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增值税征管的探索与思考
多措并举重管控 颗粒归仓话土增
—— 土地增值税征管的探索与思考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报道土地增值税征收存在巨大“漏洞”:北京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李劲松测算出的“自2005-2012年8年间,4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应交未交的土地增值税总额高达3.8万亿”新闻一出,全国一片哗然。姑且不论应交未交的土地增值税是否有3.8万亿,但土地增值税被认为是扭曲最严重、缴税最迟滞、避税最集中的一个税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是摆在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房地产开发具有经营周期长、经营方式灵活、成本项目繁多等特点,土地增值税计算过程复杂、因此在土地增值税实际征管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一、隐匿收入规避偷逃土地增值税
第一,利用银行按揭贷款销售方式不计收入逃避税款。银行按揭贷款销售是房地产的主要销售方式,房地产开发企
业利用这一销售方式的特殊性,将首付款之外的贷款记入往来科目,不做营业收入处理。
第二,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开发产品抵建安工程款不计收入逃避税款。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工程款困难时,就以等值的商品房或商铺抵建安工程款,而这部分商品房或商铺的价值却不记入营业收入。
二,虚增成本规避偷逃土地增值税
第一,通过虚增土地开发成本逃避税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土地评估的方式,人为的高估土地价值,将评估增值的土地成本直接记入开发成本,虚增土地成本,减少土地增值税税基。
第二,通过多开建筑安装发票加大建安成本。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把建安营业税及附加作为“避税”的重要渠道,以支付3.36%的建安营业税及附加的代价,可以少缴适用30%以上税率的土地增值税。
第三,利用建安公司、销售公司等关联企业多计开发成本偷逃土地增值税。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有与之相配套的建安公司、销售公司、物业公司,商品房的建设由关联的建筑公司承建,商品房的销售由关联的销售公司负责,物业公司则代收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切价外费用,如代垫代付维修基
金等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与这些关联企业订立各种假合同等手段,调控开发成本和收入,以达到偷逃土地增值税的目的。
三、税务机关管理水平欠缺
近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但基层税务人员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方式、开发程序和经营规律不熟悉,对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知识较为生疏,对现行土地增值税政策的了解和掌握相对不足,使土地增值税的管理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水平。懂清算程序、能够担当起清算工作任务的地税干部不多,管理部门对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
四、税务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
税收检查一般是以年度为单位,但房地产企业大都是跨年度、跨地域滚动开发,流动性比较大,税务部门没有根据房地产行业特点,按开发项目所属期进行税收检查。在税务部门检查中,对于那些达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但由于受检查期及检查时限限制,而不能有效进行土地增值税检查,很容易造成增值额不实的问题。
五、税务部门与房地产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
土地增值税征管涉及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工程定额、项目决算等内容,没有相关部门的信息支持,就无法真实地计算土地增值税。它需要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房产管理、土地管理、城建部门和房地产评估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共同履行管理职责,共同把关,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从目前的情况看,相关部门配合不得力,税务部门管理机制不健全,成为导致土地增值税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税务机关要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有效的组织税款入库,使土地增值税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行“两控一审”机制,加强收入管理
第一,在商品房销售环节,实行“以票控税”制度。“以票控税”就是要求房地产企业在收取售房款时,必须按规定开具地税部门监制的销售不动产发票。税务机关应根据征管系统中发票“领用存”情况,定期汇总已开发票张数、已开发票金额,确保收入的完整性。
第二,在办理按揭贷款环节,实行“以贷控税”制度。“以贷控税”就是在按揭贷款发生时,税务人员利用“首付款”“贷款保证金”等依据推算房款总额,重点检查“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户,确保收入不滴漏。
第三,认真审核销售收入的真实性。税务机关应根据销售合同(含房管部门网上备案登记资料)、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房产销售分户明细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定期审核营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首先对销售价格进行评估,审核销售价格是否合理;其次,审核销售面积是否准确。重点对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门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的情况进行核对。
二、建立“一警一反”制度,严控成本扣除
第一,所谓“一警”制度就是制定预警指标,提高清算准确性。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的重点就是对“六项成本”即土地取得成本、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费、开发间接费的审核。为了防止企业在清算申报时虚列成本,税务机关应从工程造价部门取得“六项成本” 的历史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制定成本扣除预警指标,对于超过预警指标的扣除项目,作为疑点,着重审核,使清算审核工作有的放矢,大大提高清算审核的精准性。
第二,所谓“一反”制度,就是建立房地产企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加大土地增值税反避税力度。各地税务机关应尽快出台房地产企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同类地域、同类开发产品的开发成本、费用、销售价格信息库,以形成动
态的、分地域的收入、成本、费用等要素指标信息库,作为房地产开发关联交易转让定价纳税调整的参照标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关联交易,实施重点监控,彻底治理利用关联交易虚增成本等恶意偷逃土地增值税行为,遏制房地产行业不合法的“避税”行为。
三、审训结合,提升素质强化管理
第一,强化培训,夯实理论基础。为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培养一批懂业务,会清算的骨干力量,各级税务机关应聘请税务系统内土地增值税专家、高校讲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有关员进行授课,就土地增值税税收政策、房地产开发业务、房地产会计核算、清算实务操作进行集中培训。
第二,集中审核,提高实战技能。在强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各级税务机关应组织人员对普通标准住宅、非普通标准住宅、商业楼等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集体审核,利用汇报交流的形式,对每个参审人员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研讨,统一执行口径。“集体会诊”的审核方式,可切实提高税务人员土地增值税管理水平。
四、加大税收检查力度,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鉴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相对薄弱,税务机关应该在税收检查上做文章,想办法。把土地增值税作为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重点,有计划的进行专项检查,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彻底打破年度界线,地域界线,真正做到查全、查细、查透。对于检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合理处罚,规范房地产企业涉税行为,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增强纳税自觉性。
五、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管税合力
就土地增值税的特殊性、复杂性而言,在税收征收管理上仅靠税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税务机关应倡导建立“政府牵头、地税主导、部门参与、协作控管、先税后证”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了与住建、房管、国土、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传递交换房地产涉税信息,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从计划、合同、工程进度、销售产权转移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降低土地增值税的征管成本,形成综合管税的良好局面。
作者:李延勇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
国税发〔2010〕53号
全文有效 成文日期:2010-05-25
字体: 【大】 【中】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精神,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合理调节房地产开发收益,充分发挥土地增值税调控作用,现就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
土地增值税是保障收入公平分配、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高度重视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强化税收调节作用。
各级税务机关要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与国土资源、住房建设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征管手段,配备业务骨干,集中精力加强管理。要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推进本地区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开展;摸清本地区土地增值税税源状况,健全和完善房地产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清算制度,科学实施预征,全面组织清算,充分发挥土地增值税的调节作用。
还没有全面组织清算、管理比较松懈的地区,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思想统一到国发[2010]10号文件精神上来,坚决、全面、深入的推进本地区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不折不扣地将国发[2010]10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科学合理制定预征率,加强土地增值税预征工作
预征是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土地增值税调节功能、保障税收收入均衡入库的重要手段。各级税务机关要全面加强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工作,把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房地产项目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土地增值税预征和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结合起来;把预征率的调整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实际税负结合起来;把预征率的调整与房价上涨的情况结合起来,使预征率更加接近实际税负水平,改变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的预征率偏低,与房价快速上涨不匹配的情况。通过科学、精细的测算,研究预征率调整与房价上涨的挂钩机制。
为了发挥土地增值税在预征阶段的调节作用,各地须对目前的预征率进行调整。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各地要根据不同类型房地产确定适当的预征率(地区的划分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对尚未预征或暂缓预征的地区,应切实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开展预征,确保土地增值税在预征阶段及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三、深入贯彻《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提高清算工作水平
土地增值税清算是纳税人应尽的法定义务。组织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是实现土地增值税调控功能的关键环节。各级税务机关要克服畏难情绪,切实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要按照《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操作办法,完善清算流程,严格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收入和扣除项目,提升清算水平。有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提高清算效率。各地税务师管理中心要配合当地税务机关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对清算中弄虚作假的中介机构进行严肃惩治。
各级税务机关要全面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工作。要对已经达到清算条件的项目,全面进行梳理、统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清算进度的具体指标;要加强土地增值税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辅导,加强纳税服务,要求企业及时依法进行清算,按照《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规定和时限进行申报;对未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进行清算的纳税人,要依法进行处罚;对审核中发现重大疑点的,要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进行稽查;对涉及偷逃土地增值税税款的重大稽查案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案件处理情况。
各级税务机关要将全面推进工作和重点清算审核结合起来,按照国发[2010]10号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选择3-5个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项目,作为重点清算审核对象,以点带面推动本地区清算工作。
各地要在6月底前将本地区的清算工作计划(包括本地区组织企业进行清算的具体措施和年内完成的目标等内容,具体数据见附表)和重点清算项目名单上报税务总局,税务总局将就各地对重点项目的清算情况进行抽查。
四、规范核定征收,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核定征收必须严格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核定征收范围,严禁在清算中出现“以核定为主、一核了之”、“求快图省”的做法。凡擅自将核定征收作为本地区土地增值税清算主要方式的,必须立即纠正。对确需核定征收的,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严、从高确定核定征收率。为了规范核定工作,核定征收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各省级税务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区分不同房地产类型制定核定征收率。
五、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国发[2010]10号文件关于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的要求,把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对清算工作开展情况和清算质量提出具体要求。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8]318号)的要求,对清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力的督导检查,积极推动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提高土地增值税征管水平。国家税务总局将继续组织督导检查组,对各地土地增值税贯彻执行情况和清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督导检查。国家税务总局已经督导检查过的地区,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督导检查组将对整改情况择时择地进行复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要在6月底前将本通知的贯彻落实情况向税务总局上报。
附件:土地增值税清算计划统计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220号
全文有效 成文日期:2010-05-19
字体: 【大】 【中】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宁夏、西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为了进一步做好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中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收入确认的问题
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已全额开具商品房销售发票的,按照发票所载金额确认收入;未开具发票或未全额开具发票的,以交易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所载的售房金额及其他收益确认收入。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门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在清算前已发生补、退房款的,应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调整。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支付的质量保证金,其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根据合同约定,扣留建筑安装施工企业一定比例的工程款,作为开发项目的质量保证金,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就质量保证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按发票所载金额予以扣除;未开具发票的,扣留的质保金不得计算扣除。
三、房地产开发费用的扣除问题
(一)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在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
(二)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
全部使用自有资金,没有利息支出的,按照以上方法扣除。
上述具体适用的比例按省级人民政府此前规定的比例执行。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既向金融机构借款,又有其他借款的,其房地产开发费用计算扣除时不能同时适用本条
(一)、(二)项所述两种办法。
(四)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已经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利息支出,应调整至财务费用中计算扣除。
四、房地产企业逾期开发缴纳的土地闲置费的扣除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开发缴纳的土地闲置费不得扣除。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契税的扣除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契税,应视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计入“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中扣除。
六、关于拆迁安置土地增值税计算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视同销售处理,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确认收入,同时将此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给回迁户的补差价款,计入拆迁补偿费;回迁户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补差价款,应抵减本项目拆迁补偿费。
(二)开发企业采取异地安置,异地安置的房屋属于自行开发建造的,房屋价值按国税发[2006]187号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计入本项目的拆迁补偿费;异地安置的房屋属于购入的,以实际支付的购房支出计入拆迁补偿费。
(三)货币安置拆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合法有效凭据计入拆迁补偿费。
七、关于转让旧房准予扣除项目的加计问题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转让旧房及建筑物,凡不能取得评估价格,但能提供购房发票的,经当地税务部门确认,《条例》第六条第(一)、(三)项规定的扣除项目的金额,可按发票所载金额并从购买起至转让止每年加计5%计算”。计算扣除项目时“每年”按购房发票所载日期起至售房发票开具之日止,每满12个月计一年;超过一年,未满12个月但超过6个月的,可以视同为一年。
八、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应补缴的土地增值税加收滞纳金问题
纳税人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后,清算补缴的土地增值税,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的,不加收滞纳金。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
国税发〔2009〕91号
全文有效 成文日期:2009-05-12
字体: 【大】 【中】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为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特点,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五月十二日
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制定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第二条 《规程》适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第三条 《规程》所称土地增值税清算,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后,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及土地增值税有关政策规定,计算房地产开发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并填写《土地增值税清算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有关资料,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结清该房地产项目应缴纳土地增值税税款的行为。
第四条 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税额,保证清算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 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纳税服务,加强土地增值税政策宣传辅导。
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对纳税人清算申报的收入、扣除项目金额、增值额、增值率以及税款计算等情况进行审核,依法征收土地增值税。
第二章 前期管理
第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日常税收管理,实施项目管理。主管税务机关应从纳税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始,按项目分别建立档案、设置台帐,对纳税人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预售、竣工验收、工程结算、项目清盘等房地产开发全过程情况实行跟踪监控,做到税务管理与纳税人项目开发同步。
第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项目开发期间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积极关注,对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应督促纳税人根据清算要求按不同期间和不同项目合理归集有关收入、成本、费用。
第八条 对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有条件的地区,主管税务机关可结合发票管理规定,对纳税人实施项目专用票据管理措施。
第三章 清算受理
第九条 纳税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
(二)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三)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第十条 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一)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
(二)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三)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况。
对前款所列第(三)项情形,应在办理注销登记前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第十一条 对于符合本规程第九条规定,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项目,纳税人应当在满足条件之日起9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清算手续。对于符合本规程第十条规定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项目,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是否进行清算;对于确定需要进行清算的项目,由主管税务机关下达清算通知,纳税人应当在收到清算通知之日起90日内办理清算手续。
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纳税人或经主管税务机关确定需要进行清算的纳税人,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拒不清算或不提供清算资料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纳税人清算土地增值税时应提供的清算资料
(一)土地增值税清算表及其附表(参考表样见附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清算说明,主要内容应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用地、开发、销售、关联方交易、融资、税款缴纳等基本情况及主管税务机关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
(三)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凭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银行贷款利息结算通知单、项目工程合同结算单、商品房购销合同统计表、销售明细表、预售许可证等与转让房地产的收入、成本和费用有关的证明资料。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相应项目记账凭证的,纳税人还应提供记账凭证复印件。
(四)纳税人委托税务中介机构审核鉴证的清算项目,还应报送中介机构出具的《土地增值税清算税款鉴证报告》。
第十三条 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清算资料后,对符合清算条件的项目,且报送的清算资料完备的,予以受理;对纳税人符合清算条件、但报送的清算资料不全的,应要求纳税人在规定限期内补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补齐清算资料后,予以受理;对不符合清算条件的项目,不予受理。上述具体期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确定。主管税务机关已受理的清算申请,纳税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撤消。
第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本规程第六条进行项目管理时,对符合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清算情形的,应当作出评估,并经分管领导批准,确定何时要求纳税人进行清算的时间。对确定暂不通知清算的,应继续做好项目管理,每年作出评估,及时确定清算时间并通知纳税人办理清算。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清算资料后,应在一定期限内及时组织清算审核。具体期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确定。
第四章 清算审核
第十六条 清算审核包括案头审核、实地审核。
案头审核是指对纳税人报送的清算资料进行数据、逻辑审核,重点审核项目归集的一致性、数据计算准确性等。
实地审核是指在案头审核的基础上,通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地查验等方式,对纳税人申报情况的客观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核。
第十七条 清算审核时,应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备案的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是否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对不同类型房地产是否分别计算增值额、增值率,缴纳土地增值税。
第十八条 审核收入情况时,应结合销售发票、销售合同(含房管部门网上备案登记资料)、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房产销售分户明细表及其他有关资料,重点审核销售明细表、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项目可售面积的数据关联性,以核实计税收入;对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门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而发生补、退房款的收入调整情况进行审核;对销售价格进行评估,审核有无价格明显偏低情况。
必要时,主管税务机关可通过实地查验,确认有无少计、漏计事项,确认有无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情况。
第十九条 非直接销售和自用房地产的收入确定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其收入按下列方法和顺序确认:
1.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定;
2.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的部分房地产转为企业自用或用于出租等商业用途时,如果产权未发生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税款清算时不列收入,不扣除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第二十条 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审核的内容包括: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二)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三)房地产开发费用。
(四)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第二十一条 审核扣除项目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其实际发生的支出应当取得但未取得合法凭据的不得扣除。
(二)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实际发生的。
(三)扣除项目金额应当准确地在各扣除项目中分别归集,不得混淆。
(四)扣除项目金额中所归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在清算项目开发中直接发生的或应当分摊的。
(五)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或者同一项目中建造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应按照受益对象,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摊共同的成本费用。
(六)对同一类事项,应当采取相同的会计政策或处理方法。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规定不一致的,以税务处理规定为准。
第二十二条 审核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金额和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时应当重点关注:
(一)同一宗土地有多个开发项目,是否予以分摊,分摊办法是否合理、合规,具体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二)是否存在将房地产开发费用记入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金额以及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情形。
(三)拆迁补偿费是否实际发生,尤其是支付给个人的拆迁补偿款、拆迁(回迁)合同和签收花名册或签收凭证是否一一对应。
第二十三条 审核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时应当重点关注:
(一)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虚列情形。
(二)是否将房地产开发费用记入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
(三)多个(或分期)项目共同发生的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是否按项目合理分摊。
第二十四条 审核公共配套设施费时应当重点关注:
(一)公共配套设施的界定是否准确,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否真实发生,有无预提的公共配套设施费情况。
(二)是否将房地产开发费用记入公共配套设施费。
(三)多个(或分期)项目共同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否按项目合理分摊。
第二十五条 审核建筑安装工程费时应当重点关注:
(一)发生的费用是否与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工程结算报告、工程施工合同记载的内容相符。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购建筑材料时,自购建材费用是否重复计算扣除项目。
(三)参照当地当期同类开发项目单位平均建安成本或当地建设部门公布的单位定额成本,验证建筑安装工程费支出是否存在异常。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自营方式自行施工建设的,还应当关注有无虚列、多列施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情况。
(五)建筑安装发票是否在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
第二十六条 审核开发间接费用时应当重点关注:
(一)是否存在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记入开发间接费用的情形。
(二)开发间接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有无预提开发间接费用的情况,取得的凭证是否合法有效。
第二十七条 审核利息支出时应当重点关注:
(一)是否将利息支出从房地产开发成本中调整至开发费用。
(二)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其取得的一般性贷款的利息支出,是否按照项目合理分摊。
(三)利用闲置专项借款对外投资取得收益,其收益是否冲减利息支出。
第二十八条 代收费用的审核。
对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房时代收的各项费用,审核其代收费用是否计入房价并向购买方一并收取;当代收费用计入房价时,审核有无将代收费用计入加计扣除以及房地产开发费用计算基数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 关联方交易行为的审核。
在审核收入和扣除项目时,应重点关注关联企业交易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
应当关注企业大额应付款余额,审核交易行为是否真实。
第三十条 纳税人委托中介机构审核鉴证的清算项目,主管税务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方法对有关鉴证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核。
第三十一条 对纳税人委托中介机构审核鉴证的清算项目,主管税务机关未采信或部分未采信鉴证报告的,应当告知其理由。
第三十二条 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结束,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纳税人,并确定办理补、退税期限。
第五章 核定征收
第三十三条 在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发现纳税人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应按核定征收方式对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算。
第三十四条 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实行核定征收。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二)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三)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确定转让收入或扣除项目金额的;
(四)符合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清算手续,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清算,逾期仍不清算的;
(五)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第三十五条 符合上述核定征收条件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发出核定征收的税务事项告知书后,税务人员对房地产项目开展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核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合议,通知纳税人申报缴纳应补缴税款或办理退税。
第三十六条 对于分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各期清算的方式应保持一致。
第六章 其他
第三十七条 土地增值税清算资料应按照档案化管理的要求,妥善保存。
第三十八条 本规程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本规程进行进一步细化。
附件:1.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适用)
2.各类附表
第三篇: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
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招考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各种公考制度的渠道走上了乡镇工作的大舞台,也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面对乡镇工作较之艰苦的工作环境,纷繁琐碎的工作任务,事无巨细的政策落实等各种特点,作为年轻的新录用乡镇公务员究竟如何才能迅速的融入工作氛围,适应工作环境且对本职工作充满职业素养,这无疑成为了新时期下实现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要了解当前年轻的公务员所具有的特征
1、高学历。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新近进入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国家各项基层工作招考政策的报考要求,除乡镇公务员外,三支一扶、选调生及村官考试的选拔对象无一不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乡镇工作者在学历上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以往乡镇干部的新群体。
2、高姿态。正是由于原本具有的高学历,再加之经过“万人徒走独木桥,一职难求为公考”的艰难选拔,被录用 1的公务员在心理上形成了万里挑一唯我独尊的自豪感,其对自身“公务员职业”概念的优越感增强,使得高姿态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特征。
3、远距离。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服务对象主要以农民为主,这就恰恰与之前接触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较大差异,使得这一群体对农村的陌生感加重。与以往乡镇干部主体来源于村级组织或农村不同,新近公务员绝大多数毕业于高校,出生地在城市的也大有人在。存在对农村感情不深、对农村工作和环境感到陌生等问题。同时受教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的影响,现在的乡镇公务员更多的是将乡镇干部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较能够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一社会角色,这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在去“官意识”的同时却也少了些许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对乡镇工作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乡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管理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其着力领域主要是农业。而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农”问题。因此,作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在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乡镇机关及其工作的主要特点:
1、直面农民群众。乡镇干部处在广大农村第一线,直接同农民和居民接触,管理辖区内的各项社会事务。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靠乡镇干部的递接作用直接和广大群众见面,并想方设法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从而带领他们去努力完成。同时,农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特别是在广阔天地里改造自然获取生存、发展、幸福与和平之机会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组织直接回复满足,在很多情况下更需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
2、管理汇报结合。乡镇机关面对的是整个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中土地流转、计划生育、村务选举、儿童失学等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得管。管得多,而不让老百姓感到厌烦和掣肘,这就需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技术和行政能力的精细化程度。真正从农民群众满不满意、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的核心追求出发去管理,去服务,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不管是宪法还是地方组织法等专门法律,赋予乡镇机关的权力都是有限的。遇到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乡镇机关需要依法依规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应擅作主张。
3、注重综合协调。在乡镇,既有乡镇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又有许多上级职能部门派驻的单位。诸如林业、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等等县市级单位都可能会在乡镇派驻机构。要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统一领导,搞好条块结合。
4、必须整体推进。正因为乡镇工作兼具具体性、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其它各类组织,虽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搞协同,靠协调。大多数工作必须跨越部门来开展,想要将其截然分开,各干各行,以做到近乎绝对意义上的权责分明,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务必要树立集体行政意识,要学会做多面手。
三、成长为真正的乡镇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态度。
1、陌生的工作环境,态度是从容不迫的自信。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万千同龄人在就业压力的大潮下激流勇进,奋勇拼搏,终于顺利的通过了人生又一个独木桥,诚然是幸运的。然而当大浪远去,只身到达彼岸后的陌生无疑也是茫然的。因为出现在眼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站在起点,当未知与初来乍到的不知所措忽然袭来时,小小的忐忑在所难免,因而此时就需要正确认识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精神,昂扬旺盛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种从容不怕的自信去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这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2、生疏的业务知识态度是虚心请教的奋进
适应了环境,结识了同事,接下来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作任务。然而对于乡政府工作的知之甚少,生疏的业务知识成为开展工作最大的弊端,但是面对未知的领域不懂不会绝不是不干的借口,要学要干其实会有很多方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向领导和同事们虚心请教。因此,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未来的工作计划态度是结合实际的创新
虽然对于工作开展不具备任何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毕竟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才能做到时时有目标,事事有重心,才能在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目标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首先是学习,学习是进步唯一的方式,虚心努力的学习更是尽快掌握提高业务能力最好的办法。毛主席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到乡镇工作,仅靠学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以实践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有许多书本知识老是记不住,但到了具体工作,经历了容易记、记得牢。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其次是思考,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乡镇工作的亮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创意,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最后是勤奋,始终坚信一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好吃懒做不是该有的作为,勤奋努力才是年轻的乡镇公务员所必须的态度。
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这里有属于祖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朴实的人民,而作为年轻的乡镇公务员,要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到和农民群众真心的交朋友,摒弃不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作风习气,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树立工作依靠农民,工作为了农民的意识,做到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群众将心比心,肝胆相照,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才能获得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我们的工作顺风顺水,也只有这样年轻的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
第四篇: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很快在动作扮演中完成了言—行—意的转换,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新的经验,完成了对角色的想象,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主观经验投射到故事中,出现了与故事原文截然不同的联想,如有的幼儿在扮演时,增加了用手机拨打110的情节,有的幼儿让三只小猪在危难时刻得到了大象伯伯的帮助赶走了大灰狼,还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充满智慧的小猪,待大灰狼进屋后,给他喝了一杯奇特的饮料,大灰狼竟然变的和小猪、小兔们一样,不爱吃肉,爱吃草了,于是,三只小猪与大灰狼成了好朋友、、、、、、2在谈话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活动环境和条件的创设。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活动方法。
最后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听赏”为主要途径。
(2)以幼儿阅读兴趣为先导。
(3)习得图画书阅读技能技巧。
(4)不以识字为目标。
第五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探索与
思考
内容摘要 从税制改革以来,涉及农产品增值税政策经历了几次调整,特别是XX年提高进项抵扣率后,对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更如一剂催化剂,但新政策出台也对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成效如何,怎样管理,现在讨论的很多,褒贬不一。就笔者理解而言,这些政策的出台的初衷是一项积极的惠农政策,也是支持“三农”健康发展,夯实税基,培值税源的一项长远措施,笔者在基层管理企业工作多年,这里结合目前征管现状谈谈我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键词 农副产品 税收 现状 思考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业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减轻农业生产者的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该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现行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多少,而且收购发票基本上都是由收购企业自己填开,这就有可能给收购企业利用虚开手段增加进项抵扣税额进行偷税创造了条件,因而在我们日常具体的税收执法中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税收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申报、负申报和留抵税额现象严重
就目前永善县国家税务局征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状情况分析,我局现管理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5户,其中涉及纳税的4户,现在将钻取该4户企业近3年的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甲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2092835
2602
98877
2990890
0
145163
4636832
2075
52450
备注
含其他
销售
乙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796460
0
83526
2153529
2071
79732
6003982
3288
106128
备注
含其他
销售
丙企业 单位:元
年 度
XX
XX
XX
项目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4711615
113134
126666
5668265
28319
443490
6455319
37623
120451
备注
含其他销售
含其他
销售
含其他
销售
丁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额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4767026
0
212260
5372899
0
407074
5014643
0
418068
备注
从上述表中四个企业三的情况看:1.销售额均是几百万元;2.缴税金额为0的居多,即使有缴税金额都是微乎其微,并几乎都含有其他销售行为;3.留抵税额几乎都是几万到几十万,且有的企业留抵税额在逐年增加。
简单追述:
1、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从 “惠农”政策与资金方面都在扶持企业,而从上述四表中简单反映企业利润甚微,但同时也表明其销售额的逐年扩大,留抵税额的大幅度增加,这是否表明企业无生存的余地?
2、政府“惠农”政策中的各项资金普通百姓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税务机关征收成本是否太高?
一般纳税人 “三率”测算异常,评估结果正常
1、“三率”测算情况
评估人员根据一般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对某A、B企业XX年1-12月征管资料和涉税相关信息采集、对比和测算分析。
A企业
项目
销售变动率
企业税负率
税负差异率
正常值
0.5
5.16
-0.3~0.3
评估值
1.78
0.55
-0.89
备注
异常
异常
异常
B企业
项目
销售变动率
企业税负率
税负差异率
正常值
0.5
5.16
-0.3~0.3
评估值
0.55
0.44
-0.91
备注
异常
异常
异常
说明:①销售变动率=/上年同期销售额*100%。②企业税负率=连续12个月累计应纳税额/连续12个月累计销售额*100%。③税负差异率=/本地区平均税负率*100%。
2、评估情况
对A、B企业进行评估来看,成本回收率正常,行业之 间购进原材料存在相互竞价,收购成本高,生产设备落后,企业技术含量低,精粉较少,尾粉较重,从而造成企业利润低,“三率”异常。
管理难度异常加大
1.收购对象不易区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细则》第十七条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业产品”可计算抵扣,即符合《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可计算抵扣。财税字〔1995〕52号《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具体明确了“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注释所列的自产农业产品”,这里的“农业生产者”是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农业生产单位不难区分,但在日常管理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有时就不易区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工企业在收购中难于区分对方是否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加工企业收购的是货物,但货物是否为出售者所产一般不会去核实,即使核实出售者也没有什么证明可现场提供,至于是否真实更不知道。在收购中农产品也较少单家独户向厂家出售,因为量少交给厂家要支付上下车、运费不划算,而一般几家合伙租车出售。强调“自产农产品”只规范了加工企业的收购行为,而对出售方证明所售产品为 自产目前税收法律及其它法律中还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规定,加工企业收购时只有根据交售人报告的姓名填写。
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其身份在现实生活中也在发生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多田少、人均农业生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农业生产者仅靠农业收入已不能满足现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加上目前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转移出更多年轻力壮的农民外出务工,家里或由老弱病残经营,或出租他人经营,责任田、责任地等不是原承包人经营,这时实际经营者身份由谁确认,如何确认?
三是农村商贩。这部分人主要是务农人员,日常他们以农耕为主,到了收获季节除了收获自已的产品外,也收购其它农户农产品,赚取手续费或差价,他们出售时有自产有收购,加工企业无法区分。
2.收购凭证管理难度大。根据现行规定,收购凭证是由加工企业在收购时据实逐笔填开,但目前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是失控的:一是加工企业在农村上门收购和定点收购时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不会将收购发票交给收购员,收购时双方现金交易,不需要结算凭证,事后开具的收购数量、总额可能与实际采购相符,但与采购事实不一定一致;二是在厂收购中有时是几户联合上交的,农产品出售后再回去分账,收购发票只能开经手人;三是农村商贩出售的,这些人一般占加工企业较大的收购量,是加工企业原材料主要来源,由于他 们不符合规定的抵扣对象加工企业不开具其本人姓名,而是根据其提供的农户姓名自行填开;四是加工企业偷骗税无货虚开;五是由于收购凭证栏目与企业经营需要不一致,企业没有将其作为结算凭证,为了多抵扣税款而高开价格。
3.开票不规范,难于查证。因为收购发票适用对象为农业生产者,收购时大多没有现场开具,为了能抵扣税款开具时有的是根据回忆,有的是拿着村组花名册,有的是瞎编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策设计不合理。使纳税人曲解了新政策出台的意义,认为零税负、负税负是正常的。从XX年提高抵扣率以后,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实际为“低征高扣”:企业外购原材料按含税价的13%计算抵扣,销售时按不含税价的13%计提销项税额,这样,企业在不考虑工、料、费的情况下,如以100元购进原料,又以100元进行销售为例,这一经营行为实现的增值税为:[100/]*13%-100*13%=-1.496元,也就是说此笔业务产生的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496元,如要抵平则要增值13%且不能有库存:[/(1+13%)]*13%-100*13%=0,[(100+100*13%)-100]/100=13%,而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一般初加工企业毛利率达不到13%的增幅,因此增值税一般为留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零申报、负申报。相反一部分纳税人实际增值率高于13%有应纳增值税时,他们也以此为据逃避纳税。
疏于管理。农产品加工量大,季节性强,收购时间集中,企业间为争夺原料往往是通宵达旦,税务管理员不可能日夜守候,加上管户较多等因素,这就为纳税人造假提供了便利,出现了收购不真实情况。
三、对税收造成的影响
对增值税的影响。由于增值税“低征高扣”的设计,违背了增值税的征税定义,即按纳税人的增值额纳税的原则,纳税人在实现增值13%以内不缴增值税,出现了低税负或者零税负。
对出口退税的影响。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自行收购抵扣增值税使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利用农产品初加工骗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以农产品为原料出口企业骗税案件,虽然有管理疏漏因素,但政策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诱因不能不引起税务总局对该项政策的重视,因为在实际税务管理活动中,如果按照目前这种管理方式、设计理念,就是放一个税务管理员在现场监控也不一定能凑效,税制上完善才是根本。
对所得税的影响。一是虚增利润。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外购原材料是按含税价的13%进行抵扣的,销售时按不含税价的13%计提销项税额。这样,企业虽然在增值税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实惠,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却吃亏不少。在不考虑工、料、费的情况下,如以100元购进原料,又以100元进行销 售为例,这一经营行为实现的增值税为:100/*13%-100*13%=-1.496元,也就是说此笔业务产生的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496元。而此笔业务产生的利润应交的所得税为:[收入100/-成本]*33%=0.4935元。这笔业务实际上就是通过“人为”减少纳税人原材料成本,产生增值税留抵税额虚增利润缴纳了0.4935元的企业所得税。二是虚增成本,少纳所得税。由于纳税人收购过程难于控制,可以利用收购发票高开或虚开直接增加材料成本,税务部门明知有假,但一时查证难度大,使所得税征管面临巨大的压力,也加大了税务管理员的执法风险。
对税负公平的影响。农产品收购抵扣率提高,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大多为零税负或低税负,相对于广大的一般纳税人来讲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增值税设计的原则,同时由于企业成本不真实,为所得税偷税提供了条件,不利于税收公平,不利于培育自觉纳税意识,不利于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培植税源。
四、税收管理思考
农产品抵扣政策调整后出现的增值税零申报、负申报,甚至出口骗税,这既有前面说的政策设计因素更有管理问题,我们认为一项新政策的出台既要支持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展或成为调节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展导向标,同时还要兼顾税务部门管理和纳税人实际应用。农产品抵扣率提高 宏观上总体税负是平衡的,从单一税种收入角度上看增值税下降但所得税应该增长,然而实施的结果是一厢情愿,不仅增值税呈零申报、负申报,而且所得税正常申报缴纳少得可怜,最后矛盾的焦点又都集中到收购上,问题无非是收购对象不符合规定、开具内容不完整,结果是全部收购不予抵扣,导致纳税人本来应该享受的政策反倒成了税务稽查追究的把柄,这样一来税负又畸高,背离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设计初衷,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怎样才能既易于管理又方便操作呢?我们认为抛开农产品税率调整政策因素,单从税务管理上看应该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即农产品生产、加工在我国是一个幼稚产业,大多为初加工、低附加值,工业转化率极低,允许农产品收购抵扣就是对“三农”发展的支持,我们的对农政策不是将他们管死,而是要将他们管住、管好,税务管理不能只盯住农产品生产到工业化流通环节,同时更应该加强加工、销售环节的跟踪管理,按照事实重于形式原则,重点审核农产品收购环节中出售人及数量、实际支付金额等项目的真实性,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后续各经营环节连续性,使农产品税收管理、企业经营步入有序环节轨道,这里我们提出一点个人建议:
修改开票对象规定。农产品一般都具有鲜活性,除粮食、纤维植物、林业产品、部分动物产品类外,大都不耐保存,收获后即要迅速出售,而加工企业一般需要量较大,收购时 间集中,实际经营中加工企业为了抢购原料没有人力直接到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收购时也没有能力核实对象身份,因此不如以实际出售人据实开具,要求项目填写齐全真实,要能核实,否则不能抵扣,既利于税务管理,也便于企业准确核算。
允许汇总开具收购凭证。对联户出售允许汇总开具,同时明确必须附列清单,清单内容包括销货者姓名、地址、数量、金额等,以利于核查,对核查清单不属实的从严从重处罚,以真实地反映收购情况。
制定征收税率。国家税务总局应根据全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研,进行综合考虑,废除农产品收购抵口制度,核定一个经营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征收率,就销售额乘征收率直接征税,这样既少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征管难度,也节约了税务机关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降低征税成本。
改购进扣税法为实耗扣税法。实耗法指不以纳税人收购金额计算的进项税额为抵扣依据,而是根据当月产品销售收入按行业产品原材料实耗率倒计算出的农产品实际耗用金额来计算进项抵扣额,即纳税人当月农产品计提进项税额=月销售收入×实耗率×适用税率。实耗扣税法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收购发票管理难的问题,有效控制虚假申报,防止纳税人一方面抵扣税款,另一方面不计算销项税额的双向 逃税行为。
加强日常管理及纳税评估。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与农产品的收获期基本一致,原材料采购与生产时间相对固定,一批次采购需维持一个或一定时期的生产,通过巡查掌握了其开业、停业、设备能力及运行状况、经营人员、市场情况等信息,才能为税务管理和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是加强资金、物资、票据、材料单价等核对。要重点监控资金筹集、发放与物资采购是否相符,票据记载的内容是否与资金、物流一致,收购单价与市场行情是否相符,核实有无故意抬高单价、虚增数量等行为。在农产品收购旺季也可集中人员重点监控,有条件的可实地盘库,斩断纳税人收购造假的黑手。
三是加强生产经营中的材耗、能耗及产出核实。农产品初加工其投入、产出在一个生产或周期内有相对固定的比率,国家相关部门及机械设备上也有相应的标注,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对材耗、能耗、产出比控制很严,一般不会突破。管理人员可在生产期实地核实投入、产出量,用测算的数据与企业核算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反推纳税人生产量、销售量及销售额,防止纳税人账外经营,隐瞒经营成果。
四是加强日常纳税评估。农产品加工业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内是我们税收管理的难点、热点,也存在较大的执法风险,加强纳税评估是规避执法风险的最好方式,对于评估正常的要加强监控,对于异常的要找出疑点并及时转稽查查处,提高日常管理质量。
加强稽查打击。
稽查是税务管理的最后一道环节,对农产品加工业税收管理要充分发挥稽查的威慑作用,对故意偷骗税的要严查重处,对典型案件要深入剖析,利用新闻媒体或税务公示栏大力宣传,教育纳税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提高自觉纳税的遵从度。
综合小结:作为一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效果,必须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检验,国家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初衷必须与实施的效果一致,如果初衷与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就必须得进行跟踪问效,重新的审视或修改制度的设计。本文在对农副产品思考意见和措施中前四项是对政策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后两项是对税收日常管理进行述说。当然,管理好农副产品收购、生产加工企业税收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可能还很多但总的来说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的政策设计更加合理,日常管理更加到位,税收法制宣传深入人心,普通百姓和纳税人对税收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其纳税遵从度也必然提高,税收征管成本也必然降低,一切问题都将会将得到圆满解决。
参考资料:
1.《纳税评估行业模型选编》云南省国家税务局.XX年2月
2.《增值税 消费税现行税收政策汇编》云南省国家税务局货物和劳务处.XX年12月
3、税务机关企业管理人员日常管理调查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