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程序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程序管理办法
各管理部门:
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公司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政治担当意识
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践行“四个意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公司关于加强值班值守、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有关规定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杜绝疏忽大意、麻痹松懈的思想,恪尽职守,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有效,确保 公司按规定应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30分钟内向市委、市政府电话报送,1小时内书面报送。
二、着力提升信息报送时效性
各单位要认真梳理并简化信息报送程序,压缩信息报送时间。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单位要第一时间向 公司总值班室电话报送信息,重点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等初步情况。同时,组织人员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编写信息,以微信、短信、传真等形式报送值班人员,最迟不得超过30分钟。较为详细信息要及时编写,不得超过50分钟。对事态进展情况要随时编报后续情况。报送信息的内容主要领导同志要把关负责。
三、强化信息报送主动性
第二篇:集团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中油办字〔2007〕94号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内容和程序,畅通报送渠道,明确相关责任,确保集团公司及时准确掌握和有效指导处置突发事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第三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出现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以及可能引发次生事故或公共事件的事故及重大隐患,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称各单位)应及时向集团公司报送信息。
第四条 集团公司办公厅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接收应急信息、持续跟踪事件动态、及时向上级汇报和统一对外联系。
第五条 事故灾难信息报送范围主要包括:
(一)井喷失控事故:海上油(气)井井喷;陆上油(气)井发生井喷失控;陆上含超标有毒有害气体的油气井发生井喷;发生井喷并伴有爆炸、着火,严重危及现场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井内大量喷出流体对江河、湖泊、海洋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火灾爆炸事故:
1.可能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10人及以上受伤;
2.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或可能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0人以上;
3.火势燃烧抢救时间超过半小时及以上未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周边生产设施大面积停产,— 3 —
或引发次生灾害;
4.油气运输船舶火灾爆炸,可能致使重要港口损毁,或油品泄漏导致水面火灾,可能致使主要航道封航;
5.油气运输火车火灾爆炸,可能致使铁路设施损毁,主干线行车中断; 6.海上钻井平台、采油平台火灾爆炸,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重大影响。
(三)海难事故:平台遇险(包括平台失稳、漂移、拖航遇险、被碰撞或翻沉)、船舶海损(包括碰撞、搁浅、触礁、翻沉、火灾)、潜水作业、人员落水等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事件。
(四)溢油事件:海(水)上石油设施及油轮溢油量超过或可能超过50吨的溢油事件。
(五)危险化学品事故:
1.企业现有救援设施无法对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引发重大次生事故,需要紧急求援; 2.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重伤、死亡10人及以上的事故; 3.一次急性中毒10人及以上的事故;
4.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0人以上。
(六)长输管道事故:
1.造成站场工艺区或周边生产设施严重破坏,可能影响油(气)主干线输送中断1天或1天以上;
2.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10人及以上重伤;
3.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或可能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0人以上; 4.由于事故封堵公路或铁路,造成公共交通中断,可能影响6小时以上事故。
(七)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1.发生3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及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要或可能需要疏散、转移群众100人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污染;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区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5.1、2、3类放射源失控;
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可能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8.在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1吨,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15吨。
(八)国家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敏感时期等发生的较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九)其他需要报告的事故灾难信息。第六条 自然灾害信息报送范围主要包括:
(一)洪汛灾害:
1.洪水导致企业较大规模停产,或人员伤亡严重,一次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失踪; 2.汛情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企业3人及以上死亡或失踪。
(二)气象灾害:
1.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行,人员伤亡严重,一次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失踪; 2.沙尘暴、暴风雪、风暴潮、海啸等造成企业3人及以上死亡或失踪。
(三)地震灾害:企业驻地所在区域发生或可能发生超过当地设防标准的地震或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地震。
(四)地质灾害: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已经严重危及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失踪。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自然灾害信息。第七条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范围主要包括:
(一)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三)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者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或者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四)一次发生食物中毒3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第八条 社会安全事件信息报送范围主要包括:
(一)群体性事件:
1.人数在百人以上的群体性上访、聚集事件;
2.上访人有过激行为,已经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机关正常办公和当地稳定的; 3.群体性进京上访行为及苗头和隐患;
4.携带枪支、爆炸物等危险品上访或在上访中扬言制造事端以及自焚、自杀、自残的; 5.千人以上签字的联名信;
6.反映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策性的上访活动;
7.对重大改革措施、政策方案的出台存在群众性不满情绪及具有倾向性的活动;
8.涉及信访问题的非法集资、散发张贴非法宣传品、制造传播谣言、媒体扩散、社会人员介入等行为,跨企业、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联片、纠合动向和组织化倾向,以及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组织和人员的勾联活动;
9.影响稳定的其他涉访活动、问题和苗头、隐患;
10.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型会议期间,出现人员伤亡或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
(二)涉外事件和恐怖事件:
1.一次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失踪,或3人及以上的重伤事件;
2.造成或可能造成境外的机构和人员安全及财产损失,并具有一定政治和社会影响的事件; 3.驻在国发生政治**、军事冲突、恐怖袭击事件、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撤离驻外部分机构和人员的事件。
(三)油气供应事件:
1.在1个或1个以上省(区、市)范围内,成品油供应断档或个别油品出现断档脱销; 2.发生城市居民连续停止供气可能大于24小时;
3.发生重大油(气)质量问题,已经或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计算机关键业务中断、系统破坏、信息泄密等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
(五)其它事件:
1.发生剧毒品或火工器材丢失、被盗事件并引起当地较大范围内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2.在敏感地区炸药、雷管被盗、丢失; 3.工作时间内发生的员工遇害事件;
4.企业驻地所在区域系统外发生的可能对集团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5.其他需要报告的社会安全事件信息。
第九条 涉及政治性、政策性等敏感事件;发生在人口密集区、沿江、河、湖、海周边等敏感地区,或国家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等敏感时间的事件;可能演化为重大突发事件,其信息不受本办法第五至第八条规定范围的限制,应及时上报。
各单位应注意从互联网、境外媒体的报道中获取有关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对其中反映的重要情况及时核查,并视情报告。
第十条 突发事件信息应要素完整、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文字精炼,报送内容包括:
(一)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二)事件的起因、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的初步估计;
(三)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
(四)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下一步处置思路和将采取的措施;
(五)与事件相关的专业技术基础资料;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十一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信息报告流程,各单位办公室或现场应急指挥部信息组应在第一时间报告集团公司办公厅,同时通报总部相关部门。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发生的突发事件,同时报告股份公司总裁办及相关专业公司。
现场处置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各单位应成立现场处置信息组报送信息,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形成现场信息直报制度。
特别重大、情况特别紧急的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的站、队(车间)等基层单位可直接报告集团公司办公厅,同时报告本单位。
第十二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送。
初报信息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送。根据情况变化和工作进展,应及时续报相关信息。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及时报告处理结果。
第十三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以书面报告为主,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用音像摄录的形式。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立即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必须注明信息编号、签发人及联络方式。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以集团公司名义向中办、国办及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省、市、区政府报送信息。涉及事故灾难、职业卫生事件的,由安全环保部门起草初稿;涉及群体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由维护稳定办公室起草初稿;涉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由信息管理部负责起草初稿;
涉外事件统一由国际事业部起草初稿;涉及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由事件相关单位、部门负责起草初稿。集团公司办公厅校核后,送集团公司领导或根据授权签发上报。
按照国务院业务主管部委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总部职能部门从业务管理角度,根据授权向相关部委报送信息。
第十五条 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发生的突发事件,由股份公司总裁办负责信息专稿的组织,集团公司办公厅校核后,按程序上报。
第十六条 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接收、传递、处理、报送、跟踪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事件发生单位主要领导是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第一责任人。对因迟报、漏报造成损失或重大影响,以及有意谎报、瞒报的,作为事件调查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办法》(中油办字〔2006〕37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思考
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思考
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做好信息工作的根本要求。具体到信息报送工作,如实反映情况,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上级及时了解情况、正确决策的可靠保障。但在实践中,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难成了基层信息
工作中带有普遍性问题,虽然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的已相继出台,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间和要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以往存在的迟报、瞒报、不报等现象得到了较好遏制,但少数地方问题还依然存在,从某种程度讲,已经制约了应急工作职能的发挥。究其原因,不是应急工作人员不愿报,而是不敢报,编写出来了不让报,有时还遭到歧视甚至打击报复,于是对上级只报一些日常性的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而把一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突发事件藏起来不报,或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报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既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们应急管理工作部门,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优势和作用,突出重点,不断探索新办法,切实加强对重大紧急突发信息的报送工作。
不断端正各级领导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认识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交织,不稳定因素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很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事关工作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准确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有利于上级机关和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迟报、漏报、瞒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将直接影响上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和对紧急情况的处置进行,容易造成工作被动,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如在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送上,一些地方怕上报后影响当地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影响年终评选表模,所以瞒着不报,直到事件升级后解决不了才不得不上报,结果已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造成了上级政府工作的被动。任何地方,出些重大紧急事件总是难免的,是成绩,你不报喜也跑不了;是问题,你不报照样也脱不掉。领导同志要牢固树立“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少一点私心杂念,多一点为群众解难题,为社会办实事的服务观念,多为信息工作人员撑腰打气,支持他们如实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不给如实报信息捅了漏子的同志找岔子,打板子。只要这样做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难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较好地解决。对此,各级领导同志应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态度,认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认清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不报的利害关系。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硬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无阻,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报送突发公共事件的规章制度。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将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部门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切实抓紧抓好。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分管负责人,确定应急信息报送人员,并报上级政府应急办备案。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事发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向上级政府报送。对瞒报、迟报、漏报或误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单位,要提出警告或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因玩忽职守而迟报、漏报、误报和有意瞒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要建立完善跟踪落实制度,及时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督办、跟踪、落实、续报;要完善通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各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送工作情况;要有适当的奖惩办法,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送工作做的好的地方,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反之,要予以严肃批评,直至追求责任。
进一步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渠道和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不及时、不规范、不准确,将直接导致上级领导决策错误,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重大紧急情况的报送方式。党委和政府办公室是紧急信息的报送主渠道。这是由两办的地位和工作性质决定的,他们所处的位置能通过多个渠道全面客观地掌握、核实紧急突发事件的各方面情况,避免因为上报内容口径不一,造成工作上的被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发现后,事件发生所在地党委、政府和本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将情况上报上级党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同时按照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报送时,
第四篇:XXX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XXX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第一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精神和县政府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需要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种类。
(一)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二)事故灾难。包括航运、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植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第三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及的相关人员。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五)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四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报送程序、时间和方式。
突发公共事件详细分类及分级标准按照《永福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政府应于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将事件简要经过、处置结果书面上报县政府应急办(政府值班室)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政府应于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将事件有关情况书面上报县政府应急办(政府值班室),并随时书面续报最新处置情况。
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各乡镇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制度第五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突发事件信息直报制度。
突发事件信息直报制度,是指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时,由事发地乡镇政府首先向县政府直接报告事件信息,同时向市政府和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事件信息。
突发事件信息直报制度,对于简化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程序和减少运转环节,及早获取突发事件信息,快速应对,有效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直报时限。属于直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信息,事发地乡镇政府应立即向县政府、市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1小时;确实难以在事发后1小时内向县政府、市政府报告的,应在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后立即向县政府、市政府报告,并在续报中说明原因。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书面报告的,可先电话报告,再书面报告。
信息直报范围。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首报信息;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首报信息;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首报信息。不属于信息直报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第四条的规定报告。
信息直报方式和渠道。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值班室)、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县政府值班室)负责受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各乡镇、各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向县应急办、市应急办报告。信息报告的格式,应严格按照《永福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表》规定的格式填写。
信息首报和续报内容。信息直报实行“首报事件,续报详情”的办法,首报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可能造成的伤亡和影响情况等。续报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事发单位或事发地基本情况,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请求事项和工作建议,续报工作可视情况多次进行。
第六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制。
突发事件发生地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发生地乡镇政府主要承担信息首报任务。突发事件发生单位有责任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同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专人有责任与县政府应急办(值班室)保持联系,及时、主动报告突发事件及处置的新进展、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等。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前,续报工作实行日报制,事发地乡镇政府有责任每天15 时前向县政府应急办(值班室)报告,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事发地乡镇政府有责任向县政府应急办(值班室)进行终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承担信息报告领导责任,办公室主任是信息报告第一责任人。
县应急办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要立即核实、研判,确认后以书面形式呈报有关领导;紧急情况下,可先口头报告有关领导,再形成书面材料呈报。县应急办对县政府领导有关处置突发事件信息的指示、批示,要及时加以贯彻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对于县应急办要求核查的情况,必须认真调查、核实,及时报告。县应急办要做好信息报告的登记工作。
第七条 信息报告员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于2013年5月底以前,在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并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报告渠道。
第八条 信息报送工作培训制度。各级各部门应每年组织信息报告员轮训,建立信息报告员培训机制,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县应急办要制定培训计划或培训方案,使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九条 信息报送的督促检查工作。县应急办要开展对全县信息报送工作的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及时、高效、规范。
第十条 信息报送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县政府办公室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每半年对全县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情况进行通报,重大情况及时通报。对能够及时准确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在信息报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嘉奖。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必须实事求是、及时准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单位,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损失或重大影响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理解和执行市政府关于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的规定,准确把握信息直报的范围和时限要求,凡将不属于直报范围的信息报告市政府,先向市政府报告,后向县政府报告,或只向市政府报告而未向县政府报告的,给予通报批评,因此造成信息延误、工作被动和重大影响的,严肃追究乡镇政府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统计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统计及信息管理报送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家卫生统计及管理信息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为规范医院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行为,提高报送质量,充分发挥统计及管理信息的整体功能,为医疗、教学、科研搭建科学的信息平台,促进医院和谐、快速、持续发展,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统计及管理信息是指医院对外依法履行报送义务或内部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反映医院经营情况的有关报表、报告、文件和资料。它包括统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以及所需的其他资料。
(一)统计数据包括:国家、省、市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统计指标、各类统计报表和资料;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所需报送的统计指标、统计报表和资料等。
(二)统计分析报告:是指利用各类统计数据对医院运营情况进行各种定期或不定期、常规或专项分析所形成的各类统计分析材料。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是指对统计及管理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审核、上报的行为。
第四条 医院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工作按信息数据归口渠道由各分管院领导负责,承担信息报送任务的部门(科室)具体办理,信息中心予以技术支持。
第五条 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工作实行报送责任人制度。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授权各分管院领导对其分管部门(科室)1 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各分管院领导对分管部门(科室)对外报送的统计及管理信息负有审核责任。
(二)承担具体信息报送任务的部门(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科室)完成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任务,对本部门(科室)所报送的统计及管理信息负有审核责任。
(三)各部门(科室)统计报送人员是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完成各项报送任务。
第六条 加强统计及管理信息源管理。
(一)医院统计及管理信息产生于各个工作环节,必须提高各部门(科室)对及时、准确填报原始信息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全方位、系统、整体保证信息质量的观念,确保统计及管理信息来源真实可靠。
(二)各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科室)信息源责任人,督促科室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类信息表,确保所报出信息的客观、真实、完整、及时。
(三)出院病案是统计及管理信息源的重要来源,出院病案管理是医院医疗信息源管理的首要环节,医务处应加强临床科室管理,督促科室按照《病案管理规定》按时归档出院病案。
第七条 加强统计及管理信息环节管理。各部门(科室)应高度重视信息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理顺数据管理流程,对信息登记、数据收集、报表审核、信息传递等环节明确责任分工,各施其职,强化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信息质量。
第八条
统计及管理信息质量终末控制。
(一)各部门(科室)负责对其主管范围内的信息质量进行核查,2 所有外报信息须由部门(科室)负责人审核、分管院领导审核后方可报出。
(二)积极开展统计信息报表电子化工作。对有条件从HIS等信息系统提取的信息,应开发常态化电子报表直接从系统中提取。各部门应结合管理需求,设计制作常态化报表报样,经分管院领导审核后报信息中心定制开发、授权使用。
(三)为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和持续有效,严禁信息中心工程师直接从后台数据库查询相关数据。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数据查询,经申请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查询,查询结果由申请部门审核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 各部门(科室)应加强统计分析工作,整合分析资源,完善分析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统计及管理信息容量大、范围广和快速及时的优势,对医院业务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按要求完成各类统计分析报告报送任务,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报告质量。
第十条
统计及管理信息属医院秘密。各部门(科室)从事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审核的人员对医院统计及管理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
各部门(科室)应当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各部门(科室)应针对通报或检查中发现的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效率和数据质量。
第十三条 各部门(科室)报送信息应采取打印纸质文件或扫描文件等方式备份备查,上报法定报表按档案管理要求及时转交档案室存档。
第十四条
实行信息报送问责制,严禁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一)对未按时报送出院病案的,按照《病案管理规定》《病案管理的补充規定(2016年1月修订)》予以处罚;
(二)对未按时报送其它统计及管理信息的,每延期一天扣罚报送部门(科室)50元。负责人???
(三)对信息报送把关不严、处理不当,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者,按医院《奖惩制度》、《部门科室负责人问责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院长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 月 日起施行,原《统计信息管理制度MYSLSH/C-1.2.1.2.1.85》《财务核算信息统计资料报送考核办法》《运行监测指标管理规定MYSLSH/A-1.2.1.2.1.86》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本办法在施行过程中,如与上级最新规定不符之处以最新规定为准。
附件:1.国家、省、市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统计指标、各类统计报表和资料报送责任分工表
2.医院内部管理要求报送的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责任分工表 3.财务核算要求报送的统计及管理信息报送责任分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