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精)
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姓 名 性别
出生相
年月 年 月 参加工作时间工种
医 疗 经 过 伤 病 情 况 及
诊 医师: 年 月 日
本企业工作年
限
累计病休
时间
片
劳动能力鉴定小组负断 责人(签章): 结 年 月 日
论 指 定 医 院
小组成员
或参与
讨论人员签名
劳鉴会(小组)意见 基 层 单 位
审 核
章)年 月 日 章)
(盖
(盖
意 见 年 月 日 主 管 部 门
鉴 定
意 见 年 月 日 市 劳 鉴 会
备 注
注:本表一式两份,填报单位、市劳鉴会各一份。
(盖 章)
汕头市劳鉴会制
第二篇: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职工姓名:姓别:出生年月:年月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发生伤病日期:是否医疗终结:
申请人:
年月日
单位意见:
年月日 伤病职工意见:
年月日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意见:
年月日
第三篇: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职工姓名:
姓别:
出生年月:
年
月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发生伤病日期:
是否医疗终结:
申请人:
****年**月**日
单位意见:
****年**月**日 伤病职工意见:
****年**月**日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意见:
****年**月**日
第四篇: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4号
《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已经2012年6月10日市政府第14届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建华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职工伤病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所属各类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统称用人单位)及其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职工或者工作人员(统称伤病职工)。
因伤病申请提前退休的失业人员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劳动能力鉴定包括下列事项:(一)伤病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的鉴定;(二)伤病职工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三)伤病职工或者失业人员因伤病申请提前退休的劳动能力鉴定;(四)工伤停工留薪期(又称工伤医疗期或者工伤医疗终结期)的确认;(五)伤病职工的难治病、重病或者较重伤病的确认;(六)伤病情相对稳定状态的确认;(七)伤情与病情关联性的技术性意见;(八)旧伤病复发的确认;
(九)医疗终结后仍需停工治疗的确认;
(十)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安装、维修、更换的确认;(十一)对供养亲属进行劳动能力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十二)其他受委托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第四条 广州市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工会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代表共5人至9人组成。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第五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设立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
对伤病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
再次鉴定随机抽取5名或者7名相关专家组成合议专家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已参加初次鉴定的专家,不得参加再次鉴定。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六条 用人单位职工达300人以上(含300人)的,可以成立由相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劳动能力鉴定小组(以下简称鉴定小组)。300人以下的用人单位,可以由单位内设的人力资源机构(以下简称内设机构)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用人单位可以对本办法第三条第(五)、(六)、(九)项劳动能力鉴定事项提出鉴定意见。第七条 用人单位鉴定小组或者内设机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应当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鉴定标准,收集、整理、保存与职业中毒、伤亡事故等有关的材料,如事故报告、原始病历或者病历摘要、诊断书、检查化验结果、与伤病相关的医学影像学资料、现场证明等。
第八条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能力鉴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伤病职工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应当向所在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广州市伤病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到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指定的诊断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取得诊断证明书和检查化验结果;
(二)用人单位鉴定小组或者内设机构接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根据国家、省、市的伤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对伤病职工提出医疗终结意见,或者劳动能力恢复等有关情况鉴定审核意见,并送达伤病职工。用人单位根据鉴定小组或者内设机构提出的鉴定审核意见给予安排复工或者调换适当工作;
(三)用人单位要求伤病职工进行复查,伤病职工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又不直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相关鉴定的,应当视为病愈或者医疗终结;属于工伤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九条 伤病职工不同意用人单位鉴定小组或者内设机构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伤病职工也可以不经过用人单位内部鉴定,直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
第十条 市级劳动能力鉴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用人单位、伤病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以下统称申请人)书面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伤病职工持已经填写的《申请表》,到指定的诊断医疗机构作有关检查和诊断;(三)专家组根据指定的诊断医疗机构的诊断意见和检查化验结果,对劳动能力等提出鉴定意见;
(四)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并依据国家、省、市有关鉴定标准,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第十一条 申请人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时,应当提供鉴定所需的下列材料:
(一)填写的《申请表》;(二)工伤认定书和复印件;(三)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四)有关的伤病原始资料,包括原始病历、病历摘要、本次和历次诊断证明书(职业病应当持有省或者市职业病防治机构或者诊断小组诊断证明,精神病应当持有市精神病医院诊断证明);
(五)检查化验结果;
(六)与伤病相关的医学影像学等资料。
非因工伤病职工提出提前退休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的,除提供本条第(一)、(三)(五)、(六)项所列材料和养老保险参保证明外,还应当达到法定提前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第十二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受理的案件,发现资料不全或者事实不清的,可以要求申请人、有关诊断医疗机构和防治机构补充材料或者对有关事实情节进行复查。
第十三条 对受理的案件,专家组可以根据伤病情况或者申请人的申请,要求被鉴定人到指定的诊断医疗机构、防治机构进行检查诊断,经过专家组合议后提出书面鉴定意见,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处理。
第十四条 申请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一)、(二)、(三)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第十五条 申请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四)、(五)、(六)、(八)、(九)、(十一)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最终鉴定结论。
第十六条 申请人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时,应当填写《广州市伤病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申请表》。
第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应当在20日内送达用人单位、伤病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第十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自送达申请人之日起1年内可以作为伤病职工办理享受有关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手续的依据。
第十九条 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所需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或者未给工伤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伤职工所需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非因工伤病职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费用,由申请人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自行支付。
第二十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及其办公室工作人员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或者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予以解聘;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职责的;(二)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的;(三)违反回避原则的;
(四)收受申请人及其代理人财物的;(五)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影响鉴定结论的,该鉴定结论无效。利用虚假鉴定结论进行骗取有关待遇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1988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的《广州市关于对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职工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劳动能力鉴定
发生工伤后,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正值壮年,生病了能不能提前退出工作岗位?
这一切,都要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后才能决定,职工劳动能力鉴定。
昨天,全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座谈会在安阳林州召开,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臧中玉透露,2011年,全省有29301人通过鉴定享受了相关待遇。
案例
离职后,从单位获赔4万余元
“我们去年受理了一起鉴定申请,申请人最终获得了4万多元的赔偿。”昨天上午,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名申请人姓李,曾是某煤矿的一名工人,离职后数月提出申请,经检查为矽肺,最后鉴定为7级伤残。
而根据规定,7级伤残可一次性获得相当于13个月的工资。一测算要4万多元,当时企业方面很不理解,认为这名工人都离职好久了,会不会是在其他单位工作时导致的伤玻“但由于企业拿不出李某在其他单位工作的证据,并且企业在李某离职时未做检查,所以还是企业承担相关的赔偿。”
员工离职时不检查,“后果有时会很严重”,工作人员表示,特别是一些易发职业病的单位,为避免出现纠纷,应主动进行相关检查。
数字
8年间,全省近20万人受惠
“目前,病退鉴定占我省劳动能力鉴定总数的五成左右,自我鉴定《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臧中玉介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病退条件,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1年,全省累计近4万人经鉴定不符合病退条件,占病退申请的近40%。
总体来说,全省8年间共为191806人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臧中玉介绍,随着职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鉴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鉴定人数29301人,比2004年增加11914人。8年增长68.52%。”
臧中玉也提醒,在工伤鉴定中,应先认定工伤,才能进行鉴定。如果没有工伤认定书,鉴定部门会拒绝鉴定。
另外,臧中玉对能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专家,条件要求也比较高,“至少副高以上职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相关专家2519人。
郑州职工受工伤最少补助7560元
如果鉴定为工伤,会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呢?“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一共分10个级别。”工作人员介绍,10级最轻,1级最重。职工鉴定为工伤后,享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级别挂钩。
以郑州职工为例,某职工受工伤鉴定为最低的10级,则一次性伤残补助为7个月的工资数,按目前郑州最低工资标准1080元计算,他即使拿的是最低工资,也可获得7560元的补助。如果伤残级别每增加一个等级,补助就至少增加两个月的工资数。
提醒
病情稳定后才能进行鉴定
职工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是有时间限制的。以工伤鉴定为例,如果是企业申请,需要在工伤发生1个月内提出,如果是本人或亲属提出的,则应在1年内进行申请。
鉴定时,也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时间上看,就是停工留薪期满;职工经治疗后,发现确实是因工作原因造成职工身体上的残疾;工伤职工的残疾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并且伤残程度已经影响到本人的劳动能力。
“申请和鉴定是有时间差的,受工伤后应及时提出申请,但具体何时进行鉴定,应视情况而定。但首先,职工应在发生工伤一年内提出鉴定申请。”臧中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