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问责制度的完善路径探析
审计问责制度的完善路径探析
2013年04月22日11:35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400期)
【摘要】目前的审计问责模式,缺少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出现了“屡审屡犯”的“空转”现象。化解我国审计问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亟需对现行审计问责制度进行转变,从行政问责模式转向立法问责模式,扩大问责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加强公众对政府财政信任。
【关键词】审计问责 问责效度 扩大参与
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监督手段,国家审计在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政府预算审计制度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审计机关充当政府财政查漏补缺的工具。直到2003年,国家审计署首度公开审计报告,政府预算审计才逐渐进入社会公众及媒体的视野。当前,由于问责机制缺失,国家审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对财政预算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中,相关的各职能部门也未能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致使通过审计手段查处的很多违法使用资金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整改。我国现有的行政型审计模式
我国《宪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确立了我国行政型国家审计的模式。在我国的宪政架构中确立了内设于政府体系中的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我国的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属于国务院的组成部分,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主管全国审计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既要对本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并报告工作,也要对上级审计机关汇报工作并接受业务指导,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为主。
在行政模式下,审计机关既要在业务以外事项上对各级政府报告工作,又要在业务上对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同级政府掌握着审计机关人事任免、工资福利、以及资金费用使用情况的大权。当出现分歧时,审计机关不能按照某一方面的要求去处理,只能折中处理,或将有利于自己本人的利益或本部门的利益作为审计的先决条件来进行审计问责操作,不利于审计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在追究审计责任时,上级审计机关只有权提出批评和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业务领导的权力只有较低水平的影响力,追究本级政府的责任将是一个流于形式的空转。《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指出:“国家机关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他不可能绝对独立。但最高审计机关必须具备完成其任务所需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①最高审计机关只有与被审计组织对象分离,并且能防止其他外来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客观、真实并有效地完成法律所规定的职责。
从上文看来,审计机关主要受本级政府的领导,而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是本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各单位,这些部门和单位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重大事项决策仍然是本级政府的领导敲定,审计机关的监督对象间接地就成为审计机关的领导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领导的干预和约束,很容易形成“以权代法”、“人治代替法治”的局面;即使审查出了问题,也多是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处罚及跟踪整改不到位。由于国家审计在制度上受同级政府的制约,审计的独立性部分缺少,加之审计机关传统的“重审查、轻整改”的工作方式,跟踪整改机制走过场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一些违纪单位心存侥幸心理,不积极采取有效手段纠正问题。再加上审计问责对个人责任的追究不到位,个人受到的影响不大,“屡犯”的违规成本低,警示作用极微,这是“屡审屡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
我国立法又把审计部门定位于政府的一个内审部门,审计调查难以避免被行政首长及有关政府部门影响和干扰,再加上审计部门没有独立的资金来源,完全仰仗政府财政部门的资金拨款,所以,审计部门依赖于行政部门,因此审计机关很难对权力腐败依法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而其监督行政行为的职能定位缺乏制度设计的合理性,这样依赖性的定位最终限制国家审计对政府公共权力的制衡功能,不利于发挥国家审计的固有功能。
参与式模式引入的必要性
对预算执行审计“责任追究”问题的历年数据分析表明,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之所以难以有效发挥。②国家难以实现公共财政良好的治理制度,症结主要归结于国家审计之后其他相关配套制度安排的缺位。
国家审计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公众对财政不信任的问题。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国家模型应该是契约理论和掠夺理论的综合体,掠夺理论认为国家是某个集团或阶级对其他集团进行掠夺的机器和工具,国家通过界定产权,使得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具备掠夺性,也就是凭借其暴力优势成为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为每个阶层设计产权。在政府提供交易规则的情况下,职能部门权力将会急剧膨胀导致财政越位,以证明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即使在政府不适合参与的私人部门和市场化的领域,也会加大干预力度。然而,政府也要受到提供同样服务的竞争者和公众机会成本的约束,自身面临着生存、代理和度量的问题,要解决职能膨胀和自身受限的矛盾,必须使得政府竞争开放和信息公开。国家审计强化了公众对政府采购的经济合理性和效益性的监督,在“量入为出”的公共财政模式下,它能够及时地抑制政府职能膨胀。
在审计问责过程中扩大参与,有助于加强公众对政府财政信任。公众在法理上拥有监督政府合法合理地运用公共财政资金的权利,但当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出现问题时,利益被侵害却没有救济的渠道和制度。信任缺乏或者更严重的不信任会对政府和组织的运作效率产生消极的影响,它们提高了合作的交易成本。虽然信任对减少这些交易成本能够发挥作用,但它并不总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尽管信任的缺乏和实际的不信任提高了交易成本,但是它
们会刺激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新制度下的交易利益。政府基于它的权力优势和与公众之间对于公共利益信息分布的严重不对称,在行使公共职能的过程中很少有作为公共资金提供者的民众参与其中,久而久之民众对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对政府发布的信息普遍存在不信任和质疑,使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的财政行为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引入加强双方的互动的参与制度,理性的双方通过反复博弈将会采取新的合作态度,既能让民众获得充分的政府财政信息,也会让政府摆脱处于被质疑状态的困境。
立法推进:参与式模式的路径
立法型审计模式就是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机关,审计机关直接对立法机关负责,其职责就是监督国家财产的收支。立法机关需要设置一套约束和制衡行政权力的审计制度规则。按照洛克的分析,立法权是最高的权力,立法机关是问责政府的最理想机构,在一切场合政府行为都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立法机构制衡。“国家在进行公共权力资源的分配时,授权立法机关代表民众对政府行政绩效评估。立法机关作为问责政府的主体,决定官员任免是当然的权力,依靠立法机构问责政府的审计体制是一条有效的路径。”③对国家预算进行监督的权力是立法机构制衡其他权力的重要工具,立法机关通过监督预算的制定、执行和参与预算违规的救济来对国民的利益负责。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赋予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预算监督的权力。审计作为监督预算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机关自然拥有以国家审计监督制度为载体的国家审计权力。
目前主流学术界普遍认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现代国家审计权因公众受托责任而产生,随着公众受托经济责任发展而发展。该理论将国家审计界定为,国家为了向纳税人负责,经法律、法规确认设立相关的审计制度,收集政府运作的财政信息,审查政府行政成本核算和实现公共财政效能的国家财政监督的制度。所谓审计问责,是指依据相关法律,通过审计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法律、党纪和经济方面的处罚。法律一旦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具有向民众负责的信托责任,国家审计机关就获得了在最高权力机关领导下独立监督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简言之,审计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监督政府的宪法权利,来自政府向民众负责的职责。
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审计机关就不能一直依附于行政机关,应当设置独立于行政机关以外的审计机构。建立立法模式的国家审计制度,就是将国家审计机关设置在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从工作人员的编制到财政拨款完全独立于政府行政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审计法律制度和审计范围,并在各级人大的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对审计部门的层级设置,只设计两层,最高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总审计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及各直辖市设置审计部门,对于跨省的审计事项由总审计署负责,其余由地方审计机构负责。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法治视野下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研究”研究成果】
【注释】
①胡智强,王艳丽,胡贵安:《审计法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第53页。
②韦德洪,覃智勇,唐松庆:“政府审计效能与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关系研究—基于审计年鉴数据的统计和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10年第3期。
③李季泽:《国家审计的法理》,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86页。责编/陈楠
(冯 亢)
第二篇: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市属各办、局:
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发布实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贯彻实施中,仍有部分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宣传不扎实,工作找不到头绪等问题。为扎实推进四项制度工作的落实,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现将进一步抓好四项制度贯彻落实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推行四项制度是省、州、市人民政府向各族群众和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贯彻落实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举措。我市作为州人民政府推行四项制度的重点联系和指导市,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推行四项制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省、州、市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对推行四项制度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检查,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健全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组织机构、专职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四项制度的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三、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四项制度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将四项制度的学习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列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学习四项制度与个人考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培训效果的运用。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将四项制度列入日常学习重要内容,并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打开工作新局面。
四、明确范围,全面推进
为确保四项制度工作的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确定了我市推行四项制度的实施步骤和重点。
(一)工作步骤。我市推行四项制度的步骤为: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宣传动员、学习培训、制定承诺、上报审核、公开承诺、征求意见、改进完善、督促检查、总结评估等12个步骤。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工作步骤,结合实际,查缺补漏,增强贯彻落实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月1日至7月31日,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将制定专项督查计划并实施专项督查;8月1日至8月31日,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对实施四项制度情况进行“回头看”查找存在问题,完善规章制度。
(二)重点推进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等10个行政许可较集中、行政执法较普遍、与群众联系较密切的“窗口”机关为市人民政府重点联系和指导单位,同时,确定嘎洒镇的重点联系和指导的乡镇。
五、制定方案,公开承诺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市行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实施方案》(景人劳发〔〕46号)的要求,制定并公布本机关服务承诺事项,并以此为突破口,从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入手,从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入手,从关键环节抓起,着力抓制度建设和落实,创新管理体制,不断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搞好服务。
六、加强督查,确保质量
各乡镇政府、各部门四项制度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开展四项制度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将按工作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四项制度各个步骤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将根据省、州行政机关四项制度考评实施办法制定市行政机关四项制度考评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检查考评机制。
七、健全机制,确保落实
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州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州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州投诉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参照《省人民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的十种问责情形和十种问责方式,建立健全问责机制,量化、细化问责情形、方式、程序,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实施四项制度过程中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四项制度,推动四项制度实施工作向纵深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问责制度
宝世达集团领导问责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责任问责制度,是根据“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对责任问责对象在其管辖的部门和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纠纷、质量安全事故、企业合法权益受损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第三条 责任问责对象,(一)高层管理人员:总裁、副总裁、助理副总裁、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
(二)中层管理人员:集团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各(分)公司、车间、仓库等单位的正副职主要负责人。
第四条 责任问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在对责任问责对象追究责任时,必须坚持“责任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造成事故或损失的,都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责任追究:
(一)违反《合同法》等法规,在合同(协议、合约等)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因玩忽职守、内外勾结、泄漏或窃取企业(商业、技术)机密等,造成经济合同纠纷,造成公司经济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二)违反《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操作规程》等法规,造成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或者火灾事故的;
(三)违反《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等法规,造成质量事故的;
(四)因失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经济纠纷或者其它不良后果的;
(五)对事故处臵不力,导致后果扩大或造成次生事故的;
(六)完不成“经济目标、工作目标和公共目标”的。
第七条 责任问责追究方式:
(一)责令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降薪等行政处分;
(四)给予罚款、一次性赔偿、全额赔偿等经济处罚;
(五)留用察看、辞退、开除;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七)以上责任问责追究方式,可单款或多款合并执行。
第八条 合同或经济纠纷责任程度的界定:
(一)直接与间接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为“特大级”;
(二)直接与间接损失在10万元以上至20万元以内的,为“重大级”;
(三)直接与间接损失在5万以上至10万元以内的,为“严重级”;
(四)直接与间接损失在5万以下的,为“一般级”。
第九条 安全或火灾事故责任程度的界定:
(一)死亡1人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为“特大级”;
(二)致残1人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10万元以上至20万元以内的,为“重大级”;
(三)受伤1人(病假30天以内正常上班)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5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内的,为“严重级”;
(四)受伤1人(病假7天以内正常上班)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1万元以上至5万元以内的,为“一般级”。
第十条 质量事故责任程度的界定:
(一)客户投诉3次以上且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或者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为“特大级”;
(二)客户投诉3次(口头、电话、书面)或者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2万元以上至5万元以内的,为“重大级”;
(三)客户投诉1次(口头、电话)以及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1万元以上至2万元以内的,为“严重级”;
(四)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1万元以内的,为“一般级”。
第十一条 发生特大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直至开除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一次性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违反国家法规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发生重大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记过直至撤职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一次性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
第十三条 发生严重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部分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
第十四条 发生一般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过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一次赔偿的经济处罚。
第十五条 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照第十一条规定从快从重从严查处。
第十六条 对设备、材料、辅料等管理不严,发生失窃偷盗现象的。责令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对当事人处立即辞退。并处偷盗物品5至10倍价格的经济处罚。
第十七条 责任追究首先以《行政问责书》形式下发给当事人,接到被问责的人员必须无条件地依照规定期限回复。所有责任问责事件,在责任问责查处终结以后,都将书面通报各有关单位。
第十八条 总裁办直接组织相关部门依照企业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追究实施监督检察。并做好日常事故责任追究的情况收集、归档工作。
第十九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总裁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宝世达控股集团 二OO八年十月三十日
第四篇:问责制度
江西出版集团资产经营公司
工作责任问责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格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是根据“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对责任问责对象在其所在部门和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纠纷、安全事故、企业合法权益受损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在对问责对象追究责任时,必须坚持“责任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谁经办、谁负责、主管领导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对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造成事故或损失的,都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条 责任问责对象:公司全体人员。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责任追究:
1、经济合同方面:
(1)在合同(协议、合约等)执行过程中,疏忽懈怠,把关不严,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履行,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产生不良影响的;、(2)违反《合同法》等法规,在合同(协议、合约等)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玩忽职守、内外勾结、泄漏或窃取公司机密等,造成公司经济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3)未经任何合同(含事项)审批流程,擅自对外签订协议或私自处置资产、资金等,造成资产、资金损失或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的;
(4)在出差、办事、物品采购等工作过程中,虚假报销,经公司查实的;
(5)收受客户、下属贿赂,牺牲公司利益为其谋取好处的。
(6)对经营工作中所产生矛盾处置不力,导致后果扩大或造成次生矛盾的;
(7)未完成“经济目标、工作目标和公共目标”的(不可抗力除外)。
(8)业务部门对所负责相关闲置资产未尽到维护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2、行政人事方面
(1)对领导布置的任务,不及时执行或落实不到位的;(2)日常管理不到位,导致公司受窃、被盗等,造成财产损失的;
(3)对公司行政人事和其他档案管理不善,导致遗失、外泄的;
(4)对公司重要会议、活动安排准备不力,造成重大失误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的;
(5)在员工考勤、晋级等日常工作中,有失公正,被员工投诉、举报,经公司查实的;
(6)擅自违规使用公司印章、车辆及相关证照,使公司利益遭受侵害或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的;(7)擅自违反公司相关制度,对公司资产、资金和形象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
第四条 责任问责追究方式:
(1)责令当事人改正并作出书面检查。扣除当月绩效50%,年累计3次(含)以上扣除当年绩效100%;部门领导进行情况说明。
(2)通报批评,扣除当月绩效100%。年累计2次(含)以上扣除当年绩效100%;部门领导做出书面检查,扣除当月绩效50%;分管领导进行情况说明。
(3)留用察看。在留用察看期间,当事人只发放基本工资,停发所有的绩效;部门领导扣除当月绩效100%,做出书面检查;分管领导进行相关说明,扣除当月绩效50%;如问责人员为部门领导,分管领导扣除当月100%绩效并做出书面检查。
(4)调离岗位、停职、撤职。在调离岗位、停职、撤职处理期间,只发600元生活费,停发所有基本工资、绩效100%;部门领导扣除当月基本工资、绩效100%,并做出书面检查;分管领导扣除当月100%绩效并做出书面检查。
(5)责令辞职。问责人所在部门领导扣除全年绩效30%,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分管领导所需承担相关责任报上级主管公司处理。
(6)追究民事责任,对造成的损失部分或全额赔偿;问责人所在部门领导扣除全年绩效30%,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分管领导所需承担相关责任报上级主管公司处理。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8)以上责任问责追究方式,可单款或多款合并执行。第五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可从轻、减轻或免予追究:
(1)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2)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纠正的;(3)确因意外和自然因素造成的;
(4)非主观因素且未造成重大影响的;
(5)因行政干预或当事人确已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而未被采纳的,不追究当事人责任,追究上级领导责任。
第六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从严或加重处罚:(1)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影响较大且事故原因由个人主观原因所致的;
(2)拒不承认错误的;
(3)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欺上瞒下的;(4)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且无法补救的。
第七条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 被问责人出现过失后,要责成其作出产生过失的说明及避免今后工作中再发生过失的计划和措施,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九条 被问责人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调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检举、举报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条 公司在作出问责处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处理应当制作书面决定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应当说明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申诉权利。
第十一条 公司宣布问责决定时,由总经办与问责当事人谈话,并将处理决定送达问责对象。综合管理部应将相关处理决定存入公司档案。
第十二条 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处理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起15日内向公司总经办申请复核。在复核期间,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三条 问责处理应同时要求责任人分析事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后期预案,并书面报告给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第十四条 为保证问责工作顺利进行,公司各项工作必须有书面或电子记录,便于对相关工作责任进行追溯和责任界定。对于缺乏相关记录无法准确界定责任的情况,所有相关责任人将被一起问责。
第十五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第十六条 本制度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江西出版集团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5月25日
第五篇:问责制度
学习问责条例增强担当精神
同志们:
根据党总支八月份月度工作计划、以及“两学一做”工作部署,8月份我们党建工作主要聚焦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机要保密、担当精神、问责机制、四种形态”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及政治规矩意识,严守党纪、规范做事,更好地全面履行好党员的责任及义务。
今天我们集中党课,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全文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二部分、主要谈一谈担当精神及问责机制建设问题,题目是《弘扬担当精神,强化问责机制》。
下面集中党课开始。
第一部分:全文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第一条:为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党的问责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第三条:党的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第四条:党的问责工作是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追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
第五条:问责应当分清责任。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第六条: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
(二)党的建设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问题突出,党内和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
(三)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导致违规违纪行为多发,特别是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管辖范围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团团伙伙、拉帮结派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贪腐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管辖范围内贪腐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突出的;
(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第七条: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检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轻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二)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重的,应当责令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改组。对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应当予以改组。
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二)诫勉。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
(四)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纪律责任。
上述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八条:问责决定应当由党中央或者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作出。其中对党的领导干部,纪委(纪检组)、党的工作部门有权采取通报、诫勉方式进行问责;提出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建议;采取纪律处分方式问责,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九条: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及时向被问责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党组织宣布并督促执行。有关问责情况应当向组织部门通报,组织部门应当将问责决定材料归入被问责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并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备案;涉及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相应手续。
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采取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方式问责的,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
第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本条例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条例自2016年7月8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问责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部分:弘扬担当精神、强化问责机制
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发布以后,我们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认真学习。我们结合纪委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开展了“弘扬担当精神、强化问责机制”的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我们旨在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并努力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机制及氛围。
目前,在全面强化问责机制的同时,大力提倡“担当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亳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担当是一种境界追求、一种人格修养,也是一种责任体现、一种行动自觉,更是一种能力反映、一种牺牲奉献。国家主席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我们机关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已进入攻坚期,这就需要党员干部要有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勇气及魄力。
勇于责任负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当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内心的梦想,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和人生境遇时,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要学会从责任的角度入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保持清醒的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这才是成功的最佳方法。勇于负责就要踏踏实实地把事做好。勇于负责的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做到底的态度。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去做。要知道,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看到成绩。只要你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认认真真地做事,你的成绩就会被大家看在眼里,你的行为就会受到大家的赞赏和鼓励。
一个人要想作出不凡业绩并赢得别人的敬重,就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负责。即使没有坚实的基础、优越的职位,只要能够勤奋地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地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事务,就会最终赢得别人的敬重和支持,并取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当然,我们身边也不乏找种种借口争取待遇或推卸责任的工作人员,更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针对上级安排的工作,我们只要做好“二传手”并将责任推卸出去就可以了——责任由别人担当。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用于承担必要的责任吗?我们现在将“不担当”或者“担当不起来”的情形或倾向归纳如下:
(1)只喜欢做有权、有利且易做的事情:喜欢追权逐利,不习惯责任担当。自己喜欢的事情抢先担当,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推卸担当;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及难题总是设法上交领导、或者推卸给别人或怪罪别人。责任范围内的难事当前时,总善于逃避责任、回避矛盾、推卸责任。
(2)不是认真地、开拓性地做事:稍有困难马上就去找领导,例如:领导让给某某人打个电话,马上就给领导说:我没有某某人的电话号码。不善于设法解决矛盾,或者没有能力解决矛盾,而喜欢将矛盾上交领导或下推给下属。对于实在无法推卸的责任及事情,则采用拖延方式进行抵触。
(3)习惯有条件、选择性地“担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好处的事情就去“担当”,没有好处的事情或责任就设法让别人“担当”,习惯“一点着炸药包就教给别人,让别人去堵枪眼儿”,让机关或别人为自己的不规范行为买单。
(4)唯我独尊,不善于协同别人:缺乏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思维方式及工作方式有待于改进。喜欢强调客观理由,让别人“担当”自己的难题,而不善于去协同别人,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由上述情形可以看出:缺乏责任担当问题的实质是:在位不担当,只要权利、不要责任。其实,机关中的很多矛盾及问题都是“不担当行为”引起的。缺乏责任担当是执法腐蚀剂,也是基层“微贪腐”起因及结果,而拖延症则是不担当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的要求,解决责任担当问题的强执行的措施是:让担当缺失者让位,让担当缺失者失权,让担当缺失者不得利,让失责者受到终身追究。有道是:“人在干、天在看”.实践证明:要想真正触动一个人的思想灵魂并称的改变一个人,光靠简单的说教是不可行的。而这正是:“教育千次,不如问责一次”、“问责一个,惊醒一片”.因此,《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问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威慑惩治效果。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015年9月24日至26日在福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对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的意见建议。他强调,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了中央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四种形态”主要含义是:第一种: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第二种: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第三种: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第四种: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四种形态”就是要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从早从小抓起,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问责机制。
作为要想在机关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一员,就应该抛弃借口丢掉脑中“等靠要”消极懒散的思想,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时时处处为单位着想。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具备勇于担当精神的工作人员,才会被大家或单位视为业务骨干及支柱,才会获得全面的信任及提升,并拥有更广阔的工作舞台。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其前提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在机关改革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机关需要员工责任意识,时代互换担当精神,因此我们要勇于站出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面参与机关各类管理创新提升等活动。今后,我们要全方位培养勇于担当的各类人才,除了培养机关管理骨干人才及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具有担当精神及参与意识的文体活动积极分子,以便全面提升机关的整体形象及员工整体素质。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及参与意识、弘扬“担当精神”,不能让担当者吃亏,为担当者担当、为担当者壮胆、为担当者点赞、让担当者上位!我们要积极改变工作态度,全面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培养自己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为机关逆势突围、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