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1: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角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活动, 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广泛的内容,提供丰富的材料,允许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并自由交往与自由操作,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区域游戏角色化、根据主题变换及时增添适当的活动材料、开辟孩子自主探索的第二课堂。让区域活动有效地开展,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

[关键词] 幼儿 区域游戏 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是近年来比较推崇的一种小组活动的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这种小组活动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怎样来利用好这一活动形式,让它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我结合本班幼儿这一学期的区域活动的案例来谈谈有效展开小班区域游戏的一些做法。

案例1:

期初组织游戏时,角色游戏(娃娃家、娃娃餐厅、娃娃超市)是孩子们的首选,不一会儿娃娃家和娃娃餐厅、娃娃超市的孩子便开始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玩起来。区域游戏成为没有选择到角色游戏孩子的选择。在游戏过程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动手整理起家中物品,照顾娃娃。娃娃餐厅、娃娃超市的孩子也整理着店里的物品,准备一天的招待工作。只有在区域(美工区、建筑区、生活区)中的孩子们会时不时停下手中的东西,把目光投向娃娃家、娃娃餐厅、娃娃超市,有时候干脆停下来找个理由到那里去转一转。

案例2:

在主题《春天真美丽》开展时候,我在美工区里投放了做柳条、桃花、蜗牛等材料,此次活动由于投放了新材料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他们一改以往选择角色游戏热闹的习惯,对区域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都纷纷选择区域活动要求参与制作活动。在游戏过程中,角色游戏中的孩子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美工区的孩子们始终聚精会神,他们有的搓着纸团制作桃花、有的耐心搓着纸条、有的将搓好的纸条盘着蜗牛的壳„„在制作桃花、蜗牛时,不时还传来一阵阵欢笑声,你们瞧,“我的桃花开的多棒呀!”“我的小蜗牛是五彩的。”

案例3:

《六个好宝贝》主题开展时,《小嘴巴尝一尝》,《小鼻子真灵》等活动的操作材料,我将其投放入科学区域,孩子们对此兴趣很高,还争着尝试发现其中的秘密。比如在科学区投放了《小嘴巴尝一尝》中的材料。斌斌、轩轩、周周、平平等孩子来到了这里,斌斌拿起了柠檬品尝味道,斌斌皱着眉头说:“呀!好酸啊!”周周听了说:“我刚才来不及尝,我也来尝尝。”“哦,太酸了,酸里面还有些苦的味道。”轩轩和平平听了以后也尝了一口,说:“呀!真的,还有些苦我刚才尝到的只有酸。”在小嘴巴尝味道的基础上,我增加冲泡果汁的活动,青青、匀匀和豪豪都选择这个游戏。在冲泡果汁时,匀匀小心翼翼地将果珍粉放入小杯子中,睁大了眼睛看着,自言自语道:“呀,果珍粉不见了,小杯子里的水变成了橙色。”“我来尝一口,噢!真好吃。”青青和豪豪两位孩子拿起小勺就舀了好几勺果珍粉,他们两人还没等果珍粉化掉已经迫不及待地喝起来了。青青说:“我果珍饮料太酸了。”豪豪说“我的也是,加点水试试!”两个人又跑到水桶边去加水。再次品尝,他俩都说:“哦,现在好吃了。”

三则案例反映了本学期游戏活动的一个状况,孩子们从开始不乐意选择区域活动到逐渐地热衷于区域活动。可见,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幼儿的因素:3——6岁的孩子年龄特点: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

(二)游戏的因素: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过虚拟情景以再现成人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它通过某种虚拟的情景把某一类实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类实物之上。结合两方面的因素不难发现游戏成为幼儿的最爱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所以,不管是区域活动还是角色游戏,问题在 于我们老师如何来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

一、区域游戏角色化,能吸引更多孩子积极参与区域游戏。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从案例

(一)的实例中反映出孩子喜欢角色游戏。主要因为角色游戏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孩子们耳濡目染喜闻乐见。另外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喜欢模仿,再加上角色游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对它情有独钟。

针对孩子喜爱角色游戏的特点为此我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每个区域游戏中的孩子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联系起来,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如:原本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做幼儿园游戏中“娃娃”的爸爸或妈妈,组织成一个家庭。在去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前让他们带领“娃娃”去上学,然后他们各自去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引导他们下班了去幼儿园带孩子,然后回到家中或是去超市购物,去餐厅就餐等,回家休息。第二天开始,请孩子们再重复前面角色的内容。在游戏中,由于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担任了一定的角色,孩子们体验到扮演角色所带来乐趣以及角色的身份的重要性,因此在具体“工作”时,非常认真。没有一个离开或无故乱跑的孩子。

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角色化的这一形式很感兴趣,在整个游戏中互动得很好。可见,区域游戏角色化可以满足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同时也让区域活动积极有效的开展起来。

二、根据主题变换及时增添活动材料,让区域游戏有效开展。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的经验而实现的,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都蕴含在所提供的材料中。

从案例

(二)中幼儿活动的情况,我发现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开始关注区域活动,并愿意积极地参与其中。其主要的原因是:在区域活动中增添了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匹配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可见,活动材料是区域游戏得以顺利开展前提和基础。要使区域有效的开展,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开展,时时关注教育内容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步地增加区域游戏中的材料。

针对孩子的表现,我认识到了活动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在本学期区域活动中总是根据主题的变换增添相应的活动材料。在材料投放时注意遵循材料投放的原则:第一、材料要丰富并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生活;第二、材料投放要具有层次性。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差异,区域活动就是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比如“夏天真快乐”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为美工区投放了制作扇子、凉帽、太阳眼镜、衣服、鞋子等材料,充分体现了丰富性并贴近幼儿的生活的原则。考虑到孩子活动水平的不同,我还专门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不一样的操作材料。就拿制作扇子来说,能力强的幼儿我为他们提供蜡笔、硬纸、双面胶、小剪刀,让他们自己运用材料设计不同形状的扇面、再进行制作扇子、设计扇面;而能力稍弱一些的孩子,我为他们设计好扇面的形状,由他们自己制作扇子、设计扇面;能力弱的孩子提供制作好的扇子或能力强的孩子制作的扇子让他们来设计扇面。活动时,让孩子们在其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使自己在原有发展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让区域活动成为孩子自主探索的第二课堂,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

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要能引发幼儿不断探究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与认识兴趣。材料投放后,若能使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想看一看、想试一试、想探索一下的愿望,这样就可以成功地开辟自主探索的第二课堂。

从案例

(三)的活动情况,我发现孩子对区域活动非常感兴趣。这主要得益于前两个环节常抓不懈,正常有序的进行。要让区域真正有效的开展,就应该利用好区域活动这种特殊活动形式,让它成为孩子们研究发现、探索奥秘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好每节活动的延伸活动,将所学内容与主题、区域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孩子在“第二课堂”中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开展积极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外部知识经验)通过区域活动这个“中转站”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经验),形成固定的知识经验即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因此,区域游戏应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的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案例三中的孩子们对《小嘴巴尝一尝》的投放材料保持着较高的兴趣,他们通过自己的再操作发现了课上没有发现的秘密,区域活动为孩子们知识的获得提供了一个补充学习的机会。从根据活动增设的材料看,孩子们活动时还是很专注的。三个孩子中匀匀是个有耐心的孩子,她会仔细观察果珍粉的溶化情况,而另两个孩子的耐心则相对差些,在活动的时候一会儿加果珍粉,一会儿加水。匀匀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了溶解的科学现象、而另外两个孩子也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了稀释的科学现象。孩子们在宽松、自主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了新的秘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可见,在区域活动中老师要真正学会放手,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自由的课堂中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喜爱区域这种自由自主的探究活动,促使区域活动能更有效开展起来。

总之,要让区域真正有效的开展起来,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根据孩子的需要、活动的进展、主题的变换情况,结合“观察在前,指导在后”的指导原则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邱学青

2、《教育导刊》2004年5月号下半月P30-31——《区域材料的投放应有利于引发与支持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王春燕

3、《科学教育参考》——《小议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冯建芳

第二篇: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情感、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选性、小组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精心准备 : 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只有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创设有效利用的区域环境: 区域的设置并不是越高档、越豪华、越漂亮越好。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要但它是不是便于孩子活动,利于孩子发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这才识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的场所,满足不同的幼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须能够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我们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须有探究性,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

用心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主要环节,也是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教师在这个环节处于主导作用,应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性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与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呢?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首先,在活动前明确规定。有些活动规则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要遵守的。这类规则一般在活动前就必须提出来,如玩沙是幼儿最喜爱的区域之一。如果活动前没有明确规则,那么有可能孩子到处扬沙,虽然孩子尽兴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伤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不准对着别人扬沙,更不准把沙子扬到区域外面去.其次,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有时幼儿遇到有关规则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急于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让幼儿在谈论与反思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规则。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而这种问题幼儿又无法自行解决,谈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活动中争抢玩具、争抢角色这类情况,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一次,在表演区,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装,结果全班孩子围者争抢服装,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抢!”“大家一起玩。”“轮流玩!”这是,我趁热打铁地说:“大家真懂事,我们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小朋友在旁边当观众,不能上来;轮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让更多的小朋友来玩。”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把规则定下来了。小朋友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来了。采用这种方法制定活动规则,幼儿容易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教师的参与指导.在活动中,教师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幼儿进入区角、主持幼儿的分工与合作、解决孩子间的纠纷,使幼儿处于高控制之下。而是要善于观察,还要适时、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地表现自己、总结自己,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断地来回在各个区域间观察和参与游戏,要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争对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大大减少幼儿的积极性。耐心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任何一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在过去我们总是在活动后草草收场没有评价,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愿望。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的活动情况,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评价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区域活动的评价是为了总结活动中表现,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欲望,在评价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为幼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动中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少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么呀?怎么建的?你得什么最有趣?为什么呢?通过幼儿间互相评价、自由交流、幼儿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幼儿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识。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不足,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意见加以总结,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从幼儿形为习惯评价,“今天哪组小朋友主动收拾玩具,哪组小朋友活动时声音较小,XX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等,XX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随便到别的区捣乱等。

其次,从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上评价,今天玩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在玩动手区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呢等?再次,从情感体验上评价,你玩什么游戏最高兴,为什么?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高兴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我们还会不断的努力。

零口小明星幼儿园

第三篇: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阶段幼儿游戏情况分析: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

会带娃娃去看病,在家中还会开生日会等。爸爸还会穿上工作服煞有其事的去上班。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在小舞台游戏中,孩子们会分配好主持人、小演员这些角色,主持人维护好舞台的次序,为演员报节目,同时随着游戏情节的扩展还相继出现了一些设计演出票、宣传广告等金点子。但在游戏中也逐渐出现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薄弱,游戏的独立性还不够。

角色游戏计划:

(一)预估游戏主题内容:娃娃家、小饭店、医院、小舞台、理发店、小工地、医院。

(二)环境材料介绍:

1、超市游戏

除了为孩子提供了工作服、货品外我们将认知活动的内容隐含在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得多方面经验。如在小超市中我们在货架上标上了一定数量的图形,让幼儿练习物数一致的摆放货物。

2、筑工地游戏

在建筑工地游戏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拼插积木还收集了半成品和废旧物品,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下选择游戏材料,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构建。

3、理发店游戏

在理发店游戏中为孩子提供了发型图片、美发装饰物、各种烫发罩、洗头笼头等设施使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4、照相馆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选择各种小道具表现不同装扮的自我,而一些操作材料也为小摄影师提供了绘画的练习机会。

5、娃娃家游戏

我们的娃娃家游戏的开展就与开展的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有机的进行了融合。如,孩子们在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中开展各种不同的游戏内容。展现家的功能设施。并结合区角游戏内容提供了筷子喂食、小乐器等操作材料。

6、医院游戏

在医院游戏中有各种听诊器、盐水袋、药等材料,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医院环境中,通过逼真的医院设施满足幼儿做小医生的渴望。

7、小饭店、甜品屋游戏

餐厅里的食物有逼真的包子、饺子等,还提供了半成品可自由搭配的“菜”还有一些废旧操作材料,厨师可按客人的口味做各种不同口味的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活动需求、创造需求等得到了满足,能力得到了发展。甜品屋中孩子们可随意选择材料制作冰激凌、饮料等。

8、小舞台游戏

小舞台是培养幼儿表达表现能力一方平台,幼儿通过面具、小乐器、小布偶的选用采用各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重点观察“照相馆”游戏主题,让幼儿积极参与并从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鼓励幼儿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进行游戏,由此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观察重点:

照相馆游戏中“摄影师”能否独立大胆游戏,并克服游戏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

角色游戏案例:

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罗慧琳戴上了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拍照呀!我们的挂历照可好看了。”在她的鼓动下果然有客人走了进来。

“我想拍这样的照片,”朱雨欣指着桌上的台历照说。罗慧琳马上热情相迎,并把小猪道具递给了朱雨欣。

“好的,来笑一下,我给你拍。”喀嚓一声快门按了下来。此时一旁的张思远说:“我也拍一张,但我要和挂历上的一模一样穿上皇帝衣服拍。罗慧琳一时为难起来,说:这个衣服没有,我给你戴个面具吧,也很好看的。”张思远说“还有其他衣服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摇头走开了。

罗慧琳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她开始拿出了纸和笔画起了照片,画完后将照片装入了相片袋继续开始向照相馆外张望、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

现象分析:

从照相馆游戏中可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摄影师能向客人作介绍且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从游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在照相馆中的小道具显然是平乏的。

采取措施:

此时的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馆。“摄影师,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请你帮我拍些照片,你说好看吗?”罗慧琳见了忙说:“这衣服能穿吗?”(她见我拿来的是用包装纸折剪出来衣服,露出了一脸的好奇。)“当然行了,”边说我边将衣服披在了肩上。于是,罗慧琳帮我拍了起来。正拍着我突然叫了起来:“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这衣服先放在这,照片你帮我送到家里去好吗?”经我如此一说,她马上表示了同意。当我离开后观察到,罗慧琳又将此衣服给其他孩子穿上拍了照,孩子们相当喜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罗慧琳后来还主动挨家挨户开始了“送照片”活动,并不忘做了拍照宣传呢。此后,在照相馆出现了“服装区”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对制作自己的“时装”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连一些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争相回家收集各种包装袋带回幼儿园。我觉察到了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后在材料库中我有意识增添了类似的材料。同时“时装店”的游戏主题也开始萌芽了。

效果反思:

在这一游戏案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老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照相馆生意冷清了一段时间后,我以游戏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我及时提供、调整了游戏材料,且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让幼儿能够自主的活动。

户外活动感悟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第四篇: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筑长城”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谁愿意去玩筑长城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筑长城啊?”这时,王艺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玩“筑长城”了。

“筑长城”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王艺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任务,在我的辅导下 “筑长城”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筑长城”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搭马骑马玩呢。看到我来又赶紧拆掉,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二、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筑长城”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筑长城”版块当中,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纸箱进行游戏,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第五篇: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但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成为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成为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

笔者考察了我市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结果发现: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也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并且,在区域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出现,但还存在着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1、区域设置形式化

各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可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孩子“光顾”的现象。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

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

3、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教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

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还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觉得幼儿自己能玩就行,教师只要管管不出事就可以了,以致于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在愈来愈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日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活动是促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使每一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地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那么,如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不断焕发其生命的活力呢?就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区域设置——以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优化组合,实现教学与发展的最佳效益

杜威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活动区。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在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共同来设置以下区域:学习性区域、社会性区域、运动性区域。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一个初浅界定:

学习性区域: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

社会性区域: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运动性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场地和合适的运动器械,让其自由选择,促进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并努力做到:

1、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习性区域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往往受到幼儿教师的更多关注,但同时,社会性区域活动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关注学习性区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社会性区域的价值,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同时,有两点需要——特别提醒 第一:由于学习性区域在活动时的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社会性区域活动时比较热闹,所以,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第二: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的比例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设置原则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侧重社会性区域活动,但同时也纳入一定的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侧重学习性区域活动,但也保留一定的社会性区域。

对于运动性区域,其活动原则是:统筹安排,自由选择。即可由幼儿园根据活动器具的适用对象的不同,统一列出活动安排表,做到:每个班级每天至少有三种以上的活动器具,且一周的活动器材各不相同;在具体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同班、平行班、混合年龄班同时交互开展,以起到大带小、小学大的作用。

2、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

因为有些主题内容确实难以在区域活动中体现,所以,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一般来说,像数学区、感知区、阅读区等,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如在大班的《我爱家乡——金平湖》的主题活动中,建构区的活动内容可以是让孩子搭建平湖的标志性建筑,如当湖桥、报本塔、关帝庙商城等,美工区的活动可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描绘美丽的平湖;阅读区中可投放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来的关于平湖的地图、图片、画册等等,这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区中相互分享,真正发挥区域

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

3、学习性区域活动内容的来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或下放 通过对新《纲要》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活动的反思,我们发现,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①,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而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区域活动因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不失为落实幼儿园课程的有利补充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将学习性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主要体现在:

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

在区域的设置方面,由于立足点是“开放”,大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可以在各个区域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使

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二)材料投放——以积极的姿态,层层递进,启发创造,为幼儿新的进一步发展积蓄准备条件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幼儿的做法,而是主张教育者以学习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坚信:“小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②,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各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应遵循:

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①首先,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

②递进性的材料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会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区”,让孩子学习“喂食”,如果仅让孩子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中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练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做出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孩子就可以饶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跟小动物交谈呢。另外,对于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纸偶、花边等,我们应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①形式要丰富多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这就需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例如,在幼儿学习组成的时候,可以安排超市、拔萝卜、走飞行棋等多种内容,幼儿可以通过逛超市、下棋等来完成目标,这样孩子们对数学区就会有新鲜感,始终充满兴趣。

②功能多样。因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③品种多样。可以有成形玩具(现有的)、自然玩具(豆、米、硬币等)以及自制玩具(如我们教师自制的孔雀计算板、绕线猫咪等)。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小孩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③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能充分解放出来,在为孩子提供探索、操作的材料时,教师应做到:

①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如孩子需要4个圆形,却只提供给他们3个,另一个得自己想办法,这并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里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即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没有能力解决,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或物质上的支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纲要》中指出: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挖掘并利用一些本土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来开展区域活动,旨在发展孩子对本土资源的认同和亲社会行为,进而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试试、做做,从而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三)教师角色——以

活动伙伴和指导者的姿态,热情参与,理性指导,让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应、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并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孩子的活动伙伴

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活动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教师的这种活动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使还在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更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活动伙伴的身份要求我们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性。

(二)教师是一个有意识的指导者

区域活动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幼儿活动时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不能仅仅作为纪律的维护者和规则的体现者,站在孩子活动以外去监督裁判其行为,而应注意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实现和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教师应将教育目的藏而不见,与幼儿亦师亦友,与他们平等相处,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协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自由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开放教育讲求的是理念及态度的落实,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开放教育的精神,那么规划的环境也将失去生命力。

(三)指导要讲求艺术性

孩子在探索学习时,教师要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孩子最多的活动。当孩子的行为或希望得到认可时,当孩子发生困难,如纠纷而使活动出现停顿、有放弃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且介入时的语言指导要讲求艺术性。小班应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因为中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已逐渐增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发、指导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因为大班孩子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这些年,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演绎出既符合他们能力和水平又超过原有能力和水平的一台又一台的生动话剧,从而让区域活动不断涌现出其生命的灵动与活力!

下载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研论文: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案例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李倩 一、案例背景: 随着对《指南》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作......

    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

    学前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一、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图书角刚开始一个人都没有,我又观察了一下,最后就只有蒋......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单位: 作者: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综合游戏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操作环境里......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乱糟糟的超市 苏果超市今天开张啦,部分商品低价出售,客人们纷纷走进了苏果超市购物,一下子超市里挤满了人,为了购买到便宜的商品,在游戏的一开始便出......

    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2

    南岗区幼儿园教师全员岗位培训作业 活动区游戏案例分析 省委机关第一幼儿园 李菲菲 一、案例背景: 我们南岗区幼儿园教师全园岗位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指南》和《纲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3

    南岗区幼儿园教师全员岗位培训作业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省委机关第一幼儿园 甄晶 一、案例描述: 一天在建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亮亮和真真正在玩垒高游戏。亮亮抓起一大把圆木片,......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何 娟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游戏区域,我发现益智区一个人也没有。我说:“益智区谁愿意去玩啊?”也许是幼儿......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游戏区域,我发现益智区一个人也没有。我说:“益智区谁愿意去玩啊?”也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