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中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中村》。

第一篇:城中村

缘于“高强度”植入的设计探讨——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理念初探

发布人:刘琛 | 发布时间:2009-05-13 | 来源: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下城中村生活现状的解读,并依托近期开展的实际案例,就在当前情势下出现的高强度改造的改造前提下,以何种改造理念舍“糟粕”而取“精华”,在改造城中村物质实体的同时,继续维持、延续其蕴含的无限活力和丰富生活进行了探讨,并就这些改造理念所折射的改造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城中村 高强度 生活现状 改造理念

1.引言

在社会发展由追求利益转变为提倡和谐;城市变革由外向扩张转变为内部重组;土地使用由粗放挥霍转变为高效集约的今天,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诸如城市规划、社会学以及整治、改造实施政策和策略等各个层面的观点和论述已然较为丰富和翔实,然而,真正以“整体拆建”或是“局部拆建”模式进行改造尤其是进行高强度改造的案例却不多见,因此,本文不再就城中村整治改造在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改造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进行研究,而主要就在目前既定的“高强度”改造的前提下,如何在整治改造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延续城中村中应予保留、传承和强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探讨。

2.极致与无限——当下城中村生活现状的读取和解析 世界上本没有城中村,城市积极的向农村拓展,才出现了城中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城中村(至少是我国大多数城中村)的出现原因和历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开始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区位序列、成本序列快速侵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村集体所有制的农村地区,在空间和社会形态上形成被道路切合或是楼宇围合,城、乡二元结构交互并存;传统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冲突并存;外来移民文化与本土地域文化交流并存的孤岛状、斑块状的“城市村庄”,既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又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是城市包围农村的进程中未及、未能甚至是未想“歼灭”的自成系统的区域,是在城乡快速交接、交融的过程中于原有积淀上新生的有机体。

然而,在当下,这个“有机体”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已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被看成是“城市病”的显性表征成为了必须消弭的“城市伤口”;被当作是“城市肿瘤”成为了亟需摘除的对象。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在改造之前,我们不禁要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改造对象的主体,其真实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 2.1 多元缺失

城中村负面意象的成因主要缘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相关元素的缺失。在物质层面上,首先是建筑空间布局上的过度局促,千百年来对于土地的极度依恋、对祖业传承根深蒂固的思维以及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追求使得村民在修建自宅时很难按照一般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范对建筑间距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得整体空间过于致密,居住空间必要的私密性、安全性以及应有的良性微气候均受到较大的影响和破坏;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上的不足,包括市政基础设施的缺乏、老化、承载力不足、铺设不规范以及公共配套设施(尤其是教育、医疗和体育设施)的极度匮乏等两个方面。

在精神层面上,则表现为社区凝聚力的弱化和归属感的流失。目前,城中村所容纳的居民并不都是原住民,而是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外来流动人口,以深圳市为例,据相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市城中村常住户籍人口(以原住民为主)为32.7万人,暂住人口共469.4万人,是常住户籍人口的十四余倍” [1]。原住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客观存在的隔阂、外来人口自有的漂泊秉性和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而引发的戒心以及对村外城市生活的追求都使得他们的心游离于城中村之外,很难对他们的暂时驻地产生多大的认同感。2.2 极致生存

除了上述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缺失之外,历史遗留问题的积重难返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城中村在土地产权、房屋建筑、社会监管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于城市的法制轨道。对物业出租经济的过渡依赖加上对个人利益的极度索求使得城中村中抢建、违建现象严重(“据统计,村民的主要收入有一半左右建构在违法建筑之上。”[2]),“握手楼”、“接吻楼”比比皆是;垃圾、污水处理不善,卫生状况堪忧;道路建设标准低、路况差,居民出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电力管线架接无序,存在消防隐患且有碍观瞻;绿地、广场极度匮乏,大量居民无法参加合法、健康的休闲活动;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乃至成为犯罪分子的落脚点和犯罪场所——较为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得城中村中的居民基本上处于一种承受着诸多约束、面临着诸多隐患的“极致生存”的状态。2.3无限生活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处于一种“极致生存”的状态,但是仍然不能抹煞城中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特质性活力。不论如何,城中村毕竟为多数外来人员提供了低门槛的准入证和可停留的栖息地,虽然与本地居民会存在一定的隔阂和地域文化上的冲突,但综合来看,城中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针对特定群体的开放性的多元社区,这里的“多元”包括了地域背景、教育背景、社会职业、社会身份等等,多元人群之间“频繁”的交流、冲突、聚集和融合综合呈现为一种自组织状态下的几乎无限度的丰富生活。而催生这种生活所必需的“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整治得益于城中村极度为人诟病的“高密度”(既包括建筑的高密度也包括人口的高密度)。

此外,经过上层次部门的疏导、指引和决策,城中村亦开始依托自身的禀赋,同时嫁接或移植一些主题性功能,走向一条拥有着无限可能性的道路。以深圳为例:大芬村引入油画主题,对原城中村进行综合整治并新建大芬美术馆,现在已成为具备油画创作、加工、展出、销售这一完整产业链条的大芬油画村;(图1)田面村引入创意主题,将原有工业厂房改造成为容纳建筑设计、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印刷加工等类别的创意产业办公建筑,着力营造田面创意产业园,并提出“设计之都”的口号。(图2)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毕竟合适于城中村的主题素材是有限的,主题的过渡重复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诸如恶性竞争、审美疲劳、识别性下降等等,此外,上述案例在整治方式上主要还是采取了“以穿衣戴帽”为主要途径之一的“综合整治”的方式,并没有进行规模大、影响面广的拆建和随之而来的高强度开发。

3.割舍与捍卫——高强度写入前提下的改造理念探讨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存在的都是必然消亡的,事物的存在总存在其两面性,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村民的收入问题、接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减轻了各级政府的压力,但开发强度超标、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阻碍城市功能提升、破坏城市景观秩序、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再加上如前所述的极致生存和无限生活的比对可以看出,它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并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

诚然,城中村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偶然和必然的原因,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城中村完成其既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时,对其的整治和改造必然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由于前段时期对城中村的“放养”,抢建、违建烈度之大使得大部分城中村目前已然处于一种较高强度的建设状况下,甚至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随着《物权法》 的公布和“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所昭示的社会法治建设和文明建设的进步,面对高强度建设现状所导致的高昂的改造成本,在“整体拆建”和“局部拆建”的改造模式下,高强度的再开发已是一种无奈的必然,也是现阶段依上述两类模式改造城中村所能采取的最直接的办法。勿庸讳言,这其实也是资本在诸多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下直接介入或者说冲击城中村的过程中所必然会采取的办法,因为至少在现阶段,这种高强度再开发的方式是能够协调、平衡各利益主体的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在高强度写入的前提下,出于对城市、城市发展的责任、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光照、出于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出于对城中村历史遗存的尊重,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在改造物质实体的同时,继续维持、延续前述的社区活力和生活的丰富性的问题已然亟待研究。以下仅以近期笔者承担、参与的深圳市三个旧改以及与旧改相关的规划案例为依托就此议题进行探讨。3.1 “裁剪”理念——局部实体的割舍 所谓“裁剪”,原指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比喻对事物的取舍安排。在城中村整治改造中以此为核心理念的关键是如何去取舍,如何在必要的割舍之后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下以深圳市福田区福兴坊改造为例就此进行阐述。

福兴坊位于深圳市中心公园内部,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资源独特:南面道路是深圳市特区内仅存深南公路的旧址,记载了深南大道变迁、发展的历史;现状保存的民居碉楼以及70、80和90年代城中村建设肌理完整的记录了深圳市城中村出现、成长和壮大的发展历程。07年编制完成且近期亟待实施的《深圳市中心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提出“结合中心公园的总体规划,对福兴坊进行重点改造,有选择地保留和拆改建,转换其功能”,“建设城中村历史博物馆,结合深南大道旧址,建成深南大道变迁史展示馆”的改造思路。

就现状而言,整体建设状况较为一般。现状私宅多为5层左右,部分6-7层,建筑密度过大,建设强度过高(现状容积率3.1),建筑立面和景观环境建设较差,对于中心公园的景观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紧缺。根据初步估算,改造容积率应在6.5左右方具备经济可行性。

规划拟根据深圳市中心公园规划和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综合整治”+“局部拆建”的改造方式,对部分现状做必要的割舍——拆除中部建筑质量较差且特色不足的私宅,改造为内聚性的休闲文化广场,营造成为福兴坊的活动、文化和视觉中心,同时与南侧道路(原深南大道)及内部街巷相联系,将各类游憩活动引入福兴坊内部,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开发性、激发社区的持续性活力;拆除东侧和北侧建筑最为密集、环境最差同时拆迁难度较低的集资住宅,在北侧建设一栋集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以及配套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楼,用于补偿、安置和周转拆除建筑,东侧建设一栋文化产业楼,引入设计、动漫、广告、古董与艺术买卖等创意性文化产业功能,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生活的有机融合,促成片区功能的转型和提升。

“裁剪”是理念和方式,“割舍”是前提和切入点,通过战略上“舍小就大”再辅以恰当的战术措施——穿衣戴帽、主题功能导入、主题路径架设等等,在整治、改造城中村物质载体的同时,在不突破周边城市各类设施承载力的前提下,延续并进一步拓展城中村的多元化,将针对特定群体的以住宿、暂留为主要模式的“开放”提升至面对全社会的以体验、参与为主要模式的“兼容”,传承并进一步激发城中村的活力和凝聚力,进而促成城中村所处区域的持续性协调发展。

然而,在“割舍”之余,有没有什么是值得“保留”甚至是必须“捍卫”的呢?以下谨以深圳市南山区两个地理位置相近的城中村的改造为例试做解析。

3.2 “契合”理念——社区活力的捍卫

“契合”意指“投合、意气相投”,用于城中村改造中是指功能之间的互动性有机接合,而非机械的拼合和粘贴。以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为例:

龙井村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山南麓,周边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优越,被一条主干道和三条次干道围合,且规划中的深圳BRT 1号线沿北侧主干道穿越并于龙井村附近设有站点;发展机遇难得,南山区“北硅谷”战略的执行、欧洲城开发的实施、华侨城北拓的构想均可在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为龙井村的改造间接的注入无形但颇为强劲的动力;改造意愿强烈,地方政府、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原村民均已明确改造意愿,综合而言改造条件已然成熟。

现状建设强度较高,容积率2.6;各主要功能——绿地、工业、四类居住(村民私宅)、二类居住(集资住宅)基本呈现为一种南北向的并置状态;西北角的绿地规模较大、环境良好,但开发度不够、利用率不高,村内现状居住环境较差,各类配套设施不足。依据相关专业公司的经济测算,改造容积率应控制在6.0左右方在经济上具备改造可行性。

规划在上述改造条件的制约下,拟采取“整体拆建”的改造模式,在功能策划上除立足于为“北硅谷”提供必须的居住配套外,依托该村南侧欧洲城新兴的家居、建材商贸产业及原有工业的辐射,延展出适宜的包括酒店(酒店式公寓)和以家居为主题的创意、加工、交易等多门类的商业以及办公等功能;在功能组织上贯彻“契合”理念,以现状为依据,以各 主体功能(绿地、居住、办公、商业、教育)为“楔块”,并根据各功能楔块之间的适应性和联动性对其进行初步组织,进而利用“边界效应”增进各功能楔块之间的接触频度,强化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过渡;在具体空间营造上注重街道尺度的处理,街区密度、品质和景观、体验多样化的塑造。此外,着力通过提高户外空间、大部分灰空间和部分室内空间的混合使用度,提升使用效率尤其是开放空间的使用效率,尽量杜绝消极空间的出现,综合促成改造后的社区在功能、产业、空间、人群和活动等多方面的“契合”,以此坚决捍卫社区活力的延续、传承和升级——由原来的被动、反射式活力 转变主动式、探询式活力。3.3 “编织”理念——场所精神的延续

由图11,可以清晰的认知到“编织”这一行为的运行机制:并置和穿插,落实到城中村改造中主要是指将各值得保留的和后续衍生出来的特征性元素按照一定的线索,通过并置和穿插的途径将其合理的组织在一起。以深圳市南山区光前村改造为例: 光前村位于龙井村西侧,其改造背景和条件与龙井村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就现状来看,建设强度较高,容积率2.2;主要功能有绿地、工业、居住(含二类、四类)、教育、办公和仓储物流等,整体上呈现为东西向的平行并置状态;绿地囿于西北角,环境良好但极为封闭;村内现状居住环境较差,配套设施基本满足现状需求。依据相关专业公司的经济测算,改造容积率应控制在6.0左右方在经济上具备改造可行性。

与龙井村类似,规划拟采用“整体拆建”改造模式,但必须保留、利用以下元素:(1)历史文化元素:席帽岭宋墓(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今年祭奠不断),珠光小学(规模24班);(2)绿化生态元素:封闭于西北角的荔枝林(3.25公顷),光前村北侧和东侧的自然山体,此外,还应保留同属上述二类元素的位于现状村委办公楼西侧的两株百年榕树。

规划在功能上主要设置居住及其配套功能,并根据现状做并置布局,两侧主要为商住功能,底层商业尤其是东侧的底层商业除了为住区提供配套外还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中部设置居住及为住区自身配套的教育、公共服务等功能;在空间组织上,规划于“编织”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根据现状条件和规划功能布局架构了三条东西向并置的“主题轴”——以席帽岭宋墓、郑氏宗祠、百年榕树为序列的“历史文脉轴”;以珠光小学、幼儿园、各型开放性硬质场地、各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为元素的“公共服务轴”;以各组团绿化庭院空间为线索的“生态休闲轴”,之后再通过南北向并置的步行路径、水体元素与之相穿插。以求在功能、轴线的并置的基础上通过路径的穿插带动体验的穿插,增强各轴线所串接的开放空间、服务设施和历史遗留的可达性和服务半径,提升其使用频率,促进改造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强化历史记忆、延续场所精神、凝聚社区情感。

4.结语

以上依据对城中村生活现状的剖析,在国内相关的成功性实例较少的研究背景下,依托三个实际的城中村改造案例就以“高强度”再写入为前提的城中村改造理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实际上,对应于不同的改造对象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改造理念,但是纵观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理念所反映出来的原则是既定的和有着强烈的倾向性的,即它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先导,应以关怀实际民生为主旨,应以改善人居环境尤其是凝聚精神上的环境为准绳,应以捍卫、传承城中村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范畴所拥有的一切良性要素为目标,而不是一味的未经思考或妥协于压力下的舍弃。参考文献 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规划研究报告》.P108 2 同上,P123 3 《深圳市福田南片区B121-――11号宗地规划研究》项目组.《深圳市福田南片区B121-――11号宗地规划研究》.2008.04 4 《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专项规划》项目组.《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专项规划》.2007.12 5 《深圳市南山区光前村改造专项规划》项目组.《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专项规划》.2007.12(本文为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原载于《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第二篇:城中村改造

附件10:市政专业部门市政接用意见

依据规划意见书到区市政管委管理科办理的相关行政许可内容,需市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有4项:

一、(一)行政许可事项名称: 古树名木移植许可

(二)行政许可依据: 《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

(三)行政许可收费依据: 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 12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

(五)申请表: 《**市园林绿化局古树名木移植申请书》

(六)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七)申请条件:

1、因特殊情况必须移植的;

2、古树名木移植方案符合要求。

(八)申请条件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第25、27条;

2、《**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2、23条;

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10、12、16条;

4、《**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11、15条。

(九)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十)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1、**市园林绿化局古树名木移植申请书。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绿化面积总况;申请树种、规格、数量、原因;申报单位意见(盖章);产权业主单位意见(盖章);

2、**市园林绿化局绿地指标审核签署意见;

3、**市规划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4、项目工程树位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树位、树种、规格、占用绿地的面积;

5、古树名木移植方案。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一)行政许可事项名称: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含代征绿地)

(二)行政许可依据: 《城市绿化条例》第20条

(三)行政许可收费依据: 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申请表: 《**市园林局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含代征绿地)申请书》

(五)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 12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

(六)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三、(一)行政许可事项名称:树木移伐

(二)行政许可依据:《城市绿化条例》第21条《**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3条

(三)行政许可收费依据: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12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

(五)申请表:《**市园林绿化局树木移伐申请书》

(六)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七)申请条件:确需砍伐或者移植的。

(八)申请条件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第21条;

2、《**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3条。

(九)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十)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1、**市园林绿化局树木移植和砍伐申请书。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绿化面积总况;申请树种、规格、数量、原因;申报单位意见(盖章);产权业主单位意见(盖章);

2、**市园林绿化局绿地指标审核签署意见;

3、**市规划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4、项目工程树位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树位、树种、规格、占用绿地的面积。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四、(一)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公共绿地改变使用性质批准(含其他绿地)

(二)行政许可依据:《**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

(三)行政许可收费依据: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0日

(五)申请表:《**市园林局公共绿地(含其他绿地)改变使用性质申请书》

(六)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七)申请条件:新建项目确需改变绿化规划、绿化用地使用性质的。

(八)申请条件依据:《**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

(九)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十)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1、**市园林局公共绿地(含其他绿地)改变使用性质申请书;

2、**市园林局绿地指标审核签署意见;

3、**市规划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4、项目工程占用绿地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占用绿地的面积及准确位置。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到区市政委城建科能直接办理的有 7项:

一、(一)项目名称:市政公用工程穿越公园或临时占用公园内土地许可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市公园条例》第25条。

(四)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办理条件:

1、市政公用工程确需穿越公园或者临时占用公园土地的。

2、建设单位应当征得公园管理机构和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六)提交的材料:

1、**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穿越公园或临时占用公园内土地申请书;

2、**市**区规划分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3、项目工程需穿越公园或临时占用公园土地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占用公园绿地的面积及准确位置。

(七)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八)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九)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0日

(十)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一)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二、(一)项目名称:道路上空或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架设管线行政许可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四条

(四)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办理条件:

1、**区范围内建设各类架空线路,或者在现有架空线路上搭挂线缆的,由**区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政许可。

2、新建或临时架设架空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搭挂线缆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合杆的规定。

3、具有书面申请。

4、具有拟建架空线路的设计图纸。

5、搭挂线缆建设单位须提交与电杆权属单位签订的安全维护协议。

(六)提交的材料:

1、由**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统一格式的《架空线路建设申请表》:建设单位的全称、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申报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起止点位置、路径长度、线缆长度、线缆数量、线缆容量、电杆数量、附属设施名称及数量)、计划开工时间、工期;临时架空线的使用天数、拆除时间。

2、拟建架空线路的设计图纸,须由专业部门绘制,内容包括:在1:500地形图上绘制架空线路总平面图、1:100的带有道路横断面的线路断面图;图中须表明拟建线路与周围现有各种架空线路的关系。

3、搭挂线缆建设单位须提交与电杆权属单位签订的安全维护协议。

(七)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八)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九)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三、(一)项目名称: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批准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1996年国务院令第198号)

(四)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办理条件:

依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申请单位提出申请符合申请条件,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六)申请条件的依据:

1、**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市公安局1994年第2号《**市临时占用道路许可管理若干规定》第八条;

2、**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市公安局1996年国务院令第198号《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3、《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七)提交的材料:

1、临时设施占道申请(包括:占用道路位置、范围、性质、时间、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占道原因等);

2、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许可申请时,应出示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八)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九)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十)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一)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四、(一)项目名称:挖掘城市道路批准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1996年国务院令第198号)

(四)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办理条件:

(六)申请条件:

1、掘路施工申请(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申请的理由、地点、施工期限等);

2、已取得有效的规划主管部门工程规划许可和建设主管部门施工许可;

3、设计完成工程图纸(包括:城市地域图、施工平面图、挖掘回填剖面图);

4、有切实可行的掘路施工方案(含施工承诺书);

5、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许可申请时,应出示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七)申请条件的依据:

1、《**市临时占用道路许可管理若干规定》第八条;

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

3、《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八)申请材料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1、申请书;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城市地域图、施工平面图、挖掘回填剖面图。

(九)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十)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十一)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二)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五、(一)项目名称:建设工程配套环境卫生设施竣工验收许可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六十七条

(四)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办理条件:

1、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专业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和设置标准;

2、符合环境卫生设施设计方案;

3、符合**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2003);

4、符合《**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行指标》;

5、符合《**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五)项;

6、符合《**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试行)》;

7、符合《**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标准》;

(六)提交的材料:

1、申请人的工商营业执照、法人机构代码证书(查验原件,留存复印件);

2、中标文书或建设合同(查验原件,留存复印件);

3、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开工许可证和规划平面图(1:500蓝图或复印件);

4设施工程质量的合格文件(查验原件,留存复印件);

5、环卫设施的平立剖图(1:100蓝图或复印件)。

(七)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八)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九)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六、(一)项目名称: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公园竣工验收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市公园条例》第2、18、19、34、36条。

(四)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办理条件:

1、属于公园用地,并且范围明确;

2、对公众开放,具备改善生态、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和防灾避险等功能;

3、有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负责人;

4、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应当不少于陆地面积的65%;

5、具有《公园设计规范》要求的设施;

6、公园面积在10000 m2以上。

(六)提交的材料:

1、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竣工验收申请表;

2、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工程竣工图;

3、公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4、公园所有者及管理者的基本情况;

5、公园有关绿化、服务、园容卫生、秩序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七)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八)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0日。

(九)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七、(一)项目名称:夜景照明方案审核许可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

(四)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办理条件:

1、符合**市**区夜景照明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2、符合**市夜景照明管理办法的规定;

3、填写市市政管委统一格式的《夜景照明工程建设方案行政许可申请表》;

4、经规划批准的平面图(A3纸);

5、夜景照明建筑总平面图(A3纸);

6、建筑立面图(A3纸);

7、建筑剖面图(A3纸);

8、建筑物实景白天照片式效果图(A3纸);

9、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10、设计、施工资质(复印件加盖公章);

11、施工安全认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12、夜景照明构思;

13、照明方案、设计说明(A3纸);

14、灯位布置图;

15、照(亮)度、光色计算分布图;

16、控制眩光方法;

17、平日、节日、重大节日效果图(A3纸);

18、照明器材明细和技术资料;

19、重点部位灯具安装方法、结构示意图及说明(A3纸); 20、供配电系统及控制原理图(A3纸);

21、节能措施

(六)办理程序:受理 → 审查 → 决定→ 送达和备案

(七)办理时限:25个工作日

(八)费用情况:不收费

(九)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附件11:用地批准

一、用地单位持市(区)国土局预审批复向发改委和规划部门申请办理立项批复和规划审批。

二、用地单位持上述预审批复、立项批复和规划意见材料到区国土分局办理用地申报审批手续。

三、区国土分局按国家及市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编制用地报批材料。具体材料如下:

(一)区国土分局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用地单位填写的建设用地申请表

(三)用地单位提供的发改委或项目计划部门批准的立项和可行性报告批准文件

(四)区国土分局的地质灾害认定表

(五)区国土分局的压覆重要矿床证明

(六)用地单位提供的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意见书及附图

(七)用地单位提供的勘测地界技术报告书及附图

(八)用地单位提供的使用林地证明

(九)用地单位提供的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十)用地单位提供的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十一)区国土分局的土地情况调查表

(十二)区国土分局代区政府撰写的建设用地申请文件

(十三)区国土分局填写的“一书”、“四方案”

(十四)区国土分局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十五)区国土分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不需要调整的免。

(十六)区国土分局的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十七)区国土分局的公示、听证情况说明

四、区国土分局将建设项目用地申报审批材料组织齐全经区政府同意上报市国土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五、缴纳有关税费并落实征地补偿费依据:市政府令148号;京国土房管政(2003)716号

六、市国土局下发市政府用地批复。市国土局在用地单位缴齐各种税费和征地补偿费后将市政府用地批复下发给区政府。

七、区政府收到市政府用地批复后,在10日内将批复内容在被征地的村委会所在地进行公告。

八、用地单位持用地批复和相关材料在全部支付征地补偿费后向市国土局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注:办理农转用和征用土地的审批权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525亩)的;

(三)其它土地超过七十公顷(1050亩)的。

征用本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附件12:核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项目名称:核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许可证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

四、收费依据:不收费

五、办理时限:30个工作日

六、办理结果状态:本局审核市建委备案

七、网上办理情况:**市拆迁信息网 网址: http:/bjchaiqian.bjjs.gov.cn 办理条件:列入本拆迁计划的拆迁项目

在**市拆迁信息网上激活项目帐号,建设单位获取项目帐号后登陆填报系统,进行网上负责项目材料填报,两级拆迁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和发布信息。按网上审批的程序进行网上审批,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用地批准文件;

(二)规划批准文件;

(三)拆迁实施方案;

(四)安置房屋或者拆迁补偿资金的证明文件。

(五)委托评估合同和受托评估机构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八、办理程序:网络受理→审核→审定→告知

九、办理部门:**区建委房屋管理科 附件13:核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项目名称:核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05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87号)

四、收费依据:不收费

五、办理时限:30个工作日

六、办理结果状态:本局审核市建委备案

七、网上办理情况:**市拆迁信息网(网址:http:/bjchaiqian.bjjs.gov.cn)

八、办理条件:列入本拆迁计划的拆迁项目

按网上审批的要求进行网上审批。在**市拆迁信息网上激活项目帐号,建设单位获取项目帐号后登陆填报系统,进行网上负责项目材料填报,两级拆迁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和发布信息。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有土地使用批准文件:

(四)市房屋拆迁资格证书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文件。

(六)拆迁计划,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拆迁范围和方式、搬迁期限、工程开工和竣工时间等。

(七)拆迁方案,包括被拆迁房屋状况、补偿款和补助费预算登记。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九)拆迁工地防治扬尘污染责任书和房屋拆除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

(十)委托评估合同和受托评估机构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九、办理程序:受理→审核→审定→告知

十、办理部门:**区建委房屋管理科 附件14: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同附件10)附件15:办理征地结案表

一、办理国家建设用地征地结案申请报告;

二、市政府用地批准文件;

三、征地补偿协议书;

四、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结案证明;

五、征地补偿款凭证。

第三篇:城中村改造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现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城中村”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和规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向郊区不断蔓延、郊区农村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城市建设景观和郊区农村不断城市化形成的农村建设景观在地域上连接在一起,出现了城乡二元的城市建设景观,也即“都市里的村庄”[1]。“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虽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2],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必然会带来人口杂乱、治安严峻、城市规划滞后、建筑违章、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利用率低等系列问题。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大片低矮、混乱的村落,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经过数十年城市建设用地的围裹,全市形成162个“城中村”,其中包括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总人口35.6

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人,土地总面积为21381.82公顷。2003年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城中村”进行调研,借鉴广州、珠海、杭州三地的经验,针对“城中村”改造难点——土地房产处置、“村改居”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造资金筹措、符合城市规划管理控制要求等,制定了综合改造方案,并于2004年9月发布《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 “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武政办[2004]173号)。在征求各区人民政府意见的前提下,确定二环线以内52个村为近期改造的重点,并在重点村中选取了16个村作为试点村,待试点工作完成后总结经验,再正式出台政策法规①。2009年武汉市在已有的改造经验基础上,提出三年内改造54个城中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市典型“城中村”现状、问题与改造方案的研究,反应目前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及问题等。武汉市“城中村”前期试点改造改造方案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方案确定过程:根据现状的土地利用、住户、人口数据,确定村湾的改造类型和享受还建的人口及住户,再确定保留及还建住宅、产业、开发等用地的建设规模,对各类用地进行综合整合后,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各类用地的选址和布局,并对建设资金测算、建设实施措施提出建议。

现状调研按照173号文的要求,根据实际拥有耕地现状,将全市“城中村”分为三类:A类村,人均农用地小于或等于0.1亩;B类村,人均农用地大于0.1、小于或等于0.5亩;C类村,人均农用地大于0.5亩。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A类村由改制后的村经济实体自行改造;B类村以项目开发的方式改造;C类村以统征储备的方式改造。

本文以沙湖村改造为例,介绍武汉城中村改造方案的确定流程。沙湖村是16个试点村之一,也是第一个成功通过土地有形市场进行改造资金筹措的村落,在武汉市的”城中村”改造中具有代表意义。

2.1 沙湖村现状

沙湖村基本情况沙湖村位于武汉三镇之武昌,属市中心城区,是武汉市”城中村”典型代① 资料来源:

表之一。村域分布在城市主干道武青三干道的东、西两侧。该村东面是风景秀丽的沙湖,南面是昙华林历史街区,西面是武昌积玉桥旧城改造片,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商业文化氛围、丰富的景观资源等优势而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但同时也导致了土地不断被征用,现状的自然村落被迅速扩展的城市紧紧包围,仅剩下自然村湾、村属产业——沙湖钢材市场、果品批发市场、汽车4S店等用地。

2.2 沙湖村改造规划目标

“城中村”改造,其实质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农村城市化的最后一个步骤,彻底实现农村到城市社区、村民到市民的转变。规划目标概括为: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其融入城市,彻底完成村庄的城市化过程,完善城市结构形态,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建设总体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2.3 沙湖村改造工作思路

经与武汉市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核实,沙湖村已无农用地。现状用地总面积为24.18公顷,总人口为718人,总计215户,现状住宅总建筑面积为43219.99平方米。

按以上标准,沙湖村属A类村,其改造方式为:除规划控制用地外,通过综合改造妥善安置村民。其资金来源是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前提下,将还建安置房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以项目捆绑的方式公开供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博弈

2.1 政府与原住民间的博弈

政府与原住民之间主要是关于土地产权与利益补偿的博弈[3]。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中村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政府是土地产权的实质拥有者,必然希望得到土地产权带来的全部收益。改造既能解决“城中村” 问题,又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政府极力进行“ 城中村” 改造。原住民作为土地实际上的使用者,则希望得到土地转让后的最大利益。原住民是拥有本村村籍的人群,房屋出租是原住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且经济收益颇为优厚。所以,原住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是比较满意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资料(房屋),有比较好的经济收入。对于“城中村”改造,原住民是极为担忧的。改造后,意味着将失去自己的生活资料,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经济利益补偿,将来的生活很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们对“ 城中村” 改造是抵触的。

武汉市政府提出3年内改造54个城中村,在“城中村”快速改造的过程中,政府往往只注重“城中村”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忽视了“城中村”原有居民生活习惯等的融入,以及其长远的利益诉求。

2.2开发商与原住民间的博弈

开发商与原住民之间主要是关于拆迁安置补偿的博弈。开发商关注的是“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经济利益,他们不愿意和实际上不拥有土地产权的原住民进行协商和给予补偿,更不愿意承担搬迁后原住民的就业、医疗等社会责任。然而,对于原住民来说,搬迁后他们将失去自己的房屋,生活保障也是他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所以对于是否搬迁,他们是充满顾虑的,他们希望得到满意的拆迁安置补偿,以确保日后的生活。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拆迁费,他们会选择成为“钉子户”。

近年来武汉市公开出让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及三环间和三环左右,二环内的土地很少,而近期推出的城中村则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城中村改造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村集体自己开发;二是村集体经过改造,成立企业,村民为企业股东,引入投资方一起合作开发;三是国家征收土地,进入土地拍卖中心。武汉市前期试点使用的是第一种模式,但是现在使用这种模式很少,目前使用最多是第二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少企业主动走入城中村,希望能在开发中获利。目前,武汉市“城中村”在改造初级,就有开发商介入,村集体和开发商互

相探讨如何开发使用村土地,一二级开发联动。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在武汉市“城中村”快速改造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村民转居民过程中的问题。村民转居民是城中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仅是城中村村民身份的简单转变,更重要的是身份转变后的一系列问题。武汉市“城中村”村民转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村民积极性不高,持观望态度;政府措施不力。

第二,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征地拆迁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最大受关注最多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经济下城市土地的高额价格,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开发商和村民都想获得土地的最大价值。对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建议

失地农民由农村融入城市,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较低的文化程度、有限的技能以及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依赖,都会使得这一转变困难重重,并且他们精神方面的困难有时甚至超过物质方面的困难[4]。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耐心的开导、有效的培训、更多就业机会的提供,社会保障的健全,都是非常重要的。还要注重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其个人愿望、信仰和文化的尊重。农民较为顺利地适应了这一转变过程,并且真正发自内心地融入城市生活,这可以成为评价城中村改造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不少城中村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较弱、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上处于劣势。村民多在村集体工作,或者打理自己的出租物业,不少村民更是无所事事。就业不足引起的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改造中要特别重视对适龄村民的技能培训,改造后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1]李增军,谢禄生.都市里的村庄现象[J].经济工作导刊,1995,(8)。

[2]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23(9):8-12.[3] 张波.城中村改造中利益主体间的博弈[J].山西建筑,2009,35(22),17-18.[4]陈琳,谭建辉,吴开泽,韩清雪.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59-63.

第四篇:城中村概述

概述

城中村,是深圳特有的一种城市和农村结合的形式

有关深圳城中村的报道,往往与违建、二奶、治安混乱联系在一起,而鲜见正面情况。对于城中村的原住民、租户和个体经营者,他们则处于话语权利系统的弱势一方。事实上,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引发的“城中村”景观,不仅是当代中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更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纷繁的文化成份,研讨其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乃是十分必要的。罗湖是深圳特区最老的建成区,罗湖的自然村最早完成由农村转城市、村民转居民的“两个转变”。深圳著名的地标建筑,如地王大厦、深交所、深圳书城,以及泰宁花园、都市名园、云峰花园等商厦和现代化社区,就是罗湖在拆除了16个旧村后建设而成的。在经历了第一次旧村改造后,全区现有的24个大小“城中村”,如何能彻底遏止违法建筑,整体改造成与国际化城市相符的新区呢?近年来,罗湖区为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罗湖选择的创新做法是———“一村一策”。具体来说,就是从各村的特点以及具备的经济实力出发,赋予其特殊、优惠的改造政策,先易后难,抓试点,树典型,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实现“一了百了、一好百好”。对此,罗湖区委书记汤锦森和区长刘学强进一步阐述道,要通过“一村一策”改造“城中村”,进行城市更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及竞争力。目前,已完成改造的渔民村、已完成立项的蔡屋围老围村、已勾勒出蓝图的田贝村,拉动着罗湖在“城中村”改造中闯出各具特色的改造之路。渔民村:改造,成了新典范 由20幅生动逼真的铜铸浮雕作品组成的艺术长廊,向我们讲述着渔民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缩影,渔民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力发展多种产业,成了首个“万元户村”,盖起了32栋小洋楼;1984年的春天,小平同志亲临视察,在这里看到了“中国农民走向富裕的希望”。最近两年,在新一轮旧村改造中,渔民村人又大胆地推倒已不合时宜的“握手楼”“接吻楼”,重建新家园,成为我市“城中村”改造的典范。渔民村在历经两年的改造中,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在改造模式上,渔民村创造出了独特的“村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政府政策支持”的改造模式。由村股份公司组织改造,就避免了房地产公司为经营利润而高强度、高密度地开发,违背改造本意和影响村民利益;村民自筹资金,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融资机制,由股份公司担保、银行贷款,竣工后银行将其转化为楼宇按揭贷款,使融资机制活起来;政府的倾斜政策有力地支持改造,由此降低了改造成本。渔民村重建,打破了“一户一栋”的旧居住建设模式,将整个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村民住宅与城市小区规划全面接轨,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为城市各层次的正规管理提供了有效硬件保障。这样,既实现了与国际化花园城市的自然衔接,又消灭了“城中村”的痕迹,彻底铲除了违法建筑的“温床”。同时,开放开阔的空间也引导人们从一家一户的传统生活方式向开放式、互补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转变,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都市人。无疑,改造兼顾了社会、政府和村民的三者利益。汤锦森书记把渔民村改造后带来的可喜变化归纳为“三赢效应”,很有说服力。(下转A8)上图:罗湖区蔡屋围新八坊的“握手楼”经过近期重新规划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举目望去,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拉大了不少,道路变得宽阔多了,周围环境干净了许多,并且安装了监控系统,管理得到有效加强。本报记者许光明摄(紧接A1)对政府而言,政府赢取了管理社会的主动权和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科学的规划使新房的建设节约了31%的成本,优化了城区环境;对村民而言,在改造中把小农意识转化为市场经济意识,又升华为经营城市的观念,同时从改造中获得了实惠;对社会而言,旧村改造的过程也是增强民主观念、法制意识的过程,为我市“城中村”的全面改造提供了新鲜经验。记者注意到,渔民村旧村改造的规划设计还遵循科学规划,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留下了空间,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融工作、生活、娱乐、休闲于一体,为村民创造了一个文明高尚的居住环境,提升改造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新村建成之后,由专业物业公司负责,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如此整体托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特区农村城市化。蔡屋围:改造,崛

起金融城 位于地王大厦脚下的蔡屋围老围村,是深圳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这里,鳞次栉比的高楼、特色鲜明的各大银行机构,烘托出金融中心的鲜明格局。然而,在深南大道两旁高楼的背后,部分低矮的“城中村”,依然制约着金融中心发展的步伐。如何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机遇,在提升自身环境的同时,为崛起的金融城增光添彩?蔡屋围琢磨出了“由蔡屋围股份公司、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京基地产公司合作改造”的改造路子,把“城中村”改造纳入金融中心区的改造项目中。这样,村集体、村民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地降低拆迁的难度;开发商的加入,又解决了资金问题,保障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记者了解到,本次改造占地约4.7万平方米,拆除旧房面积约15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6.5万平方米,办公及商务公寓20.5万平方米,住宅及住宅配套设施11万平方米。经过改造,将进一步形成人民银行、深交所、银监局和保监局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国内外金融机构聚集的金融城。这一经过深思熟虑的改造规划方案已得到市规划国土部门的审批,并列入我市2004年重大项目。目前,蔡屋围股份公司一方面组织对被拆迁房屋进行权属资料登记和补偿安置房屋户型的调查,并委托测量单位对房屋查丈面积进行核定;一方面召开多次业主动员大会和协调会,特别是对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开展旧村拆迁的解释和宣传。迄今,已有170多户居民反馈了房屋属权登记表。万事俱备,蔡屋围村新一轮拆迁改造的号角即将吹响…… 在紧锣密鼓进行金融中心区改造项目的同时,蔡屋围股份公司还对其他现有的屋村展开一系列改造,主要是从治安和环境整治着手,创建群防群治高科技管理的现代化小区,力求与整个金融区和谐发展。以新十坊为例,前几年,这里由于外来人口不断增多,治安和刑事案件频发,且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怎么办?蔡屋围股份公司推行“管理物业化、治安防范科技化”——成立新十坊管理处、实行统一中介服务的出租屋租赁、组建专业保安队伍;投入百万资金,建立高科技监控防范体系,形成“覆盖到面、监测到线、控制到点”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网络。此外,总投资4000万元,把物业公司引进新八坊、新九坊和清庆新村,将村里所有管线都埋到地下,改善优化环境。田贝村:改造,再书新纪录 说到田贝村,不能不说其创造的两个“零纪录”:一是,该村多年来没有出现违法建筑,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3、4层楼高;二是,治安环境好,近年来都没有发生治安刑事案件,今年又荣登罗湖“百日无案件”社区。那么,这两个罕见的“零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呢? 记者了解到,田贝村有80栋3-4层的独立楼房,业主160多户。经过10多年的时间,房屋虽然老化,却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层高,这在全市的“城中村”都是罕见的。之所以能有效控制,一方面在于该村的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有远见。他们意识到,搞违法建筑有许多的隐患和风险,而且拆了建、建了拆,浪费了资源和精力。正因为村干部带头不建,对村民们自然也形成了有效的约束。另一方面,该村的集体经济搞得好,或发展建材生意,或投资商铺和商品房,无须从违法建筑的租金里谋利,村民的日子也同样“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治安环境方面,村里多管齐下,率先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实行24小时电子监控,在出租屋租赁上也严格监管,确保租户的素质。有不少租户表示,“我们之所以愿意多出点租金,住在田贝村,图的就是这里安全整洁。” 拥有两个“零纪录”的田贝村,在“城中村”改造上也跃跃欲试。田贝村原住宅区虽规划完整、布局方正,但历经多年,已显破旧,不能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在大多数居民支持下,村委提出了规划设计方案,即“由田贝村委自行改造”的模式。目前,该方案已进入报批阶段。根据方案,田贝将顺应地形,以新建办公楼和两棵老榕数为中心,沿周边建设基本相同的9栋高层住宅楼,外加1栋28层的办公综合楼,形成围合式的布局,满足住宅通风、采光、日照的要求,又可以使小区有一个相对安静、封闭的内向型院落。记者在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中看到,本规划设计以城市设计为前提,运用共享空间、灰空间、屋顶花园等设计手法,赋予建筑生机和活力,带状商业步行广场、超大的塔楼架空转换层观景平台以及空中花园的相互穿插,无不使人感受到生态建筑的鲜明特色。字句是抽象的,但规划展示给村民们的改造前景无疑是美好的。他们

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改造“城中村”,早日走进新家园,在两个“零纪录”的光环下再书写新的纪录。

第五篇: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最后更新时间:2009年07月13日 已经被浏览 165 次 “城中村”,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这些村落位于城区边缘,虽然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城中村”土地的所有权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1)、已“撤村建居”,土地被国家全部征用,农民不再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已经被城市完全包围,原农民已全部转为居民,只是保留着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这是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城中村”,它经过改造已融入城市之中,不再是“城中村”改造的对象。(2)、正在“撤村建居”。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土地所有权部分属于国家所有,部分属于集体所有,但原农民未转为居民。(3)、尚未“撤村建居”,但已列入城市框架范围,土地全部仍属于集体所有。

城中村改造中最复杂、最关键的是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及相应补偿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国家级大法。近年来,全国一些省市陆续出台的有关拆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可以找到涉及城中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相关内容。归纳起来,基本采用以下三种补偿安置办法的其一或组合:

1、“参照法”,即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进行补偿;

2、“征地法”,即先将土地变性质征用,再依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补偿;

3、“协商法”,即由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主体相互商量决定补偿。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盈科土地律师团队提供的服务包括:

1、提供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法律咨询及服务;

2、提供城中村违法建筑拆除情况下的法律咨询及服务;

3、为“村改居”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及服务。

下载城中村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中村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中村改造

    6月13日,县长牛春堡,县委常委、副县长方业生在县政府办、财政、发改、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和孙口乡、城关镇主要负责同志陪同下,先后到孙口乡高庄村、曹岭村,城关镇台前村、......

    城中村改造

    以人为本改造旧城区 本报海口2月22日讯(记者范南虹) 广西北海珠海路,道路两边的南洋骑楼内,是酒吧、咖啡厅、餐厅,倘佯其中,有一种时空错换的迷离与惊喜;海口也有一条这样的老街,骑......

    城中村房屋买卖合同

    城中村房屋买卖合同 卖合同是双务合同。在买卖合同中,买方和卖方都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而且,其权利和义务存在对应关系,即买方的权利就是卖方的义务,买方的义务就......

    城中村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篇一:镇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镇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今年,我乡的爱国卫生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对照省市区爱国卫生工作内容、《××市××区爱卫......

    城中村改造汇报

    伊川县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汇报 2010年,洛阳市下达我县城中村改造任务是:项目3个,拆迁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21万平方米,竣工12万平方米,投资2.6亿元。我县将市下达我县城中村改造项......

    城中村党建模式

    城中村改造中“四落实”党建工作新模式初探———记党建工作在兴隆片区改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随着兴隆片区改造工作的启动,兴隆街道党工委把城中村改造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

    城中村租房合同

    2023年城中村租房合同1 出租人(甲方):__________________承租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证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地址:_______......

    城中村租房合同

    城中村租房合同 城中村租房合同1 出租方房东(甲方):联系电话:承租方房客(乙方):联系电话:兹有甲房房屋一套,地址:户型:自愿租给乙方使用。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租期暂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