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告当庭提交本案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的法律意见书

时间:2019-05-15 01: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原告当庭提交本案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的法律意见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原告当庭提交本案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的法律意见书》。

第一篇:关于原告当庭提交本案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的法律意见书

关于原告当庭提交

本案被告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及其非法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法律意见书

法院:

原告对被告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行政应诉及其委托诉讼代理出庭人员提出异议,具体宣读如下(请书记员如实记录):

当今社会环境下,很多行政工作人员不是依法办事,而是依照领导的看法办事,只有让行政负责人了解事实,了解法律,了解何谓依法行政,才能做出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决策。才能让“依法行政”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民告官却总不见官,《行政诉讼法》修订后,第三条第3款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法释〔2015〕9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这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结构性安排,有助于增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实效,有利于行政争议的实质解决。但,行政负责人仍然不依法履行义务和职责,法律得不到有效落实。当法律没有尊严的时候,法律人士何来尊严?人民的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又如何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故,原告方坚持告官要见官,被告行政机关正职或副职负责人必须履行出庭行政应诉义务,不能出庭仅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而不能另行委托诉讼代理人。

一、请审判长释明:是否已向被告发出《传票》、《应诉通知书》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通知书》?

二、请问被告的代理人,是否提交了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行政应诉的书面说明? 被告的代理人拒绝回答或未被告提交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行政应诉的书面说明,视为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第2款“人民法院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将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的规定,请求法院将被告拒不到庭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向监察机关或者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三、请问被告行政机关正职、副职负责人总共多少位?提交几份书面说明?

未书面说明的正职、副职负责人未出庭应诉违法。请求法院严格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第2款的规定将被告拒不到庭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向监察机关或者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四、请问被告方是否提供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书面说明的事实根据的相关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被告方未提交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行政应诉的书面说明,或虽提供书面说明但未提供其行政机关正职、副职负责人“不能”出庭行政应诉的事实根据的相关证据,无缘无故不出庭应诉,原告方对这种亵渎法律、藐视法庭的渎职行为表示强烈抗议!请求合议庭依法认定被告行政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没有相关的证据,并判定被告行政机关(正职、副职)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的事实和理由不成立。请求法院严格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第2款的规定将被告拒不到庭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向监察机关或者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五、因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的法定前提,所以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不可以另行委托诉讼代理人。

前述《行政诉讼法》及其法释〔2015〕9号解释相关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说明出庭应诉是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法定义务,义务不可以放弃。对于应当出庭而不出庭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被诉行政机关正职或副职负责人未出庭的情况下,“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因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的法定前提,所以,在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的情况下,另行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行政应诉没有法律依据,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且其不出庭行政应诉就是行政渎职,是破坏法律的有效实施,是权力对法律、法庭和人民的傲慢、藐视、任性。

六、被告行政机关负责人日常工作安排应当以法定义务为上,不能与法定行政应诉出庭义务相冲突。

七、原告与被告参与诉讼是一个相互尊重的过程,作为本案的行政负责人,更应接受公民的监督与批评,接受法律的洗礼。只有敢于接受批评才会勇于纠正错误。

3-1

义;法官若能够坚守职业良知,坚持原则,据理力争,进而“舍身护法”者,是民族之福,国家之幸,是维持一个国家稳定法制秩序的重要环节;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应常怀敬畏之心,做到敬畏法度,不越雷池半步,勇于责任担当。法官要脑中有良愿,胸中有良心,手中有良行;要善用底线思维,误判案件中的一个细节、程序中的一个小瑕疵都会使人民群众难于感受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是人民司法的根,公平正义就是人民司法的魂。离开人民群众就断了根,离开公平正义就丢了魂。只有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关注民生,慎断笃行,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作为我们的工作主线,才能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依法正确履职,才能使人民司法这棵参天大树血脉不竭,营养丰沛,常新长青。司法为民,而不是司法为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否得到落实,法官有责任和有义务进行司法监督,严把法律底线,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此致

法院

3-3-

原告: 年 月日

第二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则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本机关及其局属单位。本规则所称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各单位的正职负责人和副职负责人。

第三条 局系统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行政应诉工作。

第四条 行政诉讼案件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出庭应诉。负责人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被诉行政行为经办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

本有行政诉讼案件的单位,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不得少于1次。

第五条 下列开庭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单位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一)原告人数在十人以上的案件;

(二)对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方案不服的案件;

(三)因吊销行政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或者行政行为

致使公民丧失主要生活来源而引发的案件;

(四)对本单位行政执法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

(五)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

(六)单位负责人认为需要出庭的其他案件 第六条 案件开庭审理前,单位负责人应当组织被诉行政行为经办部门和法制部门及时做好案情分析、答辩和提交证据、依据等应诉准备工作。

第七条 各单位法制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被诉行政行为经办人员以及其他行政执法人员旁听案件审理。

第八条 案件审结后,单位负责人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认真研究、及时整改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第九条 单位负责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应诉的,由监察部门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立法完善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立法完善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行政机关负责人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行政的一个重要议题。2015年入法以来,在立法上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立完善,可以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关键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立法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实施,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进行规定。对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完善,既能够保障司法权威,又可以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的建设。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新《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与??施,以期达到公平合理的行政审判模式。各地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地方性法规。然而,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现状不容乐观,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作出统一的规定,同时不同的地方法规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规定也存在很大差异。

(1)行政负责人概念界定不一

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以及规定,在“出庭负责人”的概念界定上就出现很大的歧义,暴露出各地对行政负责人的概念界定的指规范上的各不相同。对于“负责人”的概念更是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所属单位的正职负责人,负责全局总揽工作。第二、行政机关的正职领导人和各部门的分管副职领导;第三、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从目前行政负责人制度的实施来看,一旦需要参加应诉,大部分的观点都是倾向与机关部门的法定代表人或“一把手”。

(2)应出庭案件的类型不一

在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前,对于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该强制出庭还是提倡出庭,大多数的学术观点都是肯定肯定后者。从案件类型的数量上进行了降序统计,第一是“对执法活动进行干扰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行政诉讼案;第二是本的第一例行政诉讼案件;第三是根据上级要求进行行政负责相关人进行应诉的案件;第四是同级别法制机关、服役机关以及法院要求进行出庭应诉的案件。从高到低的案件分类情况,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点现象,分别是缺乏实际的操作、缺失合理性的依据以及严重复用的现象。

(3)出庭的具体要求不明确

从研究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中得出一个共性规定,每年对于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出庭次数应该大于总行政诉讼案件的三分之一,但是这项规定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各地对于出庭应诉的数量标准没有统一,随意性太大。第二,从三分之一的这个比例上看,出庭的数量是相对比较少。第三,各地基数不一,参照三分之一的比例来说,如果本只有三件行政诉讼案件,那么行政诉讼负责人只需要参加一次应诉而已。

(4)负责人不能出庭的理由缺失

在新《行政诉讼法》中,针对行政诉讼负责人出庭的法定义务增加了关于出庭人的身份特殊性和不可抗拒的情况下,应当委托所属机关其他工作人员出庭应诉。此条例的增加是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了一些漏洞,并未对不能出庭的特殊性和利益进行一个界定,会造成其立法目的的偏离和实施效果的差强人意。

(5)不出庭法律责任模糊

对应应诉责任追究的方面是相当薄弱的环节,具体的表现为:第一,模糊的责任制度、在现有的行政应诉追究制度上,对未遵守行政应诉规定的行为进行“司法处分建议”,并未明确承担的责任,因而造成不清晰的应诉责任。第二,不明确的责任主体,行政机关、受委托组织以及工作人员都可以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同时没有明确对于行政机关委托的人员是否需要出庭。第三,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收到司法处分建议后,行政监察机关或政府机关上级有权在内部进行行政处分决定,但是司法机关是不能直接进行不出庭应诉的处分。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立法完善

(1)厘清行政负责人出庭的主体

细化“相应的工作人员”的界定,将非行政机关的直接负责人、主管以及分管负责人涉入其中,在行政机关正副负责人不能出庭时,作为一个优先选择项。这不仅完善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制度,同时加强了其实地落实操作的可靠性。

(2)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类型

在制定行政规章文件或进行司法解释过程中,整体将行政负责人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案件情况涉及主体特殊,例如被诉讼人是人大代表。而对于衡量重大程度的考量可以根据涉案人数、诉讼额度以及法律法规适应的负责程度。第二、根据审核案件的具体情况,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可以及时合理的将行政纠纷化解,即可要求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参加出庭应诉活动。对于第二点应该加以重点规范,赋予法院对出庭应诉通知书,因而达到提升司法机关的地位,更好的要求行政负责人参加出庭应诉。

(3)明确出庭的具体要求

构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行为的指引规范。在制定具体的操作规则时,应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重心转移在各地个性化需求上。围绕“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的价值体现,一、针对庭前、庭上、庭后列出具体的行为指导,在庭前,应当对做好充分准备,即对案件和相关法律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庭中,应当积极参与应诉,作出有实质性、针对性的意见或回答。在庭后,应当严格执行法院的裁判,深入研究法院的司法建议并落实到实处。

二、针对情况复杂的行政案件,涉及的具体情况难以预判,在出庭数量无需作僵化的数字要求,可以考虑从正面激励的角度给予规范。

三、针对出庭责任的监管上,建议在“高效出庭”与“出彩表现”两方面构建机制,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对形式、要件、程序、追债主体进行细化,从整体上惩戒机制提高操作性。

(4)明确不能出庭的具体理由

无论“正当理由”还是“特殊情况”,都界定为不能出庭应诉的理由,不仅没有表述出具体的含义,而且还给不能出庭应诉的理由给予了一定的适用空间。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司法审查和立法明确相结合的模式,产生互补的效应。首先由相关机关以书面的形式确定,进而给予法院审查的权利,实现“一理由一审查”模式。

(5)完善应出庭而不出庭的责任追究

发布具体且细化的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提出具体的细化建议如下:其一,对于行政机关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或拒绝出庭应诉的,可以适用警告、记过处分;其二,行政诉讼案件将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时,行政机关负责人在接到法院通知后,没有提交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应诉的,以及仅派工作人员参加应诉的,可以适用记大过、情节严重的适用降级处分;其三,行政诉讼案件将会造成较极大影响时,甚至引起网络媒体的关注以及上级领导重视的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仍有逃避或躲避的消极心理,甚至以行政手段干预司法审判的,情节恶劣的,可以适用撤职、开除处分。

参考文献:

[1]江必新,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国法学,2013年,(01)

[2]黄学贤,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机理分析与机制构建[J],法治研究,2012年,(10)

[3]章志远,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立法面向问题研究[J],学习论坛,2012年,(10)

第四篇: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

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浙依组办〔2011〕1号)等规定,结合本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实际,现就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是指在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后,行政机关负责人按照本通知的要求,作为本单位的代表出庭参加人民法院依法组织的行政审判活动的行为。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既有利于增强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一线执法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体现社会管理规律的要求,适应时代需要,符合人民意愿,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也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在行政诉讼中积极做好出庭应诉工作。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范围和要求

(一)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主要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等法定代表人、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或者行政分管负责人。以市人民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由相关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负责出庭应诉,重大案件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出庭应诉。

(二)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范围。下列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1.本单位每的第一件案件;

2.原告10人以上的案件;

3.社会影响较大、案情复杂或者对本行政机关执法活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

4.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行政机关败诉、二审开庭审理的案件;

5.行政赔偿诉讼案件;

6.人民法院或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的案件。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社会关注度高或者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更有利于化解争议的行政案件,可以建议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对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的建议应当认真对待,积极出庭应诉;不出庭应诉的,应当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书面说明情况。

(三)出庭应诉的相关要求

1.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是以本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的第一责任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可以委托代理人共同出庭并负责行政诉讼的答辩、举证、质证等具体事务;行政机关负责人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应诉的,应当由本单位的副职代为出庭应诉。

2.按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因故不能按期出庭应诉的,应当在开庭5日前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书面说明理由,并抄告人民法院。

3.提倡和鼓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除规定应当出庭应诉外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规定应当出庭应诉外的行政诉讼案件未能出庭应诉的,应当指派本单位熟悉业务的其他工作人员出庭应诉,或者聘请律师与本单位熟悉业务的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出庭应诉。

4.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较多或行政执法任务较重的行政机关,如本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超过10件的,其负责人至少出庭应诉2件,且每年应当至少一次组织本机关工作人员或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行政审判旁听。

三、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

(一)建立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与市人民法院定期联系制度。为及时、准确掌握涉及全市行政机关的行政诉讼案件情况,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每月一次与市人民法院进行沟通联系,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和审理情况,并根据市人民法院提供的信息,做好月度总结梳理工作。每一季度初,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将上季度发生行政诉讼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汇总并抄告市人民法院核对确认。

(二)建立个案全程跟踪制度。被诉行政机关收到人民法院有关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文书后,应当在3日内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及时了解案情,并视情向应诉行政机关发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督促该行政机关做好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准备工作。案件审理中,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派专人旁听案件庭审过程,了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三)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备案登记和报告制度。行政机关收到案件审理结果后,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诉讼文书复印后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也要及时形成书面报告,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四)建立监督指导制度。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加强对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检查和监督指导,定期将相关情况向全市行政机关予以通报,并报告市政府。

四、加强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发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在防范诉讼风险、确保案件质量和解决行政争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行政应诉出庭工作。在收到行政诉讼应诉通知书后,应诉单位负责人要及时听取情况汇报,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案情,落实应诉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人、具体职责以及相关要求,并仔细、及时审查答辩材料,严格把关;对规定应当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要亲自参与协调、出庭应诉。

(二)完善评议考核。市政府将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范围,根据各行政机关的案件数量、社会影响、人民法院裁判结果、纠纷解决情况等各种因素,结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状况综合考量,作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之一,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每年的考核办法中予以确定。对连续两年达不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要求的,取消该行政机关当依法行政评优的资格。

(三)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对以本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应当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工作责任。对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出庭应诉、因未依法应诉或举证等导致行政案件败诉、未自觉履行人民法院裁判义务、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出庭应诉活动中存在其他违法或失职行为的,或者对本机关的行政败诉案件反映出来的问题未进行整改而导致因同类问题多次被人民法院判决败诉的,要给予通报批评,甚至行政问责;因上述原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五、附则

本通知印发后,《余姚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暂行规定》(余政发〔2006〕28号)停止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四日

第五篇:萍乡市政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的通知的应用

【法规明长城】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的通知

【颁布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萍府办发〔2010〕63号

【颁布时间】2010-9-9

【实施时间】2010-9-9

【正文】

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已经2010年8月12日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九月九日

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效推动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的落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范围内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参加行政应诉工作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参加下列行政诉讼案件的出庭应诉工作:

(一)重大、群体性行政诉讼案件或涉及行政赔偿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各级政协邀请政协委员参加旁听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行政机关负责调查取证、但以政府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四条行政机关分管负责人应当参加下列行政诉讼案件的出庭应诉工作:

(一)每年的第一件行政诉讼案件。

(二)各级人民法院就具有行政执法典型意义的案件邀请社会各界旁听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五条除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对其他行政诉讼案件的出庭应诉工作,行政机关可委托本机关1至2名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

第六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出庭前熟悉案情,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答辩材料等。

(二)准时到庭参加应诉,遵守法庭纪律。

(三)全面阐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积极配合法庭调查并提出辩论意见。

(四)认真履行法院的判决。

(五)组织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旁听。

第七条行政机关负责人对在行政应诉中发现的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认真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第八条下一级政府负责人出庭参加行政应诉的案件,应当在收到司法文书后十个工作日内报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报送一份复印件)。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出庭应诉的案件,应当在收到司法文书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报送一份复印件)。

第九条政府法制部门每年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按规定出庭应诉的予以通报。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评议考核范围。

第十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原告当庭提交本案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的法律意见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原告当庭提交本案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的法律意见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