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1: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第一篇: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令人惊悚的风险敞口正在水落石出。据监管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已达6万亿元左右,这比2009年5月底央行统计的5万亿元已经又上一个台阶。调查表明,其中80%为项目贷款,且绝大部分是2009年突然出现的。

所谓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行情 股吧)等肥瘠不一的项目。由于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和还款来源均为地方政府,其承担的融资本身即可视为地方债务。

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已高达94%。这和国际上一般控制在80%-120%的标准相比,风险似乎尚在可控之中,但个别县市债务率已经超过400%。

无怪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行、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三位负责人回答了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应对之策。发改委主任张平称,要保持地方融资平台合理的投资规模,不要超出地方承受能力,盲目地扩大投资,以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要通过综合分析地方的财力状况、承受能力,加以规范和控制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需要采取措施,把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支持他们的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张平等人均提到,自去年央行、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摸底调查后,地方融资平台管理办法正由财政部牵头,经央行、银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会签制定。2月25日,财政部召集各省区负责人参加有关地方融资平台监管座谈会,以征求对《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及其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

据本刊记者了解,该《通知》征求意见稿由财政部牵头起草,已进入第二稿征求意见阶段,拟于近期上报,内容涉及已对平台举债进行新老划断,并分类清理和管理。

‚不出意外,新规将于3月底或4月初出台。‛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对本刊记者表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资产上千亿元,原本在与银行的谈判过程中非常强势。这次等于给了银行坐下来和平台公司平等对话的机会。‛ 与此同时,银监会正对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贷款进行‚解包还原‛、锁定现金流等整理工作,预计6月底结束。根据监管部门统计,6万亿元负债中93%属于银行贷款。

‚短期内,通过检查以暴露风险为主。长期来看,要解决融资平台问题还需要重新梳理地方财政、融资平台、银行在地方融资过程中各自的角色。‛阎庆民表示。

‚最终解决之道,还是应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纳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统一管理,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比例。‛一位发改委官员的看法代表了官、产、学界的共识。

银行‚打开黑箱‛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总额已经下降到了4900亿元。而现在的悬念是,5万多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将有多少变成不良贷款?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6月末,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合计设立8221家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

融资平台公司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一方面由公司统一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则将筹集到的资金再转借、转投到各个具体项目或下属公司。这种机制对地方融资平台而言,灵活而便利,但实际与银监会当年发出禁令的国家开发银行‚打捆贷款‛的做法一脉相承。

在近期召开的一次监管内部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各银行要借助当前地方政府对自身债务进行清理的契机,对原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逐笔打开梳理,按项目开展重新评审和严密的风险排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被要求在2010年6月末前完成‚解包还原‛、重新立据、锁定现金流等整改工作。

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具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经济可持续、抵押品完备且手续齐全的贷款,可按商业化原则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不足的贷款,应积极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确保还款有保障。对于涉及两家以上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可以风险敞口较大者为主,组织债权行管理小组或修改为银团贷款的模式予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要求,以地方财政担保的贷款应尽可能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保全资产。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投向产能过剩行业、违规挪用或资金闲臵的贷款,要下决心采取多种措施尽早回收。

上海银监局在3月初率先推出了针对融资平台公司的清查工作,要求主要的贷款银行作为‚主评审行‛,领头对贷款按项目重新分类,并实施保全。

一位监管人士介绍说,有些平台公司的‚项目包‛打开后,发现部分项目一无资本金,二无现金流,三来无法落实担保。

不过,一位地方银监局中层坦承,‚最后结果还要看在政策框架下,融资平台和银行之间的博弈。‛他表示,手续和流程方面,银行在贷款之前就已经基本完备,具体到资金使用方向的追查,还要看融资平台能够披露到什么层面。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则表示,这些整改要求执行难度非常大,很多融资平台隶属当地国资委,而银行今后还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银行需要权衡利弊。‛他对此很是无奈,银行现在积极营销的正是带有国资背景的客户。

为加强此次排查清收力度,监管层就‚解包还原‛给银行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即对存在项目不合规、合同手续不齐全等瑕疵的贷款,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资产保全和补救措施。

至于问责方面,‚对于不符合条件发放贷款而造成资本金损失的,将会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责任人的责任,并对上一级分管领导问责。‛阎庆民如是说。

但是,‚融资平台的监管权不在银监会,银监会只能尽力联合其他部门帮助银行设立‘隔离带’。‛一位银监会内部人士坦承。

争议新老划断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剪不断理还乱,目前,牵头对融资平台制定办法的是财政部。

业内人士透露,财政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欲以2010年3月1日为界,对存量债务实行新老划断。

《通知》征求意见稿以融资主体和项目性质为标准,将存量债务分为四类:一是按照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二是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三是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项目举借、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四是融资平台因承担竞争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3月1日后,融资平台只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这主要指能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或承担竞争性业务的融资任务。没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将可由政府财政发债解决。

财政部和银监会对新开工项目都相应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已要求各银行严控地方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停止对无充足资本金和资本金补充实力不足的、单纯依赖财政担保政府融资的、非正式注册登记企业的平台,发放任何新的授信。对债务负担过重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收益前景不明朗、不稳定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授信。

但对3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债务,《通知》征求意见稿原则上通过现有还款措施还款,不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

‚现在这些债务大部分都是建设性预算,不能断,在建项目,资金链一断,就做不下去了。等于把泡泡捅破,潜在的风险于是显性化。‛前述监管内部人士坦承,现在监管重点应主要放在控制债务扩张的水平上。

《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处理存量债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对属于纯公益性又确无其他资金来源的债务资金在建项目,地方政府审核后要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多种渠道,安排后续建设资金。涉及银行信贷资金,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严格审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宏观调控等要求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保证这些项目建成投产。

‚从规定上看,政府是默认了地方财政在融资平台中承担的偿债责任。‛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坦承。谢旭人在谈到此问题时,也称一些地方政府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担保或协议书、抵押,实际上成为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可能引发财政金融风险。

此前有意见认为,按照担保法的规定,财政部门严禁以任何方式对外进行担保,以对财政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保障,是变相的财政对外担保,属于违法行为。

不过,地方融资平台现象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也为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基础。周小川认为,这次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城镇化的进程,相当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用于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住房和环境等方面。

‚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都会采取由城投公司融资建设运营的模式,比政府直接投资效率更高。‛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企业利用对政府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信用支持融资,应该被界定为合法。

‚其实用不着新老划断,新规的目的是管理地方债务,首要是建立一套地方债务的管理体系。‛ 一位被征询过意见的政府官员表示,过去不承认、也不让地方政府举债;但如果建立地方负债体系,把地方债务的口径确定,制定一个负债率,地方政府再举债参照负债比率核定,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探寻治本之策

‚就算把6万亿元都计入中央财政的包袱,占GDP不过从20%提高到40%。很多OECD国家的负债水平都高于此。‛一位接近发改委高层的人士表示,‚加之中国又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而且有大量的资产在手。‛

地方政府的资产多为两类,即地方国企和土地。事实上,土地转让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也在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抵押中争议最大。

周小川指出,涉及土地的价值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在土地价值的上升阶段,有可能会出现高估,而未来当土地的价值下降的话,就可能使得对贷款的判断出现差别。他认为,另外一类风险就是由城市政府进行综合还款的,也就是说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的,蕴含着城市财政风险。

政府融资平台一般从四个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在中央代省级人民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中获取部分资金补充公司资本金;二是在证券市场或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三是对拟投资项目委托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四是通过平台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根据监管机构的调查,在这些渠道中,贷款占到了九成以上。‚融资渠道狭窄、过于依赖信贷资金,是平台公司的主要风险。‛阎庆民表示,刺激计划中2000亿元的政府债券,分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平均每个行政区只有几十亿元的额度,不能满足地方发债的需求。2010年,中央财政代地方发的债券规模仍在2000亿元。

《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率、新增债务率等指标体系,进行债务规模审慎管理和风险预警。如果真能实施,将成为一大制度飞跃。但从具体内容上看,财政部的态度仍极为谨慎。

《通知》征求意见稿称,符合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并经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可在规模限额内发行政府债券。市、县级政府可由省级政府在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限额内转借。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机构等不得自行举债。

以财政机构补助和专项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如供水(气、热)等公用事业单位一般不得自行举借债务,特殊情况下确需举借的,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上级财政部门审查批准。

同时,《通知》征求意见稿再次重申,严禁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承诺、回购协议等方式,为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各种融资行为提供直接或变相担保。‚但比例如何确定?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平(博客)衡?中央政府是否有倾向性的增加转移支付比例?这都是问题。‛一位地方财政负责人表示担忧。事实上,根据监管部门的调查,一些县市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已经是当地财政收入的4倍,远远超出了业内建议以110%作为警戒线的标准。

‚融资途径仅是地方融资平台待解矛盾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励弘认为,实际操作中,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成立项目公司,都是政府决策的产物。既然决策在先,项目公司在后,如果决策本身失误的话,必然导致由决策人--政府埋单。因此,真正要改的,还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

第二篇:央行银监会整肃地方融资平台

央行银监会整肃地方融资平台

网易财经2月3日报道 从支持到整肃,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央行和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态度发生了急转弯。

为防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成为新一轮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不良资产的“定时炸弹”,中国银监会已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为今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要求金融机构在最迟6月末打开地方融资平台“资产包”,进行项目还原清理评估。同时,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对违规贷款进行责任追究!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是政府给予划拨土地、股权、归费等资产,包装出一个从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

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急剧膨胀,官方估计目前已经达到3千多个,也有统计数据称全国四级政府融资平台超过8000家。

由于融资途径主要靠银行贷款,在去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高达40%,总量近3.8万亿元。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全部贷款余额已达到惊人的6万亿元。

“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以政府所拥有的土地作质押进行融资,靠综合收费能力而非项目自身的收费能力偿还债务。因此,可能造成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欠缺、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

三大风险之首

“银监会今年要求银行业重点防范三大风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排在案件风险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前面,排第一位。”某直辖市银监局纪委书记告诉网易财经。

据他透露,2009年年末,全国32个省长和直辖市市长的办公桌上,都收到了一份央行和银监会直接发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数据监测报告。央行和银监会提醒地方政府注意地方融资平台大量举债造成的地方负债风险和间接可能导致的财政风险。

据该银监局纪委书记透露,通过全国信贷登记系统监测,去年年末全国各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6万亿左右,其中有80%是项目贷款。综合监测下来,一些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94%,有的地方甚至高达400%,而国际上平均为80%-120%。“现在,每个城市都是大建设工地,每个城市都拉大自己的城市建设范围,建地铁、高铁(高铁民航争夺战)、机场、广场、马路、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这些资金大量来自地方投融资平台。”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看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立投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搞投资,刺激和拉动经济。

他指出,现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70%以上都分布在地级市和县,要么是以政府所拥有的土地进行质押,要么是以综合收费能力来保证还款。仅刚刚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预计市县两级投融资平产生了5万亿以上的债务。

乱象由来

地方融资平台爆炸式增长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缩影。

2009年年初,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形势,中国提出“保八”增长目标,随后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央行和银监会也在去年3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

此文一出,地方政府热情空前高涨,着急放贷的银行也全力支持,各地名目繁多的地方融资平台呈几何级增长。不仅仅是在传统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土地储备、国资经营等领域,各级政府成立了融资平台,有的还发展到第三产业,如文化等领域。

组建地方融资平台的各级政府从省级到地县市,甚至到乡镇。南京市六合区和重庆市的情况颇为典型。

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去年6月上旬向区内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政府融资平台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辖区内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建设政府融资平台以拓宽融资渠道。

文件计划通过整合国有资产、财政注资等方式,在六合区打造六个不同职能定位的政府融资平台:分别负责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融资、城乡交通建设项目融资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区域供水等建设项目融资任务等。除了给每个融资平台确定不同的职能定位外,六合区政府还给每个平台公司规定了几亿到十几亿不等的贷款融资目标。

重庆省级地方融资平台组建被称为“重庆模式”。从2002年末开始,重庆市将全市各类分散的政府资源全面整合,组建了水务控股、城投公司等八大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12个融资平台净资产为1390亿,这些公司成立后开始向银行大量借贷。重庆市的做法不仅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更被世界银行称为“重庆国有投资集团模式”。一时间,各地方政府纷纷效法,甚至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前往重庆“取经”然后再打造此类投融资平台。

大量投向这些平台银行贷款,导致了重庆信贷余额激增。仅去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各项贷款余额8671亿元,同比增长49.2%,贷款增速连续9个月居全国第一位。仅以其中四成流向地方融资平台计算,重庆市各级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总量就超过3200亿。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新数据显示,重庆去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才首破千亿,仅为1165.7亿元。

投向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通常具有以下共性:期限中长期,利率下浮,信用贷款为主,政府出具承诺函保证还款,投资项目一般盈利不佳甚至没有盈利。

银行也在其中推波助澜。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网易财经,在去年激烈竞争的信贷投放浪潮中,尽管财务状况高度不透明,但带有地方信用保障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各家银行疯抢的对象,大大放宽了审贷标准。不少中小银行,在省级融资平台和大项目上竞争不过四大行,将放款延伸至县市一级地方融资平台,而且出于竞争原因,利率还会下浮。

“经常还出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本来申请贷款5个亿,银行说干脆给你10个亿,授信先给你,你慢慢用。” 该负责人说,由于银行难以把握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不少贷款存在“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贷款追踪管理非常混乱。

地方债务信贷化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融资平台最大的风险,在于把地方政府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产生的债务信贷化。

长期把财政支出建立在赤字财政基础上,尤其是政府信用做担保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投资到没有自偿能力和收益的建设项目上,这样的投资会给未来政府留下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旦债务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就会把负担甩给中央政府,导致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 他不无忧虑地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认为,应该看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村庄尤其合理性,通过大规模融资推动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应对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从微观的风险管理还是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存在明显的风险。”他表示,去年经济刺激下宽松的信贷投放环境,必然会鼓励一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地方政府对信贷资金的低效滥用。投资的风险十分容易转移到中央财政或者商业银行体系。

他表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很不透明,有的地方政府自身也并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目前主要依靠的并没有真正法律效力的财政担保等形式。据了解,发改委和财政部近期已经明令禁止地方以财政收入为地方融资平台做担保。融资平台总体上负债率都相当高,资本金普遍欠缺且偿债能力低下,责任主体十分模糊,如果出现偿还问题,商业银行实际上难以进行顺利的追溯。

巴曙松进一步分析表示,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获得大量的资金,在不少地方呈现出一些新的风险行为。首先,因为许多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收入等来偿还这些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容易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显著的推动作用。其次,在具体的项目选择和决策上,地方政府替代企业,成为主要的决策者。这些投资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于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或者贷款流向国家禁止的产能过剩行业。

“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进行大规模的借贷,还直接制约了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使得明后年的信贷投放的调整空间极大降低。”他说,因为2009年启动的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可能在明年或者后年因为信贷紧缩而使其成为“半拉子工程”,这样就在客观上倒逼明后年的信贷投放依然保持在相对的高速增长水平。

银监会三条整肃令

地方融资平台的膨胀好像一个潜藏决堤风险的大水坝。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明确,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加强贷款用途管理,防止变相使用银行贷款作为项目资本金;引导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续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贷款投放。

在1月26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重点提出金融机构要“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加强贷款跟踪检查。”

上述某直辖市银监局纪委书记向网易财经表示,银监会最新下发的文件,对评估和清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做出三条规定。

第一,在6月末以前,所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必须打开项目“资产包”,解包还原,银行进行专项摸底清查。

各地银监局已经要求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逐笔梳理,审查资本金、现金流、项目投资收益、自偿能力等。缺担保的贷款,必须补齐;没有现金流的项目,重新设置抵押品;达不到贷款条件的项目,停贷或者收回;部分银行的大额集中授信,重新做银团贷款。坚决禁止地方融资平台多个项目打捆集中申请贷款。

上海银行一位高管向网易财经证实,各家银行目前都在方融资平台的工作摸底清查。“现在的关键先要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把„包‟打开,银行先弄清楚其中真实财务状况,才能决定是留还是走。” 据网易财经从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得到的反馈,在该会组织专项座谈中,为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家底”,一些银行提出希望上海市政府公布各区的财政收入状况。

第二,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

民生银行(行情 股吧)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网易财经,现在银监会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贷款,新合同一律停签。曾经签过的合同,经过重新审查后,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

“比如去年我和你签了10个亿的贷款协议,去年放了7个亿,剩下的3个亿今年继续放贷没有太大问题,但你说要再签10个亿就不可能了。” 该人士说。

第三,违规贷款责令整改并严格追究责任。

上述某直辖市银监局纪委书记告诉网易财经,地方融资平台清查中,发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贷款过程中有失职行为,严格进行信贷责任追究。

第三篇: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范与化解尚需各方努力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范与化解尚需各方努力

2010-8-20 9:46:00 | 作者:搜狐证券_行业资讯 正文背景色:

解决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难度最大的部分,关键还是在于“做实还款来源”。这不仅需要银行业各部门的力量,更需要做好地方政府的工作。

显然,问题总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地方债务风险可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就在掌控之中。

记者韩雪萌近日,财政部、发相关公司股票走势中国银行改委、央行、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在10月31日前上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情况。《通知》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妥善处置。

细化融资平台清理细则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平均建设周期在2.5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主要涉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周期平均为3至5年。应对金融危机以来开工的平台项目,目前正进入投资和用款的高峰期,即使不增加任何新开工项目贷款,仅对已有项目提供续建贷款,也将使平台贷款风险暴露继续大量增加。

《通知》指出,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对相关项目采取整改、终止等措施,妥善处置。对于整改后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银行不得再发放新的贷款。如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缓释措施不到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足额追加抵质押等措施,否则银行不能追加贷款。

《通知》规定,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时,对于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公司,包括为政府投资项目(含公益性项目)融资而组建,不承担具体项目建设、项目经营管理职能,且与下属子公司仅是股权关系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类型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规定原则进行清理规范。

《通知》规定,7月1日(含7月1日)以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及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办公楼等,以及市政道路、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不能带来经营性收入的基础设施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

1.76万亿元存在呆坏账风险

从今年年初,银监系统针对各地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情况进行“解包还原”的工作开展以来,时至三季度,已有初步结果。在日前银监会召开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电视电话)会议上,备受各方关注的由地方投融资平台引起地方债务平台的风险敞口问题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厘清。

相关人士透露,自银监会年初开展的融资平台贷款清查中,据各机构核查,全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按还款风险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项目本身现金流量能覆盖本息偿还的贷款;第二类为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靠第二还款来源覆盖贷款本息的贷款;第三类为项目本身借款主体、财政担保不合规或贷款本息偿还有严重风险的贷款。

根据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其中,上述第一类贷款约有2万亿元,占比27%,抽样检查后,可作为正常项目贷款;第二类是贷款有4万亿元左右,约占50%;而第三类贷款占比23%。也就是说,真正存在银行呆坏账风险的地方贷款约是1.76万亿元。

自查初步数据的显示,令市场人士松了一口气。由于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项目现金流量的预测分析相对乐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问题并不像此前外界预估的那么大,风险主要是集中在县乡镇层面。

尽管自查数据较为乐观,但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令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不断累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很多地区由于在建项目过多,资本金严重不到位,地方财力又十分有限,部分项目可能因后续资金缺乏而形成“烂尾”。加上一些地方盲目争上大项目,而一些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认识不足,总量大,“三查”不严,贷款集中度过高。有的明知在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授信。这些都是造成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不断累积、升级的原因。

一位商业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在所有平台政府性债务中,银行贷款的集中度过高。由于银行对贷款资金流向缺乏监控,一些平台公司贷款用于纳税、违规流入股市。从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的初步结果看,已经发现有的平台公司的“项目包”打开后,部分项目一无资本金、二无现金流、三无法落实担保。

为此,银监会已经控制新项目贷款,强化贷款风险管理。

融资管理和信贷管理需严格规范

防范和化解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还在于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这次多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对其作出了严格规范。《通知》指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担保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经清理整合后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其融资行为必须规范。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必须落实到项目上,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对于自身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或者没有可靠偿债资金来源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不得发放贷款。

《通知》同时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项目贷款审查流程、程序、授权授信等要严格按照商业贷款审查标准,不得放松信贷管理条件。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其“项目”必须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项目。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解决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难度最大的部分,关键还是在于“做实还款来源”。这不仅需要银行业各部门的力量,更需要做好地方政府的工作。

据记者了解,目前商业银行根据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已经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在贷款审批中,严格按照商业化原则,不向缺乏稳定、充足现金流的项目发放贷款;在贷款投向上,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审查贷款,确保贷款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要按照风险覆盖原则落实担保,除符合条件的项目资产,项目预期收益等权利外,合理增加土地等足值的抵押品;严格按照项目对应原则发放贷款,贷款必须与项目挂钩,项目资本金必须足额、真实到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银监会的督导下,各地在抓紧落实清理的基础上,采取了诸多措施,解决“做实还款来源”这一主要矛盾,管控信贷风险。

对于单一依靠财政担保和人大承诺类融资平台贷款,在监管部门及银行的大力促成下,有些地区成立了政府偿债基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门的偿债基金用于归还到期贷款。对于部分担保与财政兜底结合、担保有瑕疵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对担保物进行重新评估基础上,及时消除担保缺陷,做实第二还款来源。比如,确保抵押变现能力,确保抵押物受偿法律效力,确保抵押物不挪作他用。在一些地方,建立了政府举债能力评价机制,将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和最高融资额度的政府举债能力评价,作为是否新增贷款的主要依据。显然,问题总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地方债务风险可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就在掌控之中。(责任编辑:sohustock)

第四篇:银监会频提融资平台风险 银行

银监会频提融资平台风险 银行“变脸

www.xiexiebang.com 2010-2-4 9:01:51 曾春,聂伟柱 每日经济新闻

大双底之后反弹格局初步形成,弱市中凸显领涨先锋

逆市而上,聚焦周赚33.9%的个股(附股)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订阅 RSS 分享 打印 [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2月3日,某地方银监局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重点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贷类理财业务以及房地产贷款等风险,其中地方融资平台成为风控的重中之重。该人士表示,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银监会的态度是总量控制,堵住缝隙,即控制投向融资平台的信贷总量,堵住融资平台可能出现的风险漏洞。

国信证券内部一份名为的银行家沙龙纪要显示,部分银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投放策略已开始出现变化。纪要显示,中行目前的政策是:对非重点省市,该类贷款规模不再新增,即使出现迁徙,也不能新增;对重点省市则保持增长。

防范融资平台风险

上述地方银监局的人士表示,去年银行投放到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有相当一部分是贷而未用,直接转化为银行的存款。

国信证券的一份沙龙纪要也表达了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该银行家沙龙邀请了中行深圳分行公司业务部领导参加。沙龙纪要称,政府的财务报表通常难以看懂,而且存在“一女多嫁”(一个项目、向多个银行借款)行为。另外还有贷款沉淀现象。

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已经高达6万亿,其中有80%都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以中行为例,纪要显示,2009年,中行发放了1.5万亿贷款,其中约4000亿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从2000亿增长到6000亿。中行投放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包括市政、土地储备、园区。

对于银行而言,热衷于给政府融资平台放款,除了客观的利息收入之外,还能够带来稳定而又价格低廉的财政存款。

然而,经过了去年的信贷融资狂欢之后,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开始收紧。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10年工作会议以及2010年金融经济形势通报会均指出,要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加强贷款跟踪检查。银监会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担心由此可见一斑。

“银监会不会一刀切,不会全面禁止银行向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上述银监局人士称,为了保证真实的项目融资需求,银行仍可以持续投放信贷,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事实上,据内部人士透露,不单单是银监会在行动,财政部亦在拟定一份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文件。

银行信贷新策略

上述纪要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2010年是被检查和调控的对象,而不是像去年是大力发展的业务。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多为中长期贷款。纪要称,房价以及政府官员的变化对此类贷款质量的影响最大。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土地出让金,如果房地产出现持续一年以上的低迷和下滑,就会有负面影响,若房价能基本维持,则一年半内出现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省级融资平台出现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此外,融资平台是否会真的出现问题,还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具体项目等情况有关。

第五篇:银监会紧急解包还原6万亿地方融资平台“黑箱”

银监会紧急解包还原6万亿地方融资平台“黑箱”

【财新网】(记者 冯哲3月16日发自北京)地方融资平台令人惊悚的风险敞口正在水落石出。

据监管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已达6万亿元左右,这比2009年5月底央行统计的5万亿元已经又上一个台阶。调查表明,其中80%为项目贷款,且绝大部分是2009年突然出现的。

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已高达94%。这和国际上一般控制在80%-120%的标准相比,风险似乎尚在可控之中,但个别县市债务率已经超过400%。

现在的悬念是,5万多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将有多少变成不良贷款?这得从融资平台的独特运作机制解剖入手。

融资平台公司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一方面由公司统一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则将筹集到的资金再转借、转投到各个具体项目或下属公司。这种机制实际与银监会当年发出禁令的国家开发银行“打捆贷款”的做法一脉相承。

解铃还需系铃人,银监会现在做的就是把这些“打捆贷款”解包还原、逐个排查、锁定现金流,预计6月底结束。根据监管部门统计,6万亿元负债中93%属于银行贷款。

在近期召开的一次监管内部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各银行要借助当前地方政府对自身债务进行清理的契机,对原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逐笔打开梳理,按项目开展重新评审和严密的风险排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被要求在2010年6月末前完成“解包还原”、重新立据、锁定现金流等整改工作。

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具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经济可持续、抵押品完备且手续齐全的贷款,可按商业化原则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不足的贷款,应积极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确保还款有保障。对于涉及两家以上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可以风险敞口较大者为主,组织债权行管理小组或修改为银团贷款的模式予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要求,以地方财政担保的贷款应尽可能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保全资产。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投向产能过剩行业、违规挪用或资金闲置的贷款,要下决心采取多种措施尽早回收。

一位监管人士介绍说,有些平台公司的“项目包”打开后,发现部分项目一无资本金,二无现金流,三来无法落实担保。

不过,一位地方银监局中层坦承,“最后结果还要看在政策框架下,融资平台和银行之间的博弈。”他表示,手续和流程方面,银行在贷款之前就已经基本完备,具体到资金使用方向的追查,还要看融资平台能够披露到什么层面。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则表示,这些整改要求执行难度非常大,很多融资平台隶属当地国资委,而银行今后还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银行需要权衡利弊。”他对此很是无奈,银行现在积

极营销的正是带有国资背景的客户。

为加强此次排查清收力度,监管层就“解包还原”给银行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即对存在项目不合规、合同手续不齐全等瑕疵的贷款,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资产保全和补救措施。

“短期内,通过检查以暴露风险为主。长期来看,要解决融资平台问题还需要重新梳理地方财政、融资平台、银行在地方融资过程中各自的角色。”一位银监会官员表示。

“最终解决之道,还是应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纳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统一管理,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比例。”一位发改委官员的看法代表了官、产、学界的共识。■

(详见3月15日出版的2010年第11期《新世纪》周刊报道“融资平台求解”)

下载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分头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