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型建筑企业安全事故解析
小型建筑企业安全事故解析
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搞活,有不少年产值在1000万以下的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不断,成为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片面的追求效益,往往因为安全事故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仍有不少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吸取教训,纷纷在利益最大化上下功夫,把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行为,明显地摆在次要的位置,严重地滞后于施工生产,有时甚至都没有将安全管理纳入到项目管理和具体工作中。安全投入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一些挂靠相关部门和大型施工企业的小施工队就更是见利忘义、有恃无恐,视安全为儿戏,没有一点危机感和责任感。
由于诸多因素,小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当前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为安全事故多发单位的成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作出客观的剖析和探讨,最终找出存在问题的脉络,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事故成因
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大都规模较小,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等客观因素。安全管理机构不是有位无人,就是有人虚位,加之安全管理很多工作都要循序渐进,条条框框多,新鲜成分少,很多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心理上、态度上难免有所忽视,责任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片面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达到了安全目的。
在现实工作中,有不少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手上虽然握着许多张牌,但对每张牌的认识却并不一样,生产牌明显地要大于安全牌的功效。这里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都不注
意安全,那是不切实际的。主要还是安全投入问题,这个问题不明确,就是理论上、形式上、管理上做得再好,也是空谈。因为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而是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在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造成的。以脚手架为例,某小型施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租用其他单位的脚手架使用,因为材料是简易的毛竹,其中已有很多出现腐朽现象,但企业经营者还是责令使用,管理部门在发现这一问题后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可就在整与改之间,脚手架由于材质太差,而出现了坍塌事故,伤及作业人员多人。事后,相关负责人虽受到一定的处理,但事故却已经发生了。还有某小型施工企业在居民集中的生活区施工,整个建筑已有10多米高了,可外围一直没有脚手架,就更不用说什么防护措施了,工人们施工提心吊胆,居民在附近走动也担心被砸伤,可当有关人员找到该企业负责人时,这位负责人却向管理人员倒了一肚子苦水。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在勒令停工多日后,企业又偷偷地施工了。像这样施工能不发生事故吗?
上述两个事例只不过是众多小型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所存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些小型施工企业发生事故后,大都私下了结,3千5千,1万2万,一切视受伤情况而定。有的还专门请中间人摆平此事。由此看来,小型施工企业中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安全对策 1、钢性办法
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与管理部门的放松管理有关,也有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有关;它与建改单位的关系有关,也有与个别领导感情有关,它与经济部门有关,也
有与行政部门有关。总而言之,这些有关都不是用一两句话能够表达清楚的。事实上,要管理好这些小企业的安全工作也不难,但要想下力气管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按照有关规定,该硬的硬,该软的软,对于安全生产,就丝毫不能松懈。按一把尺子办事,避开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工程就不允许施工。对于一些挂靠的企业,挂靠在哪个单位就追究到哪个单位,努力将施工生产与安全管理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生产的安全。对安全不达标的施工项目,要坚决予以停工,直至整改到位,方可施工。
2、柔性办法
将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组织起来,集中学习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的安全知识,把所有小型企业的在建工程的安全投入记录在案,在分期分批支付工程款的同时按一定比例扣除安全经费,变事后支付为事前支付,直到投入到安全中去,再支付所需的一定比例的安全经费。这样可以在安全管理上更加主动一些,灵活一些,有效一些。
这种方法在少数企业试点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存在抵触情绪,但总体上还是比较配合的。最起码出发点是善意的。
由于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成立时间、背景、结构、形式、规模、经营方式和所处地域等等都存在众多的差异性,客观上也难以用统一的模式固定下来。但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是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只要是参与施工的企业,都要严格遵循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则,必须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和生产。
第二篇:解析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解析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摘要】小型微利企业数量众多,是我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一种经济形式。小型微利企业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而且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是我国税收收入的来源之一。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征收实行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其支持与扶植。
【关键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58-01
小型微利企业通常指自我雇佣(包括不付薪酬的家庭雇员)、个体经营的小企业。这类小型微利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对于创造大量自我就业机会、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小型微利企业一直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对象。本文试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解读。
一、国家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征收的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33号)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4号)规定,2011年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7号)规定,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的背景
小型微利企业在我国数量众多,是我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一种经济形式。小型微利企业的存在,不仅为我国社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而且为我国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是我国税收收入的来源之一。但是,小型微利企业由于底子薄、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资金匮乏,面临着许多先天不足。一是资金链十分脆弱。我国绝大多数小型微利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比起大中小型企业,小型微利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信用成本更高,商业性银行一般都“嫌贫爱富”,往往青睐那些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于小型微利企业,则是“春风不渡玉门关”。二是经营环境恶劣。小型微利企业受到市容整顿、经营场所经常变迁、租金费用上升、行业管理条例限制等因素的干扰,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程度制约。三是缺乏政府支持和社区服务。小型微利企业与政府之间缺少联系与沟通,惟一的联系就是税收或登记,即便有自办的协会之类组织,但由于组织不力,多数个体工商户也很难从中得到所需的服务。小型微利企业与所在社区联系也比较松散,难以得到当地社区的服务。四是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目前小型微利企业的从业者多数都未办理社会保险,即使办了的也是自己承担全部费用,这成为小型微利企业从业者的一大后顾之忧。
在此背景下,国家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征收实行优惠政策,自然是“雪中送炭”。
三、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相关事项
(一)小型微利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条件
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2.必须从事国家鼓励与支持的行业。小型微利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的行业,不能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限制和禁止的行业,是指可能违反国家利益,对自然及社会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企业,例如,很多资源性的开采、占用大量耕地、对国家或者军事造成危害、不环保的行业根据情况是禁止或者是限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否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的行业,可以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限制类及淘汰类企业对号入座。
3.必须是查账征收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不是实行查账征收的,在未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前,暂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4.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根据财税[2009]69号文件第八条,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50号)的规定,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企业以及非居民企业,不适用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及优惠政策。
(二)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企业如果要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必须按规定向当地税务部门提交以下相关资料:1.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事项备案表;2.财务会计报表;3.各月职工工资表、社保缴交记录;4.与劳务派遣公司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操作要领。
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可以向税务部门分季度预缴和汇算清缴。季度预缴:对实际利润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填写《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时,第4行“利润总额”与15%的乘积,暂填入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内。汇算清缴:减征所得填报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的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2行“其他”,减免税额填报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4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同时必须填报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45-47行的“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所属行业”三项指标,且符合税收规定的条件。
第三篇:建筑安全事故检讨
事故检讨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X月X日X时许,我公司XXXXXX工地现场发生一起高坠事故,造成作业人员XXX遇难。作为XXXXX经理,我个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代表XXXXXXX全体人员做深刻检讨。
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地:XXXXXXX。XXXXXXXX,是负责XXXXX工程的劳务总承包单位,XXXX年X月X日与XXXXX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书(劳务总承包)》,并在XXXXXXX工程管理部备案,负责人XXXXXX。
XXXX年X月X日X时左右,砖工XXXX和妻子在X栋X层砌筑完阳台隔墙后将砌筑脚手架、灰盆等工具收到室内准备下班,其妻在清收完落地灰后不见黄洪成,到阳台上的门吊口发现XXX已从一扇没有关闭的门吊安全门口坠落在停在一楼的门吊上。项目部专职安全员XXXX在X:00接到总包负责人XXX电话,告知有人从X栋坠落后,XXX提着急救箱从办公室跑至现场,询问后得知已报120和110,xxx将伤者进行了简单包扎后,及时用微型车将伤者送往医院,X点X分在四公司工地门口遇到120急救车,X时经120抢救无效死亡,X时将死者送往殡仪馆。
事故发生后,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我以及公司xxx、xxx,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对现场和事故发生情况进行了解,按照公司领导的指示和公司相关制度的要求,积极组织善后处理和家属安抚工作。截至X月X日,死者尸体已经火化,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死者家属分别给予经济赔偿,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结束。
面对着无可挽回的生命,我心情十分沉重。面对血的教训,我充分认识到忽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导致事故的必然结果,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懈怠;面对痛苦的回忆,我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严格、责任落实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手段;及时排除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是防止事故的根本方法;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是防止事故的得力措施;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是防止事故的有力保证。
管理存在的问题
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虽然说作业人员的违章作业是主要原因,但我们管理的疏忽和工作的不到位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
(1)项目部没有按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这次事故中死者是第一天到该项目上班,专职安全员在巡查中发现班组新增加了工人后,没有及时对新增加人员进行入场教育登记,只是口头告知安全注意事项,没有告知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和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X栋号砌体施工至X层施工工长没有及时按规定对X层砌体施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与施工进度不同步。
(2)劳务分包单位层层分包,管理混乱,劳务班组人员流动没有及时报告项目部。
XXXXXX公司是xxxx工程的劳务总承包方,负责人XXX将砼和砖砌体工程分包给XXX,每个栋号的砌体又由二到三家工人从冷家明处承包计件完成,从有资质的劳务公司分包到没有建制的家庭承包作业存在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的问题。且劳务公司班组作业人员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和协议,流动性较大,管理混乱,人员增减没有及时报告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作业人员上岗情况处于失控状态。
(3)项目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防护直接交劳务班组完成,项目部施工过程安全监管失控。
项目部劳务带班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班组安全教育活动,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劳务班组安全协管员缺位导致施工过程安全监管失控。
(4)劳务班组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项目部督促落实隐患
整改不到位,对班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未认真开展。
事故教训及整改措施
由于我们管理工作的失误,造成了企业安全管理方式粗放,相关安全制度落的不实,操作规程执行不细,督促检查力度不够,最终引发了这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给公司全生产工作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酿成了人间悲剧,对此,我愧疚万分,深深悔责。
我们痛定思痛,通过“XXXXXX”事件,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体系,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规范劳动用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落实责任到人。完善安全生产台帐,包括各类安全技术方案、措施,规范履行审批程序等相关资料,切实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现场全过程安全管理工作。下一步将着重对以下工作进行提升整改:
(一)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岗位安全管理职责,提高项目部管控能力。
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部门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进行考核及责任追究。形成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管理岗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同时各
单位工程生产管理部门要建立系统的分包单位检查、考核和奖罚制度,完善书面监管记录,全面加大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力度,杜绝“以包代管”现象发生。
(二)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实施安全准入制度管理。
按法规要求坚持先教育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特别是“洗脚上田”的农民工。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千方百计让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融入到每个工人的心中,落实到行动上,对特种作业人员,如塔吊司机,机械操作工、电工、焊工等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建立严格的安全准入门卫制度,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做到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经过安全技术交底持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三)、认真落实班前活动,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
严格按集团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要求,严格执行班前安全会制度,作业前和作业中清点当班作业人员。坚持每天5至10分钟的班前安全活动,安排作业内容,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代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对作业环境危险源提出防范和监控措施。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动态变化的管理,加大习惯性违章的惩罚力度,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督促劳务作业班组负责人认真学习领会并传达贯彻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安全隐患通知书等,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惨痛的代价,我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主题,是企业经济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前提。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以及集团、公司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不遗余力地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企业才能远离安全隐患、才能远离事故。
第四篇:企业无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事故承诺书
企业无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事故承诺书
市城乡建设委:
我单位在近年的建筑施工中,未发生质量安全死亡、重伤事故;没有隐瞒死亡、重伤、轻伤事故。
特此承诺。
企业安全部门负责人签名:
(企业安全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企业质量部门负责人签名:(企业质量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企业单位盖章)年 月 日
第五篇: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条对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为:“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条是关于发生伤亡事故时的报告义务的规定。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是及时组织抢救的基础,也是认真进行调查分清责任的基础。因此,施工单位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能隐瞒事故情况。对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我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作了相应的规定。同时《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89年国务院令第34号)和《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3号)也对生产安全事故作了相应的规定。比如《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建筑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施工中发生事故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五条规定:“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第六条规定:“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第七条规定:“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根据本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综合监督管理的职能,因此,其必须了解企业事故的情况。同时,有关调查处理的工作也需要由其来组织,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安全生产实行的是统一的监督管理,因此,各个行业的建设施工中出现了安全事故,都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于专业工程的施工中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由于有关的专业主管部门也承担着对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因此,专业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还需要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二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条例规定在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这是因为特种设备的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专业性、技术性更强,因此,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组织有关救援和调查处理更方便一些。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还规定了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施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时的报告义务主体。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负起及时报告的义务。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
(1)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为:
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2)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3)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
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4)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依据《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的规定,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报告制度为:
1)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察、劳动(如有人身伤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部委的,应同时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建设部报告。
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按1)所列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4)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①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②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③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④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⑤ 事故报告单位。
(3)依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对于建设工程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要求如下:
1)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
① 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并报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② 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本条①项所列部门。
2)涉及军民两个方面的特大事故,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当地警备司令部或最高军事机关,并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上述单位。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接到特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4)特大事故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同“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