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1:1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当前位置 :中国福建 > 政府公报 > 2011年第3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 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10〕309号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关于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

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萤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我省一些企业对萤石过度开采和生产,导致我省萤石资源储存量快速下降。同时我省以萤石为主要生产原料的氟化工行业多为氢氟酸、氟盐等初级产品生产企业,污染风险高,产品附加值低。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资源和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国办发〔2010〕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工联原〔2010〕87号),以及省政府开展全省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3年底,全省萤石采选业逐步从主体多、规模小向产业化、集约化转变;氟化工产业结构逐步从以生产氢氟酸、氟盐等初级产品为主,向以生产后续深加工的低污染、低风险、高附加值含氟材料产品(如氟树脂、氟橡胶、氟塑料)为主转变,萤石采选及氟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生产运营安全事故得到有效规避,环境污染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实现全省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持续、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二、整治要求

(一)全面清理整顿现有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企业

有关地方政府要组织力量对现有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凡位于水源保护区内、无证生产或者审批手续不全、证照不齐的企业,一律由当地政府于2011年1月底前依法予以关闭、拆除设备;无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一律由当地政府责令立即停产,并限期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省经贸委要牵头会同国土、安监、环保等部门对全省现有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企业的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查摸底。

(二)实行萤石采选总量控制

1.暂停受理新设萤石勘查、开采登记申请。加强萤石资源开采秩序的治理整顿,依法淘汰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技术落后的开采企业,依法取缔无证开采。

2.对萤石开采和生产实行总量控制。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将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年度开采总量指标分解下达到相应的矿山开采企业;省经贸委负责将有关生产约束性指标下达到相应的生产企业。对开采、生产数量超过当年下达的总量指标的市、县(区),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经贸委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加倍削减下一年度的总量指标。

(三)严格萤石矿区生产环境安全管理

1.选矿破碎车间等产生的粉尘要进行密闭集中收集处理,防止粉尘污染大气;选矿废水必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2.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学校、医院与托幼机构、疗养地周边1公里内,主要河流两岸(一重山)、公路、铁路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不得建设萤石开采加工企业。

3.尾矿库(坝)必须按有关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并远离河流、饮用水源和居民居住区,保障环境安全。各地要按照国家《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全面摸排尾矿库环境风险状况,加大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检查力度。对达不到防护距离和有关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停止使用,责令其限期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关闭。

(四)加快萤石采选业和氟化工行业结构调整

1.严格我省萤石采选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工联原〔2010〕87号),把好萤石采选业源头关。2011年7月1日以后仍达不到准入标准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停产整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不符合准入标准的新建和改扩建萤石采选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核准;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和授信支持,国土资源、经贸、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消防、卫生、工商、质检、安监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1)萤石选矿单条生产线日处理矿石能力必须大于100吨(含100吨,每年按300天计算)。日处理能力小于100吨的,应于2011年3月底前关闭。矿山开采规模在3万吨/年(不含3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必须配套相应的选厂。

(2)萤石采选企业地下开采回采率必须达到75%以上;露天开采回采率必须达到90%以上。选矿回收率必须达到80%以上(伴生矿、尾矿利用除外)。同时要贫富兼采,禁止采厚弃薄、采富弃贫。企业必须制定尾矿综合利用和治理方案。萤石原矿经选别冶金级块矿后,剩余原矿要送浮选厂浮选,提高资源利用率。

(3)鼓励对低品位萤石矿进行选矿加工提纯,分级选别、分级使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对矿物品位大于10%的萤石尾矿进行浮选回收。鼓励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萤石采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集约开采、综合利用相对集中的小矿山(点)。

(4)萤石产品质量应满足《萤石》(YB/T5217—2005)标准要求。

2.加快氟化工行业结构调整

(1)严格限制单机规模小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无水氢氟酸生产线或生产企业。不再审批采用单套2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HF)生产装置(配套自用和电子高纯氟化氢除外)和单套反应釜6000吨/年以下、后处理3万吨/年以下的氯二氟甲烷(F22)生产装置进行生产的氟化工企业项目。现有采用单套能力小于1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HF)生产装置(配套自用和电子高纯氟化氢除外)、单套反应釜6000吨/年以下、后处理3万吨/年以下的氯二氟甲烷(F22)生产装置进行生产的氟化工企业或项目,必须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合提升,逾期未完成的,由当地政府责令予以关闭。

(2)严格控制氢氟酸和氟盐等氟化工初级产品产能总量。停止审批新的生产氢氟酸、氟化钠(铵)、氟化氢钠(铵)、含氟农药的企业或项目。

(3)鼓励发展氟氯烃、含氟材料(如氟树脂、氟橡胶、氟塑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后续产品加工项目。

3.合理规划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布局。各设区市政府应严格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工联原〔2010〕87号)、省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2009〕16号)精神,组织制定当地萤石采选业和氟化工行业发展规划,根据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环境保护、风险防范的限制要求,依据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氟化工产业布局,切实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环境风险。利用氢氟酸、氟盐等材料进行后续产品加工的企业应尽量靠近原料供应地,尽可能减少氢氟酸等危险物质的运输频率、运输量和运输距离,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同时,要依法开展萤石采选业和氟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未列入规划和未开展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不得受理审批。

(五)加强氟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1.建立双回路供电系统和备用电源及自动投切装置。所有氟化工企业必须于2011年6月底完成双回路供电系统和备用电源及自动投切装置建设,切实避免因断电引起的泄漏事故;逾期未完成的,由安监部门依法责令停产整改。

2.改造氢氟酸、氟盐生产线反应炉导气系统。所有氟化工企业必须于2011年6月底前将炉头投料管与出气仓改造为两条管线进出,防止因导气管堵塞造成氟化氢泄漏,逾期未完成的,由安监部门依法责令停产整改。

3.开展自动化改造和安全标准化建设。所有氟化工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认真进行涉及危险工艺装置自动化改造,安装自动报警、自动联锁装置和紧急停车系统,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改造,逾期未完成的,由安监部门依法责令停产整改。

(六)严格氟化工企业污染防治

1.所有氟化工企业必须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确保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得到落实。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有居民、学校和医院等敏感目标。对于卫生防护距离不足或居民搬迁不落实的氟化工企业,由当地政府依法责令立即停产,限期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2.各设区市应根据本方案要求,牵头组织开展辖区内各氟化工生产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价,督促有关企业采取改进措施。

3.加强氟化工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1)所有氢氟酸生产企业必须对渣库实行密闭;在产生废气的车间以及废气排放口安装废气集中收集处理设施,严格控制氟化氢(HF)、氯化氢(HCl)、非甲烷总烃类等废气无组织排放,废气必须经过三级碱洗、三级水洗,达标排放。必须配备具有碱吸收装置的应急气柜,有效防范断电后废气扩散事故的发生。未达到以上要求的企业,由环保部门依法责令立即停产,限期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2)所有氟化工企业要完善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碱中和与氯化钙(CaCl2)等过饱和沉淀,排放废水中的氟离子浓度必须小于10mg/L。未达到以上要求的企业,由环保部门责令立即停产,限期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3)所有氟化工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场所,设置防流失、防逸散、防渗漏设施和识别标志,危险废物的贮存必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保障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在进行规范处理前得到妥善保存。要对所产生的工业废物,如氟石膏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如废硫酸、废机油等,要依法交由相关资质单位处理处置。未达到以上要求的企业,由环保部门依法责令立即停产,限期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4.加强氟化工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

(1)现有氟化工企业必须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安装包括监测氟离子等特征因子的废水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新建的氟化工企业的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必须与污染治理设施同时建成,同时投入运行。

(2)氟化工企业必须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如实记录运行情况,加强对企业治理设施的运行日常管理,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5.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现有的氟化工企业必须在2011年8月底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并于2011年12月底前通过由省环保厅组织的评估、验收。新、改、扩建的企业须达到以下清洁生产标准要求。

(1)氢氟酸反应炉须采用内返渣等提高氟化钙(CaF2)转化率、供热气废气余热回收等清洁生产方案。

(2)氟化氢生产过程中,氟化氢尾气采用多级回收氟化氢(HF)、四氟化硅(SiF4),含氟废水回用于氟石膏处置工艺减少废水排放,氟石膏无害化预处理等清洁生产方案。

(3)氟化氢生产供电系统安装不间断电源(UPS)、设备及储罐区安装氟化氢(HF)等气体实时监控及报警器系统。

(4)四氟乙烯(TFE)生产过程中,应采用新型低毒高分离效率的溶剂替代1,1,2-三氯三氟乙烷(CFC-113)回收工艺废气中的四氟乙烯单体,减少废气产生并降低环境风险。

(七)加强环境安全应急管理

1.所有氟化工企业必须制定程序简明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与器材、物资。应急预案需经县级环保、安监部门审查通过后,报设区市环保、安监部门备案。同时要建立与应急救援机构的联动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保证一年内至少开展一次演练。

2.所有氟化工企业必须建立环境安全隐患巡查制度,加强生产容器、管道、阀门等易腐蚀设备的日常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防止因氟化氢等化学品泄漏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八)加强运输环节的安全管理

1.落实危险化学品发货环节查验登记制度。所有氟化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发货环节查验登记制度,在发货环节,要对车辆、驾驶员、押运员资质、车辆警示标志、安全告示标志、包装容器状况等进行认真查验登记,严禁不符合条件的车辆、人员运输危险化学品,严防超载混装。要加强氟化工产品包装容器的管理,选用的包装容器必须符合《工业无水氟化氢》(GB7746-1997)和《聚乙烯吹塑桶》(GB13508-1992)的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作为包装容器使用,切实把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源头关。

2.加强氟化工运输车辆安全管理。从事氟化工产品运输的企业对运输车辆要安装GPS车载终端,建立监控平台,并利用监控平台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提示驾驶人安全驾驶,严防驶入禁行区域或发生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3.有关县级地方政府要协调经贸部门、医疗卫生、公安交管、救援组织、环保部门等有关机构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整合有关信息、技术、队伍及装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经济政策

鼓励现有氟化工生产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资力度,积极往高、精、深方向发展,对开发下游深加工产品的氟化工行业企业和项目,要在产业政策、税收、贷款和专项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向金融机构通报,纳入企业征信系统。省经贸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厅、物价局等部门要制定出台有关资金补助、用地、电价等优惠措施,支持发展氟化工行业后续产品加工企业。

(二)加强跟踪督促

经贸、环保、安监、国土等部门要对各地开展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促,了解工作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省经贸委、环保厅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适时开展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专项督察工作,全面掌握全省工作进展,及时通报工作情况,督促有关地方深入开展整治工作。

(三)强化执法监察

安监、环保、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对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企业的日常监督巡查,对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要严肃依法予以处理处罚。

(四)落实责任

1.属地管理责任。各有关市、县(区)政府是当地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实施本辖区整治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整治工作。

2.部门分工责任。省直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加强指导、监督和协调,推动整治工作。

经贸部门牵头负责落实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产业规划布局制定、结构调整;负责对萤石生产约束性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报;负责组织对萤石采选经营企业执行萤石准入标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配合环保部门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工作。

安监部门负责督促和指导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企业落实有关安全生产要求;负责对萤石矿采选、氟化工企业生产、产品运输发货环节及尾矿库(坝)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有关执法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对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牵头负责监督和指导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企业落实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规范处理处置措施;负责监督落实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运行和数据运用;负责推进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工作;负责有关执法工作。

国土部门负责落实萤石采矿企业规划和调整;负责对萤石矿开采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报;负责萤石采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萤石开采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负责有关执法工作。

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3.企业主体责任。所有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自觉规范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行为,提升生产经营层次和污染防治水平。对违法排污的企业,除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外,由实施行政处罚的环保部门通报金融机构列入企业征信系统,金融机构一律暂停提供新增授信支持。对恶意违法排污的萤石采选企业和氟化工企业,一经核实,坚决关闭。

(五)严格问责

省经贸委会同省监察厅、环保厅、国土资源厅、安监局每年对有关设区市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没有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对相关市、县(区)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和责任人实行行政问责,并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

编辑出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电话:0591-87802525 0591-87802804 传真:0591-87802484 公报室地址:福州市华林路76号省政府办公大楼404室 邮编:350003 刊号:ISSN1007-8894/CN35-8001/D 广告许可证:350000400218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1]94号 【发布日期】2001-09-20 【生效日期】2001-09-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投资软环境

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1〕9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改善我省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九月二十日

贵州省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开展全省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招商引资管理体制,推动各级政府部门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依法治省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和各类中介机构行为,健全市场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适应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深化全民的开放意识,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整治工作要坚持统一协调、齐抓共管、条块结合、标本兼治,科学组织、周密部署、全员参与、上下联动、分步实施,综合整治,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使全省投资软环境有明显改善,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创造条件。

二、二、工作安排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开放意识,创造和谐的舆论环境。1.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开放意识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综合整治投资软环境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都是开放形象”的社会氛围,树立创新进取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双赢”意识。

2.由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有关单位参加,对综合整治投资软环境情况进行跟踪报道。重点跟踪报道13个城市、11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省政府“窗口”部门。要公开曝光一批外来投资者投诉的典型案例,举一反

三、警醒全省。

3.由省人事厅牵头,有关单位参加,有针对性地在政府机关,特别是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开展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培训,力争在年内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全省各级政府机关,特别是涉外经济管理部门普遍进行一次综合素质教育,推动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二)以严格执法和切实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为重点,努力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1.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省计委、经贸委、财政厅、贸易合作厅、招商引资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继续对现有涉外地方性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有碍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该废止的及时废止,并及时对外公布。

2.由省招商引资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对投资者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向投资者宣传国家和省鼓励外来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组织工商、税务、环保、质监、海关、金融、国土等部门,深入企业调查政策落实情况,按规定兑现各项优惠政策;三是对以种种理由搪塞、推诿,不兑现国家和省优惠政策的单位和个人,在媒体上公开通报批评。

3.由省政府法制办、省招商引资局牵头,组织计划、经贸、建设、劳动、文化、、科技、卫生、环保、国土、财税、工商、质监、公安、海关、商检、金融等部门参加,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引进外资的有关政策措施,制定鼓励和保障外商来黔投资的贯彻实施意见,制定《贵州省保障外来投资条例》并按程序报批后施行。各地、州、市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省的规定制定相应的贯彻落实措施。

(三)以规范政务管理为重点,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使行政环境更加高效廉洁。

1.创新工作制度。由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参加,按照合法、合理的原则,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争取减少行政审批事项40%左右,同时制定《贵州省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2.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限时”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由省人事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精简、便捷、高效的原则,推行承诺办公制度,完善政务监察制度。

3.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由省纠风办牵头,各部门和行业纪检监察单位共同对行风建设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利用职务之便在办理外来投资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吃、拿、卡、要”行为,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树立良好的风尚。

(四)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市场环境更加有序。

1.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查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企业以价格或收费形式限制、妨碍公平竞争,阻碍外地产品或工程建设单位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通过行政干预或巧立名目,直接或变相歧视外来投资企业的行为。

2.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经济诈骗等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对偷税漏税、违规制作并发布虚假广告、非法促销、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整治。

3.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实行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整顿经济鉴证服务市场,行政机关必须与所办中介机构脱钩。严肃查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资信证明、虚假评估、虚假鉴证等不法行为,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及人员实行行业禁入制度。

以上工作由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五)彻底治理“三乱”,最大限度地放开经营范围,使投资者的经营环境更加宽松。

1.制止“三乱”,切实为外来投资企业“减负”。由省物价局、财政厅牵头,会同省监察厅、纠风办等部门,清理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健全落实《收费许可证》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及政策依据,杜绝“三乱”行为。推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上网公示”制度,贯彻落实《贵州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2.由省政府体改办牵头,省计委、经贸委、财政厅、贸易合作厅、科技厅、工商局、招商引资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共同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放开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帮助外来投资者降低经营成本,扶持外资企业做大做强。

3.由省人事厅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有关管理部门要提高办事透明度,建立健全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外来投资企业职工入户、就医、子女入学等提供方便。

(六)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服务体系,使服务环境更加规范有效。

1.由省招商引资局牵头,推行“一站式”办公,试行“代办式”服务。在地、州、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政府(地区行署)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开展“一条龙”服务,组织有关部门,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

2.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重点项目业主责任制,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使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由省招商引资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推行外来投资企业和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在项目选择、项目审批、企业设立、项目实施、企业经营、政策咨询等方面为外来投资者当好参谋,主动帮助外来投资者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七)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使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1.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对外来投资者投诉的重大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涉及外来投资者的案件,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2.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坚决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积极稳妥地处置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措施,增强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增强公众的安全感,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工作由省公安厅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3.健全外商投诉机构。由省监察厅、招商引资局牵头,有关部门协助,制定《贵州省外来投资者投诉管理暂行规定》,报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实行公检法司及行政执法部门外商投诉协调办案,及时查处外商投诉案件。通过理顺投诉渠道、公布投诉电话、公开办案结果,使外商投诉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八)对全省投资软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建立投资软环境综合指标评估机制和公示制度。

1.运用世界银行三期技术援助项目(《贵州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机构建设》)成果,建立全省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13个城市、11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投资软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考核,定期在媒体上公布监测考核结果,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参考,为各地改善投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此项工作由省招商引资局、统计局、贵州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

2.邀请外来投资企业代表、经济、法律界人士定期对各地、各部门改善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强化舆论监督。由省改善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监察厅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三、三、组织领导

成立贵州省改善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促检查投资软环境整治措施的落实,综合评估投资软环境整治效果,提出奖惩意见。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寿亭(常务副省长)

副组长:王正福(副省长)

刘长贵(副省长)

成 员:陶谋立(省发展计划委副主任)

耿黔生(省经贸委副主任)

封孝伦(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宜华(省公安厅副厅长)

武鸿麟(省监察厅副厅长)

季 可(省财政厅副厅长)

陈应志(省人事厅副厅长)

李含正(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姬保山(省建设厅副厅长)

刘少庆(省交通厅副厅长)

余文春(省贸易合作厅副厅长)

董林生(省文化厅副厅长)

王 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处长)

乔为建(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刘汉樵(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方学忠(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熊际翎(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武廷宪(省工商局副局长)

顾庆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石 超(省招商引资局局长)

陈仁贵(省物价局副局长)

姚 远(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季 林(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黄 坚(省编办副主任)

吴 跃(省政府体改办主任)

彭士学(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行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协调,编发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沟通指导相关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招商引资局,石超任办公室主任(兼),高邦明、王予凡任副主任。

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要求高。各地(州、市)、县(市、区)要参照省的作法,由政府(行署)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此项工作。

四、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制定工作方案,健全组织领导机构阶段。

时间2001年7月--2001年9月

实施方案报请省政府批准,成立贵州省改善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二)分解任务、宣传发动阶段。

时间:2001年10月

根据整治方案分解任务,牵头单位细化工作方案并做好实施准备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听取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意见,进行广泛的动员和宣传。

(三)组织实施阶段。

时间:2001年10月--2002月9月

各部门按照领导小组下达的任务,指定专人负责,结合实际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整治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领导小组对各地、州、市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整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在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组织总结考评,对在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措施得力、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由省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对整治工作措施不力的要通报批评。

完成集中整治工作任务后,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建立制度,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对投资软环境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加以整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政办发〔2010〕2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来华投资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来宾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二届第64次常务会审议通

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来宾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基础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国土

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

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

钩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区内的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集中连片开

展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

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的原则。政府要通过制订政策、编制规划,从土地资源配置、整合涉农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科学有序地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二)科学规划的原则。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对

农民住房建设的基础性指导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规模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制定、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规划,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促

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三)市场机制的原则。由项目所在地县级政府组建投资建设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投资企业责任、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运作,使

投资主体得到合理回报,形成投资与收益的良性循环。

(四)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原则。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后,作为农

村基本制度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改变,要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合法权益。

(五)增减平衡的原则。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建新地块

建设的集约利用水平应高于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拆旧地块复垦为耕地的数量不少于、质量不

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相相合。

(六)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要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提供多种选择,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

(七)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一方面要选取一批条件较成熟的村开展试点工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示范村;另一方面,根据试点村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方法,发挥试点村的典型带动作用,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三、基本目标

2010年,我市启动试点村的土地整治工作,到2011年完成初步选定的兴宾区和象州县共3个乡镇涉及9个行政村作为全市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实施,让2.5万农民得以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3200亩宅基地得以复垦为耕地。到2012年完成185万亩的农田整治任务,力争建成20个以上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

四、运作模式

(一)“整镇规划,整村推进,分步实施”模式。通过整片规划,对各村宅基地进行整合,将挂钩的建新区统一规划为农民集中居住区、产业用地区和经营性用地区,各县(市、区)组建投资建设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实施增减挂钩结余的周转指标实现的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建设农民新区、公共设施配套和产业配套,实现项目区内耕地平衡、资金平衡。该模式主要适用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及工业园区、旅游景区附近的村庄。

(二)“整镇规划,拆院并院,分步实施”模式。通过整镇规划,科学设置中心村,对各村宅基地进行整合,灵活调剂节余的挂钩周转指标。除安置地块外,凡使用挂钩指标的其他建设项目用地,出让所得土地收入全额纳入挂钩项目区资金专户。此项收益与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共同作为农民新区和产业配套区建设的资金来源。该模式主要适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乡和村。

五、实施政策

(一)整合项目。以增减挂钩和桂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为平台,组成项目区,在该项目区内整合其他涉农项目。

(二)统筹资金。土地综合整治所需配套资金由市、县(市、区)负责筹措并实行专户核算,统筹安排以下各类资金用于项目区建设:

1.政府委托的建设投资机构以挂钩项目区内土地出让的预期收益质押,通过市场方式运作融资;

2.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政策规定的工程费用15%的建设资金统筹安排于项目区建设;

3.收储地块使用增减挂钩结余周转指标的,土地供应所得收益由政府统筹安排,优先用于项目区建设;

4.统筹安排各项涉农资金;

5.从土地出让金中计提的用于农业土地的开发资金;

6.集体、农民和经济实体共同投资的资金。

(三)统一安排新住宅用地,适度推进公寓房安置。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民新区选址和建设规模,明确农民住宅用地面积,统一安排新住宅用地,适度推进公寓房安置。

(四)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新区的水、电、路、通讯、排污等公用基础设施统一配套建设。

(五)统一配建公共设施。统一配建学校、医疗卫生、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六)统一复垦旧宅基地。旧村异地重建后,退出的旧宅基地要统一复垦为耕地。

(七)统一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区整理后的大片耕地,要加强指导,推进规模经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要结合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规模大的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农民就近进入企业工作,提高耕地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八)统一调配使用实施挂钩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得来的周转建设用地指标,除用于抵还建设农民新区借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外,其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由项目所在地国土部门统一管理,自行调剂使用。

六、实施步骤

(一)总体部署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总体上分为前期准备、试点探索、全面实施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8月15日以前)。主要任务是各级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工作组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及村庄规划、农业产业规划、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规划,同时出台相关政策。

第二阶段为试点摸索阶段(2010年 8月15日~2011年 12月30日)。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据各县(市、区)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选择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选择试点时,选择村民有意愿、村委班子强、乡镇政府有积极性、资源有潜力、整治规模有代表性、与有关涉农工程相结合、建设资金有保障的行政村。经调查摸底,我市初步选定兴宾区小平阳镇、蒙村乡和象州县大乐镇涉及9个行政村作为我市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项目实施后,实现2.5万农民得以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3200亩宅基地得以复垦为耕地。

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月)。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各县(市、区)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整镇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到2012年底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设用地整治任务。

(二)具体项目实施步骤

1.编制规划。各县(市、区)政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调查,组织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统筹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规模和布局。编制乡镇及村庄建设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使专项规划与之充分衔接。

2.选定项目区。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取的条件,选定项目区,并组织编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实施规划、新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

3.项目区立项审批。各县(市、区)政府包装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由市国土资源局呈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4.组建建设融资机构。各县(市、区)政府组建建设融资机构作为投融资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负责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具体建设。

5.项目分解上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市政府批准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别编制项目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和组织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立项材料,逐级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批,取得挂钩周转指标和获批准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各有关部门按项目申报的渠道申请项目和资金。

6.群众工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和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获批准后,拟异地重建的农民向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乡(镇)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制定农民住宅异地重建办法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通过。村民委员会与村民签订住宅异地重建协议。村民委员会及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与建设投资机构签订本村村民住宅异地重建的总体协议。

7.新区建设。对新区使用增减挂钩方式取得的集体土地予以补偿,办理集体建设用

地审批手续,并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开展新区农民住宅建设。

8.新住宅移交。新区农民住宅建成后,由建设投资机构移交给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按有关规定分配。

9.旧宅复垦。农民搬迁完成后,由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负责将旧宅基地(包括村庄建设用地)移交建设投资机构进行整理复垦,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自查,市国土资源部门初核,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验收确认。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级人民政府、市发改、财政、建设、国土、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文化、民政、审计、广电、教育、卫生、电力、电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项目所在县(市、区)乡(镇)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配合试点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

1.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负责制定保障性政策和措施,监督管理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等工作,并于8月30日前批复试点乡镇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以及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

2.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政府是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主导者和责任人。负责整合涉农部门力量,统筹安排各项涉农资金,整合相关政策;负责辖区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编制、申报、实施、初验,组织实施,对辖区内土地综合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负责,并于8月15日将试点乡镇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以及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同时确保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的各项工作经费。

3.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的基本情况调查、土地权属调整、集体经济利益调整、群众的动员发动、搬迁安置、新居分配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协调工作。

4.发改部门负责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等工作。

5.建设部门负责于8月15日前编制好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并将乡(镇)规划报市政府审批;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民新区选址和建设规模,明确农民住宅用地面积,统一安排新住宅用地,适度推进公寓房安置,统筹城乡风貌改造资金集中投入到项目区。

6.国土部门负责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计划,组织项目选址,负责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指导和规划设计的评审。并于8月15日前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市政府审批。

7.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经费,各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统筹、项目资金使用监管、财税政策制定等工作。

8.农业部门负责于8月15日前编制好产业规划报市政府审批,负责项目区耕地质量管理、耕地土壤改良、农用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发展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等。

9.水利部门统筹小型农田水利资金集中投入到工程建设区。

10.移民部门负责统筹水库移民安置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项目区区。

11.交通部门负责统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项目区设区。

12.环保部门统筹农村环境保护资金集中投入到工程建设区。

13.扶贫办负责统筹产业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到工程建设区的贫困村。

14.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工程建设的各环节进行监察,规范工程建设行为。

15.审计部门负责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进行审计监督,组织开展建设资金专项审计。

16.卫生部门负责统筹农村改厕和农村卫生室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工程建设区。

17.科技部门负责统筹农村科技技术推广和农村文化科技室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工程建设区。

18.林业部门负责统筹农村沼气池建设等资金投入到重大工程建设区,同时搞好林业发展规划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19.民政部门负责研究制定项目区农村社区管理办法、统筹民政资金投入项目区。

20.广电部门负责项目区广播电视配套设施项目的申报和建设。

21.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区农村教育配套设施项目的申报和建设。

22.电力部门负责项目区电力配套设施项目的申报和建设。

23.电信部门负责项目区通讯配套设施项目的申报和建设。

(三)要加强舆论宣传。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发挥宣传标语、宣传册、宣传栏的作用,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的宣传,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提高农民对土地综合整治的信心,增强农民参与的自觉性,主动协作的积极性。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农民集中居住,不是农村人口简单地向城镇迁居,而是由农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从土地管理、城镇体制管理、社会保障、投融资方式等方面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套配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五)要落实工作经费。各级政府需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各级国土部门、乡镇政府和村委的工作补助经费。

试点项目区所在兴宾区和象州县可参照本方案制定试点项目区具体实施方案。

第四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8〕7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降低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为目标,严格按照《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贯彻〈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7〕273号)的要求,通过进一步理顺扬尘污染管理机制,有效提升扬尘污染管理手段,使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二、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原则

尘污染控制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管理原则,由市环保局统一牵头,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各区政府、四区两基地管委会对本辖区的扬尘污染控制工作负责。

三、扬尘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对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的管理与控制。

1.施工工地一般防尘要求:

(1)施工工地周边必须设置1.8米以上的硬质围墙或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围挡落尘应当定期进行清洗,保证施工工地周围环境整洁。

(2)施工工地内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密闭存放或及时进行覆盖;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

(3)工程项目竣工后30日内,施工单位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

(4)在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阎良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严禁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

(5)出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时,禁止进行土方和拆除施工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并采取防尘措施。

2.建筑工地防尘要求除符合施工工地一般防尘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工地现场出入口地面必须硬化处理并设置车辆冲洗台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冲洗设施到位;车辆在驶出工地前,应将车轮、车身冲洗干净,不得带泥上路。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48小时的,应密闭存放或及时进行覆盖,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3)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应铺设厚度不小于20厘米的混凝土路面,场地内的其它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开挖阶段,应对施工现场的车行道路进行简易硬化,并辅以洒水等降尘措施。

(4)施工期间,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形的物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或底下楼层时,应采用密闭方式输送,不得凌空抛撒。

3.道路与管线施工、园林绿化施工、房屋拆除施工的防尘要求除符合施工工地一般防尘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道路与管线施工中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当向地面洒水。

(2)城市绿化带移苗、补栽作业时,黄土不得随意露天堆放,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现场清理干净,不得污染路面。

(3)拆除房屋时,应当对被拆除的房屋进行洒水或者喷淋降尘(人工拆除房屋时,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除外;建筑垃圾在48小时内不能及时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

(4)房屋拆迁施工工地在清运建筑垃圾时,应参照建筑工地的防尘要求设置车辆冲洗台及配套设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将车轮、车身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4.所有建设施工均由建设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措施的实施和监督。

5.所有建设施工工地(补栽、移苗作业除外)出入口必须设立环境保护监督牌。必须注明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现场监督员姓名和联系电话、项目工期、环保措施、举报电话等内容。

6.各类修缮、装饰施工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二)加强对堆场和露天仓库扬尘污染的管理与控制。全市所有堆场和露天仓库,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1.所有露天堆放的煤炭、煤矸石、矿石、建筑材料、水泥白灰、泥土、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必须进行覆盖,并采取喷淋或者其它抑尘措施。

2.应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

3.在堆场和露天仓库出口处应设置车辆清洗台及其配套冲洗保洁设施,车辆应当在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堆场或仓库。

(三)加强对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管理与控制。从事散装货物运输的车辆,特别是运输

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原煤等易产生扬尘物料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不得撒漏。

(四)加强城市保洁防尘工作。城市主要道路及重点部位清扫保洁,应采用机械化洒水保洁,增加主要干道洒水频次,除雨天或者低温天气外,城市主要道路车行道至少每日冲洒1次。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要防止因清扫方式不当而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

四、职能分工

(一)各区政府和四区两基地管委会负责制定本辖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区属各部门履行扬尘污染监管情况进行监督;负责与辖区内施工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防治扬尘污染责任书并组织防尘业务培训;对因本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不力而造成区域扬尘污染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市环保局负责对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检查;负责对全市各类施工工地、堆场和露天仓库的防尘覆盖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负责每月对全市的道路扬尘污染状况和降尘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通报;负责年终对各区、四区两基地及各有关部门的扬尘污染控制工作进行考核。

(三)市建委负责对全市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市市政管委会负责对全市市政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五)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对全市各类施工工地的围挡情况、出入口硬化情况、车辆带泥上路情况、拆除房屋采取湿法作业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渣土清运车辆的沿途抛撒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六)市房管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和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对所属房屋拆除、拆迁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七)市市容园林局负责对全市园林绿化施工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配合市城管执法局对渣土清运车辆沿途抛撒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全市道路保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杜绝因道路保洁质量不高或道路保洁方式不当而造成扬尘污染。

(八)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九)市地铁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地铁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十)市三环建设指挥部负责对三环建设全线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十一)市监察局负责对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四区两基地管委会落实本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督查。

五、监督管理与处罚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1.各类施工工地易产生扬尘的土堆、砂堆、料堆、建筑垃圾未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的;

2.各类堆场和露天仓库对煤炭、白灰、煤渣、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露天堆放的。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1.房屋拆除未采取湿法作业的;

2.各类建设施工区域未设置有1.8米以上的硬质围挡或围墙的;

3.施工工地出入口未进行净化处理或没有配备专门的清洗设备和人员的,施工运输车辆车体和车轮带泥土驶出工地的;

4.渣土清运车辆沿途抛洒的。

(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1.在绕城高速公路范围内进行现场搅拌混凝土的;

2.在4级以上(含4级)风力时,继续进行土方施工的;

3.从正在建设或装饰的建筑物上向外抛洒、倾倒各类废弃物的。

六、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区政府、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控制扬尘污染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根据本级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和落实进一步的具体措施,实行领导负责制,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要把责任明确到街办、社区和个人,做到扬尘污染控制任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取得实效。

(二)注重协调,强化督查。控制扬尘污染体现着城市管理的综合水平,涉及部门较多,为便于协调,各区政府和四区两基地管委会都要成立相应的扬尘污染管理机构与市环保局衔接。对区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市环保局要帮助协调解决。市监察局和市环保局要组成督查组,对各区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落实本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督查,对行政不作为、以罚代管、未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的,一经查实,必须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市区各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在接到举报电话后,对非本部门主管的事项应在1小时内移交相应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必须在接到移交后12小时内进行查处。

(四)市级各有关部门对本部门主管的建设施工项目,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防治扬尘污染责任书并对施工单位进行防尘业务培训。

(五)建立联合检查机制和考评制度。市环保局要牵头组织市级各有关部门对全市各类施工工地的防尘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要将检查结果作为各区政府、四区两基地管委会和市级各有关部门全年目标考评的重要依据。

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03月31日 实施日期:2008年03月31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关于印发《平子镇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府发„2010‟76号

关于印发《平子镇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直各单位:

现将《平子镇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予以印发,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六月二十日 平子镇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县要求,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发展活力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推进环境友好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使农村饮用水源得到改善,工业企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实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

庄道路硬化平整,安装照明设施,改善村庄道路通行状况,真正做到街内街外一个样,街道村庄一个样,村容村貌一个样,努力展现山青、水秀、景美的镇村新貌,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二)全面开展生活污染治理。一是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理“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流、建筑乱建),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加快“四改”(改房、改灶、改厕、改圈),实现“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街道亮化)等活动,净化村庄和农户环境。二是加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的村庄垃圾处理可采取就近简易填埋,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要根据村庄规模和卫生要求配置一定的垃圾筒,设立垃圾仓,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资源化利用或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要采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三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行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等综合利用工程,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在夏、秋收季节开展专项检查,疏堵结合,防治因

方施肥技术,提倡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六)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创建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村建设为重点,把农村综合整治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一批生态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四、实施步骤

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5月20日开始,至11月25日结束,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20日至5月31日)。各村、各单位要根据整治工作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成立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安排部署,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1日至10月31日)。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各单位整治工作进行指导、督办,作家喻户晓、全民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发现典型,推广经验,曝光问题,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四)严格考核,确保成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今年全镇环保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检查指导,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对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表彰。

主题词:环境整治 实施方案平子镇人民政府 2010年6月20日印发

(共印60份)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萤石采选业及氟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