量
指进入园区从事主导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总数,是反映园区生产经营实力的主要指标。计算为:入驻企业数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一)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占园区企业比重 园区企业中注册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数量与园区企业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园区规模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注 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数/园区企业总数×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二)农民合作社数量
指园区培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是反映园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三)参加合作社农户比率
指加入园区合作社农户总数与园区农户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园区带动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加入园区合作社农户总数/园区农户总数×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四、科技支撑
(十四)主导品种覆盖率
指园区主导产业优良品种播种(栽植)或饲育规模占园区产业总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科技支撑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主导产业优良品种播种(栽植)或饲育规模/园区现有产业总规模×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五)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
指园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面积(规模)占园区产业总面积(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科技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面积(规模)/园区现有产 业总面积(规模)×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六)转化应用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数量 指引入、转化、集成、创新,应用的国际国内先进科技成果的数量,是反映园区创新应用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应用的国际国内先进科技成果的数量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五、生产经营
(十七)产业规模(高标准种植业基地、畜禽水产示范区)水平
指高标准的种植业基地或畜禽水产示范区占园区相应产业总体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产业建设水平和速度的重要指标。计算为:高标准的种植业基地(畜禽水产示范区)规模/园区产业总体规模×100%。种植养殖循环园区计算为加权合计值,权值为其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值。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八)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指由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或企业开展的适度经营规模值之和占园区产业总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为:
种植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园 区耕地面积×100%。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指单个经营面积50亩及以上。相关数据从上级经管部门土地规模经营统计资料中采集和园区监测统计系统资料中采集。
畜牧业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畜禽规模化养殖量与其相应养殖总量比值的加权合计,畜禽产品权值为其产值占园区畜禽总产值的比值。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量: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奶牛年存栏100头以上,肉鸡年出栏10000只以上,蛋鸡年存栏2000只以上。相关数据从上级畜牧部门的行业统计资料中采集和园区监测统计系统资料中采集。
水产适度规模养殖比重: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面积/养殖区域总面积×100%。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面积指省级(含)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之和。相关数据从上级渔业部门的行业统计资料中和园区监测统计系统资料中采集。
若园区为种植养殖循环园区,计算为加权合计值,权值为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值。
(十九)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产量占园区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 指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量占园区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是反映农产品优质、生态、安全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绿色食品产量+有机食品产量+获得地理标志认定农产品产量)/园区 农产品总产量×100%。若某产品(产地)同时获得多项认证(认定)的,只计其中一项的产量。相关数据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二十)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农产品所占比重,是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合格农产品样本数/抽检农产品样本总数×100%。该指标数据从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结果中采集。
(二十一)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著明商标、驰名商标等)数量
指获得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或者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农产品个数,是反映园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为:获得著名商标品牌数+获得驰名商标品牌数+国际国内重大影响力品牌数。
(二十二)园区总产值完成水平
指园区总产值与其任务值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计算为:园区总产值/总产值任务值×100%。
(二十三)园区销售收入完成水平
指园区完成的销售收入值与其任务值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销售收入值/销售收入任务值×100%。(二十四)园区总产值占所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 指园区总产值在县域县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占比水平,是反映园区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总产值/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0%。
(二十五)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所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指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是反映园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0%。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值从统计年鉴采集。
六、信息服务
(二十六)园区信息平台各栏目信息发布情况
指各园区在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平台(www.xiexiebang.com)园区介绍栏目园区子网站中的园区介绍、园区新闻、招商引资、产品展示、建设集锦等专栏目发布信息情况,要求每个栏目都有信息,是反映园区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信息平台各栏目信息发布条数总和。相关数值从信息平台中采集。
第五篇:指标解释
附件6
指标解释
一、农户登记表
表头
1、户码由村委会对农户统一编码后填写,户码编号从0001开始依次编写。
2、农户属性(单选): 3低保户、3、家庭困难原因(多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一、家庭成员情况
1、身份证号码:依据身份证或户口本填写。无证者,以出生年月日代替身份证号码填写。
2、文化程度(:1文盲或半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5中专(含中等职业)、6大专以上、7学龄前儿童。
3、身体健康状况:1健康、2体弱多病、3长期慢性病、4患有大病、5残疾人。体弱多病是指常年不能坚持劳动但又没有大病或其它确诊的慢性病。长期慢性病是指如肝炎、肺炎、糖尿病等需要长期吃药治疗的疾病。患有大病是指如心脏病、癌症等需要经常住院治疗的疾病。
4、劳动力状况(单选):1 劳动力、2丧失劳动力、3无劳动力。劳动力是指男子16-60周岁,女子16-55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及超出劳动年龄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丧失劳动力是指由于疾病、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无劳动力是指16岁以下未成年人和超过劳动年龄已经无劳动能力。
5、打工状况:1在家务农、2县内务工、3县外省内务工、4省外务工、5其他。
6、上年领取低保金、救济金是指上年当地民政部门发放给本农
户的低保金、救济金的总金额。
二、家庭生产生活状况
(一)住房情况
1、建房时间是指住房建成完工的年份,只填写四位数的年份,如1978。如果是分期建成的房屋,以最先建成完工的年份填写。
(二)生产条件情况
1、耕地面积是指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耕种的田地。不包括租入面积。其中水田面积是指用于种植水稻和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的耕地。
2、林地和桑园、茶园、果园面积,不包括租入面积。
3、牧草地面积是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专用于放牧、饲养牲畜和收割牧草的土地,不包括租入面积。
4、水面面积是指经常进行经营活动的水产品养殖水面面积,不包括租入面积。
5、商品用经济作物面积是指除粮食、绿肥、饲料作物以外的用于出售产品的其它作物面积,不包括租入面积。
6、生产用房面积是指用于生产的房屋。包括烤烟房、生产加工作坊、店铺、大型养殖厂房等,不包括租入面积。
(三)生活条件
1、距最近乡镇集市的距离是指本农户距最近的乡镇集市的距离,不论这个乡镇是否管辖本村。
2、近三年得到项目扶持补贴资金和捐赠物资折款是指近三年内农户接受所有项目扶持补贴资金和捐赠物资(包括民政部门发放的救灾救济物资捐款)的折款金额。
三、发展项目需求情况
1、项目类别:1基础设施、2种植业、3养殖业、4林果业、5服务业、6其它。
2、项目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内容:1修建基本农田、2沼气池、3危房改造、4牲畜圈舍、5饮水池、6小水窖、7其他;(自己填写);种植业建设内容:1粮食、2蔬菜、3药材、4烤烟、5油菜、6甘蔗、7棉花、8花生、9麻类、10花卉、11其它;(自己填写);养殖业建设内容:1猪、2羊、3牛、4驴、5骆驼、6家禽、7鱼类、8其他;(自己填写);林果业建设内容:1水果、2干果、3蚕桑、4茶叶、5油茶、6竹子、7油桐、8其它;(自己填写);服务业建设内容:1运输、2餐饮、3商铺、4其他;(自己填写);其他内容:1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2实用技术培训补贴、3一年以上的技能培训或学历教育培训补贴、4退耕还林还草补贴、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7移民搬迁补贴、8贫困村互助资金股金补贴、9贷款利息补贴、10种植养殖生产保险补贴、11商业医疗保险补贴、12教育助学金补贴、13牧民定居补贴、14低保补助、15五保补助、16其他(自己填写)。
3、项目建设规模指受扶持农户项目需求的数量规模。
4、资金合计是指农户迫切希望得到某个扶持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数量。
四、2011年以来农户受扶持情况(仅限已实施过产业项目的村进行填写,尚未实施的村不填写)
1、项目名称:以申报或批准的项目名称为准。
2、资金总额是指到户扶持项目实际到位扶持资金数量和物资折款金额。#信贷资金是指贫困户为实施到户项目,通过各种途径从银行或信用社等金融组织借贷的资金。贷款的金融机构:1农村信用社2农村商业银行3贫困村互助资金4小额信贷5其他银行(自己填写具体银行)。#其它资金是指财政扶贫资金、信贷资金以外的资金。其他资金具体来源是:1以工代赈资金;2社会帮扶资金;3部门资金,4其它。
3、受扶持时间是指从2011年以来受到的各种扶持的开始时间。按照项目资金最早的到位时间填写。
农户被帮扶情况
8、帮扶单位是指对村进行帮扶的省、市、县、乡各级单位名称。
9、帮扶人是指负责帮扶贫困农户的干部、党员、农村能人、扶贫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
对每一户调查结束之后,户主在表格下方“户主签字”一栏签字,调查员填写好填报时间并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