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和道德的楷模,其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丰富内涵,然后探讨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多重原因和应对策略。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修养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其实质,就是高校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过程及其结果,既包括热情、公平、正值、诚实、和蔼、善良等内在品质修养,又包括稳重、沉着、端庄、整洁、大方等外在行为修养。从一定程度上,可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粗略地划分为教学道德、科研道德、人际关系道德和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道德等。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化。社会性,指高校教师是社会上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示范性,即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实践性,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在各种客观实践活动中,不断
地锻炼提高而习惯养成的。”职业者有自己的组织和团体,团体对职业工作者的受教育水平、测试方式、执照、职业发展、职业道德和成就标准以及职业法规等进行了专业化的规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专业化特点,主要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也必须进行专业化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和追求,并将各种道德修养与专业化联系起来,养成高尚的品格情操。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具体表现
一是师德形象模糊,职业道德认知不到位。有的教师在言谈举止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也有失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要求,在职业道德的认识上存在着不足;二是爱岗敬业精神缺乏,教育服务意识不强。部分高校教师只注重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忽视了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和深入教育。三是功利化倾向严重,过于注重实际利益的得失。目前很多教师迫于生活的压力,将经济上的利益得失揉到了职业奉献中来,消弭了职业的公益性和崇高性。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新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形势
在各种利益格局的市场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一方即高校老师,有权根据自己的现实需求做出最”理性”的选择,满足自身最大的利益需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改变着以往的教学方式和价值诉求,对实际利益关注度
逐步提高,这些都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2.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错误引导
有的高校在考核中,过分强调了科研经费、基金项目、获奖成果、论文发表数量等容易量化的硬性指标,而忽视了对教师个人敬业精神、育人风貌、道德品质、人格涵养等不具有可操作性标准的软性指标的考核,从而导致了很多教师只注重外在的”镀金”,而荒废了内在的修炼。如果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引导上不加以纠正,不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健全,那么那些师德修养很高的教师,也有可能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变质。3.教师个人修养上的不足所形成的道德缺口
一个有着高尚职业道德修养的高校老师,能够自觉地履行教师义务,勇于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敢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保持内心的平衡、安宁、和谐和幸福。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一个教师道德滑坡,有外在因素的干扰,但最大的原因是其自身内部素质还有待提升,在各种诱惑和陷阱面前,部分老师没有坚守住个人的道德底线和做人品格,做出了非道德的乃至不道德的行为。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不仅要将其传授给学生,自己也要潜心的研究和修炼,明细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选择。教师在学习、研究职业道德理论时,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艰涩难懂的理论,而应该紧密联系实际,重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情景深入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伦理道德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去关心帮助他人,去自我锤炼提高。
(二)实践职业道德理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为人师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品质的陶冶,因为在其举手投足间,教育影响学生的活动就已经悄然开始了。一个高校教师处在多种关系网络和多个事务链条中,不同的角色和职责需要教师做出不同的道德行为选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掌握过硬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有关知识和技能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要求。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不谎报科研基金项目、唯利是图,要深入研究探索,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在科研走入死角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借助他人力量集体攻坚克难,绝不粗制滥造,虚置国家社会资源,这是高校教师科研道德的要求。此外,高校教师还必须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家拥有家庭美德,促成家庭的和睦;在社会拥有社会公德,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在个人则必须加深修养,培养好的道德品行。高校
教师只有时时刻刻都以身作则,以各种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不断反思不足和提高,锤炼高尚道德情操品格
道德说到底是个人修为的问题,不只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还包括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等。一个人怜悯了一个乞丐,往乞丐身前”丢”了一元钱,这个人看似具有一定的道德认知,也做出了一定的道德行为,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说他或她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为道德也讲究层次性,有施小惠与弱者的小德者,也有眷恋苍生存亡的大德者,有的做出了一定的道德行为选择,但感情维度和精神层面却没有多大提高,所以不能简单地理解道德修养的问题。教师的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高级专门人才,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在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如果教师没有职业道德修养或者修养偏低,那么其工作的质量将大打折扣,会危及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必须从多个维度着手,要注重自身的”内省”反思和”慎独”修炼,在道德认知的提高上,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上,在道德信念的树立和道德意志的磨练上,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高尚品格情操的塑造上,都要敢于反思不足,依据师德规范做出客观公正的自我道德评价、批判和调控,查漏补缺,精进提高,臻于至善。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2006年4月版,第243页.[2]申继亮、王凯荣等.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第3期.学历:硕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篇: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教师法德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但是,三尺讲台撑不下急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现实,很多诱惑就在争夺着他们的注意力,分散着他们的精力。因此,如何保持教师们的教学兴趣,保障他们成长为高等教育的骨干中坚,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领导以及我们青年教师自身都必须予以极大关注的问题。
高校教师能否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事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国家前途。本文就立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谈谈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问题。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具体地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动态活动,即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要求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的实践活动;二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等。师德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外在的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甘当人梯,具有奉献精神;具有高度负责精神;团结协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严
1谨治学,具有科学求实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总体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责任心增强。大多数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高等教育。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育人,受到社会的好评。这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执教思想转移,敬业精神弱化;业务不够精深,上课不够认真;只管教书,育人意识薄弱等等。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我认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一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得到考验和检验。二是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其次,实现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
学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学习什么理论呢?
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学习马克思理论,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二,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体现,它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教师职业的特点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往今来的优良的教师道德传统,科学地分析和概括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并具体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这有助于教师们深刻了解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师德修养的标准,分清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自觉地抵制一些消极势力的影响,从而提高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以下方法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方法一是做到“慎独”。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要深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行事。
“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有组织和同事们的监督,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而在无人之处,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了。做到“慎独”很重要,也很不容易,要经历一个由不十分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思想斗争和锻炼的过程。如果不能养成“慎独”的品质,在自己内心深处为不道德的东西保留一块合法的小天地,天长日久,必定危害别人,危害集体。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不断锻炼和改造自己,达到“慎独”的境界。
方法二是要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难免有过失。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思想上的灰尘,还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是帮助别人认识和纠正错误,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它们都是认识和纠正错误的手段,相辅相成。
一方面,要勇于和善于批评。对于教育领域、社会生活中的那些违背人民利益,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要采取严
肃认真、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批评;在方法上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另一方面,要特别提倡自我批评,严于自我解剖。事实证明,一个人自我批评的自觉性高,对自己要求严,进步就快,道德修养的效果就好;反之,缺乏诚恳的自我批评,无自知之明,就会停步不前,甚至走向反方向。
道德修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对而言,自我批评更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自我批评呢?
首先,对自己的思想道德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也就是“立志”,立下决心,做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献身教育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决心,这是攀登师德高峰的起点,也是克服师德修养过程中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一个人民教师只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立下了一个高标准,那他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在这方面,许多杰出前辈和优秀教师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了自我认识,道德修养就有了目标和前提。当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自我认识之外,还需要很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好多问问别人,别人提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抱着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要接受领导、同事的意见,也应该多接受学生的建议。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很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寻找不足,加以改进。同时,学生的身上一些可贵的品质,教师也应该有意加以学习。
再次,要善于控制自己或“战胜自己。”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因此,要从大处着眼,小处
着手,长期努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培养起来的。所以,教师的道德修养也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的配合,当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第四篇: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之增强。本文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希望为规范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在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但是,急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现实,很多诱惑就在争夺着他们的注意力,分散着他们的精力。因此,如何保持教师们的教学兴趣,保障他们成长为高等教育的骨干中坚,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领导以及我们青年教师自身都必须予以极大关注的问题。
高校教师能否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事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国家前途。本文就立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谈谈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问题。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1
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具体地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动态活动,即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要求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的实践活动;二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等。师德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外在的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总体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责任心增强。大多数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高等教育。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育人,受到社会的好评。这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执教思想转移,敬业精神弱化;业务不够精深,上课不够认真;只管教书,育人意识薄弱等等。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笔者认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
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一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得到考验和检验。二是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其次,实现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学习什么理论呢?
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学习马克思理论,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二,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体现,它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教师职业的特点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往今来的优良的教师道德传统,科学地分析和概括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并具体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这有助于教师们深刻了解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师德修养的标准,分清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自觉地抵制一些消极势力的影响,从而提高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以下方法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方法一是做到“慎独”。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要深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行事。
方法二是要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
一方面,要勇于和善于批评。对于教育领域、社会生活中的那些违背人民利益,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要采取严肃认真、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批评;在方法上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另一方面,要特别提倡自我批评,严于自我解剖。事实证明,一个人自我批评的自觉性高,对自己要求严,进步就快,道德修养的效果就好;反之,缺乏诚恳的自我批评,无自知之明,就会停步不前,甚至走向反方向。
道德修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对而言,自我批评更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自我批评呢?
首先,对自己的思想道德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也就是“立志”,立下决心,做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献身教育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决心,这是攀登师德高峰的起点,也是克服师德修养过程中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一个人民教师只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立下了一个高标准,那他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在这方面,许多杰出前辈和优秀教师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了自我认识,道德修养就有了目标和前提。当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自我认识之外,还需要很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好多问问别人,别人提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抱着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要接受领导、同事的意见,也应该多接受学生的建议。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很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寻找不足,加以改进。同时,学生的身上一些可贵的品质,教师也应该有意加以学习。
再次,要善于控制自己或“战胜自己。”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因此,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努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培养起来的。所以,教师的道德修养也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的配合,当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 职业,2006,(23).[2]刘宝俊.浅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论 丛,2005,(4).
第五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今年1月1日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正式颁布实施。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幼师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刻刻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新学期学习教育工作的首位。
爱国守法。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建立在“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优秀的幼师计算机教师必须对幼教工作和幼师生有炽烈的爱。把热爱教育事业与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结合起来,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感情,才能有责任感、自豪感和光荣感。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中终身的,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本身。
二、敬业爱生。要关爱学生,爱护学生;要有教师的个人魅力。要有幽默感,教师要懂得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要了解学生,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缺什么,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关心、爱护学习落后的学生,为尖子指明前进方向,鼓励这些顶尖学生超越自我,超越老师。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道德高尚对学生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生中就会有威信。优秀的外语老师要不断地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利用这种因素使自己的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教书育人。
(一)以情感、热爱为教书育人的源头水。
情感是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重任,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
(二)结合学科特点来教书育人。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每门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容体系和特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内容,运用该门学科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特点对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掌握教书育人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途径是实现目标的桥梁和大道。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必须掌握正确的途径。如:要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心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四、严谨治学。教师是人类创造的新的知识财富,新的发现发明,新的研究方法,新的价值观念等等的最及时的传播者。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我们不能只有一桶水,而必须是一眼泉。在教学过程中我渐渐的发现: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更要有一种严谨治学的精神。把学生的疑问一一作了解答,很有条理的给学生解释完后,自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心里也踏实了很多,也感觉到了那种为学生解惑后从心底迸发出来的快乐。我想,这也许就是一名教师的幸福。
严谨治学是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好人才的大问题,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种严谨治学的精神,把最精准的知识传授于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六、为人师表。,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以及现在提出的“为人”、“为师”、“为学”,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