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考试题型
毛概考试题型:
一、单选,每题1分,共30题30分;
二、多选,每题2分,共10题20分;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题10分;
四、简答,每题3分,共2题6分;
五、辨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六、材料分析题,共1题8分。
七、论述题(共2小题,共21分。)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前三道客观题需涂在答题卡上,请各位老师提醒学生携带铅笔、橡皮等工具,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填学号后十位。
3、考试范围以教材前九章内容为主,考题各章均有覆盖。请各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提醒学生以教材为主,全面复习,以下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毛概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
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年份和会议是什么?P2
2、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什么P11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P13
4、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间是哪一年?P17
5、邓小平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的会议是那次,时间是?P18
6、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的党的会议是那次?P19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那些基本问题展开。P19
8、党的十七大将什么、什么、什么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19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什么,又包括什么。战略目标是什么?P 27
10、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什么。P33
11、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什么?P34
第二章:
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P41
2、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P44
3、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P45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P45-46
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谁?P46
6、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谁? P48
7、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什么?P49
8、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P53
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是什么? P58
10、近代中国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其中两头指的是?P58
11、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放在首位的是什么?P61
第三章:
1、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人物是什么?P69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一化是什么? P70
3、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手工业供销小组性质是什么,手工业供销小组合作社性质是什么,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什么? P74-75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第一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和时间是。P83
第四章:
1、标志着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什么? P90
2、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哪些发展关系问题?P96
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什么?P97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是谁提出来的” P98
5、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P100-101
6、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什么经验教训? P102-105
第五章:
1、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是那年? P112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什么,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P121
第六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P131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的事件是? P133 3、1956年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口号的人物是?P137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人物是谁?P138
5、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P138“
6、“三步走”发展战略指出,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P40
第七章:
1、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的内涵及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途径?P161-163
2、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P163-165
第八章: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P167 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P168
2、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P168
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170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P174
4、我国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那些?P17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哪些?;P173
5、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是?怎样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P176-178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P179
7、我国的国体是?政体是什么?P180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P182新时期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什么?P182
9、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P182
10、“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时代精神其核心是什么?P193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193
12、文化强国的含义、表现为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是什么?P195-197
13、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处理什么关系P202
第九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P212
2、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什么P213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217-P21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P218-P219 4.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P221
第十章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是什么?P238 2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人物是谁?P238 3.20世纪70年代我国东提出了什么的外交战略?P239
第二篇:毛概考试
辨析、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围绕一个问题,体现了一个精髓,4个方面)
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3、四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2、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地主阶级这个封建制度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达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8、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
1、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有要求和必然条件
2、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要。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9、具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道路的内容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0、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简述科教兴国的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势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性科技人才
12、“新三步走”战略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互关系: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
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4、对外开放提出的背景依据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引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15、“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的标准
16、市场经济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第二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第四阶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17、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及其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滋自我完善和发展。
19、基层自治体系基本内容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论述
1、科学发展观提出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背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自己的理解)
2、我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自己的理解)
3、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自己的理解)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长期性,联系实际 1第一、、含义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
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是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长期性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实际)
3、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自己的理解)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自己的理解)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自己的理解)
4、创新型国家基础措施目标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5、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自己理解)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自己理解)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自己理解)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自己理解)
第三篇:毛概考试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答:①第一要义是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紧抓和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要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我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民主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各个方面都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发展进程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永续发展。
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答: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意义伟大。②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落后的半殖半封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方向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③在其指导下,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历史新纪元。④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帝反殖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帝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第五章: 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答:①科学论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基础上,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突破了过去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以提高。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方面来说,是一个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是一个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们所享有的问题。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结合,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广阔前景。
④对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并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
第六章:试述如何正确理解党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答:①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党我国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党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党我国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七章:试述如何争取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①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②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③中国处于发展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处理三者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④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相互协调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⑤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
⑥把不断改善民生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定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试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①是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②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快和改进党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③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是我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性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不可能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出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解决。
⑤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第八章:论述我国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 答:①核心: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殊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制度、科技的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指导方针: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①自主创新,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②重点跨越,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③支撑发展,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④引领未来,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③总体目标:到2020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第二章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从历史角度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有了实事求是,才有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 ②从理论角度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了逻辑起点,实事求是是体现于、贯穿于、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的重要东西,是活的灵魂。
③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也正是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 进程中,才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第四篇:毛概考试
简答题
1.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90页)
答(a)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由于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哪些?(253页)
4、农村基层民主,城市社区民主政治,职工代表大会。(234页)
5、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240页)
6、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表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274页)
7、外交工作总布局:我国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333页)
8、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60页)
9、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327页)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
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327页)
答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什么问题?(370页)
答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材料分析
分配制度改革的制约问题?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用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对中国梦的理解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随便写)
如何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
1.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收入又快又好滴发展。
2.了解法律,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明显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4.加强自己的学习,全面改善学业成绩。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自己要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6.多选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富裕程度差别的客观经济条件是(ABCDE)(196页)
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差别 E.共同富裕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ABCD)(255页)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指(ABC)(229页)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 D.担任政府公职E.参与经济建设
重质的提高。(189页)
选择题 第八章
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制所有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中心环节),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九章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待定)
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等
第十一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党能长期执政的原因是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多项选择
1.富裕程度差别???
2.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多项)
3.农村基层民主,城市社区民主政治,职工代表大会(多项)
4.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多选)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多项)
6.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多项)7.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表现在 AB,(CD待定)8.外交工作总体布局?P330
9.毛泽东什么什么:A B重大问题C统一D复兴 反正全选--!
第五篇:毛概考试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他指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列宁还预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的远见卓识。对这个问题,毛泽东曾经用英、法、德、美、日等国家的历史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所以邓小平结合中国的情况指出 :“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明显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又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