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19-05-15 01:4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第一篇: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浅析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为78例老年危重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留置时间1~9 d,平均留置时间在3~5 d。1~2 d 为8例;2~3 d为25例;3~5 d为32例;5 d以上为13例,无1例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静脉穿插次数,有效地保护血管,还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有利于临床用药及患者的急救。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临床观察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静脉穿插次数,有效地保护血管,还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有利于临床用药及患者的急救[1]。我科为一老年性综合病房,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为78例老年危重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60~94岁,平均(78.2±5.7)岁。均为老年危重患者,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死36例,肺心病、心衰20例,急性脑梗塞、脑出血15例,晚期癌症(未行化疗者)7例。

1.2方法

1.2.1血管的选择 应选择四肢粗、直、弹性好的浅静脉[2],避开静脉瓣处,避开关节处穿刺;常规消毒皮肤(直径>8cm);扎止血带,打开静脉留置针包装袋,检查针尖及套管是否完好。右手持针翼,以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5°~15°),减慢进针速度,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右手固定不动,左手借助针芯沿血管走行,缓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去除针芯松开止血带,立即连接输液装置。若液体输入通畅,局部无肿胀、渗出、疼痛则证明穿刺成功,即可用无菌透明敷贴行封闭式固定。操作时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心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穿刺处?疤斓饩啤⒁掖枷?毒穿刺部位,盖上无菌敷料。

1.2.2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的正确护理是减少穿刺次数的重要前提,采用肝素液正压封管是此项技术的关键环节。每日在输液完成后经肝素帽缓慢注入3~5 mL肝素稀释液(生理盐水100 mL+肝素12500 U),边注射边退头皮针至针尖部位达肝素帽内,速度宜慢,以保证肝素液充满管腔,以防堵塞。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液体有无渗漏、局部有无炎症,如发现异样及时拔除留置针。局部用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也可用呋喃西林冷敷。

1.2.3再启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的护理 封管后再启用时应检查留置针有无脱出。若滴入不畅可用5 mL注射器抽取75U/mL肝素液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连接输液装置。

1.2.4留置针保护 留置针的固定应牢固,可用弹力绷带或纱布妥善固定,以防止置管期间因患者的活动而自行脱落。并指导患者避免碰撞置管局部或用手去按揉局部,置管侧肢体适当限制活动。对于意识不清的老年危重患者,应交代家属注意保护。

2结果

本组病例中留置时间1~9 d,平均留置时间在3~5 d。1~2 d为8例;2~3 d为25例;3~5 d为32例;>5 d为13例。无1例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所占比例见下图。

3讨论

3.1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容易掌握,成功率高,用药快捷。痛苦小。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3]。穿刺一次仅需3~5 min,通常置管可以保留3~5 d。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易形成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患者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4]。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关。有资料显示,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关系,即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 d,我国尚无统一规定,留置针可留置5~7 d,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 d是完全可行的。建议将5 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由于留置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发生静脉炎。

3.2老年人因其年龄、心理上的特点在使用留置针时应做好解释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理解及积极地配合,保证留置针为老年患者的治疗发挥最大效用。

3.3 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可随血管活动,对血管刺激性小,且留置针在血管内有一定的长度,不会因为老年患者的活动及搬动致液体外渗,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末完全送入血管内?崽坠苡胙?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 漏[5]。轻者?缦志植恐渍汀⑻弁吹却碳ぶ⒆矗?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应固定好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做好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3.4置管前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明留置针的优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置管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是影响淋浴、影响睡眠,有异物感,穿脱衣服时要避免把套管拉出。老年危重患者由于生理、疾病因素,皮肤松弛,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血管脆性高,不能像对待健康皮肤的患者自由选择血管。还由于老年危重患者休克期有效血液循环量不足,血管不充盈,皮下水肿明显,有时穿刺只能凭手感寻找静脉,这给静脉置管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为护理人员提出了高标准。护士在为老年患者行留置针穿刺时,应注意几个环节,除合理选择血管外,还要掌握着正确的穿刺方法及送管方法,穿刺时动作要轻,速度需慢;送套管时也要注意动作轻慢,防止损伤血管,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5使用静脉留置针易形成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导管,每次输液完毕后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3.6 留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抢救老年危重患者,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使各种治疗药物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不仅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时间,而且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爱琴,李霍林,邰树琴.154名护理人员留置针考核结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5):285.[2]翁秀银,样裴敏.静脉留置针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1,55(4):204.[3]张春燕.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4]王江滨,李丽华,付薇.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9C):24532455.[5]蒋莉.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2008,6(9C):2479-2480.编辑/张燕

第二篇:静脉留置针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在烧伤患者中,由于创面的存在,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可供选择的外周静脉少,所以留置针对于保存烧伤患者血管,减少反复穿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穿刺前的准备

1.1 护理人员的洗手清洁 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抗菌剂(碘酒、酒精、碘伏)擦拭双手10~15s。在烧伤患者中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

1.2 穿刺针的选择 目前烧伤科多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成人一般选用18~20号,小儿选用20~22号,失血严重或需快速补液时,常选用16号。必要时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使用前要对留置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1.3 血管的选择 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等。静脉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烧伤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无炎症、距创缘5cm以上,尽量避免在创面上穿刺。穿刺

在穿刺点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取出静脉留置针,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针头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放松外套管,转动针芯,使针头斜面向上,嘱患者握拳,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留置针护翼,以15°~30°角针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固定针芯,嘱患者松拳,抽出针芯,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于皮肤上,再用两条胶布固定,取出止血带,在胶布上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及穿刺者。封管

输液停止后进行封管。配制封管液取肝素钠1支,每2ml含12500u,加生理盐水250ml配制成含有50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抽有2~3ml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内正压封管或选用5ml无菌生理盐水8h一次正压封管,因患者输液时间长,多封管一次即可维持到第2天输液,以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封管时务必采用上述正压封管的方法,若封管操作不正规,会导致血栓形成,堵塞套管。在临床上发现有少许患儿留置针延长管内有回血,此时不必惊慌,因管内的血液是经过肝素化的,第2天接上液体后输液仍通畅,不会发生堵管现象。重新输液或静脉给药

重新输液或静脉给药时,均需先检查确认留置套管内无血凝块阻塞时,再接液体。不能用注射器用力把套管内阻塞的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如果滴速较慢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1∶625)25ml,封管30min,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促进纤溶,如仍不通畅再考虑拔管。5 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可在血管内保留3~5天,最长不超过7天。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选保持较好,无炎性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封管方法不正确、患者自身疾病如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导管堵塞或脱出而致置管失败。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6.1 静脉炎 套管针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细菌性及血栓性静脉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渗漏造成局部红、肿、痛,甚至紫斑小水疱,立即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越早效果越好。同时输入可达龙的患者均出现了轻度静脉炎,此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强,早期48h内采取250g/l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促进痊愈。应用套管针时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血管部位。套管针的保留时间严格控制小于3~5天,发现红肿随时拔除。静脉炎是静脉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但若能及时处理,均无不良后果,且浅静脉置管术易于掌握。因此,只要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加强护理,正确封管,均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的血管会发生瘢痕化,周围变红,血管本身变硬,限制了其再使用,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除严格执行常规更换制度,套管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5天外,还应注意:(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2)减少机械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3)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对于强刺激性药应避免从套管输入,预防静脉炎发生。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是引起渗漏的原因,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静滴药物,使该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引起红、肿、热、痛。其中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采用外敷如意金黄散,经2~3天好转。

6.2 感染 导致留置针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有患者使用留置针前有较长住院史或长期使用留置针。留置输液接口上高菌落数或穿刺部位高菌落数,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在创面进行穿刺时,是造成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留置期间使用抗生素或穿刺时不恰当的无菌屏障,同时留置针操作者的技术也会影响感染率的高低。控制留置针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阻止致病菌污染留置针及输液装置、穿刺部位、减少感染机会。当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在排除其他感染时,应首先考虑导管感染的可能。此时应果断拔出导管,根据医嘱适时应用抗菌药物,同时进行局部处理,导致感染可加重病情,因而必须注意预防,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及规程。

6.3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空气栓塞时临床症状的轻重与空气的吸入量、速度及病情密切相关,对危重体弱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留置穿刺时更应谨慎,整个穿刺过程都必须在密闭状态下进行。小结

静脉留置导管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期留置。套管针的使用,使烧伤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几率,保护烧伤患者外周静脉,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需要。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烧伤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可避免多次输液穿刺产生的意外扎伤和感染。可减少多次抽药注药的不便,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虽然它存在着许多并发症,但是并发症中已有较好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总之,静脉留置针在烧伤患者的使用会更加普遍。

第三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笔者经过近1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得出一些经验,预大力推广这项护理操作技术,现分别就应用留置针的操作前准备、操作中的要点、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四

个方面综述如下。

1应用留置针的操作前准备

1.1护理人员自身的准备

按照要求佩戴护士帽,穿白大褂,穿平底鞋,戴口罩。准备好静脉输液所需物品,如输液管、消毒药品、棉签、输液贴、输液架等。并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以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操作中的感染几率。

1.2针对不同情况选用留置针

使用留置针前,首先要对留置针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针头,针头是否有倒钩,针管是否有断裂,套管是否有断裂、开叉等情况,如果有就不能使用。其次,一般成人选用18~20号针头,小儿选用20~22号针头,大量失血或需快速补液时,常常选用16号针头。

1.3选择适合的血管安置留置针

一般认为通常选择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等四肢的浅表静脉进行穿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认为尽量不要使用手掌部静脉,因为手的使用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高,容易发生留置针脱落或感染。还应该避开关节处及静脉瓣处。同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禁在有感染处安置留置针,有皮肤病或开放性伤口患者,也要特别注意,应该避开患病或创口部位。

2应用留置针的操作中要点

2.1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选择恰当的穿刺点,在其上方5~10cm处捆扎好止血带,注意无菌操作,在穿刺点周围10cm×10cm范围严格仔细消毒,取出静脉留置针,去除针管,放松外套管,转动针芯,握起蝶翼部分,使针尖斜面朝上,嘱患者握拳,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静脉血管,见到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固定针芯,嘱患者松拳,轻巧地将针芯一次性抽出。然后将针帽旋紧于针座之上,并用专用敷贴将导管

固定于皮肤上。

2.2应用留置针输液时,要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

比如在应用氧氟沙星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对需要快速补液的患者,则需加快输液速度;对需要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患者,应每隔4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一次,避免可能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

2.3常见留置针穿次失败的原因

(1)操作护士的穿刺技术不够熟练,需经反复穿刺后才将针刺入静脉内,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针管尖端受损,在留置期间容易形成堵塞。(2)如果穿刺过度,刺破静脉后壁,可致置管失败或引起液体渗出及静脉炎。(3)仅将针尖刺入静脉而外套管尚在静脉壁外,也

是常见送管失败的原因。(4)穿刺角度过小,划伤静脉壁,穿刺及留置期疼痛明显并易引

起液体渗出及静脉炎。

3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保留留置针是使用专用敷贴固定在皮肤上的,时间过长就有可能敷贴会脱落或失去粘贴性,那么就需要重新置换专用敷贴。在置换时,需要注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方法是由内

到外做圆周状消毒,以防止感染。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主要为输液完成后如何保留留置针的问题。首先,应该立即进行封管,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1支1.25u的肝素,用500ml左右的生理盐水稀释,拔出头皮针后,取2~5ml,注入肝素帽内,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第二种方法是取生理盐水10ml左右,停止输液后,每6~8h冲洗1次,也可防止血液凝固。

留置针最佳的保留时间。有学者报道,留置针最长保留时间15天左右为最佳。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认为,5~7天为最佳时间。因为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另外,患者由于不够重视,或不小心,经常人为导致留置针脱出血管或刺破血管而导致留置针失败。

4应用留置针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4.1感染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进行穿刺或保留留置针的时候,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感染,为最常见情况。另外,在保留留置针的时候,患者没有按照医嘱,洗澡或平时活动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都有可能导致感染。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大部分都是长期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的防御功能比较低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类患者也特别容易发生感染。

4.2堵管

由于在保留留置针的同时,没有做好相应的保留措施,导致留置针管被血液凝固所堵塞,致使药物无法成功注入血管内。另外,肌肉或静脉痉挛,也有可能导致堵管。

4.3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中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静滴药物,使该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引起红、肿、热、痛。一般认为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和细菌性。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留置针,可以极大地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几率。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说,可以减少痛苦,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留置针在医院的使用将会更加的普遍。

第四篇: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注意事项

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注意事项

(1)、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护,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避免肢体下垂;

(2)、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热、痛等感觉时及时告诉护士;(3)、不可抓挠输液贴或自行拔针,不可以随意调节滴速;(4)洗手、洗脸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护,勿弄湿;贴膜一旦潮湿或 脱落及时告知护士给予更换

(5)、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呼叫护理人员。

使用输液泵患者注意事项

(1)嘱患者输液过程中肢体不要剧烈活动,防止输液管道被牵拉脱出;(2)翻身时预留长度,防止牵拉脱出;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静脉泵参数和搬动输液泵,保证输液安全;(4)患者有不适感觉或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氧气吸入患者注意事项

(1)、嘱患者进食、饮水时暂停吸氧,防止误吸或咽入气体过多引起腹胀。

(2)、嘱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摘除鼻塞或随意调节氧流量。(3)、吸氧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的安全知识,用氧时远离明火、室内禁止吸烟。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操作注意要点

1.1合理选择血管

选较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操作要熟练

(1)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碘酒、酒精),范围(8cm×8cm以上)。(2)使用前应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以便送套管和拔针芯时顺利进行)。(3)留置针进针的角度以15°~30°角为宜,进针的速度宜慢,应直接刺入血管。(4)注意送管的时机、手法:进针后注意观看回血腔,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将针尾稍抬起,此时是送管的最佳时机,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将套管缓慢送入静脉,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mm长,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易使软管脱出。(5)退针芯的方法。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退出针芯,放开调节器,观察液体滴注良好,针头部位不肿,用专用胶贴固定,调好滴数。

1.3 封管液的选择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采用肝素溶液封管在体内体外均具有强抗凝作用。临床上常用小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静脉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病人是安全的。饶庆华等采用生理盐水封管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理盐水封管后9~30h的输液针头无血栓形成证明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病人的封管但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者由于病人发生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加使用肝素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好。另外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人的出血倾向扩大了血液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范围。

1.4 封管的方法

每8h封管1次。输液完毕,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mm,缓慢推注封管,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快推注完后再拔针,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起到抗凝作用,避免了堵管发生。封管时若封管针头全部刺入肝素帽内,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封管内,导致凝血堵塞。另外受重力作用,四肢下垂时,远端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滞流甚至倒流,也可导致套管尖端血凝而堵塞,影响留置针的留置天数。

1.5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的研究用适量的液体注入留置针中是防止套内凝血的必要措施之一但用多少剂量的冲洗液效果最佳国内报道不一。有学者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最有效的期限为3d。另有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研究发现,留置2d与7d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只要注重护理避免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d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d。

2护理

2.1 健康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性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 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3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贴膜。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下载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作者:黄瑞珍时间:2007-11-22 12:32:00 【关键词】留置针;,,应用;,,护理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000例外科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5篇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静脉针输液已不能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留置针输液因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痛......

    剖析幼儿静脉留置针临床运用措施

    剖析幼儿静脉留置针临床运用措施 摘要:目的:介绍我科在临床中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经验体会。主要内容:对小儿留置针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针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作了......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论文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预防【摘要】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日趋广泛,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从影响静脉......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10-12-06 浏览次数:123 【摘要】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日趋广泛,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从影......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进展5篇范文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进展 刘艳荣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套管针)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此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也......

    不同浓度肝素钠封管液对COPD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肝素钠封管液对COPD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正压力下不同浓度肝素钠封管液对COPD患者静脉留置安全型密闭式留置针封管的效果观察。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