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方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1: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x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x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方案》。

第一篇:xxx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方案

Xxxx公司关于开展

“xxx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xxxx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以及市安监局《关xxxx的通知》,加快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根据省政府及市、区相关文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公司成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副组长:xxxxx(分管副总)组员:xxxxxxx

三、职责:

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落实本单位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负责组织制定相应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保证安全生产的安全投入,贯彻落实相关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做好公司“双控”(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规范运行情况。负责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及制度,对各区域风险管控进行监管落实,对公司分级风险管控点做到定期检查,对各个风险控制点悬挂警示标示及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保部:负责组织公司级综合性检查,制定综合检查表,并督促隐患治理与整个工作。负责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制度,对各部门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进行监督落实;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对公司风险管控点需要定期检查,对各个风险控制点悬挂警示标示及相应处置措施等。

其它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关于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各项工作,根据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实施。

四、工作计划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7月9日—8月20日)。为切实落实“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班前会时间组织员工学习《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围绕如何发现危险点、进行风险辨识、隐患排查进行学习和讨论。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的危险点,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8月21日—9月20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先确定风险类别(机械伤害、泄漏、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和高温、噪声、粉尘、矽尘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根据LEC分析法将辨识出的风险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对重大危险源、极易造成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

3、明确管控措施(9月21日-10月20日)。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明确管控重点、管控部门、管控人员。其中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应当制定专门管控方案。

4、风险公告警示(10月21日-11月5日)。公布本公司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器材和撤离通道。

5、事故隐患排查(11月6日—11月30日)。本次隐患排查针对各个危险源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建立全员参与、全岗覆盖的排查机制。隐患排查包括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

隐患排查工作要求,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保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开展专项排查:

(1)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程制度、修改或者废止;

(2)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3)停工停产后需要复工复产的;(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的;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富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

(6)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

6、事故隐患整改(12月1日-12月30日)。隐患将根据行业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将隐患等级确定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隐患整改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详见附件《事故隐患整改单》)(1)治理的隐患清单(2)治理的标准要求(3)治理的方法和措施(4)经费和物资落实(5)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6)治理的时限要求(7)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8)复查工作的安排(9)其它需要明确的事项

五、工作要求 1.做好宣传引导。利用班前会宣传,工作间歇学习,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积极宣传,加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好的氛围

2.强化推行。在领导小组的监督下,要求各部门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尽快开展相关工作。

xxxxx公司 xxxx年xx月x日

第二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精神和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公司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安全风险;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客运生产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特制订本方案。

二、法律依据和引用文件

1.国务院安委办【2012】28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2.安监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交安监发【2017】60号《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和《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暂行办法》

4.DB37/T2882-2016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体系通则》 5.DB37/T2883-2016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三、术语、定义

1.DB37/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体系通则》界定的术语和定义。2.DB37/T2883-2016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界定术语和定义。

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基本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务求实效

①公司成立有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简称“两个体系”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等。

“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办,邵宪民为领导小组组长。②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③目标任务

建立全员参与、分级负责、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事故预防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目标任务

a.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b.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c.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专人监护制度; d.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f.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目标任务 a.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b.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c.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d.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e.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f.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g.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h.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3)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④职责分公

1)“双体系”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推进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

对公司危险源组织分析评价和隐患治理评估,决定风险管控层级和隐患治理层级,建设符合本公司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2)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风险管控和排查治理机制,组织开展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制定可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保障控制措施的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

4)分管安全负责人

组织推进、协调、监督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职责;

5)其他分管领导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分管负责人是分管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6)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编制分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组织风险分析和评价,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监督、考核。

7)各部门负责人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部门负责人是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管辖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8)从业人员(职工)

落实“一岗双责”,从业人员(职工)是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执行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和要求,对本岗位风险辨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警负责。

2.深化融合、持续改进

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与企业现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②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方法,强化过程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有效性,提高管理水平。

③将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改进纳入工作计划。

五、工作计划

1.宣传发动,排查危险源。

各部门认真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条幅、LED电子屏积极进行宣传。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司和分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本方案引用的文件和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等。

各级岗位员工,人人参与“两个体系建设”活动。2.确定风险等级,制定、改进控制措施。

对排查识别出的危险源逐项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策划、评审控制措施; 3.明确管控层级,分级管控常态化

①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明确风险管控层级,分公司管控层级分为分公司级、部门级和岗位级。

②建立沟通和风险预警机制。4.风险公告警示

①将风险基本情况、应急措施等信息通过安全手册、公告提醒、标识牌、讲解宣传等方式告知本单位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知道、督促做好安全防范。

②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纳入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③对存在较大安全生产风险的风险点设置告知卡,标明本风险点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5.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形成隐患排查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6.持续改进

①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②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改进纳入工作计划,深化两个体系建设。

1)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应当编制评审报告,根据评审报告要求对双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和优化,确保各层级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2)每年根据风险预空工作的情况,结合本生产经营计划,在已有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基础上,对发生变化的风险和新增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管控。

3)依据上分析管控的结果,对等级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评估等级,调整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六、风险分级管控

1.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排查风险点 ①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可按照营运车辆、设备设施、停车场、检修区域(车间)、办公区等进行划分。

②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客运生产过程中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驾驶员习惯性违章、运行线路通行环境复杂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2.风险辨识、评价 ①辨识内容

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②辨识依据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事故案例;

辨识风险点内的有害因素时,可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对人、机(物)、环、管四大因素类别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及交通事故类型进行预估。

③辨识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SCL)

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等风险点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辨识;

安全检查表法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将设备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按照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a.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b.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c.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d.SLC《安全检查表》格式。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2018年1月10日

第三篇:《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解读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全面解读

石家庄桥西区安监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于7月1日正式实施。

《规定》共分六章三十条,对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是明确界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和监管部门的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辨识频次和内容。《规定》施行起三年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辨识;三年后,高危行业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辨识。

三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管控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编制发布风险分布图,修改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开展风险辨识管控专项培训,评估分析和改进管理制度。

四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对风险实行分级管控。生产经营单位要将辨识出的风险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并逐一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制定专门管控方案,对风险的管控情况实行动态评估。

五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的频次和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

六是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案件查办、违法企业处罚和追责问责“四个清单”。

《规定》相关解读

一、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出台的背景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简称“双控”。2016年1月,总书记对“双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办下发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双控”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方法措施。

2016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构建“双控”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我省是经济大省、资源大省,高危行业集中,高危企业众多,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积极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从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双下降,事故起数由9886起下降到4849起,死亡人数由2895人下降到2496人,分别下降50.95%和13.78%。但是,事故的总量依然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基础依然薄弱,事故多发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通过对大量的事故原因进行剖析,事故的发生与风险辨识不全面、风险管控不到位、隐患治理不闭环,有着直接关系,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把风险辨识出来进行有效的管控,把隐患排查出来进行有效的治理。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和颁布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这就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8﹞第2号。

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在制定过程中,省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讨论。5月7日省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这一规定,许勤省长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这一规定是我省认真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法制体系的具体措施。坚持关口前移,把风险管控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位置,这完全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制定这个规定很有必要,非常及时。

二、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共分六章三十条,对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一是明确界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和监管部门的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二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辨识频次和内容。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要进行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规定》施行起三年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辨识;三年后,高危行业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全面辨识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生产经营环境、从业人员的作业行为、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重要因素。在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前,以及发生事故后要开展专项辨识。三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管控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编制发布风险分布图,修改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开展风险辨识管控专项培训,评估分析和改进管理制度。四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对风险实行分级管控。生产经营单位要将辨识出的风险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并逐一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制定专门管控方案,对风险的管控情况实行动态评估。五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的频次和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应当对从业人员行为、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组织隐患排查,并建立排查清单和治理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严格组织整改。六是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案件查办、违法企业处罚和追责问责“四个清单”;制定并发布各行业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对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的自辨自控、隐患的自查自改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对重大隐患实施督办。

三、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解决了四大问题

在这一规定制定过程中,认真总结提炼各生产经营单位两年来“双控”工作的成功做法,借鉴了其他省市的有益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了“双控”中的四大问题。一是解决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不到位的问题。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升级为隐患,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就可能发生事故。“双控”规定把风险的辨识管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把隐患排查这一关口前移到风险辨识管控这一环节上,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双控”规定中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全面辨识,根据情况及时开展专项辨识,并规定了辨识的频次和内容。二是解决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不明确、不具体的问题。在“双控”管理上,生产经营单位最大的问题就是“双控”责任不明确、工作机制不健全,风险的辨识不全面、管控的措施不到位、隐患的排查无重点、隐患的治理不闭环。针对这些问题,“双控”规定中一一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例如“双控”规定中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在风险辨识管控方面要履行六项职责;生产经营单位要明确上至主要负责人,下至从业人员的具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每季度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三是解决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双控”监督没有法律依据和有力抓手的问题。虽然“双控”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多时间,相关的文件发了不少,专项督导也组织了很多,但政府监管部门在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上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不落实主体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惩戒缺乏法律依据和有力抓手。《规定》中明确和强化了政府部门监管手段,严格了法律责任,有利于各行业领域监管部门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例如“双控”规定明确,对生产经营单位不按规定要求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七种行为,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拒不执行整改指令消除隐患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在处罚生产经营单位的同时,对其主要负责人也要进行处罚;在实施行政处罚的基础上,还要按相关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列入失信名单并公告。四是解决了政府部门履职不到位无问责依据的问题。“双控”规定中明确,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领导责任和协助责任,未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未制定、发布和修订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或指引,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对企业在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提出了以下明确要求:《规定》突出关口前移、源头管控,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对加强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一是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六项管控职责,并要求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及从业人员的责任。二是明确了企业开展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内容和频次,《规定》施行起三年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辨识;三年后,高危行业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辨识。三是要求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将风险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要逐一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四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建立隐患排查清单、编制隐患治理信息台账,明确了具体内容。五是明确了违法责任,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的企业,加大了对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对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者不按照行政决定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的,降低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负责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或者列入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告。

河北省在贯彻执行《规定》推动“双控”机制建设开展的重点工作:一是要大力开展宣贯工作。各级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都要深入开展专题学习,把《规定》纳入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切实让所有人学法、懂法、用法,为我省安全生产“双控”工作持续推进奠定基础。二是分行业制定规范。省级各监管、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并发布各行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指导手册或指引,尽快指导各行业领域开展工作。三是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贯彻落实。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一个台账、四个清单”,落实好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上报、整治、销账等各环节工作责任,形成覆盖所有区域、行业(领域)与企事业单位,并一直延伸到企业班组和岗位,规范完善的“双控”体系与协调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将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规定》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不按《规定》落实“双控”责任,风险辨识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及时的,要依法予以处罚,通过严格的执法倒逼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履行规定的职责。

《规定》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监管责任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制定工作标准。为指导企业开展“双控”工作,统一全省标准规范,要求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并发布各自监管、主管行业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或者指引,每两年修订一次。二是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的自辨自控、隐患的自查自改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通过强化信息化监管等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动态监管。三是明确提出要建立重大隐患督办制度,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案件查办、违法企业处罚和追责问责等清单工作机制。四是执法检查。要求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时应对“双控”进行重点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制定出台《规定》的重大意义:一是落实总书记和国家要求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强调要将“双控”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安委办有关文件也对“双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规定》,有利于真正把总书记指示精神和国家的要求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需要。通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大多事故是因为企业“双控”工作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控不住升级成隐患,隐患治理不好而造成的。为此必须切实做到源头管理和关口前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三是对企业“双控”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对风险辨识管控工作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我们这部规章就是以法的形式把有益经验固定下来,形成“双控”机制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执行《规定》规范各级行为,从而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

《规定》的适用范围:《规定》是一部政府规章,适用于我省各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和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应该严格依照《规定》落实“双控”主体责任,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该依据《规定》履行监管责任,通过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双控”工作不断提升水平。

六、公民与法治:《规定》与目前执行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相比,在“双控”工作上提出了哪些创新要求?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正处级监察专员吴志鸿:《规定》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注重结合我省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际,把两方面内容相衔接,并把隐患排查的重点放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上,可以说,提出了很多亮点和创新内容:一是明确班组是确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班组对风险的具体管控措施;二是对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衔接做了明确规定,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三是将王东峰书记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案件查办、违法企业处罚和追责问责“四个清单”的指示纳入了《规定》,要求实行清单化管理;四是加大了对违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在对企业处罚的同时,重点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设定了罚则,以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切实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抓住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五是首次提出了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总监(首席安全官),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关于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鲁安发〔2016〕32号)、临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临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转发省安委会关于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临安发〔2016〕33号)按照临沂市安监局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管控、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到2016年年底,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长:曹开营

副组长:杨茂德邵明展 杨建

成员:王德胜、赵庆成、靳连义、杨云和、付信坤、杨洋、宋涛、李东、江美艳、陆晓燕、马启军、周平亮、王玉胜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HSE部,杨建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标准和依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2.《关于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鲁安发〔2016〕32号)

3.《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

四、工作计划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8月10日—8月31日)。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条幅进行宣传。利用学习时间和班前班后会时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学习和讨论,各单位员工要人人参与“两个体系建设”活动。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危化品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风险排查主要依据《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2.确定风险等级(9月1日—9月15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A/B/C/D/E级(E级最危险,依次降低)(风险具体分级标准依据《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3.明确管控措施(9月16日—9月30日)。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工段、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管控手册”。

4.风险公告警示(10月1日—10月31日)。公布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器材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周边企业。

5.排查消除隐患(10月10日—11月30日)。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五、职责分工

1.安全环保部负责“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并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基础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负责“两个体系建设”管控手册的审核和上报;负责“两个体系建设”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负责消防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2.生产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包括安全隐患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公司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中负责组织工艺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3.设备部设备组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4.设备科电气仪表组负责组织电气、仪表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5.科技研发中心负责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6.仓储中心负责组织储运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7.财务部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划拨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费用,监督落实费用的闭环管理。

8.各车间是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车间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负责对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实施整改,并根据职责分工,按要求向相关单位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

六、工作要求

1.做好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坚持宣传先行。利用条幅等方式积极进行宣传,加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

2.强化工作推动。各部门要针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推动各单位尽快开展隐患排查和统计工作,并定期向安全环保部汇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全部完成。

3.注重联动配合。各部门两个体系建设要做到“四个结合”,要与落实主体责任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与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密切配合。

4.向两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企业学习。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可向取得重大成绩的企业学习,参考公司的实际情况,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少走弯路,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

5.严格考核问责。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督导考核,四个车间和仓储中心要成立以负责人为组长的“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专人负责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各单位认真总结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报“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公司对推广价值高的经验和做法公司予以重奖;对工作开展不力、流于形式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予以重罚。

2016

史贝美肥料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年8月8日

第五篇: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8〕第2号)【2018-07-01实施】

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结合河北省实际,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因素辨识管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已经2018年5月7日省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 许勤 2018年5月21日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因素辨识管控(以下简称风险管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以下简称隐患治理)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并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总监(首席安全官),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可视、有痕、便捷、实用的原则,科学设计作业审批票(证)、生产作业现场点检表、告知卡(单)、工作流程图、公示牌(板)等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工具,用于本单位各层级、各岗位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发包或者出租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当在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租赁合同中,约定涉及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相关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社会服务机构提供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服务的,安全生产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各类开发(园)区管理机构等应当按照职责做好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相关工作,并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履行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管理责任。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以及公众的安全生产风险与事故隐患防范意识。

第二章 风险因素辨识管控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风险管控职责:

(一)建立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

(二)根据生产组织、工艺等行业特点,逐级编制并发布风险分布图;

(三)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计等环节变化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四)建立危险作业、动能隔离上锁挂牌、风险岗位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五)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安排专门课时对风险辨识方法和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培训;

(六)定期评估分析和改进有关管理制度,并告知从业人员;

(七)其他风险管控职责。

第九条 风险因素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三年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辨识。本规定施行满三年后,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辨识。

在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及时开展专项辨识,并根据辨识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层次逐级划分和确定风险因素评估单元,并根据评估的目标、范围、专业技术力量等客观情况,选择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风险辨识方法。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全面辨识:

(一)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

(二)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

(三)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

(四)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六)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对重大危险源、极易造成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风险等级,逐一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管控重点、管控部门和管控人员。其中,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还应当制定专门管控方案。

在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使用新设备、变更工艺技术过程中,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对相应的风险重新进行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班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前或者交接班时,应当进行风险确认和风险管控措施预知、设备设施检查等安全确认,并及时排除新产生的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当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物品存放等涉及安全的事项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开展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指导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在风险部位、岗位或者车间进行公示。在有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应当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设立包括疏散路线、危险介质、危害表现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板)。学校、医院、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以及玻璃栈桥、悬空桥梁、人行隧(廊)道等设施,还应当按照规定的距离、密度、内容设置安全风险警示牌(板),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第三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对照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检查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编制隐患治理信息台账。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应当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应当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复查结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

第十七条 事故隐患排查包括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隐患排查制度要求,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展专项排查:

(一)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程制定、修改或者废止的;

(二)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停工停产后需要复工复产的;

(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的;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

(六)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隐患排查:

(一)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

(三)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其他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行业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将隐患等级确定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隐患清单;

(二)治理的标准要求;

(三)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四)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工时安排;

(六)治理的时限要求;

(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八)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

(九)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实施前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具体负责整改人员进行论证,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参加。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省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并发布各自监管、主管行业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或者指引,每两年修订一次。

制定指导手册或者指引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的自辨自控、隐患的自查自改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通过强化信息化监管等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动态监管。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纳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并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主体责任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时,应当对照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与隐患治理信息台账,重点检查风险的辨识、分级和管控以及隐患的排查、分级和治理等内容。

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其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依法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重大隐患督办制度,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案件查办、违法企业处罚和追责问责等清单工作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治理方案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对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者不按照行政决定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的,降低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负责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或者列入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类开发(园)区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购买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等方式,广泛听取对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的;

(二)未按规定开展全面辨识或者专项辨识的;

(三)未按规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风险管控动态评估的;

(五)未按规定开展隐患排查、确定隐患等级的;

(六)未按规定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或者未按方案组织整改的;

(七)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整改指令、消除隐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未设置警示标志、标识,未设立公示牌(板)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检查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并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的,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领导责任和协助责任的;

(二)未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未按规定制定、发布和修订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或者指引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

第二十九条 微小企业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按照国家和本省微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xxx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方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x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方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培训试题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培训试题 日期: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 )、(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培训试题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6分,共计30分) 1、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 )”、“( )”、“( )”和“( )”。......

    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解读

    《**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解读《**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1月31日起施行。这是新形势下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有关知识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和省......

    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哈爾濱市軌道交通 3 號線二期工程 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工作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 北京鐵城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哈爾濱軌道交通工程 3 號線二期工程監理Ⅲ標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和寿光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

    xxx公司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介绍(精选5篇)

    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园区企业同仁: 根据大会安排,就我公司在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方面与大家进行......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山东磐金锻造机械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