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责任问责制(完善版)

时间:2019-05-15 01:4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责任问责制(完善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责任问责制(完善版)》。

第一篇:安全责任问责制(完善版)

安全责任问责制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强化各级干部、职工恪尽职守、依法治企意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政令畅通,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实际情况与需求,特制定本问责制。

第一条、定义:

安全生产责任问责制是指公司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及问责的对象在其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职责范围内,由于未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未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致发生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进行责任界定并进行相应行政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的制度。

第二条 问责对象:

安全生产责任问责的对象(以下简称安全问责对象)为公司所属各部门、各控股子公司的全体干部、员工。第三条、安全生产问责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副总及总经理助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主任:公司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启动问责追究的情形:

① 未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指令、决定、办法及相关规定,导致安全工作目标任务不能完成,影响工作开展,造成人员、财产、形象损失的。

员工向公司安全生产问责工作小组报告或举报安全问责对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

③ 对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不认真受理、答复,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损失的。

④ 未认真履行其安全生产职责,管理不力、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工作的。

⑤ 对职责范围内存在的问题、隐患,未及时进行汇报、整改和解决,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的。

⑥ 对重大安全事项,违反决策程序、主观盲目决策或滥用职权、违章指挥,造成事故或损失的。

⑦ 对事故隐瞒不报、弄虚作假、虚报、迟报的。

⑧ 对所管辖的部门或人员管理、监督不力,导致其发生严重违反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对所管辖的部门或人员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滥用职权违章指挥等行为包庇、袒护、纵容的。

⑨ 在发生重特大事故及事关国家重大财产损失、员工生命安危的紧急时刻,拖延懈怠、推诿塞责,不按有关规定开展行动,未能及 2

时、有效地启动紧急预案进行处理,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与扩大,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⑩ 发生事故时,对照条款达到问责程度的;经知情人举报和核查属实的。应由公司对安全问责对象进行问责的其它事项。

第五条、问责制的启动与工作流程:

依照相关规定,公司遇第四条相关情形后,经公司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后,由安全生产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指派人员组成专项工作小组限期对安全问责对象进行调查问责,实事求是地向领导小组报告调查结果、提出处理建议,最后由公司办公会议依据责任调查报告做出责任追究处理决定。

第六条、问责制的工作原则:

(一)安全生产问责制,根据安全生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坚持公正、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理念,对相关问责对象追究与过错相对应的安全责任,并通过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方式改进工作,减少或规避安全隐患。

(二)问责对象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要求、注意事项等,参考公司人事任免、分工文件以及部门内部岗位分工和派工单等相关文件。

(三)公司所属各部门、各控股子公司全体员工围绕各自岗位工作,严格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贯彻、执行、落实国家、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流程、措施、办法等,主动接受广大员工和各相关组织的监督,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安全问责对象需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调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检举、举报的单位和个人。第七条、责任的等级与主要职责:

一级:第一责任人(一般为科长及以上人员):负责主持某方面工作,落实相关工作的人员安排与物资统筹,控制工作的流程、进度和品质,根据工作要求和目标对工作内容、流程、标准、注意事项等进行必要的补充、细化和明确(不得与公司管理制度相矛盾),承担相应责任的工作人员。

二级:具体工作责任人:服从“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安排和指令,负责分担、协调或独立开展某项具体工作,承担相应安全责任的人员。工作中如发现问题或隐患,应灵活采取应对措施并及时向“第一责任人”汇报,等待具体工作指令。

三级:相关责任人:配合或协助具体工作责任人开展同一项工作,自觉提醒并辅助具体工作责任人做好安全生产的工作人员。第八条、责任的分类:

(一)管理责任:各级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教育不够,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预防不足,对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排、组织、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检查、指导不够,对安全应急事宜准备、应对不力等等,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或造成了事态的恶化。

(二)主要责任: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组织不到位、布置不严密、方法不科学、执行不规范等过失和失职行为(擅自拆除、毁坏或挪用安

全、保护、自动装置和设施,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等),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在事件中起主导作用。

(三)次要责任: 相关工作人员由于过失、疏忽等原因,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同等方面工作隐患视而不见,未能对安全生产进行必要的提醒与协助,导致事故的发生。第九条、一般情况下的责任界定:

(一)工作人员如未按公司或部门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流程、措施以及上级责任人要求开展岗位工作,造成工作过失、过错、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等情况,由该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如公司或部门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流程、措施等对如何规范开展某项具体工作未做要求,上级责任人又未对该项工作的流程、标准、注意事项等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当相关人员自行开展工作,在非主观故意或过失的情况下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等,由二级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承担管理或次要责任。(如无二级责任人,则由一级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

(三)一级和二级责任人应结合安全生产需要,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置。非紧急状态下应以书面形式向上级领导递交相关的隐患排除可行性报告进行风险规避,待批复后施行;紧急条件下应立即停止可能存在危险隐患的工作,第一时间向上级责任人汇报、请示,按回复的指令开展工作。如无相关报告,遇可控、可防安全隐患,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等情况时,由二级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相关工

作人员承担管理或次要责任。(如无二级责任人,则由一级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如已提相关报告,则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责任。

(四)无特殊情况,一级责任人的上级领导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第十条、问责追究方式:

① 限期整改;

② 诫勉谈话或效能告诫; ③ 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④ 罚款;

⑤ 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⑥ 通报批评或责令公开道歉; ⑦ 警告; ⑧ 严重警告; ⑨ 记过; ⑩ 记大过; 11 停职离岗思过; 12 调岗; 13 降职; 责令辞职或免职; 15 撤职;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注1:以上处理决定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注2:发生经济损失的,对负责人及相关责任者,根据责任主次原则,以事故损失的5%—10%为罚款总金额并按比例进行处罚(个人最高罚款金额为本人的平均月工资)。注3:意外事故可酌情减免经济处罚。

第十一条、对安全生产问责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的,依照公司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生产安全问责对象有违反法律的行为,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安全责任问责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调查组工作人员与行政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对安全问责对象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处理决定应当说明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如安全问责对象对行政处分有异议,或者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起3日内向中心申请复核。

第十五条、在复核期间,行政处分一般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的,应当及时纠正。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第十六条、本问责制解释权属********有限公司。第十七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第二篇:完善行政首长问责制

完善行政首长问责制,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干部问责制度。行政首长问责的条件不以行政首长主观上存在过错为前提,只要其管辖范围内发生规定的应当问责的事项即可问责。行政首长问责的重点包括:违法决策和严重不当决策行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推诿拖拉、敷衍塞责等行为;在社会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失职渎职的责任;在机关内部管理中应为不为、放任不管以及个人言行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等行为。为防止行政首长借“集体决策”推卸责任,对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问责,要创新问责方式。一是要明确决策责任由主持会议的行政首长或党委书记负责。二是要实行重大决策失误的集体辞职制度,使“集体决策”承担“集体责任”。三是要建立决策讨论、辩论、投票记录与备案制度,对于决策会议上持赞成态度的要严厉追究责任,对于不表明态度者也要进行追究,对于反对者可以免予追究。

科学划分行政责任。如不同层级之间责任划分、正副职之间责任划分不清。针对这一问题,一是要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二是合理划分正副职之间的职责权限。应根据各自明确的分工范围来划分正副职之间的责任,行政正职负领导责任,副职就分工范围内的具体事项负直接责任。三是合理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有针对性地调整职责分工,减少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事权分离等现象。四是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形成责任闭合环路。五是落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职责,明确划分行政首长与其他人员的职责权限,准确界定有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健全干部问责的制度体系。在干部问责制度方面,谁来启动问责、如何启动问责、责任分配、受责官员复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的制度设计和规范。一是要加强异体问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对干部的问责、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干部的问责、司法机关对干部的问责、民主党派对执政党和政府的问责等。要扩大干部问责的主体,使问责的启动主体多元化,不仅由上级行政机关提出问责要求,而且应当允许一定数量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甚至公民个人联名提出;扩大启动问责的范围,通过立法方式规定及时启动问责程序。二是要规范干部问责的事由和情形。三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问责程序,如提案、立案、调查、申辩、审议、决定、复议、申诉等,实现行政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四是要加强责任监察,充分发挥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问责作用。五是要完善被问责官员的复出程序。被问责而辞职或免职的官员复出,其程序应当公开化,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干部政治问责机制。政府的一切施政措施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民意为依据,如果政府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就要承担政治责任。一是要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追究政府及其组成人员政治责任的最重要手段——预算控制权。二是要完善人大的罢免权。对启动罢免的情形、罢免案的提出、罢免案的审议与表决等程序要予以明确的法律规定。三是要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对引咎辞职的责任主体、过错的性质和大小、过错的具体情形、引咎辞职的具体程序以及引咎辞职的监督等都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四是要完善质询制度。要依法规定质询案的相关规则,如质询案的提交期限、质询人的提问、被质询人的答复和辩解权利,质询情况的通告和报告等。要明确规定,人大代表有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首长的重大或严重不当行为提出质询。还要健全与完善国政调查制度、不信任投票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违法、不当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要严格问责制度,把问责制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事前问责进行提醒,事中问责进行督促,事后问责进行诫勉。要强化对违法行政行为与不当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对不贯彻落实、拒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的行为,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及时履行职责、拒不履行职责以及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篇: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市属各办、局:

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发布实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贯彻实施中,仍有部分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宣传不扎实,工作找不到头绪等问题。为扎实推进四项制度工作的落实,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现将进一步抓好四项制度贯彻落实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推行四项制度是省、州、市人民政府向各族群众和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贯彻落实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举措。我市作为州人民政府推行四项制度的重点联系和指导市,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推行四项制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省、州、市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对推行四项制度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检查,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健全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组织机构、专职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四项制度的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三、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四项制度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将四项制度的学习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列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学习四项制度与个人考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培训效果的运用。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将四项制度列入日常学习重要内容,并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打开工作新局面。

四、明确范围,全面推进

为确保四项制度工作的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确定了我市推行四项制度的实施步骤和重点。

(一)工作步骤。我市推行四项制度的步骤为: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宣传动员、学习培训、制定承诺、上报审核、公开承诺、征求意见、改进完善、督促检查、总结评估等12个步骤。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工作步骤,结合实际,查缺补漏,增强贯彻落实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月1日至7月31日,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将制定专项督查计划并实施专项督查;8月1日至8月31日,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对实施四项制度情况进行“回头看”查找存在问题,完善规章制度。

(二)重点推进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等10个行政许可较集中、行政执法较普遍、与群众联系较密切的“窗口”机关为市人民政府重点联系和指导单位,同时,确定嘎洒镇的重点联系和指导的乡镇。

五、制定方案,公开承诺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市行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实施方案》(景人劳发〔〕46号)的要求,制定并公布本机关服务承诺事项,并以此为突破口,从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入手,从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入手,从关键环节抓起,着力抓制度建设和落实,创新管理体制,不断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搞好服务。

六、加强督查,确保质量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四项制度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开展四项制度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将按工作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四项制度各个步骤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将根据省、州行政机关四项制度考评实施办法制定市行政机关四项制度考评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检查考评机制。

七、健全机制,确保落实

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州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州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州投诉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参照《省人民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的十种问责情形和十种问责方式,建立健全问责机制,量化、细化问责情形、方式、程序,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实施四项制度过程中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四项制度,推动四项制度实施工作向纵深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摘要】我国行政问责制在问责主体、对象、方式、程序等方面还不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常态化,能够使官员预测到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避免失职失责行为的发生。这必将有利于官员的清廉公正,也有利于对民众权益的维护,对法治政府、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问责 意义 完善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被广泛应用于公共行政领域,并发挥出了其作为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民主政府的重要途径的作用,成为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问责在实施过程中,强化了官员的责任意识,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及现状

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我国行政问责制尚未形成制度化的法律,多是散见于一些规定和条例中。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正式实施,2002年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作了明确规定。2003年因“非典”而颁布实施的《公共卫生突发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2003年8月27日通过的《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及违反本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专门规定了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党员干部给予相应处分。2004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对决策责任的追究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同时在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将“权责统一”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2006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则进一步将行政问责法制化和规范化。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8年2月中央提出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使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有法可依,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进步。

推行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民代表表达人民的意志,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其根本保证是责任政府体制的建立,要求行政机关对权力机关负有严格的政治责任。而行政问责制的启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推进民主政治的实现,推动社会进步,而且还对重塑政府责任和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体现了国家机关依法治国、法治行政的原则与精神。自迈耶提出依法行政原则已有百年之久,但依法行政依然是行政法的基本理念。①而且还将继续作为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存在下去。任何行政活动必须有法律依据,任何行政活动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只要违法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法治社会基本的要求,而不论其身份、地位。因此,推行行政问责制,体现了依法行政基本原则的要求,即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行政问责制的实施,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使政府严格依法办事,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权威。这样,政府不至于朝令夕改,每一次的行为也能充分体现民众的意志和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政府守法、诚信,不仅有利于维护其自身的权威,也有利于政令畅通。民众也因政府的守法、诚信,而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其作为社会一份子的重要作用,从而呈现出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和表现。一方面,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使得部分违规官员被追究责任,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民众的响应,密切了干群关系,促使行政管理者认真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从制度设计和目前各地行政问责的实践经验看,这一制度还有利于避免政府职能的官僚化,有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约束公务员和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促使他们真正对人民负责,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规范行政问责制的问责主体制度。根据宪法、组织法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不仅有行政机关内部的上级对下级的同体问责,还有人大、政协、民众等异体问责,但目前的问责仅限于同体问责。同体问责因上下级隶属和业务熟悉等原因具有快速高效性,但也因此种关系使得问责易流于形式。为实现向人民负责的目的,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治体制,也为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这一政府机构,在行政问责下,须强化上级监督下级的责任,但不能仅仅是上级对下级,更不能将问责制简单地等同于上级惩罚下级,否则,这样的问责制度将难以实现责任政府的目的。问责制的完善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体现巩固和完善民主政治的目标,将问责制的完善与党内民主的健全和民主政治的建设步伐相联系相协调。也就是说,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强化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问责责任,并且运用已有的其他制度资源来健全行政问责制,以便建立问责的长效机制。

严格划定行政问责制的责任对象。“权责一致”原则贯穿于行政法的始终。职权与职责相一致,要求在问责时严格划定责任对象范围,即哪些人需要承担公共权力不当使用或者未尽职责的责任。既不能让责任人逍遥法外,也不能让无辜者受罪。授权的范围有多大,就应当在多大的范围内问责。否则,若问责与现实的职责格局不符合,则难以起到问责的真正作用。目前我国行政问责的法理依据主要是法规、规章和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纪律规范,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比较少。再加上,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相互推诿,以至于在问责中,具体应当由谁承担责任,模糊不清。因此,考虑到现实的公共权力格局情况,问责对象的范围不能仅针对行政官员,而应按照权责相一致的原则来进行。

确定行政问责制的问责事由及标准。在问责的范围上,主要针对给社会生活造成直接损害的公共事件。对社会造成普遍不满和震动的事件需要问责,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政治等其他领域的过失同样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也应追究责任。行政问责事由不仅应针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违法行政行为,也应针对无所作为的行政行为。当然,应确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问责措施,以提高问责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不能因为有领导关注、媒体报道、网络传播就问责,反之就不追究。应确立行政问责的标准。行政问责标准的确立,可参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即要求主体有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同时在进行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时存在过错②。但在具体承担责任时,不仅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如动机、目的、事后态度等方面,还应考虑违法行为的情节及后果。

明确行政问责制的问责方式。行政问责制的意义是否能真正体现出来,问责方式的真正落实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公共事件的责任人,在事件平息之后,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与追究,逍遥于“问责”之外,而且有的不降反升,这种现象既无视行政问责制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这与问责手段方式的不落实有直接关系。因此,强化问责方式的落实,也是完善问责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此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完善被问责官员的复出程序,避免将问责流于形式。当然,也不能将被问责官员一棍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可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其重新参政,在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对实际工作中重新赢得社会尊敬和作出成绩的,予以提拔使用。

完善行政问责程序。我国的问责程序启动之后,听取报告、质询、调查、罢免、撤职、撤销等问责环节缺乏具体执行程序的规定,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问责要常态,程序要透明。在问责过程中、处理过程中能不能做到公开、透明,给民众一个交代,关系到行政问责的贯彻实施。因此,应完善行政问责程序,使问责公开、公正。

结 语

行政问责制的重点在于预防政府官员失职失责行为的发生,及时化解政府官员失职失责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行政问责制的制度化、常态化,使官员能够准确预测自己行为的法律

后果,从而避免失职失责行为的发生,这必将有利于行政之清廉公正,也有利于对民众权益的维护,对法治政府、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注释

①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1页。②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392~393页。

第五篇:科室责任问责制度

材料采供科责任问责制度

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对责任问责对象在其岗位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纠纷、公司合法权益受损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

二、责任问责对象是科室全体员工。

三、责任问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四、在对责任问责对象追究责任时,必须坚持“责任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或损失的,要追究连带责任,员工罚多少,主管罚多少。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责任追究:

1、按照通知准时参加各类会议,遵守会场纪律,不随便出入会场或接打电话,手机应调至振动状态 10元/次;

2、无故不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和会议 20元/次;

3、对限期完成工作,无正当理由而未如期完成或处理不当者20元/次;

4、拒绝听从主管人员合理的工作安排、指挥和监督的30元/次;

六、处罚程序

(1)员工违纪后,由所在科室依据具体违纪事项和本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2)呈报公司审批:

a、一般违纪处理,由当事人的主管和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 b、严重违纪处理,由当事人所在部门提交处理意见和证明材料,经分管领导和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3)员工可在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7天内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申诉,申诉期维持原结论。

七、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从重从严查处。

八、所有责任问责事件,在责任问责查处终结以后,都将以红头文件形式通报各有关部门。

九、各科室做好日常事故责任追究的情况收集、归档工作。并依照公司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追究实施监督检察。

下载安全责任问责制(完善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全责任问责制(完善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责任问责制度

    公司责任问责制度 (试运行稿) 第一条 总责 一、目的 为了促进员工忠于职守,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特制定本责任问责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

    企业责任问责制度

    企业责任问责制度 一、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责任问责制度

    管理制度 企业责任问责制度(试行) 第一条 目的: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格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

    公司责任问责制度

    公司工作责任问责制度(试行) 第一条 目的: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格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

    安全生产事前责任问责制度[大全五篇]

    安全生产事前责任问责制度 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新要求,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运用本质安全化标准,从根本上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及重大隐患,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和......

    公司工作责任问责制度

    公司工作责任问责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工作责任制,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企业......

    集团公司责任追究问责制度

    集团公司责任追究问责制度 一、为了促进员工忠于职守,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特制定本问责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和......

    审计问责制度的完善路径探析

    审计问责制度的完善路径探析 2013年04月22日11:35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400期) 【摘要】目前的审计问责模式,缺少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出现了“屡审屡犯”的“空转”现象。化解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