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实习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盲人医疗按摩师队伍建设,促进盲人医疗按摩事业的发展,依据《盲人按摩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实训基地)是指承担盲人医疗按摩相关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接受盲人医疗按摩培训以提高医疗按摩临床能力的机构。
第三条 实训基地的申报单位可独立申报,也可联合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共同申报实训基地。申报单位包括医院、盲人医疗按摩中、高等院校及残联所属盲人医疗按摩培训机构。
第四条 实训对象
(一)中、高等院校盲人医疗按摩相关专业实习学生;
(二)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三)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或要求进修学习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第五条 实训基地的职责
(一)承担盲人医疗按摩相关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
(二)承担在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进修、继续教育培训,盲人医疗按摩骨干的培训工作。
(三)开展按摩治疗疑难病及相关课题研究。
(四)加强盲人医疗按摩科室建设等工作。
(五)承担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及省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委托的其他任务。
(六)向各级残联、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
第六条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负责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基地的认定与管理。省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负责实训基地组织申报工作。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七条 实训基地认定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医疗资源的基本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第八条 医疗资源的基本条件
(一)资质
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级以上医院。
(二)基本条件 1.科室设置
设有中医科、推拿科。2.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3.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在50人以上。4.设备
基本设备: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中药离子导平仪。
(三)教学条件
1.具有满足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所需的科室设置,具有相应诊疗条件和设
施,如人体解剖学模型、肌肉模型、按摩手法仪、经络腧穴练习测评教具、穴位挂图等。
2.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与示范教室、按摩实操室、多媒体教室等。
3.图书馆(室)藏书具有盲文版、光盘版和汉字版图书,具有满足盲人医疗按摩师接受实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适合盲人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电脑须配备适合盲人上网学习的软件。
(四)组织管理
1.有院级领导分管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工作,职能部门配备专人负责,职责分工明确。
2.成立专门负责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
3.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实习盲人医疗按摩师考试、考核等制度。
(五)支撑条件
1.提供实训基地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
2.为盲人生活、学习提供无障碍设施。
3.为盲人医疗按摩师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协助安排实训期间的住宿。
4.医院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医疗服务质量。
第九条 实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有能够满足实训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构成比例合理。
1.推拿按摩科人员不少于8名,其中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不少于30%。
2.基地指导医师与接受实训的盲生或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比例不低于1∶3。
(二)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原则上应达到主治按摩医师及以上的要求。
(三)医疗条件
1.总床位数 推拿按摩科门诊床位总数不低于10张床。2.年门诊量 不少于10000人次。
3.科室业务范围全面,收治的疾病种类涉及骨伤、内、外、妇、儿科需要推拿按摩治疗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并有按摩特长治疗病种,开展的诊疗活动能够满足实训需求。
(四)组织管理:实训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应为本机构人员,不得由外机构专家兼职),全面负责实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实训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十条 认定机构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负责组织认定盲人医疗按摩实训基地。
第十一条 申报
(一)申报资格
符合本标准第八、九条要求的医院、盲人医疗按摩中、高等院校及残联所属盲人医疗按摩培训机构,可向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申报。
(二)申报方式
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基地可以独立申报,也可以联合申报,联合申报应以一方作为主体,协作方不得超过2家。
(三)申报材料
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基地申报应认真填写《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 认定步骤
(一)自评
申报单位,应依据本办法第二章认定条件的相关规定,组织对实训基地进行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填写《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基地申报表》,准备相应的申请材料,向省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提出申请,省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初审通过后,报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认定。
(二)资格审查
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基地由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依据本标准第二章认定条件的相关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基地,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通知省级盲人 按摩指导中心及申请单位,确定实地评审的时间。
(三)实地评审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依据第二章认定条件的相关规定,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单位进行实地评审,提出评审意见,由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对评审意见进行认定。
(四)评审等级和再申报
评审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被评结果为基本合格的申报单位应根据评审结果在限定的时间内整改,被评结果为不合格的申报单位在达到第二章认定条件的相关规定后,方可再申请。
(五)再认证
实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再认证评定周期一般为3年。实训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1年提出再认证申请,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根据其实训工作情况和基地条件组织书面或实地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作出再认证的结论。
第四章 管理
第十三条 实训基地在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的统筹领导下实行三级管理。即: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省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和实训基地。
第十四条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是对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权威性机构。负责组织实训基地评审并对其实训质量进行检查评估等工作。
第十五条 实训基地要加强领导,组建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领导机构,设立相应管理部门,明确主管领导,指派专人负责对实训基地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实训任务的完成。
实训基地应将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工作纳入机构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为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盲人工作、学习、生活无障碍,对所需经费、设备、教学用房、师资、管理人员等给予支持和投入。
第十六条 实训基地是实施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工作的机构,承担对盲人医疗按摩师进行以临床能力为主的各项实训任务。
实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本专业实训计划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实训实施和考试考核,保证实训质量。
实训基地要成立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管理与考核小组,在实训基地主任领导下,认真实施实训计划、审核实训登记手册和出勤情况,向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出具实训记录、鉴定、考试考核成绩等。
第十七条 实训基地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严格聘任标准。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
指导教师对盲人医疗按摩师医德医风、临床医疗和学习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和检查监督;负责向实训基地主任及管理与考核小组汇报盲人医疗按摩师的实训情况。
第十八条 经过检查评估,或有投诉、举报,并有证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训基地,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经过核实根据事实轻重,按照规定程序对已经认定的实训基地给与通报批评、暂停实训资格、撤销实训基地处理:
(一)实训质量不能达到要求的;参加实训的盲人医疗按摩师对实训工作有投诉,经核查属实且情况严重的。
(二)实训基地管理混乱,未按照本标准有关规定履行职责,或不能按照标准要求实施实训活动。
(三)编造虚假实训记录、出具虚假考试考核成绩的。
(四)其他严重违反实训要求和规定,对实训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
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十九条 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经费实行个人分担、单位支持、政府资助、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对盲人医疗按摩师实训经费、实训基地建设和维护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并采取专款专用的专项管理方式。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在申报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的机构,取消其申报资格,自取消资格之日起2年内不得再申报。
第二十一条本标准由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然而,企业才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主体,也是生产技术活动的前缘,校内实训设施和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设施和生产环境是有差别的。建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职教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技术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心理与角色转换;同时,也为学生展现生产操作技能,取得企业认可,获取就业契机提供机会。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是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的平台,也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它是校内实训基地不可或缺的延伸与补充。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主要任务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教学任务。2.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学生通过在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规程和生产工艺,利于他们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非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3.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4.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事业单位,其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而且还能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5.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6.承担对“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原则1.总体规划,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优先选择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基地。2.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地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互惠互利。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在企业的选择方面不一定要大而全,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保证实习教学质量为宗旨。4.实习基地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5.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缘条件,要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还要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使培养的学生有好的去处。经费承受能力亦当考量,在满足学生实训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四、校外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1.校外实训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协议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责任、义务,协议期限等。其管理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同意。2.校外实训基地要建立校企协管机制,协调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等的各项工作。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按照“校外基地学校化”的建设理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制定指导性建设与管理标准;定期专题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目标、落实责任、绩效考核、动态调整。4.校外实训基地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健全与实施诸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文明生产规章》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处理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6.校外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7.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计划和记录等基础工作。
五、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
1.编制包括从适应性训练到初级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乃至专业技能认证考核全部内容的实训手册,使受训者明确自己掌握的技能程度和差距,并向最高目标努力。2.从提高受训者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爱护仪器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人手,制订管理规范,为受训者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科技信息专题论述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4.学校指导教师还要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影响过程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5.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6.加强基地师资培养。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外实训基地带实训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7.注重课程教材建设。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外实训课程,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训方面有所依据,提高基地实训效果,促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
六、校外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1.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要教育学生严守安全用电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严守岗位职责,杜绝私自换岗、顶岗和缺岗;严禁酗酒、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严格考勤请假制度,杜绝私自外出;指导教师全程跟班,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2.严格纪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入厂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厂纪厂规,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使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3.保证实习质量。必须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严格考核监控及考核。4.实习(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实训)报告。同时,由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对每个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的考核、评分和实习(实训)总结工作。并在“学生成绩汇总表”上简述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盖上公章,学生以此作为自己企业工作经历的凭证。
七、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谋求发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建立的。企业是经济实体,企业只关心在毕业生中或在社会上“选择人才”,一般都认为培养技工人才是学校的事;而且由于学生生产安全、劳动保障等因素,企业因没有国家和政府相关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通常作为旁观者仅提供一定的场地、设备、收取相应费用,基本不参与办学。实习学生只能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不仅实训效果差,且难保持校外实训基地长期稳定地运行、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其实,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的核心点还是在于“取予互求、互利共赢”。大多数职教学校仅是授业型的,应增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能力,朝科研型与授业型双向发展。这样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取予互求、互利共赢”、形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1.校外实训基地要以服务求发展,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企业在管理、技术及工艺等各方面的难题,和企业形成互帮互助、形成更加紧密合作的关系。2.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所属企业产学项目紧密合作关系。学校应建立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工程改造和开发科技产品,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实现社会资源的社会化,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多方位服务。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联合建立能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服务的校外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课题研究。3.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经济实体,使之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所属企业形成稳定的产品研发、加工、经营互补运营关系。业务机构由于精力和财务限制不会去考虑被租赁人才的职务晋升和个人培养等问题。被租赁人在高校通过自身的工作,其工作价值与工作能力得到其所在部门领导及周围同志的认可,却因为是非正式在编职工而无法获得职务晋升。同样,由于高校主要以学历和职称作为区分人才的标准,被租赁人才评定职称也会遇到区别对待的问题。这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待遇的问题。如何与其被租赁人才身份相衔接,突破非正式职工不能晋升和评定、聘任职称的限定,也是值得探索的。据说广州某高校曾想把所有非在编教职工都实施人才派遣,但最终没有实施,可能是反应太大的缘故。根据国家人事部门对高校人事改革的精神,采取聘用制度,但高校又是有编制的,谁不想进入编制之中。于是,在编与不在编就有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南方关系在线首席专家顾问钟永棣表示,采用派遣方式,只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高校自身聘请与采用派遣方式相比,其需要使用的人员数量是一样的,其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也是一样的(如果各项福利待遇均依法执行、一视同仁);不同的是高校采用自身聘请教师方式的内部管理成本和采用派遣方式的服务费支出成本可能有出入,但出入不大,甚至有时候自身聘请方式的成本还低于派遣方式的成本。要解决根本问题,主要还是在体制问题。如果高校或其上级部门能借鉴企业化管理的模式,那么其完全可以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严格的定岗定编,以事定岗,以岗选人。对于体制原因仍然无法解决的编制问题,高校自身完全可能与新聘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总之,高校实行人才租赁将是解决人才问题的一种思路,也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去尝试。
第三篇: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时间:2010-11-09 16:01:36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其中专业技能又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专业技能就是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操作技能、技术技能);职业素质包括五个方面:表达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突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质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下达,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购置设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将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大模式)。按照国家五大经济带分布,与国家西部地区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的要求相配合,通过几年的逐步投入,在职业院校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若干投资额度需求较大、设备配备较全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第二种是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选择在当地某一专业领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职业院校,通过一次性投资,支持建设一批以服务本校为主,又能与周边职业院校共享的专业性实训基地。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下,在发展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探索产教结合、产学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能力,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在成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第四篇:2011.5 济南市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实施办法
济南市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实施办法
来源:济南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时间:2011-8-5 16:21:47
济南市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盲人医疗按摩行业管理,提高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素质,保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盲人就业,根据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3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盲人包括全盲和低视力者,所称盲人医疗按摩,是指由盲人从事的有一定治疗疾病目的的按摩活动。
盲人医疗按摩属于医疗行为,应当在医疗机构中开展。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属于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其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及中医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盲人医疗按摩所的执业审批、登记、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本辖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执业管理;负责协调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进入本市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按摩活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盲人医疗按摩技术职务评聘给予支持和指导,对于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审核颁发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就业给予扶持指导和服务。
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出具《济南市申请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证明》;负责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的审核;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负责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档案管理;开发盲人医疗按摩岗位,推动社会各类医疗机构按比例安排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业,鼓励自主兴办或联合举办按摩专科医疗机构,集中安置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
第四条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按摩活动的盲人须具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盲人,可以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明》:
(一)2009年9月1日前,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二)2009年9月1日前,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及以上学历,并且连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2年以上的;
(三)2009年9月1日前,在医疗机构中连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满15年的;
(四)2009年9月1日前,在医疗机构中连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2年以上不满15年,并且通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
(五)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及以上学历,并且通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
第五条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开办人应当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二)至少有1名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5年以上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三)至少有一张按摩床及相应的按摩所需用品,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四)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
(六)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开办人到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领取并填写《济南市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申请书》,经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同意,报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对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并到实地查看,符合条件者由济南市残疾人联合会出具《济南市申请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证明》。
第七条开办人持市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济南市申请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证明》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盲人医疗按摩所登记
名称为识别名称+盲人医疗按摩所,诊疗科目为推拿科(盲人医疗按摩)。
盲人医疗按摩所不登记推拿科(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诊疗科目,不设床位,不设药房(柜)。盲人医疗按摩所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第八条盲人医疗按摩所执业地点、负责人等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按开办审批程序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终止执业的报残疾人联合会备案,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第九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工作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与技术经验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二)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三)在工作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四)获取报酬;
(五)对卫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医疗按摩方案,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第十二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得开展推拿(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不得签署与盲人医疗按摩无关的医学证明文件,不得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盲人医疗按摩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执业地点和诊疗科目执业,不得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非盲人不得在盲人医疗按摩所从事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第十四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第十五条盲人医疗按摩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并收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聘用非盲人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活动的;
(二)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的;
(三)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四)开具药品处方的;
(五)设床位、药房(柜)的;
(六)《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七)不具备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的。
第十六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所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扩大诊疗科目登记、批准设置床位或药房(柜)的,其行为无效,由原发证机关或者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撤销。
第十七条盲人医疗按摩所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理。发生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第十八条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的个人或机构,由残疾人联合会协同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查处、取缔。
第十九条对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的盲人医疗按摩所,按有关规定给予扶持。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附:
1、《济南市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申请书》
2、《济南市申请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证明》
第五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保障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满足实训要求。针对学校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共同自愿的前提下,共同行使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的方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验实训设备要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核心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2.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要仿照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在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同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训基地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社会服务的基地,达到互惠共赢。
四、建设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以系统集成、搭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平台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比较先进的仪器设施。
2.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精通业务的实训指导教师。
3.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技术要求的房舍、场地、附属设施及配套环境。
4.生产性基地建设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兼顾,力求资源共享。5.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立足于本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训需要。
6.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备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结构模块化。
7.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专人管理,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五、主要任务
1.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训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践教学大纲。
2.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4.校内实验基地要不断改善条件,充实与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专任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效落实,在实践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保证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管理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注重培训,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打造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六、管理办法
一、管理体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融合校企管理理念,渗透校企管理文化。实训基地实行统一领导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解决全院实训基地的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实训设备的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学院决策提出建议。1.教务处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全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宏观协调。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编写、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拟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计划等;
(2)全面协调学院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二级学院编排《实践教学进程表》、《课表》、《实践教学任务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各二级院(系)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3)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有计划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各二级学院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落实。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本院专业设置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和调整本院的实训基地,对仪器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组织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指导书。(3)全面安排本院的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总结提高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创新指导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4)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办出专业特色。
二、运行与管理 1.教学运行与管理
(1)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
(2)实训基地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训基地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
(4)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生产运行与管理
(1)通过校企合作,在保证学生基础及核心技能培养的前提下,主动承接企业生产服务“订单”,推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有效对接。
(2)围绕专业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结合市场需求,有稳定的“实习产品”,全方位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管理规范,“实习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3)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科研运行与管理
(1)健全科研申报、管理、奖励制度。注重发挥基地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功能。
(2)深化校企合作,建设科研团队,积极申请和承担行业企业科研项目。4.物资运行与管理(1)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2)实训基地要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七、附则
1.各院可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教务处备案。
2.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教 务 处 二○一三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