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天保工程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实施天保工程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战略调整及二次创业的调查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 张志达
吉林延边林业集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短短几年,在木材产量减少45.7%的情况下,实现了森林蓄积总量增加3.36%,林业总产值增加36.1%,实现利润同比增加6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24.8%,林区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的亮点。2003年8月,国家林业局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现场会。延边林区的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就此,我们到该林区进行了调查。
单一生产木材 路子越走越窄
延边林区位于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区,是牡丹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延边林区又是吉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经营面积406.6万公顷,其中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所属森工企业经营面积224.4万公顷,占吉林省森工企业经营面积的62%。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共为国家提供木材1.2亿立方米,创利税35亿元,拥有资产41亿元。吉林延边林业集团自2000年起进入中国1000家大企业集团行列。
早在1947年延边林区就建立了国有森工采伐企业,先后共建了10个国有森工局,隶属于吉林省林业厅管辖。1984年,所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的重点国有森工企业下放给该州管理,成立了延边林业管理局(副地级建制),统一管理境内所辖森工企业。1985年,延边林业管理局与延边州林业局合并,负责全州的林业行业管理。1998年10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组建了吉林延边林业集团。延边林业集团共有15户大中型林业企业,林业总人口近40万,职工20余万人。林业人口占自治州总人口的1/5,经济总量占全州的1/7。延边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州林业用地面积352.5万公顷,占该州面积的82.3%,活立木蓄积量3.5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23%。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2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992种,野生动物550种,各类山野菜、食用菌、野生浆果等300多种。已勘明储量的矿产资源90余种。
延边林区森林资源开发较早,1931—1945年间,仅日本帝国主义从延边地区掠夺的木材就达5600万立方米。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延边国有森工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木材。组建森工企业生产木材,被延边务林人称作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50年间,国家对延边林业实际投资76805万元,计划资金缺口25.4%。而延边林业在为国家提供1.2亿立方米木材的同时,形成了30亿元的固定资产规模,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3.9倍。这个贡献是用大量过度消耗森林资源换来的。由于长期超量和不合理采伐,造成了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分结构失衡。现在,原始典型的阔叶红松林顶级群落已不多见,原有的优势树种也大大降低了比重,形成了以次生天然林为主的森林类型。在有林地中,中幼林面积占到60.1%,按目前消耗速度,可利用资源将出现20年以上的断档。迫于可采森林资源的持续减少,90年代后森工企业木材产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经济状况逐年恶化,严重影响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企业欠账不断增加,到1999年末,累计拖欠职工工资及离退休费5.1亿元,拖欠工资最长的企业达到27个月,企业生存和发展难以为继。延边林业由优势到贡献,由贡献到困境,走的是单一的木材生产路子,这条路子使企业摆脱不了对木材的依赖,使林区路子越走越窄,富余职工越来越多,经济困境越陷越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调整发展战略 开展二次创业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给延边林业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延边林业集团公司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调整林业发展战略,开展林业二次创业,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整个林业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突破了困境,结束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实现了减亏增收,减产增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森林面积蓄积实现双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延边林业有林地面积由312.2万公顷增加到316.7万公顷,增加4.5万公顷。森林蓄积由34717.7万立方米增加到35879.6万立方米,增加1161.9万立方米,增幅3.35%,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森林环境逐渐变好,林副产品数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多年不见的东北虎等又重新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林区经济快速回升。目前,延边林业集团木材产量已由1997年的203万立方米,调减到2003年的105万立方米,而林业总产值却由47亿元,增加到64亿元,增长36.1%。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木材采运产值比重由38.8%降到19.1%,林地经济、森林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开始兴起,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逐年提高。一、二、三产业比重调到2003年的17.4%、58%、24.6%。几年来,林业集团实现上缴利税5.21亿元,处理挂账、潜亏等不良资产2.9亿元,净增资产3亿元,年均增值率达5.6%。一个新的林区经济结构正在形成。
———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过去集中在木材采运生产岗位的职工,伴随着木材产量减少、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以及职工择业观念的变化,企业职工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多元化就业的趋势。家庭副业、自营经济、自主择业等,使不少职工摆脱了对木材和企业的依赖,走上了依托林区资源搞开发的富裕之路。全州从事木材生产人员减少29.49%,第三产业人员增加70.4%。一次性安置、停薪留职,促进了一批职工走出林区,到外县、外省,甚至出国找出路,谋发展,一些搞承包开发、从事非林非木、第三产业等行业的人员,有的收入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职工自主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全州森工企业在确保在岗职工工资按时发放的同时,还补发了过去拖欠职工工资5683.6万元,并为2.41万名集体职工补交了养老保险统筹金9190万元。累计投资1亿多元,用于改善职工住房、修筑道路、建设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提高了林区职工的生活质量,保持了林区的社会稳定。
实施天保工程 注入新的活力
短短几年,延边林业为什么变化这样明显,这个变化又是如何来的,原因除了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给企业注入部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生存危机外,更关键的是,他们紧紧把握住了这一良机,果断地摆脱了传统林业建设模式,实行林业发展的战略转移,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办法和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的新发展。
1.调整林区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战略性转变。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1999年就任的延边林业集团公司新班子审时度势,认真调研,精心谋划,果断地调整林区发展思路,实施林业战略性转移,开展二次创业,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实现五个转变、培育四个产业、搞好三个开发、加大两个力度,确保一个稳定的经营发展思路。即:根据国家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突出营林育林和培育保护资源的基础地位,着力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目标,实施五个转变(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单一的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综合开发林地资源转变;由只注重经济效益向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转变;由以全部利用天然林逐步向以主要利用部分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转变)。培育四个产业(培育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培育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和以养殖、种植、培植业为主的林地产业;培育以林区土特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培育以长白山生态风光旅游为主的森林旅游业)。抓好三个开发(抓好林地综合资源开发;抓好林区非林非木资源开发;抓好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加大二个力度(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加大强化企业管理力度)。确保一个稳定(完善各项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证林区广大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确保林区社会稳定)。开展第二次创业,全面实施战略转移,逐步把延边林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通过1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从根本上打破独木支撑的产业产品结构、资本结构、所有制结构,使延边林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稳步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他们把开展二次创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略转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恢复、调整、稳定、发展,到2003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第二阶段从2004年起至2010年,为战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2011年开始,为高速发展阶段。上述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彻底打破了传统林业单一木材生产的格局,使林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2.实行集团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集团以产权为纽带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相应的管理体制。由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集团的经营决策,并向子公司派出产权代表,组成董事会,指定董事长。向子公司派出监事会主席,组建监事会,同时委派财务总监,对子公司财务活动进行监督。集团公司作为集团的投资决策中心,组织制定了12个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明确了集团各成员的生产经营分工,特别是在木材销售管理中实行了最低限价制度和木材效益流失补偿办法,加快了木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年增效上亿元。有效的避免了过去无序竞争、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项目的现象,优化了生产力布局,形成了规模经营优势,提高了投资效益。各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划,自主经营。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实现了分工合理,运作有序,为全面推进林业的战略调整和二次创业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近两三年里,先后与长客等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了新元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完成了上市辅导,迈出了延边林业走向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对林建公司、图们制材厂用资产抵押形成银行债务实行回购后,出售民营,盘活资产2.1亿元。黄泥河、敦化、和龙、汪清、安森局等企业把锅炉供热、电话通讯、液化气站、机械厂、水泥厂通过竞价招标、整体出售、有偿转让、职工参股等方式完成了改制,加快了企业主辅分离的步伐。四年来,全州林业共出售、租赁、托管各类厂家219个,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36个,盘活资产3.8亿元,林业职工和社会法人向林业投资入股6100万元。
3.重组林产工业,依托龙头企业创建主导产业。
木材减产后,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总量,延边林业集团从重组林产工业入手,狠抓木材的精深加工增值,实现了减产不减收。首先对林产工业企业实行调整重组,一方面对一些小企业调整归类,形成15个重点生产厂家,实施规模化经营。如珲春林业局的林产工业小厂都围绕“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进行配套生产,形成了“森林山”的品牌优势。白河林业局将先威厂的地板块生产线、制材厂的淋漆生产线和胶合板厂并入宏图公司,同时对卫生筷子厂、牙签厂、雪糕棒厂进行了合并重组,效益显著。另一方面实行强强联合,将优势企业重组,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林产加工企业。新元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延边林业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将其子公司敦化丹峰林业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地板厂、三个家具厂、一个动力厂集合起来的,联合长春客车厂等社会法人,通过强强联合,形成总资产2.8亿元,由集团控股73.5%的新型林产工业企业,年加工原木能力达10万立方米。公司所需加工原料与各林业局形成市场购销关系,真实反映了原料成本构成,改变了过去把林产工业内部低价原料转为企业虚假利润的现象。该公司生产的地板块、家具等产品远销欧美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近2000万美元,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2.46亿元。其次以股份制经营为依托,作为林产工业厂家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采取国有资产退出或置换方式,重点对和龙人造板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国有股减持了41.2%。2003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3.5%,同比净增利润292万元。最近又将珲春森林山木业、白河刨花板从母体企业中剥离出来,正在改制为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对不在企业发展规划内的微利、亏损的工业厂家,全部实行民营。第三,抓好林产工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近年来,全州林业企业投入技改资金5亿元,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原年产2.5万立方米的汪清林业局中密度纤维板项目通过改造扩建,已形成年生产能力5.5万立方米的规模,质量也上了一个台阶。黄泥河林业局对胶合板生产线改造后生产铁路客车箱板,市场前景看好。通过林产工业重组和技术改造,推进了延边林产工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市场核心竞争力。
4.实行采育兼顾,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
以汪清林业局为代表,在培育利用森林的实践中,实行采育结合,把采伐森林的过程同时作为培育森林的过程,使经营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经营方法和经营模式,探索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建局初期,全局有森林蓄积量3000多万立方米,5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841.8万立方米(折合蓄积3000多万立方米),目前仍有蓄积量3738.9万立方米。其经营措施,一是对复层异龄天然混交林实行采育作业。采伐时,控制采伐强度,最大采伐蓄积强度不超过60%;保持一定的森林郁闭度,最小不低于0.4;间密留稀,优先采伐病腐木、枯立木、霸王树,调整林分结构,确保林木生长环境空间良好;实行牛马套作业集材,严禁拖拉机上山,保护好采伐林地中的幼树、幼苗,每公顷保留目的树种300株以上。通过采伐中的育林措施,全局共培育采育林8.3万公顷(125万亩),每公顷年生产量达6.2立方米,比一般天然林高3.3立方米。二是对次生林实行栽针混交改造。将生长率低下、无望培育高蓄积量的次生林,采取人工在林下种植红松林,密度比人工纯林低50%,高于改造前2.4个百分点。三是引进国外“检查法”的森林经营技术。这项技术从1987年引进试验,通过对采伐株数、蓄积双向调控,每两年调查一次,及时调整林分密度、林木径级、树种组成,稳定和提高林分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林地承载能力和生产力,实现森林结构优化合理,林分生长率最大化,使森林质量显著提高,生态效益持续发挥。结果表明,按检查法采伐培育后,每公顷年生长量在7.2—9.6立方米,平均为8.0立方米,高于北方落叶松速生丰产林二类地区标准(7.9立方米),生态效益保持良好状态。上述经营措施,有效实现了森林面积不减,减少恢复森林人工造林投资,有利于森林防火,减少森林病虫害,增加树种多样化,丰富生物多样性,木材永续采伐利用,使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以实现。
5.强化森林管护措施,注重管护责任与利益结合。
延边林业在降低采伐量的同时,大力加强森林的管护措施。在管护队伍上,从木材减产富余职工中增加了一线管护人员。在重点管护区域和地段,设置管护围栏、宣传标牌等。在重要季节,增加临时性管护力量。在管护责任上,由原来的单一护林变为资源管护、林政、森林防火等综合性管林。尤其是在管护机制上,推行承包经营新机制,采取森林管护与沟系竞价承包相结合,职工承担保护森林的责任,包括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防止林木盗伐等,同时允许职工在承包沟系中开展养殖业、采集业、种植业等,把森林的保护与林区资源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职工竞价承包开发利用资源,个人还要向企业交纳资源费。这种新机制,使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结合在一起,国家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企业搞活了林地资源,增加了职工安置渠道,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了经济收入。职工发展了家庭经济,增加了个人收入,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天桥岭林业局竞价承包沟系158条,盘活资金300多万元。汪清林业局通过竞价承包沟系24万公顷,分流安置了1000多人,企业收回承包款1100万元,全局家庭经济收入达5000多万元。此外,在承包中,凡新造林的,由职工自费买苗造林,自行管护,3—5年后企业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年限、不同造林方式,按核定的标准予以收回,实现营林成果商品化,有效改变了过去先投资后造林、造林成效差的状况,使造林资金真正发挥作用,解决了长期造林不见林的难题。
6.综合开发林区资源,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林业发展实力,除了做好有限木材的加工增值外,延边把发挥林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振兴林区的突破口,全方位组织实施,全民、集体、股份合作、个人一起上,建设复合经营型林业产业,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珲春林业局突出抓森林猪、森林鸡的养殖,职工在承包林地中,依托森林环境,将家猪、家鸡野生放养,取食森林中的昆虫、青草、橡果等天然食物,辅以少量的无添加剂饲料,形成具有野味特点的森林猪、森林鸡,其产品质量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国际ISO9001认证,市场供不应求。去年,该局放养森林猪2067头,森林鸡17万只,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森林猪(鸡)养殖基地。他们与北京中国食品总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由北京公司负责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疏通了基地产品的销售渠道,基地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围绕养殖基地,下一步还计划办种猪厂、饲料厂以及技术指导和市场服务体系,形成养、加、销一条龙产业体系。天桥岭林业局充分利用“三剩物”资源,以职工个人为主大搞木耳菌生产,木耳菌年产量由1999年的20万袋猛增到2003年的1500万袋,年销售木耳45万公斤,产值达1800万元,季节性安置职工2600人,菌种厂常年安置职工180人,为职工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该局还成立了木制品工艺加工厂,利用次小薪材,开发木制工艺品生产,形成了木画、木彩屏、木球类、电脑木雕刻四大类10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15万件套,安置职工350人,年产值近1000万元,产品获省级名牌称号,主要销往沿海省区和美、韩、日等国家,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汪清林业局2003年从事种、采、养为主的资源开发总产值已达4400万元,个体运输、娱乐、商饮、劳务、加工等三产服务业产值达5106万元,一大批职工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延边林区中的其他资源正在规划和开发中,石材加工、矿泉水生产、水电开发、森林中草药采集种植、林蛙养殖、森林旅游等一大批非林非木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7.改革经营管理机制,激活企业发展活力。
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集团公司和各个企业狠抓精简机构,压缩管理人员,减少管理开支,实现减员增效。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建立岗位、技能、贡献、奖励相结合的弹性工资,加大活工资比重,使多劳者多收入,物质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珲春林业局提出林业所有岗位不养闲人,使职工人人有危机感。
在改革中,尤其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使企业内部的活力大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发展后劲的增强。天桥岭林业局对所属基层单位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委托经营、剥离经营等办法,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经营活力明显提高。他们对收费型单位实行委托经营;辅助生产型单位,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公益型单位,采取定员定编,费用包干。将濒临停产的纤维板厂、雪糕厂和胶合板厂整体对外租赁承包,企业不仅减少了每年的亏损补贴,而且增加承包费收入42万元,并由租赁承包者负责安置富余职工500多人。对石英砂厂和加油站实行有偿转让,盘活资产130万元。自来水公司实行集体租赁。电力所、服务公司、绿化环卫队等14个单位搞委托经营,节约资金450万元。两个汽运处60台运材车全部卖给了职工个人,盘活资产389万元,每年节约支出108万元。通过改革,使原来成为企业负担的项目,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企业的财源。实践证明,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造了新的生产力,设备还是这些设备,人还是这些人,但是机制一变,效益却成倍增加了。
第二篇: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汇报2009
**县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76公里,总面***万亩,全县辖29个乡镇,48.3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3%,有林地面积347.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9.5%,森林总蓄积量9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6%。
我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林业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巩固提高,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随着工程的逐年实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趋显现,充分体现了实施天保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2000年天保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增加林农收入为目标,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一手抓现有森林资源保护,一手抓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着力把林业培育成兴县富民的大产业,在多种自然灾害和困难的情况下,天保工程顺利实施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天保工程总体方案规划的阶段目标。
一、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一)、成立机构,形成了管护网络1、2001年成立了**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002年成立了**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中心,落实工作人员7人。
3、2002年25个乡镇和3个国有林场分别成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站。
4、设立村级(工区)护林站206个,划定管护责任区619个,聘用兼职护林员587人,专职护林员124人。
(二)、健全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1、广泛深入开展天保工程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会议、宣传车、电视、标话、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000年以来,共刷写标语3万余条,制作永久性搪瓷宣传牌500余个、水泥固定宣传牌150余处,印发宣传资料4万多份,制作电视宣传节目24期,增强了人们对天保工程的认识。
2、先后制定出台了《**县天保工程农村护林员招聘管理办法》、《**县天保工程管护人员考核及奖惩办法》、《**县县、乡、村天保工程管理机构工作任务和职责》以及《**县天保工程护林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
3、全县共划分619个管护责任区,落实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同时每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各乡镇与各村;县林业局与各林业站、派出所、国有林场;天保中心与各乡镇(林场)天保管理站;各乡镇(林场)与村(工区)护林站、护林员层层签订管护责任合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使全县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全面完成了公益林建设任务
1、截止2008年末,我县先后完成了天保工程重点公益林人工造林4.9万亩,封山育林8.2万亩,飞播造林29.8万亩。
2、完成了种苗建设任务。木王林场2001午底建设天保苗圃80亩;**林场完成**8华山松采种基地3万亩;***林场2002完成***苗圃24亩,完成栎类采种基地2325亩。
3、2001完成科技支撑项目——核桃建园工程。
4、共完成投资6267.2万元,其中公益林建设完成投资1624.2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完成投资4643万元(其中地方配套688万元),全面完成天保工程各任务。
(四)加强天保资金管理
县局2002设立了天保专户,制定了《**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管理核算办法(试行)》和一系列财务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和项目单位一把手是确保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确定了专职财会人员。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做到了天保资金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五)我县天保工程实施特点
1、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充分发挥天保资金使用效益。“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是强化天保工程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对管好、用好天保工程资金的整体要求。我县在天保工程启动时,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国家对天保工程资金管理的要求,设立了**县天保工程银行专户,并在林业局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进行专帐核算,在具体核算过程中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天保资金核算办法进行会计核算。
2、不断加大森林管护力度,确保资源安全。在我县森林管护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管护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将部分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分流安臵到各乡镇从事集体林管护工作,既加强了森林管护力度,又缓解了各国有林场的压力。截止目前,林场到乡镇从事集体林管护的人数为53人,占两个林场在岗人数的25%,从事集体林管护面积149.91万亩,占全县森林管护面积的34.3%%
3、林业后续产业得到持续发展。一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公园的建设日趋完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二是大力发展林业主导产业,营造经济林、育苗、培育各类珍贵林木花卉、特色种植、养殖等,现已初见成效;三是依托现有资源条件积极稳妥地进行林副产品加工,利用闲臵厂房、场地从事根雕、假山盆景、奇石工艺品加工,该项目已全面投产运营,卓见成效。另外采剥栓皮、加工扫把等也为国有林场增加了一定的收入。
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2008年5-12月在***乡成功试点,今年在全县全面开展,2009年计划完成12个乡镇的林改工作,在2010年底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业企业和森林管护人员收入偏低。截止2008年末,国有林场职工年总收入7200元,只有全省职工平均水平的34.4%,在乡镇从事集体林管护人员年收入8400元,虽然略高于国有林场职工,但也远远低于本地区职工平均收入,有一半职工接近贫困线,已经危及队伍的稳定,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2、林业企业经济困难,资金匮乏,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林业企业大多建设在大山深处,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文化生活贫乏,实施天保工程后企业仅仅靠微薄的管护经费维持基本运行,基础设施落后,后续产业发展资金严重匮乏。
3、我县实际管护总面积为***万亩。其中集体林***万亩,国有林***万亩,而上级下达我县森林管护总面积为***万亩,森林管护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管护力量不足。
4、林业企业及职工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林业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影响,企业和职工两眼向上、两手向外的现象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有的企业拥有相当丰富的林下资
源,却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同时,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5、国家和地方对天保工程区及实施单位配套政策没有到位。林业企业和职工收入严重偏低,缺少发展动力,除了自身存在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既没有像国有企业改革那样的力度,更没有对待三农问题的超前魄力,使林业企业和职工处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
6、现行的许多天保工程各项政策规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天保工程各种政策、规定是在2000年前后制定的,由于当时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和现在相差较大,现在仍按当年制定的投资标准已远远不能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比如人工造林为每亩300元,这是根据2000年的物价水平设计的,当时人工费每天15元,而现在人工费每天至少50元,容器苗当时每株0.15元,而现在每株0.4元左右,其他成本也都成倍上涨;同时,地方配套由于我县财政收入很低,很难配套到位,使工程实施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后期管护上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各实施单位要自行解决公益林抚育管护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三、对后续发展的建议和设想
1、要重新思考和认识天保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仅是提供相关林业产品产业部门,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它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公益性质的基础产业,它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公共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应该在政策上形成一个投资和重视的洼地。
2、在领导和组织机构上要有一种长效机制。生态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不是一个十年的工程能够解决的。在天保工程即将结束的前期,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对天保工程进行立法,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其次,把相关的公益性质的林业资源保护、建设、研究和开发进行职能合并,可以在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建公益林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的公益林资源保护、建设、研究和开发,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统筹安排。第三,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对生态脆弱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行政策倾斜,可以适当提高中央对这些地区投资比例,减少或取消这些地区的配套资金额度。
3、把林业企业纳入当地三农支持范围,给予林业企业和职工更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4、对林业企业实行分类经营。把林业企业大致分为公益型,经营型和综合型几类,不同类型实行有区别的政策。
5、加大林业资源流转改革力度,规范林业资源交易,使整个社会都认识到林业及林业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促进林业健康、快速发展。
**县林业局
二00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精选)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
我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区域总面积39.13万平方公里。1998年11月,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明确规定全面停止一切形式的天然林资源采伐,关闭林区木材市场。天保工程自1998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省正式全面启动实施,工程建设期为11年,至2010年结束。
我省天保工程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工程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机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一)森林管护
我省天然林管护面积2975万亩。天保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国有林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长期采伐消耗天然林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使天然林资源进入了全面恢复和发展阶段。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各实施单位通过采取调整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充实办公室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森林管护体系、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措施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全省2975万亩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了安全、有效的保护。
(二)公益林建设
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我省制定了一系列办法、规定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照全面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将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从规划设计编制、项目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程运作。
二、取得的成效
(一)森林面积与蓄积有所增长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长期消耗采伐天然林的现象 得到了遏制,天然林得到了休养生息和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全面恢复,森林面积与蓄积实现了双增长,局部地区森林面积与蓄积增长可观。
(二)林场基础设施改善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为了及时解决天保公益林建设中种苗需求量大与现有种苗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的矛盾,国家先后安排我省新建、改建和扩建苗圃、新建采种基地、良种基地等种苗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缓解了我省种苗供需矛盾。
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得到健全,修建和配备了一批防火设施和防火设备,加大了护林防火宣传力度,层层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全省森林资源得到了安全有效的保护。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和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感受到天保工程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激发了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三)森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马鹿、白唇鹿、雪鸡、蓝马鸡等一、二级保护动物在林区内可以见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第四篇:继续实施天保工程 二期政策
继续实施天保工程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解读天保工程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刘羊旸)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记者就天保工程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志达。
问:天保工程在全国17个省区市全面启动已10余年,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区有了显著变化,实际效果已超出工程预期。
一是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累计少砍木材2.2亿立方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16.19亿亩,完成公益林建设2.45亿亩,森林面积净增加1.5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加约7.25亿立方米。
二是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水土流失减轻,输入长江、黄河泥沙量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三峡、小浪底等重点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积量。2008年长江宜昌段的泥沙含量比10年前下降了30%,并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林区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平稳转岗和安置了富余职工95.6万人,国有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和89%。
概括地说,通过10多年的天保工程,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
但同时,工程区目前还存在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状况脆弱、民生问题突出、林区发展落后等问题。
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为何要继续实施天保工程?
答: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天保工程范围内的天然林分布区,既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松花江、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众多湖库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等水利枢纽的绿色屏障。
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不仅可以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对构建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东北和华北地区生态屏障,保障国家大江大河安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天保工程区森林面积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40.73%,森林蓄积量占我国森林总蓄积量的50.06%。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对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多话语权和更大发展空间,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培育,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对于确保国家木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天保工程的持续投入,将创造木材停伐减产后职工转岗就业的条件,保证职工收入,解决职工社会保险,有利于林区社会稳定。
问:与一期相比,天保工程二期有哪些亮点?
答:天保工程二期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坚持了一期行之有效的政策,并于近几年的林业改革发展政策相衔接。要说亮点,主要是围绕巩固扩大一期成果,在以下方面采取进一步措施:
一是对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进一步调减,使这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进一步得到休养生息。
二是更加关注民生,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补助标准将明显提高;林区就业渠道不断扩大,职工收入将有所增加;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林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加快推进。
三是从单纯保护转向保护与培育并举,更加注重森林经营,以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质量。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森林面积7800万亩,森林蓄积净增加11亿立方米。
四是资金的投入将明显增加,预计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中央将投入2195亿元
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2010年工作取得明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2月24日讯根据国家林业局工作总体部署,天保办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为明年启动天保工程二期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全力做好天保工程一期总结和二期政策意见起草和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的决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有关“增加天然林保护投资,抓紧研究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有关政策”的要求,积极和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二期政策制定工作。一是在全面总结天保工程十年建设成就的同时,组织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天保工程社会保障政策专题研究报告》、《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专题研究报告》、《天保工程职工就业问题专题研究报告》、《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森林培育研究报告》、《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公益林建设研究报告》、《国有林区改革进程和构造新体制的思路及政策专题研究报告》,为制定二期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组织编写了与二期政策出台相关的基础性资料,共五大类,45个题目,汇总形成了《天保工程二期有关情况备答题》。三是会同有关单位与部门反复进行协商,沟通完善政策内容,详细测算资金投入等,经过艰苦努力,各部门最终对二期政策达成了共识,为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四是会同有关单位就天保工程二期政策意见征求了有关省区人民政府的意见。五是配合组织召开了天保工程二期政策意见专家论证会。六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四部门报请国务院审批的天保工程二期有关政策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七是代拟了关于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的汇报稿。
二、认真做好天保工程核查、“四到省”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一是继续组织开展对2009天保工程实施情况的核查。先后组织了19个工程核查组,分赴20个省级单位的95个县(局)开展外业核查工作。完成核查报告并下发核查通报。同时,对上一核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督办,对各单位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整改和改进。二是继续做好“四到省”考核工作。完成了对2008“四到省”考核的收尾工作。开展了对2009天保工程的“四到省”考核。三是认真做好工程案件举报受理工作。2010年共处理举报案件7起,其中办结5件。接待群众来京上访5起。对中央领导关注的举报信件,我们进行了重点督办。
三、认真做好天保工程区国有林业局棚户区改造相关工作。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参与组织审查了各省编制的《2010年棚户区改造方案》。认真开展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的调度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编发了15期棚户区改造工作简报,及时传达国家在棚改工作上的新政策、新要求,推广交流各地在棚改工作中的好作法、好经验。参与修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参与组织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北方林业棚户区改造现场会”,参加中央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检查组赴内蒙古的检查和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办组织的林业棚户区项目稽查,以及住建部组织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整顿房地产市场,保障性住房质量”的专项检查。配合国家发改委去黑龙江国有林区进行了棚户区专项调研。
四、认真做好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收尾总结工作。今年是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实施的第7年,工作重点是项目成果的总结、推广和收尾。针对项目要求,组织召开了项目总结研讨会,完成了项目最终评估和小额信贷外部评估,对24个小额信贷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完成了小额信贷监测,与欧盟代表团及各项目单位签署了《小额信贷资金移交协议》、《财务文件移交协议》和《固定资产移交协议》,完成了资产、账务的总结移交。编写完成了项目成果和推广材料并制作光盘。
五、认真做好天保工程年报、季报、动态等信息管理工作。完成天保工程动态的编辑、印刷、发送18期。完成年报、季报统计汇总工作。天保工程二期基础数据表格设计、汇总、审核、测算工作。参与工程效益监测工作。参与国家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国家林业局网站天保工程栏目更新工作。完成对天保网维护及更新工作。
六、认真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积极组织和参加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有:天保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修订工作调研。国有林区营林局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情况调研。《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调研。集体林改百个典型县情况核查调研。森林抚育试点补贴调研。与全国农林总工会联合开展天保工程区民生问题情况调研等。
七、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不断加强机关建设。一是中心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警示教育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心党支部以《廉政准则》、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
为重点内容,认真抓好党员集中学习,开展了“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党日活动,观看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图片展,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强党性 促政风 带行风”主题警示教育知识测试活动,有关领导参加了我局组织的警示教育参观活动。二是精心组织,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前,领导班子组织召集了各处职工代表座谈会,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征求对中心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见。专门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征求到的有关意见逐条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并向全体工作人员通报。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按照要求认真准备发言提纲,紧密围绕主题,深入开展对照检查,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提高了思想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丰丽林场实施天保工程工作总结
天保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丰丽林场,全场共有施业区面积22099公顷,计51个林班,居民364户,人口1063人,其中工人322人,青年414人,退休职工197人。全场林业用地面积21729公顷,其中公益林8129公顷,限伐林9368公顷,商品林4232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370公顷。随着“天保”工程的启动实施,我们丰丽林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天保条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本着“远山区封山设卡,近山区管护经营”的原则,扎实抓好林业天保工程建设。截至于2010年底已对35个林班实行封山设卡并设卡4个,管护人数42人,管护面积14941公顷,近山区实行了管护经营,划分为112个个人责任区,计16个林班,总面积6788公顷,落实管护经营112户。目前,全场已完成天保工程造林2000亩,其中人工造林8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80%上升到2010年末的89%,全场已连续5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21729公顷森林资源得到常年性有效管护,有力地推进了我场生态环境建设及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加强宣传、建立机构、层层落实责任。
自1998年以来,为全面贯彻执行《天保工程条例》及国家相关天保工程建设政策、规定。我们一是统一思想,召开了干部大会,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利用板报、有线电视,进行广泛宣传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目的、意义、帮助职工群众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二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发挥
资源综合效益、富民兴场为宗旨,以深化林地经营管护责任制、建立科学的利益驱动机制,进一步调动生产者经营的积极性,提高经营、管护、开发的效果。三是召开座谈会、讨论会,集思广益,征求好的见议,好的做法。探讨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中适应我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从而极大调动了职工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的积极性,为我场全面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奠定基础。四是成立了由场长任组长,主管营林生产副场长和林政资源站长为副组长,专业技术员、档案员、调度员、防火专责、会计为成员的“丰丽林场天保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由场长任组长,主管营林生产副场长和林政资源站长为副组长,会计、出纳、工资员、技术员为成员的“丰丽林场天保工程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五是制定了“丰丽林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并层层签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等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切实将责任落实到山头、人头。
二、整章建制严格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的健康运行。没有规距,不能成方圆。建立完善整套的规章制度,是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健康运行的保证,因此,我们场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管护分队,针对在管护经营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了13项制度,用制度来加以规范管理,确保责任区内林地资源不受破坏和侵犯。发现问题及时严肃处理,专业管护分队对管护区内按期巡护,各路口,各卡每日都有专人把守,对入山人员进行严格检查,登记。对易发生案件的地域派专人死看死守,昼夜又不离岗,场领导不定期下去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整改,从而杜绝了违法案件及掠夺性乱采乱挖林
副产品现象的发生,达到了管护好森林资源的目的,确保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健康运行。
三、加大森林管护力度,积极打造“平安场区”。成立场长为组长、主管营林生产副场长和林政资源站长为副组长,专业技术员、档案员、调度员、防火专责、会计为成员的“丰丽林场森林资源管护承包领导小组”,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职责同步、奖惩并重”的工作思路,一是在场内建立了森林管护队,对35个林班实行封山设卡4个,切实做到:“四个环节一起抓”,即签定下达管护任务、明确管护责任、狠抓政策培训、严格考核奖惩。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的安全。二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场长为副组长,防火专责、武装助理为成员的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三是落实专(兼)职巡山护林员,制定了林场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四是狠抓破坏森林资源的打拉烧柴等违法行为、狠抓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五是加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确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杜绝了乱砍滥伐、偷拉盗运、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行为发生。维护了全场平安,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同时也为我区连续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严格天保管理,确保成效。
管理情况:(1)组建专业专业营林生产队伍,配备专用造林工具,施工及技术人员实行岗前业务技术和现场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2)严格种苗供应程序:派技术人员对造林所调苗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上山栽植。(3)明确造林质量由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一是每个阶段结束都必须经过验收之后方可进入下阶段的工序,做到整地
不合格不栽植、苗木质量不合格不栽植、栽植(包括苗木质量)不合格不验收。二是做到每个造林小班、每个施工环节都有具体人员负责监管质量,三是做到结束一个阶段,申请验收一个阶段,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
成效情况:自一九九八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场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五、加快步伐,依托森林管护经营优势、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工作中,我场依托林下种植黑木耳的龙头优势建基地,以管护促经营、以示范带发展,开发替代产业,形成特色经济,以示范带群体,推动各项产业发展。实践中,我们围绕林场森林管护经济的发展和林场的发展进行定位。即立足当前求创新、又着眼未来求发展,制定:山里求生存,转变观念抓引导;山中寻优势,因地制宜抓推进;山上建基地,发挥优势上规模;山下搞开发,加工增值蓄后劲;城里找商机,带着产品闯市场的林下经济工作思路。并积极谋划于2011年集资40万元建成了丰丽山特产品加工厂,把职工群众采集的山特产品、养殖的黑木耳,实行工厂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管护自营经济和林场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此外我们还引进樟子松嫁接红松结果技术建设300公顷的红松坚果园。先后引进两户投资者落户该场,共计投资500万元,该项目的引进不仅为全场的管护经营和全民创业开辟一条新渠道,又为发展山特产品加工厂提供了足量的原料储备,增强了森林管护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通过多项基地的带动,极大的调动了全场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养鸡、养羊、獭兔、个体运输经商
等产业蓬勃发展, 促进了全场职工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场迅速掀起了发展经济的新高潮。截至2011年底全场实现了总产值3000万元,户均收入8.2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使管护经营户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全场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管护自营经济项目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的大好局面。
几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和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
天保工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在以前的工程建设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还存在着;二是执行国家关于天保工程工程实施和资金管理规定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宣传工作还需加强,还没有真正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四是林场经营面积小,职工又地处偏远,目前靠管护资金维持,一但停止将危及林场职工的生存。
今后几年,我们场将以黑木耳种植的支柱产业优势,走招商引资上项目、上规模、精深加工提高木耳附加值的产业路子,并逐步带动各项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种、养、服、加等行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繁荣局面。
丰 丽 林 场201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