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

时间:2019-05-15 10:3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子名言-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子名言-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

第一篇:老子名言-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

老子名言-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名句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 Lernen ist wie Rudern gegen den Strom.H?rt man damit auf, treibt man zurück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语录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将欲取之,必先之。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语录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名言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名言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名句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

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名言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 老子名句

·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二篇:老子名言

老子名言

1、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8、治人事天,莫若啬。

1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3、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6、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范_文_先_生_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6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www.xiexiebang.com)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6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6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7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1、治大国,若烹小鲜。

7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7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8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8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9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3、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9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9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第三篇:名言 经典语录-老子

排行

名言 經典語錄-老子

作品:《老子》 作者:老子

老子資料: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後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經典語錄 名人名言

禍莫大於輕敵。—— 老子經典語錄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本句大意 是:最大的災禍來自輕敵。輕敵,就會過分迷信自己的實力,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輕敵,就不能正確地分析敵情,容易放鬆警惕,給敵人造成可乘之機,因此,輕 敵為古今兵家之大忌。此句可作為用兵者的座右銘,同時對每人也都具有警戒意義。無論幹什麼工作,鬆懈、麻痺、輕敵都會導致失敗,甚至會引出不測之禍。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這兩句大意是:謹慎地做到最終,就像開始時一樣,就不會 有失敗和差錯。辦任何事情,自始至終都應慎之又慎,這樣才不會出現差錯。大凡人們辦事時,容易虎頭蛇尾,開始時認真﹑細緻、謹慎、嚴肅,久後則是敷衍、馬 虎、粗心、草率,這樣,往往辦不好事情。故老子「慎終如始」的名言告誡人們辦事應有始有終,始終如一,這樣才不致把事情辦糟,這是很有教育意義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春秋·老聃《老子》第三十三章。這兩句大意是:善於識別人的人,可謂智慧;善於認識自已 的人,可謂明達。常言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故知人很難,能知人者十分聰明;能瞭解自己的長處短處,更十分困難,故人貴有自知之明。此二句以精練的語言指 出知人難,自知更難;只有能認識別人又能認識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明智。它強調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名言好句 春秋·老聃《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真誠的話。美:華麗。這兩句大意是:真誠的話,不一定詞藻華麗;華麗悅耳的話,往往不真誠。真實誠懇的話,其目的並不在取悅於人,而在於說出真實,道出真情,所以往往不以華麗的詞藻來裝飾;華麗動聽的語言,往往是為了取悅於人,甚而對人欺騙,所以它須要以華麗來掩飾虛假。因而鑑別語言之真實誠懇與 否,不應以是否華美為標準。這兩句可用以辨別語言的是否真實可信,以揭穿虛假語言華美的外裝。九層之台,起於累士。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累土:堆疊起來的土。這兩句大意是:九層的高台,起於一 點一點堆疊起來的土。這兩句話清楚地顯示了事物變化過程中質與量的關係:土的堆積(即量的變化)達到定的高度(即量變的一定界限),就構成了九層高台(即 引起質的變化:「土」變成了「台」)。量變過程達到一定限度引起質的變化,如此循環往復,推動事物進入高級形態。可用於說明質與量的關係,也可用於說明任 何事物的成功起始於細微工夫的積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本句大意是:一千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任何成功 都起於具體的努力。千里的行程,是從腳下邁出第一步開始的。只有不懈地堅持,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做,才會取得成功和勝利。這兩句話說明:由小而大的量的積 累,才能引起質的變化,取得事業的成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經典語錄

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 注。天道:天理,即自然的規律。親:親近。與:給與。善人:好人。這兩句大意是:天理公道,無親暱,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得福。這是一種不足為訓的天道 觀,但人們常借它來說明善人總會得到善報,因為天理是最公道的,以此來安慰、勸勉那些受委屈,遭挫折,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好人。這句名言和「善有善報,惡 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的名言一樣,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也從宏觀上、總體上說明了具有規律性的社會現象。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形容非常廣大。疏:指網眼稀疏。這 兩句大意是:主宰宇宙萬物的天道之網廣大無邊,雖然它的網眼稀疏,但任何罪惡它都一點不會漏失。~意謂天道公平,任何犯罪作惡,都要受到天的懲罰;現多寫 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用以形容作惡多端的壞人,不管他多麼奸詐和狡猾,顯赫和不可一世,到頭來都難逃人民的法網和正義的懲罰。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抗兵:對抗的軍隊。加:施。哀者:充滿悲憤心情的一方。這 兩句大意為:兩國舉兵相加,受侵略而懷著悲憤心情的一方將會獲勝。此二句寫出了老子的戰爭觀。老子認為:反侵略的戰爭一定能獲勝。他認為:兩支對抗的軍隊 相遇,受侵略的國家的戰士們滿懷著義憤,決心和敵人拚命,一夫拚命,萬夫難當,這樣的軍隊自然能獲勝.成語「哀兵必勝」即出於此。此二句可用以說明被壓 迫、受欺凌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老子名言好句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章。以: 用。正:正常。奇:出人意料。這兩句大意是:用正常的方法治理國家,用特殊的、變化的方法指導戰爭。這兩句的重心在前一句。辦任何事情的方法都有奇正之 分。用兵是對付敵人,要用出人意料、變化多端的方法出奇制勝。治國則是處理國家內部事務,要用正常的方法,不多生變異,橫生事端,還要符合人民的心理要求 和願望,民安則國家也得到安定。選兩句多用於談論治國之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春秋·老聃《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於內而不爭虛名,就不會有屈辱;知止於外而不貪得無厭,就不會有憂患。如此可以使身體健康長壽。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六章》知(zhi治):同「智」。明智的人不隨便說話,隨便說話 的人沒有真知灼見。也有作另一種理解:智者是不向人民發號施令的,發號施令的人就不是智者。《老子·五十六章》這一章講的是智者的修養方法及其效果。老子 認為,智者不應是說教者,而應通過自我修養,言行一致,豁達大度,以取得人們的尊崇。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老子經典語錄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四 章。伐:自我誇耀。矜(jīn今):自尊自大。這兩句大意是:自我誇耀的人沒有功勞,妄自尊大的人不會長進。物極必反,柔弱者居上,是老子學說的核心。他 說聖人把自己放在最後,結果反而會佔先。有了功名,不要以功名自居,才能水遠保持自己的功名。相反,~,稍有點成就妄自尊大、炫耀自己的人,最容易停滯不 前,因此他藉以自矜自誇的資本也不會長久。這兩句可引以戒驕。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三章,輕諾:輕易答應。寡信:很少講信用。多易:把事情看 得很容易。這兩句大意是:輕易許諾一定很少講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人不可輕諾。輕諾的人往往對事情沒有進行細緻的考慮,而輕率地 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做到,這樣在實際去做時勢必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困難重重,難以克服,事情辦不到,就易於失信。這兩句多用於告誡人不可輕諾,也可用 於說明對輕諾者不可多信。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二章。>見(xiàn獻):同「現」,表現。自愛: 愛惜自己的名譽。自貴:自以為了不起。這兩句大意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不自我表現,愛惜自己名譽的人不妄自尊大。>這些古訓有可取處,可用以自勉和勉 人,因為謙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也有不足處,謙遜不是不要自我意識,假若國人做什麼事都「不自見」,也「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第五十八章),永遠處於封閉狀態,那麼中國怎麼才能走向世界,跨進先進國家的行列?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名言好句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四 章。自見(xiàn獻):自我表現。彰:明顯。這兩句大意是:自我表現的人眼睛不明,自以為是的人視物不顯。《老子》第二十三章中有「不自見,故明;不自 是,故彰」之語,這裡又反覆申述。喜歡自我表現的人光見到自己的功勞和長處,看不見別人的優點;自以為是的人光知道自己正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們既不 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又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所以稱為「不明」、「不彰」。可引用以批評驕傲,自滿的人,也可用以自戒。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春秋·老聃《老子》第十五章。敦:惇厚。朴:質樸,渾朴。曠:空曠,空豁。谷:山 谷,象徵空虛。這兩句大意是:(體道之士)惇厚質樸啊,像未經雕琢的素材;空豁開曠啊,像深山中的幽谷。《老子》的這一章是對體道之士所作的描繪。老子的 「道」深玄精妙,恍惚不可捉摸;老子心目中的「體道之士」也靜謐幽沉,難以測識。~兩旬形容「體道者」淳厚、空豁、渾朴、恬靜等人格修養和精神面貌。老子 認為「上德若谷」,有德之人胸懷謙虛得像深山幽谷一樣。成語「虛懷若谷」即從此而來,常用以形容襟懷寬大,謙虛寬容的人。圖難乾其易,為大於其細。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三章。圖難:圈謀難事.這兩句大意是:做難事應從容易處著 手,做大事應從細微處著手。~二句提出了兩條重要的工作方法:先易後難,化整為零。無論辦什麼事情,必須從容易處著手,由易到難,逐步完成。只有將天下大 事化整為軍。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件一件去幹,才能最終完成天下大事,不能企圖一口吃成個胖子。可以這兩句說明對待大事,難事的態度及方法。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經典語錄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四章。奈何:怎麼。懼之:使之害怕。之,代指「民」。這兩句大意是:老百姓們不怕死,怎麼能用死來威脅他們呢?過兩句今天可用來斥責反動統治者對人民的威脅和迫害,也可用來表現人民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精神。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春秋·老聃《老子》飄風:暴風;朝:早晨。暴風颳不完一個早晨就會停息。比喻來勢雖猛,但持續的時間不會長久。驟:急速。急雨不會下一天。比喻壞人壞事不會長久。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二章。這兩句大意是:不與人爭長斗短,所以天下沒有人 能同他爭鬥。老子宣揚的是以退為進,勿與人爭的哲學,今天對這句話要有新的解釋。不與人相爭,怎能立於不敗之地?但爭,要以雄厚的實力作後盾才行。「不 爭」不是放棄努力,相反,卻要埋頭苦幹,做出實績來。不作無謂的口舌之爭,而以成績和實力去爭,那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老子名言好句

春秋·老聃《老子》第四 十三章。至柔:最柔弱的東西。馳騁:騰越穿行。漢帛書甲本作「馳騁於」,乙本「於」作「乎」,義同。這兩句大意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可以騰越穿行於最堅 硬的東西中。從功用的角度說,老子的哲學可以說是「守雌」、「守柔」的哲學,他非常強調弱的作用。三十六章說:「柔勝剛,弱勝強」,其結論是「故堅強處 下,柔弱處上」(七十六章)。在這裡,老子一方面看到了事物的相對性,同時也看到了正反、強弱的相互轉化。物各有長,也各有短,其用不一,這兩句話正可說 明這種道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春秋·老聃《老子》第五十八章。倚:倚存,依靠。伏:潛伏。這兩句大意是: 災禍啊緊靠著幸福,幸福啊潛伏著災禍。這兩句說明了禍福相依的道理。在社會人生中。禍患總是會不斷發生的,倘若不被禍患所嚇倒,而能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 訓,激勵自己奮發進取,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一旦度過了難關,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社會人生中,也會有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充滿了幸福的時刻,如果 陶醉於幸福之中,忘乎所以,放鬆警惕,裹足不前,好事也會向壞事轉化,一旦樂極生悲,意想不到的災難就會發生。~兩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六章。百谷王:指百川所彙集的地方。下:指處在下 游而水能彙集。這兩句大意是:江海之所以能彙集百川,是因為它甘於處在下游。~兩句與《管子·形勢解》所說「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李斯《諫逐客書》所 說「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劉向《說苑》所說「江海無不受,故長為百川之主」意思相近,都可用以比喻謙虛自下,虛懷若谷,可以使人變得偉大;也可藉 以說明能夠容納眾人,積微成巨的人,可以成就大事業或成為領袖人物。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老子經典語錄

春秋·老聃《老 子》第二十三章.善人:好人。不善人:壞人。資:借鑑。這幾句大意是:好人可以做壞人的老師,壞人可以做好人時借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人可以成為知 道悔改的壞人的榜樣,以之為師,改惡從善,重新做人,壞人也可以成為好人的一面鏡子,以之為戒,引起警覺,免媚壞人的覆轍。~說明事物都可一分為二,具有 格言意義。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春秋·老聃《老子》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六章》既然要為民眾服務(欲上民),就必須處處以民眾的需求著想(言談舉止都離不開民眾的需求——言下);要領導民眾前進(欲先民),在利益面前的「索取」、「取得」之上,必須把民眾的利益擺在自己以及公務員的前面(身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名言好句 春 秋·老聃《老子》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殘忍。芻(chú除)狗:古代祭杞時用茅草紮成的狗,祭後即棄去,喻輕賤之物。聖人:指國君。這幾句大意是:天地 不仁慈,把萬物作為芻狗;國君殘忍,把百姓作為芻狗。此乃老子有感於當時世亂民苦,而發其悲世憫人之慨。然而,天地無為,萬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國君責 在平利民,豈能視人為芻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無所存?這幾句可用於批判統治者視民如草芥,對百姓肆意踐踏。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自然界的規 律。損:減少。人之道:人類社會的處事原則。奉:奉獻,供奉。這幾句大意是:自然界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而補充不足的;人類社會的處事原則卻不是這樣,而是 減少不足的去供奉有餘的。作者用自然和人類作參照對比,意在說明「天道」公平而「人道」不公。後世常以「損不足以奉有餘」說明富人、有產者對窮人、無產者 的殘酷剝削和壓榨。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兩臂合 攏。毫末:毛尖,喻極細微。這兩句大意是:雙臂合攏才能圍往的大樹,是從細小的幼苗長成的。事物總是由一定的元素構成。從發展的眼光看,任何事物都處在不 斷的變化之中;另一方面,事物的生成總是從初始形態向成熟形態過渡。可用於說明事物自微變大的發展變化規律。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經典語錄

春秋·老聃《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

老子名言 老子經典語錄

大巧若拙。

強行者有志。—— 老子經典語錄 禍莫大於輕敵。《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本句大意是:最大的災禍來 自輕敵。輕敵,就會過分迷信自己的實力,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輕敵,就不能正確地分析敵情,容易放鬆警惕,給敵人造成可乘之機,因此,輕敵為古今兵家之大 忌。此句可作為用兵者的座右銘,同時對每人也都具有警戒意義。無論幹什麼工作,鬆懈、麻痺、輕敵都會導致失敗,甚至會引出不測之禍。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

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鮮: 鮮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像烹調美味的小菜一樣」通行的解釋是:治大國就好像煎(煮)小魚(不要經常翻動)。商·伊尹見商湯 是個賢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一次,伊尹借湯詢問飯菜的事,說:「做菜即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 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商湯聽了,很受啟發,便產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湯和伊尹相談後,頓覺相見恨晚,當即命伊尹為「阿 衡」(宰相),在商湯和伊尹的經營下,商湯的力量開始壯大,想進攻夏桀。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名言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這兩句大意是:謹 慎地做到最終,就像開始時一樣,就不會有失敗和差錯。辦任何事情,自始至終都應慎之又慎,這樣才不會出現差錯。大凡人們辦事時,容易虎頭蛇尾,開始時認真 ﹑細緻、謹慎、嚴肅,久後則是敷衍、馬虎、粗心、草率,這樣,往往辦不好事情。故老子「慎終如始」的名言告誡人們辦事應有始有終,始終如一,這樣才不致把 事情辦糟,這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三十三章。這兩句大意是:善 於識別人的人,可謂智慧;善於認識自已的人,可謂明達。常言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故知人很難,能知人者十分聰明;能瞭解自己的長處短處,更十分困難,故 人貴有自知之明。此二句以精練的語言指出知人難,自知更難;只有能認識別人又能認識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明智。它強調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已 之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真誠的話。美:華麗。這兩句大意是:真誠的話,不一定詞藻華麗;華麗悅耳的話,往往不真誠。真實誠懇的話,其目的並不在取悅於人,而在於說出真實,道出真情,所以往 往不以華麗的詞藻來裝飾;華麗動聽的語言,往往是為了取悅於人,甚而對人欺騙,所以它須要以華麗來掩飾虛假。因而鑑別語言之真實誠懇與否,不應以是否華美 為標準。這兩句可用以辨別語言的是否真實可信,以揭穿虛假語言華美的外裝。九層之台,起於累士。《老子》—— 老子經典語錄

春 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累土:堆疊起來的土。這兩句大意是:九層的高台,起於一點一點堆疊起來的土。這兩句話清楚地顯示了事物變化過程中質與量的關 係:土的堆積(即量的變化)達到定的高度(即量變的一定界限),就構成了九層高台(即引起質的變化:「土」變成了「台」)。量變過程達到一定限度引起質的 變化,如此循環往復,推動事物進入高級形態。可用於說明質與量的關係,也可用於說明任何事物的成功起始於細微工夫的積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本句大意是:一千 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任何成功都起於具體的努力。千里的行程,是從腳下邁出第一步開始的。只有不懈地堅持,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做,才會取得成功和 勝利。這兩句話說明:由小而大的量的積累,才能引起質的變化,取得事業的成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注。天道:天理,即 自然的規律。親:親近。與:給與。善人:好人。這兩句大意是:天理公道,無親暱,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得福。這是一種不足為訓的天道觀,但人們常借它來 說明善人總會得到善報,因為天理是最公道的,以此來安慰、勸勉那些受委屈,遭挫折,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好人。這句名言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的名言一樣,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也從宏觀上、總體上說明了具有規律性的社會現象。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老子名言

春 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形容非常廣大。疏:指網眼稀疏。這兩句大意是:主宰宇宙萬物的天道之網廣大無邊,雖然它的網眼稀疏,但 任何罪惡它都一點不會漏失。~意謂天道公平,任何犯罪作惡,都要受到天的懲罰;現多寫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用以形容作惡多端的壞人,不管他多麼奸詐 和狡猾,顯赫和不可一世,到頭來都難逃人民的法網和正義的懲罰。

抗兵相加,哀者勝矣。《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抗兵:對抗的軍隊。加:施。哀者:充滿悲憤心情的一方。這兩句大意為:兩國舉兵相加,受侵略而懷著悲憤心情的一方將會獲勝。此二句寫出了老子的戰爭觀。老子認為:反侵略的戰 爭一定能獲勝。他認為:兩支對抗的軍隊相遇,受侵略的國家的戰士們滿懷著義憤,決心和敵人拚命,一夫拚命,萬夫難當,這樣的軍隊自然能獲勝.成語「哀兵必 勝」即出於此。此二句可用以說明被壓迫、受欺凌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章。以:用。正:正常。奇:出人意料。這兩句大意是:用正常的方法治理國家,用特殊的、變化的方法指導戰爭。這兩句的重心在前一句。辦任何事情的方法都有奇正之分。用兵是對付敵 人,要用出人意料、變化多端的方法出奇制勝。治國則是處理國家內部事務,要用正常的方法,不多生變異,橫生事端,還要符合人民的心理要求和願望,民安則國 家也得到安定。選兩句多用於談論治國之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四十四章》

春秋·老聃《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於內而不爭虛名,就不會有屈辱;知止於外而不貪得無厭,就不會有憂患。如此可以使身體健康長壽。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十六章》—— 老子經典語錄

春 秋·老聃《老子·五十六章》知(zhi治):同「智」。明智的人不隨便說話,隨便說話的人沒有真知灼見。也有作另一種理解:智者是不向人民發號施令的,發 號施令的人就不是智者。《老子·五十六章》這一章講的是智者的修養方法及其效果。老子認為,智者不應是說教者,而應通過自我修養,言行一致,豁達大度,以 取得人們的尊崇。

聖人……行不言之教。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道德經》—— 老子名言

春秋·老子《道德經》輕浮就喪失了根本的原則,躁動就會喪失主宰的地位,不要輕率躁動,要戒驕戒躁。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四章。伐:自我誇 耀。矜(jīn今):自尊自大。這兩句大意是:自我誇耀的人沒有功勞,妄自尊大的人不會長進。物極必反,柔弱者居上,是老子學說的核心。他說聖人把自己放 在最後,結果反而會佔先。有了功名,不要以功名自居,才能水遠保持自己的功名。相反,~,稍有點成就妄自尊大、炫耀自己的人,最容易停滯不前,因此他藉以 自矜自誇的資本也不會長久。這兩句可引以戒驕。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三章,輕諾:輕易答 應。寡信:很少講信用。多易:把事情看得很容易。這兩句大意是:輕易許諾一定很少講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人不可輕諾。輕諾的人往 往對事情沒有進行細緻的考慮,而輕率地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做到,這樣在實際去做時勢必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困難重重,難以克服,事情辦不到,就易於失 信。這兩句多用於告誡人不可輕諾,也可用於說明對輕諾者不可多信。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 老子經典語錄

春 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二章。>見(xiàn獻):同「現」,表現。自愛:愛惜自己的名譽。自貴:自以為了不起。這兩句大意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不自 我表現,愛惜自己名譽的人不妄自尊大。>這些古訓有可取處,可用以自勉和勉人,因為謙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也有不足處,謙遜不是不要自我意 識,假若國人做什麼事都「不自見」,也「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第五十八章),永遠處於封閉狀態,那麼中國怎麼才能走向世界,跨進先進國家的行列?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四章。自見(xiàn獻):自我表現。彰:明顯。這兩句大意是:自我表現的人眼睛不明,自以為是的人視物不顯。《老子》第二十三章中有「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 彰」之語,這裡又反覆申述。喜歡自我表現的人光見到自己的功勞和長處,看不見別人的優點;自以為是的人光知道自己正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們既不能正確 地認識自己,又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所以稱為「不明」、「不彰」。可引用以批評驕傲,自滿的人,也可用以自戒。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十五章。敦:惇厚。朴: 質樸,渾朴。曠:空曠,空豁。谷:山谷,象徵空虛。這兩句大意是:(體道之士)惇厚質樸啊,像未經雕琢的素材;空豁開曠啊,像深山中的幽谷。《老子》的這 一章是對體道之士所作的描繪。老子的「道」深玄精妙,恍惚不可捉摸;老子心目中的「體道之士」也靜謐幽沉,難以測識。~兩旬形容「體道者」淳厚、空豁、渾 朴、恬靜等人格修養和精神面貌。老子認為「上德若谷」,有德之人胸懷謙虛得像深山幽谷一樣。成語「虛懷若谷」即從此而來,常用以形容襟懷寬大,謙虛寬容的 人。圖難乾其易,為大於其細。《老子》—— 老子名言

春 秋·老聃《老子》第六十三章。圖難:圈謀難事.這兩句大意是:做難事應從容易處著手,做大事應從細微處著手。~二句提出了兩條重要的工作方法:先易後難,化整為零。無論辦什麼事情,必須從容易處著手,由易到難,逐步完成。只有將天下大事化整為軍。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件一件去幹,才能最終完成天下大事,不能企圖一口吃成個胖子。可以這兩句說明對待大事,難事的態度及方法。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四章。奈何:怎麼。懼之:使之害怕。之,代指「民」。這兩句大意是:老百姓們不怕死,怎麼能用死來威脅他們呢?過兩句今天可用來斥責反動統治者對人民的威脅和迫害,也可用來表現人民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精神。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飄風:暴風;朝:早晨。暴風颳不完一個早晨就會停息。比喻來勢雖猛,但持續的時間不會長久。驟:急速。急雨不會下一天。比喻壞人壞事不會長久。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經典語錄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二章。這兩句大 意是:不與人爭長斗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同他爭鬥。老子宣揚的是以退為進,勿與人爭的哲學,今天對這句話要有新的解釋。不與人相爭,怎能立於不敗之地?但 爭,要以雄厚的實力作後盾才行。「不爭」不是放棄努力,相反,卻要埋頭苦幹,做出實績來。不作無謂的口舌之爭,而以成績和實力去爭,那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四十三章。至柔:最 柔弱的東西。馳騁:騰越穿行。漢帛書甲本作「馳騁於」,乙本「於」作「乎」,義同。這兩句大意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可以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從功 用的角度說,老子的哲學可以說是「守雌」、「守柔」的哲學,他非常強調弱的作用。三十六章說:「柔勝剛,弱勝強」,其結論是「故堅強處下,柔弱處上」(七 十六章)。在這裡,老子一方面看到了事物的相對性,同時也看到了正反、強弱的相互轉化。物各有長,也各有短,其用不一,這兩句話正可說明這種道理。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老子名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第五十八章。倚: 倚存,依靠。伏:潛伏。這兩句大意是:災禍啊緊靠著幸福,幸福啊潛伏著災禍。這兩句說明了禍福相依的道理。在社會人生中。禍患總是會不斷發生的,倘若不被 禍患所嚇倒,而能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激勵自己奮發進取,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一旦度過了難關,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社會人生中,也會有一帆風 順,萬事如意,充滿了幸福的時刻,如果陶醉於幸福之中,忘乎所以,放鬆警惕,裹足不前,好事也會向壞事轉化,一旦樂極生悲,意想不到的災難就會發生。~兩 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六章。百谷 王:指百川所彙集的地方。下:指處在下游而水能彙集。這兩句大意是:江海之所以能彙集百川,是因為它甘於處在下游。~兩句與《管子·形勢解》所說「海不辭 水,故能成其大」,李斯《諫逐客書》所說「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劉向《說苑》所說「江海無不受,故長為百川之主」意思相近,都可用以比喻謙虛自 下,虛懷若谷,可以使人變得偉大;也可藉以說明能夠容納眾人,積微成巨的人,可以成就大事業或成為領袖人物。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老子》—— 老子經典語錄 春 秋·老聃《老子》第二十三章.善人:好人。不善人:壞人。資:借鑑。這幾句大意是:好人可以做壞人的老師,壞人可以做好人時借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 人可以成為知道悔改的壞人的榜樣,以之為師,改惡從善,重新做人,壞人也可以成為好人的一面鏡子,以之為戒,引起警覺,免媚壞人的覆轍。~說明事物都可一 分為二,具有格言意義。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老子·六十六章》—— 老子名言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六章》既然要為民眾服務(欲上民),就必須處處以民眾的需求著想(言談舉止都離不開民眾的需求——言下);要領導民眾前進(欲先民),在利益面前的「索取」、「取得」之上,必須把民眾的利益擺在自己以及公務員的前面(身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道經第十四章》 春秋·老子《道德經·道經第十四章》「持守「道」,就能治理好萬事萬物,就能統御好家國天下。據其『有』而察其『無』,得以知曉遠古及其初始情況,這樣就明了了「道」的整個體系。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

春秋·老聃《老子》 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殘忍。芻(chú除)狗:古代祭杞時用茅草紮成的狗,祭後即棄去,喻輕賤之物。聖人:指國君。這幾句大意是:天地不仁慈,把萬物作 為芻狗;國君殘忍,把百姓作為芻狗。此乃老子有感於當時世亂民苦,而發其悲世憫人之慨。然而,天地無為,萬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國君責在平利民,豈能視 人為芻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無所存?這幾句可用於批判統治者視民如草芥,對百姓肆意踐踏。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 老子經典語錄

春 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自然界的規律。損:減少。人之道:人類社會的處事原則。奉:奉獻,供奉。這幾句大意是:自然界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而 補充不足的;人類社會的處事原則卻不是這樣,而是減少不足的去供奉有餘的。作者用自然和人類作參照對比,意在說明「天道」公平而「人道」不公。後世常以 「損不足以奉有餘」說明富人、有產者對窮人、無產者的殘酷剝削和壓榨。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語,善用人者為之下。《道德經》 春秋·老子 《道德經》。大意是:善於做將帥的人不逞強尚武,善於作戰的人不輕易動怒;經常獲勝的人,不炫耀武功。善於用人的人會謙下於人。此二句是從正面談不可輕易 動武的道理。作者認為:善於作戰的人,一定得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讓感情代替理智;善於獲勝的人,一定得謙虛、謹慎,不可讓勝利沖昏頭腦,不能炫耀 武力,不能輕易發動戰爭。如若不是這樣,身為將領而脾氣暴戾,性情乖張,則很容易中計、上當;獲一小勝則沾沾自喜,動則兵戎相見,則一定會兵敗身亡。可以 此二句強調為將者的氣質、修養的重要性。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春秋· 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兩臂合攏。毫末:毛尖,喻極細微。這兩句大意是:雙臂合攏才能圍往的大樹,是從細小的幼苗長成的。事物總是由一定的元素構 成。從發展的眼光看,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另一方面,事物的生成總是從初始形態向成熟形態過渡。可用於說明事物自微變大的發展變化規律。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儉欲第四十六》—— 老子名言

春秋·老聃《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春 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四章》大道廣泛流行,左右上下無所不到。萬物依賴它生長而不推辭,完成了功業,辦妥了事業,而不佔有名譽。它養育萬物而不自以為 主,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附而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稱它為「大」。正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後之。是以上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春 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作於:從……做起。做那些別人還沒覺察到就該做的工作,辦那些還沒發生事故之前就該辦的事,體味那些沒有散發出氣味之前的 氣味。要把小的徵兆當成大事,把少的徵兆當成多的後果。用恩德對待他人的怨恨。解決難事要從還容易解決時去謀劃,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天下的難事都是從 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 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的功業。輕易許諾肯定難以兌現,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會遇到太多的困難。因此聖人要把它看得困 難一些,所以最終不會遇到困難。老子這幾句話,講出了事物難易、大小的辯證關係.很富有哲理意味。在老子看來,對於難事,應從容易下手的地方作起I對於大 事.應先從細小處著手。他主張先易後難,逐步完善,以螞蟻啃骨頭的勁頭,一點一點擊干。作為工作方法,值得重視。

第四篇:老子名言

老子名言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1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5、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将欲取之,必先之。

20、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2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6、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2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0、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3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5、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37、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38、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3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5、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6、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4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9、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5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5、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5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7、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第五篇: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名言无数,习古堂国学网给喜欢老子的朋友精选老子名言100句,希望大家喜欢。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68.治人事天,莫若啬。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75.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下载老子名言-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子名言-老子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子的名字,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人说"老子怎么样"“老子怎么怎么样”了,这是一句玩笑话。《老子》(《道德经》)一书......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子的名字,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人说"老子怎么样"“老子怎么怎么样”了,这是一句玩笑话。《老子》(《道德经》)一书......

    关于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名言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2、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3、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

    老子的名言整理

    老子的名言1、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老子的名言。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

    有关老子名言精选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2、治人事天,莫若啬。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人生格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这既是一句人们用于勉励自己的......

    老子的名言[5篇材料]

    老子的名言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为了帮助大家......

    100个老子名言名句总结

    100个老子名言名句总结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老子主要著作是: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