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错题及原因分析
错题A 出自课堂作业本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的第三题P3 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例: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一位良师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 ________一座知识宝库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为你指明方向的指南针_________,也是____ ________为你照亮前程的火把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措施:
第一个仿写句子肯定是很好的。关键是第二句,如果不像例句一样,①没有数量词可以吗?
②第二个括号里不填故地前的定语可以吗?
我觉得还是严格点好,按照例题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具体。
错题B 出自课时特训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2题P4
选词填空。
闲暇
闲居
悠闲
忙里偷闲
1、待在家里没有工作做。
()
2、闲暇安适。
()
3、在忙碌中抽出一点空闲的时间。
()
4、空闲的时间。
()
分析与措施:
这道题中“忙里偷闲”和“闲居”这两个词学生大部分能理解,最容易混淆的是“闲暇”和“悠闲”,错的较多,我想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今后碰到这样的词,应让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做题。
错题A 出自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大题的第3小题。
用“望”字组几个词,然后选择恰当的填在括号里。
1、我()下雨,雨越大越好,因为这样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看书了。
2、办一个班级图书是我们全班同学的()。
3、季羡林老先生殷切()21世纪的青年能做到“三贯通”。
4、生活在战争年代的我,非常()有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连环画。分析与措施:
“望”字组词学生都会,很多如“盼望”、“希望”、“渴望”、“期望”、“愿望”„„但填写词语,让学生有些措手不及,乱填一气。我想学生不会填的原因还是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做这样的题首先要理解词语意思,盼望:殷切地期望。
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
渴望:迫切地希望。(程度较深)愿望:心中期望实现的想法。
然后根据句中的语境去填写。今后这类题型该多练习,学生慢慢地会理解的。
错题B 出自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大题的第3小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教科书
小学语文
语文
书
第九册小学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
起草
构思
誊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措施:
第一题是按一个包含着另一个或一个属于另一个的顺序排。书籍
教科书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语文
教科书
书籍
两种排列都可以,很多同学不知道这样一个概念,有的应粗心而错,漏写一个。
第二题我们平时在写作时经常做,但错得也很多,全班只有四位同学写对,我想最后一个词中的“誊”学生不认识,导致“誊抄”这个词的意思不理解,所以排列乱了序。还有这类题型平时做的较少,今后应多练习。
错题A 出自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第二大题的第5小题。修改病句,用上修改符号。
(1)今天的英语考试,我估计自己肯定能得优秀。
(2)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分析与措施:
在这次的病句修改中,学生首先没有对病句进行诊断,没有弄清病因。如第一句“估计”和“肯定”前后矛盾了。第二句“无边无际”和“一眼望不到边”重复了。还有部分学生忘记了怎样使用修改符号。相关对策
1、复习各种病句的类型及病因。
2、复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错题B 出自第一单元测试卷 判断题。
1《窃读记》这篇课文题目中的“窃”就是“偷”的意思。
()分析与措施:
这里的偷并不是“偷”的意思,应该是“偷偷地”,看来学生并不理解,因此错的较多,今后在分析课文时应多强调。
错题A
出自第一单元测试
第三题判断题 判断题 :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这句话中把朋友、家比做了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措施:审题不清,理解能力低。“把什么比作什么”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老是混淆,“把”字和“用”字的理解不到位。
多练习。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比喻句时,教师要经常拿出来来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多练了学生就自然会注意。
错题B
五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6、梅花魂——
5、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第一题“秉性”是什么意思?文中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错误解答:“秉性”是性格的意思。文中的梅花的“秉性”指的是梅花的精神。
分析与措施:
学生审题不清。第一个问号学生只是从字面理解意思,即只写“秉性”是性格的意思,而没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这样回答主要在于没有看清第2个问号。这里问的是文中梅花的“秉性”是什么?其实是要学生写出梅花的精神是什么。而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写的是文中“秉性”的含义,即文中的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每道题题目先读3遍,明确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问的是什么,要怎么回答,思考后再下笔,防止匆忙做题时张冠李戴或是漏答。
2、要求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而不是依赖《词语手册》。本次会发生错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词语手册》上“秉性”是这么解释的:性格。课文中是指梅花的精神。依赖《词语手册》的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就以为这么答就完整了。
错题A 出自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六题:按要求改写句子第四小题)
《儿童文学》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分析与措施:
修改病句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感到困难,错误率较高。本题学生知道错在哪,书不可能对人感兴趣,只有人对书感兴趣。要是就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可能没错那么多,但是在原句上修改病句,学生有很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修改符号,乱改一通。可能平时修改符号没有经常使用,所以学生做此题有困难。今后教师应在练习、作文批改中使用修改符号,让学生熟悉起来。
错题B 出自
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特训(第一大题: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唱和(hã
hâ huó)
干涸(hã
gù)错题解答: 很多学生选错。分析与措施:
1、做作业粗心大意,没有认真读题目,随意乱做。
2、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时不会利用学习工具来完成作业。
3、做完作业没有检查的习惯。
今后应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来完成作业的习惯,并要求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自己的作业。
错题A 听写本
词语中“不容争辩”的“辩”字写成“辨”。
错误解答:
许多学生把“不容争辩”的“辩”写成来“分辨”的“辨”。
原因分析与措施:
1、平时做作业的时候没有用心的识记生字词。
2、上课不认真听讲。讲“辩”与“辨”的辨析是没有认真听讲,没有做好笔记。
3、抄写词语时没有不认真。
1、严格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定期对他们进行检查。
2、培养学习认真抄写的同时,学会用心识记生字词。
3、做好听写与默写。
巩固练习:
辩
辨
()证
()析
明()是非
暇
瑕
纯洁无()
应接不()
错题B:
课时训练P22页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清澈
婀娜
肥胖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错误解答:都写成同偏旁的词 原因分析与措施:
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只写了同偏旁的词。其实这几组词不仅仅是同偏旁,没组词的两个字意思相近。今后这样的题型应多练习巩固。
错题A: 出自课堂作业本《钓鱼的启示》P25 选词填空。
启示
启事(1)这次泥石流事件,给人们一个():人类不爱护自然,自然就会惩罚人类!(2)有人在小区门口张贴了一张寻狗()。
原因分析与措施:
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启示”有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的意思。“启事”即为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纸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今后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通过字典或词典,找出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进行填空。
错题B:
出自课堂作业本《钓鱼的启示》P26(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用上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分析与措施 :
1、上课没有认真做笔记。这题上课的时候都分析过了,部分学生由于懒动手记加上没有认真地听讲,导致作业不会做。
2、没有认真思考、理解。句子中说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的“鱼”。会思考的学生会朝生活方面思考,且加了引号,肯定不是简单的能吃的鱼。且前面加了诱人应该是指那些吸引人、令人心动的物质、金钱等。今后应做到:
1、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做好笔记,定期检查。
2、培养认真读题、解题的态度。教授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上、下半句话及标点符号的作用,思考答案。
错题 A:
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外练习
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错误解答:
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转折。只有少数学生能答出解释或者是说明。
原因分析
1、审题不认真。很多学生对待课外作业,总是拿到题目就直接写,只要完成任务,不管答案是否正确或合理。
2、理解能力低。不能根据破折号前后半句话,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判断错误。
措施:
1、教授解题方法。拿到关于写破折号作用的题目,要先把句子多读上几遍。思考破折号前半句话和后半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再动笔写。
2、答题完后认真检查。要让学生养成答完题后认真检查、思考自己所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3、讲解破折号的多种作用。通过练习,讲解破折号的多用。并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
【巩固练习】
1、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3、大家就随着女孩子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4、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他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错题B : 出自第四单元试卷第二大题的第3小题。选词填空。
幕
暮
慕
()色
夜()
银()
()名
爱()诫
戒
械
()备
机()
劝()
()烟
告()分析原因与措施:
部分学生对这几个同音字与形近字不能区分,确实这几个字放一块儿学生容易混淆,我们应该从字形以及从字在词语中的意思等多方面让学生加以区分,辨别。
错题A
五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
11、新型玻璃
给带电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这种玻璃叫“夹(jiā
jiá)丝网防盗玻璃”。原因分析与措施:
上课时没有对夹这个多音字进行具体地解释,也没有着重强调;学生们平时说习惯了。
在课文中遇到难懂的字词,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解答,比如夹这个多音字。
jiā 夹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夹峙。
搀杂:夹生饭。夹杂。
jiá
两层的衣服:夹衣。夹被。
错题B 出自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五小题(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判断
判别
1、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鲸的种类和大小。
2、你能()这头幼鲸是须鲸还是齿鲸?
陈列
陈设
1、房间里的()极其简单,只有一张床和一把椅子而已。
2、博物馆里()着众多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的照片。
原因分析与措施:
这题学生最难区分的是“陈列”与“陈设”两个词。“陈列”是指把物品摆放出来给人看,“陈设”是指摆设,装饰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了两个词的意思,我相信题目也会做了。
错题A
五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落花生》练习题5(1))
根据词语不同的意思造句。
(1)、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2)、成熟(发展到了完善的程度)————
错题解答
“成熟”的第一种意思学生理解起来容易,都能恰当地造句,而运用“成熟”的第二种意思造句,学生错的比较多。
原因分析与措施:
学生审题时没看仔细,加上对第二种意思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平时运用得不是很多,造句时出现错误较多。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区分练习,教师提供一些范例,此外结合实际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并及时的反馈、评价。
错题B
五年级上册第16课《珍珠鸟》课外练习
选词填空:
忽然
竟然
居然
1、过不多久,()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2、这可爱的小家伙,()吧我当成了它的朋友。
3、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落到我的肩上。
错误解答
大多数学生的会把这三个词分不清。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正确。
原因分析与措施:
1、审题不认真。许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直接写,只是觉得把任务完成,不管答案是否正确。
2、理解能力低。不能根据这三个词意思,来判断它们应该填在哪句话里。
1、利用工具书。通过字典或词典,找出这三个词的意思。根据意思进行填空。
2、完成后认真检查。要培养学生做到答完题后认真检查、思考自己所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巩固练习
1、我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
2、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
3、美国()不顾全世界的反对,公然对伊拉克动武!
错题A
出自期中考试卷 第五大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错误解答 :
不少学生的答案是转折。
原因分析与措施 :
1、审题不认真。总是拿到题目就直接写,只要完成任务,不管答案是否正确或合理。
2、理解能力低。不能根据破折号前后半句话,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判断错误。
教授解题方法。拿到关于写破折号作用的题目,要先把句子多读上几遍。思考破折号前半句话和后半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再动笔写。
答题完后认真检查。要让学生养成答完题后认真检查、思考自己所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讲解破折号的多种作用。通过练习,讲解破折号的多用。并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
【巩固练习】
1、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3、大家就随着女孩子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4、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他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错题B:
出自第五单元测试第六大题 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
()
()写出表示“死”的词语:()()()()()分析原因与措施:
写出表示“看”的词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因为这题我们做过很多遍,写出表示“死”的词语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学生一般能写出对两到三个,可以看出学生从课外获得的知识太少,今后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局限于课堂。
错题A:
出自课时训练《我爱你,汉字》p60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殷(yīn yīng)
挫(chuō
cuō)按捺(nà
nài)
驰骋(chěng chãn)
分析原因与措施:
学生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把字读准是我们学习汉字的基本要求,是读通一段话的前提。今后应特别注重强调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区分,努力让孩子读准汉字。
错题B: 出自听写本 错题现象:“一如既往”的“既”写成了“即”;“严厉”的“厉”写成了“历”。
分析原因与措施:
书写中出现错别字,主要是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同音字、形近字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小学生由于生理和智力发展的特点又往往感知不精确、注意不稳定,因而容易形成“书写顽疾”。改进措施:展示错例,观察纠正即把收集到的差错率比较大的字按“错字”和“别字”进行分类,展示出来,错别字例用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出现,后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待学生对错别字进行纠正。要求所有的同学用最快的时间对错别字例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纠正。经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对自己写了那些错字,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写错,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增强了“远离错别字”的自信心。
错题A: 出自期中测试(1-4单元)的第四大题。
例: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称为(白日梦)。
1、对某种技术不懂的外行人我们称为()。
2、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而不精通的人称为()。
3、不会游泳的人我们称为()。
4、善于各种技能的人我们成为()。分析原因与措施:
这些都是俗语,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填,可能生活中很少用到,希望学生做生活的有心者,了解并积累生活中用到的俗语。
错题B: 出自期中测试(1-4单元)的第八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学了《新型玻璃》,我知道了变色玻璃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吸热玻璃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吃音玻璃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原因与措施:
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填,看来学生对课文并不熟悉,我想今后除了在课堂上重点分析外,还得让学生多读课文,熟悉课文。
错题A:
出自第五单元第六题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2、写出表示“死”的词语:()()()()()
分析原因与措施:
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可能平时课外书看的少,看了也没有积累的意识。对不会做的题目基本上同学都空在那里,缺少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给词语归类的一些方法,并培养意识与习惯。比如我们学过的表示看的词语,分别是“远眺”、“鸟瞰”与“凝视”等,学过的表示死的词有“殉职”“牺牲”“逝世”等,我们老师要适时地在课上帮助学生归类,并加以拓展。
错题B:
出自课时特训《我爱你汉字》第五题:在下列句子中填入表示“看”的词。
1、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医院()生病的外婆。
2、荡舟漓江,()着如画的美景,顿觉心旷神怡。
3、来这里()表演的人真多!
4、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一下,也得花半天时间。分析原因与措施:
学生积累的词语太少,也不会运用,今后应多做这样的练习 错题A:
出自五年级上册作业本《我爱你,汉字》
那(nā
nà)英在那(nā
nà)里过得很快乐。
错误解答:
那英选择了“nà”。
原因分析与措施:
1、平时称呼习惯。
2、不知道姓氏读音不同。
今后应注意观察,平时多积累
错题B: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长相思》,语段练习)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外的将士的思想感情。错题解答:
说明了什么,很多学生直接就是把这句话的含义写在了上面——“跋山涉水”。后一个空格完成的不错。
原因分析与措施:
学生审题的不清,这个空格并不是要填含义,而是需要学生透过含义去体会说明了什么,这里应该是填写——“路途的遥远”通过含义我们明白了将士行军的路程遥远,离家遥远的情况。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很多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就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从而答案跟所提的问题没有关系。
2、教育学生学会把段落练习放回到文本中的大环境中去,这样更能掌握住,段落的在文章的地位和关键点。错题A:
五年级上册作业本
26、开国大典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把满是群众的天安门广场比作 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 波浪,写出了开国大典 前天安门广场热闹 的场面。
错误解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把满是群众的天安门广场比作 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 波浪,写出了开国大典 热闹 的场面。
分析原因与措施:
课文理解不到位。此文分为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时、开国大典后三部分写。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答题的习惯,回答时要完整。像此类文章要写清楚时间段。
错题B:
【原因分析】
1、课外积累少。
2、不会利用工具书检验自己的答案。
3、不动脑筋。因为这两个词是文中出现的,很多学生总是习惯性地以为所填的词应是文中的词。
【解题策略】
1、多练习。教师平时多总结,多让学生积累。
2、养成认真检查、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利用工具书检查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
错题A:
出自五年级上册作业本回顾拓展六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极端:
1、(东西的)头。
2、(事情的)开头。
3、方面。
4、原因,起因。
5、端正。
6、平举着拿。
错误解答:
大部分学生选
3、方面。
原因分析与措施:
1、对词语的意思不理解。
2、学生的惰性。很多学生拿到题就做,不会思考,更不会查字典,因此导致错误率的提高。
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学习工具的习惯。
2、教授学生学会根据多种意思,如何解题的技巧。
错题B:
出自五年级上册作业本
21、圆明园的毁灭
从文中加点的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加点字:凡是、统统、实在、任意、大火连烧三天)
错误解答:
很多学生会空在那里不填,或是答题不完整,只说到了一个方面:侵略者的野蛮,没有写到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慨。
原因分析与措施:
1、阅读理解能力低。
2、思考角度小,不会从多方面思考。
1、多做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授方法,多方面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错题A:
出自期末复习试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父亲对妈妈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母亲对爸爸说:“我没有听懂你的意思。” „„ 分析原因与措施:
这题错的较多,这是引用人物语言句子改转述语句。我们在写话或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在转述时要注意三点:①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②改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③适当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今后应该多练习这样的题型。
错题B:
出自期末复习试卷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改成双重否定句)分析原因与措施: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变换。表达一个肯定意思,可以采用否定句式,好像数学中的“负负得正”一样。“否定+否定=肯定”,上面的算式告诉我们:将肯定句改否定句,除了将原句中表示肯定的词语改成表示否定的词语,还要在原句适当位置添上一个表示否定的词语,这样句式变了,意思却未变。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错题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错题分析
王聚芹
【错题出处1】: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回顾拓展二》第5题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用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碧空如洗
惹人讥笑
可见一斑
水落石出
百折不回
牙牙学语
波涛起伏
思潮起伏
悬崖峭壁
狂风怒吼
【所答举例】:
例1 我的妹妹牙牙学语时,发音不准,说的话惹人讥笑。
例2
放学时,我发现自己的东西不见了,可见一斑,我的东西被偷了,我一定
会查得水落石出。
例3 这件事终于水落石出了,他有了不在场的证据,可见一斑,凶手肯定另有
其人。
例4 暑假离开外婆到爸爸妈妈身边,晚上我梦到了外婆,心中思潮起伏,可见
一斑,我想念外婆了。
【原因探析】:
1、孩子们根据题目选了两三个词语,在选时并没有思考他们的意思,或对其意思的理解没有到位,没有思考哪些词语可以更好地搭配在一起,而是胡乱地凑了个数。如例1,在他们选择词语时,他们认为“牙牙学语”的妹妹说的话惹人发笑,有的也许把“惹人发笑”和“惹人讥笑”的意思混为了一团,或知道意思是不一样,但为了凑数就勉强用上了。
2、从例2和例3可以看出学生对“可见一斑”这个词的意思并没有理解,而是
把它当成了“可见”来理解了。
3、从例4中可以看出该学生对“可见一斑”有了初步的理解,就是不知道如何描述更为恰当。
【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更有效地选词造句:
首先初步了解每个词的意思,思考哪些词语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进行想像说话。例如理解了“惹人讥笑”,知道是贬义词,就不会出现例1的句子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碧空如洗、波涛起伏”串在一起例如:夏天,大海的情绪最不稳定了,早上还碧空如洗,到了下午,海面上就波涛起伏,汹涌的海浪拍击的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思潮起伏”三个串起来写詹天佑等等。
2、“可见一斑”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步:理解“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第二步:理解什么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什么是推理得出的“事物整体”。
例
1、季羡林爷爷在国外常常梦见生身母亲和祖**亲,他对两个母亲的思念就可见一斑了。
这里,事物的一小部分就是“常常梦见生身母亲和祖**亲”,推理得出的“事物的整体”就是“季羡林思念着自己的两个母亲”。
例2 她的作业工整整洁,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她认真
学习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了。
这里“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推知的“事物的整体”指()。
第三步:举例,实际运用
A、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在每年的校运动会短跑项目上,他都获得了第一名,()就可见一斑了。
②(),他的绘画能力就可见一斑了。
B、“暑假离开外婆到爸爸妈妈身边,晚上我梦到了外婆,心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我想念外婆了。”试着再次表达该同学的意思。
C、自己用“可见一斑”写话。
【错题出处2】: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三课》第5题中的第(2)题
用“意味深长”造句
【所答举例】:
例
1、爸爸从外地回来了,妈妈意味深长地说:“累不累呀,喝杯茶吧。”
例
2、一年不见的爸爸终于回来了,我和爸爸意味深长地交谈了起来。
例
3、爸爸终于回来了,我和他意味深长地对视了良久。
【原因探析】:
1、没有理解“意味深长”地意思,只是知道可以用在“怎样地说”,所以说的内容就没有让人深思的意思。
2、只是盲目地或是机械地模仿课文中的句子,不去弄清所造的句子代表什么意思,胡乱完成就行了。例3就属这种情况。
3、有点理解词义,但又不知道怎样造句。
【指导策略】:
1、理解“意味深长”:所表达的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2、错句入手分析:
例
1、爸爸从外地回来了,妈妈意味深长地说:“累不累呀,喝杯茶吧。”
说得内容没有耐人寻味的意思。
例
2、一年不见的爸爸终于回来了,我和爸爸意味深长地交谈了起来。
“意味深长”与交谈不适合搭配,且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或问题分析等,所表达的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3、联系名言警句想像说话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练习:暑假里妈妈见我把时间总花在了看电视上,就意味深长地说:“
(),就意味深长地说:“
。”
4、例句启发
例
1、我慢慢走出房间,寂静的空气中却仿佛还回荡着他意味深长的话语。例
2、父母对我说的话意味深长,我此刻还是记忆犹新!
”。
第三篇: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
(一)家长在拿孩子的数学试卷时,发现错题原因基本为粗心或理解力不够,这两者都与孩子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主要就后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习惯、生活经历展开分析:
1、生理因素
孩子做计算题经常会出现看错符号、抄错数、漏掉数等情况,如一年级题目2+5=10,5-3=8,一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简单归结为孩子不认真、粗心,其实,有可能是孩子的视知觉还在发展中,视知觉能力包含了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短时间内记住所见的材料的能力;二是观察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三是手眼协调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些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粗心的概率自然降低。
另外孩子的视觉还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会关注到其新奇、兴趣的部分,这会掩盖事物的整体信息。比如在计算 如105-42+58=5时,孩子一看到题目,就将关键的42+58去凑100。而全然忘记了计算顺序。
2、心理因素:(1)急躁
有的学生以为自己基础很好,不加思考,就计算出结果;有的是将作业当成任务,认为早完成早轻松;有的是看到题目条件之间复杂,遂急躁,不深入思考。
(2)缺乏自信
孩子在做某一题型经常出错,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自己就是不可能做对的。
3、行为习惯因素
(1)在解题后没有检查的习惯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对,从不进行验算,依赖老师或家长批阅,待有错误再订正。
(2)不认真、严谨对待作业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准确性,如果平时在解题习惯上缺乏应有的基本训练,那会很影响数学学习。比如学生平时不爱用草稿,阅题不划出关键条件等,都会造成解题错误。(3)生活上缺乏秩序意识
这是很多小学生的共性。家长望子成龙,只希望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书本的学习上,导致他们基本生活被包办,这既使孩子失去了训练精细动作的机会,也无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4、缺少必要的生活经历
孩子对生活缺少必要的经历,所以在面对一些需要生活常识的题目时,往往会不明所以。如以下题目是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有的孩子会写“千克”;
2、南京长江大桥长约6772(),有的孩子会写“米”; 3、1支中华2B铅笔的价格为5(),有的孩子会写“元”。
当错题原因归结为非智力因素时,家长往往将其简单视为“粗心”,孩子对“粗心”的理解一般总视为可以接受的低级错误,殊不知“粗心”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
第四篇: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3.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2.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1.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3.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2.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1.doc 《有趣的汉字》教案.doc 《学会看病》教案3.doc 《学会看病》教案2.doc 《学会看病》教案1.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3.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2.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4.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3.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2.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1.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2.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doc 《我爱你,汉字》教案.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doc 《松鼠》教学设计3.doc 《松鼠》教学设计2.doc 《松鼠》教学设计1.doc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3.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2.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1.doc 《七律·长征》 教案2.doc 《七律·长征》 教案1.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3.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2.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1.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3.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2.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1.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3.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2.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1.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3.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2.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1.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3.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2.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1.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3.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2.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1.doc 《开国大典》 教案3.doc 《开国大典》 教案2.doc 《开国大典》 教案1.doc 《鲸》教学设计3.doc 《鲸》教学设计2.doc 《鲸》教学设计1.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2.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1.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3.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2.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1.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 《斗笠》第二课时 教案.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doc 《慈母情怀》教案3.doc 《慈母情怀》教案2.doc 《慈母情怀》教案1.doc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doc
第五篇:人教开国大典版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课程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感受人们参加典礼的激动、兴奋心情。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谁又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个什么日子呢?(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板题:开国大典(“典”是本课的生字,让学生注意其写法)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典”在这里的意思?那“大典”呢?(隆重、盛大的典礼)“开国”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作者的描绘走入这盛况中。请大家带着要求,自由高声朗读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 3.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及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初知写作特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反馈自学情况:
①正确认读生词(课件出示),指导个别难读、难写的生字。认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书写:奏
诞
瞻(师指导生练习)【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从字音和字义两方面进行有重点性地点拨,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②通过阅读,您把握了这篇课文的哪些主要信息呢?
课件:你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参加总人数吗?(开门见山)
③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快速阅读后汇报,课件同时出示)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利于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对开国大典的盛况有整体的印象,抓住文本的主线。】 2.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根据板书导读写作顺序,这是写大场面的一个重要写法。(板书:有顺序,有条理)【设计意图:场面描写是本课学习重点之一,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
四、学习“大典前”这部分 1.现在一起来学习“大典前”。这部分除了介绍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还介绍了什么?(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
2.(课件展示:会场平面图)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3.指名看着平面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4.从这一部分,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感受到? 5.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黑起床,不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理解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6.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和段去体会开国庆典场面的隆重和热闹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心情。】
五、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六、布置作业:
1.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2.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3.挑你最感兴趣的场面,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1.听写生字词。(典礼
协商
诞生
瞻仰
排山倒海)
2.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板书“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设计意图: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重点。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为下面学习场面描写做好铺垫。】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一)研读“典礼仪式”
1.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课后练习提示,“一问能抵许多问”,引导学生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并形成教学的主线。同时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读自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使课堂在“静”中增效。】 2.汇报交流。
(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从“排山倒海”,你读出了什么?从“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2)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感受到了什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B.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听出不同了吗?(把第二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换成“它”)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反复的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生齐读。)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D.师配乐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有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有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有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我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此外,利用文字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触动了学生积淀的情感,饱满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播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生齐背第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感受开国大典当天的激动人心的盛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此时以情促读促背,升华情感,积淀语言。】(3)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师播课件: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刚刚度过了63岁的生日,在这63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这是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的三面五星红旗,这是神州七号飞天时飘扬在茫茫太空的五星红旗。这是神舟九号起飞前鲜艳的五星红旗。
B.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假如你亲眼见到这些时刻的五星红旗的升起,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话训练:看到五星红旗在 升起,我。
C.师小结: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引读板书: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适时补充有关“五星红旗升起”的典型资料,利用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加深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4)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引读第九和第十自然段。
(二)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1.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让我们再从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感受开国大典吧!
2.交流最难忘的镜头。3.相机点拨:
(1)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2)从“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你体会到什么?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从“抛”“盖”你读懂了什么?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体会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6)“红流”指什么?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
三、创新文本,拓展延伸。1.创新文本,将内容重组。出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时,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整热烈的掌声;
当毛主席向空中招手时,群众看见了,都把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当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1)朗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指导激情朗读。2.拓展延伸:《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将再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毛泽东”,因此,本课教学并不拘泥于一城一地,而是用大单元的视野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让每课时的教学成为单元主线上闪光的一颗珍珠。】
四、小结写法,片段训练。
1.作者是怎样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小结板书: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升国旗的场面。3.写作点评及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场景描写中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回归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2.观看电影《开国大典》。3.制作“伟人风采”手抄报。
4.课外建议:网络搜索《毛泽东纪念馆》和《民族魂》等网站。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让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如此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提高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给有条件的学生提供《毛泽东纪念馆》《民族魂》等网站,那里有更多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关于伟人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课余自主了解知识的平台。】
板书设计: 26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典礼仪式
新中国成立了
阅兵式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