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 作者:李泽泉《光明日报》(2015年11月05日 16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培植一种有益于国家、社会、他人的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自律性、稳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当今中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人们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基本标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要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更要重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协调和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要看是否符合这个共同意愿。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普遍诉求,协调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满足这个诉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应当注意和把握以下三点。突出道德建设主体。公民是道德建设的主体。在价值哲学语境中,公民既是现实的具体存在,又是一种社会关系范畴。无论是从现实主体,还是从关系范畴看,道德建设的主体都呈现出很强的差异性,不同主体由于其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不同,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当前,在充分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积极性、重视各类主体道德建设的同时,特别要强调领导干部、青少年、先进典型、农民工等四类主体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特殊地位,突出他们的引领、示范、影响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先导性。道德建设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坚决的反腐败斗争,使他们成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模范。青少年是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不仅是整个社会风尚的重要表现,还代表着公民道德建设的远景。要协调家庭、社会和国家形成合力,加强和改进以德为先的国民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通过创新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方式,增强先进典型的感染力,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性效应。农民工是城市运营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于公民道德建设效果影响明显。要针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建设活动,切实提高农民工的道德素质。
创新道德建设内容。道德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信仰。遵守道德规范必须以道德信仰为精神支撑,才能持之以恒;道德信仰只有依靠道德规范来保障,方能落到实处。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将规范建设与信仰建设结合起来,将完善条文规范与塑造内心世界结合起来,将遵守道德规范与敬畏道德信仰结合起来。道德信仰重在培育。要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培育,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之间的区别,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道德规范贵在具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结合时代发展新特点,将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广大公民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有了基本的规范遵循。不同行业的公民肩负着不同的职业责任,除了要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外,还应有不同的职业操守和自我规约。家庭美德关系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夫妻、长幼、邻里关系,要认真总结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0字家庭美德十多年来的经验,进一步凝练出简明扼要的家庭美德。
改进道德建设方式。要实现道德信仰和道德规范大众化,需要关注道德实践方式的创新。要随着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变化,积极探索道德建设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坚持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灌输与互动相结合、道德榜样示范与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制度化手段与非制度化方式相结合、大众传媒引导与文学艺术感化相结合的举措,积极推进道德话语方式和语言形态创新,多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真话,增强道德建设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大胆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式和途径,高度重视政策制定及制度设计,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法律和制度等的导向作用,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追求物质利益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之间的关系,使道德的积极践行者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能获益,实现德福配享、德福一致。
(李泽泉,作者系浙江科技学院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主任、特聘研究员,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路径研究【14NDJC190YB】”成果)
第二篇:道德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2014-7-19编辑 李雪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已经是迫在眉睫。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积极引导社会对于这些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是理论建设和现实需要形成良性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的根本前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现在就要做起来。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
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前行才能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享受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价值观应该是有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顾名思义,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是低阶价值观的标准,所以要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确立并不是想当然的事情,而是隐含在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等等之中,所以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现有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社会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对那些在中国历史和人类文化发展长河中,已经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一些价值观点,通过国家认可的方式给予合法地位,为理论体系建设确立基本面,然后慢慢地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旗帜下进行有机融合。
第四篇:道德讲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讲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3月,我校第四期“道德讲堂”正式开讲。本次讲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分作做自醒、唱歌曲、看短片、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做承诺、送吉祥八个环节。
道德讲堂中,我们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们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我们全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每个公民追求的价值准则。
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行政工作人员,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修生养德、服务群众,做一个合格的窗口工作者。
道德讲堂的开展,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洗涤了心灵的尘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道德讲堂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愿道德讲堂长久的开展下去,把我们的道德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北一中开展“道德讲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活动
道德讲堂实施活动
2016年2月,为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是贴近实际。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宣讲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使道德讲堂办出特色,办出风格。
二是贴近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的典型事例,使“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研究“道德讲堂”特点和群众的需求变化,创新模式,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是贴近群众。重视群众在“道德讲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握群众脉搏,反映群众需求,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道德讲堂”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讲堂。
形式流程
1.自我反省:每一次开讲前,做一次自我反省。问自己:“心诚工诚、情真不真、行正不正”?
2.“唱一首歌曲”:组织学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
3.“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群众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4.“诵一段经典”:组织群众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和征集的公民道德“三字经”;
5.“讲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6.“作一番点评”:由群众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北一中开展师生道德讲堂实施活动
第五篇:道德讲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讲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次讲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分作做自醒、唱歌曲、看短片、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做承诺、送吉祥八个环节。
道德讲堂中,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们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我们全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每个公民追求的价值准则。
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修生养德、服务群众,做一个合格的窗口工作者。
道德讲堂的开展,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洗涤了心灵的尘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道德讲堂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愿道德讲堂长久的开展下去,把我们的道德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