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不良事件总结
2016年不良事件总结
2016 年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现将本年度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使广大医务 人员认识到自我防护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确保自身安全。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从不良事件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具体总结工作如下:
一、不良事件总结 本年度发生针刺伤不良事件 例,其中医生 例,护士 例。其中在处理医疗器械被刺伤 例,回套针帽 例,处理医疗废物 例,患者不配合 例。
二、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医护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2.个人防护意识不强。3.患者不配合。
三、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2.规范操作行为避免针刺伤
3.提倡安全注射
4.针刺伤后的紧急有效处置
第二篇:不良事件总结
关于贯彻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意见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颁布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为贯彻《办法》顺利实施,我局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为深入贯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精神,进一步加强上市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监测,推动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从《办法》颁布以来即要求各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有关单位认真学习《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全面开展
为更好执行《办法》要求,成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领导协调小组,领导和协调全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各县成立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级卫生局行政部门相关领导及相关医疗机构代表共同组成的本辖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领导协调小组。领导协调小组主要制定检查考核工作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辖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并督促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相关专业培训。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协调机制,保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渠道畅通,协助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本辖区的技术调查工作。
地市间建立起了药监部门和卫生部门间的联系协调制度,形成联动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制度协调及时,并使这一机制常规化、长效化。同时,要借助各市(州、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的基础,尽快落实地、县两级承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机构和具体人员,以保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全面正常有序开展。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一)明确各市(州、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的职责和任务。
1、各市(州、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组织检查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并会同同级卫生局组织检查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协助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展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后相关技术调查;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结果,依法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
2、各市(州、地)卫生局负责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与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的管理工作,组织检查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制度建设及开展情况;对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的医疗技术和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相关调查工作;对产生严重后果的医疗技术和行为依法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承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相关技术工作,负责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后的相关技术调查工作;负责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评价、反馈和报告工作;负责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第一、二类医疗器械再评价的有关技术工作。
(三)各级医疗机构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责任单位。要按照单位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成立相应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本单位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的职责,并履行以下职责: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收集、核实、上报工作,畅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信息的提供渠道;协助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展的相关调查工作;配合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实施重点品种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组织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相关培训工作。
(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批发)和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开通网上直报基层用户,各市(州、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负责开通用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四、明确报告原则、范围及程序,及时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报告原则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即对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均应按要求及时报告。
(二)严重伤害是指危及生命、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等情形之一者。
(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的范围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报告涉及其使用的医疗器械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应当报告涉及其生产、经营的产品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还应当按照《办法》十五条的规定,在首次报告后的20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办法》十六条的规定,在每年的1月底前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汇总报告表》,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还应当按照《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在每年的1月底前对上一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保存备案。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单位应根据上报时限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本单位内部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限,落实本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或医疗器械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科室的报送责任,并指定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做到及时上报,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渠道畅通。
五、积极开展再评价工作,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医疗器械实施再评价制度,是改进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各市(州、地)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开展日常监管工作中,要加强对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的督导。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自觉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再评价工作,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上报再评价方案、实施进展情况和再评价结果。必要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以保证上市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六、强化报告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督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加大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单位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县级医院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消除零报告。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建立医疗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落实人员。特别要督促建立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对发现导致或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事件隐瞒不报、不及时上报、阻碍调查情节轻微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全省通报批评;对社会危害较大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七、加强宣传培训和队伍能力建设 要加大对贯彻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用械观念,正确对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为《办法》的顺利实施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整体水平。
加强队伍能力建设,要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知识纳入对药监系统和卫生系统干部的培训内容,提高干部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渠道,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对监管干部、报告单位负责人和报告人的培训,提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意识、报告质量和处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能力。
八、严格考核,加强督导,探索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深入开展
各市(州、地)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纳入本单位年终考核内容,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贯彻落实《办法》的自觉性。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定期、不定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另一方面要建立评先评优、通报表扬、优先培训等激励措施,增强贯彻落实《办法》的主动性。各地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努力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深入开展,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贵州省卫生厅
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三篇:3月不良事件总结
2016年3月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2016年3月份共上报不良事件13例,属于护理不良事件11例,不属于护理不良事件2例。
一、具体情况如下:
(一)按类别分:
1、基础护理事件:跌倒2例,导管脱落2例,坠床1例,用药错误1例、压疮1例。
2、其他事件:信息传输不畅2例、其他非上列之异常事件1例。
3、意外事件:自杀1例
(二)按等级分:
Ⅰ级事件:1例;Ⅱ级事件:2例;Ⅲ级事件:7例;Ⅳ级事件:1例;
(三)按年龄分: <14岁:1人 14-50岁:2人 >50岁:8人
二、从以上分类可以得出:
1、按类别分发生频率较多的事件为:跌倒事件和导管脱落事件。
2、按等级分发生频率较多的事件为:Ⅲ级事件:7例.3、按年龄分发生频率较多的事件为:>50岁人群:8人
三、原因分析:
(一)制度、流程方面:
1、核心制度重视不足、落实不到位。
2、未能严格遵循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尤其关键环节的落实关注度不够。
(二)监管方面:
1、护士长督导、监管不到位,护理人员对重点患者安全及体验关注度不够。
2、科室重倡导轻落实。
(三)认知方面:
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不熟悉相关疾病、技术、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护理要点。
2、科室不重视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
(四)措施落实不到位:
1、科室缺乏细节方面的管理、落实。导致事件屡次发生。
2、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五)沟通不到位:
缺乏护士与医疗、医技沟通,导致之间配合不到位、某些特殊信息不能传递,在患者方面医疗缺位。
四:整改措施:
1、护士长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检查督导,提高护理人员对重点患者安全的重视。并制定切
第四篇:不良事件总结
各类不良事件分析如下:
1、制度执行不到位: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口头医嘱执行查对不严,服药注射处置查对不严,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漏发口服药。
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患者已用的药、未发的药未做好仔细交接,致使给患者重复用药、漏发口服药。
2、流程不合理:未按流程操作,致使患者约束时问过长引起不适,自行解开约束带进而拔管。
3、护士因素:
工作经验不足:低年资护士较多,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未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工作缺乏前瞻性。
护理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工作忙。
护患沟通、告知不到位,致使患者未明确配合的原因及目的而自行拔管;在患者提出疑问时,护士未给予足够重视,造成重复用药。
4、患方因素:小儿、患者意识欠清,配合能力不足,家属不能有效配合也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客观因素。
5、管理因素:
培训不到位:技能操作培训流于形式,理论基础差,缺少对专科知识的培训。
督导不力:护士长、护理部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培训管理不够。
三、上报的不良事件中院感部分7例,主要为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当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皮肤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暴露后立即采取预防性措施,并进行追踪检测。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科室要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按照《l JI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书写各种医疗文书,保证医疗安全。
2、加强沟通,包括医忠沟通,护忠沟通,医护沟通,医医沟通,保证医疗服务工作连贯,规范,无缝隙,告知患者及家属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证患者的安全,取得配合。
3、科室加强制度的学习,尤其是核心制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严守医嘱管理制度,确保医嘱(尤其是口头医嘱)执行准确无误;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尚未完成的治疗、特殊用药等做到仔细交接。
4、术前术后知情同意告知要充分,对于医疗行为可能伴随的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结果预防的可能性,如药物的毒副作用、手术的并发症等内容详细告知患者。
5、医护人员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加强责任心,对病人负责,保证医疗安全。
6、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培训,对新上岗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做好传帮带。
7、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科土任、护士长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管,完善预警机制。
8、第一季度药物和器械方面不良事件存在漏报现象,请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规定,发生不良事件及时上报,保证医疗安全。
第五篇: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医嘱漏执行2例,标本条码粘贴错误1例,针对这些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大家进一步学习,提高警惕,避免类似事件继续发生。
一、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点:
1.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工作安排不合理。
2.急于处理急诊患者,而对其他患者病情观察不够,未引起足够重视。
3.护士人力资源不够,工作忙,导致一些工作做的不认真。
4.没有做好查对工作,处理医嘱不仔细,违反处理医嘱的流程。5.采集标本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惯性思维导致错误发生。
三、整改及防范措施
1.在护士会上反馈,引以为戒。2.增加护士,新老搭配排班。
3.学习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时上报。
4.加强安全防范,自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5.加强工作责任心。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7.加强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
8.制定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只有通过对发生护理 不良事件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讨论、整改,护士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也会加强,差错才能逐渐减少。在管理上,安全和质量同样重要,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