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诊科昏迷患者的护理探讨(模版)
急诊科昏迷患者的护理探讨 张艳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湖北洪湖 4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完善急诊科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洪湖市中医院接诊的112例昏迷患者护理方案,总结接诊昏迷病人护理要点,探讨最佳护理方案。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和及时救治,抢救后转往病房97例,占86.6%;在急诊科观察后48h内出院6例,占5.35%;死亡9例;总结抢救成功率91.97%。结论:急诊护理是抢救昏迷患者抢救的关键环节,可以明显降低致残减少死亡率。〔关键词〕急诊;昏迷;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病理样睡眠状态,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法被唤醒。患者常常由于脑缺血缺氧、代谢异常而出现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障碍或弥漫性双侧大脑皮质损害,进而导致脑功能高度抑制,从而进入昏迷状态。急诊昏迷患者病死率高,抢救应争分夺秒,这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护理预见性,早期护理干预,及时正确的分诊,必要时在医嘱下达前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有效处理,为抢救争取最佳救治时机。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12例昏迷患者,探讨科学有效的昏迷患者急救与护理方案。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急诊科接诊昏迷患者共112例,男69例,女43例,年龄17~86岁。根据Glassgow评分量表,评分3~8分者确诊为昏迷患者。112例昏迷患者中,颅脑损伤38例,化学物中毒24例(酒精、一氧化碳、安眠药、有机磷农药等),心脑血管病34例,血糖异常6例,电击伤3例,癫痫发作3例,溺水2例,感染性休克2例。1.2 急诊分诊
及时而正确地分诊并在第一时间联系专科医生,可以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快速全面的向陪同人员收集病史信息,是分诊的重要环节。有明确头部外伤史的患者,直接昏迷应考虑脑挫裂伤,有中间清醒期则考虑脑硬膜外血肿;有心脏病高血压病史者,应考虑心脑血管事件;有糖尿病病史者,应考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或注射胰岛素后低血糖昏迷;有肝脏病史并伴有肝脾肿大者应考虑肝昏迷;有毒物接触史者,应考虑中毒性昏迷。112例昏迷患者中有人陪同送诊者63例,无陪同人员者49例。无陪同人员或陪同人员无法提供有效病史信息时,会大大增加护理人员分诊难度,此时需要对急诊护理人员通过体格检查快速发现特征性症状、体征,根据经验尽快分诊。如呼吸有烂苹果气味者考虑糖尿病昏迷,针尖样瞳孔及呼气有刺激性气味者考虑有机磷农药中毒,口唇呈樱桃红者考虑一氧化碳中毒。1.3 护理方法
1.3.1 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对于急诊昏迷病人应第一时间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尽快清除鼻咽部分泌物或其他污物,取出假牙或义齿,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呼吸困难者给予有效吸氧,及时纠正低氧血症。112例患者中,8例发现舌后坠,护理人员及时放置口咽通气,5例患者明显发绀,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协助医师行气管切开,气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有效通气量,避免低氧血症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2,预防误吸和肺部感染。
1.3.2 开放静脉通道为维护昏迷患者的循环功能,及时快速运用各种抢救药物,接诊昏迷患者时应常规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本组2例感染性休克病人,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应用大号留置针建立了两组以上留置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因抢救护理措施正确及时,患者预后良好。
1.3.3 监测生命体征本组患者常规运用监护仪,不间断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通畅,有无呼吸节律、频率的异常,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熟练掌握抢救随时准备抢救),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或肌张力改变,皮肤末梢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发绀、黄疸等。负责监测观察昏迷患者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并需要熟练使用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这样才能正确及时处理突发情况,配合医师进行抢救3.细致全面的观察监测可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及时观察到异常常常能有效挽救昏迷患者的生命。
1.3.4 病因护理对于38例外伤性昏迷患者,除上述急救护理外,应对开放性伤口进行包扎止血;立即行急诊手术的昏迷患者,护理人员应进行术前备皮、导尿、备血等;对于化学物中毒者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洗胃、导泻;昏迷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时,应采用冰帽等降温措施,保护大脑组织;其余情况应遵医嘱针对病因进行急救护理。
1.3.5 安全陪护工作对于昏迷患者,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患者进行相关检查,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抢救。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要务,对昏迷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先检查后缴费。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和及时救治,抢救后转入病房97例,占86.6%;在急诊科观察后48h内出院6例,占5.35%,死亡9例,总抢救成功率91.97%.3.讨论
接诊昏迷病人,需要急诊科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判断分诊,联系相应专科医生,及早给予正确地处理措施。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挽救急诊昏迷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因而昏迷患者的救治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一定的护理预见性,必要时能在医嘱下达前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探索应用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参考文献〕
(1)方思羽.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36(2)方华玲,张怀英.64例脑血管意外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62—963
第二篇: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_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
论文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 危重患者 转动 观察 护理 1 资料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用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4 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仪器、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第三篇:昏迷患者鼻饲操作经验小结及注意事项
昏迷患者鼻饲操作经验总结及注意事项
1.鼻饲前确定胃管在胃内,回抽观察是否存在胃潴留、胀气、出血; 2.鼻饲时床头摇高30-45°,或可视情况采取半卧位;
3.鼻饲液温度适宜(38-40℃),可用上肢前臂内侧试温,避免过冷或过热引起胃肠反应;
4.需翻身、扣背、吸痰的患者应先翻身、扣背、吸痰后再行鼻饲; 5.鼻饲后30min-60min内使患者保持30-45°,此期间尽量减少翻身、扣背、吸痰,若必需吸痰,应开放胃管,行浅部吸痰(避免深部吸痰),以免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6.每次抽吸时应将胃管反折,避免空气进入胃内造成腹胀; 7.保持胃管通畅,鼻饲前后可用温开水冲管,避免鼻饲液存积在管腔中变质引起胃肠炎或堵管;
8.鼻饲初期可发生腹胀、腹泻等情况,若患者腹泻,则应注意观察及护理肛周,同时与肠炎引起的腹泻相鉴别; 9.长期鼻饲者做好口腔护理; 10.必要时做好对家属的健康宣教。
附:浅部吸痰一般指上气道的吸痰,吸痰时没有阻力的吸痰; 深部吸痰一般指下呼吸道的吸痰,吸痰时有阻力且需要一定吸痰技巧的吸痰,如采取枕平卧位彻底打开气道、配合患者呼吸、刺激患者咳嗽、经鼻腔吸痰、使用口咽通气道等。请多指教~
第四篇:急诊科护理查房
急诊科护理教学查房
时 间: 2014年4月4日 地 点: 急诊科示教室
分管护生:陈碧峰(方丽英老师)、李丽娜(陈霞老师)、徐霞清(蔡国英老师)主查老师:蔡国英 主 持 人:关素琴 主 讲 人:陈碧峰
参加人员:急诊科总带教、实习生 查房病历:支气管肺炎病人
查房病人:林俊豪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肺炎临床病例的讨论,应用整体护理思想对该婴儿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掌握该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护理该疾病的婴儿,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让婴儿早日康复。
一、疾病介绍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以2岁以下儿童最多见.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肺炎。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病情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较高。(一)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及嗜血杆菌肺炎日见增多。发达国家儿童肺炎以病毒感染为主,发展国家为细菌为主。病原体常有呼吸道入侵,少数由血行入肺。(二)临床表现
共 6 页 第 1 页
本病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大多较急,发病前数日多数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
1、轻型肺炎:
1)呼吸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咳嗽及咽部痰声,一般早期就很明显,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使呼吸和脉搏的比例自1∶4上升为1∶2左右,常见呼吸困难,严重者呼气时有呻吟声,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周功批甲青紫,有些患儿头向后仰,以使呼吸通畅。
2、重症肺炎:
1)循环系统表现:常见的心力衰竭和心肌炎。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① 心率突然超过180次/分; ② 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③ 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灰,指(趾)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 ④ 肝脏迅速增大;⑤ 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⑥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
心肌炎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双向和倒置。
2)神经系统症状:轻度缺氧烦躁不安,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可有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患肺炎时,常伴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常发生在强烈的咳嗽之后,腹胀严重时致膈肌上升,压迫胸部,呼吸困难加重。(三)辅助检查
1、外周血检查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并有核左移动。细菌感染时血清CRP浓度升高,非细菌感染时CPR上升不明显。
2、病原学检查 采集痰液、血液、气管分泌物、胸腔穿刺液、肺穿刺液等做细菌培养和鉴定。
3、胸部X线检查
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多见。
二、病例介绍
患者男,林俊豪,4个月。以“咳嗽伴喘息3天,加重一天,曾有发热,纳差”为主诉于2014.3.29 于莆田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
共 6 页 第 2 页
现病史:就诊前曾有发热,在家中采取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患儿因着凉后流涕咳嗽气促,全身皮肤可密集红色斑丘,吃奶不佳,大便稀,小便正常,于2014.3.26入院门诊治疗。
入院查体:T:36.8℃ P :138次/分 R:60次/分。神清,精神反应欠佳,前囟软,全身皮肤可密集红色斑丘疹,部分已结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呼吸急促,双肺闻及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NS(-)。
入院诊断:1.支气管肺炎
2、湿疹 辅助检查:暂无。
2014-3-29 给予输液泵静滴盐酸克林霉素抗感染,葡萄糖酸钙治疗湿疹,并口服川贝清肺糖浆。
2014-3-30患儿仍咳嗽,吃奶不佳,同样给予给予输液泵静滴盐酸克林霉素抗感染,葡萄糖酸钙治疗湿疹,并口服川贝清肺糖浆。输液过程中咳嗽加剧,报告医生,遵医嘱肌肉注射维生素K1,并口服珠珀猴枣散,清热化痰,安神消积。主要用于小儿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痰鸣,不思饮食,烦躁易惊。
2014-3-31 患儿咳嗽减轻,食欲略有增强,咳嗽痰液仍较多。同样给予输液泵静滴盐酸克林霉素抗感染,葡萄糖酸钙治疗湿疹。改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缓解喘息性支气管炎伴有支气管痉挛。
2014-4-1 患儿咳嗽减轻,痰液减少,全身皮肤红色斑丘消失,遵医嘱输液泵静滴给予盐酸克林霉素抗感染和盐酸氨溴索止咳化痰。
今日查体:
三、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详细询问婴儿发病情况,了解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前是否有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感染病;询问出生时是否是足月顺产,有无窒息史;出生后是否按时接种疫苗,患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家庭成员是否有呼吸道疾病史。
2、身体状况
评估患儿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的情况,体温增高的程度、热型,咳嗽、咳痰的情况,体温增高的程度、热型,咳嗽、咳痰的性质;有无呼吸增快、肺部啰音;有无气促,端坐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唇周发绀等症状和体征;有无循
共 6 页 第 3 页
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评估血常规、胸部X线,病原学等检查结果。
3、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儿既是既往是否有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父母文化程度、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等。评估患儿是否有因发热、缺氧等不适及环境陌生产生焦虑和恐惧,是否有哭闹、易激惹等表现。评估患儿家长是否因患儿患病产生的焦虑不安抱怨等情绪.四、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造成的肺通气、换气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湿疹引起的皮损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五、护理目标
1、患儿气促、发绀症状逐渐改善以至消失,呼吸平稳。
2、患儿呼吸道通畅。
3、患儿湿疹消退,皮肤完整、无感染。
4、患儿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5、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者发生时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六、护理措施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造成的肺通气、换气障碍有关。(一)改善呼吸功能
(1)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60%,定时通风换气,避免吹对流风。
(2)嘱其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经常变换体位,促进痰液排出。(3)告知家属应给予患儿少食多餐,以免造成腹胀,妨碍呼吸,喂养时将头部抬高或抱起防止呛咳而窒息。(4)遵医嘱给予吸氧。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消炎补液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呼吸频率和口周皮肤颜色的改变。
共 6 页 第 4 页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患儿卧床休息时采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抱起时抬高头部,以利于肺的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
(2)指导患儿家属手握成空心自病人背部由下而上、由外至内均匀用力地叩击,使粘附于器官上的痰液脱落,经咳嗽后排出。
(3)保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4)必要时遵医嘱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有利于痰液排出。(5)做好随时吸痰准备。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湿疹引起的皮损有关。
(1)尽量查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首先观察小儿是不是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或鸡蛋清等动物蛋白;观察母乳喂养时母亲吃鱼、虾、蟹等动物食品后婴儿湿疹会不会加重,如果是,则要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食品。预防婴儿湿疹,最好的方法就是纯母乳喂养。
(2)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不用碱性肥皂洗皮肤,不用各类化妆品、香水,不用过烫水洗患处,洗澡不宜过频。
(3)室温不宜过高,外出时不要让太阳直晒有湿疹的部位,否则会加重湿疹痒感。勤给婴儿换衣服,衣服宽松些,不能太厚太紧,细布全棉织品的衣服最好。(4)房间保持空气畅通,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灰尘刺激皮肤。
(5)婴儿湿疹的治疗应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切不可滥用抗生素,不要随便使用单方、偏方。可以口服扑尔敏和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来降低皮肤的过敏性。(6)湿疹发病期间不要做卡介苗或其他预防接种,避免接触单纯性疱疹患者以免发生疱疹性湿疹。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1)告知家属应给予患儿少食多餐,给与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保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喂养时将头部抬高或抱起防止呛咳而窒息。
(2)进食有困难者,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对重症患儿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1)密切观察病情,当患儿突然心率加快超过180次/分;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灰,指(趾)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肝脏迅速增大;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尿少或无尿,共 6 页 第 5 页
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等心衰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吸氧,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剂、利尿剂、镇静剂,做好抢救准备。要严格控制静脉点滴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液体均匀输入,以免发生心力衰竭。
(2)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水肿表现。应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每次吸入时间不宜超过20min。
七、健康教育
1、向家属介绍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护理知识,并指导家属严格按照剂量正确用药。
2、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家属加强患儿的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3、气候变幻时,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儿。
4、在日常生活护理中应避免过热,减少出汗的机会,内衣应选纯棉制品,减少化纤和羊毛织物的刺激,用温开水洗脸,洗澡不用肥皂,减少皮肤痛痒感觉,避免婴儿抓搔患处,防止继发感染。一般到添加辅食后湿疹会逐步减轻,一岁左右大部分会消失。
5、一旦患了婴儿湿疹,父母要格外耐心地护理和喂养,在怀疑牛奶过敏时可改喂豆奶,或将牛奶加热煮沸后多等几分钟,以期蛋白变性,减少过敏。
6、告知家属在加蛋黄,鱼虾类食物时要格外小心,密切观察孩子食后的反应,最佳作法是等7个月后孩子肠道屏障作用较完善时再加这类食物。
八、提出问题并探讨
1、心力衰竭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① 心率突然超过180次/分; ② 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③ 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灰,指(趾)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 ④ 肝脏迅速增大;⑤ 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⑥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
2、如何指导病人有效拍背?
指导患儿家属手握成空心自病人背部由下而上、由外至内均匀用力地叩击,使粘附于器官上的痰液脱落,经咳嗽后排出。
共 6 页 第 6 页
第五篇: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第五章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1、“120”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以“患者至上,信誉第一”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
2、值班人员必须听从总值班指挥、调度,做到出车速度快,抢救病员及时,处置正确。
3、值班人员由司机、医师、护士组成,抢救药品、器械齐全。
4、值班人员必须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理论知识充足,实践操作熟练。
5、值班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坐班制,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换班。
6、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安排专人值班。
2、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一、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信誉第一。
二、急诊工作人员24小时在职在位,全院各部门抢救设施设备完好、完善,确保抢救及时,处置正确。
三、“120”接到报警,确保3分钟内出车。
四、担架队随叫随到。
五、急、危重患者由医生、护士全程陪同检查,护送入院。
六、提前电话通知电梯工作人员及相关科室,确保危重患者及时住院。
3、“120”绿色通道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以“患者至上,信誉第一”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
2、值班人员必须听从总值班指挥、调度,做到出车速度快,抢救病员及时,处置正确。
3、值班人员由司机、医师、护士组成,抢救药品、器械齐全。
4、值班人员必须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理论知识充足,实践操作熟练。
5、值班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坐班制,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换班。
6、非典及抗洪抢险,遇突发事件安排专人值班。
4、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急诊急救转接服务
制度
一、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急诊急救转接服务管理,高度重视转诊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精心谋划,合理安排,狠抓落实,由科室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具体落实、把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双向转诊程序
转入病人:接上转单后在办公室进行登记,门诊就诊者免收挂号费,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提供预约门诊检查;组织会诊;需住院者优先安排、由办公室协调处理住院事宜,安排专人送至病区。
下转病人:符合下转条件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填写下转单上报办公室,办公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同意后,由医院安排患者附带诊断证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及诊治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转送社区。
三、双向转诊条件
1、上转条件(除急诊抢救外)①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
②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③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者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④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⑤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
⑧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2、下转条件(在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诊优惠政策,征得同意后)①各种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的病例; ②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③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例;
④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病例; ⑤老年病人护理和照护;
⑥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恢复期可以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病例; ⑦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 ⑧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⑨甲类及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需治愈后才能出院,其他乙类传染病人及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和丙类传染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或症状较轻,且接触隔离期者;肺结核病经定点诊疗医院治疗出院后实施督导管理者。
四、加强管理与监督
1、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调: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出方、转入方及被转者三方满意。
3、开展督促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全院。
5、救护车物品清点保管制度
1、专人保管。
2、各药品、器械做到定位、定量、定时消毒、补充、定期维修,每次抢救后及时整理,车内物品一律不得外借。
3、每天认真清点急救药品、物品,并做好登记。
4、车辆每天空气消毒,并用消毒液擦拭各平面及物品。
5、保证车内无过期物品。
6、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1、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3、预检分诊护士对来急诊科(室)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4、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5、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6、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7、掌握急诊就诊范围,做好解释工作,对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酌情予以照顾.8、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
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二级:(急重症)
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
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四级:(非急诊)
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7、急诊科抢救室管理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的病员病情平稳或死亡后,必须立即移出抢救室,以保证其他病员的抢救。
2、抢救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抢救器械、仪器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定期学习抢救器械的使用。
3、一切抢救药品、设备、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由专人管理,使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定期消毒。
5、护士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检查抢救室各项设备及用品是否齐全、有效,及时补充。每次抢救完毕后,及时清点药品及消耗品,补充基数,放回原处。非一次性使用的器械用后按规定进行清理、消毒和更换。做到账物相符。
6、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7、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8、急诊抢救制度
1、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相对固定,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2、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接待,不得延迟,须立即抢救的病人直接安置在抢救室。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活其他任何理由延缓抢救。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3、医生到来之前接诊护士可根据病情及时给氧、测血压、吸痰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外伤的病人采取止血措施,猝死病人即刻进行心肺复苏。
4、值班医生应迅速到场,首先尽快救治生命危象,如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困难时,抢救的同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共同参加抢救。需请其他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在得到通知后5分钟到达现场。
5、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抢救操作常规。
6、严格观察病情,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危重病人应由专人看守,紧急抢救时,可执行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7、如因检查、入院等原因需要搬动患者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生命体征的是否能耐受,以及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了解、理解程度。如因诊断、治疗的需要必须搬动患者,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甚至死亡的发生,此时,必须向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充分说明,并签署相应告知书,作书面记录。
8、危重病人搬运途中应由急诊护士护送,必要时医师协同护送。需住院治疗时,应先通知有关科室并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科,详细交待病情。
9、病历及护理记录要及时、详细、准确,要详细记录病人的来院时间、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时间或死亡时间。
10、用药处置要准确,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抢救中急救药物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要集中存放,要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取。
11、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取得必要的理解和配合。对危重患者应向其家属交代病情,并填写病危通知书,交送家属,同时让家属在抢救记录单上签字,家属不在身边的要尽快与家属取得联系,可通过院办或派出所寻找家属。
12、遇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如涉及到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值班医师、护士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白天)、总值班(夜间)汇报,并解决医疗费用、住院手续等,必要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必要时可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因临床需要,总值班以及相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处理。
13、自动出院病人家属应在病历上签字,值班医师酌情书写一份病情介绍由家属带出院。
14、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做好抢救小结,危重病人或死亡病人应作相应的病情讨论,以便总结经验。
9、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1、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
2、危重抢救过程中,医生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前需重复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开立口头医嘱的医师必须是患者的管床医师或现场急救职称最高、年资最长的医师。
3、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需请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以确保用药安全。
4、抢救结束应请医生及时书面补记所下达的口头医嘱用药。
5、在接获电话医嘱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听护士需对医嘱内容或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能记录和执行。
10、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
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保管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3、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操作前需检查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套好机罩。
5、仪器使用时必须有使用记录,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护士必须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或熏蒸消毒处理;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保障部,并做好登记。
6、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并签名。
7、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8、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
9、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仪器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检修记录。
11、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2、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4、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5、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6、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
12、急诊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13、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
1、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入病房前,由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人病房,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签字。一般病人的检查与入院,急诊科护士应给与热情指导,必要时予以护送。
2、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畅通,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的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
3、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
4、急诊科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5、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
14、急诊科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一、急诊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1、急诊科对需要直接送手术室的手术病人,应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及手术相应科室做好准备,简单介绍患者病情及注意要点,以便手术室及科室做好相对应的准备。
2、手术室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麻醉师并做好抢救及手术的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
3、转出前,急诊科值班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协助做好各种必要的检查并收集好结果,并按要求完善护理记录。
4、急诊科根据患者病情选派医生及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5、急诊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好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并由医生或急诊科护士简单口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等,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6、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病人伤情复杂需多科室会诊抢救时,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手术室抢救病人。
15、急诊科病人护送制度
1、急诊科为急、危重病人入院设立了绿色通道:全体人员必须有急诊服务的窗口意识,熟悉急诊科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坚守岗位。
2、对急、危重病人来急诊科就诊,医务人员必须在急诊科门口接诊,态度和蔼,用语文明。凡急、危重病人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3、急诊病人经急诊室处理后需送辅检科室检查或住院者,应由医护人员护送至辅检科室、病房或手术室。事前应先电话通知相应科室,以便使其作好接待病人的准备工作。
4、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必要时送入手术室,危重病人电告病房做好床位准备及抢救的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
5、护送人员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必须了解病情,熟悉对所护送病人的注意事项,对危重病人,应用抢救推车并随带气道开放和通气、吸引设备以及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监护仪,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病人取仰卧位,用棉被或被单盖好后露出头部以便观察病情。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剧变,及时采取措施就地处理。
6、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颈椎骨折病人必须颈托固定,防止头部扭转或屈伸等,以免损伤脊髓;烦躁不安或昏迷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持续吸氧,防止倾跌、窒息等。推车不宜过快,避免颠簸,避免碰撞,抬放时要平稳。
7、对老年、体弱的慢性病人可使用轮椅或推车,病人上下时应稳妥,避免轮椅倾倒。
8、传染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送入病房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9、送入病房后,应向病房医务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
10、护送传染病人后,护送用具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1、护送病人时注意安全,注意护送工具清洁;杜绝在护送过程中发生人为意外。
16、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
使科室的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室。
三、职责
(一)病区设施配置不完善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及时向院领导及设备科报告申请。
(二)病区的设施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三)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 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然后向院领导汇报。
(四)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向设备科申请报废、更新。
四、工作程序
(一)病区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规定的病区设施要求配置病区所需设施及器材。
(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收集设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加的设施、器材,填写 购买申请单,送医院领导审批。
(三)护士长负责对购买的设施及器材进行建账管理,并按病区及编号标识在醒目的位置。
(四)护士长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 备用状态。
(五)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设备科。
(六)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 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七)一切抢救器械、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八)病区的急救设施不准挪用、外借,非急救设施原则上也不准挪用,若其他科室要作短暂的借用,也要有登记,杜绝以私人的名义借用。
(九)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科室所有设施、器械,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17、急诊留观室抢救制度
1、留观室必须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完好的抢救设备,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并及时检查、及时检查、消毒、及时维护,保持备用状态。
2、急救车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月清点登记,保证帐物相符。
3、留观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程序,熟悉抢救器材、物品、药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4、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诊医生、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
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服从指挥,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6、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 述核实后方可执行,所有药品包装和安瓿必须在抢救结束经2人查对后方可丢弃。
7、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
8、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以备再用。
18、急诊留观室消毒隔离制度
1、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2、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3、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服。
4、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半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5、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6、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布,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7、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8、体温计每位病人单独一根使用,出院后酒精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9、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19、急诊留观室病人外出检查陪送制度
1、对于急诊留观室病人不能自行完成检查者,急诊留观室根据病情派出医师或护士陪送。
2、检查医嘱下达后,责任护士负责整理好床单元(盖好被服,液体,微量泵。吊杆等)。
3、上呼吸机的患者,带简易呼吸器,有气管插管者检查插管口是否能与呼吸器衔接好;无插管者,要带加压面罩。
4、根据病情备好氧气瓶并询问医师是否要备急救用药。
5、陪送过程中,时刻注意病人病情变化,如需抢救时根据病人就地抢救或迅速返回监护室进行抢救,转运途中保证病人安全。
6、检查结束后回留观室,安置好病人,整理床单位,再做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